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腦中開始形成一幅景象,人類學家悄悄地在黑暗中摸下來,觀察那東西書寫文字。屍體周圍閃亮的玻璃試管讓我猜測,她大概是企圖采集樣本。但這是多麽瘋狂與輕率!風險實在太大,而我印象中人類學家根本不是那種衝動或勇敢的類型。我靜立片刻,然後繼續順著樓梯往上走,並示意勘測員守在原地,盡管這讓她很不安。假如有可供射擊的目標,她或許會比較平靜,但我們隻有自己的想象。


    十幾級階梯之後,我仍能在狹窄的視野中看到死去的人類學家。在這裏,我找到麵對麵的兩組鞋印。一組屬於人類學家,另一組既不是我的,也不是勘測員的。


    我一下子明白過來,仿佛看到了一切。半夜裏,心理學家叫醒人類學家,將她催眠,然後一起進入塔內,並一路下行至此。這時,心理學家給催眠狀態下的人類學家下了一道她應該也知道是自殺性的命令。於是人類學家徑直走到在牆上寫字的怪物身邊,試圖采集樣本——並因此而喪命,多半十分痛苦。接著,心理學家逃跑了。毫無疑問,當我從此處往下走回去時,沒有再發現她的腳印。


    我是否對人類學家感到憐憫與同情?軟弱,受困於陷阱之中,她別無選擇。


    勘測員仍在不安地等著我:“你發現什麽了?”


    “另外有個人跟人類學家在一起。”我把自己的推測告訴勘測員。


    “但心理學家為什麽要這麽做?”她問我,“到了早上我們反正都會下來的。”


    我感覺就像從千裏之外看著勘測員。


    “我不知道,”我說,“但她一直在催眠大家,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保持平靜。也許這勘探的目的跟他們所說的不同。”


    “催眠。”她的語氣就好像那個詞毫無意義似的,“你怎麽知道?你怎麽可能知道?”勘測員似乎很怨恨——怨恨我,或者我的推測,但不知是哪一樣。然而我理解其中原因。


    “因為,出於某些原因,我變得不受催眠影響,”我告訴她,“今天我們下來之前,她把你催眠了,以確保你會盡責。我看著她這麽做的。”我想要向勘測員坦承——告訴她我是如何變得不受影響的——但我相信,那將是錯誤的舉動。


    “你居然什麽都沒做?假如真是那樣的話。”至少她有考慮要相信我。也許她腦中仍有些模糊的殘留印象。


    “我不想讓心理學家知道她無法催眠我。”而且我想要下來。


    勘測員靜立思考了片刻。


    “信不信由你,”我說,“但請相信一點:等我們回到地麵時,需作好準備應付任何情況。我們需要束縛住或殺死心理學家,因為我們不知道她的計劃。”


    “她為什麽要有所計劃?”勘測員問道。她的語氣是鄙視,還是依然隻有恐懼?


    “因為她得到的命令跟我們的不一樣。”我說道,仿佛像是在向個孩子解釋。


    她沒有回答,我認為這是她開始接受這一概念的跡象。


    “我先上去,因為她無法影響我。你得戴著這個,也許能幫你抵抗她的催眠暗示。”我將額外的一副耳塞遞給她。


    她猶豫地接過去。“不,”她說,“我們一起上去,同一時間。”


    “這不明智。”我說。


    “我不管這是怎麽回事。我得跟你一起上去。我不會等在黑暗中讓你來解決一切問題。”


    對此,我思索了片刻,然後說:“好。不過假如我發現她開始控製你,我就得阻止她。”至少是嚐試阻止。


    “假如你是對的,”勘測員說,“假如你講的是實話。”


    “我是的。”


    她沒有理會,繼續說:“屍體怎麽辦?”


    那是否意味著我們達成了一致?希望如此。也許在返回途中,她會試圖繳我的械。也許心理學家早就讓她準備好應付這種狀況。


    “把人類學家留在這兒。我們不能負擔太重,也不知道會攜帶什麽樣的汙染。”


    勘測員點點頭。至少她不感情用事。我們都清楚,人類學家就隻剩下一副軀殼而已。我竭力控製自己不要去想人類學家生命中的最後時刻。她被迫執行一項會導致自己死亡的任務,一定充滿恐懼。她看見了什麽?在一切陷入黑暗之前她看到的是什麽?


