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西河連連拱手道:“倒教楊匠官見笑了。”


    眾人遂就席飲酒,卻絕口不提李時勉遭大宦官王振報複一事。他是大明最高學府長官、天下士子領袖,卻被戴上大枷,跪在國子監大門前示眾,即便天下人都知道是王振之錯,然名儒遭此羞辱,顏麵不存,旁人提起,隻會令其更難堪。就李時勉本人來說,京師再無立足之地,除了辭官回鄉,別無出路。不日李時勉果然辭官歸隱,這是後話。


    但酒席間不能沒有話題,不然酒會越喝越索然無味。目下瓦剌正大舉入侵明朝,瓦剌首領也先和大汗脫脫不花親自出動,話頭自然而然又轉到這上麵來。


    孫忠聽說山西明軍接連失利,主將包括西寧侯宋瑛及武進伯朱冕在內均已陣亡,長歎一聲,道:“西寧侯宋瑛是成祖文皇帝的女婿,娶了鹹寧公主,我還挺喜歡他的,從來不端駙馬爺的架子。”忽又酒氣上衝,拍案怒道:“要我說,這事全怪王振。要不是這位王司禮堅持對西南用兵,七成以上的精兵良將全死在了雲南,我大明朝哪會國中無人,任憑北虜猖獗?”


    源西河道:“大同是軍事重鎮,駐有重兵,明軍在數目上遠勝瓦剌。隻是聽說諸部調動要受監軍太監節製。如此,調動不能適應機宜。尤其瓦剌以騎兵見長,怕是作戰時會坐失良機。”


    李時勉當即豎起了大拇指,讚道:“源公子不愧是衍聖公高徒,一眼便看出了關鍵。”


    孫忠又問道:“朱千戶適才說大同主將多已陣亡,可包括監軍太監郭敬在內?”


    朱驥道:“那一戰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左參將都督石亨和監軍太監郭敬逃脫。”


    孫忠道:“哼,我就知道郭敬死不了。不是他命大,作威作福他排第一,臨陣退縮他從不會落人後。”


    大同監軍太監郭敬是大宦官王振親信,而今王振威勢如此,更有深受其害的李時勉坐在席間,旁人不敢應聲,堂中一時靜了下來。


    沉默了片刻,還是楊塤笑道:“孫老,他們幾個都是官家人身份,就連源公子都是專程入朝覲見太後的,就算他們都同意你的觀點,也不便公然附和你。”


    孫忠道:“你小子一向膽大妄為,可以說說你的意見呀。”


    楊塤笑道:“我沒什麽意見。一定要我說的話,我的看法就是八個字:‘吃喝拉撒,人生大事。’”


    孫忠搖頭道:“到底隻是個漆匠。”楊塤笑道:“誰說不是呢?”


    孫忠悵然歎道:“我也沒資格說你,我老孫其實也隻是沾了女兒的光……”


    楊塤忙打斷道:“嗨,喝酒開心的日子,孫老盡提這些幹什麽?大夥兒是不是覺得話題不好找?不如這樣,我給大家講講我在日本國的見聞。”


    源西河聞言大為驚訝,問道:“楊匠官去過日本?”


    孫忠今晚酒喝得過了,話格外多,忙搶著答道:“小楊曾受宣宗皇帝指派,到日本學習漆畫,不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今綽號‘楊倭漆’,就連日本師傅也自愧不如了。”


    眾人均對異國曆史及風情感興趣,楊塤便閑扯了一堆在日本學習漆藝時的所見所聞。


    中日兩國世代友好往來。唐代時,中國文治武功極盛。日本仰慕中國泱泱大國風範,派遣大量遣唐使[4]乘風破浪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許多日本留學生成就很高,受到執政者的接見。如第七次遣唐使粟田真人在日本國地位極尊,相當於唐朝戶部尚書,但仍然不遠萬裏,來到中國虛心學習。他讀了許多經史類書籍,能說漢語,還能用漢字寫文章。女皇武則天曾在大明宮麟德殿接見他,任命他為從六品的司封員外郎。又如第九次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入長安太學學習,五六年後,竟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成為唯一一個順利通過進士考試的日本人。唐玄宗李隆基親自為他取了個中國名字——晁衡,又提升他在唐廷任職。其人工詩文,與大詩人王維、李白均為至交好友,在中國生活長達五十三年之久,親眼見證了盛唐的巔峰——“開元盛世”。


    孫忠搖頭道:“小楊說的這些,都是些日本人來中國的故事,哪叫日本國見聞?”


