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裏看到這樣一幕,同樣有兩個小女孩過來看書,一個較為乖巧些,一個較為激靈些。乖巧些的是父母陪伴而來,爸爸在劃拉手機,母親在一旁也在看手機,時不時的抬頭看女兒到處跑。後來,父親終於忍不住叫住了女兒,對女兒說了狗熊掰苞米的故事,意思是做事情沒有始終,看書也一樣,怎麽能夠不看完一本書就亂跑呢,不停的拿其他書胡亂翻閱呢。小女孩較為乖巧的選了一本書坐在父母中間,女兒大概識字不多,父親隻好一個字個字的要女兒念然後教她讀,母親則繼續劃拉手機。小女孩又去拿書的空隙,父母大概是在說些家務事以及有點吹噓自己的物質方麵。
另一個小女孩是隨同爸爸來的,她的父親與乖巧些的小女孩的父親不大一樣,挺悠閑的拿本書翹著二郎腿悠哉的閱讀起來,小女孩的桌子上放著好幾本書,一會兒問下父親這個念什麽,那個念什麽,父親倒是也不煩躁,令我驚訝的是,同樣大的兩個孩子,後者明顯要比前者認的字多,且讀書坐的住。這不禁讓人有點反思中國的教育問題。
中國人很有意思,尤其是我們這代父母輩的。他們大多讀書不多,畢竟經過文革等等曆史問題,所以祖上三代多半都是農民出身,剛好又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一輩人。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就更加明顯了,可是自身文化水平又不是很高,教育下一輩明顯吃力,多半是嘴巴上說,你看鄰居家誰家的孩子怎麽樣,你應該怎麽樣,你不應該怎麽樣,你要怎麽樣,不要怎麽樣。但是,他們多半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不是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喜歡讀書,有大作為的,也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聰穎好學,乖巧懂事,情商智商雙高,更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是擁有著受過一整套高等教育的父母,且吃苦耐勞、品行高雅,舉止從容有教養,待人接物不俗。這些不符合邏輯思維的,必定,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存在的,自然有不同的後代的產生。
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都是趕上了時代的大潮流,要麽一瞬間發家致富,要麽就是死腦筋的活了一輩子,說不上有錢也說不上沒錢,有的也是極為貧窮,但是,我們又不能說,那種人更為有學識,我一直認為學識與金錢從來不畫等號的。所以後來就有了所謂“窮養”與“富養的說辭”。窮養就窮養,又窮養的過了頭,父母告訴孩子你生下來就是窮人,你的定位就是窮人,所以窮養就是沒有更多的生活費給你,沒有更多好的資源給你,你唯有讀書才是最正統的道路,可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的。那麽,那些讀不好書的17、18歲的少年在窮養的大背景下又該如何。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現象就是每個街道上總有些17、18歲的小少年充當什麽老大,整天的瞎混,這個時候又滋生出一種說辭,就是他們注定不是好孩子,青少年犯罪的幾率就是在他們當中增加的。
再說說富養,這個富養更有意思,你說你富養就富養,什麽都給孩子最好的,好到什麽程度,孩子生下來一個奶瓶都得是某個大牌的產品,大人緊巴巴的扣著一點錢,好的都給他(她)。長大了更是無法無天,父母告訴孩子你老子我有錢,你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有老子給你撐腰,孩子犯了錯回來,父親也會暴怒,通常會罵道:“老子怎麽生出你這樣的敗家玩意兒。”母親則在一旁護著。沒多久,他兒子打了架,他爸會問,你先動手還是他先動手的,兒子說是對方的話,他爹又不願意了,說兒子是孬種,要是說我動手的,他爹說我兒子就像我不孬。要是兒子讀書不好,長的討喜,又是一種說辭,他老子說,讀書有什麽用,瞧瞧你老子不是照樣不識字也有今天,考不上,買上去,中國哪有鑽不進去的縫隙,有錢能使鬼推磨。要是閨女,他老子更是疼愛,那就學鋼琴吧,你看隔壁家的小花就學鋼琴,有品位,要不學芭蕾。閨女撒個嬌,老子著急了,買啥得給買,要是抹眼淚,就說誰給惹我閨女等等。還有的更甚,小小年紀排滿了各色的藝術班,考試班,美其名的說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好像是大躍進時代似的,大家拚命的要充電,導致很多的知識分子累死在躍進的層麵上。
