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1-26
高肅靜靜地坐著,並沒有打擾徐榮,但他望向徐榮的目光中,隱隱有露出期待的神情。
像徐榮這樣的智將,心中本就有一把衡量事情的標尺,並不需要自己畫蛇添足的用過多的言語去勸說,或是去讚歎徐榮。高肅要做的僅僅是拋磚引玉,給徐榮提供一個機會。
徐榮的名聲不大,尤其是在演義中,更是被忽略,被認為是一個三流將領,和夏侯惇交戰幾個回合,就被斬於馬下,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然而,曆史上徐榮的戰績,稱得上是戰功赫赫。他雖然死得早,立下的功勞卻足以讓三國的多數將領仰望。
史書的記載中,在初平二年孫堅率領豫州大軍討伐董卓時,董卓派遣徐榮領兵在潁川梁縣與孫堅交戰,大破孫堅,並且活捉了潁川太守李濤,還將李濤給烹了,其手段狠辣驚人,令人嘖嘖稱歎。
徐榮被擒之前,他還在洛陽之外伏擊了曹操,曹操的家底都幾乎被打光了,這一戰,曹操完敗。
若說徐榮取得一次的勝利是僥幸的話。
那麽,徐榮兩次獲得大勝,而且兩次擊敗的都是三國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一個是魏國的奠基人曹操,另一人是孫權和孫策的老子,能夠擊敗曹操和孫堅,徐榮的能力毋庸置疑,足以列入一流將才。
曹操精通兵法,本身就是軍事家,但他卻被徐榮戰敗,足見其能力非同一般。
這樣才華出眾的將領,高肅自然是欣然接納。
所以,高肅很是期待徐榮的歸順。
有徐榮加盟,是最好不過的了。
徐榮一直沉默著,他靜靜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然而,他那雙渾濁的眼睛中卻透出點點精光,眼眸中的死寂之氣也已經消失的幹幹淨淨,變得越來越明亮。
良久之後,徐榮仔細瞅了瞅高肅,苦澀一笑,旋即拜道:“敗軍之將徐榮,拜見主公。”
高肅點點頭,雙手托起徐榮,臉上帶著璀璨的笑容。有了徐榮的加入,他麾下便有了五個能獨擋一麵的人才。徐榮、黃忠、趙雲、高順、張燕,這幾人至少都是可以牧守一方的大將。
高肅想了想,朝帳外喊道:“來啊,給徐將軍端些吃的上來,徐將軍數日沒有進食,肚子空空,要是再不吃東西,怕是要餓得昏厥過去了。”
最後一句話,高肅是笑著對徐榮說的。
徐榮聞言,感激的望了眼高肅。
士卒把飯菜端進大帳後,高肅便親自給徐榮鬆綁。徐榮餓得心慌慌的,早就是挺不住了,解開捆住雙手的繩子後,好一番大吃特吃,才填飽了肚子。吃過飯之後,雖然徐榮的麵貌依舊狼狽,但整個人的精神氣質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麵頰依舊顯得有些憔悴,但一雙深邃的眸子卻神采奕奕,顯得自信從容。
公元188年,漢初平二年,九月初十。
這一天,秋高氣爽。高肅率領大軍在六月從太原出發,七月抵達酸棗會盟。此次討董之戰同曆史上一樣,共曆時兩月,雙方死傷兵馬近十萬人,在洛陽周邊的百姓都受到了戰火的波及。
酸棗縣的城門緩緩打開,一隊隊身著黑色鎧甲的士兵自城內而出。昨夜,經陳宮和郭嘉的勸說,聚集在酸棗之外的六萬百姓願意全部跟隨高肅遷徙至並州,同時,在酸棗縣內也有兩萬百姓願意一同跟隨。
酸棗是討董聯軍的大本營,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地方不會受到戰火的波及,酸棗反而是此次戰役中損失較為嚴重的幾個縣城之一。
一直到正午的時候,大軍和百姓才全部從城內撤出,趙雲已經率領駐紮在城外的部隊在四周警戒,十數萬人的大部隊,在廣袤的平原上,形成了一條人龍。
高肅騎在馬背上,看著長長的人龍,心中不禁感慨:我來討伐董卓,沒想到回去的時候卻變成了遷徙,董卓逃入關中,關東諸侯必將相互混戰,群雄逐鹿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一日後,高肅的大部隊抵達了官渡,到了這裏,高肅下了一個奇怪的命令,讓大軍在此處駐紮兩日,而本人則帶著一批文武在官渡和黃河周邊遊山玩水。
高肅真的在遊山玩水嗎?就連跟隨其中的郭嘉和典韋也是滿臉不解,但高肅已經發了話,他們也隻能陪伴左右。
其實高肅停留在這裏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他沒有足夠的船隻渡過黃河,所以他隻有一邊征集黃河附近的船隻,一邊令軍士快速打造船隻。古代的交通不比現在,要從官渡過黃河隻能靠船隻,但也正因如此,黃河沿岸會很容易征集到船隻。
