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到“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無不證果”,這個問題還沒有答複完。
“依法不依人”自然可以證果,這是引用佛經上所說。大家要特別注意!後世學佛多半是依人不依法,很多人拜老師、拜師父變得情感化,以老師或以這宗派為主,把正法忘了,這是很糟糕的。我們學佛對老師當然要恭敬,但不管哪一位老師,要看他講的是否適法?合不合法?
“依智不依識”,真正的佛法要用智慧求證,印證智慧最好的方法就是拿空慧來印證比較可靠。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有些經典是不了義經典,不了義並不是不對,佛經是一種教育方法的記錄,某些時候就某一種教育的需要,給你一點“有”法去行,而不講空法,是不了義之教。譬如在學校念書,老師覺得學生太不對了,打學生一記耳光,學生長大以後,以為打耳光是法,那就是以不了義教為了義。看經教也是如此,有些經典是不了義經,有些教理是不了義的教理,但是真正修法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依義不依語”,看經要了解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實際意思,不要抓個話柄,以文害義,那就很糟糕。
永明壽禪師說隻要我們但遵教行,依法不依人,一定會證果的。不過,有一種人不能證果--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不信正法的人,你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拿世間的知識來說,這裏可以作個討論。有的哲學係開有比較宗教學這門課。專門研究各個宗教的教義,並加以分析比較,這是現代全世界人類文化的趨勢,大家要注意!在宗教方麵未來將趨向大公教,大公教是西方的名詞,中國人本來走的就是大公教的路子,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過去雖然沒有法律規定,三千年來,我們素來主張宗教信仰自由,以回教在唐朝傳進來,馬上被接受;唐太宗時基督教聶斯特利派(當時稱景教)進來,也為其建教堂;外道婆羅門教(襖教)傳,也接受。現在已經是五教同流了,釋邊牟尼、孔子、老子、耶穌、穆罕默德排排坐,吃果果,是好人,講好話,都請上坐,這是中國人的做法,這個風氣現也推行到美國。
所有的宗教在比較宗教之下,會走一個共同的路子,所有的教義歸在一個真理之下,我們要注意這個人類文化的趨勢,大概很快會實現,最多在一個世紀中一定會有。如果真發現有外太空生物的話,恐怕這個人類文化會更快的實現。
佛是萬能的嗎?
那麽,我們曉得某些宗教教義講教主萬能,佛教有沒有呢?拿比較宗教來看,佛教沒有,佛教說佛“萬德莊嚴”,並不講他萬能不萬能,萬法與萬能是兩樣,善性一切圓滿就是萬法莊嚴。佛能“通一切智,徹萬法源”,但成佛有三不能,不是萬能:
一、不能轉定業。譬如這個世界的劫運如此,站在比較宗教哲學的立場,教主萬能,怎麽不來救救這個苦難的世界?為什麽?那麽佛教答複:這是眾生的定業,無法轉。
二、不能度不信之人。你說不信會下地獄,他說我下我的地獄,各走各的路,你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三、不能度無緣之人。佛經上講,釋迦牟尼佛要度一位老太太,她看到佛就討厭,佛就現神通從四方八麵讓她看,她幹脆蒙起眼睛,來個老子不理你,釋迦牟尼佛毫無辦法。這位老太太與阿難有緣,佛叫阿難去教化,阿難對她說什麽她都信,這就是有緣。
還有一個有關緣的故事;有一次佛在打坐,聽到山門外有吵架聲,一看是舍利弗跟一位老頭子吵架,佛問何故?舍利弗說老頭子要出家,他們一查此人五百生沒有做過一件與佛有緣的事,所以不答應他出家,他硬吵著要出家。佛說你們這些羅漢隻知道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幹什麽你們知不知道?再用神通看看,五百生以前他是狗,跟我結了緣,那時我是修道的隱士,死後燒出舍利子,弟子為我蓋了舍利塔,他是狗,狗喜歡吃大便,跑到廁所吃大便,突然聽到有人過來,一著急尾巴黏了一團大便就跑,結果看到我的舍利塔,把大便一甩甩到我的塔上,跟我結了緣,因此可以出家。這個故事等於判例,說明佛難度無緣之人。
