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巔,分外寒冷,深秋時節,已是大雪紛飛,天寒陡峭,地凍雪舞。
積玉堆瓊,山巔高聳,欲扶搖上青天;峨眉奇美,遺世獨立,如寂寥鎖春秋。
在這漫天飄蕩的雪花中,遠遠走來一少僧一老道。
讚聖僧,眉清目秀,體態輕盈,一襲白袍,年歲未及而立,睿智勘破世間;
好仙道,鶴發童顏,仙風道骨,身著道袍,老當益壯識途,淡泊勝卻名利。
這華山上此刻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即便是身手矯健的旅人,也不會選在這時登上這素以奇險著稱的名山,山陡路滑,稍不留意就會墜入足下的萬丈深淵。
僧道二人施展開上乘的輕功,不但如履平地,手足輕快,而且內力擯出體外,身上居然連個雪片都未曾沾到。
二人見四下更無旁人,心裏更是說不盡的舒暢愜意,一身的神功奇技,也不再刻意收斂。
隻見那老道袖口輕輕一擺,刹時卷起大片雪花,未及觸手,袖口又是輕輕一抖,將雪花悉數拍出,丈外許遠的一塊已積雪的石頭上登時印出兩行小字。
那少僧見老道亮了這一手,心下極是欽佩:“他這手青龍汲水、長虹吐信的功法,自負自己勉力也可辦到,但絕不能似他這般揮灑自如,輕鬆寫意。至於僅憑袖力就用雪花印出字來,這般功力當真匪夷所思,神乎其神。看來自己的功力與這前輩相較甚遠矣。”一想到這,他忽然發覺自己竟起了相競之念,不覺間已著了“象”,不禁又是慚愧。
那少僧心念一轉,當下雙手虛空,緩緩拍出三掌,那石旁的鬆樹倒似受了一股勁風,不住顫抖起來,枝丫上的積雪慢慢飄散下來。
飄落下來的雪並不厚重,更像是大片的雪花,奇妙的是這些雪花似乎成了一層珠簾,將漫天的飛雪擋在外麵,遠遠看去好似這鬆樹給石頭打了把雪傘,這奇景煞是好看。
二人相顧一笑,來到石頭近前,隻見那印出的兩行小字正是“萬裏層雲,千山暮雪”。
少僧不禁喝了聲彩,道:“好詩句!好意境!”
老道微微擺手,笑道:“老道不過是拾古人牙慧,貽笑大方罷了。”
少僧又道:“前輩寫的可是‘一代文宗’元好問的詞句麽?”
老道微微點頭道:“不錯,這正是元好問《雁丘詞》中的一句。相傳有次他遇到一名打雁人。打雁人跟他說:‘我捕到一隻雁,並將其打死。另一隻雁本已逃出羅網,不料竟悲鳴不肯離去,後來竟撞到地上自殺而亡。’元好問旋即想到一對同樣為愛殉情的癡兒女,感慨不已,當下作了此詞,一直流傳至今。”
少僧言道:“他詞意中把那對大雁視為情侶,孰不知也許它們本是朋友、兄妹或母子呢?由此推見,俗世間的那些情愛,也許隻是些牽強附會的錯意,給別人強加個自己的念頭罷了。”
老道哈哈大笑:“世人確是多有些不容辯解的執拗,同一事物,各人的看法卻又不盡相同。元好問這首詞後半闋就寫道‘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在他眼中這對大雁的慘死固然不幸,但它們也是幸運的,他們的這段故事將因此被銘記傳誦,比那些正常死掉的飛禽,不知要幸運多少。”
那少僧卻道:“我看倒是未必,道家先賢莊子就曾打比方說,自己寧願像烏龜在泥裏拖著尾巴爬,也不願被殺死而被供奉在廟堂上。”
那道人笑得越發厲害,道:“與我相識的高僧向來隻說些佛理佛言,他們絕不肯如你這般,引些道家《法華經》裏的道理,所言所行絕不會越界出格,孰不知心中有了‘疆界’,就著了色,著了痕跡。難怪聖僧你年紀輕輕,就能成為一教之主,見識的確處處非凡。”
這一僧一道乃是當今天下僧道兩教之魁首,他二人不但武功絕頂,罕逢對手,而且修為威望極高,一聲號令,天下僧道莫不俯首相從。
