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離去之後,遜王燕清思卻還冷著小臉端坐著。要是可以,他也想像他的皇兄一樣拂袖而去。可他皇兄隻顧著自己痛快,忘記帶走他這個被後娘虐待的苦命皇弟。所以,就算他心裏再不爽,他還得留在淑蘭殿。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
太後娘娘卻是心情甚好,不顧燕清思的不情願捏捏他的小臉蛋,笑道:“你皇兄昏了頭,想出這麽個昏招來,哀家可沒本事應承。不過他若是真寵愛你的善姐姐,必定會想別的法子,你就別操這個心了……”
燕清思瞪了她一眼,撇開頭,跳下凳子轉身就走,臨走時還重重地哼了一聲。
太後娘娘看看自己捏過燕清思的手指,輕笑一聲,“子衿,你說血緣是不是真的這麽奇妙?這小崽子和皇帝小時候一個模樣。”
珍珠轉頭看了一眼,那悄無聲息進來的可不就是溫潤如玉的衛子衿麽?太後娘娘與衛先生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有靈犀,哪怕衛先生跟鬼一樣走路不帶一丁點聲響,太後娘娘依舊大老遠的就能發覺衛先生來了。
隻見衛子衿走近幾步,淺笑道:“殿下與陛下雖非一母所出,但總歸是同父的兄弟,身上流著相同的血,有些相似不足為奇。待娘娘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便知血緣骨肉之奇妙了。”
太後娘娘聞言嗤笑一聲,“哀家這輩子就是哀家了,豈會有自己的孩子?”
衛子衿走近,低聲道:“機緣到了,自然就會有了。”
太後娘娘似是被他的聲音所惑,怔了一下,隨即笑道:“子衿啊子衿,你何時也弄這神鬼之道了,說話越發不著調了?”
衛子衿抿嘴一笑,“略有涉獵罷了。”
太後娘娘搭著他手起身,垂著雙眸低聲道:“這宮裏頭最忌鬼神巫蠱,你呀,可別觸了黴頭。”
衛子衿聞言隻笑著回道:“多謝娘娘提點。”絲毫不見驚慌。
柳總管知道皇帝陛下不開心,自那次陛下遠遠地看著太後娘娘好久卻未走近說過一句話之後,陛下的心情時起時伏的,頗有些古怪。柳總管在一旁瞧著,就是聽聞善貴嬪流產陛下似乎也沒怎麽不高興,可昨兒個走了淑蘭殿一趟之後卻是明顯的不悅了。柳總管琢磨著陛下心情不好是跟太後娘娘有關,今兒個的家宴之後陛下的不悅更加明顯,但似乎也並沒有動怒。柳總管傷透了腦筋才琢磨出來,陛下大約是跟太後娘娘鬧別扭了。
鬧別扭的陛下夜裏不好好睡覺,連夜發了道聖旨後就留在禦書房秉燭夜讀。這更加肯定了柳總管的猜測,這情形跟當年陛下尚年幼時和太後娘娘鬧別扭是一模一樣。
後宮裏的事兒向來瞞不住前朝,翌日早朝時,朝中消息靈通的大臣便對後宮妃嬪的幾升幾降有所耳聞。因此,百官們打招呼的聲音都小了很多。原因無他,當朝左相的嫡女寧妃娘娘連降兩級不說還禁足兩年,吏部尚書張夢錫的女兒張妃娘娘也沒落得好處,降為貴嬪。唯一得勢的戶部尚書楊山雖然得意,卻收斂了不少,怕使兩位頂頭上司不喜。
寧宏坤冷眼看著一些官員對楊山的暗自獻媚,心中唯有歎息。昨日女兒出事的消息傳來之時,天子斥責他管教無方的聖旨也到了家門口,本還勞心勞力想幫女兒一把的他重重地歎了口氣,將所有的安排作罷。妻子楊氏哭得死去活來,不是為陛下那道使她臉麵全無的聖旨,而是為了她唯一的女兒鬱善。
楊氏直罵楊妃狠毒,拿鬱善當槍使。寧宏坤卻沒昏頭,楊妃固然心思歹毒,但在背後推波助瀾的卻是太後娘娘。太後她必定看出了楊妃的企圖,卻放任事態發展,短短時日三妃去了兩個。可太後的高明之處是她又扶植出身寧家的良嬪替鬱善處理宮中事務,她這麽做不僅僅是安撫寧家,更是牽製楊妃,輕而易舉地使後宮建立起新的平衡。楊妃雖然現在看似得意,但她在太後手裏絕無可能一家獨大。
