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趙勝是趙國的一位公子。在眾公子中趙勝最賢能。他喜歡賓客,前來的賓客大概有幾千人。平原君擔任過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的宰相,曾三度離開相位,三度恢複相位,被封在東武城。
平原君家的樓房麵臨老百姓的家。一戶老百姓家有個跛子,步履蹣跚地去打水。平原君的美女住在樓上,向下看見了,大聲嗤笑他。第二天,跛子來到平原君門前,請願道:“我聽說您喜歡士人,士人不怕千裏的路途遙遠而來到您門下,是因為您能以士人為貴而以侍妾為賤。我不幸患了駝背這樣的殘疾,而您的後宮有位美女往樓下看到就嗤笑我,我希望得到笑我的人的腦袋。”平原君笑著說:“好吧。”跛子離開後,平原君笑著說:“看這小子,竟想因為一笑的原因而殺我的美女,不也太過分了嗎!”終究沒有殺她。過了一年多,賓客中的門下食客逐漸離開的超過一半。平原君對此感到奇怪,說:“我趙勝招待各位的時候,從來不敢失禮,但離開我的為什麽這麽多呢?”門下客有一人上前回答說:“因為您不殺譏笑跛子的人,因為您愛好女色而輕視士人,士人就隻好離開算了。”於是平原君才砍下譏笑跛子的那個美女的頭,並親自登門獻給跛子,趁此向他道歉。從此以後門下才又陸續來客。這時候,齊國有孟嚐君,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因此,互相競爭來延攬賢士。
秦軍圍攻邯鄲的時候,趙國派平原君向楚國請求救援,跟楚國訂立合縱盟約。平原君約定帶著門下勇力雙全、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起前往。平原君說:“假使用和平方式能取得勝利,那就好了。和平方式不能取得勝利,那就隻好在華麗的屋宇之下歃血為盟,一定要訂立了合縱盟約以後才回來。賢士不必到外麵尋找,在門下食客中物色就夠了。”找到了十九人,其餘沒有可取的了,無法夠二十人。門下有位叫毛遂的,上前,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毛遂聽說您準備跟楚國訂立合縱盟約,約定帶門下食客二十人一起前往,不到外麵找人。現在缺少一人,希望您把我毛遂作為備用人員帶著一起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在我趙勝門下到現在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三年了。”平原君說:“賢士在世上,譬如錐子在布袋裏,它的錐尖立即顯現。如今毛先生在我趙勝的門下到現在三年了,左右的人未曾有稱譽您的,我趙勝未曾聽到什麽,這可見先生沒有什麽才能。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毛遂說:“我是今天才請求放在布袋裏罷了。假使我毛遂早就能放在布袋裏,便脫穎而出,不僅僅錐尖顯見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起出發。那十九個人相互眉來眼去地譏笑他,可沒能排斥他。
毛遂等到了楚國,跟那十九個人議論,十九個人都佩服他。平原君跟楚國訂立合縱盟約時,說明合縱盟約的利害關係,從太陽出來時就討論它,一直到太陽正中了還沒有決定下來。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說:“先生上前吧。”毛遂握住劍把沿著台階上前,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三言兩語就可以決定。今天從太陽出來就談合縱,一直到太陽正中了還不能決定,為什麽呢?”楚王對平原君說:“這位客人是幹什麽的呢?”平原君說:“這位是我的家臣。”楚王吆喝著說:“為什麽不退下去!我是和你主人談話,你是來幹什麽的!”毛遂握著劍把上前說:“大王之所以吆喝我,是因為楚國人多。現在我與大王相距不過十步,大王是不能依仗楚國人多了,大王的生命操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麵前,你吆喝什麽呢?