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南京後,朱棣特意請方孝孺上殿擬寫登基詔書,方氏堅決不從,朱棣又派方孝孺的學生廖鏞、廖銘二人前去勸說,反被方孝孺痛斥一頓。最後朱棣強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便穿著一身重孝服上殿,一進來就大哭不已。


    對於正在興頭上的朱棣來說,實在敗興得很。但他卻裝出頗受感動的樣子,走下殿來親自慰問道:“先生不要難過了!朕本來是要效法周公輔成王的。”


    方孝孺答道:“成王在哪裏?”朱棣道:“他自焚死了。”


    方孝孺複道:“為什麽不立成王的兒子當皇帝?”朱棣道:“國家要依賴年長的君主來治理。”


    方孝孺進一步逼問道:“那為什麽不立成王的弟弟?”


    話到這裏,朱棣十分狼狽,實在難以對答,隻好說道:“這是朕的家事,先生不必過多操勞。”命左右將紙筆遞與方孝孺,婉語勸道:“先生一代儒宗,今日即位頒詔,煩先生起草,幸勿再辭!”


    方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道:“要殺便殺,詔不可草。”


    朱棣忍不住氣憤,便道:“你何能速死?就算你自己不怕死,難道不顧你的九族嗎?”


    方孝孺厲聲道:“即使滅十族,又敢奈我何。”說到此處,複拾筆大書,再擲付朱棣道:“這便是你的草詔。”紙上竟然是一個“篡”字,觸目驚心。


    朱棣終於被徹底激怒,命人用刀割開方孝孺的口,一直割到兩耳。又命人誅殺方孝孺九族,又將其朋友門生列為一族,共稱“十族”。受方孝孺牽連被殺的有八百七十三人,這些人被當著方孝孺的麵一個個處死,最後才輪到方孝孺自己。據說是用兩塊石板夾住,然後用鐵鋸從頭部鋸下而死,死後還被碎屍於南京聚寶門外。


    方孝孺被害前,曾詠《絕命詞》一首:“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時年四十六歲。


    方孝孺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被誅滅十族的人。其後,朱棣還餘怒未消,派人挖了方家的祖墳,並下旨:“藏方孝孺文者皆死。”但方孝孺門客仍冒著生命危險收藏了方孝孺的遺稿,後來編成《遜誌齋集》及《方正學先生集》等[25]。


    兵部尚書鐵鉉亦死得相當壯烈。鐵鉉曾經在濟南城下用詐降之計,差點兒殺死朱棣。朱棣親自審問,鐵鉉寧死不肯麵對朱棣,背向而坐。朱棣讓他回頭看一眼,終不可得。朱棣盛怒下命人割去鐵鉉的耳朵鼻子,鐵鉉仍然謾罵不止。朱棣遂命人將其淩遲碎剮,將其屍投入油鍋,炸成焦炭。


    禦史大夫景清曾謀劃假降刺殺朱棣,結果失敗。景清被剝皮填草,掛在城門示眾。後朱棣夢見景清披頭散發,持劍追殺他,遂又讓人用鐵刷子將景清屍身上的肉一塊塊刷掉,肉刷光後,再將骨頭打碎。朱棣猶不解恨,滅其族,籍其鄉,稱為“瓜蔓抄”。景清的街坊鄰居都因此受株連被殺。青州教諭劉固曾因母親年邁提出辭職,景清寫信給劉固,讓他到京城來任職。僅因這一層引薦關係,劉固全家被殺,連其老母都沒有放過。


    禦史高翔在朱棣即位後穿著喪服入見,朱棣除了誅殺其族外,還將高翔祖先的墳墓挖開,摻雜上一些牛馬的骨頭,一起焚成灰揚掉。又將高翔的田產分給附近的百姓,征收特別重的稅,目的是為了讓鄉親世世代代罵高禦史。


    不肯歸附的建文舊臣家中男丁通通被殺,妻女命運則更加悲慘,不分老幼均發往教坊司,充作官妓。被淩辱折磨致死後,屍體還被抬出去喂狗,且是朱棣親自下的聖旨。


    鐵鉉的兩個女兒正當妙齡,均被發往教坊司為娼妓,但兩女數日不受辱。鐵鉉學生高賢寧與錦衣衛長官紀綱交好,托他出麵說情。彼時紀綱正受寵幸,朱棣總算動了惻隱之心,放過了鐵鉉的兩個女兒。二女後來都嫁給高賢寧為妻。


