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跡
皮日休,字逸少,後改字襲美,自號“間氣布衣”、“鹿門子”,又號“醉吟先生”、“醉民”、“醉士”,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他的生年已不可確考,而其《文中子碑》:“後先生(文中子)二百五十餘歲生,曰皮日休。”文中子王通生於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到唐太宗大和七年(833)正好二百五十年,因此皮日休應生於大和八年至開成初年(834-838)之間,是我國晚唐時代的一位重要作家。
皮日休出身寒門。他在《皮子世錄》中自述其家世:“至於吾唐,汩汩民間,無能以文取位。”又說:“自有唐以來,或農竟陵,或隱鹿門,皆不拘冠冕,以至皮子。”
皮子休青少年時,隱居於襄陽鹿門山,閉門讀書,時以漁釣為樂。中年時漫遊許多地方,往返經行於今江西北部和安徽、江蘇、河南、陝西等地。
懿宗鹹通七年(866),皮日休到長安應進士試,不第。便取道洛陽,退歸於壽州(今安徽壽縣),自編《皮子文藪》,作為“行卷”,以備再應進士試時“貢之有司”。
鹹通八年(867)中進士,次年在蘇州為刺史崔璞從事時,與吳中名士陸龜蒙頻相唱和,傳為佳話,時稱“皮陸”。後入朝任著作郎、國子博士等職。
僖宗廣明元年(880)出為毗陵副使,南下途中,參加了黃巢農民起義軍。同年十二月初五,起義大軍攻入長安,十三日黃巢建號稱帝,設置文武百官,任命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在任職期間,他協助黃巢做了不少事情,如出文告、草赦書等。
中和三年(883),黃巢兵敗,退出長安。皮日休下落不明,大約死於農民軍退出長安之時。
關於皮日休的下落問題,正史無傳。後人的筆記雜著卻有不少傳聞。但歸並起來,不外以下四種:
(一)皮日休因作“讖語”:“欲知聖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聖人名,果頭三屈律。”觸怒黃巢,為黃巢所害。此說首見於北宋初錢易《南部新書》丁卷。主此說者最多,影響也很大。如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晁公武《郡齋讀書》、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等,均從此說。
(二)死於南粵。此說見於明人胡應麟《詩藪·雜編卷四》:“皮日休,晚終南粵。一說謂造讖文,黃巢殺之,非也。”
(三)皮日休在黃巢兵敗後逃到會稽,投靠了錢鏐,並在錢鏐手下任太常博士,後死於杭州。此說見於北宋陶嶽《五代史補》卷一。
(四)黃巢兵敗後,皮日休被朝廷處死。此說見《該聞錄》:“皮日休陷黃巢,為翰林學士,巢敗被誅。”原書已佚,這條記錄是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十轉引的。
對以上四種說法,一般認為三、四說可靠一些,但疑點很多,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皮日休的思想,就其主導方麵而言,屬儒家思想體係。他在《襄州孔子廟學記》中把孔子的思想捧到“用之則昌,舍之則亡”的地步。但他對儒家學說的汲取是有所偏重的。他最感興趣的是孟子所謂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民本思想有它一定的進步因素。
基於這種“民本”思想,他一再呼籲行仁政,薄賦斂,主張治民重在疏導。而社會現實正與此相反。唐朝末年,政治腐敗,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更加殘酷。這是導致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皮日休正是帶著誅殺無道昏君,革除黑暗統治的願望參加農民起義的。
皮日休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毅然參加了農民革命的極少數作家之一,也是我國中世紀文人中少有的思想非常激進的知識分子。 二、創作成就
(一)文學主張
皮日休的文學主張,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強調文學的現實內容和批判精神。他在《文藪序》中明確提出文學創作要做到“上剝遠非,下補近失”,否則就失去了社會功能和存在的價值。
他為文推崇韓愈“以文載道”的主張,稱讚韓文“無不裨造化,補時政”。
他的詩論,受杜甫、元結、白居易的影響很大,強調詩歌的政治作用,反對形式主義的不良風習。他在《正樂府十篇》的序文中批評當時的一些所謂樂府詩,實際上已違背了漢魏以來樂府詩的現實主義傳統。他指出:“今之所謂樂府者,唯以魏晉之侈麗,陳梁之浮豔,謂之樂府詩,真不然矣。”他特別推崇白居易,稱讚白居易的詩是“典誥篇”,“所刺必有思,所臨必可傳”。可以說,皮日休的詩論是白居易詩論在唐末的繼承和發展,更重要的是他在創作中實踐了自己的主張。他的文學主張,主要見於《正樂府十篇》並序。
(二)詩歌
皮日休的詩,現存四百來首,《文藪》中僅存有一卷,凡四十六首,另外三百餘首見於《鬆陵集》(同陸龜蒙的唱和集)。
他的詩歌,最能代表其成就的是《三羞詩》和《正樂府十篇》。如《正樂府》中的《卒妻怨》、《貪官怨》、《農父謠》、《哀隴民》等,都是“知國之利病,民之休戚”(《正樂府序》)的現實主義作品,對官吏貪暴、戰爭災禍和農民被壓迫、剝削的慘狀作了全麵的反映。其中最著名的是《橡媼歎》: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幾曝複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
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
