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的試鏡。
和徐妙珍洽談的工作人員表示,導演關俞非和製片人阿諾德·科派爾森非常欣賞連夏,認為她是一個出色的演員,他們真摯的希望連夏加入《審判》劇組,不過他們希望連夏出演的角色並非連夏試鏡時的女一號,而是女二號。
這是製片人阿諾德·科派爾森的意思,他看過連夏的表演後,認為她並不適合女一號這一角色,女二號顯然更適合她。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沒有看過完整的劇本,但是通過劇組給出的人設,連夏推斷出女二號應該是個反麵角色,一個壞女人。
《審判》劇組的意思很簡單,連夏願意出演女二號這個角色,那麽還有繼續的可能,若是不能接受女二號的話,她能加入劇組的可能性非常渺茫,甚至等於零。
這個結果讓華創負責和劇組洽談的工作人員,以及一直為連夏爭取機會的經紀人徐妙珍非常憤怒,表示無法接受。
雖然連夏成名不過三年,但是她拍過的電影,她獲得的獎項,以及她在業內的口碑,足以讓她躋身國內頂級女星的行列,國內有幾個女演員,在連夏這年齡能拿到這麽多獎項,和這麽多大牌導演合作,有過這麽多作品?別給我們扯資曆,我們中國不講究這個,就靠本事吃飯。
華創再沒落,也不可能讓旗下no.1的女星隨隨便便被別家公司的阿貓阿狗做配角,好萊塢的明星也就罷了,中國同級別的,你蒙誰呢,當我們沒見過世麵啊,做夢去吧!——華創連夏粉絲員工最真實的心聲。
連夏在華創人緣不錯,華創上上下下對這位名氣不小,架子不大的女星都很有好感,出手大方,人也豪爽,有什麽說什麽,不藏著掖著,也不含沙射影。
即使是華創旗下和連夏年齡差不多,沒有連夏紅的演員,對連夏也沒有特別大的非議,人家演技好爭氣,演什麽紅什麽,你嫉妒,你覺得你行,你行你上啊。
有本事比她紅,比她獲獎多,比她時尚圈受待見度高,做不到就閉嘴吧。
連夏認識的人多,圈內人脈也挺廣,手中資源多,她看不上的也是好資源,被好資源喂出來的連夏眼光也好,同公司的演員接戲前,也會讓連夏幫忙參謀參謀,看看這個本子好不好,有沒有紅的可能,接還是不接,連夏都很熱心,說她江湖也好,會做人也罷,總之,在華創的工作人員眼中,連夏是個很有本事,也很值得巴結的人。
除了這樣的事兒,大家都挺憤怒的,有種“我的女神被侮辱”的感覺。
負責和美國那邊洽談業務的工作人員用英語法語德語問候了一遍對方的老母,覺得這片子不能接,“就是女一號是宋楠楠也不行,我們家連姐不給人做配!”
徐妙珍最初也挺憤怒的,不過在所有人都憤怒的時候,她反而冷靜下來了,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中國演員到好萊塢發展,無論之前腕兒多大,都是給人做配角。
這個當然不僅僅是中國,整個亞洲都一樣。
陳敘最紅的時候推了《太平盛世》女一號,跑到美國好萊塢給人家做配角,結果走眼了,演了一部大爛片,在美國沒啥水花不說,回到國內也被人嘲笑沒眼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像這樣中美合資,美國那邊出劇本出製作班底,啟用導演和演員,太少太少了,一兩年都等不到一部,連夏錯過了這個機會,上哪裏去找下一個《審判》?
徐妙珍覺得,這事兒他們說了都不算,還得連夏這個當事人敲板。
於是她和華創這邊商量,“我還得問問連夏,機會難得推了有點可惜,連夏要是願意繼續試鏡,我們繼續試,要是她也不願意換角色,那我們找別的劇組,好萊塢每年那麽多電影,還找不出一兩個適合連夏的角色?”
所有人都以為連夏肯定不願意,連夏成名以來,除了成名作《靖康變》就沒演過女配角,上億投資的電影,她是女主角,中等成本電影,她也是女主角,小成本獨立製作影片,她還是女主角。
女一號演多了,誰願意給人當配角?
