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夜闌靜,問有誰共鳴
語錄
人,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海闊天空的胸襟,退一步去生存。
——2000年
張國榮對當年的惡性競爭如此感悟娛樂圈裏,最不缺的就是“比較”。歌星需要通過比較找到自己的位置;媒體需要通過比較來製造話題;而粉絲們,也需要通過比較來更加了解偶像的優點。比較並不是壞事,如果運用得當,更能激發鬥誌,令雙方共贏。隻是在殘酷的娛樂圈裏,由於藝人、媒體和粉絲三方角力,卻往往使被比較的當事人倍感壓力。
張國榮就是一個從來都沒有逃脫過被“比較”命運的偶像。也許就是人紅是非多,當他剛有小小成績時,就常常被人將他與陳百強放在一起。
70年代末幾乎同出道的張國榮、陳百強、鍾保羅,被譽為當時的“中環三劍客”。然而很少有人將三者並列相比,因為其中鍾保羅不是歌手,後來更轉向電視台做dj,可以說不在一個領域,就談不上比較了。
而張與陳兩人,同屬一個經紀人,都是俊俏的青年歌手,又一起出演了兩部電影,可以說外貌、專業與能力都程度相當。隻是陳百強幸運一些,當張國榮還在麗的苦苦煎熬時,他已經在歌壇有所成績。可以說在歌壇上張國榮當時是被陳百強壓製住的。
再好的朋友,反複被人比較著,自己的事業又不比對方順意,多少也會有嫌隙。張國榮心裏不是沒有疙瘩的,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人,也藏不住這股氣。
他坦陳說:“在那個時期我發覺我們在名利方麵爭得很要緊,我不想再跟他有些什麽的合作。所以在《失業生》(1981年)上畫的時候,我就向記者宣布了‘我不會再與陳百強在電影上、歌唱上再合作。’”
1984年張國榮與陳百強在tvb台慶酒會上但是比較並沒有停止,一直到1985年年初,他第一次登上《明報周刊》封麵接受采訪時,提到陳百強他仍然略帶不快:“為什麽偏要拿他跟我比呢?為什麽不拿我跟阿倫(譚詠麟)或羅文比?”
這句話可以反映出他的想法:他不是不願意被比較,而是不願意始終和同一個人比;同時,他希望與歌壇最紅的前輩去比較,為了更高的目標去奮鬥。
張國榮與陳百強之間的較量,其實在這一年已經逐漸告一段落了。85年下半年他在電台述說自己的故事時特別提到:現在也感覺越來越少人把我跟他比較了,我覺得這是一件對我和對他都是很有益的事情。因為當你在一段長時期都拿同一個人跟你作比較的時候,你就會退步。
然而,也從這一年開始,雖然暫時脫離了陳百強,但是他與譚詠麟的比較已經悄然拉開帷幕,二人即將成為80年代香港歌壇最大的競爭對手。
最早將張國榮與譚詠麟比較的一篇報道,竟是出現在1977年。
那一年,張國榮剛剛出道,簽約麗的電視台,在電視台附近的廣播道租了一間小屋。那一天,《明報周刊》記者與他約見在一間咖啡廳,他點了火腿蛋早餐吃得專注,濃眉大眼,時尚卷發,看起來像純情的高中生——實際上他也不過20歲而已。
記者問:“有沒有人說你像溫拿的譚詠麟?你的發型與眉毛都像他的翻版。”張國榮點頭,頗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風範:“他沒有我高,穿了高跟鞋隻到我這兒。”還用手比了比額頭。
這時候,不論是記者還是張國榮本人,都一定不會想到,10年之後,這位謙虛自稱“唱得不好,但是我喜歡唱”的率真爽朗的小夥子將在樂壇上與譚詠麟分庭抗禮,將香港樂壇推向空前絕後的鼎盛時期。
譚詠麟比張國榮長6歲,1973年成為“溫拿樂隊”的主音歌手。與張國榮出道後在歌壇沉寂多年不同,溫拿樂隊幾乎一組隊就在當時的樂壇紅極一時,屢創白金唱片銷量的成績。作為主音歌手的譚詠麟自然備受關注,6年後,樂隊解散,他單飛發行個人專輯,第一張唱片就獲得“金唱片”銷量。
反觀張國榮,幾乎可用“慘淡”來形容。雖然是以歌手身份參加歌唱比賽而入行,但是入行後竟沉沉浮浮。電視台安排他多線發展,唱片、主持、電視劇、電影,處處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但博而不專,又總是缺少運氣,半紅不紫的狀態甚至令媒體都替他著急。由於最初兩張唱片銷量不佳,唱片公司不願與他續約,令其長達4年的時間內都沒有推出個人專輯,樂壇幾乎將他遺忘了。
客觀來說,無論從年齡、出道時間,還是在歌壇的成就來看,譚詠麟都可算是張國榮的前輩。
轉機出現在1982年,張國榮加入了華星唱片公司,1983年推出成名曲《風繼續吹》,1984年的《monica》仿似點燃了一把熊熊烈火。
這之後,張國榮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躥紅。以致黃霑預言:1985年將是張國榮的;時隔兩年又總結:說錯了,原來1986年也是張國榮的。由此可見張國榮其時在香港歌壇的受歡迎程度。——黃霑還不曾預見,此後20年,都是張國榮的!