    以高壓恐怖手段鎮壓建文舊臣後,朱棣始終未放棄派人尋找朱允炆的下落。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在外麵漂泊十幾年的胡濙突然趕回北京。此時朱棣正大舉北征,正在宣府[26]駐軍。胡濙匆忙趕到宣府時,已經是深夜,朱棣已經睡下,聽到是胡濙回來,立即披衣召見。君臣二人一直密談到四更,談話內容無人得知,然此後朱棣停止派人追查朱允炆的蹤跡。因而有人推斷,胡濙已經打探到了朱允炆的確切消息,且事隔多年,朱允炆已經沒有任何爭奪皇位的想法和可能,朱棣確信了這一點,終不再有顧慮[27]。


    隨著光陰的流逝,朱允炆的出逃故事漸漸被人忘記。然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後,這一名字再度浮現在眾人視野之中。有老僧率領數名徒弟從雲南來到廣西,麵見地方長官,稱自己便是建文帝朱允炆。地方長官不敢怠慢,立即派兵護送他入京師。


    朱祁鎮聞報大為驚訝,命法司會審。老僧自言已經九十歲,很快就要死了,希望能歸葬祖父明太祖陵旁。審問的禦史道,建文帝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今年應該才六十四歲。老僧這才無話可說,被迫招供了實情:原來他叫楊行祥,河南人氏,洪武十七年(1384年)剃度為僧,曆遊各地,在雲南、廣西聽說過建文帝的事跡,受了旁人蠱惑,想冒充建文帝以圖富貴。


    真相大白後,明英宗朱祁鎮下令將楊行祥關入錦衣衛大獄,徒弟遣戍遼東。數月後,楊行祥死於獄中。


    這是一段京師人人皆知的故事,然懷疑朝廷弄虛作假者亦大有人在。明代製度,皇帝生辰為全國性假日。朱允炆曾做過四年大明天子,也就是說,在四年中,他的生辰是大明的公共假期。楊行祥既要冒充建文帝,如何會將人盡皆知的年齡弄錯?


    當時還有一名老太監吳亮,曾貼身服侍過建文帝朱允炆起居,熟知其人體貌,是僅存的建文舊仆。他雖年過六旬,卻一向壯健,然楊行祥一案發生後不久便神秘過世,令人感到蹊蹺。


    因而有一種說法是,楊行祥就是真的建文帝。楊行祥被押送京師後,英宗皇帝朱祁鎮曾命老太監吳亮去認人。雖然幾十年過去,朱允炆容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吳亮仍從獨特的胎記認出了舊主,當即下拜慟哭。不過既然明成祖朱棣早已宣布朱允炆自焚而死,且舉行了隆重的官方葬禮,明廷便不能公開承認朱允炆還活著。而朱允炆投官前,已將身份公開,弄得滿城風雨,明廷無法掩蓋其事,遂謊稱朱允炆其實是楊行祥冒充,且編造了口供。


    校尉逯杲慌慌張張地跑來,又向朱驥稟報說“楊行祥死了”,無論這楊行祥是不是真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之前官方公布楊行祥死於錦衣衛大獄一定是假消息了。


    楊塤一時很是好奇,便故意問道:“楊行祥?是那冒充建文帝的老僧嗎?他……他不是早死了嗎?”見朱驥轉頭看了自己一眼,目光頗為嚴厲,忙道,“當我沒說。既是錦衣衛出了事,這樣,朱千戶,你先回官署善後。我自己設法去找那兩名賊人。”


    朱驥道:“楊匠官一個人能行嗎?”楊塤笑道:“人不在多,在於路子對。朱千戶放心,我知道事態嚴重,一定會盡力而為。”


    朱驥微一思忖,即點頭同意,等楊塤走遠,又招手叫過逯杲,低聲命道:“你跟著楊塤,他去了哪裏,見過什麽人,一舉一動,我都要知道。”


    逯杲應了一聲,抬腳欲去跟蹤楊塤。


    朱驥又叫道:“先脫掉你的飛魚服,這身衣服太紮眼了。你穿著它,沒法跟蹤。”


    逯杲幹脆解下腰間的繡春刀,脫下官服,交給了朱驥,笑道:“如此也好,小的正嫌天氣熱呢。”


    朱驥將繡春刀遞了回去,道:“你是武官,執行公務時,不能不帶兵器。”


