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歡喜(1)
豐子愷自述:我這一生 作者:豐子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住居上海,前後共有三十多年了。往日常常感到上海生活特點之一,是出門無相識,街上成千成萬的都是陌路人。如果遇見一個相識的人,當作一件怪事。這和鄉間完全相反:在鄉間,例如我在故鄉石門灣,出門遇見的個個是熟人。倘有一隻陌生麵孔,一定被十目所視,大家研究這個外來人是誰。
我雖然有時愛好上海生活,取其行動很自由,不必同人打招呼,衣冠不整也無妨,正如曼殊所雲:“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然而常常嫌惡上海生活,覺得太冷酷,有“茫茫人海,藐藐孤舟”之感。
然而這是往日的情況。近幾年來,上海與我的關係變更了:出門常常遇見認識我的人,和我談話,甚至變成朋友。有種種事實為證:
有一次我坐三輪車,那駕車人在路上問我:“貴姓?”我說:“姓豐。”他說:“這個姓很少。我所知道的隻有一個老畫家豐子愷。”我問他:“你何以知道豐子愷?”他說:“我常在報上看到他的畫。”我向他說穿了,他就在途中買冊子要我畫,又和我交換通信地址,變成了朋友。我曾經特寫一篇短文,敘述此事。
有一次我上剃頭店,那理發師對我看看說:“你老先生的相貌很像畫家豐子愷呢。”我問他何以認識豐子愷,他說常在報紙雜誌上看到我的照片。我也就說穿了,他很驚奇,仿佛以為我是不該剃頭的。從此我們就成了相識。
有一次我自己上郵局寄掛號信。掛號信上必須寫明發信人姓名。那郵局職員見了,便告訴鄰桌的人,一傳二,二傳三,弄得櫃台裏麵所有的職員都看我,有的還和我談話。我去寄信,仿佛去訪問朋友。
有一次我上咖啡館吃冰淇淋。幾個穿白製服的服務員聚在一角裏向我指點窺探,低聲議論。我覺得很奇怪。後來一個服務員走過來問我:“你是不是豐子愷老先生?”我承認了。他就得意洋洋地向他的同事們說:“我說是,果然沒認錯!我在報紙上看見過相片的。”以後我就常到這店裏去吃東西,有人相識,就覺溫暖,仿佛在家裏吃。
再舉一例吧:有一次我帶了一個孩子到附近食品店買糖果,照例有一個店員因報紙上的照片而認識了我。他的一個同事不認識我,他便怪他:“你不看報嗎?”這一天我多買了些糖果,摸出錢包來一看,鈔票不夠付了,便要求他減少些貨物,因為錢帶得不多,下次再來買。這店員說:“不妨不妨,下次補付吧。”我覺得不好意思。另一人說:“我們替你送去,向家中取款吧。”我覺得好,便把門牌號碼告訴他。我帶了孩子又在別處走走,回家時東西早已送到了。
好了,不該再囉唆了。總之,近年來上海對我的關係變更了。我住在這七百萬人口的大都市裏,仿佛住在故鄉石門灣的小鎮上,不再有“茫茫人海,藐藐孤舟”之感了。
這變更的原因何在?很明顯的: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識字,都看報,都讀雜誌,因此認識我的人多起來了。我的畫和文和照片登在報紙雜誌上,並非近來開始,已有三四十年了。何以從前在上海灘上“芒鞋破缽無人識”呢?就為了車夫、店員等人大都不看報,不讀雜誌,甚至不識字。而解放以來,掃除文盲,提倡文化,一般人的知識都大大提高,因此認識我的人多起來了。
這在我是一種新的歡喜。乘這新年將到之時記錄下來,以助新年佳興。
————————————————————
(1)寫於1962年。
我雖然有時愛好上海生活,取其行動很自由,不必同人打招呼,衣冠不整也無妨,正如曼殊所雲:“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然而常常嫌惡上海生活,覺得太冷酷,有“茫茫人海,藐藐孤舟”之感。
然而這是往日的情況。近幾年來,上海與我的關係變更了:出門常常遇見認識我的人,和我談話,甚至變成朋友。有種種事實為證:
有一次我坐三輪車,那駕車人在路上問我:“貴姓?”我說:“姓豐。”他說:“這個姓很少。我所知道的隻有一個老畫家豐子愷。”我問他:“你何以知道豐子愷?”他說:“我常在報上看到他的畫。”我向他說穿了,他就在途中買冊子要我畫,又和我交換通信地址,變成了朋友。我曾經特寫一篇短文,敘述此事。
有一次我上剃頭店,那理發師對我看看說:“你老先生的相貌很像畫家豐子愷呢。”我問他何以認識豐子愷,他說常在報紙雜誌上看到我的照片。我也就說穿了,他很驚奇,仿佛以為我是不該剃頭的。從此我們就成了相識。
有一次我自己上郵局寄掛號信。掛號信上必須寫明發信人姓名。那郵局職員見了,便告訴鄰桌的人,一傳二,二傳三,弄得櫃台裏麵所有的職員都看我,有的還和我談話。我去寄信,仿佛去訪問朋友。
有一次我上咖啡館吃冰淇淋。幾個穿白製服的服務員聚在一角裏向我指點窺探,低聲議論。我覺得很奇怪。後來一個服務員走過來問我:“你是不是豐子愷老先生?”我承認了。他就得意洋洋地向他的同事們說:“我說是,果然沒認錯!我在報紙上看見過相片的。”以後我就常到這店裏去吃東西,有人相識,就覺溫暖,仿佛在家裏吃。
再舉一例吧:有一次我帶了一個孩子到附近食品店買糖果,照例有一個店員因報紙上的照片而認識了我。他的一個同事不認識我,他便怪他:“你不看報嗎?”這一天我多買了些糖果,摸出錢包來一看,鈔票不夠付了,便要求他減少些貨物,因為錢帶得不多,下次再來買。這店員說:“不妨不妨,下次補付吧。”我覺得不好意思。另一人說:“我們替你送去,向家中取款吧。”我覺得好,便把門牌號碼告訴他。我帶了孩子又在別處走走,回家時東西早已送到了。
好了,不該再囉唆了。總之,近年來上海對我的關係變更了。我住在這七百萬人口的大都市裏,仿佛住在故鄉石門灣的小鎮上,不再有“茫茫人海,藐藐孤舟”之感了。
這變更的原因何在?很明顯的: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識字,都看報,都讀雜誌,因此認識我的人多起來了。我的畫和文和照片登在報紙雜誌上,並非近來開始,已有三四十年了。何以從前在上海灘上“芒鞋破缽無人識”呢?就為了車夫、店員等人大都不看報,不讀雜誌,甚至不識字。而解放以來,掃除文盲,提倡文化,一般人的知識都大大提高,因此認識我的人多起來了。
這在我是一種新的歡喜。乘這新年將到之時記錄下來,以助新年佳興。
————————————————————
(1)寫於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