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分享
在不抱怨的旅程中,我做得還不錯。我已經能夠連續幾天不抱怨,並且能感覺到這正改變著我的生活。
但是我的丈夫讓我停止。他說,我現在不如過去那麽幽默了。我猜,這沒準兒是因為他認為抱怨很有趣,而我再也不會跟著他一起抱怨了。
這讓我感到難過。
——匿名
“現在,在我看來,諷刺整體來說是魔鬼的語言;因此很長時間以來我都不再語出嘲諷了。”
——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批評與諷刺都是抱怨。當你做出批評或諷刺,請移動手環。
批評的意思是:以指責的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所以說,“建設性批評”一詞實際上本身就是矛盾的:要建設,你是在構建某種東西;而批評,則是在拆除某種東西。當你在“批評”別人時,你永遠無法做到有“建設性”。
“人們都要別人批評自己,但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其實都是表揚。”
——w. 薩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而且,我們的批評往往隻會擴大卻不會消弭被我們批評的事端。
傑出的領導者都知道,人們對欣賞的回應遠比對批評的回應熱烈。欣賞能激勵人們表現優越,以獲得更多賞識;批評則使人耗損。當我們貶低別人時,其實也是在默許此人往後依然故我,認定自己永遠做不好工作。
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個人犯了錯,老板批評他;然後員工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於是犯了另一個錯;老板又批評了他……如此下去,更多的錯誤引發更多的批評,更多的批評招致更多的錯誤。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不要討論這個人在過去沒有做到什麽,而是討論一下你希望他在未來做些什麽。不要說:“你又沒有在下午五點前交回計時卡!你在幹什麽啊,蠢貨?”而是試著說:“你應該在下午五點時交回計時卡。我相信你一定能記住。”
批評是一種攻擊。當人們被攻擊時,他們往往會有兩個選擇:奮起反抗或回避逃離。他們也許不會反抗,但是不要以為隻要他們撤退了,戰爭就能結束。所有人都渴望擁有控製力,如果獲得控製力的唯一方法是做出消極挑釁的行為,那麽他們一定會這麽做。
關注會驅動行為。我們大概都覺得應該是行為在引發關注,其實不然。如果我們批評某人,就等於在誘使我們所批評的一切繼續發生。你的配偶、孩子、員工和朋友皆是如此。在蕭伯納的劇作《賣花女》中,賣花女曾對上校解釋過這個現象:“你看,說真格的,除了大家都學得來的事(服裝儀容和說話得體),淑女和賣花女的差別不在於舉止行為,而是在於別人怎麽對待她。我對教授而言永遠是賣花女,因為他總是以對待賣花女的方式對我,也永遠都會這樣做;但我知道,對你而言我可以是淑女,因為你總是以對待淑女的方式對我,也永遠都會這樣做。”
“無論你想傳授的是什麽,你都要在學生中灌輸自豪感而不是羞恥感,以此來教會他們。”
——哈維·麥凱(harvey mackay)每個人創造自己生活的力量都非常可觀,遠超過我們所能想象的。我們對他人的觀感,決定了他們在我們麵前會呈現出什麽樣貌,以及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的言語會讓對方知道,我們對他和他的行為有著什麽期望。如果言語中帶有批評,他的行為就會如實地反映我們所批判的內容。
我們都知道,有些父母隻會注意孩子不理想的表現,而不去讚賞他們所拿到的好分數。當孩子把得了四個 a 和一個 c 的成績單帶回家,父母會說:“怎麽會拿 c ?”父母注意的焦點,就隻是那一個普通的分數,而不是其他四個優異的成績。
我自己的女兒莉亞一直以來成績優秀,但不知何時起成績開始退步。當她把成績單拿回家時,我會稱讚她在某些科目上表現優異,絕口不提那些分數很低的科目。
“看到那些很低的成績,你不生氣嗎?”她問我。
我說:“我為什麽要生氣呢?這些都是你的成績。你自己滿意就好了。”
她自己對那些成績並不滿意,於是很短的時間內,她的成績全部有所提高。若我當時隻是一味地批評她取得了不好的成績,她可能會覺得自己喪失了控製力,為此感到生氣,並讓所有的成績都下降,以示她自己掌控著自己的分數。當我給了她機會,讓她決定自己的成績到底是否理想,她做出的選擇、取得的進步其實遠遠超過了我能夠鼓勵她取得的成績。
領導別人,這聽上去是一個令人心生畏懼的任務。批評往往是那些沒有真正領導力的領導慣用的手段。