而且我毛遂聽說商湯憑著縱橫七十裏的土地稱王於天下,周文王憑著百裏見方的土地而臣服諸侯,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士兵眾多嗎?其實是因為他們能夠掌握對自己有利的形勢而顯示自己的威風。現在楚國的土地縱橫五千裏,持戟的兵士上百萬,這是稱霸稱王的資本。憑著楚國這樣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是個小青年罷了,率領幾萬部隊,出兵來跟楚國交戰,第一戰役就奪下了鄢邑和郢都,第二戰役就燒了夷陵,第三戰役就侮辱了大王的祖先。這是楚國百代的仇恨,也是趙國的羞恥,可是大王不感到可惡。訂立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而不是為了趙國。我的主人就在麵前,你吆喝著什麽呢?”楚王說:“喏喏,的確像先生所說的,我恭敬地奉獻整個國家來訂立合縱盟約。”毛遂說:“合縱盟約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說:“拿雞、狗、馬的血來。”毛遂捧著銅盤,跪著把它進獻給楚王說:“大王應當先歃血來訂立合縱盟約,其次是我的主人,再次是毛遂。”於是在殿堂上簽訂合縱盟約。毛遂左手拿著銅盤,右手招呼那十九個人說:“各位相繼在堂下歃血吧。你輩碌碌無為,正是依賴別人,坐享其成的人。”
平原君和楚國簽訂了合縱盟約以後就回去,回到了趙國,他說:“我趙勝不敢再考察士人了。我考察士人,多則一千人,少則幾百人,自己認為不會錯漏天下的士人,但對於毛先生來說,我卻錯漏了他。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比九鼎和大呂還要貴重。毛先生憑三寸舌頭,勝過百萬軍隊。我趙勝不敢再考察士人了。”於是把毛遂尊為上客。
平原君回到趙國以後,楚國派春申君帶領軍隊去救援趙國,魏國信陵君也假托命令奪取晉鄙的軍隊,去救援趙國,都還沒有到達。秦國加緊包圍邯鄲,邯鄲危急,將要投降,平原君對此非常擔心。邯鄲傳舍小官的兒子李同勸說平原君道:“您不擔心趙國滅亡嗎?”平原君說:“趙國一滅亡,那麽我趙勝就成為俘虜,為什麽不擔心呢?”李同說:“邯鄲的老百姓,用枯骨當柴燒,用子女交換著吃,這可以說是很危急了。可是您後宮的美女數以百計,奴婢侍妾身穿綾羅綢緞,有多餘的糧食和魚肉,老百姓卻連完整的粗布衣服也穿不上,連酒糟米糠也吃不飽。百姓貧困,武器竭盡,有人便削尖樹木權充矛矢,可您的用具、樂器和往常一樣豐富。假使秦國攻下趙國,您哪能還有這些東西呢?假使趙國能夠保全,您又何愁沒有這些東西呢?現在您如果能使夫人以下人員編入士兵行列,分工做事,把家裏所有的財物都分散來犒勞戰士,戰士們正當艱難困苦的時候,容易感恩戴德的啊。”當時平原君聽從了他,得到敢死的戰士三千人。李同就和這三千人衝向秦軍,秦軍因此退卻三十裏。正好碰上楚、魏兩國的救兵到了,秦軍就收兵了,邯鄲又保存下來。李同戰死了,他的父親被封為李侯。
虞卿想憑借信陵君保存邯鄲的功勞替平原君請求封爵。公孫龍聽到這件事,連夜駕車去會見平原君說:“我聽說虞卿想憑借信陵君保存邯鄲的功勞替您請求封爵,有這回事嗎?”平原君說:“是這樣。”公孫龍說:“這是很不合適的人。大王選拔您擔任趙國的宰相,不是因為您的智慧和才能是趙國所沒有的。分割東武城封賞給您,並不是認為您有功勞,而認為國民沒有功勞,隻不過因為您是王親國戚的緣故。您接受相印不推辭自己沒有能力,分割封地也不表明自己沒有功勞,也是自己認為是王親國戚的緣故。現在信陵君保存了邯鄲,有人替您請求封爵,這既是憑著王親國戚的關係來接受封邑,又是以國民身份來評功。這是很不合適的。況且虞卿掌握著這樣兩個秤砣來衡量得失:如果事情成功了,他會手操勝券來向您索取報酬;如果事情不成功,他也會憑虛名而博取您的恩德。您是一定不能聽從他的。”平原君就不聽從虞卿了。
平原君於趙孝成王十五年去世。子孫世代承襲封爵,一直到後來趙國滅亡了才終止。
平原君優待公孫龍。公孫龍善於展開“堅白石”命題的辯論,到了鄒衍經過趙國談論大道之後,平原君才疏遠公孫龍。
