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感到被人嘲弄,在人前蒙受恥辱”等這類事情,確實令人厭惡,讓人羞愧。無論是誰,都想盡量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但如果你想在社會上生存,就會有許多情況難以回避,所以必須有承受羞愧、痛苦的思想準備。
比如,在單位舉行例會或參加社會上的公益活動時,有時候會要求,請人上台做簡短的致辭。有相當多的人不擅長在大會上發言,特別是那種“杞人憂天型”的人,這會令他們感到緊張、惶恐。隨著活動日期的臨近,他們會變得毫無食欲,沒精打采。在那天早晨,他們甚至都想請假,放棄這次參加的機會。
如果問他們“為什麽如此討厭發言”,他們通常會回答:“自己隻要一站在眾人麵前,就會怯場臉紅,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出來,而且不願讓別人看到自己這個樣子,太丟人了。”
對麵對眾人講話的事情感到緊張、怯場,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無論是誰,都可能產生這樣的心理狀態。造成這種緊張的原因,是因為他內心存在著“想說得好些、漂亮些”的願望,生怕自己在眾人麵前丟醜。
對於這樣的問題,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向大眾坦然地承認,自己在眾人麵前易怯場、不擅長演講這個事實。
當然,要做到這樣並不容易,特別是在□□上,麵對大眾將真實的自我主動地展示出來,的確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但要任憑畏懼心理的驅使,企圖用其他措施掩飾自己的羞恥心,則於事無補。
而且,如果因為不願蒙受恥辱而請假缺席的話,那麽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場合,你所承受的壓力還會存在,而且還會加倍放大。那麽,你是否準備永遠放棄麵對大眾的場合呢?所以,隻有去麵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要記住的是,第一次不要奢望自己能講得多麽漂亮,也不要因怯場而試圖掩蓋。如果因緊張而手發抖,就讓它抖好了。站在主席台上,應首先向在場聽眾表明“我拙於言辭”,這才是積極的行動。
如果真能夠采取這樣的積極行動,下麵的局麵就會產生令人驚訝的改觀。
當然,致辭時口才不可能一下子完美絕倫,但至少心理上會坦蕩些,想到自己“居然能夠以這樣的水平在人前表述自己要說的話”,心情就會變得輕鬆一些,會積累一定的自信心。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場合,就會開動腦筋,更多地關注演講的內容,從而會講得比這次更從容,更有條理,然後會越講越好。
5.一生中真正想做點兒什麽
在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d.k.雷諾魯茲博士所著的《活潑的生活方式》[《活潑的生活方式》,日本創元社出版。——編譯注
]一書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觀點。雷諾魯茲博士認為:“當在你還活在世上的時候,不妨仔細考慮一下,在你死後,希望別人在你的葬禮上致什麽樣的悼詞,在你的墓碑上刻下什麽樣的詞句?”
雷諾魯茲博士說這番話的用意在於,讓我們每個人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為了什麽而活著?在人有限的一生中,究竟想做些什麽?
常言道:“人生五十載,世事如夢幻。”如今,人均壽命已經長到80歲,但是人生有限這一事實並未改變過。為此,有許多人產生了及時享樂的念頭,既然人生有限,那隻要過得快活、高興就行了,何必想身後之事呢?
正因為人生有限,才更需為自己製定一個長期目標,並為這個目標的實現作出最大的努力。這才是一個人應持的生活態度。
在一個人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如果僅僅滿足於每天稀裏糊塗地去上班、下班,那才是猶如夢幻,虛度一生呢!那樣的話,在他退休後或臨終前就會無限悔恨地念叨:“我這一輩子是怎麽度過的?我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麽?”
為了防止出現這個結局,應該盡早地確定自己的目標,選擇自己真正願意做的工作,並爭取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才幹。一個人,生命的價值隻有獲得社會的承認,一輩子生活才能做到坦蕩舒心、無怨無悔!
