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棋從新創業出版集團的實驗室離開之後,看到秘書小雷匆忙走上跟前,問道:“出了什麽事?”


    “沒什麽大事,主要是國家908工程目前遇到困難,希望獲得我們幫助,讓項目早日走上正軌。”小雷表示說道。


    “908工程嗎?”林棋不僅感覺到有點惋惜。


    曆史上, 70年代末中國其實已經成功仿製8080cpu芯片,在國際上,中國的半導體工業水平不算領先,但卻絕不算落後。


    理論上,隻要獲得英特爾技術授權,當時國內的技術,是可以生產cpu的。隻不過,即便是70年末~90年代末,中美外交蜜月期,這類高科技產業,也是嚴格進行技術封鎖,更不可能將x86架構專利授權給中國。


    可以說,在70年代,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工藝水平,並不比韓國和台灣地區差。因為,韓國和台灣地區的半導體工藝水平的狂飆猛進,主要是從80年代才開始起步的。


    台灣和韓國半導體產業從80年代開始狂飆猛進,主要是因為,美國有意識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


    在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如日中天,基本上,什麽芯片都能造,而且,具備完整的產業鏈。正是因為,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鏈,威脅太大了。所以,美國刻意打壓之下,引導國際半導體產業洗牌,將相當一部分原本的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訂單,轉移到了韓國和台灣地區。韓國和台灣地區,即使到後來半導體產業規模越來越大,但依然是畸形的,大量的設備和原料,都需要從歐美和日本進口。所以,相對而言,這兩個地區在半導體行業的潛力,其實比日本是要弱。


    日本太強了,所以遭到美國刻意削弱。否則,根本輪不到韓國和台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崛起。


    如果僅僅從降低代工成本的角度來看,80年代將產能和訂單轉移給中國大陸地區,是更能夠立竿見影的起到效果。但是,這涉及到的技術,可不是服裝、鞋帽、玩具之類的產品可以比擬,所以,美國半導體產業基本上沒考慮過扶持中國半導體產業。


    實際上,美國和中國建交,目的並不是為了幫助中國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是挖社會主義牆角,讓中國成為北約的盟友,從而來孤立和圍堵蘇聯。


    蘇聯越來越衰弱,甚至,後來蘇聯真的解體了。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利用價值。所以,蘇聯解體之後,中國遭遇的屈辱開始增多。


    比如,90年代初,銀河號事件。90年代中,台海危機。90年代末,更是有中國南聯盟大使館被美國導彈“誤炸”事件。


    不過,中國知道自己目前的弱小,所以忍辱負重。一方麵假裝自己無害,不斷的強調跟發達國家的差距,另外,不斷的開放市場,讓西方資本家嚐到中國市場和人口紅利的甜頭,從而不斷的將產能和就業機會轉移到中國。


    一方麵,西方冷戰殘餘的政治勢力,要找到下一個打壓的敵人。另外,西方國家的資本家,卻是因為在中國市場撈取大量的利潤,所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不斷的阻擾西方的鷹派政治勢力的一些行動。


    馬恩祖訓,隻要有暴利,資本家會出售絞死自己的繩索。


    本質上,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和平發展,主要是因為,初期中國經濟發展,很在在國際上,威脅到發達國家大資本和大公司的利益。不少的西方大公司和大資本,反而是中國經濟崛起和人口紅利的既得利益者,失去中國的市場和人口紅利,很多公司利潤率會大降,股票市值也會下跌。


    但是,先進的半導體技術,難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將產能引進國內。加上,改革開放初,國內民營資本基本上都是從事賺快錢的行業,像華為那樣選擇最難的以研發作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國內其實是鳳毛麟角的。


    因為,民間資本靠不住,海外的先進技術引不進來。為了避免國內和國際上半導體工藝差距拉大,所以,國內一直是靠著經濟計劃,強行的提升國內的半導體工藝水平。半導體工藝技術而言,基本上,每一個五年計劃,都要製定一些攻關的新技術新工藝製程,確保國內的技術,一直是處於進步的。


    換做是其他的技術領域,五年一輪的經濟計劃,應該已經快速跟上國際先進水平了。但是,半導體行業卻是比較特殊,這個行業根本不能以5年作為時間跨度,2年時間,技術已經提升了一代了。


    如果,純粹由內行主導,且有有足夠的資金,那麽,應該製定2年計劃。每兩年製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一步步的推動半導體工藝製程的進步。這樣,才能跟得上上國際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當然了,有經濟計劃推動,總比完全沒有計劃和投入要好的多。至少,計劃就算虧損,失敗了,但投入過程中,多少會培養一些人才、團隊,多少會帶來一些新的技術突破和經驗。


