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好大的口氣
農耕天下:王爺挑水,寵妻澆園 作者:夏之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四十多歲的男子便是沈燕歸的親生父親——沈絳。他先是到了府裏一座假山上,那座假山的設計尤其巧妙,正好可以遮住外麵人的視線,又能讓裏麵的人看到外麵的情景。
“就是那個小孩?”
“是!”管家輕聲把這個男孩子這幾天的表現說了下。
沈絳倒是露出了一絲好奇:“這麽說來,還有些韌性?”
“老爺,三日時間並不長。”管家也是有見識的人,這些年通過各種辦法想要來沈府攀關係、走近路的不少,盡管這還隻是個孩子,但是管家還是抱著觀望的謹慎態度。
“不過,這孩子前幾天來找過少爺。”管家想起之前下人的回報,“而且少爺還跟帶他去了書房,之後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哦?”沈絳可是知道自己的兒子的,他雖然對人溫和有禮,但是能讓他帶進沈府書房的人,可沒那麽簡單。
“去會會這小子。”沈絳說著便走下假山,往門外走去。管家也是快步跟上。
沈絳自兒子當了左相後,他就開始退居三線了。他原本就是遵照祖訓,隻在禮部任了侍郎的閑職。現在就隻是擔個大秦禮記總編纂的職位,幾乎就不過問朝廷之事了。說不閑那是假的。
今日難得有件趣事,他又正好起了一點好奇之心,於是他也是順著心意便去做了。直到很多年後,他還在感慨,真是多虧了這一點好奇心,讓他的下半生多了很多樂趣。
成墨已經站了三天了,他心中也知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便耐心地等待著,順便借著等待的時間熟悉著功法。
所以當沈絳打開門,近距離看到成墨的時候,感覺他有一股渾然天成的氣息,倒是讓他高看了一眼,這小子有些門道。
成墨自然看到了從沈府大門出來的兩個人。幾乎是第一眼,從服飾、兩人的位置、儀態,他就有了九成的把握確定來人便是他要等的人,沈府的上任家主,沈燕歸的父親:沈絳。後麵那位應該是管事。
他快速收了功,待兩人距離差不多時,他上前了一步。抱拳作揖:“學生成墨參見沈大人。”
“嗯!”沈絳不意外他能看出來,若這點眼見力和分析能力都沒有,他今日會後悔出來了這趟,“你是在等我?”肯定不是燕歸,應該也不會是老爺子,剩下的就隻能是自己了。
“是。”
“所為何事?”
“拜師!”
“哦?”沈絳倒是沒想到竟然是這事。他不由起了一絲探究和考察之心。“我給你三句話的機會,若是能打動我,我可以考慮給你進去談的機會。”
成墨也不緊張,略一思索,便抱拳說到:“您是燕相的父親,”
“第一句”
“有其子必有其父,”
“第二句”
“入您門下便不用受沈氏祖訓限製。”
“額!”前兩句沈絳還抱著玩味的態度,最後一句一出,不止是他,連後麵的管事都是差點被噎到。
好一會,沈絳才找回自己的聲音:“小子,你好大的口氣!”
管事也在後麵笑著搖頭,這孩子實在是夠,自信!
成墨也不辯解,他隻是謙卑問到:“那不知沈大人可否給一個進門談的機會?”
“哈哈哈哈……好!”沈絳沒有覺得這小子很狂妄,因為他的神態和氣魄就是讓人覺得他說的就是最直白的事實,這種氣度不是裝出來的,他雖然不居高位,但是能教出沈燕歸,又豈是等閑之輩。
他突然想起那句“有其子必有其父”,不由有些好笑,這孩子,還真是有點意思。
“成墨是吧?跟我進來。”說著沈絳先轉身往裏走了,成墨也是點點頭跟上。幾天的時間,他又進來了沈府,這次走的不是之前的路。看來是帶去沈絳的院子了。
果然,成墨跟著的到了東邊的一個院子,“絳珠園”三個字讓他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沈絳把他帶到了院子裏的一張圓桌邊坐下,示意管事上茶水。成墨不拘謹也不放肆,隻端正地站在一邊候著。
“嗯,心性不錯!”沈絳在沉默得喝了一炷香時間的茶水後看著成墨說到。
成墨隻微一躬身也不回話,他知道他並沒有要自己的感謝。果然,沈絳看他寵辱不驚的態度滿意得點點頭。
沈絳也不喊他坐下,隻自己慢悠悠品著茶:“你應該知道,沈府不輕易收門生,老爺子一輩子隻教了一個沈鶯和半個我,而我這大半生也隻教了燕歸,你憑什麽認為我會教你?”
