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今日我倒瞧著有幾分淑女氣質了。”
吳宣月祖父年級雖大,可心卻不老。隻見他身材高壯挺拔,鶴發童顏,卻有著一把茂密的胡須。此刻他正摸著自己最為得意的胡子,打趣自己的孫女。
吳家本是江南的世家望族,他這一支因為做官遷到了京城來,可是因為不願牽連進當初皇子奪嫡的紛亂之中,卻被人構陷,落得舉族流放西北的下場。
皇上登基後便赦免了吳家的罪行,隻是一大家族死的死傷的傷,最後隻剩下他和繈褓之中的孫女吳宣月相依為命。吳老先生本有大才,可心灰意冷之下,再三拒絕了聖上請他出任太子太傅一職,帶著孫女在西北一地辦了座學院,倒也培養了不少棟梁之才。
現如今他年紀漸大,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個一手帶大的孫女兒,這才想著回到京城來,想要為孫女找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良人。
他與秦先生本是少年之交,當時秦先生在兩三歲的時候,逛元宵燈會時與家人走散,兜兜轉轉流落到江南吳家去。
當時吳仟林正在江南老家苦讀,秦文景因為能讀書識字便被吳夫人送到他身邊做陪讀。
兩人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直到吳先生十八歲那一年去京城參加科舉,十五歲的秦先生作為小廝也一路跟了來。
他們住進京城吳家之後,當時還是秦夫人的秦老夫人來吳家做客,這才將小兒子尋了回去。
兩人相識於少年之時,又一起長大,情誼自然非同一般。
吳家落難時秦先生雖然有意幫扶,無奈上下奔走呼號,最終卻也抵不過權力更迭之時的人性瘋狂,隻能眼睜睜看著友人被流放。
時過境遷,吳家雖然起複,可早已人丁凋零,吳老先生這才想著帶著孫女來投奔老友,況且他亦有眾多門生,但凡走上了科舉這條路的,其中有些底子的也有不少留在了京城,吳家也曾在京城有不少故交。
此時正可在他的徒子徒孫和秦先生的徒子徒孫中好好兒挑選一番。
“祖父!”吳宣月不依,跺著腳撒嬌。
齊琛在屋內早已聽到兩位先生說話,哪裏還敢托大不出,匆匆忙忙地跑了出去,對二人再三行禮,“秦先生,吳先生。”
他雖然不認識旁邊那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是誰,可吳宣月叫他祖父,那麽稱呼一聲“吳先生”自然沒有不妥之處。
“仟林,這便是我和你說過的,齊家的小子齊琛,如今正在我這裏苦讀。”
吳仟林?齊琛一驚,可是那位大名鼎鼎、世稱靖節先生的吳仟林?他剛剛在讀的那本《聞書本紀》便是眼前這位老人耗費數十年心血而成?那一本無數讀書人鑽研一生也為之傾倒的心中的聖典……
他立時又深深行了一禮,“學生眼拙,還望吳先生莫要怪罪。”
“你這人真怪,做什麽動不動就要道歉?你又沒得罪我祖父。”吳仟林正要說話,沒想到吳宣月倒搶在了前頭。
她就是不喜歡齊琛總是一臉歉意的模樣,明明剛剛一身書生意氣那麽好看……
“月兒,不得無禮!”吳先生雖然疼愛自家孫女,可此刻也不應該輪到她這般說一個對自己充滿敬意的少年人。
吳宣月不知道自己哪裏做的不對,一臉委屈地抿著嘴不說話了。
嗬斥了孫女之後,吳先生依舊笑容滿麵地看著齊琛,“你就是齊琛?不錯不錯,功夫不負有心人,隻要你有鐵杵磨成針的決心,必然會有所收獲。”
他打量齊琛,是個清秀公子,隻是不知道到底文采如何。
其實吳先生心中也很是糾結。
他當然想找個人品家世才學樣樣上乘的孫女婿才不算埋沒了孫女,可想想他們吳家現如今的處境,若真有那樣的好兒郎,又未必會瞧得上月兒。
但是如果隨便找個文不成武不就的人將就湊合著,那也太委屈了自己的孫女,他這一關首先就過不了。
即使他有桃李滿天下又如何,他不是毛頭小子,以為情分可以勝過一切,哪個世家大族不是講究門當戶對?