(編注:唐朝元珪禪師提出佛有三能三不能。一、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滅定業;二、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三、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
佛這三樣都不能嗎?能,加上時間都能,這點要注意!這也是人生哲學,天下有許多事加上時間與空間皆去,由不能而變成能,定業隻有時間的限製,好比犯罪坐牢一百年,百年過後,從一百零一年就開始就可以轉了,定業也可以轉。不信之人現在不信先逗逗他嘛!充其量打你一拳,這一拳跟狗甩大便一樣,就可以結緣,不管善緣惡緣,先結緣再說,將來就會起作用,所以三不能,加上時空變化也可以轉。
為什麽舉這些例子講這麽多閑話給大家聽?主要說明“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這兩句話是不了義教,不徹底,現在我們多方補充變成了義教,雖然是不信之人也可以救,不要幹佛,一切眾生都可以度他,因為加上時空而有此作用。接著引證經文:
如《華嚴經》中說:信為手,如人有手,至珍寶所,隨意采取。若當無手,空無所獲。如是入佛法者,有信心手,隨意采取道法之寶。若無信心,空無所得。
《華嚴經》有一句話:“信為道源功德母”,所以菩薩有十信。什麽是信?你說我很信佛。那不是佛法的信,要正信。大家心裏有數,盡管研究佛法,盡管跟某人學佛,老實講,都不信,這也不要難過,這是真的,不信是應該,為什麽呢?因為我們是眾生嘛!眾生天生帶來貪瞋癡慢疑,多疑一定不信,不多疑就不叫眾生,人字旁加個“不是”(弗),那不是人,是“佛”。所以我們深切反省,盡管研究佛法,並沒有真信,真信了立刻就成功了,這句話不隻包括在座的,大致在家出家,據我所知,天地良心,並不真信,此謂和尚不吃葷,肚裏有數(素)。有人說真信,叫他去修,他又說時間沒有到,他怕萬一修不成上當。有些入說理上信,做起來不得效果,信心沒有建立,被所知障障礙,自己反省不出來,真能夠反省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是天下明白之人。《華嚴經》的信講了多少卷!可見信心之難。
再說普通的信都是迷信,不是正信。如果你說絕對相信,每一句話都信,你是迷信,為什麽?這些話是《宗鏡錄》的,不是你的。什麽是正信?這句話我證到了那個境界。說空,你信不信?信。空了沒有?沒有空。那你是迷信。你自己證到了空的境界,啊!原來是這樣!這個時候是真信。《華嚴經》要你起的是正信,一信便入道。
如拿儒家的智、仁、勇三達德來講,我們做到智仁勇了沒有?絕對做不到,所以你信智仁勇是對的,那你是迷信。學問修養到達了真智真仁真勇,對自己嚴格地反省、嚴格地修待、嚴格地求學問,這個是大勇,沒有大勇做不到勇猛精進。大家學佛,下了課回去抽一、二個鍾頭看看《宗鏡錄》多好!沒有這個勇氣,因為事情忙,天氣又熱,夏日炎炎正好眠。那你為什麽來聽?蠻好聽的嘛!那不是信。“若無信心,空無所得”,不會證果,最後一句話值得注意!沒有證果,因為沒有正信。
如昔人雲:人之無道,猶車之無軸。車無軸不可駕,人無道不可行。
昔人:從前的人。為什麽講昔人?這是儒家的書上說的,他怕和尚罵人,宗教的情緒很糟糕,唉呀!外道的書,連永明壽禪師都避免這些,隻好講“昔人雲”,從前有人說,誰說不管了。
假使一個人沒有道,這個道不是講修道的道。人生做人做事或修道,沒有原則信守,等於車子沒有軸心,走不動。車子沒有軸心不可駕,人沒有中心思想不可行,沒有辦法修行。世間法也如此,做人有個原則,原則是不變的。
又雲:君子無親,非道不同。何得一向略虛不勤求至道。
永明壽禪師這本《宗鏡錄》,其內容不但搜羅了佛經的三藏十二部,連諸子百家也一起編進去,以後你就知道,讀了《宗鏡錄》,等於讀了一本真正中國文化的精華,可惜千多年來大家都忽略了這本書,都曉得好,沒有這個勇氣和耐心去讀完它。所以他引用古人的話“君子無親,非道不同”,什麽道理?“何得一向略虛不勤求至道”,他說,一切大丈夫君子唯道最親,真道最親,不是道當然不要追求。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實際上卻不勇猛精進去實行,很可惜!