更何況現在華語影壇,有幾個演員能心甘情願讓連夏做配的,她們比連夏紅多少,一個可以單抗票房的連夏,哪裏願意做主角光環下的女配角。
徐妙珍也覺得可能性不大,連夏心氣兒還是挺高的。
沒想到的是,他們都猜錯了,連夏想了一會兒,就問了問片酬,在得到片酬不是問題後,很痛苦地答應了。
“這是女二,不是女一,你要知道這部戲還有男一男二,你聽清楚了沒有?”徐妙珍非常意外,她以為連夏沒聽清楚,“再說了,就算你同意挑換角色,那邊也不一定用你。”
“他們還挺正規的,知道多試鏡幾次,我還以為我試鏡一次就能上呢。”電話那邊連夏無比輕鬆的回道。
“女二號就女二號,我還沒演過大壞蛋呢,原本就是女二號紅起來的,演得好了,混個最佳女配角不也挺好的嘛,說不定還是座小金人,哈哈哈,你們別瞧不起女二號,李曉蘭,李老師多大的腕兒啊,不也給我當過配角嗎,那個時候我還是新人呢,還有那個《花拳繡腿》,那個孫夢妍現在還沒紅起來呢。”
徐妙珍一聽,似乎也是這個道理,女二號不也挺好的嘛。
之前他們那麽憤怒到底為什麽啊,莫非是女一號演多的後遺症?
想通了這個道理,徐妙珍歡歡喜喜給美國那邊答複,連夏同意調換角色。
作者有話要說:寫到巫光熙的二哥時,我腦子裏莫名蹦出來一句話,我要讓你知道,這個魚塘被你承包了……
2333腦洞大開腫麽破!
其實到一定級別的演員,給人做配角確實有種自降身價的感覺,不過這也分戲
絕大多數演員不在乎這個,隻有粉絲在乎,所有粉絲都希望自家偶像是主角
戲就那麽多,不可能人人都當主角。
另外我說一下,好多人認為,主人公喜歡的女人或者是男人,是男一號或是女一號,其實是不對的,似乎隻有中國才有這個認知
絕大多數電影,隻有一個主人公,其他人都是配角,或者是兩個女性角色的主人公或者是兩個男性角色的主人公,一男一女隻是一種情況,
不是所有電影都有女主角或是女配角。
阿諾德·科派爾森真有其人,好萊塢製片人,曾參加過上海國際電影節。
120、落下帷幕的試鏡
連夏抱著良好的心態,到美國參加了第二次試鏡。
不得不說她的好心態和她現在不缺片拍也有關係,《審判》對她來說很重要,但是卻沒有重要到不可或缺的地步,換句話就是,這部電影對她來說是裝飾品,而不是必需品,它是可以讓她事業更加美味的香料,卻不是不可或缺地鹽巴。
連夏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要靠著一部電影改變命運的新人。
沒有這部電影,還有許多部電影等著她。
第一次試鏡的時候,連夏隻是用英語短暫地做了自我介紹,導演關俞非用英語,讓連夏在屋子裏轉一圈,然後讓助理將一段對話交給連夏,是莎士比亞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選段,要求連夏有感情的用英語朗讀。
連夏對中文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很熟悉,因為大學時學過,連夏還做過話劇表演,英文版的則是頭一次,她用了兩分鍾,讓自己將這段話順下來,才開始朗讀。
大聲朗讀完,還讓導演關俞非挑出來幾個錯誤,有兩個單詞連夏用的是美式英語的讀法而非英式英語。
其實連夏自己也很奇怪,就朗讀一段東西,走幾步路,美國方麵怎麽會認為她適合女二號而不是女一號。
莫非女一號是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而自己讀的是美式英語?