這年輕的和尚名叫相雲,自幼在峨眉山華藏寺出家修行,天資過人,聰穎好學,因而佛理修習精深。年幼時,他意外失足落入山澗,機緣巧合之下,他竟在一處隱秘的山洞中,尋得前輩高僧留下的一部修習內力的武功秘籍,習得一身純正無上的佛家內功心法,自此修習任何武功招數,猶如探囊取物、水到渠成一般輕而易舉。
他師父益心大師眼見華藏寺竟出了這樣一名品性純良的武學奇才,內心自是格外歡喜,對相雲更是苦心栽培,帶他尋訪名師,日夜修習武功佛法,盼他能夠將華藏寺發揚光大。他也果真不負所望,刻苦修習,終於大成,幾年之間,佛門武功竟無一不曉,無一不通。
待相雲二十歲時,在佛門中已罕逢敵手。益心大師彌留之際,倍感欣慰,不但將華藏寺方丈之位傳給了年紀輕輕的相雲,更是要他起誓向武林各大門派挑戰,以立聲威,務要將佛門發揚光大。相雲本無意此等虛名,更不願就此引起武林紛爭,無奈礙於師父死前的心願,推脫不過,勉強答允隻挑戰劣跡斑斑、窮凶極惡之輩。
於是三年之間,相雲棍掃崆峒三絕,拳敗昆侖劍聖,足蹬天山刀隱,更是掌斃魔教五大長老,所到之處,凶惡之徒無不膽寒。
時日不久,天下皆知佛門出了一名百年不遇的後起之秀。相雲二十五歲那年,雲岩寺主持明月老禪師圓寂前,將代表佛門至高無上權力的“闞海佛珠”傳予相雲,自此天下佛門四海歸一,凡佛門修習弟子均聽命於相雲調遣,佛門勢力因而日漸強盛。因相雲在四川峨眉山出家修行,江湖人稱“峨眉佛聖”。
這眉須皆白的老道,俗家本姓張,出家後,人稱恒古道人,常年在龍虎山修行。他成名已久,遊曆過三山五嶽,五湖四海,結交的均是武林名宿,當世之傑。年逾八旬,掌管天下道教也已三十餘載,一身道家功法更是曠爍古今,老而彌堅,江湖人稱“龍虎道聖”。
華山盛景美不勝收,伴著漫天的飛雪,顯得更加蔓妙絕倫,二人邊說邊笑,兜兜轉轉,一步一景,樂不知返。不多時,來到華山一處險要之處——鷂子翻身。
鷂子翻身其路鑿於倒坎懸崖上,從上向下望去,唯見寒索垂於淩空,不見路徑。常人至此,須要麵壁挽索,以足尖探尋落足石窩處,交替而下,更有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方能通行,因而得名。
二人藝高人膽大,有心相較下輕功,麵對陡峭絕壁,竟然直直躍下,一人用手輕拂石壁,一人用足略蹭岩邊,輾轉騰挪,似猛虎下山,如蛟龍入海,頃刻間即奔至下棋亭,竟是齊頭到達,不分先後。
僧道二人相視一笑,相攜走入下棋亭,緩緩坐下。下棋亭又稱“博台”,相傳為陳摶老祖與宋太祖趙匡胤下棋之處,亭中桌上仍擺放著當年二人下棋時的殘局。
恒古道人指了指桌上的殘局,笑道:“聖僧乃當世高人,想必自然知道這‘五步定華山’的典故吧。”
相雲道:“前輩過譽,這個典故晚輩倒是聽人說過,講的是道家高人陳摶老祖與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以華山為賭注下棋的故事。當時,趙匡胤眼見自己就要贏棋,正自沾沾自喜。不料,陳摶老祖連下五步驚天妙手,竟然扭轉局麵,贏下了棋局。”
恒古道人拈著胡須,指著棋盤道:“不錯。棋局未了,鹿死誰手卻還不一定。有時明明勝勢已定,沒成想最後幾步卻功敗垂成;有時明明窮途末路,但柳暗花明間卻又充滿生機。這就是下棋的魅力,也是人生的奧妙。勝負隻在彈指一揮間,當真有趣得緊。”
相雲續道:“後來,宋太祖趙匡胤信守承諾,奪得天下後,果真免去了華山的稅賦。陳摶老祖本是在華山隱居,居然能夠放下清修,行此之舉,免去了華山稅賦,當真是造福百姓蒼生之舉,不失為一段佳話。”
恒古道人道:“聖僧怕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陳摶老祖初時也並非一個淡看天下的世外高人,他也曾生過逐鹿天下的雄心。”
相雲奇道:“哦?此等世外高人也有名利的執念麽?”