空寶
此《宗鏡錄》是珍寶聚,能得諸佛無上大菩提法寶,一切不可思議功德。故是清淨聚,無六十二之邪見垢,八萬四千之煩惱濁故。能滿一切眾生願,能淨一切眾生心。
這是永明壽禪師對“本宗大旨舉意便知,何待敷揚勞神述作”這句話的答複,尚未答複完。人家問一句話,他老人家唏哩嘩啦一倒出來,仿佛要把人噎死的樣子,可見永明壽禪師的才具。我們看文字都懂,這裏不多做解釋。接著他又引用原文,證明他這個理論。
如《大智度論》雲:是般若波羅蜜,乃至畢竟空亦不著,不可思議亦不著,是故名清淨聚。
他說明自己為什麽著作《宗鏡錄》的用心和價值,現在又引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加以證明,這個大智慧成就的法門是般若波羅蜜。什麽叫大智慧成就?空的境界,乃至空掉以後,連空都沒有,你打坐有個空已經不是般若波羅蜜,有個空就是有法相可得,《心經》上就告訴你:“是諸法空相”,連畢竟空也不著,不執著空。佛法不可思議,到了最高處連不可思議都沒有,真達到這個境界,才到達究竟清淨,究竟清淨就是涅槃。“是故名清淨聚”,《宗鏡錄》是一切法的清淨聚,此處引用《大智度論》解釋什麽叫清淨聚。
爾時,須菩提應作是念,是般若波羅蜜是珍寶聚,能滿一切眾生願,所謂今世樂、涅槃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樂。愚癡之人而複欲破壞,是般若波羅蜜清淨聚。
他繼續引用《大智度論》的話,《大智度論》也是引用佛說的《大般若經》的話,這個來源要搞清楚。講到這裏,佛再告訴須菩提“應作是念”,白話的意思是,你要有這樣一個觀念、你必須了解,了解什麽呢?般若波羅蜜這個大智慧成就的法門,是珍寶聚,是世界上真正的智慧的寶庫。這個寶庫能滿一切眾生的願望。智慧成就達到空的境界,這一生可以得到究竟快樂,乃至這一生生命結束,可以證得究竟涅槃之樂,不生不滅的境界。也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拿中國文字講,大徹大悟境界。可是一般愚笨的人,不知般若空的境界有這樣究竟,反而加以破壞。所以佛說這個般若波羅蜜是清淨的寶庫。
真般若不落空有
如如意寶珠無有瑕穢,如虛空無有塵垢,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聚,而人自起邪見因緣,欲作留難破壞。
有如如意寶珠,沒有瑕疵汙穢;又如虛空沒有塵垢。可是一般人自生執著的邪念,自己生破壞想。然而空是要證得的空,不是理論上的空。隻是理論上的空,落在佛法的斷見,那不是空,很嚴重的。以為什麽都沒有,那同唯物思想一樣。唯物思想認為人死了什麽都沒有,人死如燈滅,三世因果,六道輪回是騙人的。這些皆屬斷見,斷見即邪見、邊見。一個東西從有到沒有,到了邊際就沒有,也落入邊見,這些統統屬於邪見。南傳小乘佛學談偏空的搞不好就有這種思想傾向的危機。此即東南亞佛教國家落到今天的結果,背後的重要文化思想因素,要今世樂、現行樂大有問題。這一點希望搞文化思想的年輕同學們特別留意!
“空”很難談,很難講,因此後世祖師說“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許”,這是佛教的教育,我萬分之萬同意這個話。所以我經常勸人老實念佛,走“有”法不會錯。“空”法是無上大法,不是上上根器很難走。“寧可執有如須彌山”抓到有法修;“不可落空如芥子許”,一個偏見在空的這一麵,有絲毫偏差,落入撥無因果,錯誤了,不得了!所以禪宗雖以空為號召,但是強調“空有雙融”。然而後世學禪的,多半走入偏空之果,因而變成狂禪,非常嚴重。
譬如人眼翳見妙珍寶謂為不淨,故知空華生病眼,空本無華;邪見起妄心,法本無見。
譬如眼睛有毛病,看到好的幹淨的寶貝當作不幹淨的東西。“故知空華生病眼,空本無華;邪見起妄心,法本無見”,這四句話是永明壽禪師的名言,高超的文學意境散發著無比的智慧,真是美極了!“故知空華生翳眼”,眼睛有病看到前麵有花,其實沒有。“空本無花”,虛空中哪裏有花?“邪見起妄心”,邪見、邊見、斷見等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怎麽來的?因為妄想所生起。“法本無見”,本體本空,一念清淨,哪裏有這許多邪見?真到了清淨,連正見都空了,何況還有邪見?當 然沒有。這個就是真正的佛法。
朗朗空中罪福明
又若以不信惡心,欲毀壞宗鏡般若正義,但自招謗罪,妙旨何虧。如人以手障矛,但自傷其手,矛無所損。
一個人以不信佛法的心情,想要惡意破壞《宗鏡錄》的般若正義。當時看了這句話,加上人生經驗,即可推想永明壽禪師由於名氣太大,著作此書時毀謗他的人不少,此乃古今中外相同的常情,“謗隨名高”,知名度高,相等的毀謗的聲音自然隨之而來。
