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人的故事
公元737年的一天晚上,地點是在唐歧王家中,事件是歧王請了一幫文人吃飯。
春秋戰國時候,王公貴族們喜歡養門客。到了唐代。這個風氣又有了點複興的味道。杜甫詩裏就說嘛——“歧王宅裏尋常見”。為什麽尋常見?就是文人名士經常在王公貴族那裏聚會。
說這天晚上,歧王與一幫文人邊喝酒,邊聊天,說著說著就說到女人這個話題上來了。這男人在一起,喜歡以女人為話題,這完全是正常的事兒。問題是就女人的話題,聊著聊著就聊到了“紅顏禍水”的話題上。
有一人站起來慷慨激昂地說:“這紅顏禍水最典型地就表現在女色誤國上,你看,吳王夫差好好的天下,不就毀在西施的手裏了嗎?這上推到上古夏、商、周,這末代君王無不栽在女人的手裏。妹喜迷惑夏桀,妲己迷惑商紂王,褒姒迷惑周幽王,這哪一個不是女色誤國,斷送了大好江山。就算是息媯,好像錯不在她身上,但息國與蔡國因她而滅亡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女色誤國、紅顏禍水,我輩不可不謹記啊。”
歧王聽了這話,點頭稱是,其他的人也紛紛附和。這時候歧王就對在場的一位關鍵人物說:“王維啊,你何不就此作詩一首?以警後人啊!”
聽了這話,一直默不作聲的唐代大詩人王維王摩詰站了起來,隻見他絲毫不作猶豫,取過紙墨筆硯,當即揮毫寫下了一首他的舊作,一首五言絕句,題目就叫《息夫人》。詩是這樣寫的:
“莫以今時寵,忘卻昔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當時,所有人看了這首詩,都變得鴉雀無聲了。那個夜晚,也因此永遠留在了曆史的燈火闌珊處。
話說又過了一百年左右的時光,時間已是晚唐,地點仍是在文人騷客的詩酒聚會上,又有人談起了紅顏禍水,談起了女色亡國,談起了這個女人——息媯息夫人。所有的文人都力推當時的大文豪杜牧賦詩一首,以仿前朝盛事。杜牧也不推辭,同樣像王維一樣,揮筆立就,成七絕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穀墜樓人。”
同樣是大文豪,同樣是寫息夫人,王維與杜牧的詩卻大相徑庭。為什麽呢?兩人的觀點到底有何不同呢?這個答案,我們暫時按下不表,待會兒再詳細解說。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息媯息夫人到底是個什麽人,她為什麽會在千年之後,還讓這些酸腐文人津津樂道呢?
息夫人的故事出自《左傳?莊公十四年》。說楚國的周圍有兩個小國家,一個叫息國,一個叫蔡國。息國的國王叫息侯,相傳他的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十四子。息侯與蔡侯之間本來沒多大交往,但後來兩個人的關係卻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因為他們娶了一對姐妹花——陳國國君陳侯的兩個女兒。就像孫策和周瑜分別娶了大喬和小喬,所以兩個人的關係才鐵到那份兒上!也就是成了連襟了。說這個蔡侯娶息媯姐姐的時候並沒有見到息媯,他也從來沒見過息媯,所以隻是聽說這小姨子很漂亮,僅此而已。兩國之間因為有親戚關係,所以書信來往,禮儀問答,倒也一直相安無事。壞就壞在有一天息媯思念起姐姐來了,她想到姐姐那兒竄竄門,走走親戚。按道理說,這也沒什麽不好,所以息侯就派人把息夫人送到她姐姐蔡國那裏去了。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我們中國人的那句老話,叫做“一動不如一靜”,這一去就像多米諾骨牌倒下的第一張牌,讓無數人的命運,無數人的心情為之徹底發生了扭轉。讀史讀到這裏,我經常會感慨,這也是人生的“蝴蝶效應”吧。
有些人會問了,這小姨子到姐夫家去竄竄門兒,很正常啊,會有什麽大不了的事呢?