恒古道人笑道:“倒不盡然。其一,陳摶老祖經曆與我相類,並非自幼出家,遠沒有聖僧你這般純粹。”
相雲臉色微紅,心道:“這老道是在取笑我年紀輕輕,涉世不深麽?”心下卻是豪心頓起,心道:“哼,即便你閱遍滄桑、百年修為,如今不也是與我平起平論,身量相當麽?”
相雲想到這層,心下隨即釋然,隻聽恒古道人續道:“其二,陳摶老祖眼見當時天下紛爭,戰亂不休,百姓流離失所,就想憑借一己之力,舉兵起事,武定乾坤,還老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他也確實才學過人,雖一心撲在神仙道術之上,但又未完全斷絕入世之心。相傳,一次陳摶老祖照鏡子的時候,對著鏡中的自己頗為感歎的說道:‘真是難得的好麵相啊,不是為仙,就是為帝啊!’
結果不巧的是,這話被傳到了周世宗柴榮耳朵裏,那柴榮作為五代第一明君正打算一統天下,聽說陳摶老祖有此誌向,自然十分警覺,隨即命人將陳摶老祖召至都城。
陳摶老祖何等聰慧,知柴榮對自己心懷不軌,麵見柴榮之後便說自己十分困倦,想要小睡一會兒。柴榮在陳摶老祖睡著之後便命人將房門鎖上,嚴加看守,不給吃喝。就這樣過了月餘,柴榮才命人將房門打開,隻見陳摶老祖仍在呼呼大睡,麵色光澤紅潤,竟無半分異樣。
原來陳摶老祖修煉了“蜇龍法”的胎息功夫,可不飲不食連睡一百多日,弟子們都稱他為睡仙。柴榮驚歎陳摶老祖果真是位高人,便轉而對他進行拉攏,陳摶老祖卻不屑一顧,斷然拒絕。
後來,柴榮將陳摶老祖放回,但仍舊放心不下,下令地方官三天兩頭就得跑到華山雲台觀上來看看,確定陳摶老祖是否在安分修行。
這陳摶老祖平白無故的被柴榮叫去餓了一個月,然後又總被人監視,心中自是頗為惱怒,但又確實拿柴榮沒什麽法子,隻好靜待時機,心想我一個得道高人還耗不過你個病秧子麽。
果然,柴榮年僅三十九歲就病逝了,留下七歲的兒子繼位。陳摶老祖聽聞後當即行動,集合了華山周邊數百人的隊伍,騎著騾子率眾向東進發,打算先奪取州縣為據點,再爭奪天下。豈料才走了一半就聽到了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消息,陳摶老祖仰天大笑,笑得自己都從騾子上摔了下來,對眾人道:‘塵埃落定,天下有主了。’
陳摶老祖當下回想起自己曾‘五步定華山’,勝了趙匡胤的得意往事,自覺帝王也不過如此,當下更不索懷,竟然興高采烈的回了華山,這才專心修仙悟道,再也不問世事。”
這故事相雲到是頭一回聽,內中似乎又頗有些佛理,他不禁聽得入了神,心想自己何時方能推掉這佛門掌教之職,再也不問江湖事,從此潛心向佛呢。
“聖僧、聖僧”,恒古道人喊了兩聲,沒等得到回應,就伸出食指,輕觸相雲。相雲當即感到一股渾厚的內力熱流,從自己肘臂處傳來,心下頓時清醒,不覺一驚,心道:“這、這股內力好生古怪,難道是?”