如何一石餘,隻作五鬥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饑腸。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籲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本詩是皮日休《正樂府》十首中的第二首。詩中塑造了一個拾橡子的老婦人形象,並通過橡子和稻粒的鮮明對比,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語言風格,都與白居易新樂府相近。但在表現力方麵,遠遠不及白詩。
另外,他還有一些詠史的短章,也是較好的作品。如《汴河懷古二首》之二: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詩人在批判隋煬帝開運河的主觀動機的同時,也不抹殺這一工程在客觀上的積極作用。這種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全麵。運河實際是千百萬被奴役的人民親手開鑿的,“論功”應記在人民頭上,不應當記在皇帝一個人的身上。
(三)文賦
皮日休的文,幾乎全部收集在他的《文藪》裏。另外,《全唐文》輯錄其短文七篇。
他的散文和辭賦,大都借古諷今,揭露黑暗,抒發憤慨,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戰鬥性。如他早年寫的《鹿門隱書》(六十篇),指責時政,就很尖銳深刻。
又如《讀〈司馬法〉》和《原謗》。前者是一篇對古代兵法的《司馬法》的讀後感,作者用古今對比的寫法,揭露了唐末政治腐敗、戰禍不休的混亂局麵。後者從怨天說到怨皇帝,字裏行間充滿著反封建統治的思想。兩篇文章結合起來看,這種強烈的叛道精神,正是唐末階級鬥爭激化的反映,也是皮日休後來參加黃巢起義的思想基礎。特別是他的諷刺性小品文,如《悲摯獸》等,魯迅先生稱之為“一塌糊塗的泥塘裏的光彩和鋒芒”(《小品文的危機》)。
總的來看,皮日休的詩文,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深刻地揭露了晚唐政治的腐敗,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是很強的。但其中也有少數篇章流於呆板、枯燥的說教,藝術性較差。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八(舒寶璋校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二)作品
1.蕭滌非、鄭慶篤:《皮子文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全唐文》卷七九六至七九九,中華書局影印嘉慶本,1985年。
3.《全唐詩》卷六〇八至六一六,中華書局,1960年。
(三)其他
1.劉楊忠:《皮日休簡論》,《中國古典文學論叢》(一),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2.申寶昆:《皮日休研究中若幹問題討論綜述》,《棗莊師專學報》1985年第1期。
皮日休,字逸少,後改字襲美,自號“間氣布衣”、“鹿門子”,又號“醉吟先生”、“醉民”、“醉士”,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他的生年已不可確考,而其《文中子碑》:“後先生(文中子)二百五十餘歲生,曰皮日休。”文中子王通生於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到唐太宗大和七年(833)正好二百五十年,因此皮日休應生於大和八年至開成初年(834-838)之間,是我國晚唐時代的一位重要作家。
皮日休出身寒門。他在《皮子世錄》中自述其家世:“至於吾唐,汩汩民間,無能以文取位。”又說:“自有唐以來,或農竟陵,或隱鹿門,皆不拘冠冕,以至皮子。”
皮子休青少年時,隱居於襄陽鹿門山,閉門讀書,時以漁釣為樂。中年時漫遊許多地方,往返經行於今江西北部和安徽、江蘇、河南、陝西等地。
懿宗鹹通七年(866),皮日休到長安應進士試,不第。便取道洛陽,退歸於壽州(今安徽壽縣),自編《皮子文藪》,作為“行卷”,以備再應進士試時“貢之有司”。
鹹通八年(867)中進士,次年在蘇州為刺史崔璞從事時,與吳中名士陸龜蒙頻相唱和,傳為佳話,時稱“皮陸”。後入朝任著作郎、國子博士等職。
僖宗廣明元年(880)出為毗陵副使,南下途中,參加了黃巢農民起義軍。同年十二月初五,起義大軍攻入長安,十三日黃巢建號稱帝,設置文武百官,任命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在任職期間,他協助黃巢做了不少事情,如出文告、草赦書等。
中和三年(883),黃巢兵敗,退出長安。皮日休下落不明,大約死於農民軍退出長安之時。
關於皮日休的下落問題,正史無傳。後人的筆記雜著卻有不少傳聞。但歸並起來,不外以下四種:
(一)皮日休因作“讖語”:“欲知聖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聖人名,果頭三屈律。”觸怒黃巢,為黃巢所害。此說首見於北宋初錢易《南部新書》丁卷。主此說者最多,影響也很大。如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晁公武《郡齋讀書》、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等,均從此說。
(二)死於南粵。此說見於明人胡應麟《詩藪·雜編卷四》:“皮日休,晚終南粵。一說謂造讖文,黃巢殺之,非也。”
(三)皮日休在黃巢兵敗後逃到會稽,投靠了錢鏐,並在錢鏐手下任太常博士,後死於杭州。此說見於北宋陶嶽《五代史補》卷一。
(四)黃巢兵敗後,皮日休被朝廷處死。此說見《該聞錄》:“皮日休陷黃巢,為翰林學士,巢敗被誅。”原書已佚,這條記錄是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十轉引的。
