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香朝頂”在香頭看來是一件極重要的事。“朝頂”就是到聖山去頂禮。“進香”是對於聖地的神聖進一些供獻。香頭雖是分門別派,但是他們所朝的頂卻大致相同。至於朝頂的日期,各門各派全都有些出入。現在舉一個例子便足以說明了。
海澱楊家井十九號張香頭,是他本門中現存年紀輩分最高的一位。他本門各香頭每年進香各山寺的日期如下:
1天台山,三月十五日。
2東嶽廟,三月十七日。
3丫髻山,三月二十八(小建)、二十九日(大建)。
4妙峰山,四月初六日。
5裏二寺,五月初一日(通縣南門外二十八裏)。
6潭柘寺,八月二十日。
朝頂的人員除去香頭之外,還有其他善男信女一同結伴前往。據剛秉廟李香頭說,香頭朝頂的目的乃是要引起老娘娘的注意。老娘娘若是知道某某“當差的”進香朝頂來了,隻要向該“當差的”“壇口”上多看兩眼,該“壇口”的“香火”便更要興旺起來,這乃是“佛光普照”之意。至於其他善男信女朝頂的目的(與香頭結伴前往的),則是為許願的原故。被香頭將病治好的人,有的便許願“進香拜山”。
“進香朝頂”乃是全社區的活動,而不是單獨的行動。有的香頭在進香日期的前一個月,便往與有關係的人家勸捐。所謂有關係的人家,乃是香頭的親友,或是經此香頭將病治好的人家。後者在香頭“壇口”上全有姓名住址的存案,以備查考。各人家捐助時便量力而為,或是助錢,或是捐糧食,或是助大車,這都是香頭上山時的必需品。例如,六道口聯保主任劉文錚,便是每年助車的一位善士(他將家中的大車助與香頭上山,回來之後再還與原主)。此外,還有助雜物的,如同香燭、香油、毛巾、毛撣等等,這都是由香頭帶到山上,奉獻給廟中的。
香頭各“門”(係統)有各家的組織,結合的各團體,均都世代相傳,團體的行動最重要的是“進香朝頂”。每個“壇口”是團體的單位,若幹同門的“壇口”(從一師相傳的“壇口”)組合而成為“會”,例如西直門丁香頭便有“海燈會”,這個會朝頂的時候,以香油為主要的供品;剛秉廟李香頭的會名為“蠟會”,其供品以蠟燭為主,諸如此類。
此外,還有“清道會”,以笤帚為主,“撣子會”以毛撣為主。海澱張斌香頭本門的“會”創於清季乾隆二年,定名作“五頂長升子孫老會”。會中有旗幟作為標記,旗幟存在張香頭的師哥西直門外大柳樹王奶奶壇上,因為後者在本門香頭之中輩數最大,所以同門共推她做“把頭”(會頭)。這個會以“五頂”命名的緣故,是因為每年按期朝拜“五頂”。“五頂”便是天台山、丫髻山、妙峰山、裏二寺、潭柘山的岫雲寺。其中以東山(丫髻山)最重要,因為東山“王奶奶”總管天下四門仙家的緣故。
在未曾朝頂之前須要“開山”。“開山”便是朝頂之先所舉行的團體集會。張香頭門中徒眾當每年三月十七日上午,在北平朝陽門外東嶽廟聚齊,焚香,跪拜,焚“開山表”(表文不悉),典禮完畢,大家會同商議上山一切事務,各司其職,分頭進行,這便是“開山”。以下是到東山朝頂的情形。因為東山最重要,所以很值得在此敘述。
張香頭門中徒眾,每逢三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依月之大建或小建而定)上東山。所有壇眾門徒和“交願”(對神貢獻“願品”)各善士,例如“助善的”、“中軍把”(樂器組)、“司房把”(會計組)、“中火把”(夥食組)、“錢糧把”(司獻神錢糧)、“大車把”(車夫等)等等,分乘若幹輛“三套大車”(每車三個牲口。以往張香頭門中上山有四十餘輛大車,去年僅有十三輛),滿載“願品”、“隨願物”如豬、羊、煙、茶葉、大鹽、封香、簪環、袍服、冠、履、襪、鮮果、素供等等一切心願所許的東西。沿路按站而行,一路上言語和善吉祥,不動葷酒。