相雲忙收斂心神,隨即複了常態道:“這故事好生精彩。說來也是,皇宮廟堂的安穩曆來不是小事,輕則動蕩江湖,重則改朝換代,無論是山野村人、達官顯貴,還是世外高人誰都難以置身事外。”
恒古道人雙手背後,緩步走出下棋亭,極目遠眺,日已西斜,殘陽如血。遠處的山巒河川和近處的蒼鬆翠柏,在夕陽的照耀下交相輝映,漫天的大雪似雲、似霧、似紗,它們似乎在共同編織著一場醉人的、迷人的夢,任誰也不願醒來的夢境!
良久,恒古道人仍舊沒有轉身,緩緩說了句:“月餘前,紫禁城內中傳到信息,在宮人們拚死護佑下,當今皇帝唯一的兒子,終於秘密降生了。此事不但關乎武林安危,更是關乎天下蒼生,為當下第一要事。此刻,各方勢力業已雲集京城。唉,看來一場血雨腥風終將要無可避免了。”
相雲滿腹疑雲,此刻,他當然還不知道這個小小生命的誕生,會意味著無數生命的終結……
華山遊
陳摶
華陰高處是吾宮,出即淩空跨曉風。台殿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歎世詩二首
(其一)
千門萬戶鎖重開,星鬥排空靜悄然。塵世是非方欲歇,六街禁鼓漏初傳。
(其二)
銀河斜轉夜將闌,枕上人心弄未閑。勘歎世廛名利者,多應牽役魂夢間。
積玉堆瓊,山巔高聳,欲扶搖上青天;峨眉奇美,遺世獨立,如寂寥鎖春秋。
在這漫天飄蕩的雪花中,遠遠走來一少僧一老道。
讚聖僧,眉清目秀,體態輕盈,一襲白袍,年歲未及而立,睿智勘破世間;
好仙道,鶴發童顏,仙風道骨,身著道袍,老當益壯識途,淡泊勝卻名利。
這華山上此刻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即便是身手矯健的旅人,也不會選在這時登上這素以奇險著稱的名山,山陡路滑,稍不留意就會墜入足下的萬丈深淵。
僧道二人施展開上乘的輕功,不但如履平地,手足輕快,而且內力擯出體外,身上居然連個雪片都未曾沾到。
二人見四下更無旁人,心裏更是說不盡的舒暢愜意,一身的神功奇技,也不再刻意收斂。
隻見那老道袖口輕輕一擺,刹時卷起大片雪花,未及觸手,袖口又是輕輕一抖,將雪花悉數拍出,丈外許遠的一塊已積雪的石頭上登時印出兩行小字。
那少僧見老道亮了這一手,心下極是欽佩:“他這手青龍汲水、長虹吐信的功法,自負自己勉力也可辦到,但絕不能似他這般揮灑自如,輕鬆寫意。至於僅憑袖力就用雪花印出字來,這般功力當真匪夷所思,神乎其神。看來自己的功力與這前輩相較甚遠矣。”一想到這,他忽然發覺自己竟起了相競之念,不覺間已著了“象”,不禁又是慚愧。
那少僧心念一轉,當下雙手虛空,緩緩拍出三掌,那石旁的鬆樹倒似受了一股勁風,不住顫抖起來,枝丫上的積雪慢慢飄散下來。
飄落下來的雪並不厚重,更像是大片的雪花,奇妙的是這些雪花似乎成了一層珠簾,將漫天的飛雪擋在外麵,遠遠看去好似這鬆樹給石頭打了把雪傘,這奇景煞是好看。
二人相顧一笑,來到石頭近前,隻見那印出的兩行小字正是“萬裏層雲,千山暮雪”。
少僧不禁喝了聲彩,道:“好詩句!好意境!”