虞卿是遊說的士人。他穿著草鞋打著雨傘,去遊說趙孝成王。第一次見麵,趙孝成王賞賜他一百鎰黃金,一雙白璧;第二次見麵,成為趙國的上卿,所以稱為虞卿。
秦國和趙國在長平交戰,趙國戰敗,犧牲了一名都尉。趙孝成王召令樓昌和虞卿說:“我軍戰而不勝,又死了一名都尉,我想命令軍隊整裝待發,急追敵軍,怎麽樣?”樓昌說:“這是沒有好處的,不如派遣重要的使臣去講和。”虞卿說:“樓昌之所以說講和,是認為不講和軍隊一定被打敗。但是掌握講和的主動權在秦國一方。而且請大王分析秦國時,是想打敗趙國的軍隊呢,還是不呢?”趙孝成王說:“秦國不遺餘力了,必將想打敗趙軍。”虞卿說:“大王聽從我的話,就派使者攜帶貴重的財寶去歸附楚國和魏國,楚國和魏國想得到大王的貴重財寶,一定會接納我國的使者。趙國的使者到楚國和魏國去,秦國必定懷疑天下的合縱聯盟,而且一定害怕。這樣,那麽講和就可行了。”趙王不聽從虞卿的,跟平陽君商議講和的事,並派鄭朱到秦國去。秦國接納了他。趙王召見虞卿說:“我派平陽君到秦國講和,秦國已經接納鄭朱了,您認為怎麽樣?”虞卿回答說:“大王不能講和,我軍必定會被打敗了。天下慶賀戰爭勝利的都在秦國了。鄭朱是個重要人物,到了秦國,秦王和應侯一定張揚這件事來給天下人看。楚國和魏國因為趙國向秦國求和,一定不會來救援大王。秦國知道天下不來救援大王,那麽講和是不可能成功的。”應侯果然張揚鄭朱來給天下慶賀戰爭勝利的人看,始終不肯講和。長平一戰趙軍大敗,於是邯鄲被秦軍包圍,被天下人所恥笑。
秦國解除對邯鄲的包圍以後,趙王到秦國朝見秦王,並派趙郝去簽約侍奉秦國,割給秦國六個縣才媾和。虞卿對趙王說:“秦軍進攻大王的時候,是因為疲憊才撤軍嗎?大王認為秦軍的力量還能夠進攻,是因為愛護大王才不進攻嗎?”趙王說:“秦軍進攻我們的時候,不遺餘力了,一定是因為疲憊才撤軍的。”虞卿說:“秦軍憑著自己的力量進攻自己所不能奪取的地方,疲憊而撤軍,大王又把秦軍的力量所不能奪取的土地送給他們,這是幫助秦國來攻打自己。明年秦軍再來攻打大王,大王就沒得救了。”趙王把虞卿的話告訴趙郝。趙郝說:“虞卿果真能完全了解秦軍兵力所達到的地步嗎?果真完全了解秦軍的兵力不能進攻,但這彈丸之地不給它,如果秦軍明年再來進攻大王,大王能夠不割讓自己的內地而講和嗎?”趙王說:“請讓我聽從您割地吧,您能夠肯定使秦國明年不再來進攻我們嗎?”趙郝回答說:“這不是我所敢承擔的。往日韓、趙、魏三國和秦國聯盟,彼此友好。現在秦國和韓、魏兩國相好卻進攻大王,是因為大王服事秦國一定比不上韓、魏兩國。現在,我替您解除因背叛盟國而招來的進攻,開放邊關,互相往來,像韓、魏兩國一樣和秦國交往,到明年如果唯獨大王被秦國攻打,這是因為大王服事秦國的做法一定是落在韓國和魏國的後麵。這不是我所敢承擔的。”
趙王把趙郝的話告訴虞卿。虞卿回答說:“趙郝說‘不講和,明年秦國再來攻打大王,大王能不割讓自己的內地而講和嗎?’現在講和,趙郝又不能因此肯定秦國不再來進攻。現在盡管割讓六個縣城,又有什麽好處!明年再來進攻,又割讓秦軍的兵力所不能奪取的土地而講和,這是自取滅亡的辦法,不如不講和。秦國即使善於進攻,也不能奪取六個縣城;趙國即使不能防守,也終究不致丟失六個縣城。秦軍疲憊地撤軍,兵力一定是不足。我們用六個縣城籠絡天下來進攻疲憊的秦國,這樣我們雖然丟失六個縣城給天下,但是能從秦國取得補償。我國還有好處,拿它跟坐著等待割地,削弱自己來加強秦國相比,哪一樣有利呢?現在趙郝說‘秦國跟韓國和魏國友好而進攻趙國的原因,一定是大王服事秦國比不上韓國和魏國’,這樣讓大王每年用六個縣城服事秦國,那麽隻能坐待城邑全部丟失。明年秦國再來要求割地,大王準備給它嗎?不給它的話,這就是枉費前功而挑起秦國的禍端;給它的話,就沒有土地可給它了。俗話說‘強者善於進攻,弱者不能防守’。如果坐聽秦國,秦軍不疲勞,卻能多得土地,這是加強秦國而削弱趙國。用越來越強的秦國來宰割越來越弱的趙國,秦國的侵略野心當然不停止了。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要求沒有停止的時候,用有限的土地去滿足不停的要求,那趨勢一定是使趙國滅亡了。”
