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前雖然遭到譏諷甚至圍攻,死後在弟子尤其是孟子和荀子的倡導下,儒學成了“顯學”,即使在秦國以法家為主導的國家中,儒學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當呂 不韋主政時,儒家思想更得到進一步推廣。秦統一中國之後因術士以不死丹欺騙始皇隨有焚書坑儒事件,據《太平禦覽》記載“始皇既坑儒焚典,乃發孔子墓欲取諸 經傳”,可見對儒家的重視程度。公子扶蘇、二世皆有但是儒的文獻記載。


    漢朝初期主流思想也不是儒家而是道家,但儒家也受到相當的重視,劉邦在打天下時對儒生極不尊重,得了天下之後卻對儒家逐漸重視起來,並成為第一個親自到曲 阜孔廟祭祀孔子的皇帝。導致劉邦思想轉變的過程中,有兩個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即叔孫通和陸賈。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公孫弘等大儒提出了天人合一、三綱五 常等新思想,使漢武帝罷黜黃老、刑名等百家思想而獨尊儒術,此後儒家在各朝各代都占據了首要位置,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思想。


    許多人都知道“道家宜打天下而儒家宜治天下”,那麽為什麽儒家適合治世,為什麽儒家會成為正統?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先要明白“儒”的出處。自夏朝到周朝,主 管文化教育的人稱為“師”,主管祭祀及政務管理的人稱為“儒”。在古代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是非常複雜的事,祭祀的各種禮儀,甚至朝廷的各種禮儀統 統歸“儒”來管理,包括禮儀的製定、執行、監督等,因此儒生對各種禮儀特別熟悉。“儒家”這個名稱是孔子死後才稱呼的,因為這一學派的人最注重的就是禮 儀。


    任何一個打天下的皇帝,在奪取政權以後就要考慮治理國家,如果沒有一整套的禮儀規範,朝廷必將亂成一團,劉邦當初開會議事時人聲鼎沸,最後是呂後故意打碎 一隻酒杯才使場麵安靜下來。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時,最缺的正是儒生。另外還有一更重要的原因,坐江山的人沒有一個不希望自己的臣民安安分分、循規蹈矩,希望 自己的江山太太平平,而儒家倡導的恰恰是君君臣臣,百姓對皇帝要忠,孩子對父母要孝,這正好是治理天下最好的麻醉劑,所以儒家必定成為政府最好的迷魂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儒家思想導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雅並收藏儒家思想導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