假如你是一個公司職員,當初次見麵的人問你:“你是從事什麽工作的?”你將如何回答呢?估計在公司工作的人會報出公司的名字來:“我在a公司供職。”
而在西方國家,大多數人則回答他們自己具體從事的職業:“我是工程師”“我從事電子計算機工作”“我是記者”等等。
不同的回答,反映出人們對於工作的基本想法。也就是說,前者認為,選擇自己願意進的公司比選擇自己願意做的事更重要。這種想法源於東方固有的文化傳統,例如對村落等群體組織的強烈歸屬意識。
當然,對於這樣的回答,也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它至少反映出職員對公司的忠誠,但更多的是反映出職員對公司的某種依賴感。
很多求職者都這樣想:“隻要能順利地進入自己所期待的公司,就心滿意足了”。
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具體目標,比如“在這家公司想做什麽工作”“想要做到什麽程度”等等,那還是會一輩子碌碌無為的。
所謂具體目標,具體而言是你要沿著行政職務方向發展,還是沿著技術職務方向發展。若沿著行政職務方向發展,那麽是想做後勤工作,還是想當經理?這需要有明確的方向。
當然,公司內部的人事變動不一定都能隨人心願,也許事與願違的情況更常見。但是,這並不影響你設立自己的目標,並靈活地根據具體情況隨之轉變。
一旦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工作,就要為之付出努力。而如果沒有機會從事自己傾心的工作,可以與領導溝通,如實在不行,也可自己另謀出路。
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諸如醫生、律師、作家、畫家、設計師等自由職業,另外還有公務員、政治家、教師、新聞記者等各種職業,數不勝數,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工作,並為其實現付出真正的努力。
無論對於哪種工作,光有憧憬和向往之心是不可能幹好的。然而,假如你不喜歡此項工作,即便為之付出的努力再多,最終恐怕也不會有什麽成果。
總之,沒有目標,庸庸碌碌地在混日子,一般不會產生人生價值的滿足感,同時還容易產生空虛感,陷入各種糾纏不清的虛妄情緒之中。
6.展示獨特的生命風采
佛教中有個概念,叫做“我執”,說的是:隻要是人,心中都有一個頑固不化的“我”,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經常被提到的“自尊心”。誰也不願意隨便受人愚弄和輕視,也不想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現在的家庭隻有一個或兩個孩子。這些孩子大多嬌生慣養,在家長過分的溺愛中長大,長大後往往缺乏社會生活經驗,不懂集體生活的基本準則。這些人來到工作崗位後,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
在家裏可以隨心所欲,但在公司卻不行了。上自總經理、各級管理人員、資深前輩,一直到周圍同事,他們都是需要你煞費心機地與之相處的對象。
工作單位的人際關係極其複雜、嚴峻,對於富於個性的年輕人來說,如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呢?隻說答案的話,就是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把“真實的自我”展示在大家麵前了。
如果隻憑“不願受周圍人的愚弄、輕視”“不想給別人留下壞的印象”這樣的情緒去做事的話,就會竭力粉飾自己,言不由衷,不懂裝懂,裝腔作勢。久而久之,不但結交不到真誠的朋友,而且還會加重自己的精神負擔。
人本性中有自我誠實的需求。對自己不誠實的結果,會遭到別人的不滿和鄙夷,如果對此心存鬱悶,又會背地裏說別人壞話,中傷別人。在這之後,就會產生罪惡感,受到自我良心的譴責。隨著這種自我譴責的日積月累,就給人造成越來越緊張的精神環境。
要展示“真實的自我”,就要具有敢做敢為的勇氣,哪怕是遭到別人的嘲笑和抨擊,也不要管他。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單位,所有的喜怒哀樂完全從自己的真心出發,這樣就達到了自由自在的境界,自然的人情味也會隨之而生。隻有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境界,別人通過你散發出的各種信息,可以感覺到。
“真實的自我”首先要做到“無我”,放下對自己利益得失的考慮,隻想著“不管別人怎麽看自己,隻要能給周圍人帶來愉快和幸福,就應毫不猶豫地付諸行動”。這樣一來,一切精神緊張就會冰融雪化了。
對於利益的得失,不是一個絕對值,關鍵是你怎麽看待問題。比如,生活中常見這樣的情景:夫婦二人用猜拳的方式決定由誰來承擔家務。對於做家務是吃虧還是得益,就不能一概而論,要看當事人的態度和想法了。
假如這樣想,“怎麽隻讓我一個人做,而別人都在開心地玩”,這自然就會感到做家務是件吃虧的事,於是會倍覺煩惱,甚至會生氣。
反之,若能想“自己承擔家務是為了心愛的家人消除疲勞,讓他們能夠好好休息”,或者“對方因自己承擔了家務會感到幸福”。這樣一想,家務便成了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而且做起來也會輕鬆愉快,那麽抵觸做家務的情緒也就會隨之煙消雲散了。
