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比例≥50%可正常閱讀,否則需延遲三日, 補足可立看 顧家這座宅邸不大, 不消片時, 她便來到了前院。
一群身著公服的番役正架著父親往外拖拽,叫罵聲震天響。顧家的小廝試圖阻攔,但對方人多勢眾,顧家統共就那麽些人手, 隻能勉力拖延。母親徐氏慟哭失聲, 若非丫鬟攙扶,早已癱倒在地。
顧雲容正要上前,卻被阿姐顧淑鬱一把拽住。
“兜兜莫去,”顧淑鬱低斥道, “且回房去。”兜兜是顧雲容的小字。
顧雲容眼瞧著父親就要被帶走,急得了不得, 搖著阿姐的手道:“我去與爹爹說幾句話兒就回。”
顧淑鬱才不信, 招呼旁邊一個丫頭就要一道將顧雲容拉走。
顧雲容被顧淑鬱牢牢拽著, 脫身不得, 四顧一圈, 急急示意幾個小廝丫鬟上去攔住番役,不能讓他們將父親帶走。
番役們見爭持半晌還沒將人拿走,登時跳腳, 打頭一姓趙的班頭厲聲罵道:“好一群刁民, 真個兒是瞎眼的王八!我實與你們說, 今兒是堂尊命我等前來拿人, 爾等刁民若再行滋擾攔住,休怪我等將你這一幹人一並拿去!”
他口中的“堂尊”指的是杭州府錢塘縣知縣萬良,堂尊乃屬吏對知縣的尊稱。
顧同甫被人押著動彈不得,正是怒焰滔天,見對方這般詈罵,憤懣道:“我竟不知我這‘通倭’之罪從何而來!這等彌天大罪,豈可隨意扣下!”
“我顧某人雖不過區區一個書辦,但還做不來那讓人戳脊梁骨之事!堂尊縱要問罪,也該有個憑據,無緣無故便要拘人,是否不妥!”
番役們哄然大笑:“堂尊說妥便是妥!書辦是否通倭,上頭的大人們自有公斷!”
倭寇這些年於沿海燒殺劫掠,血債累累,百姓恨不能啖其肉飲其血,一旦“通倭”之名坐實,非但性命不保,還要遭萬人唾罵,累及祖德,說不得祖墳都要被人扒了,顧同甫不可能認下這無端加於己身的罪名。
顧雲容叫來丫鬟春砂小聲耳語幾句,春砂領命去給小廝成安遞話兒。
成安暗暗接過春砂塞來的一封銀子,朝一眾番役賠笑上前:“幾位老爺,想是個中有些誤會,幾位不若消消氣兒,先回縣署歇口氣兒,與知縣老爺好生說說。”說話間,移步上前,將袖中裝了銀子的封筒用衣袖掩著,往趙班頭手裏塞。
趙班頭的目光在封筒上黏了黏,又不知想到什麽,迅速拔下,放下臉來:“堂尊有令,今日定要將顧同甫緝拿歸案——把人押走!”
徐氏也知個中利害,丈夫這一走即便不定罪,少說也得去半條命。眼見著丈夫被拖到了門口,她忽然衝過去拉住丈夫,嘶聲朝番役苦求:“求各位差老爺容情,寬限半日……”
趙班頭一把將徐氏搡開:“寬限?我知你們盤算的什麽。我明與你說,我縱寬限你們半年也不頂用。”他睨了顧家粉牆黛瓦的小院一眼,“莫說你家拿不出許多銀錢打點,即便拿出來了,也是白使勁!”
“就憑你們,”趙班頭冷笑,鄙夷一哼,“你們是認得省裏的老爺還是認得京裏的老爺?你家五服裏頭,不往高了說,就這錢塘縣,可有人能說得上話兒?堂尊憑甚給你們麵子?呸,不自量力!”
班頭話未落音,身側一個番役湊來低聲提醒道:“西班老爺,莫與這幫刁民纏磨,咱們還要準備迎駕,切莫誤了正事。”
趙班頭一拍腦門,連道幾句“正是”,高聲呼喝著指使手下牢牢押了顧同甫,揚長而去。
番役走後,顧雲容姐妹兩個上前扶了幾扶,都沒能將徐氏扶起。
“真是冤孽,”徐氏悲憤嗚咽,“你們父親素日與人為善,怎就招來這等禍患!”