但是人紅了之後,是是非非紛至遝來。
1985年1月,香港“八四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首次將“最受歡迎男歌星”的獎杯頒給了譚詠麟;張國榮也憑借《monica》收獲了第一座“十大”獎項。同一時期,香港電台請全港青年投票選出心中的“84年度娛樂圈十大當紅人物”,評選結果中,譚詠麟以絕對優勢遙遙領先,而張國榮則排在第六位,這是他第一次入選“十大當紅人物”,且之後再也沒有旁落。
兩位意氣風發的當事人都沒有意識到兩人的競爭已經開始。
1985年元旦,84年度“娛樂圈十大當紅人物”
評選揭曉後,張國榮與譚詠麟一起為歌迷簽名1985年,張國榮在歌壇勢頭不減,相繼推出了《為你鍾情》、《全賴有你》兩張唱片,他還首次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了一連10場個人演唱會。同一年,譚詠麟的演唱會為20場。兩人之間的比較已經開始。
平心而論,這是張國榮在紅館的第一次演唱會,如此成績已經表現不俗,創下了初次開場紀錄;譚詠麟此時已走紅十多年,在紅館已是第二次演出。二者之間本沒有什麽可比性。
80年代的香港歌壇百花齊放,擁有一大批本地好歌手、好樂隊,許冠傑、林子祥、梅豔芳、徐小鳳、羅文、蘇芮、陳百強、鄺美雲、葉倩文、達明一派、beyond……各個都是不能忽視的實力之輩。說起來,為什麽最終會成為張國榮與譚詠麟兩人的pk戰場,也實在是一樁無解的公案。隻能說,是這兩位歌手太紅了。
到了85年底,譚詠麟和張國榮兩位歌壇超凡巨星幾乎壟斷了香港偶像市場。似乎一夜之間,這兩個沒有任何私人恩怨的歌手,就被歌迷與媒體頂到了風口浪尖,兩派歌迷竟然勢不兩立,“張譚爭霸”的局麵就此形成。
香港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事件。60年代,香港兩位女星蕭芳芳和陳寶珠也受到過類似的“待遇”。當時兩人演出的電影放映時,若出現蕭芳芳的特寫,陳寶珠的影迷就大喝倒彩。一時使得兩人都頗為尷尬。
但是張國榮與譚詠麟之間的爭鬥似乎愈演愈烈。——不,是他們歌迷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
許多年後,有歌迷回憶學生時代班級裏兩派相爭的景象:兩個要好的同學,每天早上例行公事,一見麵先為各自偶像對罵一場;當然,吵完之後還是好朋友,但為了各自偶像,立場要清晰。——這屬於“理性派”。
“非理性派”做出的事情就出格了,張譚二人的歌迷不乏從舌戰轉向肢體接觸。
在各大頒獎禮上,隻要張國榮一出場,譚詠麟的歌迷立刻大喝倒彩,擾得舞台上張國榮幾乎無法演唱。他在心中默念,我忍你!總有一天,會讓你喜歡我!殊不知場館外,譚的歌迷將張國榮新買的愛車劃花,甚至留下“張國榮死於艾滋病”的惡毒辱罵。仍然不罷休,張國榮甚至在家中收到了“冥幣”這樣的“禮物”。
詞作者小美為這位頗有韌性的歌手寫了一曲《有誰共鳴》,錄音時唱到“笑問誰,肝膽相照”、“夜闌靜,問有誰共鳴”,張國榮一時感觸以致落淚。這首歌在第二年頒獎典禮上獲選“十大勁歌金曲”之一,譚詠麟的歌迷照例“噓”聲不斷,當真是“有誰共鳴”。
1987年,張國榮轉投新藝寶公司,新唱片《summer romance ’87》好評如潮勢如破竹,年度銷量超過40萬張,成為當年度最暢銷唱片。可以說,到了這一年,張國榮終於在樂壇上穩穩地與譚詠麟平起平坐了。這是用數字說話,這也是媒體喜歡的說法。對這場“張譚爭霸”,傳媒界也頗有推波助瀾的意圖。他們借助歌迷的關注,將張、譚二人的唱片銷量、獎項頒授、演唱會數量……總之一切能被量化的指標都拿來比較。
