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句在格力內部廣為流傳的話,基本詮釋了朱江洪、董明珠與格力的關係。對此,科龍電器前總裁王國端說:“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江洪的福氣,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明珠的運氣。”


    在中國,一個成功的男企業家,往往需要一個女性事業夥伴來輔佐:比如海爾的楊綿綿之於張瑞敏;華為的孫亞芳之於任正非;娃哈哈的杜建英之於宗慶後;巨人的劉偉之於史玉柱;格力的董明珠之於朱江洪。中國企業領導層的“男女搭配”,是中國區別於西方的獨特管理現象,也是中國30年來女性進步最明顯的標誌之一。


    到過董明珠辦公室的人,都看到過一麵牆上掛著的那幅字,上麵寫的是:獻身企業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傑。這幅字是2005年8月董明珠過生日時,時任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送給她的。


    1991年,46歲的朱江洪終於大器晚成,站在了曆史為他安排的位置上,成為格力空調的掌門人。朱江洪生於1945年11月,是一個地道的珠海人。1970年,朱江洪畢業於華南工學院機械係,隨即被分配到廣西百色礦山機械廠工作。在那裏,他一幹就是18年。


    朱江洪雖然是個很有才能的人,但做起事來卻十分低調。他剛開始接手的是一個叫做海利空調器廠的小企業。當時的海利空調廠完全是個爛攤子,不僅產品銷路不暢,產品的質量也存在嚴重的問題。


    搞技術出身又作風嚴謹的朱江洪接手海利空調後就狠下心來抓科研。不久,海利空調的產品質量就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使海利空調的產品在市場上有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1991年,董明珠之所以能在安徽的市場上旗開得勝,銷售額達到240萬元,除了與董明珠的精明能幹有直接的關係外,也與格力空調質量的脫胎換骨有關。1992年,董明珠又在安徽市場為格力空調創造了1600萬元的銷售額。這一銷售業績,一下子震動了格力總部,震動了總經理朱江洪。當時,格力空調在百姓生活相對比較富裕的江蘇,銷售額僅為300萬元。於是,能夠洞察秋毫的朱江洪坐不住了。他隨即決定,立即親臨華東地區考察空調的銷售市場。


    朱江洪來到安徽後,很快就發現董明珠是一個難得的銷售和管理人才,為此,他從心裏感到高興,甚至連覺都不想睡。他覺得,董明珠的態度與大多數業務員不考慮公司利益、隻打自己的小算盤的態度完全不同。董明珠不僅有強烈的責任心,而且還有難得的思想和超乎尋常的悟性。


    在陪同朱江洪從合肥趕赴南京的列車上,董明珠詳細介紹了自己從事營銷工作一年多的一些感悟。她說:“真正好的營銷政策不僅是把貨賣出去、把錢賺回來,還應努力在廠家和商家之間建立穩固、誠信和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共同為社會和消費者創造更多的價值。隻有廠家與營銷商實現多贏,才能確保生意做得長久。如果在合作中不懂得保障他人的利益,最後必然是自己的利益也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董明珠的一席話,直接說到了朱江洪的心裏。當時,朱江洪正雄心勃勃地想幹一番事業。他覺得,隨著產品質量的切實提高,公司營銷短板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為此,朱江洪格外看重肯於吃苦、精明善謀而又特別賣力的董明珠。也就是從那時起,朱江洪一次次地給董明珠大顯身手的機會,而董明珠也會一次次地用超過朱江洪期望的業績,回報給這位厚道的上司。這樣的禮尚往來,的確讓人感動。


    應該說,朱江洪是一個具有超前意識的電器專家,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身上擁有著大多數中國企業家所少有的襟懷。為了培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甘願把人權和財權統統交給公司的副總,而自己去集中精力抓新產品的開發和新技術的研究,使格力逐漸擁有了電器模具開發和產品更新換代的核心能力。朱江洪全麵接手格力電器後,就紮紮實實地帶領格力的科技人員,研發了一代又一代新產品,使企業走向了依靠科學技術實現飛躍發展的健康之路。