顧雲容鼻腔酸澀,憤懣不已。
萬良不過是想找個替死鬼而已。知縣、知府與三司蛇鼠一窩,萬良仗著保-護-傘,根本不怕被揭發。若有京中的門路,倒興許還有轉圜的餘地,但顧家沒那通天的本事。
顧淑鬱氣得發抖,須臾,忽道:“要不,使人捎信給汝南侯沈家試試?女兒聽聞,沈家如今得勢得很,他家姑娘而今可是太子妃。”
徐氏經女兒這麽一說,聲息一緩:“是個法子。”
顧雲容卻脫口道:“不成!咱們再想旁的路子。”
徐氏與顧淑鬱齊齊看向她。
顧雲容一頓,嚴肅道:“咱們家跟沈家有過從那都是祖上的事了,年深日久,許久未曾來往,早淡了,沈家如今花團錦簇,不會為了咱們家去得罪浙閩官場這邊的人。”
顧淑鬱方才急昏了頭,想想覺著妹妹說得在理,但目下除卻沈家這條路子,實在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心中到底不甘:“死馬當活馬醫,使人捎信過去探探口風也不值什麽。沈家縱不肯出麵,給咱們指一條路也是好的。”
顧淑鬱欲命人去準備,卻見妹妹仍堅決反對,歎道:“兜兜莫要胡鬧,如今爹爹這般,彥哥兒也不在家中,咱們還能想出什麽法子?權且一試也無不可。”
顧雲容低頭少頃,道:“還是不試的好……阿姐莫急,我有法子。”
她總覺自己的死跟沈碧梧有關。雖然沈碧梧跟她無甚過節,若真下手殺她,似乎全然是不智之舉,但她總還是對沈碧梧存著一種強烈的懷疑。
況且,她前世入京後,跟沈家打過幾次交道,隱約能感受到對方對顧家的輕蔑。那時候的顧家已是親王嶽家,但仍因不是根正苗紅的巨室閥閱,被沈家看輕,遑論如今什麽都不是的顧家。
但這些原因她不能講出來。
徐氏聽見幺女最後那句話,忍不住問道:“兜兜有何辦法?”
顧雲容拍拍母親的手:“母親隨我回屋,聽我慢慢講來。”
她知父親此番入獄極是凶險,方才本想先將父親留下,然後再想法子斡旋,但他們根本攔不住那幫番役,而今隻能換條路試試。
眾番役回了縣衙後,將顧同甫交於獄卒,穩穩妥妥地關好,才來萬良跟前複命。
萬良正自啜茶,聽聞事情辦妥了,舒了口氣,又將茶盞擱下,手指頭隔空在眾人腦頂戳了一圈:“三日後殿下可就到了,你們都給我緊著皮,切莫衝撞了殿下!若是哪個落了本縣的顏麵,壞了本縣的事……”
眾人惶恐,忙道不敢。
萬良往椅背上一靠,又將迎接當日的儀程交代一番,並囑咐將衙署再灑掃一遍,這才揮手示意眾人退下。臨了,又命心腹趙班頭留下。
“你說說,要不要再弄些花樣?那幾個瘦馬能入王爺的眼麽?”萬良看向趙班頭。
趙班頭想了一想,鞠腰道:“依小的看,老爺此番已預備得十分精心。再說,明裏暗裏也就那些個道道,也是添無可添了。”
萬良歎氣撫額:“為迎殿下大駕,本縣這半月都未能睡個囫圇覺。那可是皇子貴胄,比勳貴大臣難伺候得多。”
浙江這邊鬧出這麽大的動靜,朝廷定是要派人來的,這是浙江大小官吏早就料到的。早先已經放出風聲,皇帝會派遣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李博遠赴浙究察,但令眾人始料未及的是,皇帝後來不知為何改了主意,居然臨時決定讓衡王代李博遠來浙,查案兼督戰。
隻是為策萬全,此事對外是保密的。
趙班頭一麵給萬良添茶,一麵道:“您說陛下為何會臨時換了人選?”
萬良歎息搖手:“聖心難測……說不得頭先不過是陛下放出來的幌子。”說著話又直起身,“你過會兒把那幾個瘦馬叫來,我再交代交代。”
雖然依他打探來的消息來看,衡王性情古怪,於女色上頭更是十分寡淡,但他琢磨著隻要是個沒毛病的男人,沒有不愛美色的,況且揚州的瘦馬可是聞名天下的,他又費心費力挑了幾個儀態上乘的絕色,屆時讓她們扮成丫鬟去近身伺候,說不得就得了衡王的青眼。
趙班頭聽堂尊又提起那幾個瘦馬,卻是有些欲言又止。
他忽然想起了顧家那兩個女兒。顧同甫頭先就在縣衙裏做書辦,顧家那一對姐妹的美貌他是有所耳聞的。據說尤其顧家那小女兒,不過十二三的年紀就已出落得芳姿麗質,過兩年再長開些,還不知是何等殊色。
今日一見,果不其然。他甚至覺得堂尊精挑細選的那幾個瘦馬到了顧家姐妹跟前,根本不值一提。
隻可惜顧同甫如今是“通倭重犯”,顧家女兒的身份不合適,否則倒可試著敬獻上去。
三日後一早,浙江巡撫陳翰率三司並各府州縣大小官吏一道去渡口迎候親王大駕,躋躋蹌蹌,浩浩蕩蕩,竟有數百之眾。
因著潮水漲落,船隻與岸線相去較遠,故而錢塘江畔的船埠往往搭建有馬凳跳板,俗謂“挑埠”。此間官渡的挑埠長達百丈,蔚為壯觀,是左近最大的渡口。
江畔一片櫻花林裏,顧雲容躲在樹叢之後,探頭遠遠瞧著一眾大員井然有序地上了挑埠,陣仗儼然,越發覺著不太對頭。
李博遠雖居高位,但拿這個陣勢來迎,好像有些過了。觀巡撫大人的步態舉動,很有些誠惶誠恐的意味,兒子接老子好像也沒這樣的……可浙江巡撫是封疆大吏,迎接一個欽差好像犯不上這麽緊張。
難道是做賊心虛?
