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 color=red><b></b></font></br>


    第一百八十二章 廢奴令


    漢初平三年,春,二月。


    並州牧高肅於並州、河東、河內一共十一個郡,與其轄下近百餘縣內設立書院、學館,供天下學子讀書,天下學子在並州讀書的一應費用由官府承擔,期間還有名師蔡邕於太原講學,有意者還可在並州郡縣內授課,由官府發放俸祿。


    學子不分學派,凡是一心向學之人皆可前往,並州不以言論定罪。


    凡是並州的百姓,皆可免費進入各地郡縣讀書,鼓勵百姓學文習武,六藝百技。凡是入學的百姓子弟,每年的夏冬兩季皆必須於軍隊之中與士兵們一同生活一月,期間,其所有待遇同士兵相等,此稱之為——軍訓!


    隨同這個通告頒布的還有一項法令,那就是即日起,並州上下不得有人口買賣的行為發生,違者一律嚴懲!


    如今,漢廷的朝政被董卓把持,天下諸侯各自為政,各地的法令不一,也隻有在此時,高肅的這道法令才能順利的執行。


    高肅下達了並州境內禁止蓄奴的命令,廢除奴隸製,改為雇傭製。所有並州境內的百姓不得再蓄養、買賣奴隸,對於家中的傭人仆從,也全部更改為雇傭製,奴仆必須單獨建立戶籍明確主人,主人可隨時赦免其奴仆身份歸而為民。


    同時,高肅再度更改稅法,田賦改為攤丁入畝製度,將百姓所有的田賦丁役等各種各樣的稅收,通通合並為田賦及丁稅一樣,並且實行攤丁入畝製度。田地多,則需要繳納的丁稅也多,田地少,則需要繳納的丁稅也少,並將每年的稅賦改成春秋兩季征收。


    一道道的法令,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不允許人口買賣,這對於普通百姓的影響不大,甚至是有好處。往年碰到天災**之時,破產的百姓最後往往是自賣為奴,進入那些士族豪強們的莊園作工,如今禁奴令一出,卻是能減輕一些這種情況。


    而攤丁入畝製度,高肅基本上是奔著那些士族們去的。


    攤丁入畝製度,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是將自先秦有記錄以來的稅賦製度徹底的改變了。簡單一點的說,就是以前的稅賦製度雖然也多有變動,但有核心的一條,便是以丁為基礎,按丁納稅,不管田地多少,隻以丁收稅。


    丁是古今以來的稅賦基礎,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二十一歲到六十歲為正丁,中為次丁,老小免役。所有的稅賦都是按這丁來算,正丁是一份,次丁則納一半。


    這樣的製度對普通百姓是最不公平的,因為百姓的地越來越少,可要交的稅賦卻從來不變,都是按人口納稅。但對那些地主貴族們來說,這樣的製度卻是對他們最有利的,因為他們田多,一家幾口幾十口人,卻擁有著成千上萬畝地,把要交的稅攤到自己的田地中,實際比例並不多。


    而現在,這新出的攤丁入畝製度,卻把這數百年來的稅賦製度改變了。征稅不再以丁為基礎,而以田地為基礎。田地越多的人,需要交的丁稅越多,相應的,百姓如果地少則少交,如果沒有地,則不用交丁稅。而且在這新稅中,是把所有的雜稅捐役,通通納入了丁銳之中,所以,百姓除了需要承擔自己相應田畝的田賦,即糧食稅外,其實的稅收也全部按田畝數轉成了相應的丁稅。


    而那些地主貴族們,他們不論人多人少,也一律將按照他們的田畝數量來征收田賦以外的丁稅,這是一筆龐大的丁稅,過去百姓所承擔的雜稅,基本上全都轉嫁到了他們的頭上。


    一記重錘敲擊在了士族地主的身上,這是一記大範圍的大殺傷性的新法,攤丁入畝,就是釜底抽薪,從根本上去抑製他們的兼並。這也是減輕那些百姓們的負擔,避免那些無地的百姓因承擔不起賦稅最後造起反來。


    高肅這一道道的政令就像春風一般迅傳遍了天下各地,並立即在天下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天下的學子眼裏,高肅的行為無疑是給了他們一個福音,但麵對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相信,但這塊“餡餅”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誘人了。


    終於,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學子背上了包裹,踏上了前往並州的大道。


    青州,不其縣山中。


    漢末經學界的泰山北鬥,已經六十二歲高齡的一代大儒鄭玄,此時正在山中給其弟子授課。


    鄭玄早年遊曆天下,他是漢末經學界的的聖人級人物,晚年僻居青州高密,研經講學,其門下弟子數百人,許多三國時期的曆史名人都是出自他的門下!


    “季珪,讀書之時應專心致誌,不可三心二意。”鄭玄緩緩道。


    鄭玄的弟子崔琰連忙道:“弟子明白了。”


    鄭玄將手中的書簡放下,道:“季珪,你在眾弟子中算是才學高深的了,今日有何會如此三心二意?”


    崔琰道:“恩師,這.”


    鄭玄催促道:“說!”


    “昨日,弟子去看了看存糧,發現.發現我們的糧食已經不多了。”


    鄭玄歎了口氣,他已經知道這件事了。


    近日,青、徐一帶的黃巾餘黨再度活躍起來,他們竟然趁著北海太守孔融前往徐州的時候,攻破了北海郡城,戰亂波及到了鄭玄的老家高密,鄭玄無奈,隻得率領弟子前往不其縣的山中避難。可是鄭玄進山的時候,他並沒有購買許多的糧食,以致眼下這個局麵。


    在場的其餘數十名鄭玄的弟子也是愁眉不展,眼下這個局麵,這書怕是念不下去了,可除了鄭玄,天下還有哪個地方有人給他們讀書、授課呢?


    “唉!看來隻得停止授課了!”鄭玄哀歎道。


    “恩師!”


    “恩師不可!”


    眾人都異口同聲的勸阻道。


    鄭玄也不想如此,可是..


    崔琰看了看鄭玄,猶豫了一番道:“恩師,弟子倒是有個想法。”


    “哦?說來聽聽。”


    崔琰道:“聽說並州牧高肅在並州廣建學館、書院百餘座,廣邀天下學子,或於並州讀書,或與並州教授百姓讀書,一切的費用皆有官府承擔,而且蔡邕蔡老大人據說是高肅的嶽父,他好像也在並州,我們不如前往並州?”一更。-- by:76|11285190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開元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雪蘭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雪蘭陵並收藏三國之開元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