    朱江洪始終堅持不拘一格、任人唯賢的選人用人思想,以培養“忠誠、友善、勤奮、進取”的企業精神為目標,一直秉承“誰有能力就提拔誰,誰是人才就重用誰”的選人用人原則,在公司上下營造了“尊重人才、愛惜人才、重用人才”的濃厚氛圍。


    朱江洪在華東地區調查時發現,南京雖然是一個富饒之地,市民的消費水平比較高,但格力空調在南京市場上的遭遇卻非常難堪。“格力”新品牌已經啟動了整整一個夏天,可江蘇市場上卻絲毫不見“格力”的起色。“格力”牌空調在強勢品牌“春蘭”“華寶”的市場攻勢下,顯得毫無競爭之力。就是這些,讓躊躇滿誌的朱江洪大為困惑。


    於是,朱江洪果斷決定,把南京市場也交到了董明珠的手裏,期盼她能在南京這個最為火爆的空調市場上,盡快為格力打開局麵。讓朱江洪感到欣慰的是,董明珠果然身手不凡。1993年當年,董明珠一下子將格力空調在江蘇的銷售額提升到3650萬元,比1992年增長11倍多,相當於為格力又開辟了11個原江蘇的市場。到此,如果再加上格力在安徽市場的銷售額,董明珠在1993年一個人的銷售額就達到了5000多萬元,占格力全公司銷售額的17%,創造了六分天下有其一的輝煌業績。


    接下來的1994年,格力在江蘇的銷售額又出人意料地增長到了1.6億元,與春蘭空調和華寶空調在江蘇並稱為空調市場的“三強”。這一年,董明珠一個人的銷售額就占了格力整個公司銷售額的20%。


    而就在格力電器呈現迅猛發展態勢、漸漸躋身於國內一線品牌的節骨眼兒上,格力電器主管銷售的副總,在一家剛剛成立的空調企業的高薪誘惑下,竟然帶領格力的8名銷售人員和兩名財務人員,以集體辭職的方式離開格力,加入那家空調企業。


    這起突發事件,讓朱江洪驚訝得一時說不出話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所重用的團隊竟然在一瞬間就轟然倒下。此時,朱江洪沒有以央求的姿態去挽留那些人。他知道,那些人即使留下了,他們的心也是飄忽不定的。以一種飄忽不定的心態留在格力,就根本無法與格力人成為真正同舟共濟的合作夥伴。


    當時,恰恰也有人以更優厚的待遇去拉攏董明珠,可董明珠就是不為所動。這個節骨眼兒上,她毅然選擇了與格力同甘苦、共患難、謀發展。


    朱江洪再次果斷決定,把董明珠召回了格力總部。1994年10月,董明珠結束了3年的業務員生涯,開始擔任格力電器經營部副部長一職。說是副部長,其實履行的就是部長的責任。這個時候,公司部長的職位一直空缺著。顯然,這樣的空缺是有目的的,是為董明珠盡快轉正而空缺。從此,朱江洪的身邊來了一個可以同甘苦、共患難的合作夥伴。


    格力員工都知道,朱江洪是一個“一不抓錢,二不抓人”的老總,抓人抓錢的事都交給副總去管,而他自己則一心一意研發新產品。當公司管理層出現重大變故的時候,朱江洪就把扭轉公司管理積弊的重擔,交給了他早已信任的董明珠。


    董明珠是一個幹起事來可以玩命的人。為了做好工作,她每天甚至隻睡5個小時左右的覺,就是說夢話的時候,她也是念叨著格力。平時,一旦有了什麽新的想法,她就會半夜爬起來,把內容記在本子上。有時甚至給同事打電話,及時征求相關意見。格力許多被廣為稱道的營銷絕招都是這麽誕生的。


