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曹爽輔政的第十個年頭,即少帝正始十年(249)。
折騰了這麽長時間,家業該敗的也敗了,人心該散的也散了,到了算總賬的時候。就在這個冬天,人們發現西北風刮得特別猛烈,吹倒了大樹,掀翻了房屋,灰塵蔽天,管輅悄悄對朋友說,這寓意著有大人物要倒黴。
新年一過,按慣例天子要去洛陽以東的高平陵拜謁。高平陵是魏明帝曹叡的陵寢,位於洛水南岸的大石山,距洛陽90裏,合今37公裏,位於現在河南省汝陽縣境內。按照往年的做法,除少帝曹芳外,大將軍曹爽以及眾多的宦官、宮人、散騎常侍、宮廷秘書、羽林、虎賁、武衛營都要去,整個隊伍至少數百人,包括曹爽的幾個弟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等也都在隨行人員之列。
有個人覺得似乎不太穩妥,勸曹爽還是留一手。這個人名叫桓範,字元則,時任大司農,他是世族出身,大概在建安末年進入曹操的丞相府,很有學問,也很有智謀,善於分析事情、能出主意,由於他的祖籍也在沛國,與“諸夏侯曹”是同鄉,又由於他與蔣濟素來不合,而蔣濟為曹爽等人所厭,所以一來二去桓範就與曹爽等人走到了一起,是曹爽的頭號智囊,曹爽經常向他谘詢一些事情。
桓範大概意識到某種危機正慢慢襲來,所以勸曹爽:“你們兄弟幾個總萬機、典禁兵,不適合一塊出城,如果有人趁你們不在關閉城門,你們怎麽還能回得來?”但曹爽認為這完全是多慮,反問道:“誰敢?”
桓範的擔心並不多餘,真有人敢,這就是司馬懿。
在家養病的司馬懿一直都沒有閑著,他知道曹爽是個對權力貪婪無度的人,一味忍讓與退縮不是辦法,遲早有一天曹爽一夥人會對他發起總清算,所以必須抓住機會搶先發起反擊。
曹爽和他幾個兄弟都離開洛陽,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司馬懿把大兒子司馬師叫來,跟他秘密商量,大概是覺得小兒子司馬昭還不夠沉穩,暫時沒叫他。
應該說,曹爽一夥雖然很無能,但也不是什麽事都沒做,經過十年的經營,朝廷上下、洛陽內外遍布了他們的心腹和死黨,統統解決他們並不是容易的事,司馬懿現在能依靠的主要是司馬師手裏掌握的一支力量。司馬師秘密地養了一幫死士,人數多達3000人,他們散落在民間,現在正是派上用場的時候。死士,指敢死的勇士,有的是江湖俠客,有的是民間奇人,他們一般都重義輕利,為了報恩而向主人賣命。在耳目眾多的京城,司馬師能做到這一點相當不簡單,這得益於他擔任的中護軍這個職務。
中護軍不僅是禁軍的統領,也負責典選武官,主要是中下級的武官,司馬師上任後完善了規章製度,規範選人用人的標準,很受稱道。當然,這是明麵上的,有沒有私心其實得看指什麽,提拔個軍官,馬上就收錢受賄,這當然是私心,不收錢而收買人心其實也是私心,隻是更高明,司馬師利用中護軍這個職務幹了不少收買死黨的事。
