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躍馬千裏
襄陽城北,襄水渡頭。
將要渡河北上並州的隊伍,已經登上船隻,正在浩浩蕩蕩地過河。先一步登上對岸的部分人馬,散布成一個圓形防衛陣地,掩護隊友渡河。即便在荊州的內部靠近襄陽這樣的安全地帶,他們也將之當作是前線來對待,這是呂布麾下軍隊一貫的特色。
眼見最後一隻運兵船已經準備就緒,呂濤按壓下心頭不舍,和父親呂布來一個狠狠的熊抱,粗聲說道:“兒此去,不破胡虜終不還,父親在荊州,且勿以兒為念,至北胡潰亡而天下震動之日,即兒歸時!”
呂布緊緊抱一抱兒子,在他肩膀上大力拍了幾下,隨即一把將之推開,喝道:“如此方不負乃父之名,不悔其男兒之身,且自去罷!”
呂濤跪地行禮,站起來時,卻見後邊那輛馬車車帷掀開處,母親嚴氏和佳人蔡琰淚眼迷朦地望過來。他眼眶微濕,這一別,卻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再見。
三兩步竄到馬車上,呂濤給嚴氏行了大禮,道:“母親恕兒不孝,兒今遠行,不能克奉孝道,承歡膝前。兒在故地,自當保全所賜血肉,母親勿以為念,保重!”
“唉……”嚴氏摸摸呂濤的臉,歎息一聲,別過頭去,暗自垂淚。她就這麽一個兒子,這兒子雖然從小與眾不同,少有流露小兒行狀,卻極得她歡心,正是心頭肉,片刻不見,便要牽腸掛肚,如今這番北上,卻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繼續母子言歡的日子。兒子已經長大了啊,這以後的日子,隻怕這樣的分離。還要更多……
呂濤不知道該怎麽安慰,默然起來。
嚴氏哽咽說道:“我兒此去。關山萬裏,不知何日重聚,須為汝母保重……文姬情心深係我兒,兒日有所行,且為三思……今且休管我,自與文姬作別罷……”轉過頭去。
呂濤抬頭凝望蔡琰,卻見伊人雙眼紅腫。梨花帶雨,滿臉傷別。
“卿卿!”呂濤心頭難過,那些安慰的話語早已丟到天外,輕輕叫了一聲。伸手捧住蔡琰的臉,湊上去深情吻落。
也不知多久,後邊襄水之上船號聲起,驚醒沉醉中的呂濤,他猛地抬起頭。深深一望蔡琰,轉身跳下車來,高聲呼叫:“此去並州,當斬萬千胡兒之首,以為親迎聘禮!”頭也不回。快步向江邊船隻而去。
蔡琰終於哭出聲來,掀開布帷望去,但見那個頎長的人影須臾到了碼頭邊上,騰身高高躍起,跨過三丈青波,轟然落在江上那條船上,麵對北方,巋然不動。
“起錨!”船頭輕喝一聲,船頭上水手起出船錨,船尾處那水手拿著長竿輕點碼頭石台,那船晃了幾晃,在鼓起的風帆地帶動下,離開南岸北去,速度漸漸快了起來。
呂濤站在船尾上,久久不敢回頭,昂著臉麵向天空。這一刻,他不隻是為了和呂布蔡琰他們別離而傷感,那些已經好久不再浮現的回憶,再度出現在腦海裏,前世父母親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依然如此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兒啊,珍重!”風中傳來有些沙啞的囑托,呂濤雖然沒有回頭,卻能感覺得到,父親呂布立在碼頭上,一動不動望著自己。
襄水,並不寬大,轉眼之間,船隻已經橫渡江水,呂濤一直站著,等到有人提醒,這才發覺飛浪騎們都已經下了船去,正在岸上等著自己。
勉強收拾情懷,呂濤在親衛擁簇下登上北岸。
“飛浪騎一千二百二十八人,盡數在列,恭請少主示下!”魏越上前行禮,大聲呼叫。為了這次北上,呂布從赤菟騎中抽調八百人並入兒子的飛浪騎,作為呂濤的第一支直屬部隊。
呂濤回頭望一眼依然遠遠凝望的父親,伸手接過韁繩,翻身上馬,抄起大戟朝天一舉,暴聲喝道:“後轉!”