是啊,一般想來,確實也不應該有什麽大不了的事。可這個人啊,知人知麵不知心,你再難想到,這個蔡侯,身為一國之君,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流氓。
在給息媯辦的接風宴席上,蔡候一看到息媯立即目瞪口呆,驚為天人。心的話,天下怎麽會有這麽絕色的美人!這人和人不一樣,男人被女人的美麗所震撼後,一般會走兩個極端。一種是像段譽看到王語嫣之後,那敬愛之情會上升為一種聖潔的情感,所以他隻肯遠遠地追隨王語嫣,開始連碰下手都認為是對王語嫣的褻瀆;另一種就是像這個蔡侯見到息夫人之後,喜愛之情立即會變成汙濁的無恥情調,所以他在酒席上就開始汙言穢語,動手動腳,大概他平常在國內耍流氓耍慣了,他又是國王,又沒什麽人能管她,所以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在酒席之上是極盡無恥之相。
息媯受不了他的侮辱,離座拂袖而去。回到家裏,向息侯這麽一哭訴,息侯勃然大怒,這做姐夫的調戲小姨子,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息侯就要發兵去攻打蔡國。說起來呢,這個時候雖然息國雖然有了點實力,(插敘一下下:說本來這個息侯也是個無用的昏君,但在娶了息夫人之後,在息夫人每日規勸下,他倒逐漸地改邪歸正了,息國的國力也漸漸有了起色。)但奈何息國畢竟是個力量很小的諸侯國,不要說跟楚國比了,比蔡國也還不如。息侯這有心殺賊,但無力起兵啊。於是他也不跟息媯商量,腦筋一根筋,跑到楚國去借兵了。
楚文王一聽你們要打架,那好啊,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反正春秋無義戰,管你們誰對誰錯,打去吧。他也不問息侯為什麽事,反正想瞧熱鬧,就讓大將鬥丹率兵幫息侯把蔡國給滅了。蔡侯成了階下囚,被送到楚都郢城軟禁起來了。
按道理,此事塵埃落定,惡人有了惡報,也該了結了吧。哪知道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真正的悲劇這才剛剛開始。
說有一天,楚文王剛巧就碰著蔡侯,剛巧就順口聊了起來。這個文王就問了:“老蔡啊,我倒忘了問你了,你和老息是怎麽回事啊?他非要滅了你?”
這小人就是小人,蔡侯一聽有了這個說話的機會,可就使起了壞水。他說:“老熊啊(案:楚人國姓為熊),你不知道,我是為了一個女人才亡國的,雖然亡國了,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啊。”於是他就把息夫人的美麗極盡誇張之能事地在楚文王麵前描述了一番。末了還來了一句:“老熊啊,我雖然亡國了,但我是見過真正的天下第一美人了,死也無憾了。而你,雖然身為泱泱楚國之君,沒見過息媯息夫人,你算是白活了。”
楚文王一聽這話,立馬抓肝撓肺地睡不著了。他雖然沒有蔡侯那麽無恥,但本質上還是有著蔡侯一樣的流氓本性。於是,他就派人去跟息侯說:“我聽蔡侯說貴夫人很漂亮,能不能借我看看啊?”
你說這像人話嗎?有借人家老婆看看的嗎?這息侯當然不肯,而且是堅決不肯,於是楚文王讓鬥丹二次出兵,又把息國給滅了。把息侯也擄到楚國。
話說鬥丹衝進息國王宮的時候,息夫人正含淚欲自盡,鬥丹就對她說:“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何為夫婦俱死!”也就是說,你要死的話,息侯也就鐵定是要被殺的了;你要活著的話,他也就能活著。息媯一聽這話,不死了,就隨鬥丹來到了楚國。文王一看,果然大喜,自此,後宮三千粉黛無顏色。楚文王封息夫人為王後,此後數年,寵愛有加。
換一個普通的女子的話,故事或許到這兒也就結束了。因為在男權社會裏,女人根本沒有話語權,根本就沒有反抗這種暴政下命運的權利和機會。蔡國與息國雖然確實都是因為息夫人而滅了國,但她一個弱女子,麵對這些握有強權的“流氓大亨”們,又能怎麽樣呢?隻有順從罷了!隻有屈從罷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我覺得現代的女性要遠比古代的女性幸福得多。
故事到這兒,從藝術的角度看,已經具有了豐富的悲劇審美內涵,但事實上,因為主角是息媯息夫人,所以真正的高潮還沒有到來。