    為了不辜負朱江洪對她的信任,董明珠不但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嚴格要求別人。董明珠剛剛上任時,經營部遲到早退、喝茶看報、吃零食聊天的現象非常嚴重。董明珠知道,這是格力多年遺留的頑疾。董明珠痛下決心從抓內勤入手,經常把員工訓得直掉眼淚。


    朱江洪雖然不善於處理人情世故,但他卻對同事和部下的關心細致入微。對此,董明珠一直備受感動。1994年底,董明珠不小心摔成了肋骨骨折。當時正值年終階段,公司的工作很緊張。為此,董明珠根本不想住院。朱江洪知道後,親自跑到經營部,急切地對經營部的員工們說:“你們就是抬也要把董明珠抬到醫院去。”當時,每天下班以後,朱江洪都要親自去醫院看望董明珠,而且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給董明珠以精神上的巨大慰藉。


    董明珠上任經營部副部長之初,格力公司的賬冊上留著5000多萬元的應收款,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根本無法收回。濟南的一家商業企業明明欠款100多萬元,可格力電器竟然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欠款憑證來,甚至蹊蹺到無法查出格力內部是誰的責任。再有,一張產品宣傳單的市場價是0.2元,可格力電器付款的價格是0.88元。公司花了450萬元在機場租了一個廣告牌,方向卻背朝著人流。


    董明珠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心裏非常氣憤,她下決心徹底根治這樣的毒瘤。她隨即跑到朱江洪那裏,張嘴就要求把公司對外財務的管理權全部交給她。下級向上級伸手要權本是大忌,可朱江洪卻恰恰以很認真的態度考慮了董明珠的要求。


    朱江洪麵對許多指責董明珠的人,耐心地做工作:“現在,公司的經營和收款分為兩處,貨款進出的財務管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有些經銷商沒錢卻給貨,而有些經銷商有錢卻拿不到貨。這樣的局麵再延續下去,公司就要出大問題。我的意見,先把收款這部分劃出來歸董明珠管。”很顯然,這是一個妥協的方案,但畢竟讓董明珠接管了一部分財務權。這一決策,對後來推進公司的整個經營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感覺董明珠多管閑事、斷了自己財路的人,就聯合起來要把董明珠轟下台。這個時候,還是朱江洪挺身而出,給董明珠以最堅定的支持。


    不久,董明珠就順理成章地接任了格力電器經營部的部長。接任部長後,她就大刀闊斧地清理欠賬,並全麵推行了先款後貨的銷售政策,格力電器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分錢的欠款。


    2003年到2005年間,因為格力電器的改製,引發了一係列風波。就是這個時候,朱江洪受到了嚴重的誹謗,董明珠也受到了來自各方麵的壓力。格力內部一時嚴重動蕩不安、流言蜚語滿天飛。而最終,內心坦然的朱江洪和董明珠,攜手渡過了這場格力有史以來最大的難關。


    在格力,很難說朱江洪與董明珠是誰成就了誰。如果沒有朱江洪的扶持,董明珠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業績。朱江洪的博大胸懷,讓董明珠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無論是早期的“年終返利”和“先付款後發貨”,還是後來建立的區域營銷網絡,如果沒有朱江洪的支持,無論董明珠做出怎樣的努力,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談到與朱江洪的默契程度時,董明珠曾經說:“我希望有一天能超過朱總,我相信他也一定希望我能夠超過他。但我還相信,朱總更希望他自己永遠站得比我高。格力要發展,離不開我們兩個人的精誠合作。說一句稍微出格的話,如果不是我1994年回來幫他整頓經營部,格力不會有今天。從這個意義上講,朱總是幸運的,如果他不認識我,將會是他人生的一大遺憾。”


    董明珠與朱江洪在格力的發展史上共同寫下了“朱董配”的精彩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董明珠:倔強營銷的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宏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宏文並收藏董明珠:倔強營銷的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