“但自招謗罪”,然而這是很可憐的事,而且與我無關,這些人都是自招毀謗正法的罪過。
“妙旨何虧”,他說編輯這本《宗鏡錄》是真理之言,它的宗旨絕不因毀謗而被破壞。
“如人以手障矛,但自傷其手,矛無所損”,等於一個人用手掌心抵擋戈矛,隻會傷到自己的手,對戈矛毫無損傷。毀謗正法是自招業報。
夫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若隨情謬解,乃至不信等皆成謗。
《金剛經》上談般若空,處處講福報,真正的福報是智慧,人世間的一切福報,功名、富貴、地位、多福多壽多男子,現在加一樣,多錢。古人看錢看的重,《書經·洪範》言五福,中國人過年貼對聯也喜歡寫“五福臨門”,五福是: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言富而不言貴,其實富貴富貴,有錢一定貴,貴不在五福以內,由此看來,我們的文化還是錢最重要。壽命長、子孫多、鈔票多、身體健康,世間的福報樣樣全,但是有一樣不是錢能買得來的,那就是智慧。錢多,沒有智慧,沒辦法;當然有智慧學問好,沒有錢也沒有辦法。真福報不是世間有形的東西,成佛是大智慧,所以有般若福報就大。出世間的福報與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證得實相空的智慧。
所以說“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具般若智慧的人,沒有不受謗的。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第一個反對他的就是他的兄弟提婆達多,毀謗他五大罪狀,一直跟他搗亂幾十年,最後現身入地獄,據說此坑在印度還看得到。曆代祖師有成就的,沒有不受毀謗的,不是被害死就是被毒死。達摩祖師、木訥祖師都被毒死,禪宗二祖神光也被害死,所以人最好不要有道,道有多高,謗就有多高,魔亦有多高,而且魔比道的力量大。
因此《金剛經》告訴我們學佛修道的人,要弄清楚一個觀念,為什麽《金剛經》講空法、說到般若會提這件事,也就是永明壽禪師給我們指出的要點。真學般若真修道的人,真證到空性時,你的魔難就來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真實的事,不是假的。如果你說我福報大沒有魔障,那很可能是沒有道,道不高,魔不來。所以碰到這些境界,自己要看清楚,反省《金剛經》上的話:“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這個道理就在這裏,所以說 “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
相反地,要謗般若的人,這個果報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因為道人空,毀謗不了。空的力量,回轉的力量大。何謂因果報應?與力學一樣,把五十斤力量往牆壁撞,反彈回來自己受,並非牆壁出力,而是本身打出去的力量反回來。做一件壞事得惡果,是自己招致的惡報。怎麽叫“毀謗佛法”?學佛的人自己反省要注意了!“隨情謬解”,學佛的朋友為人講佛法或閑談,往往“隨情謬解”,跟著自己情緒觀念變化,隨便毀謗,自以為說的很好,把人家的道路指示錯了,還不知道,我們當中這種人非常多,他不知自己所造的因果。“隨情謬解”,乃至不信的人都是謗,這個果報你自己去受,不是別人給你的。
如《大涅槃經》雲:我今為諸聲聞弟子等說毗伽羅論,所謂如來常存不變。若有說言如來無常,雲何是人舌不落地,若能正信圓解無差,遍境遍空皆同妙證。
有許多研究佛學搞學問的人,不信大乘經典,例如批評《楞嚴經》是偽經,是後人寫的。我告訴你,寧可不要研究佛學,既研究又謗佛,何苦呢?吃飽了飯沒事,造這個業幹什麽?自己謗還不算,要人家也聽他的意見,何苦嘛!就算是假的,其中的道理,你能駁倒它嗎?講人情世故,人家要賣飯吃,你也不要把人家搞得沒有飯吃嘛!講做人、講儒家的道理都不對,何況學佛!如果大乘法的道理是真的,那你自己這個因果怎麽去受?可是我們自己偏要造業,看到這些人這麽不可救藥,受這個因果,我真替他們擔心。造口業不說,甚至見之於著作的更嚴重,一本著作出來,天人的眼睛都被刺瞎,危害不隻幾十年,流傳下去不知害了多少人,嚴重得很。
我這個人是呆板的,我認為大乘經典都是真的,什麽理由?我可以象永明壽禪師一樣,舉很多理由來證明大乘經典此言真實。那麽,南傳小乘佛教真不真?也真,究竟哪個對?道理很簡單,等於同學做筆記,程度差的,不曉得把你的話記成什麽話!每個禮拜看大家的心得報告,我講風梨,他記成狗屎,你說怎麽辦?現在我還在,他說是我講的話,所以我非看你們的筆記不可,不看筆記,他將來說:“是南某某這麽說的。”死無對證!
