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六〇年二月,諾福克公爵與蘇格蘭新教頭子們和解,為了避免蘇格蘭王太後瑪麗·吉斯引法軍占領蘇格蘭,隻要蘇格蘭女王願意待在法國,伊麗莎白女王就願意保護蘇格蘭的安全。不久後,伊麗莎白女王派遣英國艦隊封鎖福斯灣,避免來自法國的援軍與蘇格蘭攝政王太後會合。瑪麗·吉斯於是出手報複,雙方在利思引發激烈衝突,最後英軍被擊退,折損不少兵力。
伊麗莎白女王當時並不受法國人歡迎,這一點當然不令人意外,四月份時,英國駐法大使尼可拉斯·瑟洛摩頓爵士寫信向女王提出警告,表示“可能進行會危害社會的恐怖手段”,瑪麗·吉斯陰謀策動一名叫史戴方諾(stephano)的意大利人,企圖毒殺伊麗莎白女王,史戴方諾“是個留著一臉亂胡的魁梧男性”。塞西爾隨即起草一份備忘錄,要求宮廷上下“對女王的起居飲食加倍留意”,希望可以幫助伊麗莎白女王躲過遭毒殺的危機。“請勿接受陌生人致贈的香水、香水手套或食物。”備忘錄中寫著這樣的句子。
女王麵對法國與蘇格蘭的威脅時的那股勇氣,讓誇德拉大使印象深刻。他看過伊麗莎白女王與倫敦騎警們騎著她的那不勒斯名馬,他發現女王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與豪氣幹雲的英姿”。就在此時,羅馬教皇庇護四世(pope pius iv)寫信給伊麗莎白女王,囑咐她盡快回到天主教廷的懷抱,但女王下令教廷使者到了布魯塞爾便不得再前進。對於梵蒂岡方麵的呼喚,她終其一生都采取裝聾作啞的策略。
六月十一日,瑪麗·吉斯因水腫逝世,法國方麵隨即表示追求和平意圖。伊麗莎白女王決定派遣威廉·塞西爾到蘇格蘭去進行協商,希望與蘇格蘭和法國談定有利於英國的三方協議。瑟洛摩頓爵士聽聞女王的決定後,開始感到焦慮:沒有塞西爾在旁敦促,女王可能會草率行事。“誰有這個能力又願意在女王的決策過程中,很快地站出來反對或質疑呢?誰又能很快地解決懸而不決的窘況?”伊麗莎白女王的決策過程之緩慢是出了名的。“誰能夠快速決策?”
塞西爾本人也不想離開宮廷。他懷疑是達德利要女王派遣他到蘇格蘭去,以免他壞事,他也堅信隻要自己一離開,達德利將取代他在宮中的顧問位置。他偷偷告訴瑟洛摩頓爵士:“派遣我前往蘇格蘭的舉措非常奇怪,也引發諸多爭議。我一定是遭到出賣,才會被女王派遣出使。”但另外,此行讓他得以遠離他早已厭倦的宮廷中傷與陰謀的戲碼,好好喘一口氣。然而在前往愛丁堡時,他仍不禁心情沉重,因為他已經看到自己不在宮廷的日子,有一個人將慢慢挖空他的權力,而這個人也會將英國推向快速毀滅之途,這個男人的名字,與許多流言蜚語永遠分不開。
一五六〇年六月,在艾賽克斯有個女修道院院長,布倫特伍德的安妮·道(annie dowe of brentwood),最喜歡和密友們肆無忌憚地大談來自倫敦的有關伊麗莎白女王和達德利的八卦。她聽說達德利送給女王陛下一件紅色襯裙。
其中一位朋友也聽過這個消息,馬上回嘴表示:“你真以為是件襯裙嗎?不,他給她的是個孩子哪!我拍胸脯保證。”
安妮·道快樂地將這個寶貴的八卦散布到鄰村去。
“親愛的羅伯特·達德利和女王玩出了火花,”她意有所指地說,“他可是她孩子的父親哪!”
嚇壞了的村民則應道:“為什麽?她沒有孩子啊!”
“沒錯,她沒有,”安妮·道說,“那孩子正在成形呀!”
