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關東群雄笙歌依舊,而董卓,則在朝堂上侃侃而談。
洛陽宮廷朝堂之上,一個身穿紅色皇袍的少年坐在一張龍榻之上,戰戰兢兢地看著腰配環首刀的董卓,而董卓則昂然站在龍榻邊上,大聲地把白波賊造反,關東軍會盟,孫堅袁術北上的消息說出。
到最後他說道:“本太師意欲出兵擊潰關東群醜,然後回軍河東和牛將軍反擊白波賊,最後固守洛陽,以逸待勞,抵禦孫堅,諸位以為然否?”
眾臣聞言後立即有幾人大讚太師英明,而大多數人則是默然不語,唯獨有一個年近四十,身穿議郎服飾的男子神情一動,心中擔憂,暗想:“關東軍吞並酸棗,遲遲未動,隻怕是人心不齊,準備不足,難擋董賊鋒銳,萬萬不可讓董賊進擊,不然聚集起來討賊勢力必將煙消雲散。”
隨即出列說道:“太師明鑒,治不在兵,而在於德,是以出兵進擊實乃多此一舉!”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群臣聞言臉色大變,這不是等於出言頂撞董卓嗎?這家夥在找死?
董卓看了那人一眼,見是一個隸屬光祿勳的議郎,在他眼裏,這不過是個六百石的小吏,著實想不起此人名字,他這次來本來就是想聽聽別人建議,所以沒有立即叫人把這家夥拉出去砍了,而是沉下臉來問道:“依汝之見,那治國一事上,刀兵乃是無用之物了?”
群臣聞言大驚,太尉楊彪,司徒王允,司空荀爽三位三公重臣都用看死人的目光看著那男子,心道這是何人?竟然如此鋌而走險!
唯獨號稱“荀氏八龍”之一的司空荀爽在這層心思之上又多了一個心眼:“莫非此人想用三寸不爛之舌助關東盟軍躲過董賊兵鋒?這談何容易!”
卻見男子麵不改色淡然說道:“刀兵並非無用之物,而是關東群醜無需加以刀兵,關東群醜接連起兵,乃是其所在之州郡相連,此起彼應,實乃湊趣之舉,並非人人情願,而且我朝自光武中興以來,無雞鳴狗吠之警,百姓忘戰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是以關東群醜雖眾卻不能為害,此其一也!”
群臣聞言齊齊動容,心中讚賞,此人果真是能言善辯,唯獨荀爽微微一笑,對身邊的光祿勳問道:“此子何人?”
光祿勳答道:“乃是下官所屬議郎鄭泰鄭公業。”
荀爽微微點頭,讚賞地看了一眼鄭泰。
董卓看著鄭泰問道:“告之本太師姓名!”
鄭泰答道:“下官議郎鄭泰,字公業。”
董卓說道:“哦,公業不妨說說,其一之後,還有什麽?”
鄭泰隨即侃侃而談:“太師出自西州,少為國將,閑習軍事,數踐戰場,名稱當世;以此威民,民懷懾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處京師,體長婦人;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能清談高論,噓枯吹生,無軍帥之才,負霜露之勤;臨鋒履刃,決敵雌雄,皆非明公敵,三也!”
這話說出來當朝群臣頓時炸了鍋,袁紹,張邈,孔伷都是當時享有盛名之人,但是卻被鄭泰貶得一文不值,卻見董卓卻哈哈大笑一拍身邊龍榻喝道:
“好!袁紹養尊處優,是個娘兒,張邈東平土豪,難登大雅,孔伷隻是誇誇其談之輩!關東群醜,莫過於此!”
坐在龍榻上的皇袍少年被董卓這麽一拍,嚇得一顫,但是卻不敢出聲,足見董卓淫威。
鄭泰說道:“謝太師!觀關東之士,力能跨馬控弦,勇等孟賁,捷齊慶忌,信有聊城之守,策有良平之謀;可任以偏師,責以成功,未聞有其人者,四也。”這就是說關東軍沒有慶忌,張良,陳平之類的將才和謀士了。
董卓連連點頭,群臣麵如死灰,本來這群人對關東軍還抱有希望,被鄭泰這麽繪聲繪色的一頓貶低,也對關東軍沒了信心。
但是董卓身後的呂布卻不這麽看,隻聽他說道:“長沙孫文台驍勇善戰,渤海袁本初麾下有魚鱗甲士,沛國曹孟德討伐黃巾斬首過萬,機變百出,技能說未有其人?”
