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這樣想,現在這個年代和我們那個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麽呢?


    答案曾經得出過不少,但最近我還是回到專業角度來琢磨這個問題——消費與理財。


    想想自己經曆過的,那時還沒有100元麵值的人民幣,我們手裏攥著10元,都會覺得沉甸甸的。而現在,引用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錢不是錢了,都經不起數!”


    的確,不管你是從通脹的角度還是從人民生活富裕的角度來解釋這件事,其實都是一個結論——錢真的不值錢了。


    麵對這種普遍的感覺,我們究竟該如何去打理自己的財富?錢多是財富,錢少難道不是嗎?


    顯然,錢多少,隻要是自己的,都是我們賺取的財富。之所以寫這部書,我最想要告訴你的就是,必須首先拋卻這個觀念——我根本沒多少錢,打理什麽?


    激發我寫書念頭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就是我多年與理財打交道,很想把自己這麽多年來的一些心得體會告訴很多現在的年輕人,甚至還有一些上年紀的仍舊不懂理財的人,你們之所以錢不多,很多時候不是掙得比別人少,而是主觀認為沒多少錢,沒必要去打理。這個危險的念頭一旦存在,將成為你個人財富最大的蛀蟲。


    另一個原因是來自朋友給我講的一件事:他的孩子小勝,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一個事業單位工作,每月工資不到2500元;相比之下,小勝的一個同學則進到外企工作,每月工資8000多元!工資的落差一度讓兩個本來很要好的同學產生了距離感。小勝一直覺得自己掙著這麽點可憐錢,失落無比,不好意思再和那位同學像以前一樣一起“死黨”;而那位外企員工,也多少有些飄飄然,經常會顯出居高臨下的貌似自己是天下首富的姿態。


    就這樣過了兩年多,小勝突然接到那位外企同學的電話。電話那頭,同學支支吾吾、絮絮叨叨,顯然有事,又不好意思說。在小勝再三追問之下,那位同學方才冒出一句:“你有辦法從淘寶上套現嗎?”


    小勝驚愕之餘,問道:“你這是急需用錢吧?”


    同學說:“是啊,需要4000元現金急用。”


    小勝一時語塞,心想:工作兩年多了,那麽高薪,4000元都沒有?


    可也不能說得這麽直白,於是就旁敲側擊:“我也沒聽說你買房子啊?”


    他歎了口氣:“我也納悶,不知道把錢都花在了什麽地方。現在每個月發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把信用卡上的欠費還了。我現在信用卡上還欠了20000多塊錢呢,每個月就先湊合著還點。不說這些了,你有法子嗎?信用卡取現的費用太高,我都怕了,想著從支付寶上取點錢。”


    最終,小勝輕鬆地拿出4000元借給了他,並勸他,你這樣的狀況,幹脆一狠心把信用卡剪掉算了。可是同學卻說:“你不知道,現在沒有信用卡根本就活不下去,並且信用卡還有積分,過段時間可以換東西。”


    聽完這個故事,我才徹底對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有了根源性的發現和挖掘——盲目消費和不會理財種下了高薪而沒錢的惡果,當月入8000元的人連4000元的急用都拿不出來,你還敢說自己有財富嗎?


    後來,我又先後接觸過一些年輕人。其中一個7月份畢業時參加工作,而在轉年1月份回家過年時,就已經能封一個10000元的紅包給父母了,據說這一度讓他得意了很長時間。結婚後,說起這件事,他愛人對此也很奇怪,就問他:“7月份開始工作,到過年,頂多8個月的工資,當時你每個月租房子還要1000元,這就需要8000元;除此之外,你總要吃飯、出去玩吧,怎麽還能攢下錢來呢?”


    他笑而不語。


    正是基於聽說的這幾件小事,再加上我自己工作的原因,麵對社會上很多人理財知識普遍缺乏的境況,我才決意寫一部教人“如何理財”的實用書。之所以注重實用,並不是要告訴大家每天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地反複數自己的錢,琢磨具體的分配細節。因為這個是沒必要的,十個人有十二種不同,告訴他每天每月每年存多少錢、投資多少錢是沒用的,我覺得理財更是一種理念,理財本身就是生活。


    有態度才有生活!我要把如何在生活中養成正確的理財習慣,並形成重要的理財理念告訴大家!


