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很悲摧。
以皇太孫的身份登基,成為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本來明正言順,但君弱臣壯,朱允炆的皇位很不穩,叔叔們個個虎視眈眈,他削藩也有些操之過急,手下大臣們也不懂得韜光養晦之道,最終被朱棣成功奪位。
史書上稱朱允炆在金陵城破之時,死於自焚,但另有說法是朱棣因得位不正,疑神疑鬼,並不相信自己的侄子死於大火,一定是借火遠遁,從火燼中找到的屍骸就是朱棣為了堵世人之口的。
也有消息稱朱允炆遠走海外,所以才有朱棣屢派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實際上是秘密尋訪朱允炆的下落。朱棣甚至任命一位心腹大臣,專事秘密尋訪朱允炆的勾當。
朱允炆當然沒死,否則鍾魁也不會在幾百年後見到他,但他的下場在鍾魁看來,或許還不如一死了之。這修羅場般的秘境,能讓絕大多數人崩潰。
為了躲避朱棣的追捕,朱允炆在少數心腹的保護下,東躲xc,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嚐盡了人間冷暖,好幾次不是自己餓死、病死,就是差點喂了野獸。
身邊的心腹越來越少,最後隻有一個在當時隻以精通音律而聞名的道士冷謙陪伴在他的身旁。
這位叫冷謙的道士,雖曾被明太祖召為協律郎,卻極為博學,棋琴書畫都很精通,也精通易理。
但世人不知道的是,他在道家行氣導引之術上頗有成就。他本跟朱允炆並無交集,在京城被燕軍攻破之時,毅然加入了朱允炆的衛隊之中,數次挽救朱允炆性命,時窮節乃現,所以深受朱允炆的敬重。
在最困難的時候,朱允炆了無生念,便問冷謙,他自幼長於深宮之中,深受大儒教育,知仁義禮儀,也從未害人,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冷謙答曰,時也,運也,命也!陛下本是極有福報之人,奈何紫微星君位偏於燕地,天不佑陛下。
朱允炆聽了黯然,便問可有逆命之法?冷謙說,若想逆轉時命,需找到一件鎮國重器,方能鎮壓燕地邪氣,令紫微回歸正位。
朱允炆說,朕乃是九五之尊,身負皇者之氣,天下有何重器可與朕自身相比?冷謙隻說了八個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朱允炆一聽便明白,那就是要找到秦時李斯為始皇帝所製作的傳國玉璽,可這塊曾令無數人瘋狂的鎮國重器,早在大宋立國之前就失蹤了,現在他隻是個喪家之犬,自身難保,要到哪裏去尋找呢?
朱允炆心灰意冷,有了自殺的念頭,然而失位的怨念一直圍繞著他,他一直心有不甘。後來,他和冷謙二人陰差陽錯地進了長安城郊的一座佛寺,踏入了一處秘境。
這處秘境,積聚天下陰氣,冷謙雖然是修道之人,抵擋不住這裏的陰氣,不久便一命嗚呼,隻有朱允炆身為皇帝,九五至尊,皇氣浩蕩,反而在這裏活的好好的,那些孤魂野鬼近身不得,反而滋養著他的精氣神。
冷謙臨死前,將自己一生所學傳給了朱允炆,囑咐他好好修行,或許別有大機緣,千萬不要自尋了斷。
朱允炆感激冷謙的忠誠,心有不甘,極為怨憤,這兩種情緒支撐著他的精神沒有崩潰。他曾無數次絕望過,一死了之,但最終還是撐了下來。
秘境中沒有時間概念,他也未想到自己居然捱過了這麽多年,連相貌看上去仍是當年的模樣。
雖得冷謙遺書一卷,可惜他天資一般,又一個人獨自修行,無人指點印證,盲人摸象,雖然這秘境之中,陰氣也同外界的天地靈氣有異曲同工之效,但畢竟差遠了,幾百年來他也隻勉強邁入築基之境。
“你既然能夠進來,一定有出去的辦法?”朱允炆的眼神中迸發出渴望亮光。他堂堂皇帝,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壓在地上,動彈不得,十分狼狽。
外界雖然早就不是大明朝,但他真受夠了,鍾魁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你當初是怎麽進來的?”鍾魁反問,他收回施加的壓力,放開了朱允炆。
朱允炆站起身來,揉了揉自己的胸口道:
“當時朱棣的手下追的緊,冷師護著我,身負數創,終究是逃過了秦嶺。有一天他忽然說,他曾在一卷秘藏中看到有一段記載,說古長安旁有座古寺,似是漢時天竺來的高僧所創,寺中有處秘境,據說凡是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的人,在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就極有可能找到入口,進入其中。”
“你是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的人?”鍾魁問。
“不,冷師是四柱全陰之人,又精通易卦,朕是被他帶進來的,因為隻有這樣才可能躲避追殺。那時候時勢太過緊迫,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卻未想到,冷師進得來,卻出不去。饒是如此,冷師也是費盡了心力,否則他能活的更久。”朱允炆歎道。
真夠倒黴的。
鍾魁暗想,這處秘境太過封閉,自己能夠進來,除了因為自身血脈與其相克之外,對這種極陰之地很敏感,怕是因為近來天地發生了根本變化,這處秘境也承受不住來自外界的影響,趨向崩潰,使自己能夠敏銳地察覺到。
這處秘境與鍾魁曾經進入的那顆黑色奇石空間不同,後者隻能是神識進入,而這裏卻是真身進入。
到處是陰氣森森,長久處於其中,就是大修士恐怕也會受其影響,元神潰散。也幸虧朱允炆是九五至尊,天家皇者,才能幸免,即便如此,他的身上也沾染了不少陰氣。
秘境並不大,邊緣處似有隱形的屏障籠罩。
在陰氣最濃烈的骨山之上,生有一株奇異果樹,在這不見天日的陰森之地,居然枝繁葉茂,朱允炆就是靠那果實維持著生命。
看來這種奇異果樹是依靠吸收陰氣而生。
樹下立有一碑。
“上麵寫著什麽?”鍾魁問。
朱允炆看了他一眼:“這是梵文,阿修羅之地。背麵上說,這裏是極陰之地,世間怨念、仇恨、私欲等嗔念所化,本是為佛門弟子提供試煉之所。若要出去,則隻要達到證果之境,獲得天眼通,才能找到出路。”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最初是佛門禪宗的說法,是印度佛教與東土華夏文化的接軌。而更早之前,大乘佛法中,修行共有五個層次:人,天,聲聞,獨覺,菩薩。
所謂證果,便是經過長期修行,而悟入妙道,譬如修得阿羅漢等境界。傳說阿羅漢有天眼通等六種神通。
道門修行也有類似的神通,不過以鍾魁現在築基界的實力,自認為這些所謂神通恐怕被神化了。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超脫肉身,為了長生,直白地說就是為了成仙。從這個意義上講,佛道本是一家。
或許是鍾魁的實力境界跟那些傳說中的大賢相比,層次還是太低,還看不到那遙遠的彼岸,也就無法體會到更多的屬於傳說中的修行認知。
鍾魁的神識十分強大,而且因為血脈和師承的原因,他不僅能感知周遭可能的威脅,更能輕易識破那些魍魎魑魅的伎倆,這也可以說是某種神通。那秦若寒能跟鳳凰神鳥心靈相通,這也不能不說是一種神通。
“這些年,你就沒找過出路?”鍾魁好奇地問,如果換成自己,自己早就會無聊透頂,以致自殺。
“朕找過很久,後來便放棄了。”朱允炆的自稱讓鍾魁很是無語,見鍾魁踏進秘境,東看看西瞅瞅,好似一點也不擔心出不去的樣子,他不禁有些著急,“你不想出去嗎?”
俗話說皇帝不急太監急,眼下是皇帝急了,太監,哦不,鍾魁不急。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能出去的話,你想做什麽?”鍾魁問。
朱允炆愣住了,他的表情很是扭曲:
“朕當然想過,朕不止一次地發誓,修煉成功,一旦能出去,便去找到仇人,將仇人千刀萬剮,以泄心頭之恨。”
“你們朱家王朝早就結束了。”鍾魁道,他很是同情朱允炆,因為朱棣都死了幾百年,這個仇永遠是報不了的。
“可朕還活著,朕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朱允炆道。
“喂,醒醒吧。”鍾魁在他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如果出去了,你難道還要讓遇到的第一個人給你磕頭,高呼萬歲嗎?”