這是每個記錄的人程度有差別而發生的偏差,與佛法本身沒有多大關係,我們要靠自己大般若智慧的研究,深切反省,懺悔罪過。
<font color="#ff0080"></font>
“依法不依人”自然可以證果,這是引用佛經上所說。大家要特別注意!後世學佛多半是依人不依法,很多人拜老師、拜師父變得情感化,以老師或以這宗派為主,把正法忘了,這是很糟糕的。我們學佛對老師當然要恭敬,但不管哪一位老師,要看他講的是否適法?合不合法?
“依智不依識”,真正的佛法要用智慧求證,印證智慧最好的方法就是拿空慧來印證比較可靠。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有些經典是不了義經典,不了義並不是不對,佛經是一種教育方法的記錄,某些時候就某一種教育的需要,給你一點“有”法去行,而不講空法,是不了義之教。譬如在學校念書,老師覺得學生太不對了,打學生一記耳光,學生長大以後,以為打耳光是法,那就是以不了義教為了義。看經教也是如此,有些經典是不了義經,有些教理是不了義的教理,但是真正修法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依義不依語”,看經要了解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實際意思,不要抓個話柄,以文害義,那就很糟糕。
永明壽禪師說隻要我們但遵教行,依法不依人,一定會證果的。不過,有一種人不能證果--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不信正法的人,你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拿世間的知識來說,這裏可以作個討論。有的哲學係開有比較宗教學這門課。專門研究各個宗教的教義,並加以分析比較,這是現代全世界人類文化的趨勢,大家要注意!在宗教方麵未來將趨向大公教,大公教是西方的名詞,中國人本來走的就是大公教的路子,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過去雖然沒有法律規定,三千年來,我們素來主張宗教信仰自由,以回教在唐朝傳進來,馬上被接受;唐太宗時基督教聶斯特利派(當時稱景教)進來,也為其建教堂;外道婆羅門教(襖教)傳,也接受。現在已經是五教同流了,釋邊牟尼、孔子、老子、耶穌、穆罕默德排排坐,吃果果,是好人,講好話,都請上坐,這是中國人的做法,這個風氣現也推行到美國。
所有的宗教在比較宗教之下,會走一個共同的路子,所有的教義歸在一個真理之下,我們要注意這個人類文化的趨勢,大概很快會實現,最多在一個世紀中一定會有。如果真發現有外太空生物的話,恐怕這個人類文化會更快的實現。
佛是萬能的嗎?
那麽,我們曉得某些宗教教義講教主萬能,佛教有沒有呢?拿比較宗教來看,佛教沒有,佛教說佛“萬德莊嚴”,並不講他萬能不萬能,萬法與萬能是兩樣,善性一切圓滿就是萬法莊嚴。佛能“通一切智,徹萬法源”,但成佛有三不能,不是萬能:
一、不能轉定業。譬如這個世界的劫運如此,站在比較宗教哲學的立場,教主萬能,怎麽不來救救這個苦難的世界?為什麽?那麽佛教答複:這是眾生的定業,無法轉。
二、不能度不信之人。你說不信會下地獄,他說我下我的地獄,各走各的路,你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三、不能度無緣之人。佛經上講,釋迦牟尼佛要度一位老太太,她看到佛就討厭,佛就現神通從四方八麵讓她看,她幹脆蒙起眼睛,來個老子不理你,釋迦牟尼佛毫無辦法。這位老太太與阿難有緣,佛叫阿難去教化,阿難對她說什麽她都信,這就是有緣。
還有一個有關緣的故事;有一次佛在打坐,聽到山門外有吵架聲,一看是舍利弗跟一位老頭子吵架,佛問何故?舍利弗說老頭子要出家,他們一查此人五百生沒有做過一件與佛有緣的事,所以不答應他出家,他硬吵著要出家。佛說你們這些羅漢隻知道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幹什麽你們知不知道?再用神通看看,五百生以前他是狗,跟我結了緣,那時我是修道的隱士,死後燒出舍利子,弟子為我蓋了舍利塔,他是狗,狗喜歡吃大便,跑到廁所吃大便,突然聽到有人過來,一著急尾巴黏了一團大便就跑,結果看到我的舍利塔,把大便一甩甩到我的塔上,跟我結了緣,因此可以出家。這個故事等於判例,說明佛難度無緣之人。