本來他屬意那日上門來拜訪文景的那個韓均,長得很好,聽說他是今科的探花後就更加滿意了。可打聽之下才知道原來是齊安侯家的世子,這便有些難辦了。
韓均與秦先生私談之後又過來給他請安,他心中一直盤算著就問了出來,“韓世子可曾娶妻不曾?”
不料他微微一笑,好似知道他心中想法一般,“學生不曾娶妻,可早已有了中意之人,如今隻等著上門提親呢!秦先生,吳先生,到時候可定要來喝學生的喜酒啊!”
這件事秦先生倒朦朦朧朧知道一些端倪,等韓均走了後便說:“我這個學生是極好的,說實話,不止你中意,不知道多少人家盯著呢!但他這句話倒不是誑我們倆個老頭子,家中長嫂確實給他做過媒人。”
他是秦駙馬的弟弟,有一次大哥不慎漏了口風,不過卻沒告訴他是誰家姑娘。畢竟被人委婉地拒絕了,涉及姑娘家的清譽,秦駙馬還是知道不能隨意說給任何人知曉。
吳先生這才歇了心思,可心中未免可惜,麵上就帶了出來。
秦文景便勸他,“我知道你的心思,自然是想為孫女找一個好人家托付一生。隻是我說了你別不愛聽,咱們倆雖然育人無數,人人見了都要尊稱一聲‘先生’,可到底不比那些在朝中為官的人家。你若真為了孫女著想,我勸你將眼光放低一些,才是正理。”
吳仟林如何不知?隻是不願意承認罷了。
想他一生都看得開看得淡,臨了臨了卻為孫女的婚事著了迷道。
正是因為兩人相交莫逆,文景才會說這些話給自己聽啊!
於是吳先生便降低了標準,在各家個人中都挑了一遍,誰知不是定了親就是成了婚,好不容易遇到個沒有婚約的,家裏就是太溺愛了,不知進取不懂上進,別說孫女了,他都瞧不上。
於是秦先生又說:“其實眼下倒有一個十分合適的……”
吳宣月祖父年級雖大,可心卻不老。隻見他身材高壯挺拔,鶴發童顏,卻有著一把茂密的胡須。此刻他正摸著自己最為得意的胡子,打趣自己的孫女。
吳家本是江南的世家望族,他這一支因為做官遷到了京城來,可是因為不願牽連進當初皇子奪嫡的紛亂之中,卻被人構陷,落得舉族流放西北的下場。
皇上登基後便赦免了吳家的罪行,隻是一大家族死的死傷的傷,最後隻剩下他和繈褓之中的孫女吳宣月相依為命。吳老先生本有大才,可心灰意冷之下,再三拒絕了聖上請他出任太子太傅一職,帶著孫女在西北一地辦了座學院,倒也培養了不少棟梁之才。
現如今他年紀漸大,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個一手帶大的孫女兒,這才想著回到京城來,想要為孫女找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良人。
他與秦先生本是少年之交,當時秦先生在兩三歲的時候,逛元宵燈會時與家人走散,兜兜轉轉流落到江南吳家去。
當時吳仟林正在江南老家苦讀,秦文景因為能讀書識字便被吳夫人送到他身邊做陪讀。
兩人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直到吳先生十八歲那一年去京城參加科舉,十五歲的秦先生作為小廝也一路跟了來。
他們住進京城吳家之後,當時還是秦夫人的秦老夫人來吳家做客,這才將小兒子尋了回去。
兩人相識於少年之時,又一起長大,情誼自然非同一般。
吳家落難時秦先生雖然有意幫扶,無奈上下奔走呼號,最終卻也抵不過權力更迭之時的人性瘋狂,隻能眼睜睜看著友人被流放。
時過境遷,吳家雖然起複,可早已人丁凋零,吳老先生這才想著帶著孫女來投奔老友,況且他亦有眾多門生,但凡走上了科舉這條路的,其中有些底子的也有不少留在了京城,吳家也曾在京城有不少故交。
此時正可在他的徒子徒孫和秦先生的徒子徒孫中好好兒挑選一番。