朱允炆臉色很是難看,當然他在這裏呆了幾百年,臉色本來跟死人差不多。
鍾魁丟下朱允炆,四處走動,一邊尋找著出路,一邊感歎創造這處秘境的佛門大賢的偉力。
修行除了長生這個根本目標之外,到底還有沒有極限,鍾魁真的不敢說,至少秘境是如何被創造出來,或者說秘境是運用什麽樣的方法隔絕於世,他還沒有一點頭緒。
存在就是真理,秘境就在自己眼前,作為現代人,鍾魁會本能地想知道現代人能不能也創造出一處秘境?
時易事移,修行也要講科學,這違反現代科學原理的事情太讓鍾魁著迷了,讓他真正對修行產生了興趣,遠比什麽長生、成仙這些偉大目標更讓他覺得有了追求。
鍾魁暗道,我一個大好青年,堂堂天師門掌門,尚未娶妻,要是也被困在此處,跟一個被篡了位的倒黴皇帝作伴,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回到骨山之巔,鍾魁放眼四周,這裏的天空永遠是烏雲翻滾,蒼穹下是陰暗的世界,孤魂野鬼四處遊蕩,相互攻殺,沒完沒了。傳說中,阿修羅道中的眾生,雖然前世具有福報,但因為本身有嗔恨之念,又愛爭鬥,所以修行很難圓滿。
唯有身邊的奇異果樹,綠的純粹,上麵結成的紅果,鮮豔欲滴。樹下的碑石,遠遠看去,潔白無暇,仿佛是新立的,大概是因為年代太久了,走到近處,才會發現上麵已經出現了許多細小的裂紋。
鍾魁圍著石碑,轉了好幾圈。他伸手撫摸碑石,驚訝手心傳來的徹骨冰涼,仿佛是摸在冰塊上。
有古怪。
似有無窮的吸引力,經脈中的真氣迅速地被碑石吸走,鍾魁立刻想到了秦若寒在鳳凰山得到的那柄鳳血劍,驚疑之下,他穩了穩心神。
丹田中的浩瀚真元之海也被調動起來,源源不動往碑石灌入,鍾魁似乎感受到碑石在歡樂地吟唱。
朱允炆在不遠處盤膝坐著,好奇地看著鍾魁的舉動,看來這種奇怪的狀況,朱允炆不曾遇到過,隻為鍾魁獨家定製。
漸漸地,隨著丹田內的真元的輸出,石碑不再那麽冰冷,九陽血脈天生可以抵擋陰寒。
緊接著,他感受到碑石似在晃動。
一時間,四下裏梵音雷動,似有萬千佛陀在吟誦經文。
阿修羅秘境的天空中,烏雲在下沉,直落地麵,然後消失地無影無蹤,原來它們也是陰氣所化。當陽氣上升,陰氣被無情地絞殺潰散。
天地間的陰氣,也在急劇減少,那些孤魂野鬼在哀嚎著,由低級到高級,漸次消亡。
骨山也在下降,轟隆隆地,那些慘白色的頭骨如皮球一般紛紛滾落。當骨山與地麵持平之時,鍾魁終於感受到一絲溫暖,他看到遙遠的西方,太陽西沉。
一切恢複了平靜,除了腳下的萬千頭骨,鍾魁發現自己重新站在古寺的院子裏,還有眼前的石碑。
阿修羅秘境消失了,或者是煙消雲散了。
朱允炆的身體正在顫抖,久違的陽光讓他的眼睛感覺極不舒服,他閉著雙眼,貪婪地呼吸著自由的味道。
“雖然你曾經是皇帝,手握生殺予奪大權,但我們還是趕緊滾蛋!”