    楊塤笑道:“有趣的當然要留在後頭。大夥兒可知道玄宗明皇帝寵愛的妃子楊玉環是怎麽死的?”


    孫忠道:“楊貴妃當然是被縊死在馬嵬坡了,這是三歲小孩子都知道的曆史故事。”


    楊塤搖頭道:“不對。在日本有一種說法,說當日在馬嵬坡被縊死的不是楊貴妃本人,唐玄宗用了偷梁換柱之計,死的隻是個宮女,真正的楊貴妃東渡去了日本。在日本,還有個貴妃村呢。”


    孫忠聽了半信半疑,道:“當真?”楊塤笑道:“這個當不得真。馬嵬坡兵變是大事,真的假不了。所謂楊貴妃遠渡東洋,隻是日本人的想象。”


    李時勉問道:“聽說日本國雖有天皇,其實是武士執政,果真是這樣嗎?”


    楊塤道:“情形大致不差,天皇隻是名義上的領袖,真正執政的是幕府將軍。就跟當今瓦剌一樣,脫脫不花隻是名義上的可汗,執政的其實是太師也先。”


    “幕府”一詞也是源自中國,本意是將軍率軍出征在外時所設軍帳,傳到日本後成為官署的代名詞。勢力強大的軍人建立指揮機構,稱為“幕府”,長官則稱為“幕府將軍”,又稱“征夷大將軍”。


    幕府將軍通常在形式上取得了天皇授權,在領地內實行軍事統治,分封采邑給諸有力的武士。幕府將軍名義上是天皇的臣子,接受天皇冊封,實際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迄今,日本經曆了鐮倉、室町兩個幕府曆史時期。鐮倉是日本幕府政權的開始,其建立者是武將源賴朝,彼時中國為南宋時期。源賴朝幼名鬼武者,性格狠辣果決。他用武力打敗了貴族階級的實權派平清盛一族,建立了鐮倉幕府,成為日本的實際執政者,天皇則成為傀儡。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由此登上了曆史舞台,崇尚“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的武士道精神,內中結合大量傳自中國的儒學、禪宗、神道等元素,形成豐富的文化內涵。


    但源賴朝最廣為人知的事件並不是其一手開創了武士時代,而是他殺害了日本最著名的武士英雄源義經,也是其同父異母的弟弟。


    源義經幼名牛若丸,生母名常盤,是近衛天皇中宮九條院的侍婢,美豔絕代。源義經出生後不久,父親源義朝即被貴族平清盛殺害,源氏一族非死即逃。常盤帶著年幼的源義經逃亡到山中,但平氏逮捕了常盤生母,常盤不得不攜子出山自首。然她驚人的美貌打動了平清盛,平清盛遂納她為妾,並赦免了源義經等人。後來平清盛將常盤玩弄夠了,又將她嫁給公家貴族藤原氏的一條長成。


    源義經七歲時,被送往寺廟,意外從僧侶處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這才知道平氏是殺父仇人,遂努力跟勇武僧侶習武,等待機會報仇。


    源賴朝舉兵討伐平氏時,源義經已長大成人,在前家臣的幫助下逃脫看管,趕去與兄長源賴朝會合。二人相見時,均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兄弟倆發誓一起消滅平家、共報父仇,再振源氏家門。


    之後,兄弟二人攜手抗敵。源義經武功高強,驍勇善戰,得他之助,源氏節節勝利,源義經亦因此而名震天下,有嫡長子身份的源賴朝的光芒反而被遮蓋。


    隨著平氏的滅亡,兄弟之間不可避免起了猜忌。源義經得勝返回鐮倉時,被兄長源賴朝拒之門外,不準進城。他的心情一落千丈,身心俱疲,憂鬱成疾。偏偏源賴朝又逼迫源義經去討伐叔父源行家,遭到嚴詞拒絕後,源賴朝終下定決心鏟除功高蓋主的弟弟。