另一個原因則是附帶的,高肅自己想好好看一看這個地方。
官渡是從河北進軍河南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軍事要衝之地,曆史上,曹操於此擊敗袁紹,進而橫掃北方,為魏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官渡更是因此而聞名。
矗立在黃河岸邊,看著那滔滔的黃河水,高肅心裏是一陣的惆悵。他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劉備攜民渡江的場麵來,不同的是,他麵對的不是追兵,而是這波濤洶湧的黃河水。回過頭,看著那些在士兵的保護下艱難地邁著步子的百姓,心裏更是多了幾分責任感。
一行人往回行走,走到了一片樹林之中,卻突然聽見一陣梆梆的響聲從遠處傳來。
典韋凝神傾聽,沉聲道:“主公,這聲音像是利器擊物之聲。”
利器,極可能是刀劍。刀劍這種東西一般的百姓是不會有的。
高肅側耳聽了一會兒,說道:“走,過去看看。”
同郭嘉、典韋二人循聲行了百餘步,隻見前麵林中有一個身高約八尺的高壯青年,赤著上身,正在砍柴。
他手中握著一把生了鏽的斧子在使勁揮舞著,粗大的枯樹枝幹轉眼間斷成整整齊齊的幾截,那人接著運斧如飛,一根根墩子大小的樹幹利落的被切成細長細長的木柴,所有木柴都切的整整齊齊的,沒有一個稍長,一根過短,
那壯漢專注的砍著柴火,裸露著的上身滿是汗水,裸露在外的肌肉隨著節奏的揮動,迸發出爆炸性的力量,不一會兒的功夫,身邊的柴火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高肅眼中散發出一縷精芒,眼前的這個人高壯而孔武有力,一把鈍斧使得力道雄渾,氣勢不凡,回頭與典韋、郭嘉對視一眼,二人也是連連點頭,低聲讚歎。
高肅微笑上前,高聲道:“不知這位壯士高姓大名。”
那漢子聞聲轉過頭來,隻見他二十四五歲年紀,頭裹一條布巾,濃眉大眼,虎目炯炯有神,方正的輪廓一臉威嚴,高肅一看就甚是喜愛。
高肅靜靜地坐著,並沒有打擾徐榮,但他望向徐榮的目光中,隱隱有露出期待的神情。
像徐榮這樣的智將,心中本就有一把衡量事情的標尺,並不需要自己畫蛇添足的用過多的言語去勸說,或是去讚歎徐榮。高肅要做的僅僅是拋磚引玉,給徐榮提供一個機會。
徐榮的名聲不大,尤其是在演義中,更是被忽略,被認為是一個三流將領,和夏侯惇交戰幾個回合,就被斬於馬下,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然而,曆史上徐榮的戰績,稱得上是戰功赫赫。他雖然死得早,立下的功勞卻足以讓三國的多數將領仰望。
史書的記載中,在初平二年孫堅率領豫州大軍討伐董卓時,董卓派遣徐榮領兵在潁川梁縣與孫堅交戰,大破孫堅,並且活捉了潁川太守李濤,還將李濤給烹了,其手段狠辣驚人,令人嘖嘖稱歎。
徐榮被擒之前,他還在洛陽之外伏擊了曹操,曹操的家底都幾乎被打光了,這一戰,曹操完敗。
若說徐榮取得一次的勝利是僥幸的話。
那麽,徐榮兩次獲得大勝,而且兩次擊敗的都是三國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一個是魏國的奠基人曹操,另一人是孫權和孫策的老子,能夠擊敗曹操和孫堅,徐榮的能力毋庸置疑,足以列入一流將才。
曹操精通兵法,本身就是軍事家,但他卻被徐榮戰敗,足見其能力非同一般。
這樣才華出眾的將領,高肅自然是欣然接納。
所以,高肅很是期待徐榮的歸順。
有徐榮加盟,是最好不過的了。
徐榮一直沉默著,他靜靜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然而,他那雙渾濁的眼睛中卻透出點點精光,眼眸中的死寂之氣也已經消失的幹幹淨淨,變得越來越明亮。
良久之後,徐榮仔細瞅了瞅高肅,苦澀一笑,旋即拜道:“敗軍之將徐榮,拜見主公。”
高肅點點頭,雙手托起徐榮,臉上帶著璀璨的笑容。有了徐榮的加入,他麾下便有了五個能獨擋一麵的人才。徐榮、黃忠、趙雲、高順、張燕,這幾人至少都是可以牧守一方的大將。
高肅想了想,朝帳外喊道:“來啊,給徐將軍端些吃的上來,徐將軍數日沒有進食,肚子空空,要是再不吃東西,怕是要餓得昏厥過去了。”