千餘人聞聲齊唰唰後轉。
“上馬!”呂濤大喝聲中,輕磕玄菟腹部,來到飛浪騎大隊前方,後邊陳蕁張通韓龍賈高手等人以他為箭頭,列了一個小小的錐形陣。
大戟再度舉起,呂濤高聲呼叫:“前進!”玄菟四肢發力,竄了出去,身後飛浪騎隨聲響應,策馬跟上,千多人的隊伍,揚起滾滾的煙塵,向著北方進發。
他們的身後,眾多的目光一直在凝望,直到漫天的煙塵消失不見。
這次北上,因為時間的關係,所有人都隻帶了必要的武器和幹糧,再沒有任何其他輜重。並州雖然一時候不會有什麽大的問題,但是能夠早一天到達,也是好的。呂濤作為這次抗擊胡人的主將,必須盡快抵達並州,以盡快完成戰前部署,至於其他後備工作,就由隨後帶隊北上的趙雲來完成。
部隊一直快馬加鞭,沿著樊城過南陽往宜陽的新修官道飛速躍進,一路除了接受沿路的補給以及必要的休息,基本上都在馬上度過,並不作其他任何停留。
沿路見過趙雲和張遼,做了一些具體部署調整,在宜陽北方接近滎陽的小鎮接受最後一次補給之後,十月晦日早晨,呂濤大隊人馬度過黃河,進入河內地域。
早早地就得到消息的河內太守張揚帶著人馬親自來到黃河岸上,迎接呂濤的到來。
張揚和呂布有過命的交情,對呂濤更是好過自己的親兒子,如今到處騷亂河內的白波賊餘部,以及隨時可能到來的胡人,更讓能力不足的張揚憂慮不已,呂濤的到來,無疑是上天掉下來的餡餅,無論出於哪種理由,他都要出來迎接。
呂濤一上岸就見到張揚迎了上來,當即行禮,笑道:“一別數歲,伯父青春依舊,風采猶盛,去邪不勝欣喜!”這張揚對他極好,甚至好過自己的親生兒子。呂濤小的時候愛惡作劇,經常拿張揚來當馬騎,為此受過呂布不少教訓。如今再次見到張揚。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好人,卻已經雙鬢斑白。呂濤看得心裏頗難受。
張揚滿臉喜悅,拉著呂濤仔細地上下打量一番,開懷大笑道:“昔日總角貪玩兒童,今已成翩翩少年,甚好,甚好,甚好!”眼角微微見淚光。
張揚有些發胖。身材並不怎麽高大,如今要微微仰頭才能和呂濤對眼。
呂濤聽他連說三個“甚好”,聲音有些顫抖,心下感動。說道:“去邪與父親在荊州,日夜想念伯父,可恨關山萬裏,不能一夜飛渡。今日能再見伯父,容濤代父親問好。”
張揚愣愣而望南方。忽然歎息道:“自並州一別,世事不能料,天子遭殃,漢室傾頹,丁公殞身。董卓為禍,奉先南下……唉,吾每對鑒自視,不覺雙鬢發白……時光之為物,誠如白駒之過,轉眼數載,隻願奉先在江南,能一展所長,名傳萬代,不似吾庸庸碌碌,竟無以應對芥癬小賊……奉先,奉先啊……可好?”說話之間,卻有些錯亂了。
呂濤張張嘴,卻始終無言以對。
“大哥!”馬蹄聲響處,有人在後邊大聲叫喊。
呂濤張眼望去,卻見一人從對麵飛馬而來,那人赤甲紅馬,身形微胖,滿臉喜色。
“誠哥!”呂濤驚喜莫名,這人,卻是他兒時玩伴,張揚獨子張誠。
張揚和呂布同在丁原部下,又是過命交情的朋友,張誠和呂濤自然也就自小交好。張誠雖然比呂濤大了幾歲,奈何他雖然極其崇拜呂布,一應裝束行為都學得十分到位,但他卻從小頗怯懦膽小,老是被人欺負。呂濤五歲之後,可以走出家門玩鬧,當時積壓在他內心的苦悶和迷茫爆發而出,很是為張誠打了幾次架,附近的孩子,上至十三四歲即將除去總角的半大小子,愣是沒有人可以匹敵天生神力的他。自此而後,張誠就成了呂濤的跟班,也不管年齡的問題,從來稱他為“大哥”。
張誠跳下馬來,狠狠抱住呂濤,大呼小叫道:“父親瞞我來迎大哥,幸而小弟消息靈通,否則豈不飲恨!”