成墨看了看他,也是平靜地說到:“因為您現在很無聊,而我又不會辱沒您的名聲。”
“咳!咳咳咳……”沈絳被他直白的話一嗆,難得地失了態。
成墨也不驚慌,淡定地接過茶杯,然後拿出手帕幫他把茶水稍微擦了下,再給他斟上茶水。
“你是誰家孩子?”怎麽竟說大實話。
成墨抿唇:“揚州曲水鎮九裏山村,成家。”
沈絳聽了點點頭,剛要再喝水,又突然頓住:“這地方,有些熟悉啊。”他回憶了下,不由有些意外地轉頭看著成墨,複又了然點點頭:“難怪你和燕歸認識。”
成墨點點頭:“是,正是大人您想的那家。”
“嗯。”沈絳這下心裏有些底了,那個成家便是皇上新封的太倉令家,那丫頭還是自家兒子心儀之人。還有自己妹妹似乎跟她也走得頗近。
“那你再給我一個理由,我想聽的理由。”沈絳這時候已經基本確定了這人的身世背景了,因為是兒子心儀之人,他也是多了一份心留意了下成家的事,對眼前的小子也略知一二。燕歸也是閑聊中提起過,是個好苗子。
成墨略一皺眉,似乎又回到了之前跟燕相談崩的那個問題上:“沈大人,我最直接的理由便是盡快成長起來,保護家人,這是我現階段最迫切的目標。”
成墨這時也站到了沈絳的麵前,看著他的眼睛說道:“若是有幸實現,學生願以此生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是那個小孩?”
“是!”管家輕聲把這個男孩子這幾天的表現說了下。
沈絳倒是露出了一絲好奇:“這麽說來,還有些韌性?”
“老爺,三日時間並不長。”管家也是有見識的人,這些年通過各種辦法想要來沈府攀關係、走近路的不少,盡管這還隻是個孩子,但是管家還是抱著觀望的謹慎態度。
“不過,這孩子前幾天來找過少爺。”管家想起之前下人的回報,“而且少爺還跟帶他去了書房,之後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哦?”沈絳可是知道自己的兒子的,他雖然對人溫和有禮,但是能讓他帶進沈府書房的人,可沒那麽簡單。
“去會會這小子。”沈絳說著便走下假山,往門外走去。管家也是快步跟上。
沈絳自兒子當了左相後,他就開始退居三線了。他原本就是遵照祖訓,隻在禮部任了侍郎的閑職。現在就隻是擔個大秦禮記總編纂的職位,幾乎就不過問朝廷之事了。說不閑那是假的。
今日難得有件趣事,他又正好起了一點好奇之心,於是他也是順著心意便去做了。直到很多年後,他還在感慨,真是多虧了這一點好奇心,讓他的下半生多了很多樂趣。
成墨已經站了三天了,他心中也知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便耐心地等待著,順便借著等待的時間熟悉著功法。
所以當沈絳打開門,近距離看到成墨的時候,感覺他有一股渾然天成的氣息,倒是讓他高看了一眼,這小子有些門道。
成墨自然看到了從沈府大門出來的兩個人。幾乎是第一眼,從服飾、兩人的位置、儀態,他就有了九成的把握確定來人便是他要等的人,沈府的上任家主,沈燕歸的父親:沈絳。後麵那位應該是管事。
他快速收了功,待兩人距離差不多時,他上前了一步。抱拳作揖:“學生成墨參見沈大人。”
“嗯!”沈絳不意外他能看出來,若這點眼見力和分析能力都沒有,他今日會後悔出來了這趟,“你是在等我?”肯定不是燕歸,應該也不會是老爺子,剩下的就隻能是自己了。
“是。”
“所為何事?”