老道微微擺手,笑道:“老道不過是拾古人牙慧,貽笑大方罷了。”
少僧又道:“前輩寫的可是‘一代文宗’元好問的詞句麽?”
老道微微點頭道:“不錯,這正是元好問《雁丘詞》中的一句。相傳有次他遇到一名打雁人。打雁人跟他說:‘我捕到一隻雁,並將其打死。另一隻雁本已逃出羅網,不料竟悲鳴不肯離去,後來竟撞到地上自殺而亡。’元好問旋即想到一對同樣為愛殉情的癡兒女,感慨不已,當下作了此詞,一直流傳至今。”
少僧言道:“他詞意中把那對大雁視為情侶,孰不知也許它們本是朋友、兄妹或母子呢?由此推見,俗世間的那些情愛,也許隻是些牽強附會的錯意,給別人強加個自己的念頭罷了。”
老道哈哈大笑:“世人確是多有些不容辯解的執拗,同一事物,各人的看法卻又不盡相同。元好問這首詞後半闋就寫道‘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在他眼中這對大雁的慘死固然不幸,但它們也是幸運的,他們的這段故事將因此被銘記傳誦,比那些正常死掉的飛禽,不知要幸運多少。”
那少僧卻道:“我看倒是未必,道家先賢莊子就曾打比方說,自己寧願像烏龜在泥裏拖著尾巴爬,也不願被殺死而被供奉在廟堂上。”
那道人笑得越發厲害,道:“與我相識的高僧向來隻說些佛理佛言,他們絕不肯如你這般,引些道家《法華經》裏的道理,所言所行絕不會越界出格,孰不知心中有了‘疆界’,就著了色,著了痕跡。難怪聖僧你年紀輕輕,就能成為一教之主,見識的確處處非凡。”
這一僧一道乃是當今天下僧道兩教之魁首,他二人不但武功絕頂,罕逢對手,而且修為威望極高,一聲號令,天下僧道莫不俯首相從。
這年輕的和尚名叫相雲,自幼在峨眉山華藏寺出家修行,天資過人,聰穎好學,因而佛理修習精深。年幼時,他意外失足落入山澗,機緣巧合之下,他竟在一處隱秘的山洞中,尋得前輩高僧留下的一部修習內力的武功秘籍,習得一身純正無上的佛家內功心法,自此修習任何武功招數,猶如探囊取物、水到渠成一般輕而易舉。
他師父益心大師眼見華藏寺竟出了這樣一名品性純良的武學奇才,內心自是格外歡喜,對相雲更是苦心栽培,帶他尋訪名師,日夜修習武功佛法,盼他能夠將華藏寺發揚光大。他也果真不負所望,刻苦修習,終於大成,幾年之間,佛門武功竟無一不曉,無一不通。
待相雲二十歲時,在佛門中已罕逢敵手。益心大師彌留之際,倍感欣慰,不但將華藏寺方丈之位傳給了年紀輕輕的相雲,更是要他起誓向武林各大門派挑戰,以立聲威,務要將佛門發揚光大。相雲本無意此等虛名,更不願就此引起武林紛爭,無奈礙於師父死前的心願,推脫不過,勉強答允隻挑戰劣跡斑斑、窮凶極惡之輩。
於是三年之間,相雲棍掃崆峒三絕,拳敗昆侖劍聖,足蹬天山刀隱,更是掌斃魔教五大長老,所到之處,凶惡之徒無不膽寒。
時日不久,天下皆知佛門出了一名百年不遇的後起之秀。相雲二十五歲那年,雲岩寺主持明月老禪師圓寂前,將代表佛門至高無上權力的“闞海佛珠”傳予相雲,自此天下佛門四海歸一,凡佛門修習弟子均聽命於相雲調遣,佛門勢力因而日漸強盛。因相雲在四川峨眉山出家修行,江湖人稱“峨眉佛聖”。