張揚沉著臉,罵道:“逆子,使汝有去邪一分本領,可使我麵上有光。汝豈不自羞,竟恬不知恥,敢與去邪為伍!”這張誠繼承了張揚的老好人脾氣,卻沒有半點他年輕時候的“英勇”,讓張揚好不失望,頗有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張誠放開呂濤,昂頭麵對張揚,高聲叫道:“好教父親得知,自與大哥一別,兒自知淺陋,乃臥薪嚐膽,苦心修煉,至今頗有所成。今日大哥北上擊胡人,願從而征之,不破胡人,終不回見父親!”這話,說得士氣昂揚,滿麵紅光,頗有躍躍欲試之態。
呂濤大笑道:“伯父,我兄豈不壯哉!”
張揚橫拍兒子一記,苦笑道:“好教去邪得知,此子平素怯懦不堪,然在去邪左近,竟頗有勇氣,豈不怪哉……”
說來也是好笑,這張誠平時確實很是怯懦,遠比他小的人都能嚇他一嚇,可是隻要是在呂濤附近,他卻很是肆無忌憚,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橫樣。
張誠抓頭尷尬笑道:“父親有所不知,大哥在左近,兒自知必能無恙,故此張狂……”
呂濤暗笑,心想這不就是所謂“狐假虎威”了嗎,拉住張誠說道:“哈哈,弟昔日曾言,有弟在,無人能動我兄,今日依然如故!”
張揚向南邊看了一會,滿是緬懷地說道:“豚父生得豚子,兒天性怯懦,實乃父之過也。吾昔日怯懦不讓我兒,然自遇奉先,乃與縱橫荒漠,蔑視生死,誠不知天地有何可懼!”伸手拍著呂濤肩頭,道,“今去邪不讓奉先,可令怯懦之人舍生忘死。也罷,此豚兒交由去邪,或能光揚門楣,可好?”
呂布呂濤身上都有種天生的領袖氣質,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信任感,以致像張揚張誠父子這樣天性比較懦弱的人,在他們身邊竟然忘記了害怕。
呂濤見張誠麵露狂喜之色,忍不住笑笑,道:“敢不從命!”
張誠雀躍而起,發聲狂叫:“不滅胡賊,終不南歸!”
張揚見兒子竟有這麽豪勇的一麵,頗為欣慰,拉著呂濤道:“去邪遠來疲憊,且往城中稍事歇息,容細說今日形勢,以為參謀。”
河內接臨並州,附近有白波餘部作亂,反複無常的匈奴人也常常四處寇掠,加上接近衛霍兩家的勢力範圍,形勢十分複雜。呂濤久離並州,如今北上抗胡,自然要向熟悉當地情況的張揚仔細詢問,當下和張揚張誠並馬向河內城而去,一路敘說別情,順道了解河內以北目前的大致情況。
左右都是騎兵,雖然並不是全力趕路,但也沒用多少時間,懷縣城已經在望。
一路而來,呂濤大致了解了情況,和情報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河內地臨上黨,因為名不正言不順,秦宜祿隻能執行呂濤的計劃,僅僅牢牢控製太原郡一地,而整個上黨郡,則大部分被白波賊占據,少部分是衛霍兩家的地盤,隻有北邊小部分在秦宜祿的手中。
總部在西河白波穀的白波賊和南匈奴關係密切,雙方往往一起行動,在上黨太原河東一帶作亂,後來被秦宜祿教訓了幾次,太原是不敢去了,於是經常越過上黨郡或是東郡,遠來攻擊河內。張揚雖然得人愛戴,但是能力實在有限了些,應付衛霍兩家已經讓他捉襟見肘,再來一些白波賊,他就隻能愁眉苦臉了。
而這次胡人得南掠,卻是在步根度的號召下,這位檀石槐孫子帶著族人夥同河西鮮卑、羌胡人以及南匈奴人,準備抄掠日漸富足的太原一帶。對方的大概部署,是由呼廚泉自西向東攻擊,由步根度本身帶著鮮卑人從雁門一帶向南攻擊,從而形成一個兩麵夾擊的態勢。如果算上東北方蠢蠢欲動的黑山張燕,以及東方正在瘋狂攻擊兗州的袁紹,那麽並州實際上已經三麵總共麵臨四路敵人。這還不算本身就有勢力在並州,並且一心要呂布父子付出代價的衛霍兩家。
形勢,並不是那麽樂觀,雖然呂濤信心十足,但是卻也知道相當嚴峻。
麵對這樣的形勢,呂濤並不敢在河內多做停留,稍事補給之後,就帶著飛浪騎,以及張揚咬牙撥給八百騎兵,兩千餘人帶著十天幹糧,取道山陽壺口關一帶,沿河直奔太原而去。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襄陽城北,襄水渡頭。
將要渡河北上並州的隊伍,已經登上船隻,正在浩浩蕩蕩地過河。先一步登上對岸的部分人馬,散布成一個圓形防衛陣地,掩護隊友渡河。即便在荊州的內部靠近襄陽這樣的安全地帶,他們也將之當作是前線來對待,這是呂布麾下軍隊一貫的特色。
眼見最後一隻運兵船已經準備就緒,呂濤按壓下心頭不舍,和父親呂布來一個狠狠的熊抱,粗聲說道:“兒此去,不破胡虜終不還,父親在荊州,且勿以兒為念,至北胡潰亡而天下震動之日,即兒歸時!”