我很喜歡程乃珊的《閨秀行》裏的一段話,借此摘錄,是這樣講的。
“稱為閨秀,是絕對講究出身的。閨秀不同於富家女,所以這個稱呼是金錢買不到的。”
“閨秀可以家境平平,但必精諳琴棋書畫,即使家道中落,流落凡世村野,然那份與生俱來的高貴典雅,秀嫻儀彩,仍會頑強的從細節中流露出來。”
“閨秀大多不諳時尚,與今日的白領美眉不可同日而語,她們永遠也成為不了時尚風標。但她們是一葉彌散著檀香的精到的書簽,人如淡菊地安於自己選擇的那種人生章節裏,若柔若剛,還明似海,遵守著自己的原則。”
所謂閨秀講究出身,在我理解為,這個出身在現今社會裏可以理解為父母的身教,父母倘若都是愛讀書的人,我想兒童的模仿天性裏一定也會有這樣的模仿力量。父母可以出身鄉野,但是我想每個出身鄉野且後來有一定的資曆的人一定是具有這樣的父母的。父母隻有用了心去重視孩子的教育,那麽小樹苗才會成長,和小樹苗一起成長,哪怕隻是做樣子在看書,孩子看在眼裏也會因為好奇去偷窺下的。父母的行為很多情況下會導致孩子一生的行為都是跟隨其左右的,所以好的父母一定是從自我做起的。
我很喜歡一個故事,是一個父親如何教導女兒的所謂的“富養”,他並沒有什麽錢,那個時候女兒還小。他帶著她去一些貴婦人常去的場所,挑一些舉止文明且有教養的婦人讓女兒去看,他們坐在一個角落裏。女人覺得這很枯燥,而父親說,作為女孩子你一定會長大的,你所接觸的就是你所經曆的見過的基本的東西,給不了你太多的時候,你要學會一些基本的禮儀。女兒又問:“爸爸,這些婦人在和一些男人調情,這個也是我要學習的嗎?”父親說:“作為女孩子,你要學會交際和不同的人,怎麽去優雅的交往,這也是一項技能。”可能會有很多的人駁斥我,因為這個故事發生在外國,中國的父親可不會這樣做。這位父親的富養教育我從某個麵上是欣賞的,從小要小孩子去接觸一些可能自己沒法給孩子提供的眼界,這也算是一種精神層次的富養。古有孟母三遷之說,我想這也算是富養的,見了什麽人,接觸什麽人,你便成為什麽人,多少有些道理。
中國人說“娶不好妻子會影響三代人”,這裏的影響,我想不言而喻便是一個女人的品德言行真的會影響到三代人的幸福。這很奇怪,但是也很現實,因為一個女性,在生活中扮演著,妻子、女兒、母親、以後的祖母,一個善良的隱忍的女性可能會給丈夫一份知足,給孩子一個平和的心,給父母一個晚年的幸福,作為祖母,她的眼界又影響著下一代人。一個女人在一個家庭中占著主打的地位,似乎很操勞,可是很操勞的女人也未必就真的會有好的結局,那麽這裏還是有個眼界與學識的問題還有自身的品行,一個懶惰的女人沒法教育她的後代可能會勤奮到什麽程度,一個沒有眼界與學識的女人也不可能影響到後代多麽的有教養等。
我一直認為所謂的富養和金錢有時候並不掛鉤,就好像我認為那些17、18歲的沒有正當職業的少年一定也不是會沒有出路,這很關鍵的是,他們沒有走出去見過太多的東西,沒有經曆,就好像給你一個投資的機會,你不一定會覺得這是投資,也許會覺得是詐騙。
中國曆史上有個很值得學習的家族,那就是曾國藩的家教且家族長盛不衰,身教重於言教。曾國藩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給子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堅持不懈。他所寫日記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曾國藩的文章細讀後頗有收獲現保存留念。作為一個以“立德、立言、立功”傳世的曆史人物他的遺囑尤其可看那裏麵有他一生大智慧的總結和傳給後人的心得。看後不得不服人生三大忌驕、奢、逸人生六大寶勤、孝、儉、仁、恒、謙。曾國藩雖位極人臣但做事情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對人對事都極其認真。怪
不得周國平說“人類最高的智慧是敏感和警覺。”
曾國藩1811--1872年┦侵泄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37