可惜船埠周遭守衛森嚴,不然她能離得再近一些,也能把那頭光景看得更真切一些。
顧雲容這個念頭才轉完,忽聽鼓樂大作,騁目望去,便見遠處江麵上大舫蔽空,遠遠駛來,灝灝宏宏,雄壯磅礴。
顧雲容忙給隨行的丫鬟婆子打了個手勢,示意她們做好準備。
然而,待打頭的那艘形如廣船的雙桅千料大船到得近前,顧雲容正等著上頭的人下來時,眾官吏竟齊齊俯首跪拜,朗聲高呼“衡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顧雲容渾身一震,驚愕瞠目。
什麽衡王殿下?難道她在做夢?
大舫這邊,在眾人簇擁下步出船樓的少年剛一露麵,眾人便是一怔。
這等形容氣度,莫不是九天仙人入了塵寰?
眾官恭恭敬敬地迎著少年上了挑埠。往岸上去時,巡撫大人言行並用,生動地表達了全浙官民對殿下那宛如錢塘江大潮一樣洶湧澎湃的歡迎之情,正說到熱切處,忽被少年打斷。
“案子見今如何處置的?”
眾人一滯。陳翰迅速反應過來,躬身道:“回殿下,一幹欺君主犯都已依聖命暫押,另有通倭胥吏,亦已捉拿監押,”
萬良瞧見上峰遞來的眼色,忙忙趨步上前,行禮賠笑:“稟殿下,細作之事業已查明,係本縣衙署書辦顧同甫暗通倭寇,媚外求榮!此人罔顧國法,寡廉鮮恥,定當嚴懲!”
二房兄弟兩個因為被同伴譏嘲而惱羞成怒,帶著人跑去跟桓澈理論。
桓澈大約是臨時起意出門,身邊未帶懂吳語的侍從,一群當地人用方言哄鬧不休,他們一行人不明其意也不欲理會,但二房哥兒倆不肯罷休,這便起了紛爭。
二房說到底也是顧家的本家,顧雲容兄妹兩個擔心桓澈會遷怒顧家,當下賠了禮,隨即用吳語跟二房兄弟說道一回,顧嘉彥嚴容令顧嘉平和顧嘉安向桓澈道歉。
二房一向與大房不和,兩人自不肯聽顧嘉彥的話,梗著脖子怒問憑甚。
顧嘉彥嘴角直抽抽,憑甚?就憑人家的老子是皇帝!
顧嘉彥看桓澈一身尋常打扮,便知他不欲旁人知曉他身份,也不敢跟二房兄弟倆明言,隻壓低聲音與他們說眼前這位是貴人。
與此同時,顧雲容回身朝桓澈一禮,暗暗打量他麵色,見他臉上慍色已消減下去,才舒了口氣,緊跟著又覺得不對勁。
她怎麽越看越覺他不像是生病的樣子?
不過鑒於她還有事想跟他說,遂斟酌措辭道:“竊聞您邇來身染微恙,不知現下可好了些?”