    逯杲道:“那小的一會兒在街邊隨便找塊破布,將兵器包住,這樣旁人便看不出來,不會知道小的是錦衣衛了。”


    朱驥點了點頭,道:“去吧。有什麽事,速回錦衣衛稟報。”


    打發走逯杲,朱驥正待趕回錦衣衛官署,忽覺有什麽不妥,似乎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看。四周掃視一番,路上隻有稀稀拉拉的幾名行人,見到一身錦衣衛官服的朱驥,便垂首遠遠避開,更不要說敢矚目於他了。


    朱驥再走出幾步,仍覺不大對勁兒,驀然轉頭,卻見那富麗堂皇的衍聖公府大門緊閉、高牆肅然,並沒有什麽異常,便不再理會,自往官署去了。


    與朱驥分手後,楊塤便徑直往東城黃華坊而來。這一帶妓館、青樓林立,官方教坊司及官妓院麗春院[28]也在其中,因之繁華熱鬧,茶樓、酒肆、商鋪亦跟著風生水起,尤其以售賣婦人用品的綢緞鋪、首飾鋪、胭脂鋪生意為佳。


    進來“蔣骨扇鋪”時,年輕貌美的女鋪主蔣蘇台正在招呼貴客,卻是名匠蒯祥孫女蒯玉珠及恭順伯吳允誠孫女吳珊瑚。


    吳珊瑚雖然姓吳,卻是蒙古人,吳隻是明廷賜姓,她本姓帖木兒,亦是蒙古皇族出身。雖在北京出生長大,卻不改蒙古姑娘的豪爽本性,她一見楊塤進來,便取笑道:“蘇娘,你的熱心追求者又來了。”


    蔣蘇台出身蘇州製扇名家,精於骨扇製作,人稱“蔣骨”,因與楊塤同鄉,來往頗多。她雖在京師以製扇為生,撐起一方天地,究竟還是江南女子的婉約性情,被人當眾開玩笑,頗覺尷尬。


    楊塤卻毫不在意,大大咧咧地招呼道:“二位小娘子又來買扇子嗎?珊瑚娘子,上次送去吳府的倭漆屏風,尊父可還滿意?”


    吳珊瑚生父名吳克勤,蒙古名答蘭,是恭順伯吳允誠第三子。其長兄吳克忠繼襲了恭順伯的爵位,吳克勤亦封都督,兄弟二人同是明軍高級將領。吳克勤不通文墨,卻愛風雅,因其書房隻有書案,無其他裝飾,客人嫌其過於簡樸,便特意向楊塤定做了一具屏風。楊塤也不畫蒙古人喜愛的山川、駿馬等,隻以墨漆題詩於上道:“南朝天子愛風流,盡守江山不到頭,總為戰爭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堯將道德終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試問繁華何處在,雨花煙草石城秋。”


    詩並非楊塤原創,而是選自唐人李山甫的《上元懷古》,文字淺白,正應吳克勤之風。


    吳珊瑚笑道:“滿意,太滿意了。家父直誇楊匠官書法好呢。”還欲接著開楊塤的玩笑,被蒯玉珠扯了一下,這才留意蔣蘇台已經紅了臉,遂抿了抿嘴,笑道:“不說了,不說了,挑扇子,挑扇子。”


    楊塤道:“蘇台,我有要緊事找你。”蔣蘇台道:“店裏還有主顧呢。”


    雖則吳珊瑚連連稱沒事,蔣蘇台卻不肯進去裏屋,顯是怕落人話柄。楊塤隻得先等在一旁。


    忽有一名豔妝麗人進來。其人長相古典,透著一種沉靜的氣質。蔣蘇台、吳珊瑚、蒯玉珠三人均是長相不錯,蔣蘇台更算得上美人,但那女子肌膚賽雪,光彩逼人,一入堂中,旁人便立即黯然失色。卻是教坊司的蔣瓊瓊,曾是名動京華的名妓,亦是扇子鋪的老主顧。


    蔣蘇台忙迎上前招呼,又問道:“瓊娘上次買的扇子可還合用?”


    蔣瓊瓊搖頭道:“我來不是為了扇子。”將蔣蘇台拉到一旁,低聲問道,“李惜兒可是在蘇娘這裏?”


    蔣蘇台一怔,隨即搖頭道:“惜兒好久沒來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驚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大明驚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