趙王的策略還沒有決定,樓緩從秦國回來,趙王跟樓緩商量這件事,說:“給秦國土地跟不給它,哪種好?”樓緩推辭說:“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趙王說:“雖然這樣,不妨試說您個人的看法。”樓緩回答說:“大王也許聽說過那公甫文伯的母親的事吧。公甫文伯在魯國做官,後來病死了,有兩個女人為他在房裏自殺了。他的母親聽到兒子病死的消息卻沒有哭。他家的保姆說:‘哪裏有兒子死了而母親不哭的呢?’他的母親說:‘孔子是一位賢人,被魯國驅逐,可是這個人不隨從孔子。現在病死了為他自殺的女人有兩人,像這樣的人,一定是對他的長輩感情淡薄,而對女人的感情深厚。’因此從他的母親說來,這是一位賢良的母親;從他的妻子說來,這肯定不免是一位嫉妒的妻子。所以她們說的話是一樣的,說話的人身份不同,人們的想法就不一樣了。現在我剛從秦國回來,如果說不給秦國土地,就不是辦法;說給它吧,恐怕大王認為我是為了秦國:所以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夠替大王著想,不如給它。”趙王說:“好吧。”
虞卿聽到樓緩的話,上朝見趙王說:“這是漂亮話,大王千萬不要給土地!”樓緩聽到這話,前往見趙王。趙王又把虞卿的話告訴樓緩。樓緩回答說:“不對。虞卿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國和趙國如果造成戰爭災難,天下都會高興,為什麽呢?他們說‘我將依靠強國來欺淩弱國了’。現在趙軍被秦軍圍困,天下慶賀戰爭勝利的就一定都在秦國一方了。所以不如趕快割地求和,以此來迷惑天下並且可以寬慰秦國的野心。不這樣的話,天下將利用秦國的強大,趁著趙國的疲弱,瓜分趙國。趙國即將滅亡,哪能圖謀秦國呢?所以說虞卿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大王就這樣決定下來,不要再考慮了。”
虞卿聽到樓緩的話,前往見趙王說:“危險啊,樓先生用這樣的計謀來幫助秦國!這樣隻有更加迷惑天下,卻怎能寬慰秦國的野心呢?為什麽不說他把趙國的弱點顯示給天下呢?況且我說不割地給秦國,並不是僅僅不給就了事。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個縣城,而大王把六個縣城送給了齊國。齊國是秦國的大敵,得到大王的六個縣城,將與大王合力向西進攻秦國,齊王聽從大王的話,不等您說完就會答應的。這就是大王失去給齊國的六個縣城,卻可以從秦國取得補償了。而且齊、趙兩國的深仇大恨可趁機報複了,還能向天下顯示趙國是有所作為的。大王把這件事聲張出去,軍隊用不著窺視邊境,我就會見到秦國的貴重禮物來到趙國,反而向大王求和了。大王順從秦國講和,韓國和魏國聽說了,一定都會尊重大王;尊重大王,一定會拿出貴重財寶爭先獻給大王。這樣,大王一舉就和齊、韓、魏三國結盟相親,從而跟秦國改變了地位。”趙王說:“好。”就派虞卿東去會見齊王,跟齊王商討對付秦國的辦法。虞卿還沒回國,秦國的使者已經在趙國了。樓緩聽說後,逃離趙國。趙國這時把一個縣城賜封給虞卿。
過了不久,魏國請求與趙國締結合縱盟約。趙孝成王想叫虞卿來商議。虞卿去訪問平原君,平原君說:“希望您論述合縱的利弊。”虞卿上朝去見趙王。趙王說:“魏國請求締結合縱盟約。”虞卿回答說:“魏國錯了。”趙王說:“我當然沒有答應它。”虞卿回答說:“大王錯了。”趙王說:“魏國請求合縱,您說魏國錯了,我沒有答應它,您又說我錯。這樣看來合縱盟約就終究不能簽訂嗎?”虞卿回答說:“我聽說小國跟大國合縱的事,如果勝利了就是大國得到它的好處,如果失敗了就是小國承受它的災難。如今魏國以小國願意承受它的災難,而大王以大國推辭它的好處,我因此說大王錯,魏國也錯。我私下認為合縱對於趙國是有利的。”趙王說:“好。”於是跟魏國締結合縱盟約。
虞卿因為要救魏齊的緣故,不以萬戶侯卿相的官爵為重,跟魏齊抄小路外逃,終於離開了趙國,卻受困於魏國。魏齊死後,虞卿不得意,就著書立說,上采集《春秋》,下觀察近代,寫成了《節義》《稱號》《揣摩》《政謀》等,共有八篇。用來批評和譏諷國家的得失,世上把它流傳下來叫作《虞氏春秋》。
太史公說:平原君是混亂時代瀟灑而又有才氣的公子,可是不能著眼大局。俗話說“利令智昏”,平原君沉溺於馮亭的邪說,使趙國在長平被活埋的士兵達四十餘萬之多,邯鄲差點淪陷。虞卿預料事態,揣摩情勢,為趙國策劃,多麽周密呀!後來因不忍心魏齊之死,終於被困在魏國,凡人尚且知道虞卿的做法是不行的,何況是賢人呢?這樣,虞卿就是不窮困愁苦,也不能著書使自己流傳於後代。