董卓也不是莽夫,聽到呂布這麽說立即說道:“奉獻所言有理在!”
鄭泰卻笑道;“縱有其人,王爵不相加,婦姑位不定,各恃眾怙力,將人人釭跱,以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率徒旅進,五也。關西諸郡,北接上黨、太原、馮翊、扶風、安定,自頃以來,數與胡戰,婦女載戟挾矛,弦弓負矢,況其悍夫;以此當山東忘戰之民,譬驅群羊向虎狼,其勝可必,六也。!”
這話就是說關東軍人心不齊,而西涼兵悍勇無敵,對上關東軍這群新兵蛋子,那是無往不利,他這話說的事實,而且捧了董卓,其口舌之利可見一般。
聽得董卓連連點頭,心中大悅。
但是鄭泰還沒有停下,而是繼續說:“且天下之權勇,今見在者不過並、涼、匈奴、屠各、湟中、義從、八種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太師卻能以之為爪牙,這等悍勇之人都畏懼太師,何況關東群醜乎!七也。”
“且太師之將帥,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自三原、硤口以來,恩信醇著,忠誠可遠任,智謀可特使,想必關東群醜離心離德之輩,實不相若,八也。太師可聞戰有三亡: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今太師秉國政平,討夷凶宦,忠義克立;以三德待於三亡,奉辭伐罪,誰人敢禦?九也”
這番話說得大義凜然,群臣默不作聲,楊彪,王允已經露出鄙夷之色,此人如此拍董卓馬屁,著實不當人子!但是荀爽卻非常欣賞此人,能在董卓麵前侃侃而談,不動聲色的讓關東軍避開董卓兵鋒,實乃蘇秦,張儀之辯。
卻聽鄭泰接著說道:“昔年東州有鄭康成,學該古今,儒生之所以集;北海邴根矩,清高直亮,群士之楷式。關東群醜人數雖眾,單若以此來論其實力,那昔年燕、趙、齊、梁非不盛,終見滅於秦,吳、楚七國非不眾,而不敢逾滎陽,何況今日太師德政之赫赫,股肱之邦良,關東群醜欲造亂以徼不義者,必不相然讚,成其凶謀,十也。有此十事,何需徵兵以驚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恃眾,以輕太師之威重耳?”
鄭泰說完之後不忘補上一句:“依下官所見,關東群醜,廢物耳!楊將軍駐兵虎牢,必定不能越其一步!”
董卓頓時哈哈狂笑,大悅道:“好!公業!妙極!我朝廷有此人才,真乃吾之大幸!今日就拜你為討逆將軍,行監軍之責,前往虎牢,助楊整修抵抗關東群醜!”
鄭泰立即高聲稱謝,隨後卻又說道:“太師,關東群醜不足慮,然孫文台驍勇善戰,如今我糧道之上白波之賊肆虐,若讓孫文台趁虛而入連接白波亂賊,隻怕我軍糧草必有不足之危,司隸除河洛平原之外,尚有八百裏秦川,光武之前,我朝定都於長安,京兆伊有三輔之繁華,未央宮,甘泉宮廢棄雖久,然則依然尚在,加上無缺糧之患,近西涼之根本,還有雄關護持,不若就此西遷,再由太師率雄師於河洛平原與孫文台於白波賊一戰,以全勝及賊寇之血顯太師之威!再從容退於長安,如此又可得勝,還無需擔心糧道被截,實乃兩全其美之法!”
董卓聞言摸著胡須沉吟到:“嗯......西遷麽?倒是可以思慮一番......”
太尉楊彪,司徒王允聞言大驚,唯獨荀爽笑意盎然,鄭泰則麵不改色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跪坐。
PS:鄭泰,東漢末官吏。字公業,河南開封(今河南開封南)人。少有才略,好交豪俠。初舉孝廉,三府辟,公車征,皆不就。靈帝末,大將軍何進輔政,征為尚書侍郎,遷侍禦史,進諫不用,乃棄官去。董卓專政,拜議郎。勸諫董卓出兵討伐關東軍,又勸之西遷,是讓關東軍不戰而勝的關鍵人物。後與何顆、荀攸共謀誅卓,事泄,出逃,東歸袁術,術表以為揚州刺史。未之官,道卒,年四十一。《三國誌》(未完待續)
洛陽宮廷朝堂之上,一個身穿紅色皇袍的少年坐在一張龍榻之上,戰戰兢兢地看著腰配環首刀的董卓,而董卓則昂然站在龍榻邊上,大聲地把白波賊造反,關東軍會盟,孫堅袁術北上的消息說出。
到最後他說道:“本太師意欲出兵擊潰關東群醜,然後回軍河東和牛將軍反擊白波賊,最後固守洛陽,以逸待勞,抵禦孫堅,諸位以為然否?”