領導者的工作是激勵所有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現到最好。當員工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公司無疑會受益,員工本人也會感到強烈的成就感、滿足感。他們會感到自己發現了之前一直沒有意識到的秘密潛力,並為此感到興奮。當員工做得更多,發覺自己更多的能力、潛力,他們會成長,這令他們感到興奮與振奮。
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要小心維持激勵與指導的平衡。
“什麽樣的老板擁有什麽樣的員工。”
——j. 保羅·蓋蒂(j. paul getty)一段時間以前,我應邀在一個會議上發言。會議開始之前,我與會議讚助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坐在一起聊天。他白手起家,從一個簡單理念開始,僅僅用了十年,就把公司發展為跨國、每年盈利數百萬美元的大公司。我們談話時,他告訴我公司是如何一步步壯大的,並且坦誠分享了自己曾經麵臨的最大挑戰。
他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員工們都恨我。確實,我能做成一些事情,但是員工們都害怕我的批評,並因此變得焦慮。我們公司此前一直在爆炸性地成長,但那時逐漸走入了瓶頸,甚至業績開始下滑。”
“你是怎麽做的呢?”我問。
“我得學著如何不打擊別人的積極性並激勵別人。”他說,“我在無意中離開公司到美國西部地區進行了一場旅行,但是學到了重要的一課。”
我問:“你學到了什麽呢?”
他回答說:“我去趕牛。我應該是要讓牛群一直前進,但是我發現自己常常把牛群驅散。有一次我趕牛趕得太用勁了,幾乎造成牛群的騷亂。後來,我就問一個有多年經驗的牛仔,我到底做錯了什麽。他告訴我,牛行動之前會先把重心轉移到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上。他跟我說,在牛開始行動之前,不要趕它們。我隻要輕輕推它們,直到我看到它們把重心轉移到了我想要去的那個方向。一旦它們的重心轉移完畢,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他繼續說:“要掌握讓牛群往某一個方向轉向的力道,然後撒手不管,這真的是一門學問。有很多次,我太用力了;有很多次,我的力道又不夠。最後,我終於找到了趕牛的訣竅。”
“我意識到,領導別人就像趕牛一樣。”他說,“我鼓勵他們往某一個方向前進,他們開始行動。這時,我應該放手。我之前不僅不會放手,反而覺得自己有必要刺激他們繼續前進。我會向他們解釋這麽做的原因,並強調向這個方向努力的重要性。這樣,即使他們正走在我想讓他們前進的方向上,我也逼得太緊,害怕他們停下腳步。結果,他們會放慢腳步,而我會批評他們。然而,他們會感到無力,並開始憎恨我。他們會更加不願意前進。現在,隻要員工走上了我希望他們走的道路,我就放手。”
最後,他溫暖地微笑著,說道:“現在,我自己幹的事情少了,但是工作賺的錢越來越多,而且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更加開心了。”
理查德·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在《商界裸奔》(business stripped bare)一書中寫道:在人們的內心深處,他們都想要為自己、為組織或公司做到最好。他認為,全世界的人們其實都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如果領導者明白了這點,他們就會知道,即使用不著批評,好人也不會再重複犯錯。
作為一個家庭、民間組織、教堂、公司的領導,你要做的,就是要在別人流露出對前進方向的微妙動搖後鼓勵他們繼續前進,然後放手。這會激勵他們,並且讓他們心中充滿自豪感,感到更有動力。作為一個領導者,成功並不在於你做了多少,而在於事情如何向你希望的方向發展;有時候你做得少,反而會有助於事情的成功。
在你批評別人的行為之前,先給他們一個機會自己改正吧!一般來說,他們都能自己改正的。
諷刺是一種消極的/挑釁性的抱怨。
就像批評一樣,諷刺也是一種抱怨。批評是一種直接的攻擊性的抱怨,而諷刺則是一種消極的/挑釁性的抱怨。
在電影《彈簧刀》(sling de)中(看出來了吧,我是多麽愛看電影),鄉村音樂明星德懷特·尤科姆(dwight yoakam)飾演的角色一直對其他人說些惡毒話,然後再很輕巧地說一句:“嘿,我隻是開玩笑。”他飾演的這個角色喜歡諷刺別人,總是在說了狠話、匆忙逃走的時候,回頭撂下一句:“嘿,我隻是開玩笑!”
