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日日洞悉著,阿旺嘉措的小小心思:一下子悵惘徘徊,一下子坐立難安,一下子欣喜歡舞。一顆充沛著感情的心,在阿旺嘉措的胸膛中跳動著,他需要等待一個爆發自己的時機。


    與此同時,時光的命輪分秒不漏地向前轉著。轉眼之間,已經到了1697年的夏天。


    高原並不像東南地方一樣,整日酷暑難耐。隻是一天之內的溫差很大,中午熱得滿頭大汗,恨不得將衣袍盡數脫掉,但早上或晚上仍會有絲絲寒意。不過白天的酷暑,仍是難耐。眼看著葉子上大顆晶瑩的露珠,在一轉眼間,被高照的紅日曬得不留一絲痕跡,仿佛從來沒有存過。大地,被暴曬至饑渴,就等待那偶爾下的一場雨,解一解大地的幹裂。


    阿旺嘉措心中的感情也炙熱著,唯有那眼眸的清澈才能解他的相思。通常人們喜歡這樣三晴兩雨的日子,這是大自然的恩賜,會使莊稼長得格外好。但對阿旺嘉措來說,這卻是越來越重的煎熬。每次雨後的炙熱,都烤炙著他的心,使他更急迫地希望清涼的到來。


    阿旺嘉措厭倦了相思的苦楚,他想要每日浴在那汪清泉中,體驗被清涼撫慰的舒暢。他為她寫了情詩,興致勃勃地衝出寺門。可很快,他就從大雨叮咚中,鑽回了寺廟。他的身上早已濕透,但他卻顧不得擰身上的雨水,而是急急地掏出放在胸口的信紙。他臉上的表情似懊惱,似嗔怒,似哀怨,打結的麻繩都不能形容他的糾結。


    信紙上的墨水,被雨水浸濕了,筆跡向四周擴散,變成了黑黢黢的一團,文字早已不可辨識。阿旺嘉措心中百般悔恨,他怪自己沒有好好保管這份情書。裏麵書寫的對仁增旺姆的綿綿愛意,被雨水淋濕了。那是一個小詩人的懵懂,在雨水中化為了泡影。


    他想到了仁增旺姆,她定在窗前看雨吧。他的心中突地湧起了一陣暖意,他突覺,雨水能打濕的,隻有寫下來的字,打不濕的,是他心中的火。他的嘴角,浮起了微笑,當下寫了一首詩:


    手寫瑤箋被雨淋,


    模糊點畫費探尋,


    縱然滅卻書中字,


    難滅情人一片心。(曾緘譯)


    倉央嘉措的字典裏,似乎將極致唯美當做唯一真言。書箋、筆跡、小雨,幾個簡單的意象,就將深情盡表。看來不管是不是神的轉世,他至少是以一個人為前提而存在的。人與人,在感情上都是沒有差別的。


    在阿旺嘉措寫下這絕美的文字時,不知他是否有所領悟。雖然他在說情,但他素來的佛學修養,卻使他在文字中表達了一個真理:心是可以超越外物的。


    我們身處於物質的世界,物質充斥著身內身外的每一個角落。但佛說,這些物質,並非世界的真相,它們不過是虛妄幻化的境地。唯有能認識真相的心,才能看穿這些虛妄。可重重的物質,迷惑了我們的眼,讓我們將虛妄當做了真實。我們的心被物質蒙蔽,看不清真相的所在。


    佛給予人們的教導,就是在給人心指明方向,讓人心將幻化的物質看透,明白內心智識的重要。


    所以,外物的緣起緣滅,沒有什麽可重要的。重要的,是內心中保持的明了。就像這情之於書信,書信即是外物,它存在還是不存在,不會影響到心中那份炙熱的情感。即便書信遭到了毀滅,心中的情感卻不會因之而毀滅。反之,如果心中的情已經滅了,書信的在與否,也不重要了。