鍾魁一邊脫下外衣,將奇異果子全部裝下,一邊拍醒還在發呆的朱允炆。
以皇太孫的身份登基,成為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本來明正言順,但君弱臣壯,朱允炆的皇位很不穩,叔叔們個個虎視眈眈,他削藩也有些操之過急,手下大臣們也不懂得韜光養晦之道,最終被朱棣成功奪位。
史書上稱朱允炆在金陵城破之時,死於自焚,但另有說法是朱棣因得位不正,疑神疑鬼,並不相信自己的侄子死於大火,一定是借火遠遁,從火燼中找到的屍骸就是朱棣為了堵世人之口的。
也有消息稱朱允炆遠走海外,所以才有朱棣屢派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實際上是秘密尋訪朱允炆的下落。朱棣甚至任命一位心腹大臣,專事秘密尋訪朱允炆的勾當。
朱允炆當然沒死,否則鍾魁也不會在幾百年後見到他,但他的下場在鍾魁看來,或許還不如一死了之。這修羅場般的秘境,能讓絕大多數人崩潰。
為了躲避朱棣的追捕,朱允炆在少數心腹的保護下,東躲xc,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嚐盡了人間冷暖,好幾次不是自己餓死、病死,就是差點喂了野獸。
身邊的心腹越來越少,最後隻有一個在當時隻以精通音律而聞名的道士冷謙陪伴在他的身旁。
這位叫冷謙的道士,雖曾被明太祖召為協律郎,卻極為博學,棋琴書畫都很精通,也精通易理。
但世人不知道的是,他在道家行氣導引之術上頗有成就。他本跟朱允炆並無交集,在京城被燕軍攻破之時,毅然加入了朱允炆的衛隊之中,數次挽救朱允炆性命,時窮節乃現,所以深受朱允炆的敬重。
在最困難的時候,朱允炆了無生念,便問冷謙,他自幼長於深宮之中,深受大儒教育,知仁義禮儀,也從未害人,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冷謙答曰,時也,運也,命也!陛下本是極有福報之人,奈何紫微星君位偏於燕地,天不佑陛下。
朱允炆聽了黯然,便問可有逆命之法?冷謙說,若想逆轉時命,需找到一件鎮國重器,方能鎮壓燕地邪氣,令紫微回歸正位。
朱允炆說,朕乃是九五之尊,身負皇者之氣,天下有何重器可與朕自身相比?冷謙隻說了八個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朱允炆一聽便明白,那就是要找到秦時李斯為始皇帝所製作的傳國玉璽,可這塊曾令無數人瘋狂的鎮國重器,早在大宋立國之前就失蹤了,現在他隻是個喪家之犬,自身難保,要到哪裏去尋找呢?
朱允炆心灰意冷,有了自殺的念頭,然而失位的怨念一直圍繞著他,他一直心有不甘。後來,他和冷謙二人陰差陽錯地進了長安城郊的一座佛寺,踏入了一處秘境。
這處秘境,積聚天下陰氣,冷謙雖然是修道之人,抵擋不住這裏的陰氣,不久便一命嗚呼,隻有朱允炆身為皇帝,九五至尊,皇氣浩蕩,反而在這裏活的好好的,那些孤魂野鬼近身不得,反而滋養著他的精氣神。
冷謙臨死前,將自己一生所學傳給了朱允炆,囑咐他好好修行,或許別有大機緣,千萬不要自尋了斷。
朱允炆感激冷謙的忠誠,心有不甘,極為怨憤,這兩種情緒支撐著他的精神沒有崩潰。他曾無數次絕望過,一死了之,但最終還是撐了下來。
秘境中沒有時間概念,他也未想到自己居然捱過了這麽多年,連相貌看上去仍是當年的模樣。
雖得冷謙遺書一卷,可惜他天資一般,又一個人獨自修行,無人指點印證,盲人摸象,雖然這秘境之中,陰氣也同外界的天地靈氣有異曲同工之效,但畢竟差遠了,幾百年來他也隻勉強邁入築基之境。
“你既然能夠進來,一定有出去的辦法?”朱允炆的眼神中迸發出渴望亮光。他堂堂皇帝,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壓在地上,動彈不得,十分狼狽。
外界雖然早就不是大明朝,但他真受夠了,鍾魁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你當初是怎麽進來的?”鍾魁反問,他收回施加的壓力,放開了朱允炆。
朱允炆站起身來,揉了揉自己的胸口道:
“當時朱棣的手下追的緊,冷師護著我,身負數創,終究是逃過了秦嶺。有一天他忽然說,他曾在一卷秘藏中看到有一段記載,說古長安旁有座古寺,似是漢時天竺來的高僧所創,寺中有處秘境,據說凡是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的人,在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就極有可能找到入口,進入其中。”
“你是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的人?”鍾魁問。
“不,冷師是四柱全陰之人,又精通易卦,朕是被他帶進來的,因為隻有這樣才可能躲避追殺。那時候時勢太過緊迫,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卻未想到,冷師進得來,卻出不去。饒是如此,冷師也是費盡了心力,否則他能活的更久。”朱允炆歎道。
真夠倒黴的。
鍾魁暗想,這處秘境太過封閉,自己能夠進來,除了因為自身血脈與其相克之外,對這種極陰之地很敏感,怕是因為近來天地發生了根本變化,這處秘境也承受不住來自外界的影響,趨向崩潰,使自己能夠敏銳地察覺到。
這處秘境與鍾魁曾經進入的那顆黑色奇石空間不同,後者隻能是神識進入,而這裏卻是真身進入。
到處是陰氣森森,長久處於其中,就是大修士恐怕也會受其影響,元神潰散。也幸虧朱允炆是九五至尊,天家皇者,才能幸免,即便如此,他的身上也沾染了不少陰氣。
秘境並不大,邊緣處似有隱形的屏障籠罩。
在陰氣最濃烈的骨山之上,生有一株奇異果樹,在這不見天日的陰森之地,居然枝繁葉茂,朱允炆就是靠那果實維持著生命。
看來這種奇異果樹是依靠吸收陰氣而生。
樹下立有一碑。
“上麵寫著什麽?”鍾魁問。
朱允炆看了他一眼:“這是梵文,阿修羅之地。背麵上說,這裏是極陰之地,世間怨念、仇恨、私欲等嗔念所化,本是為佛門弟子提供試煉之所。若要出去,則隻要達到證果之境,獲得天眼通,才能找到出路。”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最初是佛門禪宗的說法,是印度佛教與東土華夏文化的接軌。而更早之前,大乘佛法中,修行共有五個層次:人,天,聲聞,獨覺,菩薩。
所謂證果,便是經過長期修行,而悟入妙道,譬如修得阿羅漢等境界。傳說阿羅漢有天眼通等六種神通。
道門修行也有類似的神通,不過以鍾魁現在築基界的實力,自認為這些所謂神通恐怕被神化了。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超脫肉身,為了長生,直白地說就是為了成仙。從這個意義上講,佛道本是一家。
或許是鍾魁的實力境界跟那些傳說中的大賢相比,層次還是太低,還看不到那遙遠的彼岸,也就無法體會到更多的屬於傳說中的修行認知。
鍾魁的神識十分強大,而且因為血脈和師承的原因,他不僅能感知周遭可能的威脅,更能輕易識破那些魍魎魑魅的伎倆,這也可以說是某種神通。那秦若寒能跟鳳凰神鳥心靈相通,這也不能不說是一種神通。
“這些年,你就沒找過出路?”鍾魁好奇地問,如果換成自己,自己早就會無聊透頂,以致自殺。
“朕找過很久,後來便放棄了。”朱允炆的自稱讓鍾魁很是無語,見鍾魁踏進秘境,東看看西瞅瞅,好似一點也不擔心出不去的樣子,他不禁有些著急,“你不想出去嗎?”
俗話說皇帝不急太監急,眼下是皇帝急了,太監,哦不,鍾魁不急。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能出去的話,你想做什麽?”鍾魁問。
朱允炆愣住了,他的表情很是扭曲:
“朕當然想過,朕不止一次地發誓,修煉成功,一旦能出去,便去找到仇人,將仇人千刀萬剮,以泄心頭之恨。”
“你們朱家王朝早就結束了。”鍾魁道,他很是同情朱允炆,因為朱棣都死了幾百年,這個仇永遠是報不了的。
“可朕還活著,朕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朱允炆道。
“喂,醒醒吧。”鍾魁在他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如果出去了,你難道還要讓遇到的第一個人給你磕頭,高呼萬歲嗎?”