最後一句話,高肅是笑著對徐榮說的。
徐榮聞言,感激的望了眼高肅。
士卒把飯菜端進大帳後,高肅便親自給徐榮鬆綁。徐榮餓得心慌慌的,早就是挺不住了,解開捆住雙手的繩子後,好一番大吃特吃,才填飽了肚子。吃過飯之後,雖然徐榮的麵貌依舊狼狽,但整個人的精神氣質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麵頰依舊顯得有些憔悴,但一雙深邃的眸子卻神采奕奕,顯得自信從容。
公元188年,漢初平二年,九月初十。
這一天,秋高氣爽。高肅率領大軍在六月從太原出發,七月抵達酸棗會盟。此次討董之戰同曆史上一樣,共曆時兩月,雙方死傷兵馬近十萬人,在洛陽周邊的百姓都受到了戰火的波及。
酸棗縣的城門緩緩打開,一隊隊身著黑色鎧甲的士兵自城內而出。昨夜,經陳宮和郭嘉的勸說,聚集在酸棗之外的六萬百姓願意全部跟隨高肅遷徙至並州,同時,在酸棗縣內也有兩萬百姓願意一同跟隨。
酸棗是討董聯軍的大本營,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地方不會受到戰火的波及,酸棗反而是此次戰役中損失較為嚴重的幾個縣城之一。
一直到正午的時候,大軍和百姓才全部從城內撤出,趙雲已經率領駐紮在城外的部隊在四周警戒,十數萬人的大部隊,在廣袤的平原上,形成了一條人龍。
高肅騎在馬背上,看著長長的人龍,心中不禁感慨:我來討伐董卓,沒想到回去的時候卻變成了遷徙,董卓逃入關中,關東諸侯必將相互混戰,群雄逐鹿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一日後,高肅的大部隊抵達了官渡,到了這裏,高肅下了一個奇怪的命令,讓大軍在此處駐紮兩日,而本人則帶著一批文武在官渡和黃河周邊遊山玩水。
高肅真的在遊山玩水嗎?就連跟隨其中的郭嘉和典韋也是滿臉不解,但高肅已經發了話,他們也隻能陪伴左右。
其實高肅停留在這裏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他沒有足夠的船隻渡過黃河,所以他隻有一邊征集黃河附近的船隻,一邊令軍士快速打造船隻。古代的交通不比現在,要從官渡過黃河隻能靠船隻,但也正因如此,黃河沿岸會很容易征集到船隻。
另一個原因則是附帶的,高肅自己想好好看一看這個地方。
官渡是從河北進軍河南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軍事要衝之地,曆史上,曹操於此擊敗袁紹,進而橫掃北方,為魏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官渡更是因此而聞名。
矗立在黃河岸邊,看著那滔滔的黃河水,高肅心裏是一陣的惆悵。他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劉備攜民渡江的場麵來,不同的是,他麵對的不是追兵,而是這波濤洶湧的黃河水。回過頭,看著那些在士兵的保護下艱難地邁著步子的百姓,心裏更是多了幾分責任感。
一行人往回行走,走到了一片樹林之中,卻突然聽見一陣梆梆的響聲從遠處傳來。
典韋凝神傾聽,沉聲道:“主公,這聲音像是利器擊物之聲。”
利器,極可能是刀劍。刀劍這種東西一般的百姓是不會有的。
高肅側耳聽了一會兒,說道:“走,過去看看。”
同郭嘉、典韋二人循聲行了百餘步,隻見前麵林中有一個身高約八尺的高壯青年,赤著上身,正在砍柴。
他手中握著一把生了鏽的斧子在使勁揮舞著,粗大的枯樹枝幹轉眼間斷成整整齊齊的幾截,那人接著運斧如飛,一根根墩子大小的樹幹利落的被切成細長細長的木柴,所有木柴都切的整整齊齊的,沒有一個稍長,一根過短,
那壯漢專注的砍著柴火,裸露著的上身滿是汗水,裸露在外的肌肉隨著節奏的揮動,迸發出爆炸性的力量,不一會兒的功夫,身邊的柴火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高肅眼中散發出一縷精芒,眼前的這個人高壯而孔武有力,一把鈍斧使得力道雄渾,氣勢不凡,回頭與典韋、郭嘉對視一眼,二人也是連連點頭,低聲讚歎。
高肅微笑上前,高聲道:“不知這位壯士高姓大名。”
那漢子聞聲轉過頭來,隻見他二十四五歲年紀,頭裹一條布巾,濃眉大眼,虎目炯炯有神,方正的輪廓一臉威嚴,高肅一看就甚是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