張國榮從不怕比較。在這一場白熱化的競爭中,據可以核實的數據顯示,從1983年到1990年,張國榮以24張白金唱片、1張金唱片,全球唱片總銷量超過349萬張的數量,遠高於譚詠麟的200餘萬張。
但是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中,張國榮總是落得下風,與獎項缺少緣分。這些年間,獲得“十大”稱號歌曲的主打歌,譚詠麟有10首,張國榮僅6首。譚詠麟更是從1984年到1987年連續四屆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有他在,這個獎始終沒有張國榮的份。
1988年初,正值各大頒獎禮前夕,有媒體炒作出“譚詠麟買獎”的醜聞。雖然後來被證實此言不實,但對譚詠麟的形象已有所損敝。其後,他主演的電影反應平平,演唱會的場次又不及同期女歌手,一時事業顯得頗多阻滯。而此時的張國榮,正憑《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在影壇揚眉吐氣。
一連串是非,加上連年來的競爭壓力,令譚詠麟不堪重負。
當年2月,“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周潤發為金曲頒獎。正要宣讀獲獎名單,台下不少觀眾大呼譚詠麟的名字。周潤發玩性大發:“又是譚詠麟?這次不會做假了,這次是電台主辦,是堂堂正正的頒獎禮哇。”原本隻是想開個玩笑,誰想玩笑過了頭。台下譚詠麟一臉凝重。待譚詠麟上台領獎時,他沒有循例說些感謝話,而是落淚宣布:“我獲獎,證明我付出的努力和你們的支持沒有白費。對這次的獎,我特別珍惜,但是我每次獲獎,都會有是非,因此,這將是我在樂壇最後一次領獎。”
全場錯愕。
一時間歌迷眾說紛紜。有罵周潤發不知分寸胡言亂語;有說譚詠麟不能承受壓力;當然,又免不了有一撮矛頭指向張國榮,“張國榮趕走了譚詠麟”的指責不絕於耳。
譚詠麟是認真的。從此張國榮孤山論劍無敵手。
在第二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張國榮終於拿到了盼望多年“最受歡迎男歌星”。但是在沒有了競爭對手的前提下,這個獎的分量似乎都沒那麽重了。這一年9月,比老對手決絕得多,事業如日中天的張國榮正式宣布告別歌壇,並於年底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連開33場“告別歌壇演唱會”,頭也不回離開了香港。
張國榮僅有的一座“最受歡迎男歌星”獎杯屬於譚詠麟與張國榮的香港樂壇就此落下帷幕。
回看這一段光輝燦爛又有點刀光劍影的年月,在“張譚爭霸”的競爭背後,帶給樂壇的是精彩紛呈的好音樂。兩人越挫越勇,好歌不斷,單看張國榮這邊,這些年間推出了《summer romance ’87》《hot summer》《virgin snow》《leslie(側麵)》《salute》《final encounter》等一連串專輯,都是樂壇的經典之作,《共同渡過》《沉默是金》《側麵》等經典作品時至今日仍毫不褪色。張譚二人、聯同一眾好歌手,共同將80年代的香港樂壇推向空前絕後的鼎盛巔峰。
煙花過後是寂寞。
張國榮的退出無意間帶動了一批“退出熱潮”,許冠傑、梅豔芳隨後紛紛舉辦告別演唱會,令百花齊放的香港歌壇幾乎真空。有一種說法稱,正是張國榮的退出,才使得“四大天王”得以上位。但這其中的真真假假,張國榮已懶於關懷。
究竟是什麽結束了長達數年的“張譚爭霸”局麵?是1988年譚詠麟不再領獎嗎?是1989年張國榮退出歌壇嗎?是,又不完全是。