呂布緊緊抱一抱兒子,在他肩膀上大力拍了幾下,隨即一把將之推開,喝道:“如此方不負乃父之名,不悔其男兒之身,且自去罷!”
呂濤跪地行禮,站起來時,卻見後邊那輛馬車車帷掀開處,母親嚴氏和佳人蔡琰淚眼迷朦地望過來。他眼眶微濕,這一別,卻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再見。
三兩步竄到馬車上,呂濤給嚴氏行了大禮,道:“母親恕兒不孝,兒今遠行,不能克奉孝道,承歡膝前。兒在故地,自當保全所賜血肉,母親勿以為念,保重!”
“唉……”嚴氏摸摸呂濤的臉,歎息一聲,別過頭去,暗自垂淚。她就這麽一個兒子,這兒子雖然從小與眾不同,少有流露小兒行狀,卻極得她歡心,正是心頭肉,片刻不見,便要牽腸掛肚,如今這番北上,卻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繼續母子言歡的日子。兒子已經長大了啊,這以後的日子,隻怕這樣的分離。還要更多……
呂濤不知道該怎麽安慰,默然起來。
嚴氏哽咽說道:“我兒此去。關山萬裏,不知何日重聚,須為汝母保重……文姬情心深係我兒,兒日有所行,且為三思……今且休管我,自與文姬作別罷……”轉過頭去。
呂濤抬頭凝望蔡琰,卻見伊人雙眼紅腫。梨花帶雨,滿臉傷別。
“卿卿!”呂濤心頭難過,那些安慰的話語早已丟到天外,輕輕叫了一聲。伸手捧住蔡琰的臉,湊上去深情吻落。
也不知多久,後邊襄水之上船號聲起,驚醒沉醉中的呂濤,他猛地抬起頭。深深一望蔡琰,轉身跳下車來,高聲呼叫:“此去並州,當斬萬千胡兒之首,以為親迎聘禮!”頭也不回。快步向江邊船隻而去。
蔡琰終於哭出聲來,掀開布帷望去,但見那個頎長的人影須臾到了碼頭邊上,騰身高高躍起,跨過三丈青波,轟然落在江上那條船上,麵對北方,巋然不動。
“起錨!”船頭輕喝一聲,船頭上水手起出船錨,船尾處那水手拿著長竿輕點碼頭石台,那船晃了幾晃,在鼓起的風帆地帶動下,離開南岸北去,速度漸漸快了起來。
呂濤站在船尾上,久久不敢回頭,昂著臉麵向天空。這一刻,他不隻是為了和呂布蔡琰他們別離而傷感,那些已經好久不再浮現的回憶,再度出現在腦海裏,前世父母親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依然如此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兒啊,珍重!”風中傳來有些沙啞的囑托,呂濤雖然沒有回頭,卻能感覺得到,父親呂布立在碼頭上,一動不動望著自己。
襄水,並不寬大,轉眼之間,船隻已經橫渡江水,呂濤一直站著,等到有人提醒,這才發覺飛浪騎們都已經下了船去,正在岸上等著自己。
勉強收拾情懷,呂濤在親衛擁簇下登上北岸。
“飛浪騎一千二百二十八人,盡數在列,恭請少主示下!”魏越上前行禮,大聲呼叫。為了這次北上,呂布從赤菟騎中抽調八百人並入兒子的飛浪騎,作為呂濤的第一支直屬部隊。
呂濤回頭望一眼依然遠遠凝望的父親,伸手接過韁繩,翻身上馬,抄起大戟朝天一舉,暴聲喝道:“後轉!”