抱著這種小疑惑,連夏參加了第二次試鏡。
因為連夏試鏡的角色變了,試鏡內容也發生了改變。
來自美國的試鏡導演讓連夏哭,要哭的漂亮,哭的美,哭的楚楚動人。
連夏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要求,直到導演關俞非重複了一邊試鏡導演的要求,他們確實是讓她哭。
柔弱地讓人憐惜,楚楚動人地哭出來。
很多人對連夏的印象是野蠻女神,或者是金剛芭比。
這源於連夏是動作替身出身,雖然連夏很少出演動作電影,大家普遍對她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有真功夫的。
加上連夏剛出道的時候嘴巴毒,說話直。
要不是大熒幕形象一貫非常好,恐怕要淪為女神經病那一檔。
綜合原因,很多人認為小白花一樣的柏青女主,是連夏不具備的特質,要不然她也不會在柏青工作室沉寂了十年。
事實上恰恰相反,連夏哭戲是比較好的。
原因還是因為柏青工作室。
柏青工作室出來的女演員,沒有一個不會哭的。
柏青大概是骨子裏有些大男人主意,雖然他自己寫的是纏綿悱惻的言情小說。
但是他筆下的女主都是身世淒慘,楚楚可憐,哭的要婉約要美好要漂亮。
連夏最初也不會哭的,但是柏青工作室有專門培養哭戲的老師,耳熏目染之下,連夏也能哭的漂亮。
哭戲這個東西,有的時候需要醞釀情緒,有些人則純粹就是技巧。
連夏就屬於技巧型的,將眼睛睜大一眨不眨,堅持住,同時閉著嘴,做出痛苦的表情,無聲打哈欠,不一會兒眼淚就嘩嘩往下掉。
經過反複練習,可以讓淚腺變得敏感,形成一種條件反射。
“準備好了嗎?”《審判》導演關俞非問道。
連夏點點頭,“可以了。”
“那就現在開始吧。”關俞非示意連夏可以醞釀情緒了。
連夏在睜著眼睛,看著主考官,眼睛瞪得大大的,關俞非拿著秒針計時,“1,2,3,4,5……”
五秒之後,連夏眼睛裏流下淚水。
她沒有用手捂著嘴巴,隻是眼睛瞪得大大的,很委屈的樣子。
很多人哭起來,會流鼻涕,甚至先流鼻涕水再流眼淚,又或者是眼淚從眼角順著鼻子的弧度留下來,即使許多成名已久,有經驗的演員,也難免哭的很醜。
連夏卻不然。
她的眼淚,一大顆一大顆,從眼眶裏流出來,正好落在臉頰上,順著臉頰滑落,滴到地上。
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總之哭的很漂亮很動人很心酸。
就像是一個被拋棄的小可憐。
關俞非一愣,忍不住看相身邊的選角導演威廉以及製片人阿諾德·科派爾森。
他其實很想找個人交流一下,他很熟悉連夏,連夏和不少香港的電影人都有過合作,去年還曾憑借《太平盛世》摘得香港電影最有分量的金像獎影後。
對於這位新晉影後許多業內人士也有自己的看法,認為她戲演的太過硬朗,犀利有餘,柔美不足。
她似乎不適合太過女性化的角色,比如被欺負的小白花,比如千嬌百媚的狐狸精。
連夏看上去太正派,即使是《靖康變》中的李師師,也和“狐狸精”扯不上關係。
如今連夏這一哭,徹底改變了,他對連夏之前的看法。
誰說連夏隻能演大女人的?
和徐妙珍洽談的工作人員表示,導演關俞非和製片人阿諾德·科派爾森非常欣賞連夏,認為她是一個出色的演員,他們真摯的希望連夏加入《審判》劇組,不過他們希望連夏出演的角色並非連夏試鏡時的女一號,而是女二號。
這是製片人阿諾德·科派爾森的意思,他看過連夏的表演後,認為她並不適合女一號這一角色,女二號顯然更適合她。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沒有看過完整的劇本,但是通過劇組給出的人設,連夏推斷出女二號應該是個反麵角色,一個壞女人。
《審判》劇組的意思很簡單,連夏願意出演女二號這個角色,那麽還有繼續的可能,若是不能接受女二號的話,她能加入劇組的可能性非常渺茫,甚至等於零。
這個結果讓華創負責和劇組洽談的工作人員,以及一直為連夏爭取機會的經紀人徐妙珍非常憤怒,表示無法接受。
雖然連夏成名不過三年,但是她拍過的電影,她獲得的獎項,以及她在業內的口碑,足以讓她躋身國內頂級女星的行列,國內有幾個女演員,在連夏這年齡能拿到這麽多獎項,和這麽多大牌導演合作,有過這麽多作品?別給我們扯資曆,我們中國不講究這個,就靠本事吃飯。
華創再沒落,也不可能讓旗下no.1的女星隨隨便便被別家公司的阿貓阿狗做配角,好萊塢的明星也就罷了,中國同級別的,你蒙誰呢,當我們沒見過世麵啊,做夢去吧!——華創連夏粉絲員工最真實的心聲。
連夏在華創人緣不錯,華創上上下下對這位名氣不小,架子不大的女星都很有好感,出手大方,人也豪爽,有什麽說什麽,不藏著掖著,也不含沙射影。
即使是華創旗下和連夏年齡差不多,沒有連夏紅的演員,對連夏也沒有特別大的非議,人家演技好爭氣,演什麽紅什麽,你嫉妒,你覺得你行,你行你上啊。
有本事比她紅,比她獲獎多,比她時尚圈受待見度高,做不到就閉嘴吧。
連夏認識的人多,圈內人脈也挺廣,手中資源多,她看不上的也是好資源,被好資源喂出來的連夏眼光也好,同公司的演員接戲前,也會讓連夏幫忙參謀參謀,看看這個本子好不好,有沒有紅的可能,接還是不接,連夏都很熱心,說她江湖也好,會做人也罷,總之,在華創的工作人員眼中,連夏是個很有本事,也很值得巴結的人。
除了這樣的事兒,大家都挺憤怒的,有種“我的女神被侮辱”的感覺。
負責和美國那邊洽談業務的工作人員用英語法語德語問候了一遍對方的老母,覺得這片子不能接,“就是女一號是宋楠楠也不行,我們家連姐不給人做配!”
