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精簡社交:用可視化圖譜解決人際關係難題 作者:莫拉格·巴雷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有人是孤島,在大海裏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大陸。”
——約翰·多恩(john donne)
···
保持冷靜
繼續前行
···
我的人生旅程漫長而崎嶇,一路跌跌撞撞。
最初,我想成為一名工程師,投身於物理、應用數學及經濟學的研究。但是,高中時一堂名為“銀行如何創造貨幣”(how banks create money)的經濟課改變了我的計劃。我轉變了人生方向,後來進入了英國一家最大的銀行,在這一行一幹就是14年。(順便說一句,銀行業完全不像那堂經濟課所講的那樣。)
我在這一行幹得風生水起,醉心於那些數字和比率的可預測性、分析複雜業務的增長戰略、提供建議以及批準百萬英鎊的貸款申請。(其中一些申請資料的重量貌似也有一百磅了。)
那時候,人們不會太多地考慮在行業內構建人際關係的問題。當時,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傳統的、以規則為基礎的指揮控製型工作環境。但這種狀況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英國銀行業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型。管製的放鬆加劇了競爭,客戶要求個性化服務,這是一種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業務模式。
注重員工間以及員工與客戶間的關係能夠讓我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銀行業的組織文化以及我們對待客戶的方法都受到了影響。這次變革之後,我選擇了離開相對安穩的銀行業。
我的下一站是變化無常的電信業。就在互聯網泡沫期間,我加入了一家美國公司,轉眼之間,我麵對的是一種全球化商務環境。牽涉時間、距離及民族文化等因素,工作關係就變得更加複雜了。在這種快節奏的創業環境中,人際關係的價值極高。但那並不一定意味著這種商業文化就是健康的。
這次工作機會最終把我和我的家人帶到了美國,在這裏,我們要建立新的個人及職場人際關係,在這個新國度裏,一切重新開始。
當我回顧起我的職業生涯時,有很多我想要再度合作的同事。他們鞭策我去超越期待——不隻是別人的期待,還有我對自己的期待。他們給了我“嚴厲的愛”,在我需要的時候,他們給我反饋;成功的時刻,他們站在我身邊為我喝彩。他們陪伴著我,幫助我。而他們也知道,當他們需要時,我也會隨叫隨到。
這些人都是我的“夥伴”。
另一方麵,也有很多影響不好的同事,他們是反麵例子,比如那些沒有團隊意識的人,以及你不得不提防的人。他們離開後,大家會集體鬆一口氣。這些人都是“敵手”。謝天謝地,與我長期處於敵對關係的人還算屈指可數。
1
如果說世界很小,那麽商業世界隻能算是一個微觀世界了。這一事實應該能給予你鼓勵,但也可能會嚇到你。你的成就會被傳播開來,但遠遠趕不上壞消息的步伐。俗話說:“人未到,名先揚。”
我們來看看積極的一麵,這個故事能說明地球有多小。我那時正待在安克雷奇機場,剛剛在阿拉斯加北坡油田參加完一係列領導能力項目的推廣活動。(那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那是我第一次去阿拉斯加,我在安克雷奇沒有認識的人,更不用說淩晨四點鍾坐在機場的任何人了。航站樓裏的電視屏幕上正在播放皇家婚禮的場麵,我旁邊的一位女士開始找我說話。我帶有明顯的口音,她希望我能講講我在英國的生活。時間還早,我想在登機前看到婚禮上的禮服,於是,我們聊了起來。最終,我們的話題轉向了當下。我說我住在科羅拉多。她說她在科羅拉多有認識的人……結果是,我認識她的朋友。於是,我們很快便從不相幹的陌生人變成了有共同朋友的熟人。
多年來,在滿世界飛的旅程中,我經曆過無數次巧遇,這隻是其中一件。這些巧遇非常好地說明了——我們往往與夢想隻差一段對話的距離,或者至少可以說,一段對話能夠讓我們朝著夢想邁近一步。如果我們肯花些時間去與周圍的人交談,就可以培養積極並持久的人際關係。
2
領導者和管理者終歸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解決這樣或那樣的人際衝突。最好的情況是,我們所遇到的人都能共同努力,而不是鉤心鬥角,這樣的人際關係能夠讓我們對未來滿懷憧憬。
即使人們開始關注“從基層到管理層”的人際關係,可麵對基層人際關係的現狀,他們也感到無從下手——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麽培養關係!大多數領導策略注重的是出色的團隊及敬業的員工所具備的素質,但不會花時間去改善工作關係的細節問題(而這正是一個組織走向卓越的原因)。他們沒有洞察人際關係健康與否的眼光。
我也曾遇到一些公司,他們承認職場人際關係很重要。但是,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似乎就是一組線性經驗——“給我買花,我就會愛上你”的模式。
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並不像線性模型那樣規整。人際關係是自然流動的,人來人往,關係變化不斷。我曾經很不理解,為什麽有些關係經受住了時間和衝突的考驗,而有些關係卻鬧得玉石俱焚,或者僅能以失敗告終。
世界上沒有一種能夠保證成功的萬能藥。雖然道理很簡單,但策略的實施需要遵守規矩,以及堅持正確的心態。春風得意的時候,我們可以表現得很好,但當內心不篤定或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把規則拋到腦後,做出荒唐的行為。
3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遇到過一種不健康的工作環境:老板管得太細,還總是把我的業績據為己有,另外還有一位對我的晉升憤憤不平的同事。雖然那時我也取得了不少重大的成果,但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沒有成就感。很多次,我差一點就辭職了。
友善的同事會問:“你是怎麽忍受的?他們應該做點什麽!”
