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鍾原本以為此事會在大朝會上一一辨明,可誰料京中竟是如湖中靜水一般,一點波瀾都沒有。
戴榕將刻好的玉牌用編好的紅繩串上,替他掛在脖間,瞧了瞧,秦鍾本就皮膚細白,這羊脂白玉亦是質地細膩,異常潔白,竟與秦鍾脖間皮膚融為一體的感覺,當即便覺得口幹舌燥。
瞧著他愣在那裏,秦鍾哪裏不知他怎麽想,當即便拉緊了衣服,戴榕瞧著,笑道,“你太白了,羊脂玉和皮膚都分不開,我記得那日還找到塊翡翠,顏色極為漂亮,那個刻出來你戴著肯定好看。”
他一片好心,秦鍾自不好駁斥,便道,“我又不是小姑娘,講究這些做什麽,這塊我瞧著便挺好。”
戴榕瞧他高興,亦不會多說,反正他刻了,替秦鍾戴上便是。想著剛剛秦鍾所問之事,才道,“鹽案的事情,李越必是給皇帝上了密奏,這事兒涉及端王,在聖上心中,如今端王還得用,未到收拾他的時候,自不會在大朝會這種地方吵嚷出來。”
秦鍾皺了皺眉頭,“就這麽算了?”
“怎麽可能?”戴榕哼道,“端王以為林如海死了,由旬之的公帳到了他手中便已經萬無一失,他哪裏知道,由旬之鬼精著呢,他每年都將貪來的銀子,通過皇商百草堂吳家,運往京城,收入了端王的私庫,可他也留下了百草堂的印證。他自己有個明賬,隻記日期、數額、托付與誰,在他老婆手裏還有個私帳,還額外夾著那些印證。”
“也不知林如海用了什麽法子,將這兩本帳都換了出來。由旬之也是瞧著賬冊漏了,才畏罪自殺。當日我護林如海上京,一路上遇到不少追殺之人,走了一半路,他便已經不行了,我同侯二也受了傷,他便下了決心便做了個套,我與侯二拿著私帳進京,他與幾個受了重傷的兄弟拿著公帳留原路前行。此外,林如海還寫了遺折,讓其忠仆另走一路送往京城。三條道兒,既能將證據都送往京中,也能將迷惑端王,端的是厲害。尤其是那張遺折,寫的更是字字血淚,端王這次怕是要扒層皮。”
“林如海是被殺的?”秦鍾卻沒想到,林如海竟是自願留下的。
說到這裏,戴榕的聲音有些低沉,雖然受了重傷,又是為了任務,可那些兄弟卻是再也回不來了。可這些他卻不想讓秦鍾聽著煩心,略過了那一段,他又道,“當日端王的人追上後,便掠了林如海去,自然也從他身上搜到了那本賬,我猜著,他們八成將連人帶賬本都想帶回去的,可惜的是,林如海已然病入膏肓,竟是在路上病逝了。林如海的屍體卻是不能亂扔,又不能帶回京裏去,他們隻好分了人手,將林如海送回了揚州。”
他嘲笑道,“所以你問,林黛玉怎的沒發喪,她現在根本還在船上呢,回揚州了。”
這事兒秦鍾卻沒想到,繞來繞去,還是繞回了原著劇情。他突然想到了姐姐的婚事,仿佛也是這樣,自己當初使了多少勁兒,她卻終究要去寧國府走一圈,難道這是紅樓夢的天道?