我們看慣了電影、電視劇,對高潮部分的情節大多能夠想像得到,董存瑞炸雕堡的時候是高潮,王成在上甘領上喊“向我開炮”的時候是高潮,喬峰在巨大的民族矛盾麵前跳崖自盡的時候是高潮,但你肯定想不到,這個故事裏的高潮居然隻是“無聲”和“不言”。
《左傳》裏記載,息媯嫁給楚王後,“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也就是說她嫁給楚王後還生了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楚成王。但她在嫁給楚王的數年裏,從來不跟楚王說一句話。有人問她為什麽,她回答說:“我作為一個忠貞的女子,不幸嫁給過兩個丈夫,麵對命運的捉弄,我既然沒能去死,又有什麽臉麵去強顏歡笑、對君王言呢?”其實,這話說的是反語,她的“不言”實質上是一種不屑言,她的無聲實質上是一種沉默中的反抗。這讓我想起林徽因的一句話來:“我要在沉默裏慢慢地學會堅強!”這才是那個真實的息媯,這才是那個“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至於息夫人的結局,至今已不可考。有一種傳說是,終於有一天,她趁著文王出外行獵的機會,一個人溜出宮外與息侯見麵。一對苦命的夫妻劫後重逢,唯有相擁而泣,又自知破鏡難圓,最後雙雙殉情自殺。鮮血流在地上,朵朵狀如桃花,楚人就在他們的濺血之處遍植桃花,並建桃花夫人廟來紀念他們,於是息夫人又被稱為桃花夫人。
說完息夫人的故事,就要說到開頭我們提到的那兩首詩了。
杜牧的詩是“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穀墜樓人。”“細腰宮”就是楚宮,“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嘛!頭兩句說的就是息夫人居住楚國王宮裏,麵對花開花落,無言度春秋的場景。後兩句是議論,也就是杜牧對這個事的觀點,他說不知道息夫人是怎麽死的,但畢竟息國與息侯的滅亡命運都是因你而發的,從這點看,你不在當時殉節,這就比不上後來墜樓的那個綠珠了。
“綠珠墜樓”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個故事,說綠珠是石崇一手發現並培養的歌女,石崇就是那個愛跟人比富的紈絝子弟,是個典型的暴發戶,後來石崇為孫秀所殺,綠珠跳樓自盡,為主人盡忠了。後世的封建衛道士們對綠珠這種為主盡忠的行為大加讚賞,經常是會拿出來說說事的。
先不說綠珠為了石崇殉節值不值當,就杜牧本人而言,他自己也說自己“楚腰纖細掌中輕”、“贏得青樓薄幸名”,我就想了,你既然自己也是“青樓薄幸人”,也就是說並不是一個情感忠貞的人,你憑什麽去指責息媯呢?
所以站在道學和男人的立場上理解息媯是很困難的,隻有站在真情的立場上才有可能去理解那個真情的息夫人。幸好公元737年的那個晚上,歧王宅裏畢竟還有一個真情的人,他就是王維。
王維有一首《紅豆》,我們都很熟悉。詩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又被稱為“相思豆”,就緣於這首詩。王維在他的妻子死後,一心理佛,終身未娶,是一個對愛情相當堅貞的人。所以他才會設身處地地去考量息夫人的處境:
“莫以今時寵,忘卻昔日恩。”息夫人的處境真可謂之兩難了,麵對兩個深愛自己的男人,一個因自己做了亡國奴,一個對自己百般寵愛,還生了兩個兒子。真是愛又愛不得,恨又恨不得。正如才女安意如所說的——“再深的痛苦也隻能像冰雪飛落大海,水深無聲啊。”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是雖然在矛盾裏,雖然在兩難裏,雖然內心有著無限的淒楚,她也要在沉默裏慢慢地學會堅強,她也要在愛與恨之間恪守自己最脆弱卻又是最牢不可破的底線!
所以,我喜歡王維的這首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我頗喜歡安意如的這段評論——“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是男人的貞潔;息夫人的‘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是女子的堅定”!說的真是太好了,因此我想,說這話的人應該與王維一樣,也一定是一個有真情的人!