眾臣聞言後立即有幾人大讚太師英明,而大多數人則是默然不語,唯獨有一個年近四十,身穿議郎服飾的男子神情一動,心中擔憂,暗想:“關東軍吞並酸棗,遲遲未動,隻怕是人心不齊,準備不足,難擋董賊鋒銳,萬萬不可讓董賊進擊,不然聚集起來討賊勢力必將煙消雲散。”
隨即出列說道:“太師明鑒,治不在兵,而在於德,是以出兵進擊實乃多此一舉!”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群臣聞言臉色大變,這不是等於出言頂撞董卓嗎?這家夥在找死?
董卓看了那人一眼,見是一個隸屬光祿勳的議郎,在他眼裏,這不過是個六百石的小吏,著實想不起此人名字,他這次來本來就是想聽聽別人建議,所以沒有立即叫人把這家夥拉出去砍了,而是沉下臉來問道:“依汝之見,那治國一事上,刀兵乃是無用之物了?”
群臣聞言大驚,太尉楊彪,司徒王允,司空荀爽三位三公重臣都用看死人的目光看著那男子,心道這是何人?竟然如此鋌而走險!
唯獨號稱“荀氏八龍”之一的司空荀爽在這層心思之上又多了一個心眼:“莫非此人想用三寸不爛之舌助關東盟軍躲過董賊兵鋒?這談何容易!”
卻見男子麵不改色淡然說道:“刀兵並非無用之物,而是關東群醜無需加以刀兵,關東群醜接連起兵,乃是其所在之州郡相連,此起彼應,實乃湊趣之舉,並非人人情願,而且我朝自光武中興以來,無雞鳴狗吠之警,百姓忘戰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是以關東群醜雖眾卻不能為害,此其一也!”
群臣聞言齊齊動容,心中讚賞,此人果真是能言善辯,唯獨荀爽微微一笑,對身邊的光祿勳問道:“此子何人?”
光祿勳答道:“乃是下官所屬議郎鄭泰鄭公業。”
荀爽微微點頭,讚賞地看了一眼鄭泰。
董卓看著鄭泰問道:“告之本太師姓名!”
鄭泰答道:“下官議郎鄭泰,字公業。”
董卓說道:“哦,公業不妨說說,其一之後,還有什麽?”
鄭泰隨即侃侃而談:“太師出自西州,少為國將,閑習軍事,數踐戰場,名稱當世;以此威民,民懷懾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處京師,體長婦人;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能清談高論,噓枯吹生,無軍帥之才,負霜露之勤;臨鋒履刃,決敵雌雄,皆非明公敵,三也!”
這話說出來當朝群臣頓時炸了鍋,袁紹,張邈,孔伷都是當時享有盛名之人,但是卻被鄭泰貶得一文不值,卻見董卓卻哈哈大笑一拍身邊龍榻喝道:
“好!袁紹養尊處優,是個娘兒,張邈東平土豪,難登大雅,孔伷隻是誇誇其談之輩!關東群醜,莫過於此!”
坐在龍榻上的皇袍少年被董卓這麽一拍,嚇得一顫,但是卻不敢出聲,足見董卓淫威。
鄭泰說道:“謝太師!觀關東之士,力能跨馬控弦,勇等孟賁,捷齊慶忌,信有聊城之守,策有良平之謀;可任以偏師,責以成功,未聞有其人者,四也。”這就是說關東軍沒有慶忌,張良,陳平之類的將才和謀士了。
董卓連連點頭,群臣麵如死灰,本來這群人對關東軍還抱有希望,被鄭泰這麽繪聲繪色的一頓貶低,也對關東軍沒了信心。
但是董卓身後的呂布卻不這麽看,隻聽他說道:“長沙孫文台驍勇善戰,渤海袁本初麾下有魚鱗甲士,沛國曹孟德討伐黃巾斬首過萬,機變百出,技能說未有其人?”
