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華霜寺雖乃女寺,戒律深嚴,但唯獨隻我一人蓄發修行,且可自由下山而不受拘束,儀止施主可有想過這是為何麽?”良久,儀容沉聲問道。


    “儀止原是留意過此事,但細思未得其果,更是不便多問,遂隻好不了了之。”他望著那立於山崗上的身影,喃聲道。


    “我隻是山下村落中的一位農家女子,並非華霜寺出家修佛的女尼,我娘也隻是村落中一位平凡的農家婦人,二十年前,東城時疾肆虐,民不聊生,那天葬台僧人玄虛定居於山下小屋為民專除疫疾,於此地這兩年內,便結識了我娘。那個時候,因疫疾之故,我娘成了孤兒,本就患疫的她為了活下來,隻得流落於東城街頭討飯,翌日,疫疾發作的她昏倒於街頭,虧得那玄虛僧人路過,方將她救下,帶回了山墺小屋醫治;那個時候,一個孤苦伶仃,飽受疫疾折磨的女子,突然被一位僧人如此細心照料,除了感激之外,更多的還是芳心暗動,一個月後,我娘已然痊愈,奈何此時,尚在及笄之年的她卻不願離去,隻求留在那救命恩人身邊為他洗衣做飯,以報答恩情,麵對如此荒唐之請求,不知那玄虛僧人是念在我娘孤苦無依,還是於這一月的相處中也對這女子動了情,他一個修行出家之人居然應允我娘留下。”


    言罷,儀容眸光淡漠,勾起唇角輕笑了一聲,她披頭散發,衣袂飄飄立於山崗上的模樣好似隨時都會乘風而去的天外仙子,越靜觀之,一時無言。


    “而後,娘親便生下了我,若是普通農家定會喜出望外,盼著一家人樂享天倫,奈何那玄虛終歸是僧人,有清規戒律的束縛,又有那灑脫不羈的性子,他給不了娘親一個名分,隻能將她終日藏於山墺小屋之中,如此的委屈,娘親也毫無怨言,可待東城時疾除卻之後,那僧人秉從本性,便扔下我們母女雲遊四方,獨留娘親一人將我撫養長大,那時,山墺寂靜,鳥獸蟲鳴皆可聞,娘親每日每夜提心吊膽,守著空門等他回來,可那僧人卻杳無音信,直到我七歲那年,天降大雪,她染上風寒病重了近一個月,僧人方才踏雪而歸,奈何為時已晚,娘親等了那麽久,可當那人歸來時,她卻已經不能再睜眼了。”說道此處,儀容閉目蹙眉,暗掩著心中之痛,頓了良久,方才沉聲道:“娘親死後,玄虛便將年僅七歲的我送到了華霜寺,而後將他平生這一段不光彩的風流事告知了住持,那住持心地極善,念我無人照料,又顧及佛家的顏麵,便已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為由,將我養在了寺內,從此之後,那僧人便一去不返,仿佛是無顏麵對那段風流債一般,再也未回過此地。”


    “········”


    儀容於山崗上轉身,眸光犀利,定定的望著高越,道:“十多年以來,聽說他雲遊四方,救濟平民百姓,因大義博愛而被眾人尊稱為高僧,受萬人敬之,但在我眼中,他盛名之下,不過是一個拋妻棄女薄情寡義之人,而這樣的人,我儀容確實容不下。”


    “這麽多年了,你還恨他嗎?”越也定定的望著她,沉默了良久,方開口問道。


    “恨。”


    “既然心中有恨,那為何還要每天都盼著他回來?”如此輕描淡寫的語氣,卻戳中她的心窩。儀容聞言,抬眼望著眼前的男子,見他神色淡然,眸光純淨,卻恍若能洞悉一切,不禁暗自心悸,悄然別過目光。此細微之舉,越有所覺察,便抬步緩緩靠近,行至她的身旁,同她一道望著那山崗下的城景,道:“那山墺中的小屋,久無人住,可卻不染纖塵,牆壁房梁皆無雨淋風化之跡象,定是你每天都去打掃整理,那些舊物能讓你如此珍視,其一,是因為那裏有你爹娘的回憶,其二,便是你想讓一切如故,等著那個於四方飄零之人歸來,既是心中有思,便無何須端作一副滿不在乎之狀。”


    “我每天打掃那山墺木屋,是為了我娘,與那瘋僧無關。”儀容漠然道,“他害我娘於那深山野林中等了一輩子,自個兒卻獨走四方自在逍遙去了,當真是不公。”