到了東山之後,先在黃花嶺黃花洞(丫髻山的東南端)進香。因為這個地方是四門仙家的總參修處。在這裏也要有“焚香”、“設供”、“交願”(貢獻願品)、“焚表”等儀式。禮畢住在店中。
第二天動身朝娘娘頂,路途八裏。門徒各眾全都步行。當中是捧“神架”的香頭。這都是由本門中輩分高、對於禮儀熟悉的人擔任。神架是用木製的,作扇麵形狀,凹的部分相合於捧者的胸部。架的上麵是平的木板,板上中間供著“聖母娘娘”的位牌,左邊供的“子孫娘娘”位牌,右邊供的“眼光娘娘”位牌。位牌的兩旁是“執事”架(小型儀仗)一對,分列左右。上麵各插龍旗、牌、棍、傘、扇,共有十件。此外,又立四門仙家位牌和供品等。“捧神架的”捧之一直到山頂,同時“中軍”、“文場”(音樂)一齊奏動,陪伴而行。到了山頂廟中,將四門仙家的位牌供在“山門”之內(廟門內)大殿外麵的“內庭”(院中)。有的位分小的仙家還不許進廟。廟中的執事根據曆年的習慣,知道某“會”所奉的仙家位分大,可以進廟,某“會”所供奉的仙家位分小,隻準安置在廟外,聖母神駕便要請到殿中。然後,依著次序“交願”、“交香”、“交供”、“交表”。每舉行一種儀式的時候,都默念大悲咒。然後,再依照本門香頭的輩分尊卑相互道喜行禮。以後到“王奶奶”殿,也是這樣做,再到回香亭也是這樣做。下山到客店宰豬(許願的豬)吃白肉。同來的各助善者和各“把眾”(各組自動服務的人)先坐席。香頭本門壇眾由尊輩率領,向各席行“公參”禮(集合向坐席的人叩頭致謝)。等到來賓吃完之後,本門香頭才能聚餐。所吃的都是前人吃剩下的。餘下的“白湯”(豬肉湯)便留著做晚飯的打鹵麵。這便是朝頂的終了。
張香頭門中上山時,乃是他自己捧著“神架”,“神架子”重有十餘斤。張香頭今年已然六十二歲了,但是,他說捧起來並不覺得累,因為有“聖母”保佑的關係。
據平郊村南半裏許肖家莊村民李瑞說,他以往曾給丁香頭助善,每年在四月初一日前後,他便伴同丁香頭到各有關係的人家捐募“油”錢,籌備丁香頭到妙峰山進香的“海燈會”。捐募之後,便在各捐戶門前貼一張“香報子”,“香報子”乃是一張一尺多寬、二尺多長的黃紙,上麵印著一個綠色蓮花帽,下部印著一個紅色蓮花托,上麵有“虔誠進香”等字樣。“香報子”形狀雖然同一,但是來源有二,一種是香頭所貼,另外一種是“朝頂善會”所貼。後者不在本文範圍之內,茲不贅述。
在“上山”的正式日期前一二天,香頭便備齊車輛,載著香燭供品起身。逢著崎嶇的道路、險阻的山崖,便須口念“大悲咒”,求老娘娘默佑,便可化險為夷,平安渡過。如果路途特別難行,香頭還須要下車,口宣佛號,隨著大車走過去。到了山上廟內,便到“下院”(休息的地方)去休息,由“住持”招待。據剛秉廟李香頭說,每次上山都要送給廟中貳元到叁元的香資,否則下次上山住持則不歡迎。若是與廟中住持熟悉,他便將大殿的殿門開啟,請香頭進入殿內燒香。對於不付香資的人,便令其在“天爐”燒香(即殿外的鐵香爐),而不與其開殿門。
香頭參拜老娘娘的時候,便祝念請老娘娘佛光普照,使其壇口上香火興旺,這是此行的目的。
有的香頭因無人助車,所以必須利用其他交通工具。李香頭本年到裏二寺進香便是這種情形。她去的時候搭乘長途汽車,回來的時候忽然逢到無“身份證”不能購車票的命令,她同三個還願的老太太無法回來,又值天色已晚,更覺焦急,便同當地一個警察說明原委,恰巧此時有一輛空的運煤卡車經過。該警察便告知該車司機生:“這四位是當香差的,你若是能把她們帶到城裏,你的功德就大了,不但你自己,就是你的小孩都有福,老娘娘要保佑你們一年順順當當的。”於是,李香頭等便被車載到城裏。據李香頭說,這是老娘娘的靈感,不叫“當差的”著急。