    再差經濟計劃,也比完全不投入要好。


    908工程,是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的第八個五年計劃。1990年始,國家集中投資20多億元,目標是在無錫華晶建成一條月產1.2萬片、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產線。但由於審批時間過長,工程從開始立項到真正投產曆時7年之久,而芯片行業不到兩年換一代產品。及至1997年建成投產時,華晶的技術水平已大大落後於國際主流技術達四至五代,月產僅800片左右,投產當年即虧損2.4億元。


    其實,908工程本身是沒問題的,但執行起來,涉及到大量的官僚和領導部門,導致項目的推進效率低的令人發指。


    換做是鋼鐵、水泥、汽車之類傳統行業,7年時間才投產,這並沒有多大的問題。問題是,半導體產業,講究的是效率。7年時間投產,基本上,是拿錢打水漂,砸一聲響,但卻基本上不能創造效益。


    908工程拖延導致失敗,其實並不是最慘的。


    更慘的是909工程,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的領導,更換路線,覺得靠著國內自主研發,是很難跟的上國際半導體行業的進度的。所以,開始引進日本nec,合資投入100億人民幣,是908工程的5倍。但是,技術和管理方麵,完全委托為日本nec公司,試圖依靠日本的“先進經驗”來幫助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但是,後來909工程,更是徹底是失敗項目,日本方麵基本上不讓中國掌握工藝製程的原理和ic產品的設計。隻是拿日本淘汰的生產線,搬到中國,掏空中國用於發展半導體行業的資金,但卻隻換來一條落後和虧損的生產線,且,生產線脫離研發和設計,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鍛煉和促進作用,遠低於908工程。


    908工程,至少集中了大量中國的科研單位,攻關了一係列項目。雖然,項目本身虧損了20億元,但卻是自主攻關研發了一些技術,這些技術的價值和鍛煉出來的團隊的價值,其實是遠遠被低估了。


    909工程的負麵影響,是巨虧掏空了中國用於發展集成電路的資本,被日本人坑的很慘,基本掏空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本錢。之後,國家投入集成電路產業的資金,開始銳減。步入21世紀,國內芯片產業卻是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寒冬。即便是看到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工藝製程差距在擴大,但是,民間資本因為看不到利潤,所以很少投資。國家資本,則是縮小產業投入規模,僅再科研單位和高校,象征性的撥點錢,消極跟進國際上半導體工藝和設計。


    當然了,現在908工程還未拖到97年投產,由於,目前國內半導體產業比曆史上更發達,無論是人才團隊,還是設備工藝,大部分都可以在國內采購,所以,94年已經投產。工藝水平初期是1.2微米,但是隨著生產線對於技術的掌握和吃透,做到0.8微米是沒問題的,甚至,半導體工藝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團隊能挖掘潛力,讓工藝水平突破設備的極限,做到0.5微米,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後世的英特爾遲遲卡在10納米工藝製程,長期在使用14納米製程。相對而言,台積電和三星,已經開始進入7納米階段。並不說說,台積電和三星的設備比英特爾更先進。其實,三家公司的設備上,是同一代產品。


    隻不過,三星和台積電,對於設備吃的更透,率先挖掘出了設備的潛力。而英特爾則是因為,關鍵的地方出了問題,一直卡在14納米,未能讓設備發揮出更大的潛力。


    而90年代的1微米工藝製程的設備,如果初期投產達不到相對精度,可以降低標準,當做1.2微米的工藝,降低精度來增加良品率。隨著時間發展,不僅僅良品率會越來越高,而且,如果生產線的技術人員進行一些改進和挖掘潛力,少則不需要更換光刻機,小範圍改進就可以將工藝升級到0.8微米。如果,整個團隊都是比較牛逼,不換光刻機,用精度更落後的光刻機挖掘潛力,將工藝提升到0.5微米,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簡單說,光刻機等等設備僅僅是設備,能把生產設備的潛力挖掘到什麽地步,則是要看芯片工廠的管理和技術團隊的水平。


    這跟繡花一樣,同樣的繡花針,有的人就能在布上繡出華麗精致的畫卷。不會用的門外漢,就隻能用繡花針紮人。


    “現在908工程怎麽回事?”林棋問道。


    “投產了,但是找不到訂單!”小雷表示說道,“華晶的領導到香港來化緣,求點訂單!”


    “好吧,我去見一見!”林棋並沒有因為華晶工廠是908工程,就給額外的青睞。首先,現在的908工程,別說跟國際比了,就是國內比,也是落後了兩代以上。


    新創芯和驪山半導體,目前主流的工藝水平,已經是0.5微米。再經過幾年挖掘潛力,不需要更換光刻機,部分的生產線,應該是可以達到0.35微米甚至0.25微米的程度。


    跟兩大龍頭企業相比,華晶的地位很尷尬,也很雞肋。


    當然了,華晶再差,好歹是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如果是能幫到的,林棋還是願意幫扶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文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港大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港大亨並收藏大國文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