平原君家的樓房麵臨老百姓的家。一戶老百姓家有個跛子,步履蹣跚地去打水。平原君的美女住在樓上,向下看見了,大聲嗤笑他。第二天,跛子來到平原君門前,請願道:“我聽說您喜歡士人,士人不怕千裏的路途遙遠而來到您門下,是因為您能以士人為貴而以侍妾為賤。我不幸患了駝背這樣的殘疾,而您的後宮有位美女往樓下看到就嗤笑我,我希望得到笑我的人的腦袋。”平原君笑著說:“好吧。”跛子離開後,平原君笑著說:“看這小子,竟想因為一笑的原因而殺我的美女,不也太過分了嗎!”終究沒有殺她。過了一年多,賓客中的門下食客逐漸離開的超過一半。平原君對此感到奇怪,說:“我趙勝招待各位的時候,從來不敢失禮,但離開我的為什麽這麽多呢?”門下客有一人上前回答說:“因為您不殺譏笑跛子的人,因為您愛好女色而輕視士人,士人就隻好離開算了。”於是平原君才砍下譏笑跛子的那個美女的頭,並親自登門獻給跛子,趁此向他道歉。從此以後門下才又陸續來客。這時候,齊國有孟嚐君,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因此,互相競爭來延攬賢士。
秦軍圍攻邯鄲的時候,趙國派平原君向楚國請求救援,跟楚國訂立合縱盟約。平原君約定帶著門下勇力雙全、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起前往。平原君說:“假使用和平方式能取得勝利,那就好了。和平方式不能取得勝利,那就隻好在華麗的屋宇之下歃血為盟,一定要訂立了合縱盟約以後才回來。賢士不必到外麵尋找,在門下食客中物色就夠了。”找到了十九人,其餘沒有可取的了,無法夠二十人。門下有位叫毛遂的,上前,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毛遂聽說您準備跟楚國訂立合縱盟約,約定帶門下食客二十人一起前往,不到外麵找人。現在缺少一人,希望您把我毛遂作為備用人員帶著一起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在我趙勝門下到現在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三年了。”平原君說:“賢士在世上,譬如錐子在布袋裏,它的錐尖立即顯現。如今毛先生在我趙勝的門下到現在三年了,左右的人未曾有稱譽您的,我趙勝未曾聽到什麽,這可見先生沒有什麽才能。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毛遂說:“我是今天才請求放在布袋裏罷了。假使我毛遂早就能放在布袋裏,便脫穎而出,不僅僅錐尖顯見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起出發。那十九個人相互眉來眼去地譏笑他,可沒能排斥他。
毛遂等到了楚國,跟那十九個人議論,十九個人都佩服他。平原君跟楚國訂立合縱盟約時,說明合縱盟約的利害關係,從太陽出來時就討論它,一直到太陽正中了還沒有決定下來。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說:“先生上前吧。”毛遂握住劍把沿著台階上前,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三言兩語就可以決定。今天從太陽出來就談合縱,一直到太陽正中了還不能決定,為什麽呢?”楚王對平原君說:“這位客人是幹什麽的呢?”平原君說:“這位是我的家臣。”楚王吆喝著說:“為什麽不退下去!我是和你主人談話,你是來幹什麽的!”毛遂握著劍把上前說:“大王之所以吆喝我,是因為楚國人多。現在我與大王相距不過十步,大王是不能依仗楚國人多了,大王的生命操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麵前,你吆喝什麽呢?而且我毛遂聽說商湯憑著縱橫七十裏的土地稱王於天下,周文王憑著百裏見方的土地而臣服諸侯,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士兵眾多嗎?