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最不缺的就是耳報神,況且除了幾個地主家,尋常村民都使村中那個石磨,夏季恐米麵生蟲發黴,多是現吃現磨,在張三嬸之後亦有人來,似乎聽到了,所以很快就把張三嬸在小沈氏跟前挑撥離間之語傳到了秀姑耳中。


    秀姑忍不住有些厭煩。


    生氣倒不至於,便是聖人也不是千般好萬般好,厭煩卻是真真兒的。


    她是真的厭惡張三嬸這個人了,自己家可沒做半分對不住他們家的事情,最直接的拒絕就是不願意收養紅花的女兒,這一點自己可沒做錯,他們對自己家哪裏來的滿腹怨氣?當她不知道她背地裏說過的那些酸話嗎?不過是懶得說罷了。


    “以後少跟三堂嬸打交道。”張碩從私塾回來,端起綠豆湯一飲而盡。


    秀姑每日早起熬上一大鍋冰糖綠豆湯,或者紅豆湯,湃在井裏,清清涼涼,老張和張碩、開疆都愛喝。秀姑得給小三小四喂奶,倒是不沾這些涼東西,連西瓜都不吃。


    聽了張碩的話,秀姑便知道也有人將張三嬸的話告訴他了,輕輕地點了點頭,道:“我心裏早遠著她了,隻是鄰裏鄉親,又是一個族裏的人,她上門來我不好拒之門外而已。”村裏就是這樣,甭管私底下如何疏遠,隻要沒絕交,就不會當麵與人難堪。


    張碩嗯了一聲,脫下濕透了的汗衫,接過妻子遞來的濕手巾隨便擦了擦。


    秀姑提起周家之事,如今他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張碩雖仍厭惡周家,卻不似從前那樣連提都不提了,聽了小沈氏母子的遭遇,他皺了皺眉頭,道:“老而不死是為賊,周舉人這老賊除了連累妻媳子孫以外,便沒別的本事了。也是壯壯他姨媽和周惠那軟蛋不爭氣,但凡他們夫妻立得起來,自己的孩子便不會餓得這樣。”


    秀姑十分讚同,心想,周舉人要是死在外頭就好了,不需要供應周舉人揮霍,周家一家老小至少都能吃飽飯,他們家有好些地呢,每年也少交不少租子。


    周惠是個好人,可惜孝順過頭就有些迂腐了。


    小沈氏亦是善良溫婉的女子,逆來順受便成了軟弱無能。


    “小寶家的果園菜地雇了不少長工短工,前兒聽麗娘抱怨說趙婆子一個人做飯忙不過來,等忙完了地裏的莊稼就雇兩個婆子給他們做飯,你看我跟麗娘說一聲,雇壯壯他姨媽如何?壯壯姨媽是個幹淨利索的人,符合麗娘的要求。”看在壯壯的麵上,能幫一把是一把,如果給了小沈氏這個機會,她還沒辦法立起來,那自己就無能為力了。


    張碩聽完,道:“那就跟小寶娘說一聲吧,兩家沒來往,又結了仇,看在壯壯的麵子上,咱們隻能做到這裏了。”


    秀姑說到做到,當即就去江家找麗娘。


    麗娘正坐在樹蔭下吃西瓜,讓了秀姑一回,秀姑沒吃,道明來意。


    麗娘笑道:“我當是什麽事兒呢,嫂子放心吧,明兒叫她過來就是。她不被張三嬸的挑撥離間所動,足見品性。在我們家,做飯婆子的工錢雖然不如長工短工,但飯菜管飽,到時候我再叫她跟前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分揀瓜果菜蔬,也叫孩子跟她一起吃飯。”


    江家今年種了幾畝地的西瓜,綠皮、黑籽、沙瓤,因種在山地上,甜得很,除去被鳥兒啄爛的和送張家的、留給自己吃的,其他的著實賣了不少錢,菜地裏的菜蔬長勢也很好。


    桃三杏四李五年,果園裏以桃樹居多,開春栽下後活了八成,時時都得有人照料。


    秀姑謝過,又叮囑她不必在小沈氏跟前提起自己,麗娘清楚兩家舊日的恩怨,點頭答應了,在秀姑臨走前忙道:“昨兒玉堂說,張大哥要借我們家的羊角燈使,嫂子順便帶回去吧,省得大熱天裏大哥晚上還得過來一趟。”


    秀姑暗暗奇怪,拎著羊角燈回去了。


    張碩正光著膀子坐在小床邊的鼓凳上,逗弄帳內隻著大紅肚兜的雙生兒子。


    兩個小兒子生得粉妝玉琢,肚兜上繡著幾乎一模一樣的紅蓮綠葉五彩鴛鴦,左手係著五彩繩的小三閉著眼睛睡得正香,右手係著五彩繩的小四睜著烏溜溜的眼睛左顧右盼,無論是睡著的還是醒著的都舒展著小手小腳,胳膊腿兒宛如嫩藕一般。


    聽到窗外傳來陣陣蟬鳴,小四的立刻往外張望,樂得手舞足蹈。


    張碩滿臉都是笑容,聽到妻子的腳步聲也沒在意,如往常一樣伸手將小兒子抱在懷裏,果然見他更加歡喜了,伸手蹬腳格外有勁兒,不知道他在歡喜些什麽。


    秀姑聽著蟬鳴卻覺得煩躁,放下羊角燈,拿著蒲扇用力搖了搖,道:“這樣熱的天,大結嘍見天地叫著,無休無止,吵得我腦門疼,出去一回就不想再出去第二回了,不知道幾個孩子怎麽樣了。開疆和小寶年紀小功課又簡單,且縣衙裏有冰,涼快得不得了,都有點樂不思蜀了,隻是壯壯和滿倉並糧山添福幾個在書院裏,隻怕沒這麽好受。”