千餘人聞聲齊唰唰後轉。
“上馬!”呂濤大喝聲中,輕磕玄菟腹部,來到飛浪騎大隊前方,後邊陳蕁張通韓龍賈高手等人以他為箭頭,列了一個小小的錐形陣。
大戟再度舉起,呂濤高聲呼叫:“前進!”玄菟四肢發力,竄了出去,身後飛浪騎隨聲響應,策馬跟上,千多人的隊伍,揚起滾滾的煙塵,向著北方進發。
他們的身後,眾多的目光一直在凝望,直到漫天的煙塵消失不見。
這次北上,因為時間的關係,所有人都隻帶了必要的武器和幹糧,再沒有任何其他輜重。並州雖然一時候不會有什麽大的問題,但是能夠早一天到達,也是好的。呂濤作為這次抗擊胡人的主將,必須盡快抵達並州,以盡快完成戰前部署,至於其他後備工作,就由隨後帶隊北上的趙雲來完成。
部隊一直快馬加鞭,沿著樊城過南陽往宜陽的新修官道飛速躍進,一路除了接受沿路的補給以及必要的休息,基本上都在馬上度過,並不作其他任何停留。
沿路見過趙雲和張遼,做了一些具體部署調整,在宜陽北方接近滎陽的小鎮接受最後一次補給之後,十月晦日早晨,呂濤大隊人馬度過黃河,進入河內地域。
早早地就得到消息的河內太守張揚帶著人馬親自來到黃河岸上,迎接呂濤的到來。
張揚和呂布有過命的交情,對呂濤更是好過自己的親兒子,如今到處騷亂河內的白波賊餘部,以及隨時可能到來的胡人,更讓能力不足的張揚憂慮不已,呂濤的到來,無疑是上天掉下來的餡餅,無論出於哪種理由,他都要出來迎接。
呂濤一上岸就見到張揚迎了上來,當即行禮,笑道:“一別數歲,伯父青春依舊,風采猶盛,去邪不勝欣喜!”這張揚對他極好,甚至好過自己的親生兒子。呂濤小的時候愛惡作劇,經常拿張揚來當馬騎,為此受過呂布不少教訓。如今再次見到張揚。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好人,卻已經雙鬢斑白。呂濤看得心裏頗難受。
張揚滿臉喜悅,拉著呂濤仔細地上下打量一番,開懷大笑道:“昔日總角貪玩兒童,今已成翩翩少年,甚好,甚好,甚好!”眼角微微見淚光。
張揚有些發胖。身材並不怎麽高大,如今要微微仰頭才能和呂濤對眼。
呂濤聽他連說三個“甚好”,聲音有些顫抖,心下感動。說道:“去邪與父親在荊州,日夜想念伯父,可恨關山萬裏,不能一夜飛渡。今日能再見伯父,容濤代父親問好。”
張揚愣愣而望南方。忽然歎息道:“自並州一別,世事不能料,天子遭殃,漢室傾頹,丁公殞身。董卓為禍,奉先南下……唉,吾每對鑒自視,不覺雙鬢發白……時光之為物,誠如白駒之過,轉眼數載,隻願奉先在江南,能一展所長,名傳萬代,不似吾庸庸碌碌,竟無以應對芥癬小賊……奉先,奉先啊……可好?”說話之間,卻有些錯亂了。
呂濤張張嘴,卻始終無言以對。
“大哥!”馬蹄聲響處,有人在後邊大聲叫喊。
呂濤張眼望去,卻見一人從對麵飛馬而來,那人赤甲紅馬,身形微胖,滿臉喜色。
“誠哥!”呂濤驚喜莫名,這人,卻是他兒時玩伴,張揚獨子張誠。
張揚和呂布同在丁原部下,又是過命交情的朋友,張誠和呂濤自然也就自小交好。張誠雖然比呂濤大了幾歲,奈何他雖然極其崇拜呂布,一應裝束行為都學得十分到位,但他卻從小頗怯懦膽小,老是被人欺負。呂濤五歲之後,可以走出家門玩鬧,當時積壓在他內心的苦悶和迷茫爆發而出,很是為張誠打了幾次架,附近的孩子,上至十三四歲即將除去總角的半大小子,愣是沒有人可以匹敵天生神力的他。自此而後,張誠就成了呂濤的跟班,也不管年齡的問題,從來稱他為“大哥”。
張誠跳下馬來,狠狠抱住呂濤,大呼小叫道:“父親瞞我來迎大哥,幸而小弟消息靈通,否則豈不飲恨!”
