新能源汽車這個詞語,周圍的幾個人都有些驚訝。誰都沒有想到杜立鼎說的技術捷徑竟然是這個,及個人一時間也都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他們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其實也不奇怪。因為在2001年這個時候,新能源汽車畢竟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實際上,這個年底除了豐田和本田兩家公司推出了混合動力汽車之外,對於其他公司來說,新能源汽車還都隻是一個概念而已。這樣的東西,連歐美公司都沒有,中國人更是不敢去想。


    對此,劉文元也是最先開口的,他皺皺眉頭,也直接表明了態度,“新能源,你是說混動汽車麽?這東西咱們技術落後不說,而且想要突破rb的專利壁壘都很難吧?我記得沒錯的話,豐田公司好像有混動技術的某項專利,這使得其他公司很難進入這片市場。”


    “沒錯,行星齒輪專利。”杜立鼎點點頭,對此他很清楚,rb車企在這方麵的技術儲備確實很強,“豐田公司在混合動力方麵,確實已經先走了一步。他們搞出來了行星齒輪,這也確實是專業壁壘,很難突破。可我本來說的也不是混合動力汽車,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動力汽車,這個方向,rb可沒有太多優勢。”


    “這東西有嗎?”劉文元皺了皺眉,忍不住問了一句。


    “當然有。其實汽車剛一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就試過使用電池作為能源。嚴格意義上來說,電動汽車最早出現在鴉片戰爭之前——別看奔馳天天嘚瑟汽車是他們發明的,可實際上電動汽車比他們還要早30多年。隻是後來內燃機效率提高,電動車就退出了市場,可是90年代,石油危機的逼迫之下,電動汽車曾經再次死灰複燃,通用集團還造了ev1——可是問題是行駛裏程太低,再加上政治原因,這款車停產了。而現在,美國人也沒有放棄對電動車的研究——我也認為,電動汽車對我們意義很大,甚至有可能成為中國車企的翻身保障。”


    “翻身?”這個詞語,讓郭宏兵有些皺眉。


    “沒錯,就是翻身。你想要製造汽車,但是你自己應該也看得到,汽車產業在經過了多年發展之後,留給我們的空隙已經很小了。”


    對此,杜立鼎反問一句,他說的也毫不客氣。


    “你自己去看看,歐洲人發明了汽車,他們有保時捷,法拉利,勞斯萊斯這些頂級車;美國人搞出來了工業化生產線,可他們沒有頂端車,最多隻有凱迪拉克和林肯;rb人雖然在低端車市場打下一片天,但是他們的高檔車根本沒人認——實際上他們自己都不認,雷克薩斯在rb都不銷售。到了韓國車,就算是低端車,都沒什麽競爭力了。咱們現在造車,就算是真的造出來了,想要往高端發展也幾乎不可能。我們辛辛苦苦做半天,最後隻能賣低端車,稍微高端一點的市場全都被外國人搶走?這未免太憋屈。想要真的做到頂級的車企,那就得走點不一樣的道路。”


    “新能源汽車?”


    “是啊。在傳統汽車製造上麵,我們差距太大了。發動機不說了,變速箱呢?我們就是拿到了外國的變速箱,對著人家的東西都仿造不出來,那才是差距真大。想要在這些技術上趕上外國人很難,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因此我們不如幹脆掀桌子,用彎道超車的方式,把這些技術淘汰好了。”


    如果杜立鼎從一開始,就說自己認為電動車才是未來,估計在場的幾個人會覺得他在胡說八道。不過到了現在,他已經證明了自己對汽車產業確實有自己的了解,所以他的話倒是也讓在場的幾個人都思索起來了。


    “你為什麽認為,電動車是個最好的方向?”聽到這個,劉文元遲疑了一陣子,還是開口了。


    “因為電動車最重要的技術是電池,電池的進步,行駛裏程的增加,會直接增大電動車的競爭力。而非常讓人高興的是,雖然在電池技術上,我們也落後不少,但是這幾年時間,我們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這個差距縮小並不是因為我們的進步快,而是因為過去的這些年裏,美國人和rb人都走錯了路,美國人非得和生物乙醇耗上了,rb人玩的是氫電池,他們都不玩鋰電池,讓我們占據了一定的優勢,我相信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可以比他們更加占據優勢。”


    中國在電動車方麵可能會有一些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其實也是美國和rb自己浪才給中國製造的機會:其實最早的鋰電池還是rb人發明的,他們本來也有足夠的技術優勢。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新能源問題上,美國人和rb人都走錯了路。


    美國人堅信生物乙醇是未來方向,rb人則是沉迷氫電池不可自拔。這兩者都在自己的道路上花費了大量的功夫,進行著反複嚐試。雖然美日的人工,資金,技術全都遠遠超過中國,可是大方向壓根就是錯的,自然也不會有什麽結果——這也讓他們被中國一點點追上,沒有了技術優勢。


