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上(主持):我們在台北形成一個討論的小圈圈,必須感謝唐啟華主任。兩年前要不是他登高一呼,大概難以形成一個形勢。另外必須感謝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的劉維開主任,再就是必須感謝政大的許多朋友,尤其是李素瓊助教。就大陸地區學者來說,也必須感謝汪朝光主任。對於地點則相當令人滿意,因為地方偏遠,大家交通不便,反而能好好地集體討論,培養革命感情。我對於討論也相當滿意,覺得頗為難忘。最後也感謝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支持這樣的一個活動。


    我有兩個想法,第一點是這兩天下來討論相當熱烈。我想原因首先是大家都有相當豐富的學養,因此言之有物,能提出想法跟看法。其次,與當前時代環境有相當大的關聯,10年前這樣的會大概根本不能發揮,20年前更是噤若寒蟬,現在是自由的時代。最後,我們的討論有學術加上通俗兩個麵相,顯得相當有趣而吸引人。因此,將來我們如何將研究通俗化,也是能好好商議的課題。第二點是我們討論的內容相當豐富。這一場是兩岸學者的交流,但卻能常常聽到大陸學者間尖銳的討論,這是相當好的,台灣方麵反而沒有這樣的場景。我在討論會中得到許多啟發與思考,其實有相當多領域能繼續開拓,像是外交的部分便談得很少。1931年之後的蔣介石見識開了,大有政治領導者的氣勢。另一個是蔣介石對共產黨的看法,這確實是能夠觸及的,《蔣介石日記》裏能提供許多這方麵的材料。宗教也是能開拓的領域,而蔣毛的比較也還能再加開發。


    做這一些問題研究都必須有條件,要研究蔣介石的基督教,要能是教徒才能有所掌握,才能體會其間的奧秘。另外,光看《蔣介石日記》是不夠的,這點應該已經是大家的共識了,應該要跟其他相關的數據相互對比才有意思,如果我們陷入日記的陷阱是很危險的,我們必須跳脫日記的框架與局限。剛剛我們談到了所謂的通俗化,這是能考慮的部分,像是照片便是,幽默化或是卡通的蔣介石,並非以文字來表現的蔣介石應該如何研究。黃克武特別提到了心理學的研究,我一直在考慮日記提供了許多心理學研究的素材,但是怎麽做是應該討論的。


    我想談兩個問題。第一,我們這一次的討論會有沒有可能形成一個論文集?將綱要形成一篇論文,另外就是會議討論的過程能不能以文字顯現出來,這將會是很有意義的部分。我們期望這個論文集能於2010年6月收完文稿,年底出版,經費部分邀請中正文教基金會協助。第二,明年我們還要如何進行學術活動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應該持續下去,2011年另外出版一本成果。因此,2011年2月或許要再開一次會,但主題應該為何便得思考,地點便在大陸某地,大家一起住下來討論。楊奎鬆教授昨天提議要以兩岸學者對談的方式進行,因此要挑選主題便相當重要,或許我們能先列舉10個主題,從兩岸不同的思考方向來處理將會相當精彩。


    黃克武:這兩天的會相當吸引人,參與蔣介石《事略稿本》讀書會的運作已經兩年,我原本對於民國政治史一竅不通,但這兩年來所獲很多,這兩天的討論也挖掘了許多有趣的議題,讓我大開眼界,如果我們能更加深入地閱讀《蔣介石日記》、《事略稿本》以及“國史館”所出版的其他數據的話,能更加深入,或許能突破以往大多由政治史切入的進路。今年至少有兩個計劃,其一是“中正紀念堂的遷台初期的蔣介石(1949~1952)”,但日記的出版一直有點困難,現在隻要獲得蔣家授權,應該就能順利出版,盼望能因此創造出研究蔣介石的新一波高潮,希望在三五年內將全套出齊,目前大概會出原文手稿本跟打字對照本。現在是研究蔣介石的好時機,我們也期待後麵的研究生能接著上來,創造一波熱潮。


    汪朝光:兩黨的最高領袖是怎麽被文藝界表現的,這實際上跟曆史是密切相關的。1949年的國民黨確實失敗了,這也反映在日後台灣的曆史上。同樣是文藝創作,共產黨有相當多談國共關係的作品,但因為他是勝利者,因此不會發生人格分裂的情況。不過在台灣則不同,一方麵必須將蔣介石打扮成勝利者,但卻無法解釋其為何敗守台灣,由此也能解釋到國民黨統治下的反共文藝在形勢變化後煙消雲散,因為它沒有基礎。我曾經想嚐試研究國民黨文藝如何表現解放軍,比對大陸表現國民黨軍的,但一直找不到相關的材料。建議下回能選6個主題,由楊奎鬆教授設計,兩年內出版兩本書,以發揮效益。


    楊維真 :半年內將提綱提出我想問題不大,另外我想談一下心理史學,我前幾天跟一個心理係的老師談過,他們目前基本上將心理分析當成是一門科學,這算是過時的研究,甚至能以完全反證的方式推論出不同的結果。不過法國年鑒學派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鑒,他們不是關注在一個人身上而已,而是關注在一群人身上。我想,如此以小眾為會,焦點集中的最能凝聚大家的共識。


    呂芳上:我們現在希望6月能先有初稿,年底完稿出版,剛剛汪朝光教授已經說要由楊奎鬆教授進行明年的規劃。


    楊奎鬆:首先感謝台灣的同道,我們大陸討論都相當直接、尖銳,相互之間也不會出現問題,希望這樣的風氣能持續下去。另外,我真的對於和台灣同胞的討論收獲相當多,說真的,以前爭論最多的是台灣的老先生,像是劉鳳翰、李雲漢先生他們。我發現我自己的研究用了相當多台灣的研究法,做了相當多引文,雖說日後受到了美國學者的批評。另外,我跟台灣同道接觸後,我越來越能站在其他的視角來看資料,也越來越能理解。雖說這並非意味著不再有隔閡,但總是減少了許多。我們許多人看曆史人物時,並不能以同情的理解去看他,我試著從同情的理解出發,考察他的作為。曆史學者雖然力量不大,但現在大陸讀者比較願意讀曆史學者的書,看一些客觀的曆史真相。這也是我所努力的方向,回顧史實,鑒往知來。受益於台灣史料的開放,我的書也能賣到一兩萬冊,這也是我們談真相所致,是大陸一般教育中無法見得的。


    唐啟華:今天首先謝謝大家,這個會議由政大曆史係、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與中國社科院近史所協助,曆史係主任呂紹理要我代表他謝謝大家。我在政大待得很高興,兩年後就當了係主任。兩年多前我們很擔心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漸趨下坡,因此組建了《事略稿本》讀書會,群策群力,現在我們讀書會的成員越來越多,是讓我們相當高興的。這個會議相當棒,全無冷場,也充分地討論交流,兩天的議程就此正式告一段落,謝謝大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的人際網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朝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朝光並收藏蔣介石的人際網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