(編注:唐朝元珪禪師提出佛有三能三不能。一、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滅定業;二、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三、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
佛這三樣都不能嗎?能,加上時間都能,這點要注意!這也是人生哲學,天下有許多事加上時間與空間皆去,由不能而變成能,定業隻有時間的限製,好比犯罪坐牢一百年,百年過後,從一百零一年就開始就可以轉了,定業也可以轉。不信之人現在不信先逗逗他嘛!充其量打你一拳,這一拳跟狗甩大便一樣,就可以結緣,不管善緣惡緣,先結緣再說,將來就會起作用,所以三不能,加上時空變化也可以轉。
為什麽舉這些例子講這麽多閑話給大家聽?主要說明“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這兩句話是不了義教,不徹底,現在我們多方補充變成了義教,雖然是不信之人也可以救,不要幹佛,一切眾生都可以度他,因為加上時空而有此作用。接著引證經文:
如《華嚴經》中說:信為手,如人有手,至珍寶所,隨意采取。若當無手,空無所獲。如是入佛法者,有信心手,隨意采取道法之寶。若無信心,空無所得。
《華嚴經》有一句話:“信為道源功德母”,所以菩薩有十信。什麽是信?你說我很信佛。那不是佛法的信,要正信。大家心裏有數,盡管研究佛法,盡管跟某人學佛,老實講,都不信,這也不要難過,這是真的,不信是應該,為什麽呢?因為我們是眾生嘛!眾生天生帶來貪瞋癡慢疑,多疑一定不信,不多疑就不叫眾生,人字旁加個“不是”(弗),那不是人,是“佛”。所以我們深切反省,盡管研究佛法,並沒有真信,真信了立刻就成功了,這句話不隻包括在座的,大致在家出家,據我所知,天地良心,並不真信,此謂和尚不吃葷,肚裏有數(素)。有人說真信,叫他去修,他又說時間沒有到,他怕萬一修不成上當。有些入說理上信,做起來不得效果,信心沒有建立,被所知障障礙,自己反省不出來,真能夠反省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是天下明白之人。《華嚴經》的信講了多少卷!可見信心之難。
再說普通的信都是迷信,不是正信。如果你說絕對相信,每一句話都信,你是迷信,為什麽?這些話是《宗鏡錄》的,不是你的。什麽是正信?這句話我證到了那個境界。說空,你信不信?信。空了沒有?沒有空。那你是迷信。你自己證到了空的境界,啊!原來是這樣!這個時候是真信。《華嚴經》要你起的是正信,一信便入道。
如拿儒家的智、仁、勇三達德來講,我們做到智仁勇了沒有?絕對做不到,所以你信智仁勇是對的,那你是迷信。學問修養到達了真智真仁真勇,對自己嚴格地反省、嚴格地修待、嚴格地求學問,這個是大勇,沒有大勇做不到勇猛精進。大家學佛,下了課回去抽一、二個鍾頭看看《宗鏡錄》多好!沒有這個勇氣,因為事情忙,天氣又熱,夏日炎炎正好眠。那你為什麽來聽?蠻好聽的嘛!那不是信。“若無信心,空無所得”,不會證果,最後一句話值得注意!沒有證果,因為沒有正信。
如昔人雲:人之無道,猶車之無軸。車無軸不可駕,人無道不可行。
昔人:從前的人。為什麽講昔人?這是儒家的書上說的,他怕和尚罵人,宗教的情緒很糟糕,唉呀!外道的書,連永明壽禪師都避免這些,隻好講“昔人雲”,從前有人說,誰說不管了。
假使一個人沒有道,這個道不是講修道的道。人生做人做事或修道,沒有原則信守,等於車子沒有軸心,走不動。車子沒有軸心不可駕,人沒有中心思想不可行,沒有辦法修行。世間法也如此,做人有個原則,原則是不變的。
又雲:君子無親,非道不同。何得一向略虛不勤求至道。
永明壽禪師這本《宗鏡錄》,其內容不但搜羅了佛經的三藏十二部,連諸子百家也一起編進去,以後你就知道,讀了《宗鏡錄》,等於讀了一本真正中國文化的精華,可惜千多年來大家都忽略了這本書,都曉得好,沒有這個勇氣和耐心去讀完它。所以他引用古人的話“君子無親,非道不同”,什麽道理?“何得一向略虛不勤求至道”,他說,一切大丈夫君子唯道最親,真道最親,不是道當然不要追求。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實際上卻不勇猛精進去實行,很可惜!