顧雲容言訖自己也覺得窘迫,但如今也是無法。好歹等這些事都了結了,她就不用跟桓澈再打照麵了。
桓澈一轉眸便對上顧雲容一雙澄淨明眸。
大半月未見,這姑娘膽量好似更大了一些。
他的視線在她細嫩的脖頸上略一停留,麵不改色道:“未好。”
這答案並不意外,但拏雲還是不由看了自家主子一眼。
其實照著殿下從前的性子,應該理也不理,轉身就走的。
他們從聽楓小築出來後,在外頭信馬由韁轉悠了一圈,沒遇見想見的人,便往水寨那邊去了。回來後,殿下看到左近在辦廟會,下馬步行,一頭往回折返一頭暗觀民情。誰想到會在月波橋這邊遇上這等事。
顧雲容正飛快想著如何跟桓澈提顧同甫和沈家的事,就聽到身後傳來一道熟悉的男聲。
是宋文選。
宋文選手裏也拿著紙鳶,跟二房兄弟一樣是與人相約來鬥紙鳶的。
宋文選素日裏就是做緝拿巡察之事的,聽聞眼下這一樁官司,立等幫著和了稀泥,旋即便跟顧雲容搭起了話,有意在她麵前逞技。
“不是我托大,這方圓百裏,論鬥紙鳶,我還從沒遇見過對手!你過會兒可瞧好了。”宋文選立在顧雲容麵前拍著胸脯說罷,便招呼身後一眾人等湧向遠處草坪將紙鳶放飛。
宋文選這話倒確非吹噓,二房兄弟兩個便在他手裏吃過虧。年紀最小的顧嘉安對著桓澈看了須臾,忽然道:“你能贏宋家哥哥麽?你若能贏他,毀我們紙鳶的事便就此揭過,我往後還要尊你為師。”
桓澈看了顧雲容一眼,顧雲容愣了愣,旋很快會意,用官話複述了一遍。其實顧嘉平兄弟兩個也都學過些官話,但興許是有意欺生,俱說的吳語。
她並未將這段放在心上,桓澈豈會理會這等無聊之事,她眼下隻是搜腸刮肚地想著如何跟桓澈挑起那個話頭。
所以當她聽到桓澈吩咐身邊護衛去買一個紙鳶回來時,根本沒能反應過來。
她眼瞧著桓澈將馬匹交給拏雲,轉身往宋文選那群人聚集的草坪去,一急之下跟上去道:“殿……您尚在病中,仔細受了風!您別跟他們一般見識……”
雖然她真看不出他得了什麽病,但還是小心為上,她爹還扣在他手上。萬一他病上個三兩月,那她爹估計驢年也出不來。
顧嘉彥簡直沒眼看,他這小妹怕是陷得太深,沒得救了。
桓澈餘光裏看到顧雲容跟過來,步子慢了些:“此間鬥紙鳶怎麽個鬥法?”
顧雲容見他神采奕奕的,想著他約莫是忽然來了興致,嘴唇翕動幾下,終是解釋起來。
杭州府一帶鬥紙鳶的規則有些特殊。一般是一眾人等以箏線相勾引,剪截牽繞,線斷者為負,箏線完好至終者為勝。雖是小技,實則極講求力道與靈敏度。
逢佳節廟會,少年郎們常攢三聚五在橋上鬥紙鳶。此類競技已與錢塘江觀潮一樣,成了本地特色。
顧雲容望著桓澈的目光裏滿是擔憂。桓澈從未鬥過紙鳶,萬一輸了,生氣都是小事,今兒的風有些冷,加重病情可怎麽好?
大約是顧雲容麵上的緊張與擔憂實在表露得太過明顯,桓澈接過護衛買來的紙鳶時,對著她看了須臾。
他心情似乎更好了些,還問她可知鬥紙鳶有哪裏是需著緊留意的。
這是少年郎們的遊戲,顧雲容也未與人鬥過紙鳶,隨口便道:“我亦不甚清楚……不過您天性機悟,聰慧絕頂,想來很快便能抓住機竅。”
她嘴巴本就甜,眼下有事與他說,溜須拍馬的功夫更是見長,恭維張口便來。
桓澈麵上聲色不露,但輕快的舉動仿佛泄露了他對此十分受用。他緩緩理好了箏線,轉身徑去。
宋文選等人已鬥至一半,忽見方才那險些跟顧嘉平等人動起手來的人半路加入,以為是來砸場子的,便有意無意都去剪截他的紙鳶。
顧雲容看得手心直冒汗,轉頭瞧見顧嘉彥的神色也是難以言喻。
桓澈確實悟性極高,又因習武,力道甚大,顧雲容起先見他鎮定自若,琢磨著他會不會出人意表地勝出,但不一時,便有五六根箏線直衝桓澈這邊剪截而來,顧雲容心覺不妙,一個晃神兒,就見桓澈的紙鳶線斷,掉落在地。
顧雲容遠遠望見桓澈麵色不好,略一遲疑,上前安慰他。
桓澈這人雖然看著極不隨和,但有時候頗有幾分孩子氣,他心下不快時,若得溫言軟語哄上幾句,能立見成效,反正顧雲容是屢試不爽的,她從前把他的腰帶弄丟了,就是用這一招對付過去的。
顧雲容的嗓音本就嬌軟,又是有意勸哄,聽來便覺如春風拂煦,沉著臉的少年容色漸緩。
顧雲容其實沒想到桓澈會因輸了就不高興,心裏揣度著興許是因他如今年歲尚小,免不得年少意氣。
桓澈一麵聽著顧雲容溫言相勸,一麵看著宋文選等人的角逐,眸光暗轉。
不消片時,他遽然大步而去。
顧雲容語頓怔住,就瞧見他又命護衛買了個紙鳶回來,扯著箏線就往草坪那邊去。
這回的桓澈比上回嫻熟了不少,一上去就截斷了三根箏線,最後與宋文選的紙鳶狹路相逢,就見他腳下迅速騰挪幾下,手腕一翻,手肘猛撤,宋文選的箏線應聲斷裂,紙鳶晃了一晃,直墜落地。
眾人看得目瞪口呆,這等身手,若是會泅水,去錢塘江大潮裏撈潮頭魚也滿夠了!