這些八卦消息被上呈地方政府,安妮·道也因此遭到逮捕定罪,是年八月淪落下獄。當地地方法官堅持此案必須在密室中審判,以免她編造的故事誤傳到大眾耳裏。但官方的動作實在太慢了:八卦消息早已散布到艾賽克斯以外的地方,就算事情過了十年,還是有人認定伊麗莎白女王與達德利有孩子。有一個叫作亨利·霍金斯(henry hawkins)的人,就因為製造了“親愛的羅伯特·達德利與女王陛下有五個孩子,而且都由產婆接生”的流言,而遭到刑罰。此時,英國政府逐漸失去耐心,這麽多年來,許多製造謠言的人都因為謠言中傷女王而遭到割耳之刑,或麵對與安妮·道一樣的命運。
可是,就算用這麽殘酷的刑罰,也無法停止流言蜚語,各國大使——尤其是西班牙大使——在伊麗莎白女王繼位後的這個時期來到英國宮廷中,聽到這些私生子的宮廷秘辛,紛紛相信這些傳言。一名年輕人於一五八〇年代出現在西班牙,宣稱自己是伊麗莎白女王與達德利之子;誇張的是,菲利普國王甚至想要確認消息正確性,後來證實這是詐騙一樁。但許多人都願意相信這些流言,直到今天,盡管許多證據都反對這些傳聞的真實性,依然有人深信不疑。
* * *
一五六〇年七月二日,英格蘭與蘇格蘭因為簽署了《愛丁堡條約》,戰爭總算結束——對塞西爾來說,是經過幾周來迂回曲折的討價還價後,總算在外交上得到的一大勝利。在條約的規範下,法國同意退出蘇格蘭,將蘇格蘭的國家管理之責交還給蘇格蘭議會,英格蘭與法國都不準幹涉。以瑪麗女王之名,法方派出的代表承諾她將不再與伊麗莎白女王爭奪王位,也不會與英格蘭爭相部署兵力。最後,法國在條約中也同意承認伊麗莎白女王為英國女王。看來,事情至此,和平總算露出一線曙光,戰爭威脅之雲霧也消散了。更重要的是,在歐洲各國的眼中,伊麗莎白女王更添威嚴。塞西爾對於自己的成就感到頗為滿意。
然而伊麗莎白女王卻不這麽想。在送往愛丁堡的連續幾封信中,對於塞西爾沒能確保奪回加萊港,也沒有要求法國償付英國在蘇格蘭對抗法軍的戰爭費用,女王嚴加斥責。原本洋洋得意的塞西爾,瞬間黯淡了下來;他認定女王的諸多抱怨,都是達德利在背後搞鬼,隻有達德利才會讓他遭到中傷。這件事背後可能有其真實性,也有可能是伊麗莎白女王對塞西爾出使的任務抱持負麵觀感,但這一點隨即證明是錯誤的。
* * *
事實上,伊麗莎白女王正享受著一生中最光輝的夏天。從戰爭的威脅中解放後,她讓自己在達德利的陪伴下,享受一段狂歡的時光,無視每天積壓下的政務。到了七月底,她決定離開格林尼治下鄉出訪,沿著泰晤士河的南岸緩慢地旅行,並住在泰晤士河沿岸的許多豪華宅邸。身為騎士統領的達德利顯然也在,但在他的任期結束後,據傳他仍待在女王身邊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幾乎天天外出騎馬打獵,伊麗莎白女王總是騎上最有生氣的馬匹,到了晚間他們會一起跳舞、享受音樂。盡管之前女王曾在達德利麵前和其他男人打情罵俏,但現在她全心全意地對待他,就算被指為蕩婦或淫婦也無懼。小道消息指出,他們鎮日關在私室中獨處,一名臣子出言勸誡:“全英國上下人人無不拉起嗓子罵道,這家夥簡直就是為了虛榮毀了國家啊!”
一名西班牙駐安特衛普特使曾回報,英國宮廷上許多臣子對“看到有人得到這麽多寵愛,但女王卻完全沒有結婚念頭”表示反感不已。
對於女王“完全沒有結婚的念頭”,塞西爾感到十分憂心:與女王婚姻相關的問題,以及王位的繼位人選,永遠都是他心頭的大事,就算是在愛丁堡,他也不斷寫信表達自己內心的期待:“神定會為您的心指引方向,為了子嗣找到一位父親,您的孩子將為世代子孫祝福。”許多臣子深信伊麗莎白女王接受了塞西爾的建議,但同時也強烈反對女王的選擇。
到了七月底,遠離政務將近兩個月後,塞西爾終於返回宮中,本來他預期會得到君主的熱烈歡迎。但除了其他議員們的溫暖道賀外,伊麗莎白女王的態度卻是出奇地冷酷疏離,達德利則是違反他自己公開宣稱的原則,大權在握,企圖獲取誇德拉大使的友誼與支持,以便得到西班牙撐腰,讓他能抗衡塞西爾的影響力——這一切女王都看在眼裏,同時默許。女王甚至宣布要征召一名能力與她的“文書官”相當的“劍客”。
塞西爾的心沉到穀底,他明白自己離開太久了。於是他做出定論,在他出使期間,女王與她的寵臣間的關係,已經有了最基礎的改變。無論怎麽想都觸動了他的警覺性,但女王對他的態度卻沒有多大的改變。對他在愛丁堡的貢獻,女王完全沒有表示任何謝意,甚至直接表明就算塞西爾為了她盤纏散盡,她也不會支付塞西爾出使的費用。接下來,每當他想要與女王討論政務時,就會聽到女王身邊的人說她與達德利在騎馬。這些現象在暗示著,隻要達德利終止婚姻,女王便可能會下嫁達德利。