隻有這些還不夠,司馬懿又利用自己的影響,秘密得到了擔任三公的蔣濟和高柔的支持,蔣濟多年掌管禁軍,威望很高,對曹爽一夥早就恨之入骨,高柔為人耿直,一向敢說敢幹,曹爽一夥視之為眼中釘,還有擔任太仆卿的王觀,他跟司馬懿有舊交,一向支持司馬懿,擔任朝廷尚書仆射的三弟司馬孚更不用說了,有了上麵這些人的支持,司馬懿覺得應該有把握。
謁陵的隊伍將於正月初三離開洛陽,前一天晚上司馬懿才把計劃告訴小兒子司馬昭,說明天行動,司馬昭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一個晚上都沒睡好。
謁陵的隊伍將於早上出城,司馬懿決定中午就動手,具體計劃是:集中500人交給司馬昭,任務是監視南宮和北宮,但不要攻打兩宮,隻保證不出不進就行;司馬懿自己率一部分人去占領武庫,那裏集中存放著兵器,平時為防有人突然作亂,對兵器有嚴格的管理製度,巡邏、守衛時可帶兵器,其他情況下要把兵器交武庫保管,曹爽在城裏的嫡係人馬再多,把武庫占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就沒了戰鬥力;司馬孚和司馬師率一部分人攻占司馬門,這裏是皇城的外門,也是皇城與百官居住區聯係的中樞,控製住這裏,至少文武官員不會發生異動;高柔帶人去曹爽的大將軍營,出示皇太後的詔書,之後以代理大將軍的身份臨時接管軍權;王觀帶人去武衛將軍營,同樣出示皇太後的詔書,之後以代理中領軍的身份坐鎮那裏,防止禁軍和北軍五營反攻;如果上述安排順利完成,意味著洛陽城已經被有效控製,司馬懿與蔣濟一起率兵出城,占領洛水之上的浮橋,迎擊曹爽一夥人的反撲。
整個計劃做得相當周密,每一步都抓住了要害。
但也有難點,比如太後的詔書。郭太後遷居永寧宮後,實際上被軟禁在了那裏,她願意不願意寫這份詔書?如果願意寫,又能不能秘密地帶出來?這些都是問題。
司馬懿在這個問題上早有布局,他很早就注意與郭太後一家拉近關係,郭太後的叔父郭立任宣德將軍,他有個兒子叫郭德,司馬懿讓司馬師把一個女兒嫁給郭德為妻,此女短命早死,司馬懿又讓司馬昭把一個女兒嫁給郭德為繼室。冷廟反而要多燒香,沒有預料到今天這一步的話,就不會做出如此精心的安排。
所以,郭太後早已暗中站在了司馬懿一邊,加上曹爽一夥對她的排擠和迫害,她也願意把這夥人除掉,為此冒些風險也都情願,有了她的全力配合,詔書自然會想辦法送到司馬懿手中。郭太後的支持對司馬懿來說非常關鍵,這增加了此次行動的合法性,不至於讓人詬病為謀篡。
第二天早上,謁陵的隊伍出發了,很隆重、很威風。
午後,各路人馬同時行動,盡管計劃做得很周密,但仍然漏掉了一個重要的地方,這就是曹爽的府邸,當司馬懿帶人去攻占武庫時,恰好要路過曹府,結果引起了一陣恐慌,曹府還有不少家兵,有人想出來進攻,又發現太傅本人也在其中,有些猶豫。
曹爽的妻子劉氏有一定見識,意識到問題不簡單,把守衛曹府的守督叫來,對他說:“大將軍不在,請你發兵,阻止太傅等人的叛亂!”