但顧雲容沒有工夫也沒有心思欣賞。她疾步至顧嘉彥麵前,低聲與他耳語。
一群身著公服的番役正架著父親往外拖拽,叫罵聲震天響。顧家的小廝試圖阻攔,但對方人多勢眾,顧家統共就那麽些人手, 隻能勉力拖延。母親徐氏慟哭失聲, 若非丫鬟攙扶,早已癱倒在地。
顧雲容正要上前,卻被阿姐顧淑鬱一把拽住。
“兜兜莫去,”顧淑鬱低斥道, “且回房去。”兜兜是顧雲容的小字。
顧雲容眼瞧著父親就要被帶走,急得了不得, 搖著阿姐的手道:“我去與爹爹說幾句話兒就回。”
顧淑鬱才不信, 招呼旁邊一個丫頭就要一道將顧雲容拉走。
顧雲容被顧淑鬱牢牢拽著, 脫身不得, 四顧一圈, 急急示意幾個小廝丫鬟上去攔住番役,不能讓他們將父親帶走。
番役們見爭持半晌還沒將人拿走,登時跳腳, 打頭一姓趙的班頭厲聲罵道:“好一群刁民, 真個兒是瞎眼的王八!我實與你們說, 今兒是堂尊命我等前來拿人, 爾等刁民若再行滋擾攔住,休怪我等將你這一幹人一並拿去!”
他口中的“堂尊”指的是杭州府錢塘縣知縣萬良,堂尊乃屬吏對知縣的尊稱。
顧同甫被人押著動彈不得,正是怒焰滔天,見對方這般詈罵,憤懣道:“我竟不知我這‘通倭’之罪從何而來!這等彌天大罪,豈可隨意扣下!”
“我顧某人雖不過區區一個書辦,但還做不來那讓人戳脊梁骨之事!堂尊縱要問罪,也該有個憑據,無緣無故便要拘人,是否不妥!”
番役們哄然大笑:“堂尊說妥便是妥!書辦是否通倭,上頭的大人們自有公斷!”
倭寇這些年於沿海燒殺劫掠,血債累累,百姓恨不能啖其肉飲其血,一旦“通倭”之名坐實,非但性命不保,還要遭萬人唾罵,累及祖德,說不得祖墳都要被人扒了,顧同甫不可能認下這無端加於己身的罪名。
顧雲容叫來丫鬟春砂小聲耳語幾句,春砂領命去給小廝成安遞話兒。
成安暗暗接過春砂塞來的一封銀子,朝一眾番役賠笑上前:“幾位老爺,想是個中有些誤會,幾位不若消消氣兒,先回縣署歇口氣兒,與知縣老爺好生說說。”說話間,移步上前,將袖中裝了銀子的封筒用衣袖掩著,往趙班頭手裏塞。
趙班頭的目光在封筒上黏了黏,又不知想到什麽,迅速拔下,放下臉來:“堂尊有令,今日定要將顧同甫緝拿歸案——把人押走!”
徐氏也知個中利害,丈夫這一走即便不定罪,少說也得去半條命。眼見著丈夫被拖到了門口,她忽然衝過去拉住丈夫,嘶聲朝番役苦求:“求各位差老爺容情,寬限半日……”
趙班頭一把將徐氏搡開:“寬限?我知你們盤算的什麽。我明與你說,我縱寬限你們半年也不頂用。”他睨了顧家粉牆黛瓦的小院一眼,“莫說你家拿不出許多銀錢打點,即便拿出來了,也是白使勁!”
“就憑你們,”趙班頭冷笑,鄙夷一哼,“你們是認得省裏的老爺還是認得京裏的老爺?你家五服裏頭,不往高了說,就這錢塘縣,可有人能說得上話兒?堂尊憑甚給你們麵子?呸,不自量力!”
班頭話未落音,身側一個番役湊來低聲提醒道:“西班老爺,莫與這幫刁民纏磨,咱們還要準備迎駕,切莫誤了正事。”
趙班頭一拍腦門,連道幾句“正是”,高聲呼喝著指使手下牢牢押了顧同甫,揚長而去。
番役走後,顧雲容姐妹兩個上前扶了幾扶,都沒能將徐氏扶起。
“真是冤孽,”徐氏悲憤嗚咽,“你們父親素日與人為善,怎就招來這等禍患!”
