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人去世以後,柳知恩沒有第一時間回到京城,其實倒也不能說是他不敢——是因為那人在法理上的身份,不過是個戴罪之身,即使是死在路上,朝廷也不能對此谘詢什麽,包括他這個人的喪禮,都是無人過問的。身為東廠廠公,他當然犯不著為了一個人犯的去世承擔什麽責任,甚至都無需呈上公開的奏章,可以直接對皇帝或是太後回報,那麽有包時雨來處理這件事也就夠了。之所以沒有立刻回去,的確有避風頭的考慮,但第二個,還是皇帝也需要他去南京取回一部分三寶太監當年下西洋留下的海圖。身為當年帶船出海的老臣之一,沒人比他在此事上更有發言權了。


    一般來說,為了彰顯君王德政,樹立自己的權威,做皇帝的都會選擇在自己任上做些大事,比如說修書、封禪,越是勢弱的君主對這些事就越懷有向往,比如文皇帝得位不正,即位後就修《文獻大成》,遣三寶太監下西洋,包括遠逐韃靼,遷都北平,或是部分或是全部,都有一定動機是為了進一步地鞏固自己的統治。宋太宗有斧聲燭影之議,又有北伐幽燕失利的陰影,返回開封以後便修《太平廣記》——這也都是做慣了的套路。


    當朝皇帝,得位雖然算是正當,但始終也有個逼殺親兄的淡薄陰影,而且現在國朝國勢,也不能說是很旺盛,他的威望就更不能說極為高隆了。大臣忤逆皇帝意思,不聽指揮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為了給自己麵上抹點金粉,動念想要再下西洋,也是很正常的事。雖然這幾年似乎都沒什麽錢,但不妨礙他惦記著吧?等到若幹年後,皇帝把該收拾的大臣收拾了,該培養的人才培養起來,位置也坐穩了,國家也有錢了——在最理想的狀態下,瓦剌也平定了,這時候再來個萬國來朝,那麽在史書上,誰還會記得他和息宗之間的那點事?隻怕是歌功頌德都來不及了。


    當然,這一切現在也就是他的想法而已,雖然看得懂的人不少,但誰也不會在皇帝提出此事之前就去給他潑冷水,連徐循都不會,反正等他真正異想天開要這麽搞的時候,大臣肯定拿出性命來阻止,他可不比息宗,究竟是權威淡薄,不可能鎮壓住所有反對的聲音。


    說起來,雖說是息宗已經死了,但他給皇帝留下的麻煩可一點都不少,有王振這個前例在,宮裏內侍,現在都是縮手縮腳的,說話都不敢大聲,唯恐被栽了個權宦的帽子,立刻惹來眾怒,皇帝隻能被迫犧牲掉他來平定事態。起碼在二三十年內,宮裏應該是出不了王振級數的大貂璫了。


    隨便聊了兩句在南京的見聞,柳知恩特地去雨花台看望過徐氏族人,“娘娘請放心,個個都是安居樂業、耕讀傳家,三代內,必定能出進士。”


    讀書三代,可以出一名進士,對於不是科舉大族的氏族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徐循聽說,心裏也是欣慰,若是當日由得徐氏族人橫行霸道,她又能蔭庇其多久?隻怕不過五十年,徐家便要敗落,但現在,走上了讀書科舉的線,三四代人裏可以斷斷續續出些秀才、舉人,甚至還有數名進士的話,那就是數百年的傳承了。


    “倒也好——去南京船廠看過了,那些寶船如今都還堪用麽?”她又問了起來——若是寶船全都不能再用,必須重造,那估計在十年內皇帝都不用提下西洋的事了。


    “二十年沒出海了。”柳知恩回答得很保守,“雖然當時還用的是上好木料,不過肯定也有所損耗,要經過多少修補才能下海,卻是不好說了。”


    雖然他一直恭謹地低著頭,聲調也沒什麽起伏,但徐循還是捕捉到了柳知恩話裏的信息,她不免會心一笑,“該怎麽說,你自己做主吧,此事我是不會多管的。”


    誰說皇帝的言路不能蒙蔽?那是他還沒到這層次而已,似柳知恩這級數的大貂璫,本身又是領域內的專家,他說船能修好,那就是能修好,說要重造,也沒人敢和他唱反調,說到底,船的情況到底如何,就看現在的政治局勢是怎麽需要的了,當然,也得看柳知恩本人的政治傾向,究竟是偏向激進還是保守。


    “奴婢謹遵娘娘吩咐。”柳知恩好像沒聽懂徐循的意思似的,還是那麽不露聲色地回道。


    徐循嗯了一聲,仗著柳知恩沒抬起頭,她的視線在他身形上來回遊曳了幾圈,心中實是五味雜陳。——經過這些風風雨雨,能讓她動感情的人事物,著實已經是少之又少,可今日此刻,她卻像是回到了數十年前,由不得便是心潮起伏,不知多少遺憾、多少悔恨,多少難言的情懷,終是從深不可測的心淵中泛出了一點餘味——就隻是這麽一點,也已經是苦澀得像是泡不開的茶,讓人難以下咽。


    “這一次的差事,難為你了。”她低聲說,到底還是揭露了正題。


    “奴婢還是半年前那句話。”柳知恩平靜似水,他抬起頭來,注視著徐循回道,“奴婢行事,全憑本心,並非是為了誰。奴婢若不願意,娘娘也差使不動,既然情願去做,那麽有什麽後果,奴婢自己也是情願去承擔。”


    他此言此語,近乎悖逆,但徐循又哪能不明白柳知恩話中的意思?她用力吸了一口氣,也是佯裝著寧靜,低聲說,“不錯,你一向都很有風骨……瓦剌那邊,最近可有什麽動靜?”