其實息夫人的故事除了讓我感動之外,還讓我想到很多。我覺得它其實牽扯到一個重大的命題,一個規律性的現象,那就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情愛。
你看息夫人被稱為桃花夫人,後世以花命名的還有一位,那就是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宋太祖趙匡胤在對待女色的問題上,不比那個好色的楚文王好多少。在滅掉後蜀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把名聞天下的絕色佳人花蕊夫人費皇後送到汴京來侍寢。花蕊夫人和息夫人一樣,一個弱女子在滾滾的紅塵裏,尤其是在滾滾的政治塵埃裏,所有能做的事情隻有默默地承受命運,默默地抗爭。她在宮中掛著孟昶的畫像,平淡的日子裏,就“看像滿眼淚,心共孟昶言”,可見夫妻之情還是很深的。有一次,宋太祖偶然間看到了這幅畫,就問是誰?花蕊夫人靈機一動,答是在蜀中常供奉的送子張仙,宋太祖說很好很好,結果宮中一下子流行起來掛孟昶的畫像,可笑趙匡胤,搶了別人的老婆,卻不知道孟昶就一直站在牆上冷眼看著他。
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和他哥哥一樣,人家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但在好色與無恥上他和他的哥哥沒有半分差別。在滅南唐之後,他把李煜夫婦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李後主和小周後擄到汴京,開始是讓小周後進宮,常常十天半個月才讓回去,李煜見到小周後惟有相擁而泣。你說堂堂一國皇帝,用這種男盜女娼、掩耳盜鈴的方法來霸占別的老婆,真難為宋朝的那些史官們要挖空心思為他們這麽肮髒、齷齪的主子圓謊、遮羞。後來,李煜不堪其辱,寫了首《虞美人》,也就是那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趙光義看了這首詞,索性橫下心來,用牽機藥把李煜毒死了,小周後也就徹底被他給霸占了。
還有陳後主的妃子張麗華,隋煬帝楊廣那時還是晉王,滅陳之後也是一直惦記著風華絕代的張麗華的。結果去收編的大臣高穎認為張麗華女色誤國,也沒請示,就把張麗華給殺了。楊廣氣得要命,找了個茬,把高穎給殺了。事實上,高穎和楊廣都不是好東西,就是因為上至帝王,下至這些以衛道士自居的士大夫都不是什麽好東西,而他們偏偏又掌握著社會的決定權和話語權,張麗華、小周後、花蕊夫人、息夫人,這些女人們的命運才注定是一場悲劇。但息夫人的不死、不言,也就是她的“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我以為,卻是這種悲劇裏最大的亮色,最有價值的內涵。
真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說到傷心,說到落淚,人類曆史上沒有一個人能像她那樣,哭得如此震撼人心,哭得如此感天動地!
請看下回:孟薑女的故事——“一個女人,一台戲!”
公元737年的一天晚上,地點是在唐歧王家中,事件是歧王請了一幫文人吃飯。
春秋戰國時候,王公貴族們喜歡養門客。到了唐代。這個風氣又有了點複興的味道。杜甫詩裏就說嘛——“歧王宅裏尋常見”。為什麽尋常見?就是文人名士經常在王公貴族那裏聚會。
說這天晚上,歧王與一幫文人邊喝酒,邊聊天,說著說著就說到女人這個話題上來了。這男人在一起,喜歡以女人為話題,這完全是正常的事兒。問題是就女人的話題,聊著聊著就聊到了“紅顏禍水”的話題上。
有一人站起來慷慨激昂地說:“這紅顏禍水最典型地就表現在女色誤國上,你看,吳王夫差好好的天下,不就毀在西施的手裏了嗎?這上推到上古夏、商、周,這末代君王無不栽在女人的手裏。妹喜迷惑夏桀,妲己迷惑商紂王,褒姒迷惑周幽王,這哪一個不是女色誤國,斷送了大好江山。就算是息媯,好像錯不在她身上,但息國與蔡國因她而滅亡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女色誤國、紅顏禍水,我輩不可不謹記啊。”
歧王聽了這話,點頭稱是,其他的人也紛紛附和。這時候歧王就對在場的一位關鍵人物說:“王維啊,你何不就此作詩一首?以警後人啊!”
聽了這話,一直默不作聲的唐代大詩人王維王摩詰站了起來,隻見他絲毫不作猶豫,取過紙墨筆硯,當即揮毫寫下了一首他的舊作,一首五言絕句,題目就叫《息夫人》。詩是這樣寫的:
“莫以今時寵,忘卻昔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當時,所有人看了這首詩,都變得鴉雀無聲了。那個夜晚,也因此永遠留在了曆史的燈火闌珊處。
話說又過了一百年左右的時光,時間已是晚唐,地點仍是在文人騷客的詩酒聚會上,又有人談起了紅顏禍水,談起了女色亡國,談起了這個女人——息媯息夫人。所有的文人都力推當時的大文豪杜牧賦詩一首,以仿前朝盛事。杜牧也不推辭,同樣像王維一樣,揮筆立就,成七絕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穀墜樓人。”
同樣是大文豪,同樣是寫息夫人,王維與杜牧的詩卻大相徑庭。為什麽呢?兩人的觀點到底有何不同呢?這個答案,我們暫時按下不表,待會兒再詳細解說。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息媯息夫人到底是個什麽人,她為什麽會在千年之後,還讓這些酸腐文人津津樂道呢?