戴榕以為秦鍾是為林如海之死難過,便揉了揉他的腦袋道,“你卻不用多想,他本來身體已然不好,便是在揚州養著,怕也沒幾日了,如此一來,他好歹也算替榮王立了一功,日後他女兒也能得些好處。”
生活讓人無奈,但也給人希望,秦鍾點了點頭,對於原著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林黛玉來說,這點點希望,八成能救她一命,林如海那麽聰慧的人,大約在下套的時候便替她想到了。
到了十月初,端王二子水汨以“縱人貪汙,鳩殺官員”罪名被貶為庶人,端王則以教子無方之名被貶為端郡王,並責令閉門思過,江南鹽案才半遮半掩的結束了。
顯然,端王棄卒保車,將二公子丟出來頂了黑鍋。不過中間究竟如何,誰又能知道呢?起碼三年前,那吳家還是水灝身邊的嫡係,水灝沒出事,最起碼來說,這三年他得到了端王的認可。
端王一事兒讓不少人目瞪口呆,畢竟從儲君熱門人選到閉門思過,差得終究太遠。端王一係徹底蟄伏,連那些純臣們也不再敢開口,朝中暫時安靜下來,立儲之事也被擱置。
可端王的暫時倒下也給不少人添了麻煩,譬如說明年春就要入宮小選的薛寶釵。當初牽線人給出的保證便是水灝的側妃,可端王都成端郡王了,日後如何猶未可知,水灝一個庶子哪裏來的什麽側妃,這條路顯然不如一家人剛進京時看的那麽平坦。
此事卻是個愁人的,薛姨媽坐不住,便去跟王夫人商量。
王夫人心中卻是打著小算盤,老太太顯而易見是相中了林黛玉,想要將她許配給寶玉。可寶玉是她的心尖尖,那黛玉平日裏嬌嬌弱弱又牙尖嘴利,偏偏寶玉又對他上心的很,若是真成了親,一來黛玉肯定難生養,二來寶玉日日怕是要受點小氣,三來這個兒子怕一心撲在了黛玉身上,拽都拽不回了,四怕林如海去了,林黛玉連個可以襄助的兄弟都沒有,少了妻族一大助力,寶玉的前途怕要自己奔了
若是僅僅如此,不過是過日子的事兒,反正都是住在一起,她也能管教一番,最重要的是,黛玉身子弱,萬一早逝,寶玉怕是要傷懷。
便是這五點,她就不能同意這門親事。
可放在薛寶釵身上則不同。王夫人押了口茶,拿帕子擦了擦嘴,心中暗道,寶釵雖然也沒有了爹,可薛蟠雖然有些莽撞,但大體還看著湊活,何況,還有個剛剛中了解元的義兄。薛家是聖上眼前掛了名的皇商,那張吉(莊季書)怕是此次春闈便會有個好名次,這有錢有勢,卻是林黛玉不能比。
並且寶釵身子好,識大體,最最重要的是,還是她外甥女,必然不會跟她生分了去。
這麽一比較,王夫人的心便打定了主意。張口跟一旁還在抹淚的薛姨媽道,“妹妹何苦傷心,要我說,這卻是件好事兒。”
好事兒?薛姨媽一下子愣了起來。
“不說端王成不成,妹妹隻想,宮中那是什麽地方,怕是吃人都不吐骨頭,如今一想著當初送了元春走,我這心還疼的厲害,”王夫人說起此事卻有傷感,“莫說不出頭所受的苦楚,便是出頭了又怎樣,誰又能保證日日風光?若非老太太當年執意如此,我卻是舍不得的。”
說罷,王夫人握住了薛姨媽的手,方道,“咱們也是鍾鳴鼎食之家,我瞧著蟠兒也無宏圖誌,何苦讓寶釵去受那個罪?不如找個知根知底的嫁了,還能每年與老娘見上幾麵來的便宜。”
這話確實說到了薛姨媽的心窩裏,薛蟠不懂事,一直是寶釵便幫著她處理家事,她就這一兒一女,當初願意送寶釵去小選,也是衝著那側妃位去的,若是真的隻在宮中當個宮女,她哪裏舍得寶釵去受這個罪?
隻是,這親事哪裏這麽好找?皇商畢竟還帶著個商字!
王夫人卻是看出了薛姨媽的猶豫,便抿嘴笑道,“寶釵那孩子模樣、行事卻是讓人疼,若是嫁到別人家,卻是可惜了了。”
這話卻是透露出了別的意思,薛姨媽再愚鈍也在後宅待了幾十年,怎的聽不出,她不由道,“寶玉?”