歲任禮部侍郎後任總督任大學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軍事、文
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曾國藩的家教家風更是令後
人傳誦。俗話說“富貴不過三代”但據調查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
今190餘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沒有出一個個紈絝子弟。如此
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原因當歸於曾國藩的教子有方。
我們說一個人見過多少事,走過多少路,也就說多少話,一個人少小跟著什麽人,也就學成了什麽樣的人。我們經常聽到一種人就是狼孩或者其他和動物一起生長的孩子,那麽他們最後也就學成了動物模樣。可是歎息的是,我們作為父母,很多的時候,隻是嘴巴上說一說,甚至自身都沒有一定的提高,孩子自然有樣學樣,不出事也就罷了,出了事卻又說孩子的一堆不是,可是問題的根源是父母。我想作為父母首先應該嚴格的要求的自己,然後才可以引導下一輩的人生,否則是沒有資格去教育他們的,果不其然還會引導他們走到錯處去。
這樣的社會裏,很多人會拍著胸部說我不讀書又怎麽樣,不是活的好好的,於是乎,教導孩子的時候也是,不讀書又怎麽樣,可是,我不明白的一點是,不讀書真的很光榮嗎?你可以告訴我,你沒有文化,但是我想倘若你是個規規矩矩討生活的人,那麽教育後輩的時候一定會用到了踏實二字,倘若你告訴我你很有錢,我想你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物質環境,可是精神上需要加大力度的共同的學習,見識更多的他(她)不知道的事,倘若你告訴我你一切平平,就想把孩子培育成才,已經給他(她)抱了很多的學習班級,我覺得這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些學習班不能一直共同的存在,這不是好事,你需要在這些學習班裏篩選,那一個類型的東西才是他(她)感興趣的,你可以不懂這些,我想基本的坐在那裏安穩的看一本書做一點事的狀態還是有的,切勿把那些躁動的浮躁的社會氣息傳遞給他(她)。
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一點感觸,望借鑒。
另一個小女孩是隨同爸爸來的,她的父親與乖巧些的小女孩的父親不大一樣,挺悠閑的拿本書翹著二郎腿悠哉的閱讀起來,小女孩的桌子上放著好幾本書,一會兒問下父親這個念什麽,那個念什麽,父親倒是也不煩躁,令我驚訝的是,同樣大的兩個孩子,後者明顯要比前者認的字多,且讀書坐的住。這不禁讓人有點反思中國的教育問題。
中國人很有意思,尤其是我們這代父母輩的。他們大多讀書不多,畢竟經過文革等等曆史問題,所以祖上三代多半都是農民出身,剛好又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一輩人。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就更加明顯了,可是自身文化水平又不是很高,教育下一輩明顯吃力,多半是嘴巴上說,你看鄰居家誰家的孩子怎麽樣,你應該怎麽樣,你不應該怎麽樣,你要怎麽樣,不要怎麽樣。但是,他們多半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不是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喜歡讀書,有大作為的,也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聰穎好學,乖巧懂事,情商智商雙高,更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是擁有著受過一整套高等教育的父母,且吃苦耐勞、品行高雅,舉止從容有教養,待人接物不俗。這些不符合邏輯思維的,必定,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存在的,自然有不同的後代的產生。