在進香的沿途上,香頭須要購買鮮果、糖果與同伴分享,否則旁人便會說她“黑”(即是吝嗇的意思)。
進香對於香頭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進一次香,至少要二三十元方能辦到。成府曹香頭說,每逢進香的前些日子,隻要在壇上向求香的人募化布施,並不費力。李香頭便反對募化,她覺得不應在求香者身上取財,寧可“當差的”當賣自己的衣物作為旅費。有時求香者自動多付香資,作為助“當差的”一點“車力”(車錢),這乃是由於老神仙的靈感,使求香者從心願所出,而不是由“當差的”張口索要。李香頭說,如果實在無法湊足時,便向其夫兄(海澱某掌櫃)、嫂子、侄婦等募化,但無論如何不向外人勒索。
“上山進香”雖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卻是一件光榮的事,每個香頭當談到“上山”,便會不斷地講下去。作者並且聽到幾個香頭非常菲薄藍旗汪香頭,原因是她從來沒有上過山。李香頭說:“汪香頭當的是‘黑差事’(即私自當差,未曾備案),在老娘娘台前花名冊上,沒有她的名字。她若是上山,老娘娘便要將她的‘差事’扣了,把她所頂的神仙壓在山上,令其再行修煉。”曹香頭說,香頭所頂的仙家如果沒有道行不能上山,否則“挨打”(受老娘娘責罰),並且將此“仙”的差事扣留(即不準其再催香火)。汪香頭自己則說,家中寒苦無力上山。
每逢一個香頭壇上神仙的誕辰,這個香頭也須要上山進香。每年臘月十七日,李香頭必須到平西萬花山進香,因為該日是“萬花聖母”的生日。“萬花聖母”便是李香頭壇上的“三姑姑”。李香頭說,每逢此等誕日若不上山燒香,老神仙便要“挑眼”(怪其失禮)。有一次,逢到她壇上某一位“姑姑”的生日,李香頭因有事未能上山進香,該“姑姑”下壇便哭泣說:“我的‘好日子’(生日),你都不上山給我燒香去!”李香頭當退神之後急忙告罪,申述下情,並允諾過兩天去補燒香。
海澱楊家井十九號張香頭,是他本門中現存年紀輩分最高的一位。他本門各香頭每年進香各山寺的日期如下:
1天台山,三月十五日。
2東嶽廟,三月十七日。
3丫髻山,三月二十八(小建)、二十九日(大建)。
4妙峰山,四月初六日。
5裏二寺,五月初一日(通縣南門外二十八裏)。
6潭柘寺,八月二十日。
朝頂的人員除去香頭之外,還有其他善男信女一同結伴前往。據剛秉廟李香頭說,香頭朝頂的目的乃是要引起老娘娘的注意。老娘娘若是知道某某“當差的”進香朝頂來了,隻要向該“當差的”“壇口”上多看兩眼,該“壇口”的“香火”便更要興旺起來,這乃是“佛光普照”之意。至於其他善男信女朝頂的目的(與香頭結伴前往的),則是為許願的原故。被香頭將病治好的人,有的便許願“進香拜山”。
“進香朝頂”乃是全社區的活動,而不是單獨的行動。有的香頭在進香日期的前一個月,便往與有關係的人家勸捐。所謂有關係的人家,乃是香頭的親友,或是經此香頭將病治好的人家。後者在香頭“壇口”上全有姓名住址的存案,以備查考。各人家捐助時便量力而為,或是助錢,或是捐糧食,或是助大車,這都是香頭上山時的必需品。例如,六道口聯保主任劉文錚,便是每年助車的一位善士(他將家中的大車助與香頭上山,回來之後再還與原主)。此外,還有助雜物的,如同香燭、香油、毛巾、毛撣等等,這都是由香頭帶到山上,奉獻給廟中的。
香頭各“門”(係統)有各家的組織,結合的各團體,均都世代相傳,團體的行動最重要的是“進香朝頂”。每個“壇口”是團體的單位,若幹同門的“壇口”(從一師相傳的“壇口”)組合而成為“會”,例如西直門丁香頭便有“海燈會”,這個會朝頂的時候,以香油為主要的供品;剛秉廟李香頭的會名為“蠟會”,其供品以蠟燭為主,諸如此類。