這眉須皆白的老道,俗家本姓張,出家後,人稱恒古道人,常年在龍虎山修行。他成名已久,遊曆過三山五嶽,五湖四海,結交的均是武林名宿,當世之傑。年逾八旬,掌管天下道教也已三十餘載,一身道家功法更是曠爍古今,老而彌堅,江湖人稱“龍虎道聖”。
華山盛景美不勝收,伴著漫天的飛雪,顯得更加蔓妙絕倫,二人邊說邊笑,兜兜轉轉,一步一景,樂不知返。不多時,來到華山一處險要之處——鷂子翻身。
鷂子翻身其路鑿於倒坎懸崖上,從上向下望去,唯見寒索垂於淩空,不見路徑。常人至此,須要麵壁挽索,以足尖探尋落足石窩處,交替而下,更有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方能通行,因而得名。
二人藝高人膽大,有心相較下輕功,麵對陡峭絕壁,竟然直直躍下,一人用手輕拂石壁,一人用足略蹭岩邊,輾轉騰挪,似猛虎下山,如蛟龍入海,頃刻間即奔至下棋亭,竟是齊頭到達,不分先後。
僧道二人相視一笑,相攜走入下棋亭,緩緩坐下。下棋亭又稱“博台”,相傳為陳摶老祖與宋太祖趙匡胤下棋之處,亭中桌上仍擺放著當年二人下棋時的殘局。
恒古道人指了指桌上的殘局,笑道:“聖僧乃當世高人,想必自然知道這‘五步定華山’的典故吧。”
相雲道:“前輩過譽,這個典故晚輩倒是聽人說過,講的是道家高人陳摶老祖與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以華山為賭注下棋的故事。當時,趙匡胤眼見自己就要贏棋,正自沾沾自喜。不料,陳摶老祖連下五步驚天妙手,竟然扭轉局麵,贏下了棋局。”
恒古道人拈著胡須,指著棋盤道:“不錯。棋局未了,鹿死誰手卻還不一定。有時明明勝勢已定,沒成想最後幾步卻功敗垂成;有時明明窮途末路,但柳暗花明間卻又充滿生機。這就是下棋的魅力,也是人生的奧妙。勝負隻在彈指一揮間,當真有趣得緊。”
相雲續道:“後來,宋太祖趙匡胤信守承諾,奪得天下後,果真免去了華山的稅賦。陳摶老祖本是在華山隱居,居然能夠放下清修,行此之舉,免去了華山稅賦,當真是造福百姓蒼生之舉,不失為一段佳話。”
恒古道人道:“聖僧怕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陳摶老祖初時也並非一個淡看天下的世外高人,他也曾生過逐鹿天下的雄心。”
相雲奇道:“哦?此等世外高人也有名利的執念麽?”
恒古道人笑道:“倒不盡然。其一,陳摶老祖經曆與我相類,並非自幼出家,遠沒有聖僧你這般純粹。”
相雲臉色微紅,心道:“這老道是在取笑我年紀輕輕,涉世不深麽?”心下卻是豪心頓起,心道:“哼,即便你閱遍滄桑、百年修為,如今不也是與我平起平論,身量相當麽?”
相雲想到這層,心下隨即釋然,隻聽恒古道人續道:“其二,陳摶老祖眼見當時天下紛爭,戰亂不休,百姓流離失所,就想憑借一己之力,舉兵起事,武定乾坤,還老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他也確實才學過人,雖一心撲在神仙道術之上,但又未完全斷絕入世之心。相傳,一次陳摶老祖照鏡子的時候,對著鏡中的自己頗為感歎的說道:‘真是難得的好麵相啊,不是為仙,就是為帝啊!’