王夫人笑笑點了頭。
薛姨媽滿心歡喜的回了梨香院,就瞧著寶釵穿了件半舊的蜜合色棉襖正坐在炕上做針線。瞧見薛姨媽回來了,便起了身,一邊替她脫了外麵的罩衣,一邊兒想著莊季書的叮囑,問道,“媽看著高興,不知跟姨媽說了什麽?”
薛姨媽此時卻是盯著自家女兒,瞧她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這副好模樣,與那寶玉正是相配,心中更覺高興,隻是此事卻不能跟她個姑娘說,便道,“聊了聊幼時在家的事兒。這天涼了,也不知你哥哥他們知不知道添衣,咱們過幾日回去看看。”
寶釵哪裏有不願意,自當應了。
第二日,便讓人套了車,帶著兩個小丫鬟,回了薛府。
端王一擊受挫,如今正在閉門思過,榮王雖然有心落井下石,但也要顧及皇帝心思,便放緩了手腳,莊季書與秦鍾無事,兩人明年又有春闈,這卻是大事情,便日日湊在一起讀書寫文章。
聽著秦鍾也在,想著上次拿銀子打了秦鍾的臉,饒是薛姨媽這般歲數也有些不好意思,便吩咐寶釵去張羅待客的飯菜,意思是讓薛蟠陪陪酒。薛蟠哪裏知道他媽的心思,隻道,“媽你不用客氣,秦鍾一會兒有人來接。”
薛姨媽頓時無奈,隻是道歉的話她還真說不出口,便隻能搪塞過去,轉而將王夫人的打算說了一遍。
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薛蟠又是家主,寶釵的婚事,薛蟠說了算。
寶玉那個人,薛蟠自是熟悉。進了京以後,莊季書事情多,當年王仁便扔下他逃跑,他自是不會去找王仁,便隻能跟著寶玉幾個混,就是賈家私塾也是去過幾回的,那裏麵有個香憐,還有個玉愛對他頗有情意,薛蟠想著莊季書,哪裏敢招惹,沒幾日便溜走了,才有了去戲園子打發時間與戴桐打起了的事兒。
賈母和王夫人隻當寶玉是小孩子,他可是知道,寶玉男女不忌,在這些事上,怕是沒有比他再精通的了。這種人做兄弟當然最好,做妹夫卻是沒門,薛蟠知道自己說服不了薛姨媽,便道,“此事太大,我去跟季書商量一番。”
從開始不待見,到後麵幹兒子,再到莊季書中了解元,薛姨媽如今對莊季書真如親兒子一般,當即便點了頭,“季書穩妥些,我去瞧瞧寶釵。”
薛蟠也不避諱秦鍾,進了屋便將事情一說,大刺刺的坐在椅子上道,“我是不願意。”
誰又願意呢?
莊季書出麵將道理裏外給薛姨媽掰碎了說,一來此事薛家地位低些,寶釵去了受委屈,二來此事是王夫人張得口,可寶玉的婚事賈母說了算,三來隱隱提了寶玉不靠譜的事兒。
薛姨媽終是將這事兒放下了,帶著寶釵回了梨香院,緩緩地將拒絕的話說給了王夫人聽。王夫人當時卻似乎沒說什麽,隻是不多久,那金玉前緣的話題竟是又提了起來,滿府的人無一不知,寶玉說了自己和寶釵是一對兒。薛姨媽差點沒昏過去,寶釵也哭得眼睛跟爛桃似得,這女兒家的清譽哪裏能如此詆毀?