諷刺就是這樣,本身消極負麵,但留著一個幽默的逃離口。如果有人追究這句話的責任,諷刺者可以打著幽默的幌子輕鬆否認自己所說的話。
寫這一章時,我在我們的facebook主頁上發布了對諷刺的評價,其中一個粉絲回複說:“諷刺的意思是:一句尖銳並且往往是語含挖苦的話,旨在造成別人的痛苦,傷害別人。從語源學來看,諷刺一詞的意思更嚇人。諷刺(sarcasm)一詞的拉丁語詞根是‘sarco’,其意思是‘撕扯肉體’。再近一步來看,諷刺一詞源於‘sarcasmos’‘sarkazein’這兩個詞,它們的意思都是撕扯或扯下肉體,都是中古時期的某種極刑。”
在我自己接受二十一天不抱怨挑戰時,對我來說最困難的就是不再諷刺。
人們會問:“稍微諷刺一下有什麽問題?我隻是想要更幽默一點。”諷刺往往就是戴著幽默麵具的批評性語言。它其實是尖刻的評論,但它是像講笑話一樣講出來的。對於那些想要說狠話但又擔心自己的話語會招致麻煩的人,諷刺是他們唯一能做的。
幾年前,我帶領一組人幫坦桑尼亞的一家醫院建立分娩中心。許多數據顯示,在那個貧窮的非洲國度,由於缺乏足夠的醫療服務,自然分娩中,嬰兒死亡率高達三分之一。
令我感到驚奇的是,非洲人民是那麽友好、快樂。盡管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生活窮苦,缺乏適當的醫療服務,但他們都是那麽樂觀向上。
一天下午,我們一行人搭乘一輛破舊古老的巴士去參觀博物館。坦桑尼亞姆萬紮的小路都是土路,浴缸大小的巨石時而從路麵上突起,司機必須小心地繞過它們。在大部分國家,司機都是在一條車道上直行,而在姆萬紮,司機們必須時不時地開到另一條車道上,以避開路中間的大石頭。除了石頭,由於雨季時水流泛濫,馬路上還有深深的排水溝。由於這重重阻礙,走一段短短的距離花了我們不少時間。
我坐在一個負責為我和導遊進行翻譯的小夥子旁邊。我們的車左轉右轉,花了好長時間等另一輛車通過,並且在路上顛來顛去,二十分鍾才開了一兩英裏路。後來,我忍不住了,湊過去對導遊諷刺地說道:“哦,這條路真好。”
我們的翻譯什麽都沒說。
“難道你不翻譯我剛才說的嗎?”我問。
“我沒法翻譯。”他回答說。
“為什麽呢?”
“因為你說的是句諷刺話,而非洲人根本不懂什麽是諷刺。如果我告訴他,你說這條路很好,那麽他就會相信你說的話。如果我告訴他你不喜歡這條路,這聽起來就像是一句批評。”
“他們從來都不說諷刺的話?”我問。
“是的,他們甚至都沒有諷刺這個詞。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麽你說出的是一個意思,而你想表達的是另一種意思。”他說,“對非洲人來說,你的話就表達了你的意思。”
也許,非洲人的樂觀心態和他們沒有諷刺這件事根本沒什麽關係。但是,如果你知道人們說的話就是直接表達了他們的意思,這未嚐不會給你帶來一種平靜祥和的感覺。
“冷嘲熱諷者往往有個情結,認為自己很有優越感;根治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他們懂得謙遜。”
——勞倫斯·g. 勞瓦斯科wrence g. lovasik)順便說一句,我認為,非洲人民的整體幸福指數高和他們認為抱怨是種粗魯的行為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認為,抱怨就是你把自己的負擔卸下來,放到別人的肩上;抱怨之後,你自己依舊是不快樂的,並且你的不快樂還會傳給別人。
批評和諷刺是兩種隱藏的抱怨模式。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經常批評或者諷刺別人。如果你這麽做了,請移動你的手環。
在不抱怨的旅程中,我做得還不錯。我已經能夠連續幾天不抱怨,並且能感覺到這正改變著我的生活。
但是我的丈夫讓我停止。他說,我現在不如過去那麽幽默了。我猜,這沒準兒是因為他認為抱怨很有趣,而我再也不會跟著他一起抱怨了。
這讓我感到難過。
——匿名
“現在,在我看來,諷刺整體來說是魔鬼的語言;因此很長時間以來我都不再語出嘲諷了。”
——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批評與諷刺都是抱怨。當你做出批評或諷刺,請移動手環。