張國榮在退出歌壇之後,隻在加拿大“療養”了大半年,又被一紙電影合約請回香港。這之後,他演出了多部享譽海內外的優秀電影,成為蜚聲國際的華語電影明星;這之後,他在1995年複出歌壇,憑借個人努力與才華,在不宣傳、不領獎的前提下,唱片仍然大賣;他的兩次演唱會均成為香港演唱會的經典,為香港開創了另一種音樂空間。
結束“張譚爭霸”的,是張國榮始終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執著,在演藝道路上,他逐漸攀上“傳奇”、“至尊”的頂峰,成為香港演藝圈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正如他在85年告訴歌迷的那樣:“如果真是想比較,就拿昨天的張國榮跟今天的張國榮進行比較。”
回首往事,往事如煙。其實那一場浩浩蕩蕩的“張譚爭霸”,確切地說那隻是兩派歌迷的爭鬥,是媒體和唱片公司有意無意地利用歌迷之間的爭鬥進行渲染而已。張國榮與譚詠麟曾本人都多次表示,自己與對方並無過節。
1999年,張國榮簽約環球唱片公司,與譚詠麟這位昔日的競爭對手成為同事。見麵多了,合作更多了。其後,兩人不僅多次出席同一個活動,更破天荒合唱了一首《幻影+霧之戀》。mv裏,兩位80年代歌壇霸主一笑泯恩仇,嬉笑傾談,氣氛活躍輕鬆。
漫漫人生路,誰知道是不是幻影一場?
1999年錄製《幻影+霧之戀》天邊一顆閃星星,海邊一顆閃星星,或睡或現閃爍不停;似要悄悄告訴這世界,現實實在是幻象。
——《幻影+霧之戀》
? 《提起陳百強 張國榮就氣》,《明報周刊》雜誌,1985年2月24日,第850期。
? 《絕對自我——從<有誰共鳴>看小美眼中的張國榮》,《香港電視》雜誌,1986年12月。
? 1984-198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
? 香港ifpi唱片銷量統計數據。
夜闌靜,問有誰共鳴
語錄
人,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海闊天空的胸襟,退一步去生存。
——2000年
張國榮對當年的惡性競爭如此感悟娛樂圈裏,最不缺的就是“比較”。歌星需要通過比較找到自己的位置;媒體需要通過比較來製造話題;而粉絲們,也需要通過比較來更加了解偶像的優點。比較並不是壞事,如果運用得當,更能激發鬥誌,令雙方共贏。隻是在殘酷的娛樂圈裏,由於藝人、媒體和粉絲三方角力,卻往往使被比較的當事人倍感壓力。
張國榮就是一個從來都沒有逃脫過被“比較”命運的偶像。也許就是人紅是非多,當他剛有小小成績時,就常常被人將他與陳百強放在一起。
70年代末幾乎同出道的張國榮、陳百強、鍾保羅,被譽為當時的“中環三劍客”。然而很少有人將三者並列相比,因為其中鍾保羅不是歌手,後來更轉向電視台做dj,可以說不在一個領域,就談不上比較了。
而張與陳兩人,同屬一個經紀人,都是俊俏的青年歌手,又一起出演了兩部電影,可以說外貌、專業與能力都程度相當。隻是陳百強幸運一些,當張國榮還在麗的苦苦煎熬時,他已經在歌壇有所成績。可以說在歌壇上張國榮當時是被陳百強壓製住的。
再好的朋友,反複被人比較著,自己的事業又不比對方順意,多少也會有嫌隙。張國榮心裏不是沒有疙瘩的,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人,也藏不住這股氣。
他坦陳說:“在那個時期我發覺我們在名利方麵爭得很要緊,我不想再跟他有些什麽的合作。所以在《失業生》(1981年)上畫的時候,我就向記者宣布了‘我不會再與陳百強在電影上、歌唱上再合作。’”
1984年張國榮與陳百強在tvb台慶酒會上但是比較並沒有停止,一直到1985年年初,他第一次登上《明報周刊》封麵接受采訪時,提到陳百強他仍然略帶不快:“為什麽偏要拿他跟我比呢?為什麽不拿我跟阿倫(譚詠麟)或羅文比?”