其實是因為他們能夠掌握對自己有利的形勢而顯示自己的威風。現在楚國的土地縱橫五千裏,持戟的兵士上百萬,這是稱霸稱王的資本。憑著楚國這樣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是個小青年罷了,率領幾萬部隊,出兵來跟楚國交戰,第一戰役就奪下了鄢邑和郢都,第二戰役就燒了夷陵,第三戰役就侮辱了大王的祖先。這是楚國百代的仇恨,也是趙國的羞恥,可是大王不感到可惡。訂立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而不是為了趙國。我的主人就在麵前,你吆喝著什麽呢?”楚王說:“喏喏,的確像先生所說的,我恭敬地奉獻整個國家來訂立合縱盟約。”毛遂說:“合縱盟約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說:“拿雞、狗、馬的血來。”毛遂捧著銅盤,跪著把它進獻給楚王說:“大王應當先歃血來訂立合縱盟約,其次是我的主人,再次是毛遂。”於是在殿堂上簽訂合縱盟約。毛遂左手拿著銅盤,右手招呼那十九個人說:“各位相繼在堂下歃血吧。你輩碌碌無為,正是依賴別人,坐享其成的人。”
平原君和楚國簽訂了合縱盟約以後就回去,回到了趙國,他說:“我趙勝不敢再考察士人了。我考察士人,多則一千人,少則幾百人,自己認為不會錯漏天下的士人,但對於毛先生來說,我卻錯漏了他。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比九鼎和大呂還要貴重。毛先生憑三寸舌頭,勝過百萬軍隊。我趙勝不敢再考察士人了。”於是把毛遂尊為上客。
平原君回到趙國以後,楚國派春申君帶領軍隊去救援趙國,魏國信陵君也假托命令奪取晉鄙的軍隊,去救援趙國,都還沒有到達。秦國加緊包圍邯鄲,邯鄲危急,將要投降,平原君對此非常擔心。邯鄲傳舍小官的兒子李同勸說平原君道:“您不擔心趙國滅亡嗎?”平原君說:“趙國一滅亡,那麽我趙勝就成為俘虜,為什麽不擔心呢?”李同說:“邯鄲的老百姓,用枯骨當柴燒,用子女交換著吃,這可以說是很危急了。可是您後宮的美女數以百計,奴婢侍妾身穿綾羅綢緞,有多餘的糧食和魚肉,老百姓卻連完整的粗布衣服也穿不上,連酒糟米糠也吃不飽。百姓貧困,武器竭盡,有人便削尖樹木權充矛矢,可您的用具、樂器和往常一樣豐富。假使秦國攻下趙國,您哪能還有這些東西呢?假使趙國能夠保全,您又何愁沒有這些東西呢?現在您如果能使夫人以下人員編入士兵行列,分工做事,把家裏所有的財物都分散來犒勞戰士,戰士們正當艱難困苦的時候,容易感恩戴德的啊。”當時平原君聽從了他,得到敢死的戰士三千人。李同就和這三千人衝向秦軍,秦軍因此退卻三十裏。正好碰上楚、魏兩國的救兵到了,秦軍就收兵了,邯鄲又保存下來。李同戰死了,他的父親被封為李侯。
虞卿想憑借信陵君保存邯鄲的功勞替平原君請求封爵。公孫龍聽到這件事,連夜駕車去會見平原君說:“我聽說虞卿想憑借信陵君保存邯鄲的功勞替您請求封爵,有這回事嗎?”平原君說:“是這樣。”公孫龍說:“這是很不合適的人。大王選拔您擔任趙國的宰相,不是因為您的智慧和才能是趙國所沒有的。分割東武城封賞給您,並不是認為您有功勞,而認為國民沒有功勞,隻不過因為您是王親國戚的緣故。您接受相印不推辭自己沒有能力,分割封地也不表明自己沒有功勞,也是自己認為是王親國戚的緣故。現在信陵君保存了邯鄲,有人替您請求封爵,這既是憑著王親國戚的關係來接受封邑,又是以國民身份來評功。這是很不合適的。況且虞卿掌握著這樣兩個秤砣來衡量得失:如果事情成功了,他會手操勝券來向您索取報酬;如果事情不成功,他也會憑虛名而博取您的恩德。您是一定不能聽從他的。”平原君就不聽從虞卿了。
平原君於趙孝成王十五年去世。子孫世代承襲封爵,一直到後來趙國滅亡了才終止。
平原君優待公孫龍。公孫龍善於展開“堅白石”命題的辯論,到了鄒衍經過趙國談論大道之後,平原君才疏遠公孫龍。
虞卿是遊說的士人。他穿著草鞋打著雨傘,去遊說趙孝成王。第一次見麵,趙孝成王賞賜他一百鎰黃金,一雙白璧;第二次見麵,成為趙國的上卿,所以稱為虞卿。