批評的意思是:以指責的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所以說,“建設性批評”一詞實際上本身就是矛盾的:要建設,你是在構建某種東西;而批評,則是在拆除某種東西。當你在“批評”別人時,你永遠無法做到有“建設性”。
“人們都要別人批評自己,但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其實都是表揚。”
——w. 薩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而且,我們的批評往往隻會擴大卻不會消弭被我們批評的事端。
傑出的領導者都知道,人們對欣賞的回應遠比對批評的回應熱烈。欣賞能激勵人們表現優越,以獲得更多賞識;批評則使人耗損。當我們貶低別人時,其實也是在默許此人往後依然故我,認定自己永遠做不好工作。
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個人犯了錯,老板批評他;然後員工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於是犯了另一個錯;老板又批評了他……如此下去,更多的錯誤引發更多的批評,更多的批評招致更多的錯誤。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不要討論這個人在過去沒有做到什麽,而是討論一下你希望他在未來做些什麽。不要說:“你又沒有在下午五點前交回計時卡!你在幹什麽啊,蠢貨?”而是試著說:“你應該在下午五點時交回計時卡。我相信你一定能記住。”
批評是一種攻擊。當人們被攻擊時,他們往往會有兩個選擇:奮起反抗或回避逃離。他們也許不會反抗,但是不要以為隻要他們撤退了,戰爭就能結束。所有人都渴望擁有控製力,如果獲得控製力的唯一方法是做出消極挑釁的行為,那麽他們一定會這麽做。
關注會驅動行為。我們大概都覺得應該是行為在引發關注,其實不然。如果我們批評某人,就等於在誘使我們所批評的一切繼續發生。你的配偶、孩子、員工和朋友皆是如此。在蕭伯納的劇作《賣花女》中,賣花女曾對上校解釋過這個現象:“你看,說真格的,除了大家都學得來的事(服裝儀容和說話得體),淑女和賣花女的差別不在於舉止行為,而是在於別人怎麽對待她。我對教授而言永遠是賣花女,因為他總是以對待賣花女的方式對我,也永遠都會這樣做;但我知道,對你而言我可以是淑女,因為你總是以對待淑女的方式對我,也永遠都會這樣做。”
“無論你想傳授的是什麽,你都要在學生中灌輸自豪感而不是羞恥感,以此來教會他們。”
——哈維·麥凱(harvey mackay)每個人創造自己生活的力量都非常可觀,遠超過我們所能想象的。我們對他人的觀感,決定了他們在我們麵前會呈現出什麽樣貌,以及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的言語會讓對方知道,我們對他和他的行為有著什麽期望。如果言語中帶有批評,他的行為就會如實地反映我們所批判的內容。
我們都知道,有些父母隻會注意孩子不理想的表現,而不去讚賞他們所拿到的好分數。當孩子把得了四個 a 和一個 c 的成績單帶回家,父母會說:“怎麽會拿 c ?”父母注意的焦點,就隻是那一個普通的分數,而不是其他四個優異的成績。
我自己的女兒莉亞一直以來成績優秀,但不知何時起成績開始退步。當她把成績單拿回家時,我會稱讚她在某些科目上表現優異,絕口不提那些分數很低的科目。
“看到那些很低的成績,你不生氣嗎?”她問我。
我說:“我為什麽要生氣呢?這些都是你的成績。你自己滿意就好了。”
她自己對那些成績並不滿意,於是很短的時間內,她的成績全部有所提高。若我當時隻是一味地批評她取得了不好的成績,她可能會覺得自己喪失了控製力,為此感到生氣,並讓所有的成績都下降,以示她自己掌控著自己的分數。當我給了她機會,讓她決定自己的成績到底是否理想,她做出的選擇、取得的進步其實遠遠超過了我能夠鼓勵她取得的成績。
領導別人,這聽上去是一個令人心生畏懼的任務。批評往往是那些沒有真正領導力的領導慣用的手段。
領導者的工作是激勵所有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現到最好。當員工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公司無疑會受益,員工本人也會感到強烈的成就感、滿足感。他們會感到自己發現了之前一直沒有意識到的秘密潛力,並為此感到興奮。當員工做得更多,發覺自己更多的能力、潛力,他們會成長,這令他們感到興奮與振奮。