    不久,武士土佐坊昌率領六十餘騎突襲源義經住所,源義經倉促提刀迎戰。叔父源行家及時趕來支援,土佐坊昌被俘,招供出是受源賴朝之命。源義經憤然之下決定起兵與兄長對抗,然未能取得源氏家臣的廣泛支持。他自知失敗不可避免,遂往西逃走,最後投奔了奧州鎮守府將軍藤原秀衡。藤原秀衡收留了源義經,並給予源義經父親般的關懷,對於源賴朝要求逮捕源義經的要求,也堅決拒絕,不惜為此開戰。


    然天意弄人,幾月後,藤原秀衡即因病逝世。盡管其人留下遺命,要求眾子拚死保護源義經,但長子藤原泰衡抵不住鐮倉幕府的強大壓力,派兵攻打源義經所居高館。源氏家臣奮勇應戰,寧死不屈,留下許多悲壯慘烈的故事。源義經見事不可回,遂親手殺死妻子鄉禦前和四歲女兒龜鶴禦前,之後引刀自裁,時年三十一歲。


    源義經愛妾靜禦前早先被源賴朝派兵捕獲,彼時已懷有身孕,後產下一子,在源賴朝“男殺女活”的指示下,出生後不久即被溺死在海濱。


    藤原泰衡因違抗父親遺命,而與弟弟藤原忠衡不和。藤原泰衡竟殺死親弟,但他自己也沒有好下場,被老奸巨猾的源賴朝果斷鏟除。數代雄霸一方的藤原氏家破人亡,就此灰飛煙滅。源賴朝由此獨霸天下,威風凜凜,成為日本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武士。


    隻不過天皇並不甘心成為傀儡,鐮倉幕府末期,後醍醐天皇兩次密謀倒幕,以恢複皇室權威,隻是兩次均遭慘敗,連天皇本人也遭逮捕流放。


    其後,日本倒幕運動此起彼伏。當時中國已是元朝統治。幕府派大將足利高氏前去平亂。足利高氏早已不滿鐮倉政權,途中倒戈,攻下了鐮倉,鐮倉幕府由此滅亡。


    後醍醐天皇在足利高氏幫助下複位,為了表達感激,特賜足利高氏為足利尊氏。後醍醐天皇主政後,開始複古王政,隻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輕視武士,引來廣泛不滿。足利尊氏也想學源賴朝開設幕府,於是以武力迫後醍醐天皇退位,擁立新天皇光明天皇,這一政權被稱為“北朝”。光明天皇封足利尊氏為征夷大將軍,是為室町幕府之始。


    後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後,率領部分親信逃亡大和的吉野[5]。由於他仍然持有天皇象征的三大神器,因而仍然被尊為天皇,這一政權被稱作“南朝”。


    足利尊氏雖如願以償建立了幕府,然其統治範圍遠遠不及鐮倉幕府。直到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執權時,才將南北兩朝統一,室町幕府遂統治日本至今。


    大明初立時,日本正值南北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意圖以外交手段平定倭患。然明廷不了解日本情況,將南朝懷良親王當作日本國王,派使者與其通好。後來朱元璋了解到真相,覺得很沒麵子,遂拒絕往來,並嚴厲禁止民間貿易。


    明成祖朱棣即位時,為滿足其好大喜功的願望,主動與周邊國家通使往來。室町幕府足利義滿已經統一了日本。他將與中國貿易視作解決國內經濟危機的良機,亦積極與明廷修好,中日兩國遂開始了友好往來。而對楊塤這樣身份卑微的漆匠而言,之所以有機會受官方派遣,前往日本學藝,也是得益於此。


    旁人均是第一次聽聞日本國曆史,無不聽得津津有味。朱驥對源義經的故事尤其感興趣,特意多問了一些情況,唏噓感慨不已。


    楊塤道:“朱千戶似乎很惋惜源義經盛年早死。其實日本一直有種說法,說源義經其實並沒有死,而是經北海道渡海西行進入蒙古,後來成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6]。”


    朱驥聞言,不禁“啊”了一聲,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驚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大明驚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