“祖父!”吳宣月不依,跺著腳撒嬌。
齊琛在屋內早已聽到兩位先生說話,哪裏還敢托大不出,匆匆忙忙地跑了出去,對二人再三行禮,“秦先生,吳先生。”
他雖然不認識旁邊那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是誰,可吳宣月叫他祖父,那麽稱呼一聲“吳先生”自然沒有不妥之處。
“仟林,這便是我和你說過的,齊家的小子齊琛,如今正在我這裏苦讀。”
吳仟林?齊琛一驚,可是那位大名鼎鼎、世稱靖節先生的吳仟林?他剛剛在讀的那本《聞書本紀》便是眼前這位老人耗費數十年心血而成?那一本無數讀書人鑽研一生也為之傾倒的心中的聖典……
他立時又深深行了一禮,“學生眼拙,還望吳先生莫要怪罪。”
“你這人真怪,做什麽動不動就要道歉?你又沒得罪我祖父。”吳仟林正要說話,沒想到吳宣月倒搶在了前頭。
她就是不喜歡齊琛總是一臉歉意的模樣,明明剛剛一身書生意氣那麽好看……
“月兒,不得無禮!”吳先生雖然疼愛自家孫女,可此刻也不應該輪到她這般說一個對自己充滿敬意的少年人。
吳宣月不知道自己哪裏做的不對,一臉委屈地抿著嘴不說話了。
嗬斥了孫女之後,吳先生依舊笑容滿麵地看著齊琛,“你就是齊琛?不錯不錯,功夫不負有心人,隻要你有鐵杵磨成針的決心,必然會有所收獲。”
他打量齊琛,是個清秀公子,隻是不知道到底文采如何。
其實吳先生心中也很是糾結。
他當然想找個人品家世才學樣樣上乘的孫女婿才不算埋沒了孫女,可想想他們吳家現如今的處境,若真有那樣的好兒郎,又未必會瞧得上月兒。
但是如果隨便找個文不成武不就的人將就湊合著,那也太委屈了自己的孫女,他這一關首先就過不了。
即使他有桃李滿天下又如何,他不是毛頭小子,以為情分可以勝過一切,哪個世家大族不是講究門當戶對?
本來他屬意那日上門來拜訪文景的那個韓均,長得很好,聽說他是今科的探花後就更加滿意了。可打聽之下才知道原來是齊安侯家的世子,這便有些難辦了。
韓均與秦先生私談之後又過來給他請安,他心中一直盤算著就問了出來,“韓世子可曾娶妻不曾?”
不料他微微一笑,好似知道他心中想法一般,“學生不曾娶妻,可早已有了中意之人,如今隻等著上門提親呢!秦先生,吳先生,到時候可定要來喝學生的喜酒啊!”
這件事秦先生倒朦朦朧朧知道一些端倪,等韓均走了後便說:“我這個學生是極好的,說實話,不止你中意,不知道多少人家盯著呢!但他這句話倒不是誑我們倆個老頭子,家中長嫂確實給他做過媒人。”
他是秦駙馬的弟弟,有一次大哥不慎漏了口風,不過卻沒告訴他是誰家姑娘。畢竟被人委婉地拒絕了,涉及姑娘家的清譽,秦駙馬還是知道不能隨意說給任何人知曉。
吳先生這才歇了心思,可心中未免可惜,麵上就帶了出來。
秦文景便勸他,“我知道你的心思,自然是想為孫女找一個好人家托付一生。隻是我說了你別不愛聽,咱們倆雖然育人無數,人人見了都要尊稱一聲‘先生’,可到底不比那些在朝中為官的人家。你若真為了孫女著想,我勸你將眼光放低一些,才是正理。”
吳仟林如何不知?隻是不願意承認罷了。
想他一生都看得開看得淡,臨了臨了卻為孫女的婚事著了迷道。
正是因為兩人相交莫逆,文景才會說這些話給自己聽啊!
於是吳先生便降低了標準,在各家個人中都挑了一遍,誰知不是定了親就是成了婚,好不容易遇到個沒有婚約的,家裏就是太溺愛了,不知進取不懂上進,別說孫女了,他都瞧不上。
於是秦先生又說:“其實眼下倒有一個十分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