這句話可以反映出他的想法:他不是不願意被比較,而是不願意始終和同一個人比;同時,他希望與歌壇最紅的前輩去比較,為了更高的目標去奮鬥。
張國榮與陳百強之間的較量,其實在這一年已經逐漸告一段落了。85年下半年他在電台述說自己的故事時特別提到:現在也感覺越來越少人把我跟他比較了,我覺得這是一件對我和對他都是很有益的事情。因為當你在一段長時期都拿同一個人跟你作比較的時候,你就會退步。
然而,也從這一年開始,雖然暫時脫離了陳百強,但是他與譚詠麟的比較已經悄然拉開帷幕,二人即將成為80年代香港歌壇最大的競爭對手。
最早將張國榮與譚詠麟比較的一篇報道,竟是出現在1977年。
那一年,張國榮剛剛出道,簽約麗的電視台,在電視台附近的廣播道租了一間小屋。那一天,《明報周刊》記者與他約見在一間咖啡廳,他點了火腿蛋早餐吃得專注,濃眉大眼,時尚卷發,看起來像純情的高中生——實際上他也不過20歲而已。
記者問:“有沒有人說你像溫拿的譚詠麟?你的發型與眉毛都像他的翻版。”張國榮點頭,頗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風範:“他沒有我高,穿了高跟鞋隻到我這兒。”還用手比了比額頭。
這時候,不論是記者還是張國榮本人,都一定不會想到,10年之後,這位謙虛自稱“唱得不好,但是我喜歡唱”的率真爽朗的小夥子將在樂壇上與譚詠麟分庭抗禮,將香港樂壇推向空前絕後的鼎盛時期。
譚詠麟比張國榮長6歲,1973年成為“溫拿樂隊”的主音歌手。與張國榮出道後在歌壇沉寂多年不同,溫拿樂隊幾乎一組隊就在當時的樂壇紅極一時,屢創白金唱片銷量的成績。作為主音歌手的譚詠麟自然備受關注,6年後,樂隊解散,他單飛發行個人專輯,第一張唱片就獲得“金唱片”銷量。
反觀張國榮,幾乎可用“慘淡”來形容。雖然是以歌手身份參加歌唱比賽而入行,但是入行後竟沉沉浮浮。電視台安排他多線發展,唱片、主持、電視劇、電影,處處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但博而不專,又總是缺少運氣,半紅不紫的狀態甚至令媒體都替他著急。由於最初兩張唱片銷量不佳,唱片公司不願與他續約,令其長達4年的時間內都沒有推出個人專輯,樂壇幾乎將他遺忘了。
客觀來說,無論從年齡、出道時間,還是在歌壇的成就來看,譚詠麟都可算是張國榮的前輩。
轉機出現在1982年,張國榮加入了華星唱片公司,1983年推出成名曲《風繼續吹》,1984年的《monica》仿似點燃了一把熊熊烈火。
這之後,張國榮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躥紅。以致黃霑預言:1985年將是張國榮的;時隔兩年又總結:說錯了,原來1986年也是張國榮的。由此可見張國榮其時在香港歌壇的受歡迎程度。——黃霑還不曾預見,此後20年,都是張國榮的!