秦國和趙國在長平交戰,趙國戰敗,犧牲了一名都尉。趙孝成王召令樓昌和虞卿說:“我軍戰而不勝,又死了一名都尉,我想命令軍隊整裝待發,急追敵軍,怎麽樣?”樓昌說:“這是沒有好處的,不如派遣重要的使臣去講和。”虞卿說:“樓昌之所以說講和,是認為不講和軍隊一定被打敗。但是掌握講和的主動權在秦國一方。而且請大王分析秦國時,是想打敗趙國的軍隊呢,還是不呢?”趙孝成王說:“秦國不遺餘力了,必將想打敗趙軍。”虞卿說:“大王聽從我的話,就派使者攜帶貴重的財寶去歸附楚國和魏國,楚國和魏國想得到大王的貴重財寶,一定會接納我國的使者。趙國的使者到楚國和魏國去,秦國必定懷疑天下的合縱聯盟,而且一定害怕。這樣,那麽講和就可行了。”趙王不聽從虞卿的,跟平陽君商議講和的事,並派鄭朱到秦國去。秦國接納了他。趙王召見虞卿說:“我派平陽君到秦國講和,秦國已經接納鄭朱了,您認為怎麽樣?”虞卿回答說:“大王不能講和,我軍必定會被打敗了。天下慶賀戰爭勝利的都在秦國了。鄭朱是個重要人物,到了秦國,秦王和應侯一定張揚這件事來給天下人看。楚國和魏國因為趙國向秦國求和,一定不會來救援大王。秦國知道天下不來救援大王,那麽講和是不可能成功的。”應侯果然張揚鄭朱來給天下慶賀戰爭勝利的人看,始終不肯講和。長平一戰趙軍大敗,於是邯鄲被秦軍包圍,被天下人所恥笑。
秦國解除對邯鄲的包圍以後,趙王到秦國朝見秦王,並派趙郝去簽約侍奉秦國,割給秦國六個縣才媾和。虞卿對趙王說:“秦軍進攻大王的時候,是因為疲憊才撤軍嗎?大王認為秦軍的力量還能夠進攻,是因為愛護大王才不進攻嗎?”趙王說:“秦軍進攻我們的時候,不遺餘力了,一定是因為疲憊才撤軍的。”虞卿說:“秦軍憑著自己的力量進攻自己所不能奪取的地方,疲憊而撤軍,大王又把秦軍的力量所不能奪取的土地送給他們,這是幫助秦國來攻打自己。明年秦軍再來攻打大王,大王就沒得救了。”趙王把虞卿的話告訴趙郝。趙郝說:“虞卿果真能完全了解秦軍兵力所達到的地步嗎?果真完全了解秦軍的兵力不能進攻,但這彈丸之地不給它,如果秦軍明年再來進攻大王,大王能夠不割讓自己的內地而講和嗎?”趙王說:“請讓我聽從您割地吧,您能夠肯定使秦國明年不再來進攻我們嗎?”趙郝回答說:“這不是我所敢承擔的。往日韓、趙、魏三國和秦國聯盟,彼此友好。現在秦國和韓、魏兩國相好卻進攻大王,是因為大王服事秦國一定比不上韓、魏兩國。現在,我替您解除因背叛盟國而招來的進攻,開放邊關,互相往來,像韓、魏兩國一樣和秦國交往,到明年如果唯獨大王被秦國攻打,這是因為大王服事秦國的做法一定是落在韓國和魏國的後麵。這不是我所敢承擔的。”
趙王把趙郝的話告訴虞卿。虞卿回答說:“趙郝說‘不講和,明年秦國再來攻打大王,大王能不割讓自己的內地而講和嗎?’現在講和,趙郝又不能因此肯定秦國不再來進攻。現在盡管割讓六個縣城,又有什麽好處!明年再來進攻,又割讓秦軍的兵力所不能奪取的土地而講和,這是自取滅亡的辦法,不如不講和。秦國即使善於進攻,也不能奪取六個縣城;趙國即使不能防守,也終究不致丟失六個縣城。秦軍疲憊地撤軍,兵力一定是不足。我們用六個縣城籠絡天下來進攻疲憊的秦國,這樣我們雖然丟失六個縣城給天下,但是能從秦國取得補償。我國還有好處,拿它跟坐著等待割地,削弱自己來加強秦國相比,哪一樣有利呢?現在趙郝說‘秦國跟韓國和魏國友好而進攻趙國的原因,一定是大王服事秦國比不上韓國和魏國’,這樣讓大王每年用六個縣城服事秦國,那麽隻能坐待城邑全部丟失。明年秦國再來要求割地,大王準備給它嗎?不給它的話,這就是枉費前功而挑起秦國的禍端;給它的話,就沒有土地可給它了。俗話說‘強者善於進攻,弱者不能防守’。如果坐聽秦國,秦軍不疲勞,卻能多得土地,這是加強秦國而削弱趙國。用越來越強的秦國來宰割越來越弱的趙國,秦國的侵略野心當然不停止了。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要求沒有停止的時候,用有限的土地去滿足不停的要求,那趨勢一定是使趙國滅亡了。”