有關達德利會離婚——或甚至更糟的揣測——仍甚囂塵上。一名皇室持火炬手欣然散布他親眼所見的事實,一天晚間女王前往邱園拜訪達德利回宮後,便心花怒放地告訴身旁的侍者關於達德利值得嘉許之處,同時宣布她將賜予達德利更多榮耀。此事引得流言四起,各界開始猜測達德利可望得到公爵爵位,或是等到他成為自由之身,女王便將與他成婚。這一切都回報上呈樞密院,也讓塞西爾憂心忡忡。他無法預測伊麗莎白女王與達德利的感情到底到了哪個地步,但他早已發現女王不顧一切地毀壞自己的形象,造成宮廷危機。
樞密院成員間針對此事進行辯論,對於女王之前未能嫁給一位身價極高的追求者,感到深深惋惜。有些人說這是因為她不喜歡男人;另外則有人認為她想要借由婚姻來與歐洲鄰國協商;但多數人認為與他國聯姻根本沒用,因為歐洲各國皇室心中早有定奪,他們認為女王會嫁給達德利。情勢變得十分緊急,誇德拉大使甚至認為宮廷內會有一場叛變,因而表示:“他們的要求是不想再由女人做主,哪天早上醒來,這個女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和男人都進了監獄。”
塞西爾認定自己的政治生涯告終,他開始變得極度沮喪,一個月內便認真考慮提出辭呈,他在一封信中暗示了貝德福德伯爵(earl of bedford)。他想要從巴黎召回尼可拉斯·瑟洛摩頓爵士來取代他國務大臣的位置,因此去信表示:“你必須趕緊回國。我不敢寫下我想說的話。希望神能讓女王陛下了解她自己需要些什麽。”換句話說,就是與他國聯姻的婚姻關係。
國務大臣塞西爾加油添醋地,用女王與寵臣之間的故事來娛樂瑟洛摩頓爵士與其他英國駐外使節,暗示他們若可以向女王表達他國政府的不滿,或許稍有幫助讓女王能停下腳步思考。
八月三十日,英國皇室的腳步移往溫莎。前一周,蘇格蘭國會廢除了羅馬天主教廷的權利,並且立法規定若在蘇格蘭進行彌撒儀式,將處死罪。然而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則以法律手段,將新教教會中的加爾文教派立為官方宗教。蘇格蘭貴族們則開始希望促成艾倫侯爵與伊麗莎白女王的婚事,更加鞏固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關係,而無視於伊麗莎白女王對此婚事毫無興趣。蘇格蘭方麵下定決心“誓死”也要達成任務,但在雙方展開協商之前,卻發生了一件事情,讓英國許多事務幾乎全麵停擺。
* * *
羅伯特·達德利從未擁有自己與太太的私有住宅。他就住在邱園,這是女王賜予的宅邸,但伊麗莎白女王清楚表明,任何有關艾咪·達德利的一切,她都討厭,而且總是突然召喚她的寵臣,所以艾咪從未到過邱園。因此她大部分的時間,都住在親戚或朋友家。
達德利與他的太太雖已結褵超過八年,但他們卻很少見麵。女王堅持他必須住在宮廷中,因此他很少回家。曆史上有記錄艾咪曾造訪宮廷,但顯然她的出現並不受歡迎。在那個年代,臣子的妻子們單獨住在鄉下,而丈夫則住在宮廷中的狀況並非罕見,妻子們隨之住在宮廷中,也是不無可能,但這樣花費驚人,而女王又不鼓勵臣子們這麽做。她喜歡宮裏的男性都繞著她打轉,而不是以妻子為中心。
一五五八年到一五五九年的冬天,艾咪·達德利都住在林肯郡與柏立聖艾蒙的朋友家。春天來臨時,她前往倫敦南部的坎伯韋爾,拜訪她母親的親人們,而他們都是蘇格蘭人。在那之後,她似乎主要都住在阿賓登附近的丹契沃斯一帶威廉·海德(william hyde)的家,這個遺址至今仍在,但當年艾咪居住時的模樣已不複見。達德利送禮物過去,禮物的樣式全都詳細記載在他的賬簿中:一頂風帽、金紐扣、些許香料、鹿肉、縫紉用絲綢、許多針織品、一副眼鏡和襞襟用的荷蘭亞麻布。她向來不要求這些物質上的回饋,但達德利卻認為這樣就可以滿足她。他偶爾會去找她,但到了一五六〇年時,他的造訪簡直就是偶然。
從曆史上的記錄,很難推斷兩人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他們兩人膝下無子,從文獻上也找不到艾咪曾懷孕的證據。和所有同階級的女性一樣,丈夫不在時,她總是悉心打點他的一切,包括土地與農田等。她一定聽說了丈夫與女王之間的八卦傳聞,但我們無法知道她受到多少影響。
在一五六〇年的仲夏之前,艾咪再度動身,原因不明,這次她搬到庫姆納宮,房東則是達德利家族之前的管家安東尼·佛斯特(anthony forster),他也是達德利家族當時的賬房與阿賓登地區議員,這幢房子屬於威廉·歐文(william owen),他是前宮廷禦醫喬治·歐文之子,經曆過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與瑪麗女王的年代。歐文先生至今仍住在公寓中。