    返回之前,我撿起一支散落在人類學家周圍的玻璃試管,其中有微量的暗金色物質,仿佛黏乎乎的血肉。也許臨終前她終究還是采集到了有用的樣本。


    我們向著光明攀爬回去。為了讓自己分心,我一遍遍回想訓練時的情形,尋找有什麽線索與信息可以解釋我們的發現。但我一無所獲,隻是發現自己竟如此容易受騙,以為他們告訴我的是有用的東西。訓練時,重點始終是我們自身的能力和知識。回頭想來,我感覺他們當時幾乎是故意在掩飾和誤導,還裝作是為了讓大家不至於受到驚嚇與打擊。


    地圖是最首要的誤導,因為其作用不就是強調一些東西,又隱藏一些東西嗎?他們總是讓大家查看地圖,記住其中的細節。六個月中,那不知名的教官不停地訓練我們記憶燈塔的位置。它在大本營的哪個方位,距離這片房屋有多遠,離那一片又有多遠。我們需要勘測的海岸線有多長。一切似乎都圍繞著燈塔,而不是大本營。我們太習慣於地圖,習慣於它的尺寸,習慣於其中的內容,以至於想不到去問為什麽,甚至想不到去問有什麽。


    為什麽是這一段海岸?燈塔裏有什麽?為什麽營地設在森林中,遠離燈塔,卻靠近地下塔(當然,它並不存在於地圖中)——還有,大本營是否一直設在此處?地圖以外有什麽?如今我知道催眠暗示的作用有多強,因而意識到,集中注意力在地圖,這本身或許就是一條植入的暗示。我們不提問題是因為被預設了不要提問的指示。而燈塔或許也是觸發催眠的潛意識信號,不管它是象征意義的,還是真實的——無論擴張成x區域的是何種存在,燈塔可能就是一切的中心。


    他們給予我的本地生態係統概述也有類似的障眼效果。我把大多數時間花在了熟悉此處的過渡生態係統,包括可能遇到的動植物群落、交叉授粉現象,等等。但我也接受了關於菌類和地衣的加強課程。鑒於牆上的文字,我此刻赫然意識到,這才是所有研習的真正目的。假如地圖隻是為了分散注意力,那生態學研究才是真正替我作準備的課程。除非是我太多疑,不然的話,那意味著他們知道塔的存在,而且可能一直都知道。


    我的懷疑由此開始延伸。我們需接受高強度的生存與武器訓練,以至於大多數夜晚,每個人都在各自的房間裏倒頭便睡。即使偶爾一起參訓,也是分頭行動。第二個月時,他們消除了每個人的名字。隻有x區域裏的東西可以有名字,而且都隻是最寬泛的詞條。這同樣是一種擾亂,防止提問題,因為有些問題隻有通過了解具體細節才能提得出。不過必須是恰當的細節,而不是像x區域有六種毒蛇這樣。沒錯,這是一種猜測,然而我沒心情去排除哪怕最不現實的狀況。


    當我們準備好越過邊界時,已經了解一切……但其實也一無所知。


    我們從地底鑽出來,扯掉麵具,眨著眼走進陽光,呼吸新鮮空氣,但心理學家並不在附近。我們已準備好應付任何情形,卻沒考慮到心理學家會消失。這讓我們一時不知所措。那是普通的一天,天空明亮蔚藍,林立的樹木投下長長的影子。我取出耳塞,發現根本聽不見塔的心跳。塔底下看到的情景與日常平凡的一切竟然可以共存,這讓人頗為困擾。就像潛水至深海後上浮太快,隻不過讓我們得減壓症的是記憶中所見到的生物。我們一直在附近尋找心理學家,相信她是躲了起來。我們希望能找到她,因為她一定會給出解釋。一段時間過後,繼續在塔邊的同一區域搜尋顯得有些病態。然而在將近一小時內,我們卻始終停不下來。


    最後,我無法否認事實。


    “她走了。”我說。


    “她可能回大本營去了。”勘測員說。


    “你是否同意,她的消失是一種負罪的表現?”我問道。


    勘測員向草叢中啐了一口,凝神注視著我:“不,我不同意。也許她出了什麽事。也許她需要回營地。”


    “你看到了腳印,也看到了屍體。”


    她用步槍指了指:“我們先回大本營。”


    我完全無法看透她。不知她是對我產生了敵意,還是僅僅出於謹慎。總之,來到地麵上讓她膽大起來,而我還是希望她多一點猶疑。


    然而回到大本營之後,她的堅決又有些消退。心理學家並不在。不但不在,她還帶走了一半補給和大部分槍支,或者是將它們埋到了別處。因此我們知道心理學家還活著。


    你得明白我當時的感受,還有勘測員的感受:我們是科學家,接受的訓練是為了觀察自然現象,以及人類活動的結果。我們不曾受訓應對此等奇異事件。在特殊狀況下,即使存在假想的敵人,也是一種安慰。如今我們經曆的事可謂前所未有,任務開始不到一周,我們不僅在邊界上失去語言學家,現在連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也沒了。


    “好吧,我放棄,”勘測員一邊說,一邊扔下步槍,垂頭喪氣地坐到在人類學家帳篷門前的椅子上,而我則在帳篷裏麵翻查搜尋,“我暫且相信你。因為我實在別無選擇。因為我沒有更好的推測。現在怎麽辦?”


    人類學家的帳篷裏依然毫無線索。她的恐怖命運仍使我心驚。被迫自尋死路。假如我猜得沒錯,那心理學家就是凶手,比殺死人類學家的怪物更殘忍。


    我沒有回答勘測員,於是她又加強語氣重複道:“現在到底要怎麽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遺落的南境1:湮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傑夫·範德米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傑夫·範德米爾並收藏遺落的南境1:湮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