空寶
此《宗鏡錄》是珍寶聚,能得諸佛無上大菩提法寶,一切不可思議功德。故是清淨聚,無六十二之邪見垢,八萬四千之煩惱濁故。能滿一切眾生願,能淨一切眾生心。
這是永明壽禪師對“本宗大旨舉意便知,何待敷揚勞神述作”這句話的答複,尚未答複完。人家問一句話,他老人家唏哩嘩啦一倒出來,仿佛要把人噎死的樣子,可見永明壽禪師的才具。我們看文字都懂,這裏不多做解釋。接著他又引用原文,證明他這個理論。
如《大智度論》雲:是般若波羅蜜,乃至畢竟空亦不著,不可思議亦不著,是故名清淨聚。
他說明自己為什麽著作《宗鏡錄》的用心和價值,現在又引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加以證明,這個大智慧成就的法門是般若波羅蜜。什麽叫大智慧成就?空的境界,乃至空掉以後,連空都沒有,你打坐有個空已經不是般若波羅蜜,有個空就是有法相可得,《心經》上就告訴你:“是諸法空相”,連畢竟空也不著,不執著空。佛法不可思議,到了最高處連不可思議都沒有,真達到這個境界,才到達究竟清淨,究竟清淨就是涅槃。“是故名清淨聚”,《宗鏡錄》是一切法的清淨聚,此處引用《大智度論》解釋什麽叫清淨聚。
爾時,須菩提應作是念,是般若波羅蜜是珍寶聚,能滿一切眾生願,所謂今世樂、涅槃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樂。愚癡之人而複欲破壞,是般若波羅蜜清淨聚。
他繼續引用《大智度論》的話,《大智度論》也是引用佛說的《大般若經》的話,這個來源要搞清楚。講到這裏,佛再告訴須菩提“應作是念”,白話的意思是,你要有這樣一個觀念、你必須了解,了解什麽呢?般若波羅蜜這個大智慧成就的法門,是珍寶聚,是世界上真正的智慧的寶庫。這個寶庫能滿一切眾生的願望。智慧成就達到空的境界,這一生可以得到究竟快樂,乃至這一生生命結束,可以證得究竟涅槃之樂,不生不滅的境界。也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拿中國文字講,大徹大悟境界。可是一般愚笨的人,不知般若空的境界有這樣究竟,反而加以破壞。所以佛說這個般若波羅蜜是清淨的寶庫。
真般若不落空有
如如意寶珠無有瑕穢,如虛空無有塵垢,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聚,而人自起邪見因緣,欲作留難破壞。
有如如意寶珠,沒有瑕疵汙穢;又如虛空沒有塵垢。可是一般人自生執著的邪念,自己生破壞想。然而空是要證得的空,不是理論上的空。隻是理論上的空,落在佛法的斷見,那不是空,很嚴重的。以為什麽都沒有,那同唯物思想一樣。唯物思想認為人死了什麽都沒有,人死如燈滅,三世因果,六道輪回是騙人的。這些皆屬斷見,斷見即邪見、邊見。一個東西從有到沒有,到了邊際就沒有,也落入邊見,這些統統屬於邪見。南傳小乘佛學談偏空的搞不好就有這種思想傾向的危機。此即東南亞佛教國家落到今天的結果,背後的重要文化思想因素,要今世樂、現行樂大有問題。這一點希望搞文化思想的年輕同學們特別留意!
“空”很難談,很難講,因此後世祖師說“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許”,這是佛教的教育,我萬分之萬同意這個話。所以我經常勸人老實念佛,走“有”法不會錯。“空”法是無上大法,不是上上根器很難走。“寧可執有如須彌山”抓到有法修;“不可落空如芥子許”,一個偏見在空的這一麵,有絲毫偏差,落入撥無因果,錯誤了,不得了!所以禪宗雖以空為號召,但是強調“空有雙融”。然而後世學禪的,多半走入偏空之果,因而變成狂禪,非常嚴重。
譬如人眼翳見妙珍寶謂為不淨,故知空華生病眼,空本無華;邪見起妄心,法本無見。
譬如眼睛有毛病,看到好的幹淨的寶貝當作不幹淨的東西。“故知空華生病眼,空本無華;邪見起妄心,法本無見”,這四句話是永明壽禪師的名言,高超的文學意境散發著無比的智慧,真是美極了!“故知空華生翳眼”,眼睛有病看到前麵有花,其實沒有。“空本無花”,虛空中哪裏有花?“邪見起妄心”,邪見、邊見、斷見等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怎麽來的?因為妄想所生起。“法本無見”,本體本空,一念清淨,哪裏有這許多邪見?真到了清淨,連正見都空了,何況還有邪見?當 然沒有。這個就是真正的佛法。
朗朗空中罪福明
又若以不信惡心,欲毀壞宗鏡般若正義,但自招謗罪,妙旨何虧。如人以手障矛,但自傷其手,矛無所損。
一個人以不信佛法的心情,想要惡意破壞《宗鏡錄》的般若正義。當時看了這句話,加上人生經驗,即可推想永明壽禪師由於名氣太大,著作此書時毀謗他的人不少,此乃古今中外相同的常情,“謗隨名高”,知名度高,相等的毀謗的聲音自然隨之而來。
“但自招謗罪”,然而這是很可憐的事,而且與我無關,這些人都是自招毀謗正法的罪過。