卻是薛家的一個媽媽打聽出來了件事兒,黛玉要回來了,不日便到。
王夫人與賈母鬥法,卻是殃及到了薛寶釵。
薛蟠聽了怎能不怒,便是莊季書也變了臉色,水灝曾經評價秦鍾——心眼小,愛記仇並不是沒有道理,秦鍾對王夫人挑撥一事兒還記得清清的呢,便出了個餿得不能再餿的主意。
戴榕將刻好的玉牌用編好的紅繩串上,替他掛在脖間,瞧了瞧,秦鍾本就皮膚細白,這羊脂白玉亦是質地細膩,異常潔白,竟與秦鍾脖間皮膚融為一體的感覺,當即便覺得口幹舌燥。
瞧著他愣在那裏,秦鍾哪裏不知他怎麽想,當即便拉緊了衣服,戴榕瞧著,笑道,“你太白了,羊脂玉和皮膚都分不開,我記得那日還找到塊翡翠,顏色極為漂亮,那個刻出來你戴著肯定好看。”
他一片好心,秦鍾自不好駁斥,便道,“我又不是小姑娘,講究這些做什麽,這塊我瞧著便挺好。”
戴榕瞧他高興,亦不會多說,反正他刻了,替秦鍾戴上便是。想著剛剛秦鍾所問之事,才道,“鹽案的事情,李越必是給皇帝上了密奏,這事兒涉及端王,在聖上心中,如今端王還得用,未到收拾他的時候,自不會在大朝會這種地方吵嚷出來。”
秦鍾皺了皺眉頭,“就這麽算了?”
“怎麽可能?”戴榕哼道,“端王以為林如海死了,由旬之的公帳到了他手中便已經萬無一失,他哪裏知道,由旬之鬼精著呢,他每年都將貪來的銀子,通過皇商百草堂吳家,運往京城,收入了端王的私庫,可他也留下了百草堂的印證。他自己有個明賬,隻記日期、數額、托付與誰,在他老婆手裏還有個私帳,還額外夾著那些印證。”
“也不知林如海用了什麽法子,將這兩本帳都換了出來。由旬之也是瞧著賬冊漏了,才畏罪自殺。當日我護林如海上京,一路上遇到不少追殺之人,走了一半路,他便已經不行了,我同侯二也受了傷,他便下了決心便做了個套,我與侯二拿著私帳進京,他與幾個受了重傷的兄弟拿著公帳留原路前行。此外,林如海還寫了遺折,讓其忠仆另走一路送往京城。三條道兒,既能將證據都送往京中,也能將迷惑端王,端的是厲害。尤其是那張遺折,寫的更是字字血淚,端王這次怕是要扒層皮。”
“林如海是被殺的?”秦鍾卻沒想到,林如海竟是自願留下的。
說到這裏,戴榕的聲音有些低沉,雖然受了重傷,又是為了任務,可那些兄弟卻是再也回不來了。可這些他卻不想讓秦鍾聽著煩心,略過了那一段,他又道,“當日端王的人追上後,便掠了林如海去,自然也從他身上搜到了那本賬,我猜著,他們八成將連人帶賬本都想帶回去的,可惜的是,林如海已然病入膏肓,竟是在路上病逝了。林如海的屍體卻是不能亂扔,又不能帶回京裏去,他們隻好分了人手,將林如海送回了揚州。”
他嘲笑道,“所以你問,林黛玉怎的沒發喪,她現在根本還在船上呢,回揚州了。”
這事兒秦鍾卻沒想到,繞來繞去,還是繞回了原著劇情。他突然想到了姐姐的婚事,仿佛也是這樣,自己當初使了多少勁兒,她卻終究要去寧國府走一圈,難道這是紅樓夢的天道?