對以上四種說法,一般認為三、四說可靠一些,但疑點很多,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皮日休的思想,就其主導方麵而言,屬儒家思想體係。他在《襄州孔子廟學記》中把孔子的思想捧到“用之則昌,舍之則亡”的地步。但他對儒家學說的汲取是有所偏重的。他最感興趣的是孟子所謂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民本思想有它一定的進步因素。
基於這種“民本”思想,他一再呼籲行仁政,薄賦斂,主張治民重在疏導。而社會現實正與此相反。唐朝末年,政治腐敗,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更加殘酷。這是導致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皮日休正是帶著誅殺無道昏君,革除黑暗統治的願望參加農民起義的。
皮日休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毅然參加了農民革命的極少數作家之一,也是我國中世紀文人中少有的思想非常激進的知識分子。 二、創作成就
(一)文學主張
皮日休的文學主張,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強調文學的現實內容和批判精神。他在《文藪序》中明確提出文學創作要做到“上剝遠非,下補近失”,否則就失去了社會功能和存在的價值。
他為文推崇韓愈“以文載道”的主張,稱讚韓文“無不裨造化,補時政”。
他的詩論,受杜甫、元結、白居易的影響很大,強調詩歌的政治作用,反對形式主義的不良風習。他在《正樂府十篇》的序文中批評當時的一些所謂樂府詩,實際上已違背了漢魏以來樂府詩的現實主義傳統。他指出:“今之所謂樂府者,唯以魏晉之侈麗,陳梁之浮豔,謂之樂府詩,真不然矣。”他特別推崇白居易,稱讚白居易的詩是“典誥篇”,“所刺必有思,所臨必可傳”。可以說,皮日休的詩論是白居易詩論在唐末的繼承和發展,更重要的是他在創作中實踐了自己的主張。他的文學主張,主要見於《正樂府十篇》並序。
(二)詩歌
皮日休的詩,現存四百來首,《文藪》中僅存有一卷,凡四十六首,另外三百餘首見於《鬆陵集》(同陸龜蒙的唱和集)。
他的詩歌,最能代表其成就的是《三羞詩》和《正樂府十篇》。如《正樂府》中的《卒妻怨》、《貪官怨》、《農父謠》、《哀隴民》等,都是“知國之利病,民之休戚”(《正樂府序》)的現實主義作品,對官吏貪暴、戰爭災禍和農民被壓迫、剝削的慘狀作了全麵的反映。其中最著名的是《橡媼歎》: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幾曝複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
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
如何一石餘,隻作五鬥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饑腸。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籲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本詩是皮日休《正樂府》十首中的第二首。詩中塑造了一個拾橡子的老婦人形象,並通過橡子和稻粒的鮮明對比,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語言風格,都與白居易新樂府相近。但在表現力方麵,遠遠不及白詩。
另外,他還有一些詠史的短章,也是較好的作品。如《汴河懷古二首》之二: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詩人在批判隋煬帝開運河的主觀動機的同時,也不抹殺這一工程在客觀上的積極作用。這種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全麵。運河實際是千百萬被奴役的人民親手開鑿的,“論功”應記在人民頭上,不應當記在皇帝一個人的身上。
(三)文賦
皮日休的文,幾乎全部收集在他的《文藪》裏。另外,《全唐文》輯錄其短文七篇。
他的散文和辭賦,大都借古諷今,揭露黑暗,抒發憤慨,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戰鬥性。如他早年寫的《鹿門隱書》(六十篇),指責時政,就很尖銳深刻。
又如《讀〈司馬法〉》和《原謗》。前者是一篇對古代兵法的《司馬法》的讀後感,作者用古今對比的寫法,揭露了唐末政治腐敗、戰禍不休的混亂局麵。後者從怨天說到怨皇帝,字裏行間充滿著反封建統治的思想。兩篇文章結合起來看,這種強烈的叛道精神,正是唐末階級鬥爭激化的反映,也是皮日休後來參加黃巢起義的思想基礎。特別是他的諷刺性小品文,如《悲摯獸》等,魯迅先生稱之為“一塌糊塗的泥塘裏的光彩和鋒芒”(《小品文的危機》)。
總的來看,皮日休的詩文,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深刻地揭露了晚唐政治的腐敗,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是很強的。但其中也有少數篇章流於呆板、枯燥的說教,藝術性較差。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八(舒寶璋校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二)作品
1.蕭滌非、鄭慶篤:《皮子文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全唐文》卷七九六至七九九,中華書局影印嘉慶本,1985年。
3.《全唐詩》卷六〇八至六一六,中華書局,1960年。
(三)其他
1.劉楊忠:《皮日休簡論》,《中國古典文學論叢》(一),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2.申寶昆:《皮日休研究中若幹問題討論綜述》,《棗莊師專學報》198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