朱允炆臉色很是難看,當然他在這裏呆了幾百年,臉色本來跟死人差不多。
鍾魁丟下朱允炆,四處走動,一邊尋找著出路,一邊感歎創造這處秘境的佛門大賢的偉力。
修行除了長生這個根本目標之外,到底還有沒有極限,鍾魁真的不敢說,至少秘境是如何被創造出來,或者說秘境是運用什麽樣的方法隔絕於世,他還沒有一點頭緒。
存在就是真理,秘境就在自己眼前,作為現代人,鍾魁會本能地想知道現代人能不能也創造出一處秘境?
時易事移,修行也要講科學,這違反現代科學原理的事情太讓鍾魁著迷了,讓他真正對修行產生了興趣,遠比什麽長生、成仙這些偉大目標更讓他覺得有了追求。
鍾魁暗道,我一個大好青年,堂堂天師門掌門,尚未娶妻,要是也被困在此處,跟一個被篡了位的倒黴皇帝作伴,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回到骨山之巔,鍾魁放眼四周,這裏的天空永遠是烏雲翻滾,蒼穹下是陰暗的世界,孤魂野鬼四處遊蕩,相互攻殺,沒完沒了。傳說中,阿修羅道中的眾生,雖然前世具有福報,但因為本身有嗔恨之念,又愛爭鬥,所以修行很難圓滿。
唯有身邊的奇異果樹,綠的純粹,上麵結成的紅果,鮮豔欲滴。樹下的碑石,遠遠看去,潔白無暇,仿佛是新立的,大概是因為年代太久了,走到近處,才會發現上麵已經出現了許多細小的裂紋。
鍾魁圍著石碑,轉了好幾圈。他伸手撫摸碑石,驚訝手心傳來的徹骨冰涼,仿佛是摸在冰塊上。
有古怪。
似有無窮的吸引力,經脈中的真氣迅速地被碑石吸走,鍾魁立刻想到了秦若寒在鳳凰山得到的那柄鳳血劍,驚疑之下,他穩了穩心神。
丹田中的浩瀚真元之海也被調動起來,源源不動往碑石灌入,鍾魁似乎感受到碑石在歡樂地吟唱。
朱允炆在不遠處盤膝坐著,好奇地看著鍾魁的舉動,看來這種奇怪的狀況,朱允炆不曾遇到過,隻為鍾魁獨家定製。
漸漸地,隨著丹田內的真元的輸出,石碑不再那麽冰冷,九陽血脈天生可以抵擋陰寒。
緊接著,他感受到碑石似在晃動。
一時間,四下裏梵音雷動,似有萬千佛陀在吟誦經文。
阿修羅秘境的天空中,烏雲在下沉,直落地麵,然後消失地無影無蹤,原來它們也是陰氣所化。當陽氣上升,陰氣被無情地絞殺潰散。
天地間的陰氣,也在急劇減少,那些孤魂野鬼在哀嚎著,由低級到高級,漸次消亡。
骨山也在下降,轟隆隆地,那些慘白色的頭骨如皮球一般紛紛滾落。當骨山與地麵持平之時,鍾魁終於感受到一絲溫暖,他看到遙遠的西方,太陽西沉。
一切恢複了平靜,除了腳下的萬千頭骨,鍾魁發現自己重新站在古寺的院子裏,還有眼前的石碑。
阿修羅秘境消失了,或者是煙消雲散了。
朱允炆的身體正在顫抖,久違的陽光讓他的眼睛感覺極不舒服,他閉著雙眼,貪婪地呼吸著自由的味道。
“雖然你曾經是皇帝,手握生殺予奪大權,但我們還是趕緊滾蛋!”
鍾魁一邊脫下外衣,將奇異果子全部裝下,一邊拍醒還在發呆的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