現已找不到原址的庫姆納宮,當時就位於連接牛津與阿賓登的要道上,靠近大村莊,是個中古世紀的小屋,於十四世紀時用灰石砌成,它一度曾是宗教基礎的一部分,是阿賓登修道院院長夏日的居所,也曾是許多修士的靜養地,還曾是某棟建築雜草叢生的四角中庭房舍之一。部分文獻記載,庫姆納宮是單層樓式的建築,但至少有三名房客住在大廳樓上,因此它應該還有上層。坐落在美麗的院落中,庫姆納宮修繕得十分好,這一切都要感謝佛斯特先生的改建,居住起來也非常舒適,他後來買下了這幢房子,他死後則葬在附近的教堂中。
艾咪付錢請了許多傭人,身旁還有侍女普戈太太(mrs. pirgo),也稱普托太太(mrs.pirto)或品托太太(mrs.pinto)服侍,以及一個朋友歐丁賽爾太太(mrs.odingsells),她是威廉·海德那守寡的姐姐,也是之前艾咪住在丹契沃斯時的旅館老板。當他們在庫姆納宮中安頓好後,這個宅邸顯得相當擁擠,住在這裏的除了佛斯特夫婦之外(他們是泰晤士威廉公爵的外甥,在瑪麗女王在位期間,都與當時的伊麗莎白公主維持友好關係),還有威廉·歐文那垂垂老矣的母親歐文太太。艾咪與歐丁賽爾太太住在西翼房中,也就是大廳的正上方,及歐文老太太的隔壁,佛斯特夫婦則和歐文老太太一樣,也有獨立的起居空間。佛斯特家、海德家和歐文家長年與達德利家族交好,彼此聯姻,當然也都是地方上的要人,達德利太太當然也是。安東尼·佛斯特原是個友善的房東,是個有教養又開過眼界的人,他喜歡音樂、很會唱歌,而且彈得一手小鍵琴。
斐利公爵和誇德拉大使曾多次在不同時期指出,有流言傳說艾咪·達德利“乳房有疾患”,而且可能已經到了晚期。這個傳聞可能是真的,但我們唯一能掌握她的健康狀況,就是在一五六〇年九月時,她顯得情緒非常低落。這種憂傷的情緒,可能是因為聽聞丈夫正在等她離世,以娶女王為妻,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知道自己不久人世而哀傷。
艾咪情緒憂傷的證據來自兩處,第一個是女傭的證詞,但這個證據來得較晚,第二個則是來自知名度不高的手冊——《萊斯特協會公報》。一五八四年,一位未具名的天主教作家,對達德利發動非常狠毒的攻訐,也是十六世紀時達德利名譽受損以及所有跟隨著他的汙名最主要的消息來源——而消息往往是錯誤百出。到了現代,這些文獻早已被當代學者列為拒絕往來戶。《萊斯特協會公報》針對一五六〇年九月發生的事情大加渲染,當然對於其中的信息,我們必須謹慎處理。但其中部分訊息可能是真的,包括它宣稱佛斯特家與庫姆納宮的其他住戶看到達德利太太“傷心又沉重”都顯得十分擔憂,因此提筆寫信給一位貝利大夫,他是女王在牛津大學的醫學教授,請他開立處方給達德利太太。貝利大夫斷然拒絕:他也聽到了流言,並且“認為一個好太太不需要吃藥,而且(他之後曾表示)他懷疑且憂慮這些人會以他的處方之名下毒謀害達德利夫人,那他就成了這些罪人的代罪羔羊”。一五八四年,《萊斯特協會公報》發行後,隨即聲名狼藉,貝利大夫當時仍在世,且以精湛醫術聞名,但他並未對報道加以否認。此舉顯示此報道可能為真,若真是如此,這個現象等於證實了女王與達德利的八卦散布的有多麽廣——還有多少人信以為真。
九月六日星期五,西班牙大使誇德拉主教抵達溫莎古堡。十一日時,他寫信給菲利普國王的姐妹帕爾瑪公爵夫人(duchess of parma),報告一樁周末發生的事件,但他並未在信中詳細提及事情發生的日期;但從他對此事的報告中,還是可以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七日星期六這天是伊麗莎白女王的二十七歲生日,誇德拉大使想要替主子獻上祝賀之意,但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討論。“在狩獵結束的返程中,伊麗莎白女王告訴我,達德利的太太死了,或是快死了,然後要我什麽都不準說。”女王陛下沒有多透漏些什麽,誇德拉大使可能認定,艾咪即將死於長年來傳聞中的乳癌。在那樣的情形之下,這樣的推斷合情合理,伊麗莎白女王不讓誇德拉大使多嘴也很自然。
周日,在這場會麵之後,威廉·塞西爾拋掉平常的小心翼翼,向誇德拉大使吐露心事。他向天主教西班牙的大使吐露的事情不僅不尋常,而且有其重要性,隨後很快就不證自明。
誇德拉主教寫道:
就在我與女王的那番談話後,我遇見了英國宮廷國務大臣塞西爾,我知道他近來失寵了。另外我則發現羅伯特·達德利正力圖取代他的位子。我毫無困難地將話題引導到此議題上,在我多次保證對他即將告訴我的事情守口如瓶後,他告訴我,女王近來的行為,讓他興起退出政壇的念頭。女王不是個好船長,他說,看到眼前有暴風,卻不願靠岸,對他來說,女王與羅伯特·達德利走得太近,可能引發的災難顯而易見。羅伯特·達德利自命為國家要務統領,也是女王的人,這對王權是極大傷害,而且甚至想要與女王成婚,為了健康與安全著想,女王在宮中絕對不敢提及此事。
塞西爾這一席話背後的含意並不清楚,這段時間,伊麗莎白女王天天出外騎馬尋歡——她生日這天,達德利表示女王每天從早到晚都與他在外狩獵——但塞西爾指的可能是女王鎮日單獨與達德利相處,可能讓自己置身險境中。
全國上下都會容忍這樁婚事,但他說他不吃這一套。因此他決定告老還鄉,隻是他認為自己可能走不成了,最後隻能淪落到倫敦塔中蹲苦窯。他哀求我,看在神的恩典上,幫忙告誡女王,說服她完全拋棄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記得自己虧欠自己與臣民的一切。
至於羅伯特·達德利,他說了兩次,覺得他上天堂還比較好一點。他告訴我,女王根本不在乎什麽歐洲王子。她根本不覺得需要他國的奧援。她負債累累,卻絲毫不去思考該如何走出泥淖,她在倫敦的信用早已破產。
這一席話顯然誇大其詞,但塞西爾希望能讓誇德拉大使了解,伊麗莎白女王如何為了寵臣自毀前程及她的王國。
最後,他提到他們考慮要殺害達德利夫人。“他們不斷放出風聲表示她生病了”——到了這個地步,誇德拉大使是否想起女王前一天說的話呢?——“其實她根本沒有生病,她健康得很,隻是得小心被人下毒。他深信,神絕對不會允許人們犯下這樣的罪,也不會讓這樣的陰謀得逞。”
伊麗莎白女王當時並不受法國人歡迎,這一點當然不令人意外,四月份時,英國駐法大使尼可拉斯·瑟洛摩頓爵士寫信向女王提出警告,表示“可能進行會危害社會的恐怖手段”,瑪麗·吉斯陰謀策動一名叫史戴方諾(stephano)的意大利人,企圖毒殺伊麗莎白女王,史戴方諾“是個留著一臉亂胡的魁梧男性”。塞西爾隨即起草一份備忘錄,要求宮廷上下“對女王的起居飲食加倍留意”,希望可以幫助伊麗莎白女王躲過遭毒殺的危機。“請勿接受陌生人致贈的香水、香水手套或食物。”備忘錄中寫著這樣的句子。
女王麵對法國與蘇格蘭的威脅時的那股勇氣,讓誇德拉大使印象深刻。他看過伊麗莎白女王與倫敦騎警們騎著她的那不勒斯名馬,他發現女王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與豪氣幹雲的英姿”。就在此時,羅馬教皇庇護四世(pope pius iv)寫信給伊麗莎白女王,囑咐她盡快回到天主教廷的懷抱,但女王下令教廷使者到了布魯塞爾便不得再前進。對於梵蒂岡方麵的呼喚,她終其一生都采取裝聾作啞的策略。
六月十一日,瑪麗·吉斯因水腫逝世,法國方麵隨即表示追求和平意圖。伊麗莎白女王決定派遣威廉·塞西爾到蘇格蘭去進行協商,希望與蘇格蘭和法國談定有利於英國的三方協議。瑟洛摩頓爵士聽聞女王的決定後,開始感到焦慮:沒有塞西爾在旁敦促,女王可能會草率行事。“誰有這個能力又願意在女王的決策過程中,很快地站出來反對或質疑呢?誰又能很快地解決懸而不決的窘況?”伊麗莎白女王的決策過程之緩慢是出了名的。“誰能夠快速決策?”
塞西爾本人也不想離開宮廷。他懷疑是達德利要女王派遣他到蘇格蘭去,以免他壞事,他也堅信隻要自己一離開,達德利將取代他在宮中的顧問位置。他偷偷告訴瑟洛摩頓爵士:“派遣我前往蘇格蘭的舉措非常奇怪,也引發諸多爭議。我一定是遭到出賣,才會被女王派遣出使。”但另外,此行讓他得以遠離他早已厭倦的宮廷中傷與陰謀的戲碼,好好喘一口氣。然而在前往愛丁堡時,他仍不禁心情沉重,因為他已經看到自己不在宮廷的日子,有一個人將慢慢挖空他的權力,而這個人也會將英國推向快速毀滅之途,這個男人的名字,與許多流言蜚語永遠分不開。
一五六〇年六月,在艾賽克斯有個女修道院院長,布倫特伍德的安妮·道(annie dowe of brentwood),最喜歡和密友們肆無忌憚地大談來自倫敦的有關伊麗莎白女王和達德利的八卦。她聽說達德利送給女王陛下一件紅色襯裙。
其中一位朋友也聽過這個消息,馬上回嘴表示:“你真以為是件襯裙嗎?不,他給她的是個孩子哪!我拍胸脯保證。”
安妮·道快樂地將這個寶貴的八卦散布到鄰村去。
“親愛的羅伯特·達德利和女王玩出了火花,”她意有所指地說,“他可是她孩子的父親哪!”
嚇壞了的村民則應道:“為什麽?她沒有孩子啊!”
“沒錯,她沒有,”安妮·道說,“那孩子正在成形呀!”