“拜師!”
“哦?”沈絳倒是沒想到竟然是這事。他不由起了一絲探究和考察之心。“我給你三句話的機會,若是能打動我,我可以考慮給你進去談的機會。”
成墨也不緊張,略一思索,便抱拳說到:“您是燕相的父親,”
“第一句”
“有其子必有其父,”
“第二句”
“入您門下便不用受沈氏祖訓限製。”
“額!”前兩句沈絳還抱著玩味的態度,最後一句一出,不止是他,連後麵的管事都是差點被噎到。
好一會,沈絳才找回自己的聲音:“小子,你好大的口氣!”
管事也在後麵笑著搖頭,這孩子實在是夠,自信!
成墨也不辯解,他隻是謙卑問到:“那不知沈大人可否給一個進門談的機會?”
“哈哈哈哈……好!”沈絳沒有覺得這小子很狂妄,因為他的神態和氣魄就是讓人覺得他說的就是最直白的事實,這種氣度不是裝出來的,他雖然不居高位,但是能教出沈燕歸,又豈是等閑之輩。
他突然想起那句“有其子必有其父”,不由有些好笑,這孩子,還真是有點意思。
“成墨是吧?跟我進來。”說著沈絳先轉身往裏走了,成墨也是點點頭跟上。幾天的時間,他又進來了沈府,這次走的不是之前的路。看來是帶去沈絳的院子了。
果然,成墨跟著的到了東邊的一個院子,“絳珠園”三個字讓他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沈絳把他帶到了院子裏的一張圓桌邊坐下,示意管事上茶水。成墨不拘謹也不放肆,隻端正地站在一邊候著。
“嗯,心性不錯!”沈絳在沉默得喝了一炷香時間的茶水後看著成墨說到。
成墨隻微一躬身也不回話,他知道他並沒有要自己的感謝。果然,沈絳看他寵辱不驚的態度滿意得點點頭。
沈絳也不喊他坐下,隻自己慢悠悠品著茶:“你應該知道,沈府不輕易收門生,老爺子一輩子隻教了一個沈鶯和半個我,而我這大半生也隻教了燕歸,你憑什麽認為我會教你?”
成墨看了看他,也是平靜地說到:“因為您現在很無聊,而我又不會辱沒您的名聲。”
“咳!咳咳咳……”沈絳被他直白的話一嗆,難得地失了態。
成墨也不驚慌,淡定地接過茶杯,然後拿出手帕幫他把茶水稍微擦了下,再給他斟上茶水。
“你是誰家孩子?”怎麽竟說大實話。
成墨抿唇:“揚州曲水鎮九裏山村,成家。”
沈絳聽了點點頭,剛要再喝水,又突然頓住:“這地方,有些熟悉啊。”他回憶了下,不由有些意外地轉頭看著成墨,複又了然點點頭:“難怪你和燕歸認識。”
成墨點點頭:“是,正是大人您想的那家。”
“嗯。”沈絳這下心裏有些底了,那個成家便是皇上新封的太倉令家,那丫頭還是自家兒子心儀之人。還有自己妹妹似乎跟她也走得頗近。
“那你再給我一個理由,我想聽的理由。”沈絳這時候已經基本確定了這人的身世背景了,因為是兒子心儀之人,他也是多了一份心留意了下成家的事,對眼前的小子也略知一二。燕歸也是閑聊中提起過,是個好苗子。
成墨略一皺眉,似乎又回到了之前跟燕相談崩的那個問題上:“沈大人,我最直接的理由便是盡快成長起來,保護家人,這是我現階段最迫切的目標。”
成墨這時也站到了沈絳的麵前,看著他的眼睛說道:“若是有幸實現,學生願以此生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