之於前朝,寧家風頭太盛,張家威望極高,而楊家素來示弱,如今借由後宮之事打壓寧張兩家,抬高楊家,這是要讓寧、張、楊三家實力相當,如此才能保持平衡,杜絕他寧家一家獨大。
以後宮牽製前朝,這是太後娘娘的手筆。
寧宏坤心道,女兒啊,這就是前朝後宮,永遠息息相關、藕斷絲連。
然而,在驚歎的同時,寧宏坤又隱隱有些得意。幸虧他冒著風險幫了張夢錫一把,太後必然沒有想到寧張兩家會聯手,區區楊山,根本不在話下。寧張兩家隻需稍退一步,休養生息,放任楊家獨大,使楊妃變成另一個寧鬱善,不消三五年,楊家和宮中的楊妃都會隕在太後手中。到時就算楊妃手段再厲害,也隻會落得比鬱善更悲催的下場。
隻是,那位太後娘娘回宮還不到兩個月就能悄無聲息的將後宮牢牢地抓到自己的手裏,手段太過厲害,日後還是要提防點的好。
此時,天子駕到,早朝開始。
寧宏坤不動聲色地看了高高在上的皇椅一眼,心中冷笑一聲,隻怕宮中那位再厲害一些,眼前這位卻是要容不下了。有三年前的前車之鑒在,三年後未必不會發生同樣的事。
近來早朝討論的重點還是雲州賑災之事,賑災物資雖然已經源源不絕地運往雲州,但這後續重建事宜也拖延不得,需商議好章程,待災情穩定之後就要緊鑼密鼓地動工,動作快的話還能趕上秋種,稍有拖延,天氣轉涼,這個冬天恐怕要凍死不少百姓。
待正事告一段落,皇帝陛下忽然長歎了一口氣,麵露憂慮。
作為天子的臣子,百官們自然要為天子分憂,於是紛紛露出期待的表情,隻等天子開口之後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天子不負眾望地開口了,說的是善貴嬪的事。天子說,善貴嬪此前憂心國事,為雲州賑災之事殫精竭慮,雖想出了良方妙策,但也因為憂思過重而滑胎,如今日日寡歡。天子還說,他深為不忍,念在善貴嬪為國出力的份上,想擢她為妃,不過封妃之事事關重大,所以問問眾位愛卿的意見,順便商議個章程出來。
天子說罷,朝堂之上出現一小會兒詭異的安靜,隨即群臣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當然,都不是天子所期望的。
於寧宏坤和張夢錫來說,自家閨女剛從妃位上跌下來,善貴嬪就想封妃,門都沒有。於楊山來說,楊妃如今是後宮唯一的妃子,正是一家獨大的最好時機,如若再封個妃子,必然要分權,善貴嬪想封妃,窗都沒有。一個左相,一個吏部尚書,一個戶部尚書,自持身份不開口,底下卻有的是人代他們開口。
群臣的觀點和太後娘娘一樣,滑胎都算有功,不但不責罰,反而要擢升,走遍天下也沒有這個道理。說善貴嬪想出賑災的良方妙策,也就是說文武百官都沒有善貴嬪聰明嘍,眾臣絕對不承認。區區一個貴嬪妄圖染指國事,沒說她牝雞司晨還是看在太後娘娘的麵子上,就憑這微不足道的功勞也能封妃,那麽文武百官個個都是宰相了。看得起善貴嬪,就是看不起文武百官,這麽跌份的事眾臣不會做。而且說什麽憂思國事導致滑胎隻是全了寧相的麵子,寧妃張妃都受了過,誰還不知道善貴嬪的滑胎是後宮爭鬥造成的,那麽天子所說的封妃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善貴嬪無功有過,封妃簡直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其實,封妃又不是立後,立後和立儲都關係到江山社稷,必須要和朝臣商議,封妃這點小事皇帝陛下一個聖旨就能搞定,根本無需拿到朝堂上商議。當然,隻要是天子的事,就是國事,天子是沒有私事的,把封妃拿到朝堂上商議也說得過去。什麽事一旦拿到朝堂上商議,結果就由群臣控製,而天子必須尊重群臣的意見。深究天子為何化簡為繁,再思及近來後宮的變動,眼明心亮的都猜得出來肯定是太後娘娘不同意善貴嬪封妃。太後娘娘都不同意了,那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豈敢越俎代庖?