顧雲容鼻腔酸澀,憤懣不已。
萬良不過是想找個替死鬼而已。知縣、知府與三司蛇鼠一窩,萬良仗著保-護-傘,根本不怕被揭發。若有京中的門路,倒興許還有轉圜的餘地,但顧家沒那通天的本事。
顧淑鬱氣得發抖,須臾,忽道:“要不,使人捎信給汝南侯沈家試試?女兒聽聞,沈家如今得勢得很,他家姑娘而今可是太子妃。”
徐氏經女兒這麽一說,聲息一緩:“是個法子。”
顧雲容卻脫口道:“不成!咱們再想旁的路子。”
徐氏與顧淑鬱齊齊看向她。
顧雲容一頓,嚴肅道:“咱們家跟沈家有過從那都是祖上的事了,年深日久,許久未曾來往,早淡了,沈家如今花團錦簇,不會為了咱們家去得罪浙閩官場這邊的人。”
顧淑鬱方才急昏了頭,想想覺著妹妹說得在理,但目下除卻沈家這條路子,實在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心中到底不甘:“死馬當活馬醫,使人捎信過去探探口風也不值什麽。沈家縱不肯出麵,給咱們指一條路也是好的。”
顧淑鬱欲命人去準備,卻見妹妹仍堅決反對,歎道:“兜兜莫要胡鬧,如今爹爹這般,彥哥兒也不在家中,咱們還能想出什麽法子?權且一試也無不可。”
顧雲容低頭少頃,道:“還是不試的好……阿姐莫急,我有法子。”
她總覺自己的死跟沈碧梧有關。雖然沈碧梧跟她無甚過節,若真下手殺她,似乎全然是不智之舉,但她總還是對沈碧梧存著一種強烈的懷疑。
況且,她前世入京後,跟沈家打過幾次交道,隱約能感受到對方對顧家的輕蔑。那時候的顧家已是親王嶽家,但仍因不是根正苗紅的巨室閥閱,被沈家看輕,遑論如今什麽都不是的顧家。
但這些原因她不能講出來。
徐氏聽見幺女最後那句話,忍不住問道:“兜兜有何辦法?”
顧雲容拍拍母親的手:“母親隨我回屋,聽我慢慢講來。”
她知父親此番入獄極是凶險,方才本想先將父親留下,然後再想法子斡旋,但他們根本攔不住那幫番役,而今隻能換條路試試。
眾番役回了縣衙後,將顧同甫交於獄卒,穩穩妥妥地關好,才來萬良跟前複命。
萬良正自啜茶,聽聞事情辦妥了,舒了口氣,又將茶盞擱下,手指頭隔空在眾人腦頂戳了一圈:“三日後殿下可就到了,你們都給我緊著皮,切莫衝撞了殿下!若是哪個落了本縣的顏麵,壞了本縣的事……”
眾人惶恐,忙道不敢。
萬良往椅背上一靠,又將迎接當日的儀程交代一番,並囑咐將衙署再灑掃一遍,這才揮手示意眾人退下。臨了,又命心腹趙班頭留下。
“你說說,要不要再弄些花樣?那幾個瘦馬能入王爺的眼麽?”萬良看向趙班頭。
趙班頭想了一想,鞠腰道:“依小的看,老爺此番已預備得十分精心。再說,明裏暗裏也就那些個道道,也是添無可添了。”
萬良歎氣撫額:“為迎殿下大駕,本縣這半月都未能睡個囫圇覺。那可是皇子貴胄,比勳貴大臣難伺候得多。”
浙江這邊鬧出這麽大的動靜,朝廷定是要派人來的,這是浙江大小官吏早就料到的。早先已經放出風聲,皇帝會派遣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李博遠赴浙究察,但令眾人始料未及的是,皇帝後來不知為何改了主意,居然臨時決定讓衡王代李博遠來浙,查案兼督戰。
隻是為策萬全,此事對外是保密的。
趙班頭一麵給萬良添茶,一麵道:“您說陛下為何會臨時換了人選?”
萬良歎息搖手:“聖心難測……說不得頭先不過是陛下放出來的幌子。”說著話又直起身,“你過會兒把那幾個瘦馬叫來,我再交代交代。”
雖然依他打探來的消息來看,衡王性情古怪,於女色上頭更是十分寡淡,但他琢磨著隻要是個沒毛病的男人,沒有不愛美色的,況且揚州的瘦馬可是聞名天下的,他又費心費力挑了幾個儀態上乘的絕色,屆時讓她們扮成丫鬟去近身伺候,說不得就得了衡王的青眼。
趙班頭聽堂尊又提起那幾個瘦馬,卻是有些欲言又止。
他忽然想起了顧家那兩個女兒。顧同甫頭先就在縣衙裏做書辦,顧家那一對姐妹的美貌他是有所耳聞的。據說尤其顧家那小女兒,不過十二三的年紀就已出落得芳姿麗質,過兩年再長開些,還不知是何等殊色。
今日一見,果不其然。他甚至覺得堂尊精挑細選的那幾個瘦馬到了顧家姐妹跟前,根本不值一提。
隻可惜顧同甫如今是“通倭重犯”,顧家女兒的身份不合適,否則倒可試著敬獻上去。
三日後一早,浙江巡撫陳翰率三司並各府州縣大小官吏一道去渡口迎候親王大駕,躋躋蹌蹌,浩浩蕩蕩,竟有數百之眾。
因著潮水漲落,船隻與岸線相去較遠,故而錢塘江畔的船埠往往搭建有馬凳跳板,俗謂“挑埠”。此間官渡的挑埠長達百丈,蔚為壯觀,是左近最大的渡口。
江畔一片櫻花林裏,顧雲容躲在樹叢之後,探頭遠遠瞧著一眾大員井然有序地上了挑埠,陣仗儼然,越發覺著不太對頭。
李博遠雖居高位,但拿這個陣勢來迎,好像有些過了。觀巡撫大人的步態舉動,很有些誠惶誠恐的意味,兒子接老子好像也沒這樣的……可浙江巡撫是封疆大吏,迎接一個欽差好像犯不上這麽緊張。
難道是做賊心虛?
