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盤點,未來的預案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10大突破性技術已經評了17年。每年10項,迄今也已經盤點了100多項科技突破。2001年剛經曆20世紀末的互聯網泡沫破滅,2017年則正好見證了2016年人工智能的狂飆突進。每年入選的項目連綴在一起,就構成了近20年科技突破的具象圖景。我們從上一本書《科技之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深度剖析》中可以看到2012到2016的共50項突破性技術,像基因技術和新能源每年都入選,從2013年開始,人工智能&機器人也開始每期必有。這也恰好是塑造未來社會的幾項關鍵科技。


    2016年的暢銷書《未來簡史》將這幾年的熱點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嵌入到了人類曆史中,給出了一些曆史命運層麵的抽象,有追捧,也有爭議。但是這本書把科技對於人類的宏觀影響重新呈現在忙於世務的大眾麵前,也讓人重新審視科技的兩麵性:水亦載舟,亦能覆舟。科技可以成為人類器官的延伸,擴大人類的認知和活動範圍,釋放巨大的能量,創造巨大的財富;它也可以替代人類本身,將人類的認知和活動縮減到基礎水平,讓人類變成機器控製的寄生蟲,並最後被機器奴役。


    人與科技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單向的,我們往往隻注意到人對科技的利用,卻忽視了科技對人的改造。我采訪過的凱文·凱利在《失控》和《科技想要什麽》裏把科技比作一種生命體,它與人類是一種共生關係,二者在交互影響中不斷演進,最終實現碳基生命和矽基生命的融合,創造出全新的文明。這看似是一個天馬行空的狂想,但細品起來,也不失其現實性。隨著“10大突破性技術”中的機械器官、基因改造、微型機器人、神經芯片一個個步入大眾生活,可不就是碳基生命一點點被矽基化嗎?也許,人機融合的那一天,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近。


    最近一部經典動畫電影的真人版《攻殼機動隊》,又一次掀起了對於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微妙分野的思考。這部賽博朋克的電影,講述了人被“義體化”改造後,徘徊在“人”與“非人”間的困惑。如果人是一種靈肉結合,那完全機械化製造的身體還是原來那個“我”嗎?如果人隻是自我意識,身體無關緊要,那還有什麽能限製“我”跳脫軀體的束縛,徹底融入網絡,從而實現生命的完全虛擬化?到那個時候,真人的意識和人工智能的意識,在同樣沒有軀體的情況下,二者還能劃出嚴格的區別嗎?這已經涉及了對於生命的本質思考。現在我們的自我認知,還處在幾個世紀以來科學給我們塑造的框架中。可以說,這個自我認知正處在一個革命的前夜。一旦科技突破了關鍵的幾個坎,人類必將麵臨巨大的自我質疑和認知混亂。


    這還隻是科技突破影響人類社會的其中一個因素。如果基因工程也如同現在這樣,每年都出現實質性的技術或認知進展,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就將擁有“上帝之手”,可以依據自己的需要改造遺傳信息,那時,生命的尊嚴將進一步被質疑。任何可被改造的東西,都會自動喪失其神聖性,也將刺激狂人的出現。誰來保證出於良善的基因改造,不會被扭曲成唯利是圖的商業工具和突破底線的社會實驗?屆時,同樣也會出現無盡的倫理論戰。


    最後,隨著人類的擴張,獲得新能源和太空拓殖的欲望不斷增強,相應的技術也不斷進步。天才的技術人員正在一步步把科幻小說變為現實。手握特斯拉、太陽城和space x的馬斯克,隻是他們的一個代表。到了全世界麵臨能源替代的那一刻,現有的政經格局都將全部重建;而人類大規模進入太空的時刻,也將帶來完全不同於現有秩序的太空秩序。我們,不管是科研人員還是企業家,甚至是普通的大眾觀察者,在為這些即將麵臨的“立法”事業做好準備了嗎?


    科技突破是艱難的,既需要皓首窮經的耐心,也需要光彩奪目的天分。但是更艱難的,是針對科技突破對於人類的影響做好政治、經濟、社會等全方麵的調整跟進,因為這需要的是從頂層設計到大眾認同的複雜工程。對科技的期望總是讓人充滿陽光,但是科技的後果卻並非陽光普照。當我們處在科學革命的大潮中,往往過於樂觀和熱忱;等到變革席卷了我們,才有人開始反思科技的兩麵性,意識到其他方麵的滯後所帶來的頭重腳輕的危險。很多時候,對於科技突破的頌揚往往出自對科技的一知半解。所以我們要時刻留心自己葉公好龍的心理,真正去理解科技的影響,將每年的科技盤點作為未來預案的素材。


    因為曆史,總是在於事無補時,才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


    餘晨


    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總裁


    2017年4月24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之巔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並收藏科技之巔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