這些八卦消息被上呈地方政府,安妮·道也因此遭到逮捕定罪,是年八月淪落下獄。當地地方法官堅持此案必須在密室中審判,以免她編造的故事誤傳到大眾耳裏。但官方的動作實在太慢了:八卦消息早已散布到艾賽克斯以外的地方,就算事情過了十年,還是有人認定伊麗莎白女王與達德利有孩子。有一個叫作亨利·霍金斯(henry hawkins)的人,就因為製造了“親愛的羅伯特·達德利與女王陛下有五個孩子,而且都由產婆接生”的流言,而遭到刑罰。此時,英國政府逐漸失去耐心,這麽多年來,許多製造謠言的人都因為謠言中傷女王而遭到割耳之刑,或麵對與安妮·道一樣的命運。
可是,就算用這麽殘酷的刑罰,也無法停止流言蜚語,各國大使——尤其是西班牙大使——在伊麗莎白女王繼位後的這個時期來到英國宮廷中,聽到這些私生子的宮廷秘辛,紛紛相信這些傳言。一名年輕人於一五八〇年代出現在西班牙,宣稱自己是伊麗莎白女王與達德利之子;誇張的是,菲利普國王甚至想要確認消息正確性,後來證實這是詐騙一樁。但許多人都願意相信這些流言,直到今天,盡管許多證據都反對這些傳聞的真實性,依然有人深信不疑。
* * *
一五六〇年七月二日,英格蘭與蘇格蘭因為簽署了《愛丁堡條約》,戰爭總算結束——對塞西爾來說,是經過幾周來迂回曲折的討價還價後,總算在外交上得到的一大勝利。在條約的規範下,法國同意退出蘇格蘭,將蘇格蘭的國家管理之責交還給蘇格蘭議會,英格蘭與法國都不準幹涉。以瑪麗女王之名,法方派出的代表承諾她將不再與伊麗莎白女王爭奪王位,也不會與英格蘭爭相部署兵力。最後,法國在條約中也同意承認伊麗莎白女王為英國女王。看來,事情至此,和平總算露出一線曙光,戰爭威脅之雲霧也消散了。更重要的是,在歐洲各國的眼中,伊麗莎白女王更添威嚴。塞西爾對於自己的成就感到頗為滿意。
然而伊麗莎白女王卻不這麽想。在送往愛丁堡的連續幾封信中,對於塞西爾沒能確保奪回加萊港,也沒有要求法國償付英國在蘇格蘭對抗法軍的戰爭費用,女王嚴加斥責。原本洋洋得意的塞西爾,瞬間黯淡了下來;他認定女王的諸多抱怨,都是達德利在背後搞鬼,隻有達德利才會讓他遭到中傷。這件事背後可能有其真實性,也有可能是伊麗莎白女王對塞西爾出使的任務抱持負麵觀感,但這一點隨即證明是錯誤的。
* * *
事實上,伊麗莎白女王正享受著一生中最光輝的夏天。從戰爭的威脅中解放後,她讓自己在達德利的陪伴下,享受一段狂歡的時光,無視每天積壓下的政務。到了七月底,她決定離開格林尼治下鄉出訪,沿著泰晤士河的南岸緩慢地旅行,並住在泰晤士河沿岸的許多豪華宅邸。身為騎士統領的達德利顯然也在,但在他的任期結束後,據傳他仍待在女王身邊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幾乎天天外出騎馬打獵,伊麗莎白女王總是騎上最有生氣的馬匹,到了晚間他們會一起跳舞、享受音樂。盡管之前女王曾在達德利麵前和其他男人打情罵俏,但現在她全心全意地對待他,就算被指為蕩婦或淫婦也無懼。小道消息指出,他們鎮日關在私室中獨處,一名臣子出言勸誡:“全英國上下人人無不拉起嗓子罵道,這家夥簡直就是為了虛榮毀了國家啊!”
一名西班牙駐安特衛普特使曾回報,英國宮廷上許多臣子對“看到有人得到這麽多寵愛,但女王卻完全沒有結婚念頭”表示反感不已。
對於女王“完全沒有結婚的念頭”,塞西爾感到十分憂心:與女王婚姻相關的問題,以及王位的繼位人選,永遠都是他心頭的大事,就算是在愛丁堡,他也不斷寫信表達自己內心的期待:“神定會為您的心指引方向,為了子嗣找到一位父親,您的孩子將為世代子孫祝福。”許多臣子深信伊麗莎白女王接受了塞西爾的建議,但同時也強烈反對女王的選擇。
到了七月底,遠離政務將近兩個月後,塞西爾終於返回宮中,本來他預期會得到君主的熱烈歡迎。但除了其他議員們的溫暖道賀外,伊麗莎白女王的態度卻是出奇地冷酷疏離,達德利則是違反他自己公開宣稱的原則,大權在握,企圖獲取誇德拉大使的友誼與支持,以便得到西班牙撐腰,讓他能抗衡塞西爾的影響力——這一切女王都看在眼裏,同時默許。女王甚至宣布要征召一名能力與她的“文書官”相當的“劍客”。
塞西爾的心沉到穀底,他明白自己離開太久了。於是他做出定論,在他出使期間,女王與她的寵臣間的關係,已經有了最基礎的改變。無論怎麽想都觸動了他的警覺性,但女王對他的態度卻沒有多大的改變。對他在愛丁堡的貢獻,女王完全沒有表示任何謝意,甚至直接表明就算塞西爾為了她盤纏散盡,她也不會支付塞西爾出使的費用。接下來,每當他想要與女王討論政務時,就會聽到女王身邊的人說她與達德利在騎馬。這些現象在暗示著,隻要達德利終止婚姻,女王便可能會下嫁達德利。
有關達德利會離婚——或甚至更糟的揣測——仍甚囂塵上。一名皇室持火炬手欣然散布他親眼所見的事實,一天晚間女王前往邱園拜訪達德利回宮後,便心花怒放地告訴身旁的侍者關於達德利值得嘉許之處,同時宣布她將賜予達德利更多榮耀。此事引得流言四起,各界開始猜測達德利可望得到公爵爵位,或是等到他成為自由之身,女王便將與他成婚。這一切都回報上呈樞密院,也讓塞西爾憂心忡忡。他無法預測伊麗莎白女王與達德利的感情到底到了哪個地步,但他早已發現女王不顧一切地毀壞自己的形象,造成宮廷危機。
