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初三,大雪還沒有融化,杜沉非、牛犢先、謝友龍三人便打點行李,包了幾百兩銀子,又帶些散碎銀兩沿途花費,別了穀內眾人,又在路上買了匹馬給謝友龍騎坐,取路往臨安而來。


    三人走大路過了澧陵縣、直到江南西路萍鄉縣,又取道宜風望袁州而來,這裏的路卻都是山路,又太陽出來,曬的冰融雪化,道路泥漿混著雪水;路中又堆滿刓麵堅滑的圓石,不可著腳,又騎不了馬,三人不勝其勞,一步一滑,跌的謝友龍渾身泥漿,牛犢先屁股上也都是泥,跌得他火起,用斧頭將兩旁樹木一頓亂砍解氣。


    直到袁州,道路才變的寬敞,三人又沿著江邊大路,夜宿早行,經過分宜縣、新喻縣、萬安驛、倒塔鋪,直來了臨江軍,方才轉陸路為水路,坐了一艘大船,又經過幾個日夜,船隻途經豐城、市汊、直來到生米渡。


    杜沉非與牛犢先在船上除了與謝友龍說說話,便百無聊賴。


    這謝友龍是個文人,愛好與同船的人聊天,上聊天文,下聊地理,倒也相當愜意。到生米渡時,又上來一個秀才模樣的人,這人白白淨淨,衣衫陳舊,顯得十分窮酸,背上背著個大包裹。這個人一見了謝友龍衣著光鮮,是文人模樣,隻是奇怪的是,這謝友龍這時不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卻捧著一部佛教《妙法蓮華經》在默讀。


    那人將包裹放下,坐在謝友龍旁邊,看著謝友龍問道:“閣下是儒士裝束,途經此路,想必是去赴臨安之春試。”


    謝友龍抬了抬頭,大笑道:“在下觀閣下裝束,也坐此船,必然與我一般,也是去往臨安的?”


    那人點了點頭,道:“正是!卻不知閣下不讀孔孟之書,如何卻讀的釋家經典?”


    謝友龍笑道:“我輩讀書,向有成例。童時以四書、五經入手,稍長則讀漢史、楚騷、韓、柳、歐、蘇諸大家文字,讀時人試藝。小試得手,取春秋兩闈墨卷,揣摩成熟,然後可拾科第。在下孔孟之書盡已粗略過目,便也略微看看佛家書籍,以圖博聞廣獵。”


    那人“哦”了一聲,道:“閣下既然讀《妙法蓮華經》,敢問這妙法蓮華是什麽意思?”


    謝友龍道:“既蒙閣下下問,在下略有所解。“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蓮華”比喻“妙”在何處,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內斂不露。”


    那人卻似乎想有意刁難謝友龍,又說道:“閣下既然對《妙法蓮華經》有所領悟,想必已是熟讀此經。敢問閣下,一部《妙法蓮華經》裏麵,有多少個‘阿彌陀佛’?”


    謝友龍大笑道:“好教足下得知,一部《妙法蓮華經》,包括題頭序言,隻有一個‘阿彌陀佛’。”


    那人皺了皺眉,又問道:“哦?那這一個‘阿彌陀佛’,又在什麽地方?”


    謝友龍立刻道:“在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


    那人聽了大驚。


    謝友龍卻盯著那人,忽然又笑道:“在下荒野山人,見識淺薄,怎麽能比得閣下,滿腹經綸,通儒碩學。閣下既然如此見多識廣,學貫古今,所提問題也如此刁鑽古怪,我也請問閣下,是否讀過四書?”


    那人瞪了瞪眼,道:“四書乃安身立命之道,家傳戶誦之學,哪怕是鄉間不識字的人,也口耳相傳。在下此行,既然是赴臨安春試,怎麽會不曾讀過四書?”


    謝友龍道:“既然如此,便請教閣下,一部四書裏邊,有多少個‘子曰’?”


    那人皺了皺眉,無以作答,道:“這,我倒是不知。”。


    謝友龍又道:“這些瑣碎事諒閣下也不屑一記,但閣下既赴臨安春試,科考教材必定爛熟於胸,對吧?”


    那人點了點頭。


    謝友龍便問道:“那請問閣下,十三經各有多少字?”


    那人聽了這話,吃了一驚,反問道:“閣下所提問題,在下愚昧無知,十分難答。既然閣下敢問,必然爛熟於胸。我也請教閣下,《論語》共有多少字?”


    謝友龍大笑道:“在下不才,但曾留心一二,《論語》共是一萬三千七百字。”


    連杜沉非和牛犢先聽了他們的交談,都吃驚不已,不想這個謝友龍博學到這個境界,連一本書多少字他也知道。


    那人半晌說不出話來,吃驚道:“《周易》共有多少字?”


    謝友龍答道:“《周易》二萬四千二百零七字。”


    那人道:“請教閣下,《孟子》又是多少字?”


    謝友龍笑道:“《孟子》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那人道:“那《孝經》、《尚書》、《左傳》各是多少字?”


    謝友龍道:“好教閣下得知,《孝經》一千九百零三字,《尚書》二萬五千八百字,《左傳》一十九萬六千八百四十五字,另有《詩韻》一萬零二百五十三字。”


    那人瞠目結舌,又道:“那《毛詩》、《周禮》、《儀禮》、《禮記》、《爾雅》、《公羊傳》、《穀粱傳》又各是多少字數。”


    謝友龍“哈哈”大笑,道:“不瞞閣下說,《毛詩》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四字,《周禮》四萬五千八百零六字,《儀禮》五萬六千一百一十五字,《禮記》九萬九千零二十四字,《爾雅》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三字,《公羊傳》四萬四千零七十五字,《穀粱傳》四萬一千五百十二字。不知在下說的對否?”


    那人聽了這話,臉紅耳赤,躬身作揖,連稱老師,道:“老師如此博聞廣記,已非學富五車所能形容。老師這一去,必定金榜題名,揚名海內。不敢請問老師台甫?貴鄉又是何處?”


    謝友龍道:“在下謝友龍,從潭州而來。閣下如何稱呼?”


    那人道:“在下邊小俠,也是從潭州來。”


    這謝友龍見這個邊小俠也是潭州人,認做同鄉,兩個無話不談,渾如同伴。


    那邊小俠道:“老師此去臨安,花費不少。在下看老師衣冠新鮮,必定頗有家財。不比我窮薄寒士,不知老師帶有多少銀兩在身,隨行花費?”


    謝友龍吃了一驚,心想道:“素不相識,才通姓名,如何又問到錢財上來?”


    邊小俠立刻解釋道:“老師不必多慮,隻是在下從未去過臨安,毫無經驗,也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錢財,所以才問問先生,大約需要幾多銀兩?因在下東拚西湊,僅僅籌得五十兩銀子。如果不夠,我還好去前方餘幹縣表姑家借貸幾十兩,以作隨行花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烈日烏雲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動並收藏烈日烏雲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