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對的,但無論是這裏神神秘秘提到的“他們”,還是我自己,都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視角、工具及方法。於是,我選擇了一種“英式”做法,即咬緊牙關做自己的事。
我發揚了二戰時期“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的精神。換言之,我什麽都沒做,什麽都沒說,希望堅持就是勝利。
確實勝利了,但是我也付出了代價。我飽受壓力,戰戰兢兢,總是擔心會出問題,多浪費精力啊!
這段經曆告訴我,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事關我們的成功和幸福,它決定我們的工作是否愉快。
是的,工作的快樂和滿足很重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時間遠遠超過與家人、朋友度過的時間。那麽,為什麽不去切實享受人生中的這麽一大段時間呢?
以尊重為前提的工作並不是一場關乎勝敗的權力鬥爭,也不是要我們去“溫和”地商量怎樣共事。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人人都能獲益,尤其是我們自己。
4
快樂不是評判事業成功的唯一標準,在工作中,財力以及競爭優勢能帶來積極的人際關係——還有對現實中不良人際關係的責任。
就個人而言,我的自信曾經在消極的環境中搖搖欲墜。我的注意力從發揮優勢淪落到害怕失敗。在我規避風險和失誤的同時,我的創造力也被消磨了。我變得越來越被動,每一小步都要申請批準,不敢衝破規則去創新。
對公司來說,因為我的老板堅持過問每一個細節,造成了信息傳遞延遲、決策滯後。團隊的其他人都不願意與我的老板共事,生怕被她盯上。員工的夢想破滅,參與度下降,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效率高的員工)選擇辭職。
在銀行工作的時候,我意識到,光有詳盡的商業計劃、創新產品或者領先的服務是不夠的。要想成功,還要關注業務的執行者,確保員工在共同努力去完成商業計劃。很多公司忽視了這一重要因素,導致業務陷入混亂。
商業計劃意義不大。你可以擁有最閃耀的新產品,但如果沒有人去齊心協力地執行計劃,你的業務不會得到長足的發展。這就是我做這件事情的原因,也就是我寫下這本書的原因。
現實情況是,任何人際關係——職場、社交或者家庭——都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像老話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對此我深有體會。需要什麽,我應該去爭取,這方麵我沒向老板表達清楚,這對她不公平,對我自己也欠一個交代。不管多難,我都應該找機會,用合適的措辭去跟她解釋,我們的工作關係是怎樣影響我、影響我對她的愛戴和我對公司的熱情。
我有幸與世界範圍內包括新創企業及財富百強企業在內的多家機構合作,共同推進過數百個領導能力項目、研習會及主管培訓項目(來自4大洲20個國家的3000多名領導者曾參與其中)。
我們可以建立起一個由積極的人際關係組成的生態係統,讓它來改變我們的職業生涯,同時也改變周圍人的職業生涯。我保證,這裏並非隻有“善待別人”的說教。我們會深入探索人際科學,並剖析建立人際聯係的過程,然後再挖掘一些非常實用的應用方法。
改變你的商務人際關係及職場文化需要個人的付出。但是,隨著你的成長,你每天都會收獲獎勵!