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要小心維持激勵與指導的平衡。
“什麽樣的老板擁有什麽樣的員工。”
——j. 保羅·蓋蒂(j. paul getty)一段時間以前,我應邀在一個會議上發言。會議開始之前,我與會議讚助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坐在一起聊天。他白手起家,從一個簡單理念開始,僅僅用了十年,就把公司發展為跨國、每年盈利數百萬美元的大公司。我們談話時,他告訴我公司是如何一步步壯大的,並且坦誠分享了自己曾經麵臨的最大挑戰。
他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員工們都恨我。確實,我能做成一些事情,但是員工們都害怕我的批評,並因此變得焦慮。我們公司此前一直在爆炸性地成長,但那時逐漸走入了瓶頸,甚至業績開始下滑。”
“你是怎麽做的呢?”我問。
“我得學著如何不打擊別人的積極性並激勵別人。”他說,“我在無意中離開公司到美國西部地區進行了一場旅行,但是學到了重要的一課。”
我問:“你學到了什麽呢?”
他回答說:“我去趕牛。我應該是要讓牛群一直前進,但是我發現自己常常把牛群驅散。有一次我趕牛趕得太用勁了,幾乎造成牛群的騷亂。後來,我就問一個有多年經驗的牛仔,我到底做錯了什麽。他告訴我,牛行動之前會先把重心轉移到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上。他跟我說,在牛開始行動之前,不要趕它們。我隻要輕輕推它們,直到我看到它們把重心轉移到了我想要去的那個方向。一旦它們的重心轉移完畢,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他繼續說:“要掌握讓牛群往某一個方向轉向的力道,然後撒手不管,這真的是一門學問。有很多次,我太用力了;有很多次,我的力道又不夠。最後,我終於找到了趕牛的訣竅。”
“我意識到,領導別人就像趕牛一樣。”他說,“我鼓勵他們往某一個方向前進,他們開始行動。這時,我應該放手。我之前不僅不會放手,反而覺得自己有必要刺激他們繼續前進。我會向他們解釋這麽做的原因,並強調向這個方向努力的重要性。這樣,即使他們正走在我想讓他們前進的方向上,我也逼得太緊,害怕他們停下腳步。結果,他們會放慢腳步,而我會批評他們。然而,他們會感到無力,並開始憎恨我。他們會更加不願意前進。現在,隻要員工走上了我希望他們走的道路,我就放手。”
最後,他溫暖地微笑著,說道:“現在,我自己幹的事情少了,但是工作賺的錢越來越多,而且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更加開心了。”
理查德·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在《商界裸奔》(business stripped bare)一書中寫道:在人們的內心深處,他們都想要為自己、為組織或公司做到最好。他認為,全世界的人們其實都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如果領導者明白了這點,他們就會知道,即使用不著批評,好人也不會再重複犯錯。
作為一個家庭、民間組織、教堂、公司的領導,你要做的,就是要在別人流露出對前進方向的微妙動搖後鼓勵他們繼續前進,然後放手。這會激勵他們,並且讓他們心中充滿自豪感,感到更有動力。作為一個領導者,成功並不在於你做了多少,而在於事情如何向你希望的方向發展;有時候你做得少,反而會有助於事情的成功。
在你批評別人的行為之前,先給他們一個機會自己改正吧!一般來說,他們都能自己改正的。
諷刺是一種消極的/挑釁性的抱怨。
就像批評一樣,諷刺也是一種抱怨。批評是一種直接的攻擊性的抱怨,而諷刺則是一種消極的/挑釁性的抱怨。
在電影《彈簧刀》(sling de)中(看出來了吧,我是多麽愛看電影),鄉村音樂明星德懷特·尤科姆(dwight yoakam)飾演的角色一直對其他人說些惡毒話,然後再很輕巧地說一句:“嘿,我隻是開玩笑。”他飾演的這個角色喜歡諷刺別人,總是在說了狠話、匆忙逃走的時候,回頭撂下一句:“嘿,我隻是開玩笑!”