徐妙珍最初也挺憤怒的,不過在所有人都憤怒的時候,她反而冷靜下來了,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中國演員到好萊塢發展,無論之前腕兒多大,都是給人做配角。
這個當然不僅僅是中國,整個亞洲都一樣。
陳敘最紅的時候推了《太平盛世》女一號,跑到美國好萊塢給人家做配角,結果走眼了,演了一部大爛片,在美國沒啥水花不說,回到國內也被人嘲笑沒眼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像這樣中美合資,美國那邊出劇本出製作班底,啟用導演和演員,太少太少了,一兩年都等不到一部,連夏錯過了這個機會,上哪裏去找下一個《審判》?
徐妙珍覺得,這事兒他們說了都不算,還得連夏這個當事人敲板。
於是她和華創這邊商量,“我還得問問連夏,機會難得推了有點可惜,連夏要是願意繼續試鏡,我們繼續試,要是她也不願意換角色,那我們找別的劇組,好萊塢每年那麽多電影,還找不出一兩個適合連夏的角色?”
所有人都以為連夏肯定不願意,連夏成名以來,除了成名作《靖康變》就沒演過女配角,上億投資的電影,她是女主角,中等成本電影,她也是女主角,小成本獨立製作影片,她還是女主角。
女一號演多了,誰願意給人當配角?
更何況現在華語影壇,有幾個演員能心甘情願讓連夏做配的,她們比連夏紅多少,一個可以單抗票房的連夏,哪裏願意做主角光環下的女配角。
徐妙珍也覺得可能性不大,連夏心氣兒還是挺高的。
沒想到的是,他們都猜錯了,連夏想了一會兒,就問了問片酬,在得到片酬不是問題後,很痛苦地答應了。
“這是女二,不是女一,你要知道這部戲還有男一男二,你聽清楚了沒有?”徐妙珍非常意外,她以為連夏沒聽清楚,“再說了,就算你同意挑換角色,那邊也不一定用你。”
“他們還挺正規的,知道多試鏡幾次,我還以為我試鏡一次就能上呢。”電話那邊連夏無比輕鬆的回道。
“女二號就女二號,我還沒演過大壞蛋呢,原本就是女二號紅起來的,演得好了,混個最佳女配角不也挺好的嘛,說不定還是座小金人,哈哈哈,你們別瞧不起女二號,李曉蘭,李老師多大的腕兒啊,不也給我當過配角嗎,那個時候我還是新人呢,還有那個《花拳繡腿》,那個孫夢妍現在還沒紅起來呢。”
徐妙珍一聽,似乎也是這個道理,女二號不也挺好的嘛。
之前他們那麽憤怒到底為什麽啊,莫非是女一號演多的後遺症?
想通了這個道理,徐妙珍歡歡喜喜給美國那邊答複,連夏同意調換角色。
作者有話要說:寫到巫光熙的二哥時,我腦子裏莫名蹦出來一句話,我要讓你知道,這個魚塘被你承包了……
2333腦洞大開腫麽破!