——約翰·多恩(john donne)
···
保持冷靜
繼續前行
···
我的人生旅程漫長而崎嶇,一路跌跌撞撞。
最初,我想成為一名工程師,投身於物理、應用數學及經濟學的研究。但是,高中時一堂名為“銀行如何創造貨幣”(how banks create money)的經濟課改變了我的計劃。我轉變了人生方向,後來進入了英國一家最大的銀行,在這一行一幹就是14年。(順便說一句,銀行業完全不像那堂經濟課所講的那樣。)
我在這一行幹得風生水起,醉心於那些數字和比率的可預測性、分析複雜業務的增長戰略、提供建議以及批準百萬英鎊的貸款申請。(其中一些申請資料的重量貌似也有一百磅了。)
那時候,人們不會太多地考慮在行業內構建人際關係的問題。當時,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傳統的、以規則為基礎的指揮控製型工作環境。但這種狀況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英國銀行業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型。管製的放鬆加劇了競爭,客戶要求個性化服務,這是一種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業務模式。
注重員工間以及員工與客戶間的關係能夠讓我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銀行業的組織文化以及我們對待客戶的方法都受到了影響。這次變革之後,我選擇了離開相對安穩的銀行業。
我的下一站是變化無常的電信業。就在互聯網泡沫期間,我加入了一家美國公司,轉眼之間,我麵對的是一種全球化商務環境。牽涉時間、距離及民族文化等因素,工作關係就變得更加複雜了。在這種快節奏的創業環境中,人際關係的價值極高。但那並不一定意味著這種商業文化就是健康的。
這次工作機會最終把我和我的家人帶到了美國,在這裏,我們要建立新的個人及職場人際關係,在這個新國度裏,一切重新開始。
當我回顧起我的職業生涯時,有很多我想要再度合作的同事。他們鞭策我去超越期待——不隻是別人的期待,還有我對自己的期待。他們給了我“嚴厲的愛”,在我需要的時候,他們給我反饋;成功的時刻,他們站在我身邊為我喝彩。他們陪伴著我,幫助我。而他們也知道,當他們需要時,我也會隨叫隨到。
這些人都是我的“夥伴”。
另一方麵,也有很多影響不好的同事,他們是反麵例子,比如那些沒有團隊意識的人,以及你不得不提防的人。他們離開後,大家會集體鬆一口氣。這些人都是“敵手”。謝天謝地,與我長期處於敵對關係的人還算屈指可數。
1
如果說世界很小,那麽商業世界隻能算是一個微觀世界了。這一事實應該能給予你鼓勵,但也可能會嚇到你。你的成就會被傳播開來,但遠遠趕不上壞消息的步伐。俗話說:“人未到,名先揚。”
我們來看看積極的一麵,這個故事能說明地球有多小。我那時正待在安克雷奇機場,剛剛在阿拉斯加北坡油田參加完一係列領導能力項目的推廣活動。(那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那是我第一次去阿拉斯加,我在安克雷奇沒有認識的人,更不用說淩晨四點鍾坐在機場的任何人了。航站樓裏的電視屏幕上正在播放皇家婚禮的場麵,我旁邊的一位女士開始找我說話。我帶有明顯的口音,她希望我能講講我在英國的生活。時間還早,我想在登機前看到婚禮上的禮服,於是,我們聊了起來。最終,我們的話題轉向了當下。我說我住在科羅拉多。她說她在科羅拉多有認識的人……結果是,我認識她的朋友。於是,我們很快便從不相幹的陌生人變成了有共同朋友的熟人。
多年來,在滿世界飛的旅程中,我經曆過無數次巧遇,這隻是其中一件。這些巧遇非常好地說明了——我們往往與夢想隻差一段對話的距離,或者至少可以說,一段對話能夠讓我們朝著夢想邁近一步。如果我們肯花些時間去與周圍的人交談,就可以培養積極並持久的人際關係。
2
領導者和管理者終歸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解決這樣或那樣的人際衝突。最好的情況是,我們所遇到的人都能共同努力,而不是鉤心鬥角,這樣的人際關係能夠讓我們對未來滿懷憧憬。
即使人們開始關注“從基層到管理層”的人際關係,可麵對基層人際關係的現狀,他們也感到無從下手——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麽培養關係!大多數領導策略注重的是出色的團隊及敬業的員工所具備的素質,但不會花時間去改善工作關係的細節問題(而這正是一個組織走向卓越的原因)。他們沒有洞察人際關係健康與否的眼光。
我也曾遇到一些公司,他們承認職場人際關係很重要。但是,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似乎就是一組線性經驗——“給我買花,我就會愛上你”的模式。
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並不像線性模型那樣規整。人際關係是自然流動的,人來人往,關係變化不斷。我曾經很不理解,為什麽有些關係經受住了時間和衝突的考驗,而有些關係卻鬧得玉石俱焚,或者僅能以失敗告終。
世界上沒有一種能夠保證成功的萬能藥。雖然道理很簡單,但策略的實施需要遵守規矩,以及堅持正確的心態。春風得意的時候,我們可以表現得很好,但當內心不篤定或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把規則拋到腦後,做出荒唐的行為。
3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遇到過一種不健康的工作環境:老板管得太細,還總是把我的業績據為己有,另外還有一位對我的晉升憤憤不平的同事。雖然那時我也取得了不少重大的成果,但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沒有成就感。很多次,我差一點就辭職了。
友善的同事會問:“你是怎麽忍受的?他們應該做點什麽!”