這位守督答應一聲即登上門樓,正好看到司馬懿,馬上拿來弓弩,注滿箭,照著司馬懿就準備射。關鍵時刻,有個手下扯了扯守督的衣服,小聲說:“今後的事情如何發展,不好說啊!”一句話提醒了守督,讓他猶豫起來,箭沒有射出,但想了想,他還是準備射,這位手下又提醒了一次,守督三次要射,三次被提醒,最後終於還是沒射,司馬懿順利通過。
史書沒有留下這位守督的名字,但他的那個手下名字卻留下了,他叫孫謙,也許他是司馬師安排在曹府的臥底,但更大的可能隻是曹府的普通一兵,不過他很關心時局,知道大勢所趨和人心向背,所以在關鍵時刻才冒死進言,他的幾句提醒也許至關重要,如果司馬懿此時真被射死或者被射成重傷,後麵的局勢會如何發展還真不好說。
之後,各路進展都很順利。
城裏亂了起來,官員們聽到異動,都預感到發生了大事,也能猜出個大概,大部分人對曹爽一夥都很失望,也知道他們成不了大事,所以幹脆閉門不出,靜觀其變。
高柔、王觀分別接管了曹爽兄弟的軍營,也沒有遇到太大麻煩。看到局勢已基本控製,司馬懿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奏疏,上奏少帝:“大將軍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對內僭越,對外專權;破壞祖製,盡領禁兵,群官要職皆授予身邊所親之人;殿中宿衛的舊人盡被斥出,全部用他自己的新人。同時,又與黃門張當等狼狽為奸,離間二宮,傷害骨肉。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已形同擺設,豈得久安!這並非先帝詔陛下以及臣升禦床時相托之本意啊。臣雖朽邁,怎敢枉言?昔趙高專權,秦氏滅絕;呂後、霍光專斷,漢祚不永。這些都應成為陛下之大鑒。太尉蔣濟、尚書令司馬孚等人,都認為曹爽有無君之心,他們兄弟不益於執掌禁衛,臣與他們把上述想法上奏永寧宮,皇太後敕臣如奏施行。臣已經令有關部門以及黃門令罷曹爽、曹羲、曹訓的兵權,以侯爵的身份待在家中,不得在外隨意逗留,如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臣已將兵屯洛水浮橋,以應非常之需。”
司馬懿提出隻解除曹爽兄弟的兵權,但不剝奪其爵位,對其他人也沒有提及,這無疑是明智的。隨後,司馬懿和蔣濟一起率兵出城,屯駐在洛水之畔,防備曹爽等人的反擊。
桓範沒跟曹爽一起走,看到司馬氏父子發動了兵變,他想逃出去給曹爽等人報信,他的兒子以及大司農府裏的官員們都勸他不要去,但他不聽,跑到了洛陽的平昌門,這時城門已關閉,守城門的是他曾舉薦過的一名故吏,桓範假稱奉詔書出城,這名故吏就把他放走了。有人報告了司馬懿和蔣濟,蔣濟歎息道:“智囊走了!”司馬懿不以為然,對蔣濟說:“桓範雖然是個智囊,但曹爽是平庸之人,就像劣馬的眼睛隻能盯著馬廄裏的那一點兒豆料一樣,所以桓範的建議曹爽是不會聽的。”
折騰了這麽長時間,家業該敗的也敗了,人心該散的也散了,到了算總賬的時候。就在這個冬天,人們發現西北風刮得特別猛烈,吹倒了大樹,掀翻了房屋,灰塵蔽天,管輅悄悄對朋友說,這寓意著有大人物要倒黴。
新年一過,按慣例天子要去洛陽以東的高平陵拜謁。高平陵是魏明帝曹叡的陵寢,位於洛水南岸的大石山,距洛陽90裏,合今37公裏,位於現在河南省汝陽縣境內。按照往年的做法,除少帝曹芳外,大將軍曹爽以及眾多的宦官、宮人、散騎常侍、宮廷秘書、羽林、虎賁、武衛營都要去,整個隊伍至少數百人,包括曹爽的幾個弟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等也都在隨行人員之列。
有個人覺得似乎不太穩妥,勸曹爽還是留一手。這個人名叫桓範,字元則,時任大司農,他是世族出身,大概在建安末年進入曹操的丞相府,很有學問,也很有智謀,善於分析事情、能出主意,由於他的祖籍也在沛國,與“諸夏侯曹”是同鄉,又由於他與蔣濟素來不合,而蔣濟為曹爽等人所厭,所以一來二去桓範就與曹爽等人走到了一起,是曹爽的頭號智囊,曹爽經常向他谘詢一些事情。
桓範大概意識到某種危機正慢慢襲來,所以勸曹爽:“你們兄弟幾個總萬機、典禁兵,不適合一塊出城,如果有人趁你們不在關閉城門,你們怎麽還能回得來?”但曹爽認為這完全是多慮,反問道:“誰敢?”