    “可能還不知道那人去世的事。”柳知恩說,“畢竟,他們也做好了那人回國以後行蹤成謎的準備,而朝廷這邊的消息,要傳到瓦剌王庭,怎麽都得四個月以上。”


    也就是說,四個月以後,瓦剌那邊才會收到國朝正式舉行喪禮,給息宗上廟號、為他的兒子封藩王等消息,才能從這些消息中推測出那人可能的確已經死了。至於之後要不要再鬧事,聲稱送回來的是真貨,息宗其實是被害死的,那就都隨他們了,反正朝廷這邊說法確定了,瓦剌也翻不出多大的水花來。


    徐循沉吟著點了點頭,這會兒,她的多愁善感漸漸消褪,那個多年觀政的太後,又回到了她心裏。“怎會繞到蔚州那邊去,又多帶了個包時雨呢?”


    她給柳知恩的命令,不過就是一句話而已,途中這些枝節,徐循事前也並不知道,當然,這些小事根本動搖不了她對柳知恩的信任,有些安排背後的緣由,她也能猜得出個所以然。隻是去蔚州這一節,她是無論如何都沒想通。


    “當時天氣不好,恐怕長城邊上會有風雪,”柳知恩不動聲色地回道,“若是遇雪,在驛站中逗留過久,走平素慣走的廣靈線,就怕那裏官太多了。”


    徐循也想過怕是因為這點,她不疑有他,“原來如此。包時雨便是你選出來的見證了?”


    “包氏這人,膽子最小,瞻前顧後,必不敢有違上峰安排。”柳知恩說道,“奴婢在大同揀選了數日,覺得他最為合適,本來看好的廖十九,有馬十那番回話,便幹脆就沒和他說。”


    徐循已經全明白過來了,事實上,因為大同是邊關重鎮,隻怕裏頭混有瓦剌奸細,一開始她也就是不要在大同下手的意思,反正不讓息宗抵達京城就可以了。在哪裏怎麽下手,她都讓柳知恩安排,隻沒想到柳知恩能力出眾,居然真的安排得很像是病逝,也是因此,現在朝堂中的謠言也就是影影綽綽而已,並沒有到朝野間言之鑿鑿,都說是她害了息宗的地步。


    至於柳知恩用的是什麽藥,徐循並不感興趣,也就沒有多問。反正,在停靈期間,找各種借口探視過息宗遺容的官員裏,見過他本人的占了九成還多,她也隻需要朝廷上下都明白並認可息宗已經去世了就好。


    “如此甚好。”她發自肺腑地道,“這差事,辛苦你了,除了你以外,別人也辦不得這麽妥當。”


    “娘娘謬讚了。”柳知恩簡單地說了一句,便不再開口,隻也沒有告辭的意思,而是沉默地坐在那裏,等著徐循的下文。


    應該是早就料到了……徐循心中也是雪亮——又怎麽可能沒想到?隻是他當日答應得太過雲淡風輕,才讓她有些許猶疑而已。以柳知恩的心智,又怎料不到這一天的出現?


    “這回去南京,可覺得天氣舒適?”她問道,“說來,離南也已經三十多年了啊……大慈恩寺的琉璃寶塔,我走的時候還未造好,如今該是有多光輝燦爛?卻是再也看不見了。”


    柳知恩唇邊逸出一線微笑,平靜地道,“回娘娘的話,奴婢老家揚州,也已經是去家多年了,雖然尊卑有別,不過思鄉之情,卻也是上下如一。奴婢心中,也是時常惦記著家鄉的風物,隻是公務繁忙,還不知何時能回老家看看呢。”


    這兩人都是多年來浸淫政事的人精,許多話,又何必說得這麽直白?或者說,說到這程度,其實已經是很直白了。徐循心中知道,她不必再多表白,無需任何解釋,柳知恩也會明白她的意思。


    雖然皇帝現在已經表過態,領了這個情,但他畢竟是皇帝,人都是會變的,皇帝變起來,尤其更快。


    徐循是他的養母,他親自尊奉的太後,不論將來皇帝如何後悔,如何需要表白自己對息宗並沒有必殺之心,他動不到徐循頭上,削減不了她的待遇,也許日後皇帝會尊奉上聖太後勝於徐循,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態度,但徐循會在乎這個嗎?