樞密院成員間針對此事進行辯論,對於女王之前未能嫁給一位身價極高的追求者,感到深深惋惜。有些人說這是因為她不喜歡男人;另外則有人認為她想要借由婚姻來與歐洲鄰國協商;但多數人認為與他國聯姻根本沒用,因為歐洲各國皇室心中早有定奪,他們認為女王會嫁給達德利。情勢變得十分緊急,誇德拉大使甚至認為宮廷內會有一場叛變,因而表示:“他們的要求是不想再由女人做主,哪天早上醒來,這個女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和男人都進了監獄。”
塞西爾認定自己的政治生涯告終,他開始變得極度沮喪,一個月內便認真考慮提出辭呈,他在一封信中暗示了貝德福德伯爵(earl of bedford)。他想要從巴黎召回尼可拉斯·瑟洛摩頓爵士來取代他國務大臣的位置,因此去信表示:“你必須趕緊回國。我不敢寫下我想說的話。希望神能讓女王陛下了解她自己需要些什麽。”換句話說,就是與他國聯姻的婚姻關係。
國務大臣塞西爾加油添醋地,用女王與寵臣之間的故事來娛樂瑟洛摩頓爵士與其他英國駐外使節,暗示他們若可以向女王表達他國政府的不滿,或許稍有幫助讓女王能停下腳步思考。
八月三十日,英國皇室的腳步移往溫莎。前一周,蘇格蘭國會廢除了羅馬天主教廷的權利,並且立法規定若在蘇格蘭進行彌撒儀式,將處死罪。然而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則以法律手段,將新教教會中的加爾文教派立為官方宗教。蘇格蘭貴族們則開始希望促成艾倫侯爵與伊麗莎白女王的婚事,更加鞏固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關係,而無視於伊麗莎白女王對此婚事毫無興趣。蘇格蘭方麵下定決心“誓死”也要達成任務,但在雙方展開協商之前,卻發生了一件事情,讓英國許多事務幾乎全麵停擺。
* * *
羅伯特·達德利從未擁有自己與太太的私有住宅。他就住在邱園,這是女王賜予的宅邸,但伊麗莎白女王清楚表明,任何有關艾咪·達德利的一切,她都討厭,而且總是突然召喚她的寵臣,所以艾咪從未到過邱園。因此她大部分的時間,都住在親戚或朋友家。
達德利與他的太太雖已結褵超過八年,但他們卻很少見麵。女王堅持他必須住在宮廷中,因此他很少回家。曆史上有記錄艾咪曾造訪宮廷,但顯然她的出現並不受歡迎。在那個年代,臣子的妻子們單獨住在鄉下,而丈夫則住在宮廷中的狀況並非罕見,妻子們隨之住在宮廷中,也是不無可能,但這樣花費驚人,而女王又不鼓勵臣子們這麽做。她喜歡宮裏的男性都繞著她打轉,而不是以妻子為中心。
一五五八年到一五五九年的冬天,艾咪·達德利都住在林肯郡與柏立聖艾蒙的朋友家。春天來臨時,她前往倫敦南部的坎伯韋爾,拜訪她母親的親人們,而他們都是蘇格蘭人。在那之後,她似乎主要都住在阿賓登附近的丹契沃斯一帶威廉·海德(william hyde)的家,這個遺址至今仍在,但當年艾咪居住時的模樣已不複見。達德利送禮物過去,禮物的樣式全都詳細記載在他的賬簿中:一頂風帽、金紐扣、些許香料、鹿肉、縫紉用絲綢、許多針織品、一副眼鏡和襞襟用的荷蘭亞麻布。她向來不要求這些物質上的回饋,但達德利卻認為這樣就可以滿足她。他偶爾會去找她,但到了一五六〇年時,他的造訪簡直就是偶然。
從曆史上的記錄,很難推斷兩人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他們兩人膝下無子,從文獻上也找不到艾咪曾懷孕的證據。和所有同階級的女性一樣,丈夫不在時,她總是悉心打點他的一切,包括土地與農田等。她一定聽說了丈夫與女王之間的八卦傳聞,但我們無法知道她受到多少影響。
在一五六〇年的仲夏之前,艾咪再度動身,原因不明,這次她搬到庫姆納宮,房東則是達德利家族之前的管家安東尼·佛斯特(anthony forster),他也是達德利家族當時的賬房與阿賓登地區議員,這幢房子屬於威廉·歐文(william owen),他是前宮廷禦醫喬治·歐文之子,經曆過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與瑪麗女王的年代。歐文先生至今仍住在公寓中。
現已找不到原址的庫姆納宮,當時就位於連接牛津與阿賓登的要道上,靠近大村莊,是個中古世紀的小屋,於十四世紀時用灰石砌成,它一度曾是宗教基礎的一部分,是阿賓登修道院院長夏日的居所,也曾是許多修士的靜養地,還曾是某棟建築雜草叢生的四角中庭房舍之一。部分文獻記載,庫姆納宮是單層樓式的建築,但至少有三名房客住在大廳樓上,因此它應該還有上層。坐落在美麗的院落中,庫姆納宮修繕得十分好,這一切都要感謝佛斯特先生的改建,居住起來也非常舒適,他後來買下了這幢房子,他死後則葬在附近的教堂中。
艾咪付錢請了許多傭人,身旁還有侍女普戈太太(mrs. pirgo),也稱普托太太(mrs.pirto)或品托太太(mrs.pinto)服侍,以及一個朋友歐丁賽爾太太(mrs.odingsells),她是威廉·海德那守寡的姐姐,也是之前艾咪住在丹契沃斯時的旅館老板。當他們在庫姆納宮中安頓好後,這個宅邸顯得相當擁擠,住在這裏的除了佛斯特夫婦之外(他們是泰晤士威廉公爵的外甥,在瑪麗女王在位期間,都與當時的伊麗莎白公主維持友好關係),還有威廉·歐文那垂垂老矣的母親歐文太太。艾咪與歐丁賽爾太太住在西翼房中,也就是大廳的正上方,及歐文老太太的隔壁,佛斯特夫婦則和歐文老太太一樣,也有獨立的起居空間。佛斯特家、海德家和歐文家長年與達德利家族交好,彼此聯姻,當然也都是地方上的要人,達德利太太當然也是。安東尼·佛斯特原是個友善的房東,是個有教養又開過眼界的人,他喜歡音樂、很會唱歌,而且彈得一手小鍵琴。