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都是趕上了時代的大潮流,要麽一瞬間發家致富,要麽就是死腦筋的活了一輩子,說不上有錢也說不上沒錢,有的也是極為貧窮,但是,我們又不能說,那種人更為有學識,我一直認為學識與金錢從來不畫等號的。所以後來就有了所謂“窮養”與“富養的說辭”。窮養就窮養,又窮養的過了頭,父母告訴孩子你生下來就是窮人,你的定位就是窮人,所以窮養就是沒有更多的生活費給你,沒有更多好的資源給你,你唯有讀書才是最正統的道路,可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的。那麽,那些讀不好書的17、18歲的少年在窮養的大背景下又該如何。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現象就是每個街道上總有些17、18歲的小少年充當什麽老大,整天的瞎混,這個時候又滋生出一種說辭,就是他們注定不是好孩子,青少年犯罪的幾率就是在他們當中增加的。
再說說富養,這個富養更有意思,你說你富養就富養,什麽都給孩子最好的,好到什麽程度,孩子生下來一個奶瓶都得是某個大牌的產品,大人緊巴巴的扣著一點錢,好的都給他(她)。長大了更是無法無天,父母告訴孩子你老子我有錢,你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有老子給你撐腰,孩子犯了錯回來,父親也會暴怒,通常會罵道:“老子怎麽生出你這樣的敗家玩意兒。”母親則在一旁護著。沒多久,他兒子打了架,他爸會問,你先動手還是他先動手的,兒子說是對方的話,他爹又不願意了,說兒子是孬種,要是說我動手的,他爹說我兒子就像我不孬。要是兒子讀書不好,長的討喜,又是一種說辭,他老子說,讀書有什麽用,瞧瞧你老子不是照樣不識字也有今天,考不上,買上去,中國哪有鑽不進去的縫隙,有錢能使鬼推磨。要是閨女,他老子更是疼愛,那就學鋼琴吧,你看隔壁家的小花就學鋼琴,有品位,要不學芭蕾。閨女撒個嬌,老子著急了,買啥得給買,要是抹眼淚,就說誰給惹我閨女等等。還有的更甚,小小年紀排滿了各色的藝術班,考試班,美其名的說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好像是大躍進時代似的,大家拚命的要充電,導致很多的知識分子累死在躍進的層麵上。
我很喜歡程乃珊的《閨秀行》裏的一段話,借此摘錄,是這樣講的。
“稱為閨秀,是絕對講究出身的。閨秀不同於富家女,所以這個稱呼是金錢買不到的。”
“閨秀可以家境平平,但必精諳琴棋書畫,即使家道中落,流落凡世村野,然那份與生俱來的高貴典雅,秀嫻儀彩,仍會頑強的從細節中流露出來。”
“閨秀大多不諳時尚,與今日的白領美眉不可同日而語,她們永遠也成為不了時尚風標。但她們是一葉彌散著檀香的精到的書簽,人如淡菊地安於自己選擇的那種人生章節裏,若柔若剛,還明似海,遵守著自己的原則。”
所謂閨秀講究出身,在我理解為,這個出身在現今社會裏可以理解為父母的身教,父母倘若都是愛讀書的人,我想兒童的模仿天性裏一定也會有這樣的模仿力量。父母可以出身鄉野,但是我想每個出身鄉野且後來有一定的資曆的人一定是具有這樣的父母的。父母隻有用了心去重視孩子的教育,那麽小樹苗才會成長,和小樹苗一起成長,哪怕隻是做樣子在看書,孩子看在眼裏也會因為好奇去偷窺下的。父母的行為很多情況下會導致孩子一生的行為都是跟隨其左右的,所以好的父母一定是從自我做起的。
我很喜歡一個故事,是一個父親如何教導女兒的所謂的“富養”,他並沒有什麽錢,那個時候女兒還小。他帶著她去一些貴婦人常去的場所,挑一些舉止文明且有教養的婦人讓女兒去看,他們坐在一個角落裏。女人覺得這很枯燥,而父親說,作為女孩子你一定會長大的,你所接觸的就是你所經曆的見過的基本的東西,給不了你太多的時候,你要學會一些基本的禮儀。女兒又問:“爸爸,這些婦人在和一些男人調情,這個也是我要學習的嗎?”父親說:“作為女孩子,你要學會交際和不同的人,怎麽去優雅的交往,這也是一項技能。”可能會有很多的人駁斥我,因為這個故事發生在外國,中國的父親可不會這樣做。這位父親的富養教育我從某個麵上是欣賞的,從小要小孩子去接觸一些可能自己沒法給孩子提供的眼界,這也算是一種精神層次的富養。古有孟母三遷之說,我想這也算是富養的,見了什麽人,接觸什麽人,你便成為什麽人,多少有些道理。