在社會生活中也是一樣,隻要為了別人的快樂,能高高興興地做下去,那麽人際關係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改善。把這種做法用在夫婦之間,效果之顯著,也會讓人大吃一驚。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著想。這一點看似簡單,實際做起來卻相當不容易,堅固的“我執”會讓人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泥潭。
例如:隻一味地談論自己的事情,而不願傾聽對方陳述;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往往在不知不覺間言過其實、自吹自擂。
那些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在這些方麵都非常注意。他們與對方交談時,會自覺挑選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營造融洽的交往氛圍。在今天這樣的商業社會中,特別對從事推銷工作的人而言,能否圓滿地處理好人際關係,將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在下一章中,將專門就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予以詳細闡述。
作為一個健康的現代人,應不為人際關係所困擾,不為名利財色所捕獲,隻在客觀地自我判斷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個性與特點,設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然後用真實的行動去接近它,勇敢地展示真我風采,瀟灑地放開人生的步伐。這樣,不僅能把握自己,還能發揮特長,把自己獨特的生命展示得美妙絕倫,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才算是尋到了人生之旅的真諦!
比如,在單位舉行例會或參加社會上的公益活動時,有時候會要求,請人上台做簡短的致辭。有相當多的人不擅長在大會上發言,特別是那種“杞人憂天型”的人,這會令他們感到緊張、惶恐。隨著活動日期的臨近,他們會變得毫無食欲,沒精打采。在那天早晨,他們甚至都想請假,放棄這次參加的機會。
如果問他們“為什麽如此討厭發言”,他們通常會回答:“自己隻要一站在眾人麵前,就會怯場臉紅,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出來,而且不願讓別人看到自己這個樣子,太丟人了。”
對麵對眾人講話的事情感到緊張、怯場,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無論是誰,都可能產生這樣的心理狀態。造成這種緊張的原因,是因為他內心存在著“想說得好些、漂亮些”的願望,生怕自己在眾人麵前丟醜。
對於這樣的問題,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向大眾坦然地承認,自己在眾人麵前易怯場、不擅長演講這個事實。
當然,要做到這樣並不容易,特別是在□□上,麵對大眾將真實的自我主動地展示出來,的確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但要任憑畏懼心理的驅使,企圖用其他措施掩飾自己的羞恥心,則於事無補。
而且,如果因為不願蒙受恥辱而請假缺席的話,那麽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場合,你所承受的壓力還會存在,而且還會加倍放大。那麽,你是否準備永遠放棄麵對大眾的場合呢?所以,隻有去麵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要記住的是,第一次不要奢望自己能講得多麽漂亮,也不要因怯場而試圖掩蓋。如果因緊張而手發抖,就讓它抖好了。站在主席台上,應首先向在場聽眾表明“我拙於言辭”,這才是積極的行動。
如果真能夠采取這樣的積極行動,下麵的局麵就會產生令人驚訝的改觀。
當然,致辭時口才不可能一下子完美絕倫,但至少心理上會坦蕩些,想到自己“居然能夠以這樣的水平在人前表述自己要說的話”,心情就會變得輕鬆一些,會積累一定的自信心。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場合,就會開動腦筋,更多地關注演講的內容,從而會講得比這次更從容,更有條理,然後會越講越好。
5.一生中真正想做點兒什麽
在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d.k.雷諾魯茲博士所著的《活潑的生活方式》[《活潑的生活方式》,日本創元社出版。——編譯注
]一書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觀點。雷諾魯茲博士認為:“當在你還活在世上的時候,不妨仔細考慮一下,在你死後,希望別人在你的葬禮上致什麽樣的悼詞,在你的墓碑上刻下什麽樣的詞句?”