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對的,但無論是這裏神神秘秘提到的“他們”,還是我自己,都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視角、工具及方法。於是,我選擇了一種“英式”做法,即咬緊牙關做自己的事。
我發揚了二戰時期“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的精神。換言之,我什麽都沒做,什麽都沒說,希望堅持就是勝利。
確實勝利了,但是我也付出了代價。我飽受壓力,戰戰兢兢,總是擔心會出問題,多浪費精力啊!
這段經曆告訴我,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事關我們的成功和幸福,它決定我們的工作是否愉快。
是的,工作的快樂和滿足很重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時間遠遠超過與家人、朋友度過的時間。那麽,為什麽不去切實享受人生中的這麽一大段時間呢?
以尊重為前提的工作並不是一場關乎勝敗的權力鬥爭,也不是要我們去“溫和”地商量怎樣共事。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人人都能獲益,尤其是我們自己。
4
快樂不是評判事業成功的唯一標準,在工作中,財力以及競爭優勢能帶來積極的人際關係——還有對現實中不良人際關係的責任。
就個人而言,我的自信曾經在消極的環境中搖搖欲墜。我的注意力從發揮優勢淪落到害怕失敗。在我規避風險和失誤的同時,我的創造力也被消磨了。我變得越來越被動,每一小步都要申請批準,不敢衝破規則去創新。
對公司來說,因為我的老板堅持過問每一個細節,造成了信息傳遞延遲、決策滯後。團隊的其他人都不願意與我的老板共事,生怕被她盯上。員工的夢想破滅,參與度下降,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效率高的員工)選擇辭職。
在銀行工作的時候,我意識到,光有詳盡的商業計劃、創新產品或者領先的服務是不夠的。要想成功,還要關注業務的執行者,確保員工在共同努力去完成商業計劃。很多公司忽視了這一重要因素,導致業務陷入混亂。
商業計劃意義不大。你可以擁有最閃耀的新產品,但如果沒有人去齊心協力地執行計劃,你的業務不會得到長足的發展。這就是我做這件事情的原因,也就是我寫下這本書的原因。
現實情況是,任何人際關係——職場、社交或者家庭——都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像老話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對此我深有體會。需要什麽,我應該去爭取,這方麵我沒向老板表達清楚,這對她不公平,對我自己也欠一個交代。不管多難,我都應該找機會,用合適的措辭去跟她解釋,我們的工作關係是怎樣影響我、影響我對她的愛戴和我對公司的熱情。
我有幸與世界範圍內包括新創企業及財富百強企業在內的多家機構合作,共同推進過數百個領導能力項目、研習會及主管培訓項目(來自4大洲20個國家的3000多名領導者曾參與其中)。
我們可以建立起一個由積極的人際關係組成的生態係統,讓它來改變我們的職業生涯,同時也改變周圍人的職業生涯。我保證,這裏並非隻有“善待別人”的說教。我們會深入探索人際科學,並剖析建立人際聯係的過程,然後再挖掘一些非常實用的應用方法。
改變你的商務人際關係及職場文化需要個人的付出。但是,隨著你的成長,你每天都會收獲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