中國人說“娶不好妻子會影響三代人”,這裏的影響,我想不言而喻便是一個女人的品德言行真的會影響到三代人的幸福。這很奇怪,但是也很現實,因為一個女性,在生活中扮演著,妻子、女兒、母親、以後的祖母,一個善良的隱忍的女性可能會給丈夫一份知足,給孩子一個平和的心,給父母一個晚年的幸福,作為祖母,她的眼界又影響著下一代人。一個女人在一個家庭中占著主打的地位,似乎很操勞,可是很操勞的女人也未必就真的會有好的結局,那麽這裏還是有個眼界與學識的問題還有自身的品行,一個懶惰的女人沒法教育她的後代可能會勤奮到什麽程度,一個沒有眼界與學識的女人也不可能影響到後代多麽的有教養等。
我一直認為所謂的富養和金錢有時候並不掛鉤,就好像我認為那些17、18歲的沒有正當職業的少年一定也不是會沒有出路,這很關鍵的是,他們沒有走出去見過太多的東西,沒有經曆,就好像給你一個投資的機會,你不一定會覺得這是投資,也許會覺得是詐騙。
中國曆史上有個很值得學習的家族,那就是曾國藩的家教且家族長盛不衰,身教重於言教。曾國藩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給子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堅持不懈。他所寫日記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曾國藩的文章細讀後頗有收獲現保存留念。作為一個以“立德、立言、立功”傳世的曆史人物他的遺囑尤其可看那裏麵有他一生大智慧的總結和傳給後人的心得。看後不得不服人生三大忌驕、奢、逸人生六大寶勤、孝、儉、仁、恒、謙。曾國藩雖位極人臣但做事情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對人對事都極其認真。怪
不得周國平說“人類最高的智慧是敏感和警覺。”
曾國藩1811--1872年┦侵泄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37
歲任禮部侍郎後任總督任大學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軍事、文
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曾國藩的家教家風更是令後
人傳誦。俗話說“富貴不過三代”但據調查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
今190餘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沒有出一個個紈絝子弟。如此
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原因當歸於曾國藩的教子有方。
我們說一個人見過多少事,走過多少路,也就說多少話,一個人少小跟著什麽人,也就學成了什麽樣的人。我們經常聽到一種人就是狼孩或者其他和動物一起生長的孩子,那麽他們最後也就學成了動物模樣。可是歎息的是,我們作為父母,很多的時候,隻是嘴巴上說一說,甚至自身都沒有一定的提高,孩子自然有樣學樣,不出事也就罷了,出了事卻又說孩子的一堆不是,可是問題的根源是父母。我想作為父母首先應該嚴格的要求的自己,然後才可以引導下一輩的人生,否則是沒有資格去教育他們的,果不其然還會引導他們走到錯處去。
這樣的社會裏,很多人會拍著胸部說我不讀書又怎麽樣,不是活的好好的,於是乎,教導孩子的時候也是,不讀書又怎麽樣,可是,我不明白的一點是,不讀書真的很光榮嗎?你可以告訴我,你沒有文化,但是我想倘若你是個規規矩矩討生活的人,那麽教育後輩的時候一定會用到了踏實二字,倘若你告訴我你很有錢,我想你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物質環境,可是精神上需要加大力度的共同的學習,見識更多的他(她)不知道的事,倘若你告訴我你一切平平,就想把孩子培育成才,已經給他(她)抱了很多的學習班級,我覺得這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些學習班不能一直共同的存在,這不是好事,你需要在這些學習班裏篩選,那一個類型的東西才是他(她)感興趣的,你可以不懂這些,我想基本的坐在那裏安穩的看一本書做一點事的狀態還是有的,切勿把那些躁動的浮躁的社會氣息傳遞給他(她)。
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一點感觸,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