“妙旨何虧”,他說編輯這本《宗鏡錄》是真理之言,它的宗旨絕不因毀謗而被破壞。
“如人以手障矛,但自傷其手,矛無所損”,等於一個人用手掌心抵擋戈矛,隻會傷到自己的手,對戈矛毫無損傷。毀謗正法是自招業報。
夫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若隨情謬解,乃至不信等皆成謗。
《金剛經》上談般若空,處處講福報,真正的福報是智慧,人世間的一切福報,功名、富貴、地位、多福多壽多男子,現在加一樣,多錢。古人看錢看的重,《書經·洪範》言五福,中國人過年貼對聯也喜歡寫“五福臨門”,五福是: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言富而不言貴,其實富貴富貴,有錢一定貴,貴不在五福以內,由此看來,我們的文化還是錢最重要。壽命長、子孫多、鈔票多、身體健康,世間的福報樣樣全,但是有一樣不是錢能買得來的,那就是智慧。錢多,沒有智慧,沒辦法;當然有智慧學問好,沒有錢也沒有辦法。真福報不是世間有形的東西,成佛是大智慧,所以有般若福報就大。出世間的福報與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證得實相空的智慧。
所以說“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具般若智慧的人,沒有不受謗的。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第一個反對他的就是他的兄弟提婆達多,毀謗他五大罪狀,一直跟他搗亂幾十年,最後現身入地獄,據說此坑在印度還看得到。曆代祖師有成就的,沒有不受毀謗的,不是被害死就是被毒死。達摩祖師、木訥祖師都被毒死,禪宗二祖神光也被害死,所以人最好不要有道,道有多高,謗就有多高,魔亦有多高,而且魔比道的力量大。
因此《金剛經》告訴我們學佛修道的人,要弄清楚一個觀念,為什麽《金剛經》講空法、說到般若會提這件事,也就是永明壽禪師給我們指出的要點。真學般若真修道的人,真證到空性時,你的魔難就來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真實的事,不是假的。如果你說我福報大沒有魔障,那很可能是沒有道,道不高,魔不來。所以碰到這些境界,自己要看清楚,反省《金剛經》上的話:“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這個道理就在這裏,所以說 “般若說則福大,謗亦罪深”。
相反地,要謗般若的人,這個果報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因為道人空,毀謗不了。空的力量,回轉的力量大。何謂因果報應?與力學一樣,把五十斤力量往牆壁撞,反彈回來自己受,並非牆壁出力,而是本身打出去的力量反回來。做一件壞事得惡果,是自己招致的惡報。怎麽叫“毀謗佛法”?學佛的人自己反省要注意了!“隨情謬解”,學佛的朋友為人講佛法或閑談,往往“隨情謬解”,跟著自己情緒觀念變化,隨便毀謗,自以為說的很好,把人家的道路指示錯了,還不知道,我們當中這種人非常多,他不知自己所造的因果。“隨情謬解”,乃至不信的人都是謗,這個果報你自己去受,不是別人給你的。
如《大涅槃經》雲:我今為諸聲聞弟子等說毗伽羅論,所謂如來常存不變。若有說言如來無常,雲何是人舌不落地,若能正信圓解無差,遍境遍空皆同妙證。
有許多研究佛學搞學問的人,不信大乘經典,例如批評《楞嚴經》是偽經,是後人寫的。我告訴你,寧可不要研究佛學,既研究又謗佛,何苦呢?吃飽了飯沒事,造這個業幹什麽?自己謗還不算,要人家也聽他的意見,何苦嘛!就算是假的,其中的道理,你能駁倒它嗎?講人情世故,人家要賣飯吃,你也不要把人家搞得沒有飯吃嘛!講做人、講儒家的道理都不對,何況學佛!如果大乘法的道理是真的,那你自己這個因果怎麽去受?可是我們自己偏要造業,看到這些人這麽不可救藥,受這個因果,我真替他們擔心。造口業不說,甚至見之於著作的更嚴重,一本著作出來,天人的眼睛都被刺瞎,危害不隻幾十年,流傳下去不知害了多少人,嚴重得很。
我這個人是呆板的,我認為大乘經典都是真的,什麽理由?我可以象永明壽禪師一樣,舉很多理由來證明大乘經典此言真實。那麽,南傳小乘佛教真不真?也真,究竟哪個對?道理很簡單,等於同學做筆記,程度差的,不曉得把你的話記成什麽話!每個禮拜看大家的心得報告,我講風梨,他記成狗屎,你說怎麽辦?現在我還在,他說是我講的話,所以我非看你們的筆記不可,不看筆記,他將來說:“是南某某這麽說的。”死無對證!
這是每個記錄的人程度有差別而發生的偏差,與佛法本身沒有多大關係,我們要靠自己大般若智慧的研究,深切反省,懺悔罪過。
<font color="#ff0080"></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