可惜船埠周遭守衛森嚴,不然她能離得再近一些,也能把那頭光景看得更真切一些。
顧雲容這個念頭才轉完,忽聽鼓樂大作,騁目望去,便見遠處江麵上大舫蔽空,遠遠駛來,灝灝宏宏,雄壯磅礴。
顧雲容忙給隨行的丫鬟婆子打了個手勢,示意她們做好準備。
然而,待打頭的那艘形如廣船的雙桅千料大船到得近前,顧雲容正等著上頭的人下來時,眾官吏竟齊齊俯首跪拜,朗聲高呼“衡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顧雲容渾身一震,驚愕瞠目。
什麽衡王殿下?難道她在做夢?
大舫這邊,在眾人簇擁下步出船樓的少年剛一露麵,眾人便是一怔。
這等形容氣度,莫不是九天仙人入了塵寰?
眾官恭恭敬敬地迎著少年上了挑埠。往岸上去時,巡撫大人言行並用,生動地表達了全浙官民對殿下那宛如錢塘江大潮一樣洶湧澎湃的歡迎之情,正說到熱切處,忽被少年打斷。
“案子見今如何處置的?”
眾人一滯。陳翰迅速反應過來,躬身道:“回殿下,一幹欺君主犯都已依聖命暫押,另有通倭胥吏,亦已捉拿監押,”
萬良瞧見上峰遞來的眼色,忙忙趨步上前,行禮賠笑:“稟殿下,細作之事業已查明,係本縣衙署書辦顧同甫暗通倭寇,媚外求榮!此人罔顧國法,寡廉鮮恥,定當嚴懲!”
二房兄弟兩個因為被同伴譏嘲而惱羞成怒,帶著人跑去跟桓澈理論。
桓澈大約是臨時起意出門,身邊未帶懂吳語的侍從,一群當地人用方言哄鬧不休,他們一行人不明其意也不欲理會,但二房哥兒倆不肯罷休,這便起了紛爭。
二房說到底也是顧家的本家,顧雲容兄妹兩個擔心桓澈會遷怒顧家,當下賠了禮,隨即用吳語跟二房兄弟說道一回,顧嘉彥嚴容令顧嘉平和顧嘉安向桓澈道歉。
二房一向與大房不和,兩人自不肯聽顧嘉彥的話,梗著脖子怒問憑甚。
顧嘉彥嘴角直抽抽,憑甚?就憑人家的老子是皇帝!
顧嘉彥看桓澈一身尋常打扮,便知他不欲旁人知曉他身份,也不敢跟二房兄弟倆明言,隻壓低聲音與他們說眼前這位是貴人。
與此同時,顧雲容回身朝桓澈一禮,暗暗打量他麵色,見他臉上慍色已消減下去,才舒了口氣,緊跟著又覺得不對勁。
她怎麽越看越覺他不像是生病的樣子?
不過鑒於她還有事想跟他說,遂斟酌措辭道:“竊聞您邇來身染微恙,不知現下可好了些?”