所以,討論到最後,群臣的意見是請太後娘娘定奪。
天子的那張臉喲,鐵青鐵青的。
太後娘娘卻是心情甚好,不顧燕清思的不情願捏捏他的小臉蛋,笑道:“你皇兄昏了頭,想出這麽個昏招來,哀家可沒本事應承。不過他若是真寵愛你的善姐姐,必定會想別的法子,你就別操這個心了……”
燕清思瞪了她一眼,撇開頭,跳下凳子轉身就走,臨走時還重重地哼了一聲。
太後娘娘看看自己捏過燕清思的手指,輕笑一聲,“子衿,你說血緣是不是真的這麽奇妙?這小崽子和皇帝小時候一個模樣。”
珍珠轉頭看了一眼,那悄無聲息進來的可不就是溫潤如玉的衛子衿麽?太後娘娘與衛先生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有靈犀,哪怕衛先生跟鬼一樣走路不帶一丁點聲響,太後娘娘依舊大老遠的就能發覺衛先生來了。
隻見衛子衿走近幾步,淺笑道:“殿下與陛下雖非一母所出,但總歸是同父的兄弟,身上流著相同的血,有些相似不足為奇。待娘娘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便知血緣骨肉之奇妙了。”
太後娘娘聞言嗤笑一聲,“哀家這輩子就是哀家了,豈會有自己的孩子?”
衛子衿走近,低聲道:“機緣到了,自然就會有了。”
太後娘娘似是被他的聲音所惑,怔了一下,隨即笑道:“子衿啊子衿,你何時也弄這神鬼之道了,說話越發不著調了?”
衛子衿抿嘴一笑,“略有涉獵罷了。”
太後娘娘搭著他手起身,垂著雙眸低聲道:“這宮裏頭最忌鬼神巫蠱,你呀,可別觸了黴頭。”
衛子衿聞言隻笑著回道:“多謝娘娘提點。”絲毫不見驚慌。
柳總管知道皇帝陛下不開心,自那次陛下遠遠地看著太後娘娘好久卻未走近說過一句話之後,陛下的心情時起時伏的,頗有些古怪。柳總管在一旁瞧著,就是聽聞善貴嬪流產陛下似乎也沒怎麽不高興,可昨兒個走了淑蘭殿一趟之後卻是明顯的不悅了。柳總管琢磨著陛下心情不好是跟太後娘娘有關,今兒個的家宴之後陛下的不悅更加明顯,但似乎也並沒有動怒。柳總管傷透了腦筋才琢磨出來,陛下大約是跟太後娘娘鬧別扭了。
鬧別扭的陛下夜裏不好好睡覺,連夜發了道聖旨後就留在禦書房秉燭夜讀。這更加肯定了柳總管的猜測,這情形跟當年陛下尚年幼時和太後娘娘鬧別扭是一模一樣。
後宮裏的事兒向來瞞不住前朝,翌日早朝時,朝中消息靈通的大臣便對後宮妃嬪的幾升幾降有所耳聞。因此,百官們打招呼的聲音都小了很多。原因無他,當朝左相的嫡女寧妃娘娘連降兩級不說還禁足兩年,吏部尚書張夢錫的女兒張妃娘娘也沒落得好處,降為貴嬪。唯一得勢的戶部尚書楊山雖然得意,卻收斂了不少,怕使兩位頂頭上司不喜。
寧宏坤冷眼看著一些官員對楊山的暗自獻媚,心中唯有歎息。昨日女兒出事的消息傳來之時,天子斥責他管教無方的聖旨也到了家門口,本還勞心勞力想幫女兒一把的他重重地歎了口氣,將所有的安排作罷。妻子楊氏哭得死去活來,不是為陛下那道使她臉麵全無的聖旨,而是為了她唯一的女兒鬱善。
楊氏直罵楊妃狠毒,拿鬱善當槍使。寧宏坤卻沒昏頭,楊妃固然心思歹毒,但在背後推波助瀾的卻是太後娘娘。太後她必定看出了楊妃的企圖,卻放任事態發展,短短時日三妃去了兩個。可太後的高明之處是她又扶植出身寧家的良嬪替鬱善處理宮中事務,她這麽做不僅僅是安撫寧家,更是牽製楊妃,輕而易舉地使後宮建立起新的平衡。楊妃雖然現在看似得意,但她在太後手裏絕無可能一家獨大。
之於前朝,寧家風頭太盛,張家威望極高,而楊家素來示弱,如今借由後宮之事打壓寧張兩家,抬高楊家,這是要讓寧、張、楊三家實力相當,如此才能保持平衡,杜絕他寧家一家獨大。
以後宮牽製前朝,這是太後娘娘的手筆。
寧宏坤心道,女兒啊,這就是前朝後宮,永遠息息相關、藕斷絲連。
