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現在這種時候,人人自危,誰也不敢包庇,誰都不想牽扯進這些案子裏。
故此,有人偷偷向蘇彰進言說陳矩手中有郭子星涉及案子的證據,但卻遲遲不肯審理,蘇彰大怒,立即叫來陳矩斥責道:“陳矩,朕命你七日內查清郭子星與這些案子有無關聯,若是你查不清楚,當心你的狗命!”
陳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蘇彰還下詔責問會審的眾位官員,人人惶恐,不安,東廠、錦衣衛、包括京營巡捕,壓力都相當大,京師人人自危,如此一來,他們的目標是必須盡快找到一隻替罪羊。
而陳矩針對郭子星的審理的案子,就在今日開審,明姝與蘇澈皆都旁聽。
明姝是蘇彰默許的暗中查案人之一,蘇澈則是監察,他們有權出現在審理大殿內。
“堂下郭子星,本官問你,是誰指使你編纂那本三百來字的揭帖?用意何為?你可曾謀害太子?”
郭子星渾身沒有一處好皮囊,臉上都有鞭痕,血跡都還未幹。
郭子星還未答話時,蘇允走進來默默坐在一旁聽審。
郭子星曾經是他的老師,先前他關照過陳矩不得對郭子星用刑,一進來看見郭子星一身的傷痕,不忍細看,怒目而視陳矩。
明姝見蘇允今日來者不善,一臉的嚴肅,目光裏還透著凶意,就知他為郭子星的事著急,這才巴巴的過來觀看審案。
也許也是得到蘇彰的恩準,不然這案審的大殿閑雜人等不能進入,哪怕是蘇允貴為太皇孫也不可以。
大魏律法言明,從不破例。
蘇允定睛看了郭子星一眼,對陳矩道:“陳大人,你這郭大人還未定罪,今日還未開始審問,怎地身上就滿是傷痕,你這是要屈打成招?”
陳矩忙起身跪地答話:“皇太孫殿下,微臣沒有對他用刑,不知是誰私下審問,今早我提審他時,他已經是這副模樣,不關微臣的事啊。”
明姝和蘇澈對望一眼,這陳矩說話也是好笑,這天牢裏,除了他們的人還有誰能動郭子星一根頭發絲。
現在他被折磨成折磨模樣,他若不知情,鬼才相信。
不過,這種話,他拿來回蘇允尚且可以聽聽,不過是推諉之詞。
蘇允不傻,知道這件事還得妥靠陳矩的審問,便隱忍不發,不再多問。
陳矩見蘇允並沒有發火,便又開始審問:“郭子星,剛才本官問你的話,你可聽清了?照實說來,本官自會據實上報,若有欺瞞,這可是滅族大罪,你自己掂量。”
誰知,才說完話,蕭琰不動聲色的走進來,在陳矩麵前亮出蘇彰宮裏的宮牌,隻說是奉命聽審。
徑自坐在明姝的身旁,別人也不敢多問,畢竟他是蘇彰身邊的人,此前來,又有宮牌,定是受蘇彰之命過來聽審。
陳矩忙又打起精神來,又問了一遍。
隻聽郭子星含糊不清道:“草民無話可說,不知大人所說的案子與草民何幹,小人早已不是朝中人,不問朝中事,不與朝中人來往,實在不知該如何回稟大人的話。草民冤枉,什麽也不知道,大人就算現在殺了我,草民也不知說什麽才能保命,但請大人詳查,還我清白。”
蘇澈聽他拒不認罪,側身與明姝交換一個眼神。
而後,明姝回身與蕭琰也對看一眼,蕭琰目光堅毅,麵色肅然。
陳矩十分憤怒,叱罵道:“郭子星!你別忘了,你兒子尚在朝中為官,你以為你這麽說就能撇清關係?你以為你說什麽都不知道,本官就會寬饒你,告訴你,現在你們這案子已經快結清,你最好老實交代清楚,否則本官對你不客氣。”
“哼!我現在一身是傷,還不是你陳矩慫恿沈一貫折磨我一夜,別說我什麽都不知道,就算你現在將我五馬分屍,我也不知道你要我招認什麽,我雖隻是一副破敗的肉身,但憑你折磨,我沒做過的事絕不承認!”