張揚沉著臉,罵道:“逆子,使汝有去邪一分本領,可使我麵上有光。汝豈不自羞,竟恬不知恥,敢與去邪為伍!”這張誠繼承了張揚的老好人脾氣,卻沒有半點他年輕時候的“英勇”,讓張揚好不失望,頗有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張誠放開呂濤,昂頭麵對張揚,高聲叫道:“好教父親得知,自與大哥一別,兒自知淺陋,乃臥薪嚐膽,苦心修煉,至今頗有所成。今日大哥北上擊胡人,願從而征之,不破胡人,終不回見父親!”這話,說得士氣昂揚,滿麵紅光,頗有躍躍欲試之態。
呂濤大笑道:“伯父,我兄豈不壯哉!”
張揚橫拍兒子一記,苦笑道:“好教去邪得知,此子平素怯懦不堪,然在去邪左近,竟頗有勇氣,豈不怪哉……”
說來也是好笑,這張誠平時確實很是怯懦,遠比他小的人都能嚇他一嚇,可是隻要是在呂濤附近,他卻很是肆無忌憚,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橫樣。
張誠抓頭尷尬笑道:“父親有所不知,大哥在左近,兒自知必能無恙,故此張狂……”
呂濤暗笑,心想這不就是所謂“狐假虎威”了嗎,拉住張誠說道:“哈哈,弟昔日曾言,有弟在,無人能動我兄,今日依然如故!”
張揚向南邊看了一會,滿是緬懷地說道:“豚父生得豚子,兒天性怯懦,實乃父之過也。吾昔日怯懦不讓我兒,然自遇奉先,乃與縱橫荒漠,蔑視生死,誠不知天地有何可懼!”伸手拍著呂濤肩頭,道,“今去邪不讓奉先,可令怯懦之人舍生忘死。也罷,此豚兒交由去邪,或能光揚門楣,可好?”
呂布呂濤身上都有種天生的領袖氣質,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信任感,以致像張揚張誠父子這樣天性比較懦弱的人,在他們身邊竟然忘記了害怕。
呂濤見張誠麵露狂喜之色,忍不住笑笑,道:“敢不從命!”
張誠雀躍而起,發聲狂叫:“不滅胡賊,終不南歸!”
張揚見兒子竟有這麽豪勇的一麵,頗為欣慰,拉著呂濤道:“去邪遠來疲憊,且往城中稍事歇息,容細說今日形勢,以為參謀。”
河內接臨並州,附近有白波餘部作亂,反複無常的匈奴人也常常四處寇掠,加上接近衛霍兩家的勢力範圍,形勢十分複雜。呂濤久離並州,如今北上抗胡,自然要向熟悉當地情況的張揚仔細詢問,當下和張揚張誠並馬向河內城而去,一路敘說別情,順道了解河內以北目前的大致情況。
左右都是騎兵,雖然並不是全力趕路,但也沒用多少時間,懷縣城已經在望。
一路而來,呂濤大致了解了情況,和情報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河內地臨上黨,因為名不正言不順,秦宜祿隻能執行呂濤的計劃,僅僅牢牢控製太原郡一地,而整個上黨郡,則大部分被白波賊占據,少部分是衛霍兩家的地盤,隻有北邊小部分在秦宜祿的手中。
總部在西河白波穀的白波賊和南匈奴關係密切,雙方往往一起行動,在上黨太原河東一帶作亂,後來被秦宜祿教訓了幾次,太原是不敢去了,於是經常越過上黨郡或是東郡,遠來攻擊河內。張揚雖然得人愛戴,但是能力實在有限了些,應付衛霍兩家已經讓他捉襟見肘,再來一些白波賊,他就隻能愁眉苦臉了。
而這次胡人得南掠,卻是在步根度的號召下,這位檀石槐孫子帶著族人夥同河西鮮卑、羌胡人以及南匈奴人,準備抄掠日漸富足的太原一帶。對方的大概部署,是由呼廚泉自西向東攻擊,由步根度本身帶著鮮卑人從雁門一帶向南攻擊,從而形成一個兩麵夾擊的態勢。如果算上東北方蠢蠢欲動的黑山張燕,以及東方正在瘋狂攻擊兗州的袁紹,那麽並州實際上已經三麵總共麵臨四路敵人。這還不算本身就有勢力在並州,並且一心要呂布父子付出代價的衛霍兩家。
形勢,並不是那麽樂觀,雖然呂濤信心十足,但是卻也知道相當嚴峻。
麵對這樣的形勢,呂濤並不敢在河內多做停留,稍事補給之後,就帶著飛浪騎,以及張揚咬牙撥給八百騎兵,兩千餘人帶著十天幹糧,取道山陽壺口關一帶,沿河直奔太原而去。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