趙王的策略還沒有決定,樓緩從秦國回來,趙王跟樓緩商量這件事,說:“給秦國土地跟不給它,哪種好?”樓緩推辭說:“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趙王說:“雖然這樣,不妨試說您個人的看法。”樓緩回答說:“大王也許聽說過那公甫文伯的母親的事吧。公甫文伯在魯國做官,後來病死了,有兩個女人為他在房裏自殺了。他的母親聽到兒子病死的消息卻沒有哭。他家的保姆說:‘哪裏有兒子死了而母親不哭的呢?’他的母親說:‘孔子是一位賢人,被魯國驅逐,可是這個人不隨從孔子。現在病死了為他自殺的女人有兩人,像這樣的人,一定是對他的長輩感情淡薄,而對女人的感情深厚。’因此從他的母親說來,這是一位賢良的母親;從他的妻子說來,這肯定不免是一位嫉妒的妻子。所以她們說的話是一樣的,說話的人身份不同,人們的想法就不一樣了。現在我剛從秦國回來,如果說不給秦國土地,就不是辦法;說給它吧,恐怕大王認為我是為了秦國:所以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夠替大王著想,不如給它。”趙王說:“好吧。”
虞卿聽到樓緩的話,上朝見趙王說:“這是漂亮話,大王千萬不要給土地!”樓緩聽到這話,前往見趙王。趙王又把虞卿的話告訴樓緩。樓緩回答說:“不對。虞卿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國和趙國如果造成戰爭災難,天下都會高興,為什麽呢?他們說‘我將依靠強國來欺淩弱國了’。現在趙軍被秦軍圍困,天下慶賀戰爭勝利的就一定都在秦國一方了。所以不如趕快割地求和,以此來迷惑天下並且可以寬慰秦國的野心。不這樣的話,天下將利用秦國的強大,趁著趙國的疲弱,瓜分趙國。趙國即將滅亡,哪能圖謀秦國呢?所以說虞卿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大王就這樣決定下來,不要再考慮了。”
虞卿聽到樓緩的話,前往見趙王說:“危險啊,樓先生用這樣的計謀來幫助秦國!這樣隻有更加迷惑天下,卻怎能寬慰秦國的野心呢?為什麽不說他把趙國的弱點顯示給天下呢?況且我說不割地給秦國,並不是僅僅不給就了事。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個縣城,而大王把六個縣城送給了齊國。齊國是秦國的大敵,得到大王的六個縣城,將與大王合力向西進攻秦國,齊王聽從大王的話,不等您說完就會答應的。這就是大王失去給齊國的六個縣城,卻可以從秦國取得補償了。而且齊、趙兩國的深仇大恨可趁機報複了,還能向天下顯示趙國是有所作為的。大王把這件事聲張出去,軍隊用不著窺視邊境,我就會見到秦國的貴重禮物來到趙國,反而向大王求和了。大王順從秦國講和,韓國和魏國聽說了,一定都會尊重大王;尊重大王,一定會拿出貴重財寶爭先獻給大王。這樣,大王一舉就和齊、韓、魏三國結盟相親,從而跟秦國改變了地位。”趙王說:“好。”就派虞卿東去會見齊王,跟齊王商討對付秦國的辦法。虞卿還沒回國,秦國的使者已經在趙國了。樓緩聽說後,逃離趙國。趙國這時把一個縣城賜封給虞卿。
過了不久,魏國請求與趙國締結合縱盟約。趙孝成王想叫虞卿來商議。虞卿去訪問平原君,平原君說:“希望您論述合縱的利弊。”虞卿上朝去見趙王。趙王說:“魏國請求締結合縱盟約。”虞卿回答說:“魏國錯了。”趙王說:“我當然沒有答應它。”虞卿回答說:“大王錯了。”趙王說:“魏國請求合縱,您說魏國錯了,我沒有答應它,您又說我錯。這樣看來合縱盟約就終究不能簽訂嗎?”虞卿回答說:“我聽說小國跟大國合縱的事,如果勝利了就是大國得到它的好處,如果失敗了就是小國承受它的災難。如今魏國以小國願意承受它的災難,而大王以大國推辭它的好處,我因此說大王錯,魏國也錯。我私下認為合縱對於趙國是有利的。”趙王說:“好。”於是跟魏國締結合縱盟約。
虞卿因為要救魏齊的緣故,不以萬戶侯卿相的官爵為重,跟魏齊抄小路外逃,終於離開了趙國,卻受困於魏國。魏齊死後,虞卿不得意,就著書立說,上采集《春秋》,下觀察近代,寫成了《節義》《稱號》《揣摩》《政謀》等,共有八篇。用來批評和譏諷國家的得失,世上把它流傳下來叫作《虞氏春秋》。
太史公說:平原君是混亂時代瀟灑而又有才氣的公子,可是不能著眼大局。俗話說“利令智昏”,平原君沉溺於馮亭的邪說,使趙國在長平被活埋的士兵達四十餘萬之多,邯鄲差點淪陷。虞卿預料事態,揣摩情勢,為趙國策劃,多麽周密呀!後來因不忍心魏齊之死,終於被困在魏國,凡人尚且知道虞卿的做法是不行的,何況是賢人呢?這樣,虞卿就是不窮困愁苦,也不能著書使自己流傳於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