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秀豎起來兩根手指:


    “所以先把騎兵派出來,可能會造成兩個結果。


    其一便是我軍吸取上一次被牽著鼻子走的教訓,遲遲不敢動,從而被其抓住機會繼續等待援兵,千餘騎兵就能讓我數萬大軍畏之如虎,隻怕我軍士氣也會消沉。


    其二便是我軍渡河強攻,則其騎兵威懾我營壘,迫使我軍不敢竭盡全力,甚至為了保證糧草器械,要留下來半數兵馬防備。


    無論哪一種,都對杜賊有利無害。因此杜賊出兵,也在情理之中。”


    “兩千騎兵啊,而且人人披輕甲、裝備精良,甚至還有甲騎混雜其中。”桓溫歎道,“即使是放在北方,也是一支誰都不敢小覷的騎兵隊伍,如今擺在餘麵前,攻之?避之?似乎都非良策。”


    早年的時候,胡人動輒能夠動用上萬騎兵、卷地而來,但是多年的戰亂,從中原到草原,現在草原上的部落,也都偃旗息鼓,已經很少能夠見到大規模騎兵作戰了。


    而杜英打造的騎兵和胡人顯然又有所不同,披甲輕騎和具甲重騎,以堂堂之勢橫壓敵陣、所向披靡,這又是和胡人騎兵的迂回、放風箏戰術不同的作戰思路,頗有昔年兩漢騎兵,能遠征、能按著胡人騎兵暴揍的風采。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回想起封狼居胥的風光,再看看眼前的漢家新銳,桓溫要說不羨慕,自然是不可能的。


    奈何,奈何,這些騎兵打趴下鮮卑人之後,現在要對付的可是我啊。


    反派竟是我自己。


    不過桓溫到底是一時梟雄,自然不可能對外流露出這種意誌消沉的感受,正是因為他這個精神支柱還在,將領們尚且願意為之效力,若是他也鬱鬱寡歡,那大家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見桓溫若有所思,桓秀斟酌了一下,知事情不能這樣拖延不定,索性開口:


    “說不定杜賊的本意就是讓我軍猶豫不定、難以取舍,此陽謀也,伯父與其斟酌其輕重,不若選一條路走。


    其自八方來,我隻管一路去,說不定還能一力破百巧,為當今唯一可取之道也。”


    桓溫打量著桓秀,現在連自己都已經心生退意,而桓秀竟然還鬥誌高昂,這讓桓溫心裏難免都有些慚愧。


    戎馬一生,風雨來去,自詡膽大如鬥,今幾不如少年乎?


    因此桓溫也忍不住歎道:


    “宰執文武、調動千軍,三弟不如吾。但培養子嗣,吾遠遜於三弟矣!”


    桓秀怔了怔,也一下子聯想到了桓溫的幾個兒子在荊州的滑稽內亂,竟然以那般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給杜英送上了最好的機會,心中同樣百般無奈,但此時自然不好直接在桓溫麵前流露出來,想要勸慰,可桓溫直接伸手製止了他:


    “此時說別的也無用了。既然堅定一條路,那便走下去。


    其實對岸的杜仲淵早就已經給了餘這個答案,之前多少人懷疑他的新政是逆天而為、不得長久,哪能料到其未曾改變,堅持如一,方才有今日席卷天下之勢。


    而餘在此瞻前顧後,豈不是落於人下,如何還能和杜仲淵並稱為天下英雄?


    徒留恥笑爾!”


    說話之間,籠罩在淝水上的晨霧,也在淡淡的孟春陽光下消散,天朗氣清。


    旗幟搖曳,對岸的營寨星羅棋布,杜英顯然已嚴陣以待。


    但此時的桓溫,負手而立,臉上再無那一層陰霾,唯有笑意。


    ————————


    雲開霧散,戰場明晰。


    桓溫有膽量發起進攻,還有一個原因——荊州水師到了。


    江左的造船能力和水師培育方麵的底蘊自然是白手起家的關中都督府沒辦法比的,杜英憑借著收繳的巴蜀水師戰船,東拚西湊出來巴蜀、沔水兩支水師,樓船屈指可數,戰力實在堪憂。


    甚至兩支水師一齊動手都差點兒被荊州水師反殺。


    不過術業有專攻,剛剛起步,杜英也能理解。


    同樣的組建水師問題,放在江左,自然就不是問題了。


    朝廷本來就在打造戰船、招募船工和水兵,而朝堂上內部達成一致之後,這個過程顯然再次被提速,更多的戰船出現在大江江麵上。


    不過新兵就是新兵,熟知水性和操船作戰是兩回事,但這些新兵和新船,拿來防守一下大江,尤其是配合守衛采石磯、燕子磯等重要碼頭,倒還是綽綽有餘了。


    而且朝廷現在也在發兵進攻京口,雙方在大勝關、晉陵郡等地連續鏖戰,京口守軍寡不敵眾,正在收縮防線,兩淮水師作為其堅定後盾,自然也不能輕動。


    這就使得荊州水師反而無人牽製,經由巢湖進入淝水,氣勢洶洶而來。


    八公山下,看著對麵兩淮水師戰船、夙夜難寐的朝廷將士們,自然也是士氣大振。


    荊州水師到來,第一時間就開始掃蕩河道。


    劉建那邊也不戀戰,放了兩輪火船,發現溯流而上效果不好,果斷開溜,水師幹脆利落的退入淮水,接著轉向退入壽春城背後的芍陂。


    避戰保船,並且和壽春成掎角之勢、加強防備的姿態,十分明顯。


    這無疑更加堅定了桓溫的信心,且桓溫也明白,自己再不行動的話,可能真的來不及了。


    荊州方向已經許久沒有戰報傳來,局勢應當已經趨於穩定,關中軍隊說不定已在淮西,開往戰場。


    而背後,放棄馬頭要塞後的戴施,也根本拖不住謝奕幾天,渡過淮水的謝奕,再次展現出其作戰悍勇的一麵,也似乎已經拿捏定了前方並無埋伏後手,所以其本人、謝萬、荀羨、朱序、鄧羌等兩淮和青州軍猛將,輪番出動,狠了命的突破、突破、再突破,直打的戴施連連告援。


    估計兩日之內,謝奕就要撲到麵前了。


    到時候其和杜仲淵東西夾擊,桓溫犧牲了戴施所部爭取來的時間都白費了。


    因此在荊州水師還在清掃水中拒馬、柵欄的時候,朝廷軍隊就已經在岸上列陣,等待上船。


    對岸的關中軍隊也不甘示弱,火炮開火,炮彈砸入水中,卷動著驚濤駭浪,也讓試圖靠近偵查的荊州水師不得不暫避鋒芒。


    但關中軍隊這般匆匆反擊,落在桓溫等人的眼底,自然又是另一種含義:


    急了,他們急了!


    越是著急,越是說明他們之前和現在都是在虛張聲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多少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然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然籇並收藏晉末多少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