    我想,我們在書店也許不乏那些所謂的理財書,什麽《理財學》、《每天一分鍾理財法》、《從現在開始理財》……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我們不排除這些書中有很多有用的技巧傳授給我們,但也不排除有的書太過專業,或者根本不切實際,抑或空喊口號:“從今天起你一定要理財!”、“不理財過不下去了!”還有些雖然寫得很好,動輒全球銷量幾百萬冊,美國專家親筆寫就,等等,但仔細品味,卻根本不適合中國人衣食住行玩的消費理念。


    比如,對於買房和創業的討論,大多理財專家告訴你:“一套房子首付最低也要50萬元,如果拿這錢去投資,巴菲特創造了600億美元、馬化騰建立了qq公司、史玉柱成就商業帝國……”聽到這些建議,你一定會像打了雞血似的,不去買房,先創業再說。


    誠然,我們並不是對這些財富精英的創業之道表示不屑,更不是要舀一瓢涼水去澆滅那些激情鬥士的壯山河之氣。我更提倡的是,在這些財富例證的背後,大家能夠清晰地看到他們對自己的經營和對財富的打理之道。成功人士的故事,不應該成為蠱惑,而應該成為我們的一個坐標,促使我們冷靜思考自我與他們在起步時期到底有一個什麽樣的距離。哪怕你現在擁有和他們同樣的財富,但隻要你迷茫於財富如何增值,那就必須冷靜!


    這樣冷靜幾天,現實的狀況讓你疲憊不堪:丈母娘的條件就是“沒有房子不能結婚”;女朋友每天在你耳邊嘮叨“某某有名牌包,某某去哪個地方旅行了,某某剛換了智能手機”;工作中有錢人請領導吃飯拉近距離,自己卻捉襟見肘,不知如何是好。創業前景雖好,現實更讓人灰心。


    如果你有50萬元,我想現實的狀況會讓你不假思索地去買房子,雖然你會變成房奴,雖然每個月要還房貸,雖然你的生活水準會降低。但起碼它讓你安定了下來,再說買房子也不啻一種投資,更讓你免於租房的奔波。這就是我們的現狀,在理財時,你要確定自己的收益以及成本。在國外,人們買房成本的核算理念除了每月的月供之外,更注重的是自己為此而付出的受教育的機會;但在國內,卻是多了很多的考慮:成本雖然還是如此,可基於中國的現實,我們完全可以認為買房的收益也會有所增加——比如,丈母娘的認可、未來的安全感(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免於高漲的房租、不用再看房屋中介令人憎惡的嘴臉,等等。


    這就是我們的國情。


    除此之外,聰明的讀者,你可曾想過自己的錢是否都花到了刀刃上:給孩子買個書包,到底是花100元買個能背1年的,還是花500元買個能背4年的呢?如果商場裏有一款“除甲醛電視機”,它比普通電視機貴多少錢,才值得你出手?怎麽樣在銀行存款,才能既保持靈活性又能獲得最多的利息?保險、基金、股票,到底能不能買……


    很多瑣碎之事無不與我們的支出和收入掛鉤,而所有這些瑣碎之事,又無時無刻考驗著我們的理財理念,或者換句話說,考驗著我們的生活態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


    盡管這本書主要是寫給那些不懂理財的年輕人的,但我還是想站在目前國內的投資領域,對那些手握一定資產的“富人和準富人”說幾句:瘋狂的炒房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投資渠道寥寥無幾,難道我們真的一定要把錢留在卡裏,掙著可憐的抵不上物價上漲水平的利息嗎?我們的理財通道又在哪裏呢?


    寫作此書的初衷便是如此,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工作中的案例和經驗,提供更適用、更現實的理財方法,讓本書在有最大可讀性的前提下,幫助每個人走出理財誤區。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在讀過本書之後,能從生活點滴入手,把理財的習慣貫穿於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通過提升整體的理財意識,增加財富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最需要的理財常識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華並收藏我最需要的理財常識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