此外,還有“清道會”,以笤帚為主,“撣子會”以毛撣為主。海澱張斌香頭本門的“會”創於清季乾隆二年,定名作“五頂長升子孫老會”。會中有旗幟作為標記,旗幟存在張香頭的師哥西直門外大柳樹王奶奶壇上,因為後者在本門香頭之中輩數最大,所以同門共推她做“把頭”(會頭)。這個會以“五頂”命名的緣故,是因為每年按期朝拜“五頂”。“五頂”便是天台山、丫髻山、妙峰山、裏二寺、潭柘山的岫雲寺。其中以東山(丫髻山)最重要,因為東山“王奶奶”總管天下四門仙家的緣故。
在未曾朝頂之前須要“開山”。“開山”便是朝頂之先所舉行的團體集會。張香頭門中徒眾當每年三月十七日上午,在北平朝陽門外東嶽廟聚齊,焚香,跪拜,焚“開山表”(表文不悉),典禮完畢,大家會同商議上山一切事務,各司其職,分頭進行,這便是“開山”。以下是到東山朝頂的情形。因為東山最重要,所以很值得在此敘述。
張香頭門中徒眾,每逢三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依月之大建或小建而定)上東山。所有壇眾門徒和“交願”(對神貢獻“願品”)各善士,例如“助善的”、“中軍把”(樂器組)、“司房把”(會計組)、“中火把”(夥食組)、“錢糧把”(司獻神錢糧)、“大車把”(車夫等)等等,分乘若幹輛“三套大車”(每車三個牲口。以往張香頭門中上山有四十餘輛大車,去年僅有十三輛),滿載“願品”、“隨願物”如豬、羊、煙、茶葉、大鹽、封香、簪環、袍服、冠、履、襪、鮮果、素供等等一切心願所許的東西。沿路按站而行,一路上言語和善吉祥,不動葷酒。
到了東山之後,先在黃花嶺黃花洞(丫髻山的東南端)進香。因為這個地方是四門仙家的總參修處。在這裏也要有“焚香”、“設供”、“交願”(貢獻願品)、“焚表”等儀式。禮畢住在店中。
第二天動身朝娘娘頂,路途八裏。門徒各眾全都步行。當中是捧“神架”的香頭。這都是由本門中輩分高、對於禮儀熟悉的人擔任。神架是用木製的,作扇麵形狀,凹的部分相合於捧者的胸部。架的上麵是平的木板,板上中間供著“聖母娘娘”的位牌,左邊供的“子孫娘娘”位牌,右邊供的“眼光娘娘”位牌。位牌的兩旁是“執事”架(小型儀仗)一對,分列左右。上麵各插龍旗、牌、棍、傘、扇,共有十件。此外,又立四門仙家位牌和供品等。“捧神架的”捧之一直到山頂,同時“中軍”、“文場”(音樂)一齊奏動,陪伴而行。到了山頂廟中,將四門仙家的位牌供在“山門”之內(廟門內)大殿外麵的“內庭”(院中)。有的位分小的仙家還不許進廟。廟中的執事根據曆年的習慣,知道某“會”所奉的仙家位分大,可以進廟,某“會”所供奉的仙家位分小,隻準安置在廟外,聖母神駕便要請到殿中。然後,依著次序“交願”、“交香”、“交供”、“交表”。每舉行一種儀式的時候,都默念大悲咒。然後,再依照本門香頭的輩分尊卑相互道喜行禮。以後到“王奶奶”殿,也是這樣做,再到回香亭也是這樣做。下山到客店宰豬(許願的豬)吃白肉。同來的各助善者和各“把眾”(各組自動服務的人)先坐席。香頭本門壇眾由尊輩率領,向各席行“公參”禮(集合向坐席的人叩頭致謝)。等到來賓吃完之後,本門香頭才能聚餐。所吃的都是前人吃剩下的。餘下的“白湯”(豬肉湯)便留著做晚飯的打鹵麵。這便是朝頂的終了。
張香頭門中上山時,乃是他自己捧著“神架”,“神架子”重有十餘斤。張香頭今年已然六十二歲了,但是,他說捧起來並不覺得累,因為有“聖母”保佑的關係。