雷諾魯茲博士說這番話的用意在於,讓我們每個人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為了什麽而活著?在人有限的一生中,究竟想做些什麽?
常言道:“人生五十載,世事如夢幻。”如今,人均壽命已經長到80歲,但是人生有限這一事實並未改變過。為此,有許多人產生了及時享樂的念頭,既然人生有限,那隻要過得快活、高興就行了,何必想身後之事呢?
正因為人生有限,才更需為自己製定一個長期目標,並為這個目標的實現作出最大的努力。這才是一個人應持的生活態度。
在一個人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如果僅僅滿足於每天稀裏糊塗地去上班、下班,那才是猶如夢幻,虛度一生呢!那樣的話,在他退休後或臨終前就會無限悔恨地念叨:“我這一輩子是怎麽度過的?我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麽?”
為了防止出現這個結局,應該盡早地確定自己的目標,選擇自己真正願意做的工作,並爭取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才幹。一個人,生命的價值隻有獲得社會的承認,一輩子生活才能做到坦蕩舒心、無怨無悔!
假如你是一個公司職員,當初次見麵的人問你:“你是從事什麽工作的?”你將如何回答呢?估計在公司工作的人會報出公司的名字來:“我在a公司供職。”
而在西方國家,大多數人則回答他們自己具體從事的職業:“我是工程師”“我從事電子計算機工作”“我是記者”等等。
不同的回答,反映出人們對於工作的基本想法。也就是說,前者認為,選擇自己願意進的公司比選擇自己願意做的事更重要。這種想法源於東方固有的文化傳統,例如對村落等群體組織的強烈歸屬意識。
當然,對於這樣的回答,也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它至少反映出職員對公司的忠誠,但更多的是反映出職員對公司的某種依賴感。
很多求職者都這樣想:“隻要能順利地進入自己所期待的公司,就心滿意足了”。
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具體目標,比如“在這家公司想做什麽工作”“想要做到什麽程度”等等,那還是會一輩子碌碌無為的。
所謂具體目標,具體而言是你要沿著行政職務方向發展,還是沿著技術職務方向發展。若沿著行政職務方向發展,那麽是想做後勤工作,還是想當經理?這需要有明確的方向。
當然,公司內部的人事變動不一定都能隨人心願,也許事與願違的情況更常見。但是,這並不影響你設立自己的目標,並靈活地根據具體情況隨之轉變。
一旦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工作,就要為之付出努力。而如果沒有機會從事自己傾心的工作,可以與領導溝通,如實在不行,也可自己另謀出路。
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諸如醫生、律師、作家、畫家、設計師等自由職業,另外還有公務員、政治家、教師、新聞記者等各種職業,數不勝數,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工作,並為其實現付出真正的努力。
無論對於哪種工作,光有憧憬和向往之心是不可能幹好的。然而,假如你不喜歡此項工作,即便為之付出的努力再多,最終恐怕也不會有什麽成果。
總之,沒有目標,庸庸碌碌地在混日子,一般不會產生人生價值的滿足感,同時還容易產生空虛感,陷入各種糾纏不清的虛妄情緒之中。
6.展示獨特的生命風采
佛教中有個概念,叫做“我執”,說的是:隻要是人,心中都有一個頑固不化的“我”,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經常被提到的“自尊心”。誰也不願意隨便受人愚弄和輕視,也不想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現在的家庭隻有一個或兩個孩子。這些孩子大多嬌生慣養,在家長過分的溺愛中長大,長大後往往缺乏社會生活經驗,不懂集體生活的基本準則。這些人來到工作崗位後,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
在家裏可以隨心所欲,但在公司卻不行了。上自總經理、各級管理人員、資深前輩,一直到周圍同事,他們都是需要你煞費心機地與之相處的對象。