斐利公爵和誇德拉大使曾多次在不同時期指出,有流言傳說艾咪·達德利“乳房有疾患”,而且可能已經到了晚期。這個傳聞可能是真的,但我們唯一能掌握她的健康狀況,就是在一五六〇年九月時,她顯得情緒非常低落。這種憂傷的情緒,可能是因為聽聞丈夫正在等她離世,以娶女王為妻,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知道自己不久人世而哀傷。
艾咪情緒憂傷的證據來自兩處,第一個是女傭的證詞,但這個證據來得較晚,第二個則是來自知名度不高的手冊——《萊斯特協會公報》。一五八四年,一位未具名的天主教作家,對達德利發動非常狠毒的攻訐,也是十六世紀時達德利名譽受損以及所有跟隨著他的汙名最主要的消息來源——而消息往往是錯誤百出。到了現代,這些文獻早已被當代學者列為拒絕往來戶。《萊斯特協會公報》針對一五六〇年九月發生的事情大加渲染,當然對於其中的信息,我們必須謹慎處理。但其中部分訊息可能是真的,包括它宣稱佛斯特家與庫姆納宮的其他住戶看到達德利太太“傷心又沉重”都顯得十分擔憂,因此提筆寫信給一位貝利大夫,他是女王在牛津大學的醫學教授,請他開立處方給達德利太太。貝利大夫斷然拒絕:他也聽到了流言,並且“認為一個好太太不需要吃藥,而且(他之後曾表示)他懷疑且憂慮這些人會以他的處方之名下毒謀害達德利夫人,那他就成了這些罪人的代罪羔羊”。一五八四年,《萊斯特協會公報》發行後,隨即聲名狼藉,貝利大夫當時仍在世,且以精湛醫術聞名,但他並未對報道加以否認。此舉顯示此報道可能為真,若真是如此,這個現象等於證實了女王與達德利的八卦散布的有多麽廣——還有多少人信以為真。
九月六日星期五,西班牙大使誇德拉主教抵達溫莎古堡。十一日時,他寫信給菲利普國王的姐妹帕爾瑪公爵夫人(duchess of parma),報告一樁周末發生的事件,但他並未在信中詳細提及事情發生的日期;但從他對此事的報告中,還是可以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七日星期六這天是伊麗莎白女王的二十七歲生日,誇德拉大使想要替主子獻上祝賀之意,但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討論。“在狩獵結束的返程中,伊麗莎白女王告訴我,達德利的太太死了,或是快死了,然後要我什麽都不準說。”女王陛下沒有多透漏些什麽,誇德拉大使可能認定,艾咪即將死於長年來傳聞中的乳癌。在那樣的情形之下,這樣的推斷合情合理,伊麗莎白女王不讓誇德拉大使多嘴也很自然。
周日,在這場會麵之後,威廉·塞西爾拋掉平常的小心翼翼,向誇德拉大使吐露心事。他向天主教西班牙的大使吐露的事情不僅不尋常,而且有其重要性,隨後很快就不證自明。
誇德拉主教寫道:
就在我與女王的那番談話後,我遇見了英國宮廷國務大臣塞西爾,我知道他近來失寵了。另外我則發現羅伯特·達德利正力圖取代他的位子。我毫無困難地將話題引導到此議題上,在我多次保證對他即將告訴我的事情守口如瓶後,他告訴我,女王近來的行為,讓他興起退出政壇的念頭。女王不是個好船長,他說,看到眼前有暴風,卻不願靠岸,對他來說,女王與羅伯特·達德利走得太近,可能引發的災難顯而易見。羅伯特·達德利自命為國家要務統領,也是女王的人,這對王權是極大傷害,而且甚至想要與女王成婚,為了健康與安全著想,女王在宮中絕對不敢提及此事。
塞西爾這一席話背後的含意並不清楚,這段時間,伊麗莎白女王天天出外騎馬尋歡——她生日這天,達德利表示女王每天從早到晚都與他在外狩獵——但塞西爾指的可能是女王鎮日單獨與達德利相處,可能讓自己置身險境中。
全國上下都會容忍這樁婚事,但他說他不吃這一套。因此他決定告老還鄉,隻是他認為自己可能走不成了,最後隻能淪落到倫敦塔中蹲苦窯。他哀求我,看在神的恩典上,幫忙告誡女王,說服她完全拋棄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記得自己虧欠自己與臣民的一切。
至於羅伯特·達德利,他說了兩次,覺得他上天堂還比較好一點。他告訴我,女王根本不在乎什麽歐洲王子。她根本不覺得需要他國的奧援。她負債累累,卻絲毫不去思考該如何走出泥淖,她在倫敦的信用早已破產。
這一席話顯然誇大其詞,但塞西爾希望能讓誇德拉大使了解,伊麗莎白女王如何為了寵臣自毀前程及她的王國。
最後,他提到他們考慮要殺害達德利夫人。“他們不斷放出風聲表示她生病了”——到了這個地步,誇德拉大使是否想起女王前一天說的話呢?——“其實她根本沒有生病,她健康得很,隻是得小心被人下毒。他深信,神絕對不會允許人們犯下這樣的罪,也不會讓這樣的陰謀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