結果不巧的是,這話被傳到了周世宗柴榮耳朵裏,那柴榮作為五代第一明君正打算一統天下,聽說陳摶老祖有此誌向,自然十分警覺,隨即命人將陳摶老祖召至都城。
陳摶老祖何等聰慧,知柴榮對自己心懷不軌,麵見柴榮之後便說自己十分困倦,想要小睡一會兒。柴榮在陳摶老祖睡著之後便命人將房門鎖上,嚴加看守,不給吃喝。就這樣過了月餘,柴榮才命人將房門打開,隻見陳摶老祖仍在呼呼大睡,麵色光澤紅潤,竟無半分異樣。
原來陳摶老祖修煉了“蜇龍法”的胎息功夫,可不飲不食連睡一百多日,弟子們都稱他為睡仙。柴榮驚歎陳摶老祖果真是位高人,便轉而對他進行拉攏,陳摶老祖卻不屑一顧,斷然拒絕。
後來,柴榮將陳摶老祖放回,但仍舊放心不下,下令地方官三天兩頭就得跑到華山雲台觀上來看看,確定陳摶老祖是否在安分修行。
這陳摶老祖平白無故的被柴榮叫去餓了一個月,然後又總被人監視,心中自是頗為惱怒,但又確實拿柴榮沒什麽法子,隻好靜待時機,心想我一個得道高人還耗不過你個病秧子麽。
果然,柴榮年僅三十九歲就病逝了,留下七歲的兒子繼位。陳摶老祖聽聞後當即行動,集合了華山周邊數百人的隊伍,騎著騾子率眾向東進發,打算先奪取州縣為據點,再爭奪天下。豈料才走了一半就聽到了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消息,陳摶老祖仰天大笑,笑得自己都從騾子上摔了下來,對眾人道:‘塵埃落定,天下有主了。’
陳摶老祖當下回想起自己曾‘五步定華山’,勝了趙匡胤的得意往事,自覺帝王也不過如此,當下更不索懷,竟然興高采烈的回了華山,這才專心修仙悟道,再也不問世事。”
這故事相雲到是頭一回聽,內中似乎又頗有些佛理,他不禁聽得入了神,心想自己何時方能推掉這佛門掌教之職,再也不問江湖事,從此潛心向佛呢。
“聖僧、聖僧”,恒古道人喊了兩聲,沒等得到回應,就伸出食指,輕觸相雲。相雲當即感到一股渾厚的內力熱流,從自己肘臂處傳來,心下頓時清醒,不覺一驚,心道:“這、這股內力好生古怪,難道是?”
相雲忙收斂心神,隨即複了常態道:“這故事好生精彩。說來也是,皇宮廟堂的安穩曆來不是小事,輕則動蕩江湖,重則改朝換代,無論是山野村人、達官顯貴,還是世外高人誰都難以置身事外。”
恒古道人雙手背後,緩步走出下棋亭,極目遠眺,日已西斜,殘陽如血。遠處的山巒河川和近處的蒼鬆翠柏,在夕陽的照耀下交相輝映,漫天的大雪似雲、似霧、似紗,它們似乎在共同編織著一場醉人的、迷人的夢,任誰也不願醒來的夢境!
良久,恒古道人仍舊沒有轉身,緩緩說了句:“月餘前,紫禁城內中傳到信息,在宮人們拚死護佑下,當今皇帝唯一的兒子,終於秘密降生了。此事不但關乎武林安危,更是關乎天下蒼生,為當下第一要事。此刻,各方勢力業已雲集京城。唉,看來一場血雨腥風終將要無可避免了。”
相雲滿腹疑雲,此刻,他當然還不知道這個小小生命的誕生,會意味著無數生命的終結……
華山遊
陳摶
華陰高處是吾宮,出即淩空跨曉風。台殿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歎世詩二首
(其一)
千門萬戶鎖重開,星鬥排空靜悄然。塵世是非方欲歇,六街禁鼓漏初傳。
(其二)
銀河斜轉夜將闌,枕上人心弄未閑。勘歎世廛名利者,多應牽役魂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