戴榕以為秦鍾是為林如海之死難過,便揉了揉他的腦袋道,“你卻不用多想,他本來身體已然不好,便是在揚州養著,怕也沒幾日了,如此一來,他好歹也算替榮王立了一功,日後他女兒也能得些好處。”
生活讓人無奈,但也給人希望,秦鍾點了點頭,對於原著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林黛玉來說,這點點希望,八成能救她一命,林如海那麽聰慧的人,大約在下套的時候便替她想到了。
到了十月初,端王二子水汨以“縱人貪汙,鳩殺官員”罪名被貶為庶人,端王則以教子無方之名被貶為端郡王,並責令閉門思過,江南鹽案才半遮半掩的結束了。
顯然,端王棄卒保車,將二公子丟出來頂了黑鍋。不過中間究竟如何,誰又能知道呢?起碼三年前,那吳家還是水灝身邊的嫡係,水灝沒出事,最起碼來說,這三年他得到了端王的認可。
端王一事兒讓不少人目瞪口呆,畢竟從儲君熱門人選到閉門思過,差得終究太遠。端王一係徹底蟄伏,連那些純臣們也不再敢開口,朝中暫時安靜下來,立儲之事也被擱置。
可端王的暫時倒下也給不少人添了麻煩,譬如說明年春就要入宮小選的薛寶釵。當初牽線人給出的保證便是水灝的側妃,可端王都成端郡王了,日後如何猶未可知,水灝一個庶子哪裏來的什麽側妃,這條路顯然不如一家人剛進京時看的那麽平坦。
此事卻是個愁人的,薛姨媽坐不住,便去跟王夫人商量。
王夫人心中卻是打著小算盤,老太太顯而易見是相中了林黛玉,想要將她許配給寶玉。可寶玉是她的心尖尖,那黛玉平日裏嬌嬌弱弱又牙尖嘴利,偏偏寶玉又對他上心的很,若是真成了親,一來黛玉肯定難生養,二來寶玉日日怕是要受點小氣,三來這個兒子怕一心撲在了黛玉身上,拽都拽不回了,四怕林如海去了,林黛玉連個可以襄助的兄弟都沒有,少了妻族一大助力,寶玉的前途怕要自己奔了
若是僅僅如此,不過是過日子的事兒,反正都是住在一起,她也能管教一番,最重要的是,黛玉身子弱,萬一早逝,寶玉怕是要傷懷。
便是這五點,她就不能同意這門親事。
可放在薛寶釵身上則不同。王夫人押了口茶,拿帕子擦了擦嘴,心中暗道,寶釵雖然也沒有了爹,可薛蟠雖然有些莽撞,但大體還看著湊活,何況,還有個剛剛中了解元的義兄。薛家是聖上眼前掛了名的皇商,那張吉(莊季書)怕是此次春闈便會有個好名次,這有錢有勢,卻是林黛玉不能比。
並且寶釵身子好,識大體,最最重要的是,還是她外甥女,必然不會跟她生分了去。
這麽一比較,王夫人的心便打定了主意。張口跟一旁還在抹淚的薛姨媽道,“妹妹何苦傷心,要我說,這卻是件好事兒。”
好事兒?薛姨媽一下子愣了起來。
“不說端王成不成,妹妹隻想,宮中那是什麽地方,怕是吃人都不吐骨頭,如今一想著當初送了元春走,我這心還疼的厲害,”王夫人說起此事卻有傷感,“莫說不出頭所受的苦楚,便是出頭了又怎樣,誰又能保證日日風光?若非老太太當年執意如此,我卻是舍不得的。”
說罷,王夫人握住了薛姨媽的手,方道,“咱們也是鍾鳴鼎食之家,我瞧著蟠兒也無宏圖誌,何苦讓寶釵去受那個罪?不如找個知根知底的嫁了,還能每年與老娘見上幾麵來的便宜。”
這話確實說到了薛姨媽的心窩裏,薛蟠不懂事,一直是寶釵便幫著她處理家事,她就這一兒一女,當初願意送寶釵去小選,也是衝著那側妃位去的,若是真的隻在宮中當個宮女,她哪裏舍得寶釵去受這個罪?
隻是,這親事哪裏這麽好找?皇商畢竟還帶著個商字!
王夫人卻是看出了薛姨媽的猶豫,便抿嘴笑道,“寶釵那孩子模樣、行事卻是讓人疼,若是嫁到別人家,卻是可惜了了。”
這話卻是透露出了別的意思,薛姨媽再愚鈍也在後宅待了幾十年,怎的聽不出,她不由道,“寶玉?”