    能明白這一點的,當知心的重要。學佛,即是在修心。修得一顆不為外物而動的心,於這物質的世界,便是不受其羈絆,獲得了自由。


    阿旺嘉措有一顆玲瓏剔透的心,對佛祖的教導,一點即明。但阿旺嘉措所向往的,不是不為外物所動的自由,他向往的,是這有情世間的情義。這是他與這世間割不斷的聯係,他的一生,注定要投向這有情,沒有歸途。


    有情原不是罪,執著卻會變成苦。阿旺嘉措心中所期待的,並非是柏拉圖式的戀情。他喜歡父母對望時的那種默契,他喜歡父母和自己相擁時的喜悅。他相信,愛一個人,就應該牽她的手,與之共度一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想來,這就是阿旺嘉措所有的憧憬吧。他想牽她的手,去他們喜愛的處所,看她笑顏如花。


    他鼓足了勇氣,去到她家的門前,讓心中燃燒的激情,帶他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他用了什麽樣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他看到了她的笑顏如花。


    她牽了他的手。她的手柔軟細膩,不像阿媽長了繭的手,卻同樣能將絲絲暖意傳到他的手心。他喜歡牽她的手,這雙手讓他感覺實在,他知道現世有一個人,在真心地給予他關愛。這是除去父母後,最貼近他心的愛意。


    他與她定下了愛的盟約,他們成為了親密的愛侶。他們會一起去郊外放牧,一起觀察禿鷹在藍天上盤旋飛舞,一起指著遠處山上的積雪傻笑,一起期待著格桑花開。他們去做他們認為最美的一切事情,讓開心的滿足,充盈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想來這就是屬於小孩子的戀情吧,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白開水,也能讓他們嚐出百般滋味來。


    阿旺嘉措和仁增旺姆的感情,就這樣自然地生發起來。這在他們看來,是再正常不過事了。但在漢地,皈依佛教的人,都要遠離塵世,六根清淨地修行。別說娶妻生子了,就連戀愛也是不允許的。


    可阿旺嘉措身處的,是紅教的寺院,整個門隅地區,都是紅教的勢力範圍。紅教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宗教派別。


    蓮花生所創建的紅教,主張人的心本來就是清淨的,隻要不造作,不蒙蔽,任何的行為都不會有礙其本心的清淨。所以,紅教對於僧人吃肉、喝酒、娶妻等,沒有硬性的規定。


    因此對於普信紅教的門隅地區來說,喇嘛結婚生子,並非是離經叛道的行為。他們相信,這原本就是宇宙的規律,隻要心中沒有邪念,隻要保持著心的純粹,這樣的結合原也是美好的。


    所以,非但僧侶們娶妻不是怪事,就連姑娘們也願意嫁僧侶為妻。在她們的觀念中,僧侶有著神聖的地位,他們能幫助她們一起修道,在來世亦能得到更多的福報。僧侶的結婚,是一件神聖而美滿的事。


    然而,阿旺嘉措沒有想那麽遠,他沒有想要和誰一起得道。他的理想還沒有那麽遠大。何況,他還沒有受戒,還算不得真正的喇嘛。他有婚戀的自由,他隨時可以離開寺院,去過在家居士的生活。他的心中,一樣可以裝著佛,裝著修佛的淨心。


    所以,他想要的,隻是完成他的這段修行,然後娶那個姑娘,和他共結三世之好,擁有一個像父母那樣,郎情妾意、甜蜜溫馨的家。家裏不需要金碧輝煌、亭台樓閣、水泄不通,隻需要他和所愛的人,他耕田她織布,他砍柴她煮飯。


    愛到忘情時,總能拋卻世俗的各種幹擾,去享受短暫而絢爛的幸福。總以為,隻要兩個人相愛,就可以打破常規。身份、地位、責任還有時間等,一切都不是問題。


    然而,宿命總喜歡和人開玩笑。它始終像是提線木偶上的絲線,細細的,你卻永遠掙不脫,一旦掙脫,就是你死我活的生命交換。上天不停地安排著愛恨情仇、相遇離別,不管是否願意接受,人們都不得不承擔結局和後果。


    情深似海情難滅,奈何緣淺天意弄!


    此刻,上天似乎決定了,要捉弄這個少年,讓他的歡喜,變成悲劇的結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謝國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謝國琴並收藏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