桓範的擔心並不多餘,真有人敢,這就是司馬懿。
在家養病的司馬懿一直都沒有閑著,他知道曹爽是個對權力貪婪無度的人,一味忍讓與退縮不是辦法,遲早有一天曹爽一夥人會對他發起總清算,所以必須抓住機會搶先發起反擊。
曹爽和他幾個兄弟都離開洛陽,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司馬懿把大兒子司馬師叫來,跟他秘密商量,大概是覺得小兒子司馬昭還不夠沉穩,暫時沒叫他。
應該說,曹爽一夥雖然很無能,但也不是什麽事都沒做,經過十年的經營,朝廷上下、洛陽內外遍布了他們的心腹和死黨,統統解決他們並不是容易的事,司馬懿現在能依靠的主要是司馬師手裏掌握的一支力量。司馬師秘密地養了一幫死士,人數多達3000人,他們散落在民間,現在正是派上用場的時候。死士,指敢死的勇士,有的是江湖俠客,有的是民間奇人,他們一般都重義輕利,為了報恩而向主人賣命。在耳目眾多的京城,司馬師能做到這一點相當不簡單,這得益於他擔任的中護軍這個職務。
中護軍不僅是禁軍的統領,也負責典選武官,主要是中下級的武官,司馬師上任後完善了規章製度,規範選人用人的標準,很受稱道。當然,這是明麵上的,有沒有私心其實得看指什麽,提拔個軍官,馬上就收錢受賄,這當然是私心,不收錢而收買人心其實也是私心,隻是更高明,司馬師利用中護軍這個職務幹了不少收買死黨的事。
隻有這些還不夠,司馬懿又利用自己的影響,秘密得到了擔任三公的蔣濟和高柔的支持,蔣濟多年掌管禁軍,威望很高,對曹爽一夥早就恨之入骨,高柔為人耿直,一向敢說敢幹,曹爽一夥視之為眼中釘,還有擔任太仆卿的王觀,他跟司馬懿有舊交,一向支持司馬懿,擔任朝廷尚書仆射的三弟司馬孚更不用說了,有了上麵這些人的支持,司馬懿覺得應該有把握。
謁陵的隊伍將於正月初三離開洛陽,前一天晚上司馬懿才把計劃告訴小兒子司馬昭,說明天行動,司馬昭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一個晚上都沒睡好。
謁陵的隊伍將於早上出城,司馬懿決定中午就動手,具體計劃是:集中500人交給司馬昭,任務是監視南宮和北宮,但不要攻打兩宮,隻保證不出不進就行;司馬懿自己率一部分人去占領武庫,那裏集中存放著兵器,平時為防有人突然作亂,對兵器有嚴格的管理製度,巡邏、守衛時可帶兵器,其他情況下要把兵器交武庫保管,曹爽在城裏的嫡係人馬再多,把武庫占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就沒了戰鬥力;司馬孚和司馬師率一部分人攻占司馬門,這裏是皇城的外門,也是皇城與百官居住區聯係的中樞,控製住這裏,至少文武官員不會發生異動;高柔帶人去曹爽的大將軍營,出示皇太後的詔書,之後以代理大將軍的身份臨時接管軍權;王觀帶人去武衛將軍營,同樣出示皇太後的詔書,之後以代理中領軍的身份坐鎮那裏,防止禁軍和北軍五營反攻;如果上述安排順利完成,意味著洛陽城已經被有效控製,司馬懿與蔣濟一起率兵出城,占領洛水之上的浮橋,迎擊曹爽一夥人的反撲。
整個計劃做得相當周密,每一步都抓住了要害。
但也有難點,比如太後的詔書。郭太後遷居永寧宮後,實際上被軟禁在了那裏,她願意不願意寫這份詔書?如果願意寫,又能不能秘密地帶出來?這些都是問題。
司馬懿在這個問題上早有布局,他很早就注意與郭太後一家拉近關係,郭太後的叔父郭立任宣德將軍,他有個兒子叫郭德,司馬懿讓司馬師把一個女兒嫁給郭德為妻,此女短命早死,司馬懿又讓司馬昭把一個女兒嫁給郭德為繼室。冷廟反而要多燒香,沒有預料到今天這一步的話,就不會做出如此精心的安排。
所以,郭太後早已暗中站在了司馬懿一邊,加上曹爽一夥對她的排擠和迫害,她也願意把這夥人除掉,為此冒些風險也都情願,有了她的全力配合,詔書自然會想辦法送到司馬懿手中。郭太後的支持對司馬懿來說非常關鍵,這增加了此次行動的合法性,不至於讓人詬病為謀篡。
第二天早上,謁陵的隊伍出發了,很隆重、很威風。
午後,各路人馬同時行動,盡管計劃做得很周密,但仍然漏掉了一個重要的地方,這就是曹爽的府邸,當司馬懿帶人去攻占武庫時,恰好要路過曹府,結果引起了一陣恐慌,曹府還有不少家兵,有人想出來進攻,又發現太傅本人也在其中,有些猶豫。
曹爽的妻子劉氏有一定見識,意識到問題不簡單,把守衛曹府的守督叫來,對他說:“大將軍不在,請你發兵,阻止太傅等人的叛亂!”