王夫人笑笑點了頭。
薛姨媽滿心歡喜的回了梨香院,就瞧著寶釵穿了件半舊的蜜合色棉襖正坐在炕上做針線。瞧見薛姨媽回來了,便起了身,一邊替她脫了外麵的罩衣,一邊兒想著莊季書的叮囑,問道,“媽看著高興,不知跟姨媽說了什麽?”
薛姨媽此時卻是盯著自家女兒,瞧她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這副好模樣,與那寶玉正是相配,心中更覺高興,隻是此事卻不能跟她個姑娘說,便道,“聊了聊幼時在家的事兒。這天涼了,也不知你哥哥他們知不知道添衣,咱們過幾日回去看看。”
寶釵哪裏有不願意,自當應了。
第二日,便讓人套了車,帶著兩個小丫鬟,回了薛府。
端王一擊受挫,如今正在閉門思過,榮王雖然有心落井下石,但也要顧及皇帝心思,便放緩了手腳,莊季書與秦鍾無事,兩人明年又有春闈,這卻是大事情,便日日湊在一起讀書寫文章。
聽著秦鍾也在,想著上次拿銀子打了秦鍾的臉,饒是薛姨媽這般歲數也有些不好意思,便吩咐寶釵去張羅待客的飯菜,意思是讓薛蟠陪陪酒。薛蟠哪裏知道他媽的心思,隻道,“媽你不用客氣,秦鍾一會兒有人來接。”
薛姨媽頓時無奈,隻是道歉的話她還真說不出口,便隻能搪塞過去,轉而將王夫人的打算說了一遍。
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薛蟠又是家主,寶釵的婚事,薛蟠說了算。
寶玉那個人,薛蟠自是熟悉。進了京以後,莊季書事情多,當年王仁便扔下他逃跑,他自是不會去找王仁,便隻能跟著寶玉幾個混,就是賈家私塾也是去過幾回的,那裏麵有個香憐,還有個玉愛對他頗有情意,薛蟠想著莊季書,哪裏敢招惹,沒幾日便溜走了,才有了去戲園子打發時間與戴桐打起了的事兒。
賈母和王夫人隻當寶玉是小孩子,他可是知道,寶玉男女不忌,在這些事上,怕是沒有比他再精通的了。這種人做兄弟當然最好,做妹夫卻是沒門,薛蟠知道自己說服不了薛姨媽,便道,“此事太大,我去跟季書商量一番。”
從開始不待見,到後麵幹兒子,再到莊季書中了解元,薛姨媽如今對莊季書真如親兒子一般,當即便點了頭,“季書穩妥些,我去瞧瞧寶釵。”
薛蟠也不避諱秦鍾,進了屋便將事情一說,大刺刺的坐在椅子上道,“我是不願意。”
誰又願意呢?
莊季書出麵將道理裏外給薛姨媽掰碎了說,一來此事薛家地位低些,寶釵去了受委屈,二來此事是王夫人張得口,可寶玉的婚事賈母說了算,三來隱隱提了寶玉不靠譜的事兒。
薛姨媽終是將這事兒放下了,帶著寶釵回了梨香院,緩緩地將拒絕的話說給了王夫人聽。王夫人當時卻似乎沒說什麽,隻是不多久,那金玉前緣的話題竟是又提了起來,滿府的人無一不知,寶玉說了自己和寶釵是一對兒。薛姨媽差點沒昏過去,寶釵也哭得眼睛跟爛桃似得,這女兒家的清譽哪裏能如此詆毀?
卻是薛家的一個媽媽打聽出來了件事兒,黛玉要回來了,不日便到。
王夫人與賈母鬥法,卻是殃及到了薛寶釵。
薛蟠聽了怎能不怒,便是莊季書也變了臉色,水灝曾經評價秦鍾——心眼小,愛記仇並不是沒有道理,秦鍾對王夫人挑撥一事兒還記得清清的呢,便出了個餿得不能再餿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