但是人紅了之後,是是非非紛至遝來。
1985年1月,香港“八四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首次將“最受歡迎男歌星”的獎杯頒給了譚詠麟;張國榮也憑借《monica》收獲了第一座“十大”獎項。同一時期,香港電台請全港青年投票選出心中的“84年度娛樂圈十大當紅人物”,評選結果中,譚詠麟以絕對優勢遙遙領先,而張國榮則排在第六位,這是他第一次入選“十大當紅人物”,且之後再也沒有旁落。
兩位意氣風發的當事人都沒有意識到兩人的競爭已經開始。
1985年元旦,84年度“娛樂圈十大當紅人物”
評選揭曉後,張國榮與譚詠麟一起為歌迷簽名1985年,張國榮在歌壇勢頭不減,相繼推出了《為你鍾情》、《全賴有你》兩張唱片,他還首次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了一連10場個人演唱會。同一年,譚詠麟的演唱會為20場。兩人之間的比較已經開始。
平心而論,這是張國榮在紅館的第一次演唱會,如此成績已經表現不俗,創下了初次開場紀錄;譚詠麟此時已走紅十多年,在紅館已是第二次演出。二者之間本沒有什麽可比性。
80年代的香港歌壇百花齊放,擁有一大批本地好歌手、好樂隊,許冠傑、林子祥、梅豔芳、徐小鳳、羅文、蘇芮、陳百強、鄺美雲、葉倩文、達明一派、beyond……各個都是不能忽視的實力之輩。說起來,為什麽最終會成為張國榮與譚詠麟兩人的pk戰場,也實在是一樁無解的公案。隻能說,是這兩位歌手太紅了。
到了85年底,譚詠麟和張國榮兩位歌壇超凡巨星幾乎壟斷了香港偶像市場。似乎一夜之間,這兩個沒有任何私人恩怨的歌手,就被歌迷與媒體頂到了風口浪尖,兩派歌迷竟然勢不兩立,“張譚爭霸”的局麵就此形成。
香港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事件。60年代,香港兩位女星蕭芳芳和陳寶珠也受到過類似的“待遇”。當時兩人演出的電影放映時,若出現蕭芳芳的特寫,陳寶珠的影迷就大喝倒彩。一時使得兩人都頗為尷尬。
但是張國榮與譚詠麟之間的爭鬥似乎愈演愈烈。——不,是他們歌迷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
許多年後,有歌迷回憶學生時代班級裏兩派相爭的景象:兩個要好的同學,每天早上例行公事,一見麵先為各自偶像對罵一場;當然,吵完之後還是好朋友,但為了各自偶像,立場要清晰。——這屬於“理性派”。
“非理性派”做出的事情就出格了,張譚二人的歌迷不乏從舌戰轉向肢體接觸。
在各大頒獎禮上,隻要張國榮一出場,譚詠麟的歌迷立刻大喝倒彩,擾得舞台上張國榮幾乎無法演唱。他在心中默念,我忍你!總有一天,會讓你喜歡我!殊不知場館外,譚的歌迷將張國榮新買的愛車劃花,甚至留下“張國榮死於艾滋病”的惡毒辱罵。仍然不罷休,張國榮甚至在家中收到了“冥幣”這樣的“禮物”。
詞作者小美為這位頗有韌性的歌手寫了一曲《有誰共鳴》,錄音時唱到“笑問誰,肝膽相照”、“夜闌靜,問有誰共鳴”,張國榮一時感觸以致落淚。這首歌在第二年頒獎典禮上獲選“十大勁歌金曲”之一,譚詠麟的歌迷照例“噓”聲不斷,當真是“有誰共鳴”。
1987年,張國榮轉投新藝寶公司,新唱片《summer romance ’87》好評如潮勢如破竹,年度銷量超過40萬張,成為當年度最暢銷唱片。可以說,到了這一年,張國榮終於在樂壇上穩穩地與譚詠麟平起平坐了。這是用數字說話,這也是媒體喜歡的說法。對這場“張譚爭霸”,傳媒界也頗有推波助瀾的意圖。他們借助歌迷的關注,將張、譚二人的唱片銷量、獎項頒授、演唱會數量……總之一切能被量化的指標都拿來比較。
張國榮從不怕比較。在這一場白熱化的競爭中,據可以核實的數據顯示,從1983年到1990年,張國榮以24張白金唱片、1張金唱片,全球唱片總銷量超過349萬張的數量,遠高於譚詠麟的200餘萬張。
但是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中,張國榮總是落得下風,與獎項缺少緣分。這些年間,獲得“十大”稱號歌曲的主打歌,譚詠麟有10首,張國榮僅6首。譚詠麟更是從1984年到1987年連續四屆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有他在,這個獎始終沒有張國榮的份。
1988年初,正值各大頒獎禮前夕,有媒體炒作出“譚詠麟買獎”的醜聞。雖然後來被證實此言不實,但對譚詠麟的形象已有所損敝。其後,他主演的電影反應平平,演唱會的場次又不及同期女歌手,一時事業顯得頗多阻滯。而此時的張國榮,正憑《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在影壇揚眉吐氣。