沈一貫坐在陳矩的身邊一臉尷尬,無所適從,閉口不言。
明姝不便插嘴,對蘇澈使了一個眼色。
蘇澈問了郭子星一句:“郭子星,本王問你,臘月初七,你在何處作甚麽?”
“回燕王的話,草民自從卸職以後,整日在家種花養草,一整個冬臘月都在府裏養病,從未出門,王爺問的那一日,尚在病床。”
蘇澈又道:“哦。陳大人,你接著問。”
他有此一問的意思是想替郭子星說句好話,因為妖書案始發是冬臘月間,郭子星如果想證明自己沒有涉及這些案子,大可證明自己病重,無從起身離開府邸一步。
但是,這也是一個側麵的證明,以郭子星的身份指使人辦事完全不用自己走動,隻需吩咐人去辦就是。
所以,其實這是一個事先設計好的陷阱,隻等替罪羊跳進去。
無論誰出來證明郭子星與這案子無關,最後都會被駁回。
最後今日的審問不了了之,陳矩沒有問出所以然來,郭子星死不招認,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郭子星與妖書案有直接關係,隻好將他再次關入大牢。
第二日,第三日,接連審問郭子星五日,依舊沒有問出有用的線索。
妖書發現後整整十六日後,正月初三東廠捕獲了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皦生彩,皦生彩揭發兄長皦生光與“妖書案”有關。
皦生光本是順天府生員,生性狡詐,專門以“刊刻打詐”為生。
有人曾經在《智囊全集》中記載了一則他的故事:有一鄉紳為巴結朝中權貴,到處訪求玉杯,想送給權貴做為壽禮,也曾托過皦生光。
三天後,皦生光拿著一對玉杯求售,說這對玉杯來自官府,價值百金,現在隻要五十金就行。縉紳很高興的買下。沒過幾天,忽然卒吏匆忙的押著兩個吵鬧不休的人前來,再仔細瞧,原來是皦生光和一名宦官,皦生光皺著眉頭說,前次賣給縉紳的玉杯本是皇宮中寶物,被宦官偷出變賣,當前事機敗露,隻有物歸原處,雙方才能平安無事。
故此,有人偷偷向蘇彰進言說陳矩手中有郭子星涉及案子的證據,但卻遲遲不肯審理,蘇彰大怒,立即叫來陳矩斥責道:“陳矩,朕命你七日內查清郭子星與這些案子有無關聯,若是你查不清楚,當心你的狗命!”
陳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蘇彰還下詔責問會審的眾位官員,人人惶恐,不安,東廠、錦衣衛、包括京營巡捕,壓力都相當大,京師人人自危,如此一來,他們的目標是必須盡快找到一隻替罪羊。
而陳矩針對郭子星的審理的案子,就在今日開審,明姝與蘇澈皆都旁聽。
明姝是蘇彰默許的暗中查案人之一,蘇澈則是監察,他們有權出現在審理大殿內。
“堂下郭子星,本官問你,是誰指使你編纂那本三百來字的揭帖?用意何為?你可曾謀害太子?”
郭子星渾身沒有一處好皮囊,臉上都有鞭痕,血跡都還未幹。
郭子星還未答話時,蘇允走進來默默坐在一旁聽審。
郭子星曾經是他的老師,先前他關照過陳矩不得對郭子星用刑,一進來看見郭子星一身的傷痕,不忍細看,怒目而視陳矩。
明姝見蘇允今日來者不善,一臉的嚴肅,目光裏還透著凶意,就知他為郭子星的事著急,這才巴巴的過來觀看審案。
也許也是得到蘇彰的恩準,不然這案審的大殿閑雜人等不能進入,哪怕是蘇允貴為太皇孫也不可以。
大魏律法言明,從不破例。
蘇允定睛看了郭子星一眼,對陳矩道:“陳大人,你這郭大人還未定罪,今日還未開始審問,怎地身上就滿是傷痕,你這是要屈打成招?”