息夫人的故事出自《左傳?莊公十四年》。說楚國的周圍有兩個小國家,一個叫息國,一個叫蔡國。息國的國王叫息侯,相傳他的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十四子。息侯與蔡侯之間本來沒多大交往,但後來兩個人的關係卻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因為他們娶了一對姐妹花——陳國國君陳侯的兩個女兒。就像孫策和周瑜分別娶了大喬和小喬,所以兩個人的關係才鐵到那份兒上!也就是成了連襟了。說這個蔡侯娶息媯姐姐的時候並沒有見到息媯,他也從來沒見過息媯,所以隻是聽說這小姨子很漂亮,僅此而已。兩國之間因為有親戚關係,所以書信來往,禮儀問答,倒也一直相安無事。壞就壞在有一天息媯思念起姐姐來了,她想到姐姐那兒竄竄門,走走親戚。按道理說,這也沒什麽不好,所以息侯就派人把息夫人送到她姐姐蔡國那裏去了。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我們中國人的那句老話,叫做“一動不如一靜”,這一去就像多米諾骨牌倒下的第一張牌,讓無數人的命運,無數人的心情為之徹底發生了扭轉。讀史讀到這裏,我經常會感慨,這也是人生的“蝴蝶效應”吧。
有些人會問了,這小姨子到姐夫家去竄竄門兒,很正常啊,會有什麽大不了的事呢?
是啊,一般想來,確實也不應該有什麽大不了的事。可這個人啊,知人知麵不知心,你再難想到,這個蔡侯,身為一國之君,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流氓。
在給息媯辦的接風宴席上,蔡候一看到息媯立即目瞪口呆,驚為天人。心的話,天下怎麽會有這麽絕色的美人!這人和人不一樣,男人被女人的美麗所震撼後,一般會走兩個極端。一種是像段譽看到王語嫣之後,那敬愛之情會上升為一種聖潔的情感,所以他隻肯遠遠地追隨王語嫣,開始連碰下手都認為是對王語嫣的褻瀆;另一種就是像這個蔡侯見到息夫人之後,喜愛之情立即會變成汙濁的無恥情調,所以他在酒席上就開始汙言穢語,動手動腳,大概他平常在國內耍流氓耍慣了,他又是國王,又沒什麽人能管她,所以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在酒席之上是極盡無恥之相。
息媯受不了他的侮辱,離座拂袖而去。回到家裏,向息侯這麽一哭訴,息侯勃然大怒,這做姐夫的調戲小姨子,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息侯就要發兵去攻打蔡國。說起來呢,這個時候雖然息國雖然有了點實力,(插敘一下下:說本來這個息侯也是個無用的昏君,但在娶了息夫人之後,在息夫人每日規勸下,他倒逐漸地改邪歸正了,息國的國力也漸漸有了起色。)但奈何息國畢竟是個力量很小的諸侯國,不要說跟楚國比了,比蔡國也還不如。息侯這有心殺賊,但無力起兵啊。於是他也不跟息媯商量,腦筋一根筋,跑到楚國去借兵了。
楚文王一聽你們要打架,那好啊,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反正春秋無義戰,管你們誰對誰錯,打去吧。他也不問息侯為什麽事,反正想瞧熱鬧,就讓大將鬥丹率兵幫息侯把蔡國給滅了。蔡侯成了階下囚,被送到楚都郢城軟禁起來了。
按道理,此事塵埃落定,惡人有了惡報,也該了結了吧。哪知道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真正的悲劇這才剛剛開始。
說有一天,楚文王剛巧就碰著蔡侯,剛巧就順口聊了起來。這個文王就問了:“老蔡啊,我倒忘了問你了,你和老息是怎麽回事啊?他非要滅了你?”