據平郊村南半裏許肖家莊村民李瑞說,他以往曾給丁香頭助善,每年在四月初一日前後,他便伴同丁香頭到各有關係的人家捐募“油”錢,籌備丁香頭到妙峰山進香的“海燈會”。捐募之後,便在各捐戶門前貼一張“香報子”,“香報子”乃是一張一尺多寬、二尺多長的黃紙,上麵印著一個綠色蓮花帽,下部印著一個紅色蓮花托,上麵有“虔誠進香”等字樣。“香報子”形狀雖然同一,但是來源有二,一種是香頭所貼,另外一種是“朝頂善會”所貼。後者不在本文範圍之內,茲不贅述。
在“上山”的正式日期前一二天,香頭便備齊車輛,載著香燭供品起身。逢著崎嶇的道路、險阻的山崖,便須口念“大悲咒”,求老娘娘默佑,便可化險為夷,平安渡過。如果路途特別難行,香頭還須要下車,口宣佛號,隨著大車走過去。到了山上廟內,便到“下院”(休息的地方)去休息,由“住持”招待。據剛秉廟李香頭說,每次上山都要送給廟中貳元到叁元的香資,否則下次上山住持則不歡迎。若是與廟中住持熟悉,他便將大殿的殿門開啟,請香頭進入殿內燒香。對於不付香資的人,便令其在“天爐”燒香(即殿外的鐵香爐),而不與其開殿門。
香頭參拜老娘娘的時候,便祝念請老娘娘佛光普照,使其壇口上香火興旺,這是此行的目的。
有的香頭因無人助車,所以必須利用其他交通工具。李香頭本年到裏二寺進香便是這種情形。她去的時候搭乘長途汽車,回來的時候忽然逢到無“身份證”不能購車票的命令,她同三個還願的老太太無法回來,又值天色已晚,更覺焦急,便同當地一個警察說明原委,恰巧此時有一輛空的運煤卡車經過。該警察便告知該車司機生:“這四位是當香差的,你若是能把她們帶到城裏,你的功德就大了,不但你自己,就是你的小孩都有福,老娘娘要保佑你們一年順順當當的。”於是,李香頭等便被車載到城裏。據李香頭說,這是老娘娘的靈感,不叫“當差的”著急。
在進香的沿途上,香頭須要購買鮮果、糖果與同伴分享,否則旁人便會說她“黑”(即是吝嗇的意思)。
進香對於香頭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進一次香,至少要二三十元方能辦到。成府曹香頭說,每逢進香的前些日子,隻要在壇上向求香的人募化布施,並不費力。李香頭便反對募化,她覺得不應在求香者身上取財,寧可“當差的”當賣自己的衣物作為旅費。有時求香者自動多付香資,作為助“當差的”一點“車力”(車錢),這乃是由於老神仙的靈感,使求香者從心願所出,而不是由“當差的”張口索要。李香頭說,如果實在無法湊足時,便向其夫兄(海澱某掌櫃)、嫂子、侄婦等募化,但無論如何不向外人勒索。
“上山進香”雖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卻是一件光榮的事,每個香頭當談到“上山”,便會不斷地講下去。作者並且聽到幾個香頭非常菲薄藍旗汪香頭,原因是她從來沒有上過山。李香頭說:“汪香頭當的是‘黑差事’(即私自當差,未曾備案),在老娘娘台前花名冊上,沒有她的名字。她若是上山,老娘娘便要將她的‘差事’扣了,把她所頂的神仙壓在山上,令其再行修煉。”曹香頭說,香頭所頂的仙家如果沒有道行不能上山,否則“挨打”(受老娘娘責罰),並且將此“仙”的差事扣留(即不準其再催香火)。汪香頭自己則說,家中寒苦無力上山。
每逢一個香頭壇上神仙的誕辰,這個香頭也須要上山進香。每年臘月十七日,李香頭必須到平西萬花山進香,因為該日是“萬花聖母”的生日。“萬花聖母”便是李香頭壇上的“三姑姑”。李香頭說,每逢此等誕日若不上山燒香,老神仙便要“挑眼”(怪其失禮)。有一次,逢到她壇上某一位“姑姑”的生日,李香頭因有事未能上山進香,該“姑姑”下壇便哭泣說:“我的‘好日子’(生日),你都不上山給我燒香去!”李香頭當退神之後急忙告罪,申述下情,並允諾過兩天去補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