這位守督答應一聲即登上門樓,正好看到司馬懿,馬上拿來弓弩,注滿箭,照著司馬懿就準備射。關鍵時刻,有個手下扯了扯守督的衣服,小聲說:“今後的事情如何發展,不好說啊!”一句話提醒了守督,讓他猶豫起來,箭沒有射出,但想了想,他還是準備射,這位手下又提醒了一次,守督三次要射,三次被提醒,最後終於還是沒射,司馬懿順利通過。
史書沒有留下這位守督的名字,但他的那個手下名字卻留下了,他叫孫謙,也許他是司馬師安排在曹府的臥底,但更大的可能隻是曹府的普通一兵,不過他很關心時局,知道大勢所趨和人心向背,所以在關鍵時刻才冒死進言,他的幾句提醒也許至關重要,如果司馬懿此時真被射死或者被射成重傷,後麵的局勢會如何發展還真不好說。
之後,各路進展都很順利。
城裏亂了起來,官員們聽到異動,都預感到發生了大事,也能猜出個大概,大部分人對曹爽一夥都很失望,也知道他們成不了大事,所以幹脆閉門不出,靜觀其變。
高柔、王觀分別接管了曹爽兄弟的軍營,也沒有遇到太大麻煩。看到局勢已基本控製,司馬懿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奏疏,上奏少帝:“大將軍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對內僭越,對外專權;破壞祖製,盡領禁兵,群官要職皆授予身邊所親之人;殿中宿衛的舊人盡被斥出,全部用他自己的新人。同時,又與黃門張當等狼狽為奸,離間二宮,傷害骨肉。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已形同擺設,豈得久安!這並非先帝詔陛下以及臣升禦床時相托之本意啊。臣雖朽邁,怎敢枉言?昔趙高專權,秦氏滅絕;呂後、霍光專斷,漢祚不永。這些都應成為陛下之大鑒。太尉蔣濟、尚書令司馬孚等人,都認為曹爽有無君之心,他們兄弟不益於執掌禁衛,臣與他們把上述想法上奏永寧宮,皇太後敕臣如奏施行。臣已經令有關部門以及黃門令罷曹爽、曹羲、曹訓的兵權,以侯爵的身份待在家中,不得在外隨意逗留,如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臣已將兵屯洛水浮橋,以應非常之需。”
司馬懿提出隻解除曹爽兄弟的兵權,但不剝奪其爵位,對其他人也沒有提及,這無疑是明智的。隨後,司馬懿和蔣濟一起率兵出城,屯駐在洛水之畔,防備曹爽等人的反擊。
桓範沒跟曹爽一起走,看到司馬氏父子發動了兵變,他想逃出去給曹爽等人報信,他的兒子以及大司農府裏的官員們都勸他不要去,但他不聽,跑到了洛陽的平昌門,這時城門已關閉,守城門的是他曾舉薦過的一名故吏,桓範假稱奉詔書出城,這名故吏就把他放走了。有人報告了司馬懿和蔣濟,蔣濟歎息道:“智囊走了!”司馬懿不以為然,對蔣濟說:“桓範雖然是個智囊,但曹爽是平庸之人,就像劣馬的眼睛隻能盯著馬廄裏的那一點兒豆料一樣,所以桓範的建議曹爽是不會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