諷刺就是這樣,本身消極負麵,但留著一個幽默的逃離口。如果有人追究這句話的責任,諷刺者可以打著幽默的幌子輕鬆否認自己所說的話。
寫這一章時,我在我們的facebook主頁上發布了對諷刺的評價,其中一個粉絲回複說:“諷刺的意思是:一句尖銳並且往往是語含挖苦的話,旨在造成別人的痛苦,傷害別人。從語源學來看,諷刺一詞的意思更嚇人。諷刺(sarcasm)一詞的拉丁語詞根是‘sarco’,其意思是‘撕扯肉體’。再近一步來看,諷刺一詞源於‘sarcasmos’‘sarkazein’這兩個詞,它們的意思都是撕扯或扯下肉體,都是中古時期的某種極刑。”
在我自己接受二十一天不抱怨挑戰時,對我來說最困難的就是不再諷刺。
人們會問:“稍微諷刺一下有什麽問題?我隻是想要更幽默一點。”諷刺往往就是戴著幽默麵具的批評性語言。它其實是尖刻的評論,但它是像講笑話一樣講出來的。對於那些想要說狠話但又擔心自己的話語會招致麻煩的人,諷刺是他們唯一能做的。
幾年前,我帶領一組人幫坦桑尼亞的一家醫院建立分娩中心。許多數據顯示,在那個貧窮的非洲國度,由於缺乏足夠的醫療服務,自然分娩中,嬰兒死亡率高達三分之一。
令我感到驚奇的是,非洲人民是那麽友好、快樂。盡管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生活窮苦,缺乏適當的醫療服務,但他們都是那麽樂觀向上。
一天下午,我們一行人搭乘一輛破舊古老的巴士去參觀博物館。坦桑尼亞姆萬紮的小路都是土路,浴缸大小的巨石時而從路麵上突起,司機必須小心地繞過它們。在大部分國家,司機都是在一條車道上直行,而在姆萬紮,司機們必須時不時地開到另一條車道上,以避開路中間的大石頭。除了石頭,由於雨季時水流泛濫,馬路上還有深深的排水溝。由於這重重阻礙,走一段短短的距離花了我們不少時間。
我坐在一個負責為我和導遊進行翻譯的小夥子旁邊。我們的車左轉右轉,花了好長時間等另一輛車通過,並且在路上顛來顛去,二十分鍾才開了一兩英裏路。後來,我忍不住了,湊過去對導遊諷刺地說道:“哦,這條路真好。”
我們的翻譯什麽都沒說。
“難道你不翻譯我剛才說的嗎?”我問。
“我沒法翻譯。”他回答說。
“為什麽呢?”
“因為你說的是句諷刺話,而非洲人根本不懂什麽是諷刺。如果我告訴他,你說這條路很好,那麽他就會相信你說的話。如果我告訴他你不喜歡這條路,這聽起來就像是一句批評。”
“他們從來都不說諷刺的話?”我問。
“是的,他們甚至都沒有諷刺這個詞。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麽你說出的是一個意思,而你想表達的是另一種意思。”他說,“對非洲人來說,你的話就表達了你的意思。”
也許,非洲人的樂觀心態和他們沒有諷刺這件事根本沒什麽關係。但是,如果你知道人們說的話就是直接表達了他們的意思,這未嚐不會給你帶來一種平靜祥和的感覺。
“冷嘲熱諷者往往有個情結,認為自己很有優越感;根治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他們懂得謙遜。”
——勞倫斯·g. 勞瓦斯科wrence g. lovasik)順便說一句,我認為,非洲人民的整體幸福指數高和他們認為抱怨是種粗魯的行為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認為,抱怨就是你把自己的負擔卸下來,放到別人的肩上;抱怨之後,你自己依舊是不快樂的,並且你的不快樂還會傳給別人。
批評和諷刺是兩種隱藏的抱怨模式。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經常批評或者諷刺別人。如果你這麽做了,請移動你的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