然而,在驚歎的同時,寧宏坤又隱隱有些得意。幸虧他冒著風險幫了張夢錫一把,太後必然沒有想到寧張兩家會聯手,區區楊山,根本不在話下。寧張兩家隻需稍退一步,休養生息,放任楊家獨大,使楊妃變成另一個寧鬱善,不消三五年,楊家和宮中的楊妃都會隕在太後手中。到時就算楊妃手段再厲害,也隻會落得比鬱善更悲催的下場。
隻是,那位太後娘娘回宮還不到兩個月就能悄無聲息的將後宮牢牢地抓到自己的手裏,手段太過厲害,日後還是要提防點的好。
此時,天子駕到,早朝開始。
寧宏坤不動聲色地看了高高在上的皇椅一眼,心中冷笑一聲,隻怕宮中那位再厲害一些,眼前這位卻是要容不下了。有三年前的前車之鑒在,三年後未必不會發生同樣的事。
近來早朝討論的重點還是雲州賑災之事,賑災物資雖然已經源源不絕地運往雲州,但這後續重建事宜也拖延不得,需商議好章程,待災情穩定之後就要緊鑼密鼓地動工,動作快的話還能趕上秋種,稍有拖延,天氣轉涼,這個冬天恐怕要凍死不少百姓。
待正事告一段落,皇帝陛下忽然長歎了一口氣,麵露憂慮。
作為天子的臣子,百官們自然要為天子分憂,於是紛紛露出期待的表情,隻等天子開口之後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天子不負眾望地開口了,說的是善貴嬪的事。天子說,善貴嬪此前憂心國事,為雲州賑災之事殫精竭慮,雖想出了良方妙策,但也因為憂思過重而滑胎,如今日日寡歡。天子還說,他深為不忍,念在善貴嬪為國出力的份上,想擢她為妃,不過封妃之事事關重大,所以問問眾位愛卿的意見,順便商議個章程出來。
天子說罷,朝堂之上出現一小會兒詭異的安靜,隨即群臣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當然,都不是天子所期望的。
於寧宏坤和張夢錫來說,自家閨女剛從妃位上跌下來,善貴嬪就想封妃,門都沒有。於楊山來說,楊妃如今是後宮唯一的妃子,正是一家獨大的最好時機,如若再封個妃子,必然要分權,善貴嬪想封妃,窗都沒有。一個左相,一個吏部尚書,一個戶部尚書,自持身份不開口,底下卻有的是人代他們開口。
群臣的觀點和太後娘娘一樣,滑胎都算有功,不但不責罰,反而要擢升,走遍天下也沒有這個道理。說善貴嬪想出賑災的良方妙策,也就是說文武百官都沒有善貴嬪聰明嘍,眾臣絕對不承認。區區一個貴嬪妄圖染指國事,沒說她牝雞司晨還是看在太後娘娘的麵子上,就憑這微不足道的功勞也能封妃,那麽文武百官個個都是宰相了。看得起善貴嬪,就是看不起文武百官,這麽跌份的事眾臣不會做。而且說什麽憂思國事導致滑胎隻是全了寧相的麵子,寧妃張妃都受了過,誰還不知道善貴嬪的滑胎是後宮爭鬥造成的,那麽天子所說的封妃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善貴嬪無功有過,封妃簡直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其實,封妃又不是立後,立後和立儲都關係到江山社稷,必須要和朝臣商議,封妃這點小事皇帝陛下一個聖旨就能搞定,根本無需拿到朝堂上商議。當然,隻要是天子的事,就是國事,天子是沒有私事的,把封妃拿到朝堂上商議也說得過去。什麽事一旦拿到朝堂上商議,結果就由群臣控製,而天子必須尊重群臣的意見。深究天子為何化簡為繁,再思及近來後宮的變動,眼明心亮的都猜得出來肯定是太後娘娘不同意善貴嬪封妃。太後娘娘都不同意了,那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豈敢越俎代庖?
所以,討論到最後,群臣的意見是請太後娘娘定奪。
天子的那張臉喲,鐵青鐵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