陳矩忙起身跪地答話:“皇太孫殿下,微臣沒有對他用刑,不知是誰私下審問,今早我提審他時,他已經是這副模樣,不關微臣的事啊。”
明姝和蘇澈對望一眼,這陳矩說話也是好笑,這天牢裏,除了他們的人還有誰能動郭子星一根頭發絲。
現在他被折磨成折磨模樣,他若不知情,鬼才相信。
不過,這種話,他拿來回蘇允尚且可以聽聽,不過是推諉之詞。
蘇允不傻,知道這件事還得妥靠陳矩的審問,便隱忍不發,不再多問。
陳矩見蘇允並沒有發火,便又開始審問:“郭子星,剛才本官問你的話,你可聽清了?照實說來,本官自會據實上報,若有欺瞞,這可是滅族大罪,你自己掂量。”
誰知,才說完話,蕭琰不動聲色的走進來,在陳矩麵前亮出蘇彰宮裏的宮牌,隻說是奉命聽審。
徑自坐在明姝的身旁,別人也不敢多問,畢竟他是蘇彰身邊的人,此前來,又有宮牌,定是受蘇彰之命過來聽審。
陳矩忙又打起精神來,又問了一遍。
隻聽郭子星含糊不清道:“草民無話可說,不知大人所說的案子與草民何幹,小人早已不是朝中人,不問朝中事,不與朝中人來往,實在不知該如何回稟大人的話。草民冤枉,什麽也不知道,大人就算現在殺了我,草民也不知說什麽才能保命,但請大人詳查,還我清白。”
蘇澈聽他拒不認罪,側身與明姝交換一個眼神。
而後,明姝回身與蕭琰也對看一眼,蕭琰目光堅毅,麵色肅然。
陳矩十分憤怒,叱罵道:“郭子星!你別忘了,你兒子尚在朝中為官,你以為你這麽說就能撇清關係?你以為你說什麽都不知道,本官就會寬饒你,告訴你,現在你們這案子已經快結清,你最好老實交代清楚,否則本官對你不客氣。”
“哼!我現在一身是傷,還不是你陳矩慫恿沈一貫折磨我一夜,別說我什麽都不知道,就算你現在將我五馬分屍,我也不知道你要我招認什麽,我雖隻是一副破敗的肉身,但憑你折磨,我沒做過的事絕不承認!”
沈一貫坐在陳矩的身邊一臉尷尬,無所適從,閉口不言。
明姝不便插嘴,對蘇澈使了一個眼色。
蘇澈問了郭子星一句:“郭子星,本王問你,臘月初七,你在何處作甚麽?”
“回燕王的話,草民自從卸職以後,整日在家種花養草,一整個冬臘月都在府裏養病,從未出門,王爺問的那一日,尚在病床。”
蘇澈又道:“哦。陳大人,你接著問。”
他有此一問的意思是想替郭子星說句好話,因為妖書案始發是冬臘月間,郭子星如果想證明自己沒有涉及這些案子,大可證明自己病重,無從起身離開府邸一步。
但是,這也是一個側麵的證明,以郭子星的身份指使人辦事完全不用自己走動,隻需吩咐人去辦就是。
所以,其實這是一個事先設計好的陷阱,隻等替罪羊跳進去。
無論誰出來證明郭子星與這案子無關,最後都會被駁回。
最後今日的審問不了了之,陳矩沒有問出所以然來,郭子星死不招認,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郭子星與妖書案有直接關係,隻好將他再次關入大牢。
第二日,第三日,接連審問郭子星五日,依舊沒有問出有用的線索。
妖書發現後整整十六日後,正月初三東廠捕獲了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皦生彩,皦生彩揭發兄長皦生光與“妖書案”有關。
皦生光本是順天府生員,生性狡詐,專門以“刊刻打詐”為生。
有人曾經在《智囊全集》中記載了一則他的故事:有一鄉紳為巴結朝中權貴,到處訪求玉杯,想送給權貴做為壽禮,也曾托過皦生光。
三天後,皦生光拿著一對玉杯求售,說這對玉杯來自官府,價值百金,現在隻要五十金就行。縉紳很高興的買下。沒過幾天,忽然卒吏匆忙的押著兩個吵鬧不休的人前來,再仔細瞧,原來是皦生光和一名宦官,皦生光皺著眉頭說,前次賣給縉紳的玉杯本是皇宮中寶物,被宦官偷出變賣,當前事機敗露,隻有物歸原處,雙方才能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