    柳知恩就不同了,再怎麽德高望重,他也終究隻是個內侍,執掌的更是東廠這個臭名昭著的特務部門,即使他當政期間,東廠並無劣跡,但職位,已經是他的原罪,內侍身份,更是罪加一等,他這樣的人,本來就被造就成皇權的草紙,需要揩拭髒汙的時候,不用他,用誰?


    現在卸下一切職位回到揚州,將來就是皇帝想起他,想要拿他定罪,天高皇帝遠,他也早離開京城,淡化在大家的視野之中,比起留在京城,繼續身處漩渦中,隨時可能因為又一場**被翻起舊賬,哪個風險更大?及早離開京城,也是對柳知恩的保護。


    早在立下決心的那天,徐循便預測到了這一刻的到來,這件事,她隻放心讓柳知恩去辦,盡管代價是斷送柳知恩的政治生命,她依然別無選擇。弑君本來就不是兒戲,又有誰能夠全身而退?柳知恩,不過是她要付出的第一個代價而已。


    “待你回了揚州以後,”她說,強忍著呼吸中的哽咽。“山南水北,隻怕此生是再難相見了。”


    其實,這一天終究是會降臨的,柳知恩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即使今日不走,再過十年,他也很難在東廠這個事務繁劇的衙門裏再呆下去了,又或者,根本不到十年,羽翼漸漸豐滿的皇帝,也會需要他自己的心腹,來掌管這個重要的機構。


    沒有職司的內侍,不是退出去養老,就是去南京擔任閑職,以柳知恩的身份,也不會去尚寶監擔閑差,不論如何,即使不去南京,他也不可能再進內廷請安問好,終有一天,她將再難見到這個……這個知己。如今也不過是將這離別,提前了幾年了而已,既然已經提前預料到了這一點,又有什麽好傷心的?


    徐循清了清嗓子,力圖若無其事地往下續道,“柳知恩,你我二人雖說是主仆,但我其實虧欠你許多……”


    “娘娘過譽了。”柳知恩卻還是很平靜,他唇邊甚至出現了一抹笑意,“能為娘娘效力,是奴婢的榮幸。”


    他就這樣恬靜地仰著頭,看似卑微地叮囑徐循,“娘娘此後,必定是一片坦途、盡享晚福,也再用不上奴婢的服侍,奴婢——惟願娘娘清靜自守、善自保重,日後長命百歲,子孫滿堂。”


    徐循深深地注視著這張絲毫不露破綻的麵孔,深吸了一口氣,也強笑道,“好,我一定清靜自守、善自保重。你……”


    她本待說,‘你也該找個伴兒,收個養子’,但話到一半,想起柳知恩的屢次回應,又收住了,輕聲道,“你也盡管放心保重。”


    有她在一日,必不會讓朝中有針對柳知恩的攻訐聲音,這一點,即使不言明,雙方也是心知肚明。


    柳知恩唇畔的笑弧,漸漸擴大,徐循忽然意識到,這些年來啊,還是她第一次見到柳知恩這樣開朗愉悅的笑容。他沒有行叩頭禮,隻是對徐循微微點了點頭,站起身倒退了幾步,便轉過身去,徐徐地出了屋子。


    他的步速不快,但每一步都是這樣地輕鬆而解脫,他要走了——他要離開這宮廷了,徐循明白,柳知恩正為此快樂。


    而她坐在這裏,坐在這美輪美奐的清寧宮中,目送著生命中又一個人離開了宮闈,何惠妃、章皇帝、太皇太後、安皇帝、順德公主、常德公主、善化公主……那麽多人來了又去,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這座宮城,隻有她始終都在這裏。


    “娘娘。”花兒掀簾子進了裏屋,她低聲問,“可要用茶?”


    徐循看了她一眼,忽然問道,“花兒,你想出宮嗎?”


    花兒毫無準備,立時被她的問題嚇了一跳,她不解地眨巴著眼睛,“娘娘的意思是——”


    “我意稍改宮製,此後,宮中侍女,服役十年以上,便可放還回家。”徐循說,“女官也是一樣,自然,若有無去處情願留下的,也可以繼續留下服役。”


    在這些德政上,皇帝絕不會和她唱反調,如今宮中事體,她是真正一言可決。


    眼看花兒表情變化,徐循強迫自己露出笑來,“出了宮,又不是以後都不能進來了……下去吧,和你的姐妹們商量商量,有不願去的,也盡可讓我知道。”


    花兒飛快地退出了屋子,給徐循留了一片清靜,她抬起頭望著華麗的藻井,命令自己維持著嘴角的弧度。


    這宮廷,本來也不是什麽值得長留的善地,雖然她永遠也不能離開,但卻可以放別人出去。


    就讓他們都飛出去吧,徐循想,這是很值得高興的一件事。


    這天晚上,她做了個夢,夢中她回到了很小的時候,牽著父親的手在街坊閑步,走著走著,父親忽然不見,徐循轉過身想要回家去,隻是已忘卻了道路。


    作者有話要說:如果今天有本文開文以來從未出現過的二更壯舉……


    那本文也就有過二更了!


    如果今天沒有的話……那就是我唯一一篇到寫完還沒二更過的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貴妃起居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井烹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井烹香並收藏貴妃起居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