一連串是非,加上連年來的競爭壓力,令譚詠麟不堪重負。
當年2月,“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周潤發為金曲頒獎。正要宣讀獲獎名單,台下不少觀眾大呼譚詠麟的名字。周潤發玩性大發:“又是譚詠麟?這次不會做假了,這次是電台主辦,是堂堂正正的頒獎禮哇。”原本隻是想開個玩笑,誰想玩笑過了頭。台下譚詠麟一臉凝重。待譚詠麟上台領獎時,他沒有循例說些感謝話,而是落淚宣布:“我獲獎,證明我付出的努力和你們的支持沒有白費。對這次的獎,我特別珍惜,但是我每次獲獎,都會有是非,因此,這將是我在樂壇最後一次領獎。”
全場錯愕。
一時間歌迷眾說紛紜。有罵周潤發不知分寸胡言亂語;有說譚詠麟不能承受壓力;當然,又免不了有一撮矛頭指向張國榮,“張國榮趕走了譚詠麟”的指責不絕於耳。
譚詠麟是認真的。從此張國榮孤山論劍無敵手。
在第二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張國榮終於拿到了盼望多年“最受歡迎男歌星”。但是在沒有了競爭對手的前提下,這個獎的分量似乎都沒那麽重了。這一年9月,比老對手決絕得多,事業如日中天的張國榮正式宣布告別歌壇,並於年底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連開33場“告別歌壇演唱會”,頭也不回離開了香港。
張國榮僅有的一座“最受歡迎男歌星”獎杯屬於譚詠麟與張國榮的香港樂壇就此落下帷幕。
回看這一段光輝燦爛又有點刀光劍影的年月,在“張譚爭霸”的競爭背後,帶給樂壇的是精彩紛呈的好音樂。兩人越挫越勇,好歌不斷,單看張國榮這邊,這些年間推出了《summer romance ’87》《hot summer》《virgin snow》《leslie(側麵)》《salute》《final encounter》等一連串專輯,都是樂壇的經典之作,《共同渡過》《沉默是金》《側麵》等經典作品時至今日仍毫不褪色。張譚二人、聯同一眾好歌手,共同將80年代的香港樂壇推向空前絕後的鼎盛巔峰。
煙花過後是寂寞。
張國榮的退出無意間帶動了一批“退出熱潮”,許冠傑、梅豔芳隨後紛紛舉辦告別演唱會,令百花齊放的香港歌壇幾乎真空。有一種說法稱,正是張國榮的退出,才使得“四大天王”得以上位。但這其中的真真假假,張國榮已懶於關懷。
究竟是什麽結束了長達數年的“張譚爭霸”局麵?是1988年譚詠麟不再領獎嗎?是1989年張國榮退出歌壇嗎?是,又不完全是。
張國榮在退出歌壇之後,隻在加拿大“療養”了大半年,又被一紙電影合約請回香港。這之後,他演出了多部享譽海內外的優秀電影,成為蜚聲國際的華語電影明星;這之後,他在1995年複出歌壇,憑借個人努力與才華,在不宣傳、不領獎的前提下,唱片仍然大賣;他的兩次演唱會均成為香港演唱會的經典,為香港開創了另一種音樂空間。
結束“張譚爭霸”的,是張國榮始終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執著,在演藝道路上,他逐漸攀上“傳奇”、“至尊”的頂峰,成為香港演藝圈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正如他在85年告訴歌迷的那樣:“如果真是想比較,就拿昨天的張國榮跟今天的張國榮進行比較。”
回首往事,往事如煙。其實那一場浩浩蕩蕩的“張譚爭霸”,確切地說那隻是兩派歌迷的爭鬥,是媒體和唱片公司有意無意地利用歌迷之間的爭鬥進行渲染而已。張國榮與譚詠麟曾本人都多次表示,自己與對方並無過節。
1999年,張國榮簽約環球唱片公司,與譚詠麟這位昔日的競爭對手成為同事。見麵多了,合作更多了。其後,兩人不僅多次出席同一個活動,更破天荒合唱了一首《幻影+霧之戀》。mv裏,兩位80年代歌壇霸主一笑泯恩仇,嬉笑傾談,氣氛活躍輕鬆。
漫漫人生路,誰知道是不是幻影一場?
1999年錄製《幻影+霧之戀》天邊一顆閃星星,海邊一顆閃星星,或睡或現閃爍不停;似要悄悄告訴這世界,現實實在是幻象。
——《幻影+霧之戀》
? 《提起陳百強 張國榮就氣》,《明報周刊》雜誌,1985年2月24日,第850期。
? 《絕對自我——從<有誰共鳴>看小美眼中的張國榮》,《香港電視》雜誌,1986年12月。
? 1984-198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
? 香港ifpi唱片銷量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