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再論演繹推理
邏輯思維簡易入門(原書第2版) 作者:加裏·西伊 / 蘇珊娜·努切泰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2>第11章 複合命題</h2>論證:作為命題間的一種關係
在接下來的兩章中,我們將進一步討論曾在第5章中簡單論述過的一個主題:命題論證。在這裏,我們將詳細考察命題,它是命題論證的組成部分。請考慮如下論證:
例11-1 1. 如果地球是一顆行星,那麽它運動。
2. 如果地球不運動,那麽它就不是一顆行星。
例11-1是一個命題論證,因為它完全由構成它的命題之間的關係組成。它的前提與結論都是複合命題。這些複合命題由“地球是一顆行星”和“地球運動”這兩個簡單命題通過邏輯聯結詞構造而成。聯結詞“如果……那麽……”與“並非”是五種真值函項聯結詞(或簡稱“聯結詞”)中的兩種。接下來,我們將對它們進行詳細介紹。 真值函項聯結詞標準的漢語表達 否定*並非p 合取p並且q 析取p或者q 蘊含如果p,那麽q 等值p當且僅當q
*否定是按慣例而被稱作“聯結詞”的。
在這裏,我們使用了像“p”、“q”和“r”這樣的大寫字母作為任意命題的符號。下文中,我們將使用從“a”到“o”的大寫字母將命題翻譯成符號,而保留從p到w的大寫字母來表示非具體命題。當把一個命題表示為符號時,我們挑出該命題中某個詞(最好是名詞)的對應英文單詞的首字母。例如,對於命題“如果地球(earth)是一顆行星,那麽它運動(moves)”,可以被表達為“如果e,那麽m·”,其中
e = 地球是一顆行星
m = 地球運動
對於同一個命題在一個論證中的不同出現情況,我們使用相同的字母對其進行符號化,而對於不同的命題,則選擇來自另一個詞的對應英文單詞的不同首字母。對於例11-1,我們分別用命題符號來替換出現在該論證前提與結論中的命題,而保留聯結詞“如果……那麽……”。經過這樣的替換後,我們將得到如下論證形式:
例11-1a 1. 如果e,那麽m。
2. 如果並非m,那麽並非e。
現在,讓我們將下列命題翻譯成符號:
例11-2 1. 渥太華是加拿大首都。
2. 並非渥太華不是加拿大首都。
例11-3 1. 菲多要麽在房子裏,要麽在獸醫處。
2. 菲多不在房子裏。
3. 菲多在獸醫處。
例11-4 1. 簡在郵局工作,鮑勃在超市工作。
2. 鮑勃在超市工作。
例11-5 1. 電視是有趣的,當且僅當它播出好的喜劇。
2. 電視不播出好的喜劇。
3. 電視不是有趣的。
一旦我們將這些命題翻譯為符號,我們就得到:
例11-2a 1. o
2. 並非非o
例11-3a 1. 要麽f要麽e
2. 並非f
3. e
例11-4a 1. j並且b
2. b
例11-5a 1. a當且僅當c
2. 並非c
3. 並非a
盡管從例11-2a到例11-5a都以聯結詞為特征,但並非所有命題論證都是這種形式,例如:
例11-6 1. p
2. p
在例11-6中,命題符號“p”在前提和結論中代表同一個命題。由於“等同”,任意具有該形式的論證都是有效的,因為如果它的前提為真,那麽它的結論不可能為假。不過,這不是我們目前所關注的。相反,在這一節中我們考察了命題論證,發現它們的前提和結論通常是以聯結詞為特征的。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分析這些聯結詞。
在接下來的兩章中,我們將進一步討論曾在第5章中簡單論述過的一個主題:命題論證。在這裏,我們將詳細考察命題,它是命題論證的組成部分。請考慮如下論證:
例11-1 1. 如果地球是一顆行星,那麽它運動。
2. 如果地球不運動,那麽它就不是一顆行星。
例11-1是一個命題論證,因為它完全由構成它的命題之間的關係組成。它的前提與結論都是複合命題。這些複合命題由“地球是一顆行星”和“地球運動”這兩個簡單命題通過邏輯聯結詞構造而成。聯結詞“如果……那麽……”與“並非”是五種真值函項聯結詞(或簡稱“聯結詞”)中的兩種。接下來,我們將對它們進行詳細介紹。 真值函項聯結詞標準的漢語表達 否定*並非p 合取p並且q 析取p或者q 蘊含如果p,那麽q 等值p當且僅當q
*否定是按慣例而被稱作“聯結詞”的。
在這裏,我們使用了像“p”、“q”和“r”這樣的大寫字母作為任意命題的符號。下文中,我們將使用從“a”到“o”的大寫字母將命題翻譯成符號,而保留從p到w的大寫字母來表示非具體命題。當把一個命題表示為符號時,我們挑出該命題中某個詞(最好是名詞)的對應英文單詞的首字母。例如,對於命題“如果地球(earth)是一顆行星,那麽它運動(moves)”,可以被表達為“如果e,那麽m·”,其中
e = 地球是一顆行星
m = 地球運動
對於同一個命題在一個論證中的不同出現情況,我們使用相同的字母對其進行符號化,而對於不同的命題,則選擇來自另一個詞的對應英文單詞的不同首字母。對於例11-1,我們分別用命題符號來替換出現在該論證前提與結論中的命題,而保留聯結詞“如果……那麽……”。經過這樣的替換後,我們將得到如下論證形式:
例11-1a 1. 如果e,那麽m。
2. 如果並非m,那麽並非e。
現在,讓我們將下列命題翻譯成符號:
例11-2 1. 渥太華是加拿大首都。
2. 並非渥太華不是加拿大首都。
例11-3 1. 菲多要麽在房子裏,要麽在獸醫處。
2. 菲多不在房子裏。
3. 菲多在獸醫處。
例11-4 1. 簡在郵局工作,鮑勃在超市工作。
2. 鮑勃在超市工作。
例11-5 1. 電視是有趣的,當且僅當它播出好的喜劇。
2. 電視不播出好的喜劇。
3. 電視不是有趣的。
一旦我們將這些命題翻譯為符號,我們就得到:
例11-2a 1. o
2. 並非非o
例11-3a 1. 要麽f要麽e
2. 並非f
3. e
例11-4a 1. j並且b
2. b
例11-5a 1. a當且僅當c
2. 並非c
3. 並非a
盡管從例11-2a到例11-5a都以聯結詞為特征,但並非所有命題論證都是這種形式,例如:
例11-6 1. p
2. p
在例11-6中,命題符號“p”在前提和結論中代表同一個命題。由於“等同”,任意具有該形式的論證都是有效的,因為如果它的前提為真,那麽它的結論不可能為假。不過,這不是我們目前所關注的。相反,在這一節中我們考察了命題論證,發現它們的前提和結論通常是以聯結詞為特征的。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分析這些聯結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