    “遊子思親當回鄉,舉目無親在生地,夫妻相親甜如蜜,兒思娘親黃連苦;茯苓切片三分白,朱砂研粉一片紅,金銀花開連珠串,小小葫蘆七玲瓏,此句雖短,卻飽含人生之苦,憂喜並蒂,那僧人於山墺之中驅疫之時既能寫出此言,想必他定是心有所思,才會提筆記之,這一字一句間所暗含的辛酸與無奈,想必儀容師傅定會比我感之更深,怨無意,恨無意,唯那離去之人還能歸來,才是最好。”


    儀容聞言抬眸,望著眼前這心思細膩的男子,他總是事事洞悉卻又一副雲淡風輕之狀,好似天外謫仙般讓人捉摸不透,卻又讓人倍感心安。


    夕陽西下,餘暉落於山崗之上,兩人迎風站立,彼此無言。城東盡頭,藥已施完,街上人影稀疏,唯有蓬頭稚子於街頭追逐嬉戲,哼唱著那首童謠,阡陌之上,人影散亂,務農之人皆扛鋤三三兩兩相伴而歸。城郊之外,那奔於陌上的兩匹駿馬映入眼簾,越極目淡看,透過那揚起的塵土,方瞧見那慕容昌胤和尚子一道,快馬進了城。


    進城的慕容昌胤瞧見長街上的寧寂之景,不禁蹙了蹙眉,轉眼瞧見一側走來的高越,便抬步迎了上去,正欲開口質問,卻被多日未見著主子的呂尚子搶了個先。


    “公子,我和慕容少爺近日連跑了郢都周邊七座城,給他們送去了驅疫的藥材,現下,附近疫疾已去,患疫百姓也都已痊愈,回東城這一路來,城郊阡陌之上皆可見往來的百姓,再也不似當日的荒淒了,公子就放心罷。”


    立於高越跟前,尚子笑著道。一側的慕容昌胤瞧著這對主仆,又暗自蹙了蹙眉,雖有不悅,但還是等著他們說完話,方才抬聲開口問道:


    “你回東城已有十來日了,為何此地還是一派荒淒寧寂之景?”


    “儀止公子回東城不過才三日而已,三日內,城中之況已大有好轉,隻是現下正是黃昏之際,眾人喝過湯藥早已回屋去了,遂這長街才是一副荒淒無人之況,回城十日之言我想慕容公子定是記錯了。”眼前這少年劍眉星目,一副豐神俊朗之狀,但奈何他每每瞧著自個兒身邊的儀止之時,眼角眉梢都透露出挑釁之狀,儀容見之不解,遂開口替他解圍道。


    那慕容昌胤轉眼瞧著這開口說話的女子,隻見她一副尼姑打扮,未施粉黛卻語笑嫣然,談吐間自然流露出一副灑脫大氣之態,令人折服卻也難以摸清底細,如此一來,正當年少的他不禁麵上發窘,正暗想著該如何回應,卻隻見那女子已經輕笑著緩步離去,望著那佳人倩影,他不禁鬆了口氣。


    當夜,幾人便暫住在城中的驛站之中,秋夜冷寂,涼風徐徐,他人早已安睡,卻唯獨高越與儀容兩人擁衾難眠,他們雖分隔兩地,但卻都半臥床榻,想著今日於山崗之事。越於夜下蹙眉,為那女子的身世倍感沉重的同時,也不禁暗歎這世間平凡人的不幸。而儀容,眉宇舒淡,枕手臥於床榻,心中為坦言這段心結而痛快,同時卻也因聽者乃一位非親非故的男子而耿耿於懷,如此糾結著,直到夜半時分,方才淺淺睡去。


    翌日,晨光熹微,城郊之外傳來陣陣馬蹄聲,隻見那垂柳掩映的阡陌巷道之上,一行人正策馬向東城趕來。


    朝陽漸升,微光籠罩著整座城池,城東街頭青煙燃起,藥香四溢,十八裏鋪的百姓的皆攜箸碗奔了過來,排隊爭搶著湯藥,越立於木桶前,耐心地為他們施發驅疫之藥,眾人皆立於側,瞧著這番熱鬧的景象,瞧著這逐漸恢複生機的都城,不禁倍感心慰。


    此時,城門外,幾名士兵守衛在此,將那策馬奔騰欲進城的一行人攔住。


    “來者何人?”


    “宮中班念烈班大人奉旨來東城辦事,快放行。”


    此言一出,望著那巍然坐於馬上之人,守城士兵臉色皆變,趕忙給他們讓開了道路,一行人策馬進了城,便一路往城東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蒹葭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白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白目並收藏蒹葭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