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毗鄰南京的全椒“走太平”,是舊節俗的新發展,那麽,廣東中山市的“慈善萬人行”,則是元宵節的新民俗。


    近年每到元宵節的下午,中山市在十萬彩炮的轟鳴中,成千上萬的人從西區岐江橋頭起步,沿著孫文路,一直向孫中山紀念堂走去。曾經是中山經濟社會發展標誌的孫文路,在萬人空巷愛心傳播的熱鬧中再次閃爍著新時代的風采。一路上龍騰獅躍,沉寂了多年的民間藝術,再次出現在遊行的隊伍當中,彩燈、人流、花海、旗潮、歌浪、笑聲、樂聲、鼓聲,匯成一首動聽的中山人民愛心敬老之歌。民間文化色彩斑斕,姿態萬千,地色、秋色、水色,高橋,火龍舞,鶴舞,鳳舞,醉龍舞,麒麟舞,醒獅舞,扭秧歌,甲魚舞……一些快要失傳的民間藝術,幾乎成為每年慈善萬人行最吸引人的亮麗風景。慈善萬人行成為市民每年期盼的一次豐富的文化盛宴。慈善的種子,博愛的火花,就在這種文化藝術的演繹中,灑向人間。


    中山的慈善萬人行活動,是群體性的公益活動,是通過廣泛發動,使人們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從各個方麵,用多種形式,向孤寡老人,殘疾人,和一切需要關心的人伸出援手,所籌善款代表了全社會的一片愛心。在慈善萬人行活動中,籌集善款隻是其中的一種形式,更多的是各行業各階層為此而開展的義賣、義演、義診、義修、義載,和為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做好事辦實事的善舉。慈善博愛精神像明星朗月,在中山大地閃閃發光。


    慈善萬人行,已經滲透到中山人365天的生活工作之中,折射出的是中山人團結、友愛、求是、愛國、奉獻的精神。它已不是慈善捐款這麽簡單,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捐款助人的範圍。人們在萬人行當中受到了愛的啟迪,發現了自己心靈中那種真善美的閃光的東西。細心的人們發現,自從有了慈善萬人行,中山路旁那成排的矮燈很少被損壞,碩果滿枝的樹木依然優雅地站在街道兩旁,璀璨的燈光在綠蔭下把這座小城裝點得更加溫馨和寧靜。


    融古今中外文化於一體的中山慈善萬人行,已經像春晚一樣,成為中山人一年中最不可缺少的節日大餐。在二十多年的不斷演繹中,它已經成為中山城市的新民俗。2004年,慈善萬人行獲全國精神文明委員會頒發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創新獎”。


    慈善博愛總是容易引起共鳴的。據報道,1990年,潭江舉行慈善百萬行;1991年,廣州教育基金會百萬行;1992年,港口鎮教育基金百萬行;1993年,湛江霞山區慈善萬人行。隨後全國又有不少的城市學習中山慈善萬人行的做法,開始了他們自己的慈善萬人行。中國紅十字會也啟動了為期一年的“人道萬裏行”。


    (據丘樹宏文縮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傳統節日的奧妙:我們怎樣過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漢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漢秋並收藏傳統節日的奧妙:我們怎樣過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