顧雲容言訖自己也覺得窘迫,但如今也是無法。好歹等這些事都了結了,她就不用跟桓澈再打照麵了。
桓澈一轉眸便對上顧雲容一雙澄淨明眸。
大半月未見,這姑娘膽量好似更大了一些。
他的視線在她細嫩的脖頸上略一停留,麵不改色道:“未好。”
這答案並不意外,但拏雲還是不由看了自家主子一眼。
其實照著殿下從前的性子,應該理也不理,轉身就走的。
他們從聽楓小築出來後,在外頭信馬由韁轉悠了一圈,沒遇見想見的人,便往水寨那邊去了。回來後,殿下看到左近在辦廟會,下馬步行,一頭往回折返一頭暗觀民情。誰想到會在月波橋這邊遇上這等事。
顧雲容正飛快想著如何跟桓澈提顧同甫和沈家的事,就聽到身後傳來一道熟悉的男聲。
是宋文選。
宋文選手裏也拿著紙鳶,跟二房兄弟一樣是與人相約來鬥紙鳶的。
宋文選素日裏就是做緝拿巡察之事的,聽聞眼下這一樁官司,立等幫著和了稀泥,旋即便跟顧雲容搭起了話,有意在她麵前逞技。
“不是我托大,這方圓百裏,論鬥紙鳶,我還從沒遇見過對手!你過會兒可瞧好了。”宋文選立在顧雲容麵前拍著胸脯說罷,便招呼身後一眾人等湧向遠處草坪將紙鳶放飛。
宋文選這話倒確非吹噓,二房兄弟兩個便在他手裏吃過虧。年紀最小的顧嘉安對著桓澈看了須臾,忽然道:“你能贏宋家哥哥麽?你若能贏他,毀我們紙鳶的事便就此揭過,我往後還要尊你為師。”
桓澈看了顧雲容一眼,顧雲容愣了愣,旋很快會意,用官話複述了一遍。其實顧嘉平兄弟兩個也都學過些官話,但興許是有意欺生,俱說的吳語。
她並未將這段放在心上,桓澈豈會理會這等無聊之事,她眼下隻是搜腸刮肚地想著如何跟桓澈挑起那個話頭。
所以當她聽到桓澈吩咐身邊護衛去買一個紙鳶回來時,根本沒能反應過來。
她眼瞧著桓澈將馬匹交給拏雲,轉身往宋文選那群人聚集的草坪去,一急之下跟上去道:“殿……您尚在病中,仔細受了風!您別跟他們一般見識……”
雖然她真看不出他得了什麽病,但還是小心為上,她爹還扣在他手上。萬一他病上個三兩月,那她爹估計驢年也出不來。
顧嘉彥簡直沒眼看,他這小妹怕是陷得太深,沒得救了。
桓澈餘光裏看到顧雲容跟過來,步子慢了些:“此間鬥紙鳶怎麽個鬥法?”
顧雲容見他神采奕奕的,想著他約莫是忽然來了興致,嘴唇翕動幾下,終是解釋起來。
杭州府一帶鬥紙鳶的規則有些特殊。一般是一眾人等以箏線相勾引,剪截牽繞,線斷者為負,箏線完好至終者為勝。雖是小技,實則極講求力道與靈敏度。
逢佳節廟會,少年郎們常攢三聚五在橋上鬥紙鳶。此類競技已與錢塘江觀潮一樣,成了本地特色。
顧雲容望著桓澈的目光裏滿是擔憂。桓澈從未鬥過紙鳶,萬一輸了,生氣都是小事,今兒的風有些冷,加重病情可怎麽好?
大約是顧雲容麵上的緊張與擔憂實在表露得太過明顯,桓澈接過護衛買來的紙鳶時,對著她看了須臾。
他心情似乎更好了些,還問她可知鬥紙鳶有哪裏是需著緊留意的。
這是少年郎們的遊戲,顧雲容也未與人鬥過紙鳶,隨口便道:“我亦不甚清楚……不過您天性機悟,聰慧絕頂,想來很快便能抓住機竅。”
她嘴巴本就甜,眼下有事與他說,溜須拍馬的功夫更是見長,恭維張口便來。
桓澈麵上聲色不露,但輕快的舉動仿佛泄露了他對此十分受用。他緩緩理好了箏線,轉身徑去。
宋文選等人已鬥至一半,忽見方才那險些跟顧嘉平等人動起手來的人半路加入,以為是來砸場子的,便有意無意都去剪截他的紙鳶。
顧雲容看得手心直冒汗,轉頭瞧見顧嘉彥的神色也是難以言喻。
桓澈確實悟性極高,又因習武,力道甚大,顧雲容起先見他鎮定自若,琢磨著他會不會出人意表地勝出,但不一時,便有五六根箏線直衝桓澈這邊剪截而來,顧雲容心覺不妙,一個晃神兒,就見桓澈的紙鳶線斷,掉落在地。
顧雲容遠遠望見桓澈麵色不好,略一遲疑,上前安慰他。
桓澈這人雖然看著極不隨和,但有時候頗有幾分孩子氣,他心下不快時,若得溫言軟語哄上幾句,能立見成效,反正顧雲容是屢試不爽的,她從前把他的腰帶弄丟了,就是用這一招對付過去的。
顧雲容的嗓音本就嬌軟,又是有意勸哄,聽來便覺如春風拂煦,沉著臉的少年容色漸緩。
顧雲容其實沒想到桓澈會因輸了就不高興,心裏揣度著興許是因他如今年歲尚小,免不得年少意氣。
桓澈一麵聽著顧雲容溫言相勸,一麵看著宋文選等人的角逐,眸光暗轉。
不消片時,他遽然大步而去。
顧雲容語頓怔住,就瞧見他又命護衛買了個紙鳶回來,扯著箏線就往草坪那邊去。
這回的桓澈比上回嫻熟了不少,一上去就截斷了三根箏線,最後與宋文選的紙鳶狹路相逢,就見他腳下迅速騰挪幾下,手腕一翻,手肘猛撤,宋文選的箏線應聲斷裂,紙鳶晃了一晃,直墜落地。
眾人看得目瞪口呆,這等身手,若是會泅水,去錢塘江大潮裏撈潮頭魚也滿夠了!
但顧雲容沒有工夫也沒有心思欣賞。她疾步至顧嘉彥麵前,低聲與他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