    等到他們醒悟過來自己做的其實是無用功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中國的鋰電池技術已經緩慢的趕了上來,不輸給他們了。正是有了這個底子,在杜立鼎知道的未來,中國的電動車才開始蓬勃發展。


    麵對中國人的競爭,美國還能夠應付:畢竟美國家大業大,底蘊豐厚,就是繞遠了也還能走回來。可是rb的很多公司就沒有這個底氣了,隻能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一路在氫電池上走下去了。


    國力底氣的不足,可以說是rb遇到的最大麻煩。在這方麵,中國更大的市場就是最大的優勢。


    “可是你怎麽確定,生物乙醇和氫電池就一定是錯的?”對技術,劉文元不敢確定,也忍不住反問了一句。


    “我個人的感覺是這樣的,當然不一定對。可是至少這件事情我們可以賭一把輸贏,但是發動機那條路,我們就是再走下去,也很難獲得勝利了。”


    這一次,劉文元沉默不語了。確實,中國在汽車行業落後太多,不是輕易能夠補回來的:歐洲人在慈禧太後的年代就已經在造汽車了,技術優勢積累的太多,不玩點彎道超車之類的把戲,怎麽可能贏過對方?


    這也許是一場賭博,但是對中國來說,本來也沒有多少更好的選擇。想要後發製人,能夠獲勝,自然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想要做電動車,著實有些難啊。畢竟汽車咱們還可以從國外借鑒一些先進的經驗,但是電動車……似乎國外也都隻是在試驗階段,沒有搞起來吧?”


    “確實沒搞起來,但是技術不難,畢竟通用以前都造過,經驗是有的,就是不實用。咱們可以吸取他們的經驗,造出來自己的東西,然後在電池技術上下功夫——隻要這方麵做出來了成績,剩下的都簡單多了。”


    對此,杜立鼎早有預料,也繼續說了下去,“電機驅動的電動汽車,一下子就頂了發動機和變速箱兩個部件了。而最後的一個底盤,電動車也好調教得多,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優勢。隻要我們搞出來了電池,汽車三大塊就都不再是麻煩,我們都可以一下子解決。”


    比起來傳統的燃油車,電動車在製造上其實優勢很大:首先,它不再使用發動機和變速箱了,而是使用電機作為動力輸出。和發動機相比,中國在這方麵落後的就相對比較少了,甚至可以說是也處於比較領先的水平了。而中國的汽車底盤調教一樣技術落後,可是電動車本身沒有了發動機這個最為沉重的部件,電動機和電控係統重量都比較小,加之車底安裝了電池,重心較低,因此本身在底盤調教上也有先天的優勢。


    差距最大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不用造了,底盤條件也簡單了很多,這自然就讓中國車企和外國的差距大幅縮小了。實際上杜立鼎知道的未來,就是一些小作坊也敢生產充電的老年代步車,說到底還不是因為技術簡單?


    這一次,劉文元沒有再立即開口,而是思索著可能性了。


    “可要是造新能源車的話,那麽我們現在在汽車製造上再投入過多的精力,豈不是在浪費時間?”


    杜立鼎的話,郭宏兵倒是也有些心動,可是他也發現,這樣一來,自己費力氣去搞發動機,造燃油車還有什麽意義?


    “怎麽會是浪費時間?這是技術積累啊。就算是電動車技術成熟了,可是還有很多技術是和傳統汽車通用的。焊接工藝不能省了吧?車輛調試不能省了吧?內飾啊,設計啊,操控體驗啊,這些東西也都是通用的,把這些搞起來,怎麽會是浪費時間?”


    汽車製造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工業生產體係,光是發動機變成了電動機,不可能改變汽車製造所有的環節。沒有那些環節的技術積累,想要造出來電動汽車也是非常困難的——別人不說,就說特斯拉,model3的產量始終升不上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的焊接技術不過關。modelx等高檔車的鋁製結構可以用鉚釘和膠水搞定,可是低端車的鋼結構必須得焊接,他們自然就沒辦法了。


    這看上去像是個笑話,可是卻就是這麽現實。沒有足夠的積累,就不足以生產出來足夠好的工業產品。


    “現在的投入肯定都是有用的,甚至就連發動機也必不可少。造了國產的發動機,自己有了自己的牌子,才能夠在用戶眼裏建立良好的口碑。有了口碑作為信譽擔保,才能讓大眾接受你的電動汽車。先把汽車造出來,賣出去,然後才能考慮進一步的技術革新,不然的話,你怎麽可能把新能源車賣遍全中國,乃至賣遍世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再造未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dlee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dleer並收藏重生之再造未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