其實到一定級別的演員,給人做配角確實有種自降身價的感覺,不過這也分戲
絕大多數演員不在乎這個,隻有粉絲在乎,所有粉絲都希望自家偶像是主角
戲就那麽多,不可能人人都當主角。
另外我說一下,好多人認為,主人公喜歡的女人或者是男人,是男一號或是女一號,其實是不對的,似乎隻有中國才有這個認知
絕大多數電影,隻有一個主人公,其他人都是配角,或者是兩個女性角色的主人公或者是兩個男性角色的主人公,一男一女隻是一種情況,
不是所有電影都有女主角或是女配角。
阿諾德·科派爾森真有其人,好萊塢製片人,曾參加過上海國際電影節。
120、落下帷幕的試鏡
連夏抱著良好的心態,到美國參加了第二次試鏡。
不得不說她的好心態和她現在不缺片拍也有關係,《審判》對她來說很重要,但是卻沒有重要到不可或缺的地步,換句話就是,這部電影對她來說是裝飾品,而不是必需品,它是可以讓她事業更加美味的香料,卻不是不可或缺地鹽巴。
連夏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要靠著一部電影改變命運的新人。
沒有這部電影,還有許多部電影等著她。
第一次試鏡的時候,連夏隻是用英語短暫地做了自我介紹,導演關俞非用英語,讓連夏在屋子裏轉一圈,然後讓助理將一段對話交給連夏,是莎士比亞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選段,要求連夏有感情的用英語朗讀。
連夏對中文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很熟悉,因為大學時學過,連夏還做過話劇表演,英文版的則是頭一次,她用了兩分鍾,讓自己將這段話順下來,才開始朗讀。
大聲朗讀完,還讓導演關俞非挑出來幾個錯誤,有兩個單詞連夏用的是美式英語的讀法而非英式英語。
其實連夏自己也很奇怪,就朗讀一段東西,走幾步路,美國方麵怎麽會認為她適合女二號而不是女一號。
莫非女一號是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而自己讀的是美式英語?
抱著這種小疑惑,連夏參加了第二次試鏡。
因為連夏試鏡的角色變了,試鏡內容也發生了改變。
來自美國的試鏡導演讓連夏哭,要哭的漂亮,哭的美,哭的楚楚動人。
連夏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要求,直到導演關俞非重複了一邊試鏡導演的要求,他們確實是讓她哭。
柔弱地讓人憐惜,楚楚動人地哭出來。
很多人對連夏的印象是野蠻女神,或者是金剛芭比。
這源於連夏是動作替身出身,雖然連夏很少出演動作電影,大家普遍對她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有真功夫的。
加上連夏剛出道的時候嘴巴毒,說話直。
要不是大熒幕形象一貫非常好,恐怕要淪為女神經病那一檔。
綜合原因,很多人認為小白花一樣的柏青女主,是連夏不具備的特質,要不然她也不會在柏青工作室沉寂了十年。
事實上恰恰相反,連夏哭戲是比較好的。
原因還是因為柏青工作室。
柏青工作室出來的女演員,沒有一個不會哭的。
柏青大概是骨子裏有些大男人主意,雖然他自己寫的是纏綿悱惻的言情小說。
但是他筆下的女主都是身世淒慘,楚楚可憐,哭的要婉約要美好要漂亮。
連夏最初也不會哭的,但是柏青工作室有專門培養哭戲的老師,耳熏目染之下,連夏也能哭的漂亮。
哭戲這個東西,有的時候需要醞釀情緒,有些人則純粹就是技巧。
連夏就屬於技巧型的,將眼睛睜大一眨不眨,堅持住,同時閉著嘴,做出痛苦的表情,無聲打哈欠,不一會兒眼淚就嘩嘩往下掉。
經過反複練習,可以讓淚腺變得敏感,形成一種條件反射。
“準備好了嗎?”《審判》導演關俞非問道。
連夏點點頭,“可以了。”
“那就現在開始吧。”關俞非示意連夏可以醞釀情緒了。
連夏在睜著眼睛,看著主考官,眼睛瞪得大大的,關俞非拿著秒針計時,“1,2,3,4,5……”
五秒之後,連夏眼睛裏流下淚水。
她沒有用手捂著嘴巴,隻是眼睛瞪得大大的,很委屈的樣子。
很多人哭起來,會流鼻涕,甚至先流鼻涕水再流眼淚,又或者是眼淚從眼角順著鼻子的弧度留下來,即使許多成名已久,有經驗的演員,也難免哭的很醜。
連夏卻不然。
她的眼淚,一大顆一大顆,從眼眶裏流出來,正好落在臉頰上,順著臉頰滑落,滴到地上。
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總之哭的很漂亮很動人很心酸。
就像是一個被拋棄的小可憐。
關俞非一愣,忍不住看相身邊的選角導演威廉以及製片人阿諾德·科派爾森。
他其實很想找個人交流一下,他很熟悉連夏,連夏和不少香港的電影人都有過合作,去年還曾憑借《太平盛世》摘得香港電影最有分量的金像獎影後。
對於這位新晉影後許多業內人士也有自己的看法,認為她戲演的太過硬朗,犀利有餘,柔美不足。
她似乎不適合太過女性化的角色,比如被欺負的小白花,比如千嬌百媚的狐狸精。
連夏看上去太正派,即使是《靖康變》中的李師師,也和“狐狸精”扯不上關係。
如今連夏這一哭,徹底改變了,他對連夏之前的看法。
誰說連夏隻能演大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