這小人就是小人,蔡侯一聽有了這個說話的機會,可就使起了壞水。他說:“老熊啊(案:楚人國姓為熊),你不知道,我是為了一個女人才亡國的,雖然亡國了,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啊。”於是他就把息夫人的美麗極盡誇張之能事地在楚文王麵前描述了一番。末了還來了一句:“老熊啊,我雖然亡國了,但我是見過真正的天下第一美人了,死也無憾了。而你,雖然身為泱泱楚國之君,沒見過息媯息夫人,你算是白活了。”
楚文王一聽這話,立馬抓肝撓肺地睡不著了。他雖然沒有蔡侯那麽無恥,但本質上還是有著蔡侯一樣的流氓本性。於是,他就派人去跟息侯說:“我聽蔡侯說貴夫人很漂亮,能不能借我看看啊?”
你說這像人話嗎?有借人家老婆看看的嗎?這息侯當然不肯,而且是堅決不肯,於是楚文王讓鬥丹二次出兵,又把息國給滅了。把息侯也擄到楚國。
話說鬥丹衝進息國王宮的時候,息夫人正含淚欲自盡,鬥丹就對她說:“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何為夫婦俱死!”也就是說,你要死的話,息侯也就鐵定是要被殺的了;你要活著的話,他也就能活著。息媯一聽這話,不死了,就隨鬥丹來到了楚國。文王一看,果然大喜,自此,後宮三千粉黛無顏色。楚文王封息夫人為王後,此後數年,寵愛有加。
換一個普通的女子的話,故事或許到這兒也就結束了。因為在男權社會裏,女人根本沒有話語權,根本就沒有反抗這種暴政下命運的權利和機會。蔡國與息國雖然確實都是因為息夫人而滅了國,但她一個弱女子,麵對這些握有強權的“流氓大亨”們,又能怎麽樣呢?隻有順從罷了!隻有屈從罷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我覺得現代的女性要遠比古代的女性幸福得多。
故事到這兒,從藝術的角度看,已經具有了豐富的悲劇審美內涵,但事實上,因為主角是息媯息夫人,所以真正的高潮還沒有到來。
我們看慣了電影、電視劇,對高潮部分的情節大多能夠想像得到,董存瑞炸雕堡的時候是高潮,王成在上甘領上喊“向我開炮”的時候是高潮,喬峰在巨大的民族矛盾麵前跳崖自盡的時候是高潮,但你肯定想不到,這個故事裏的高潮居然隻是“無聲”和“不言”。
《左傳》裏記載,息媯嫁給楚王後,“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也就是說她嫁給楚王後還生了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楚成王。但她在嫁給楚王的數年裏,從來不跟楚王說一句話。有人問她為什麽,她回答說:“我作為一個忠貞的女子,不幸嫁給過兩個丈夫,麵對命運的捉弄,我既然沒能去死,又有什麽臉麵去強顏歡笑、對君王言呢?”其實,這話說的是反語,她的“不言”實質上是一種不屑言,她的無聲實質上是一種沉默中的反抗。這讓我想起林徽因的一句話來:“我要在沉默裏慢慢地學會堅強!”這才是那個真實的息媯,這才是那個“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至於息夫人的結局,至今已不可考。有一種傳說是,終於有一天,她趁著文王出外行獵的機會,一個人溜出宮外與息侯見麵。一對苦命的夫妻劫後重逢,唯有相擁而泣,又自知破鏡難圓,最後雙雙殉情自殺。鮮血流在地上,朵朵狀如桃花,楚人就在他們的濺血之處遍植桃花,並建桃花夫人廟來紀念他們,於是息夫人又被稱為桃花夫人。
說完息夫人的故事,就要說到開頭我們提到的那兩首詩了。
杜牧的詩是“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穀墜樓人。”“細腰宮”就是楚宮,“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嘛!頭兩句說的就是息夫人居住楚國王宮裏,麵對花開花落,無言度春秋的場景。後兩句是議論,也就是杜牧對這個事的觀點,他說不知道息夫人是怎麽死的,但畢竟息國與息侯的滅亡命運都是因你而發的,從這點看,你不在當時殉節,這就比不上後來墜樓的那個綠珠了。
“綠珠墜樓”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個故事,說綠珠是石崇一手發現並培養的歌女,石崇就是那個愛跟人比富的紈絝子弟,是個典型的暴發戶,後來石崇為孫秀所殺,綠珠跳樓自盡,為主人盡忠了。後世的封建衛道士們對綠珠這種為主盡忠的行為大加讚賞,經常是會拿出來說說事的。
先不說綠珠為了石崇殉節值不值當,就杜牧本人而言,他自己也說自己“楚腰纖細掌中輕”、“贏得青樓薄幸名”,我就想了,你既然自己也是“青樓薄幸人”,也就是說並不是一個情感忠貞的人,你憑什麽去指責息媯呢?