董卓也不是莽夫,聽到呂布這麽說立即說道:“奉獻所言有理在!”
鄭泰卻笑道;“縱有其人,王爵不相加,婦姑位不定,各恃眾怙力,將人人釭跱,以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率徒旅進,五也。關西諸郡,北接上黨、太原、馮翊、扶風、安定,自頃以來,數與胡戰,婦女載戟挾矛,弦弓負矢,況其悍夫;以此當山東忘戰之民,譬驅群羊向虎狼,其勝可必,六也。!”
這話就是說關東軍人心不齊,而西涼兵悍勇無敵,對上關東軍這群新兵蛋子,那是無往不利,他這話說的事實,而且捧了董卓,其口舌之利可見一般。
聽得董卓連連點頭,心中大悅。
但是鄭泰還沒有停下,而是繼續說:“且天下之權勇,今見在者不過並、涼、匈奴、屠各、湟中、義從、八種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太師卻能以之為爪牙,這等悍勇之人都畏懼太師,何況關東群醜乎!七也。”
“且太師之將帥,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自三原、硤口以來,恩信醇著,忠誠可遠任,智謀可特使,想必關東群醜離心離德之輩,實不相若,八也。太師可聞戰有三亡: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今太師秉國政平,討夷凶宦,忠義克立;以三德待於三亡,奉辭伐罪,誰人敢禦?九也”
這番話說得大義凜然,群臣默不作聲,楊彪,王允已經露出鄙夷之色,此人如此拍董卓馬屁,著實不當人子!但是荀爽卻非常欣賞此人,能在董卓麵前侃侃而談,不動聲色的讓關東軍避開董卓兵鋒,實乃蘇秦,張儀之辯。
卻聽鄭泰接著說道:“昔年東州有鄭康成,學該古今,儒生之所以集;北海邴根矩,清高直亮,群士之楷式。關東群醜人數雖眾,單若以此來論其實力,那昔年燕、趙、齊、梁非不盛,終見滅於秦,吳、楚七國非不眾,而不敢逾滎陽,何況今日太師德政之赫赫,股肱之邦良,關東群醜欲造亂以徼不義者,必不相然讚,成其凶謀,十也。有此十事,何需徵兵以驚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恃眾,以輕太師之威重耳?”
鄭泰說完之後不忘補上一句:“依下官所見,關東群醜,廢物耳!楊將軍駐兵虎牢,必定不能越其一步!”
董卓頓時哈哈狂笑,大悅道:“好!公業!妙極!我朝廷有此人才,真乃吾之大幸!今日就拜你為討逆將軍,行監軍之責,前往虎牢,助楊整修抵抗關東群醜!”
鄭泰立即高聲稱謝,隨後卻又說道:“太師,關東群醜不足慮,然孫文台驍勇善戰,如今我糧道之上白波之賊肆虐,若讓孫文台趁虛而入連接白波亂賊,隻怕我軍糧草必有不足之危,司隸除河洛平原之外,尚有八百裏秦川,光武之前,我朝定都於長安,京兆伊有三輔之繁華,未央宮,甘泉宮廢棄雖久,然則依然尚在,加上無缺糧之患,近西涼之根本,還有雄關護持,不若就此西遷,再由太師率雄師於河洛平原與孫文台於白波賊一戰,以全勝及賊寇之血顯太師之威!再從容退於長安,如此又可得勝,還無需擔心糧道被截,實乃兩全其美之法!”
董卓聞言摸著胡須沉吟到:“嗯......西遷麽?倒是可以思慮一番......”
太尉楊彪,司徒王允聞言大驚,唯獨荀爽笑意盎然,鄭泰則麵不改色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跪坐。
PS:鄭泰,東漢末官吏。字公業,河南開封(今河南開封南)人。少有才略,好交豪俠。初舉孝廉,三府辟,公車征,皆不就。靈帝末,大將軍何進輔政,征為尚書侍郎,遷侍禦史,進諫不用,乃棄官去。董卓專政,拜議郎。勸諫董卓出兵討伐關東軍,又勸之西遷,是讓關東軍不戰而勝的關鍵人物。後與何顆、荀攸共謀誅卓,事泄,出逃,東歸袁術,術表以為揚州刺史。未之官,道卒,年四十一。《三國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