    張碩張口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


    秀姑撲哧一聲,道:“得了,得了,你在私塾裏做幾天先生,也滿口之乎者也來。”最近熱天的生意不太好,收入較之過年前後幾乎減半,張碩很有空閑教學生。


    張碩也笑了,不以為意地道:“壯壯這麽大了,你不用太過擔心他,若他連這一點子苦頭都承受不住,日後如何承受科舉之奔波勞苦?比起莊稼人在地裏揮汗如雨的辛勞,坐在書院裏讀書人字求上進簡直就像身處仙宮。”


    轉頭看到秀姑拿來的燈,忙笑道:“你都拿來了?玉堂說這羊角燈好使,又亮堂,又不怕風吹,昨兒我就跟他說了要借,晚上拎著燈去抓結嘍龜,我見小野豬和小寶都愛吃。”


    大結嘍是這邊的方言,指的是知了,未曾脫殼的金蟬則叫結嘍龜,有些地方叫作知了猴、知了龜。此時雖無手電筒的便利,九成村民舍不得費燈油,便不再夜間捕捉,而是沒活幹的村民或者孩子,白天在樹根處鏟土將之挖出來,淘洗幹淨了,哪怕不放油地在火上烤熟,也是十分美味。和開疆一樣,秀姑也愛吃,張碩年年都會在晚間抓一些回來。


    入伏之前的十天就會有大量的結嘍龜出土,一般人捕捉的話都會趁這十天的時間,入伏後,出土的結嘍龜就漸漸地少了,村民都會罷手,白日裏揀些蟬蛻來賣。


    世人雖然不知道蟬蛻含有甲殼素,能治療高血壓一類疾病,但卻知道蟬蛻是一味藥材。


    三月槐花沒有錯過,五月結嘍龜也不能錯過。


    晚間差兩刻鍾就到戌時的時候,張碩提著秀姑從江家拿來的羊角燈,拎著裝了半桶水的小木桶,腋下挾著一根長長的竹竿,出門朝林間走去。


    秀姑緊緊抓住鬧騰著要一起去的開疆,好容易才哄住他,然後叮囑張碩道:“寧可少抓些,別往深林草叢裏頭去,蚊子多不說了,仔細裏頭有長蟲出沒,咬一口可不值得。”


    “放心,我不往裏頭去,就在路邊樹上抓一些。”張碩也很愛惜自己。


    夜間捕捉結嘍龜的村民極少,就那麽零星三兩點燈光,路邊樹木數量頗多,張碩沿著路兩邊的樹木,半個時辰就抓了小半桶結嘍龜,拎回家倒在水盆裏,秀姑就著燈光淘洗了一遍又一遍,直至淘洗出來的水十分清澈才算結束。


    開疆不肯睡覺,站在跟前清點,不算脫殼變成大結嘍的,足足有三百五十多隻結嘍龜。


    臨睡前裝進小盆裏撒鹽醃漬,次日早起,秀姑先做好飯,然後倒了些豆油在鍋裏,灶底燒小火,將醃漬了一夜的結嘍龜倒進去均勻地翻炒,誘人的香氣慢慢地溢滿廚房,開疆興奮地大叫,衝進廚房,“娘,有結嘍龜!”


    “有很多,多得你吃不完,快去洗臉刷牙,一會兒給小寶送一碗。”秀姑回頭看了一眼衣衫不整的兒子,有些無奈,真不知道他長的是什麽鼻子,廚房距離正房有些距離,即使透過紗窗,也未必能聞到廚房裏的油煙味吧?他竟然聞到了。


    天氣太熱了,馬家用冰,導致馬清鼻塞聲重,今天不用上學,開疆興衝衝地跑去刷牙洗臉,學他爹一樣光著上身,下麵隻穿一條麻布做的褲子,腳上穿著草鞋。


    油鹽炒出來的結嘍龜酥脆鮮香,油光明亮,開疆張大嘴巴先讓他娘喂自己吃一個,然後才肯給江家送去。麗娘心裏害怕,不敢吃這些東西,偏偏江玉堂和江逸都愛吃,見到開疆送來的油炒結嘍龜,她狠狠地瞪了高興的丈夫和兒子幾眼,拿了幾個香瓜叫開疆帶回去。


    除了兩個小兒子,一家人都吃得眉開眼笑。


    秀姑覺得自己家經常吃肉,祖孫三代簡直是無肉不歡,開疆還罷了,老張上了年紀,張碩也已近中年,多吃些結嘍龜比較好,這幾日常抓了來吃,別人猶如為何,老張卻說自己的頭比從前輕省了許多,秀姑擔心他血壓高,計劃日後多做些素菜和魚肉,少吃些豬肉。


    以前自己還說這時候的百姓即使吃肉也不容易得富貴病,誰知自打嘴巴了。不過,也是張家這些年日子過得好了才舍得,自己嫁進門之前就算是殺豬戶,吃肉的次數也很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棄婦再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雙麵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雙麵人並收藏棄婦再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