所以站在道學和男人的立場上理解息媯是很困難的,隻有站在真情的立場上才有可能去理解那個真情的息夫人。幸好公元737年的那個晚上,歧王宅裏畢竟還有一個真情的人,他就是王維。
王維有一首《紅豆》,我們都很熟悉。詩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又被稱為“相思豆”,就緣於這首詩。王維在他的妻子死後,一心理佛,終身未娶,是一個對愛情相當堅貞的人。所以他才會設身處地地去考量息夫人的處境:
“莫以今時寵,忘卻昔日恩。”息夫人的處境真可謂之兩難了,麵對兩個深愛自己的男人,一個因自己做了亡國奴,一個對自己百般寵愛,還生了兩個兒子。真是愛又愛不得,恨又恨不得。正如才女安意如所說的——“再深的痛苦也隻能像冰雪飛落大海,水深無聲啊。”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是雖然在矛盾裏,雖然在兩難裏,雖然內心有著無限的淒楚,她也要在沉默裏慢慢地學會堅強,她也要在愛與恨之間恪守自己最脆弱卻又是最牢不可破的底線!
所以,我喜歡王維的這首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我頗喜歡安意如的這段評論——“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是男人的貞潔;息夫人的‘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是女子的堅定”!說的真是太好了,因此我想,說這話的人應該與王維一樣,也一定是一個有真情的人!
其實息夫人的故事除了讓我感動之外,還讓我想到很多。我覺得它其實牽扯到一個重大的命題,一個規律性的現象,那就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情愛。
你看息夫人被稱為桃花夫人,後世以花命名的還有一位,那就是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宋太祖趙匡胤在對待女色的問題上,不比那個好色的楚文王好多少。在滅掉後蜀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把名聞天下的絕色佳人花蕊夫人費皇後送到汴京來侍寢。花蕊夫人和息夫人一樣,一個弱女子在滾滾的紅塵裏,尤其是在滾滾的政治塵埃裏,所有能做的事情隻有默默地承受命運,默默地抗爭。她在宮中掛著孟昶的畫像,平淡的日子裏,就“看像滿眼淚,心共孟昶言”,可見夫妻之情還是很深的。有一次,宋太祖偶然間看到了這幅畫,就問是誰?花蕊夫人靈機一動,答是在蜀中常供奉的送子張仙,宋太祖說很好很好,結果宮中一下子流行起來掛孟昶的畫像,可笑趙匡胤,搶了別人的老婆,卻不知道孟昶就一直站在牆上冷眼看著他。
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和他哥哥一樣,人家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但在好色與無恥上他和他的哥哥沒有半分差別。在滅南唐之後,他把李煜夫婦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李後主和小周後擄到汴京,開始是讓小周後進宮,常常十天半個月才讓回去,李煜見到小周後惟有相擁而泣。你說堂堂一國皇帝,用這種男盜女娼、掩耳盜鈴的方法來霸占別的老婆,真難為宋朝的那些史官們要挖空心思為他們這麽肮髒、齷齪的主子圓謊、遮羞。後來,李煜不堪其辱,寫了首《虞美人》,也就是那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趙光義看了這首詞,索性橫下心來,用牽機藥把李煜毒死了,小周後也就徹底被他給霸占了。
還有陳後主的妃子張麗華,隋煬帝楊廣那時還是晉王,滅陳之後也是一直惦記著風華絕代的張麗華的。結果去收編的大臣高穎認為張麗華女色誤國,也沒請示,就把張麗華給殺了。楊廣氣得要命,找了個茬,把高穎給殺了。事實上,高穎和楊廣都不是好東西,就是因為上至帝王,下至這些以衛道士自居的士大夫都不是什麽好東西,而他們偏偏又掌握著社會的決定權和話語權,張麗華、小周後、花蕊夫人、息夫人,這些女人們的命運才注定是一場悲劇。但息夫人的不死、不言,也就是她的“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我以為,卻是這種悲劇裏最大的亮色,最有價值的內涵。
真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說到傷心,說到落淚,人類曆史上沒有一個人能像她那樣,哭得如此震撼人心,哭得如此感天動地!
請看下回:孟薑女的故事——“一個女人,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