工作單位的人際關係極其複雜、嚴峻,對於富於個性的年輕人來說,如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呢?隻說答案的話,就是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把“真實的自我”展示在大家麵前了。
如果隻憑“不願受周圍人的愚弄、輕視”“不想給別人留下壞的印象”這樣的情緒去做事的話,就會竭力粉飾自己,言不由衷,不懂裝懂,裝腔作勢。久而久之,不但結交不到真誠的朋友,而且還會加重自己的精神負擔。
人本性中有自我誠實的需求。對自己不誠實的結果,會遭到別人的不滿和鄙夷,如果對此心存鬱悶,又會背地裏說別人壞話,中傷別人。在這之後,就會產生罪惡感,受到自我良心的譴責。隨著這種自我譴責的日積月累,就給人造成越來越緊張的精神環境。
要展示“真實的自我”,就要具有敢做敢為的勇氣,哪怕是遭到別人的嘲笑和抨擊,也不要管他。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單位,所有的喜怒哀樂完全從自己的真心出發,這樣就達到了自由自在的境界,自然的人情味也會隨之而生。隻有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境界,別人通過你散發出的各種信息,可以感覺到。
“真實的自我”首先要做到“無我”,放下對自己利益得失的考慮,隻想著“不管別人怎麽看自己,隻要能給周圍人帶來愉快和幸福,就應毫不猶豫地付諸行動”。這樣一來,一切精神緊張就會冰融雪化了。
對於利益的得失,不是一個絕對值,關鍵是你怎麽看待問題。比如,生活中常見這樣的情景:夫婦二人用猜拳的方式決定由誰來承擔家務。對於做家務是吃虧還是得益,就不能一概而論,要看當事人的態度和想法了。
假如這樣想,“怎麽隻讓我一個人做,而別人都在開心地玩”,這自然就會感到做家務是件吃虧的事,於是會倍覺煩惱,甚至會生氣。
反之,若能想“自己承擔家務是為了心愛的家人消除疲勞,讓他們能夠好好休息”,或者“對方因自己承擔了家務會感到幸福”。這樣一想,家務便成了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而且做起來也會輕鬆愉快,那麽抵觸做家務的情緒也就會隨之煙消雲散了。
在社會生活中也是一樣,隻要為了別人的快樂,能高高興興地做下去,那麽人際關係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改善。把這種做法用在夫婦之間,效果之顯著,也會讓人大吃一驚。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著想。這一點看似簡單,實際做起來卻相當不容易,堅固的“我執”會讓人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泥潭。
例如:隻一味地談論自己的事情,而不願傾聽對方陳述;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往往在不知不覺間言過其實、自吹自擂。
那些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在這些方麵都非常注意。他們與對方交談時,會自覺挑選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營造融洽的交往氛圍。在今天這樣的商業社會中,特別對從事推銷工作的人而言,能否圓滿地處理好人際關係,將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在下一章中,將專門就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予以詳細闡述。
作為一個健康的現代人,應不為人際關係所困擾,不為名利財色所捕獲,隻在客觀地自我判斷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個性與特點,設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然後用真實的行動去接近它,勇敢地展示真我風采,瀟灑地放開人生的步伐。這樣,不僅能把握自己,還能發揮特長,把自己獨特的生命展示得美妙絕倫,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才算是尋到了人生之旅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