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匡胤聽到“南唐國”時,本是隨意的表情,陡然間為之一震。.org
他趙匡胤幾次三番的勸說李煜入朝,還在汴京專門修下華麗的府院虛位以待,日思夜想的,不就是為了得到南唐那數千裏河山的麽。
而今聽聞自己的一名微不足道的臣子,竟然要將整個南唐國獻給他,趙匡胤豈能不為所動。
“你……你說什麽?”趙匡胤眼中閃爍著驚色,一時間還未能想明石韋的意圖。
石韋將那浮橋圖策高高舉起,微微笑道:“陛下看過這幅圖卷之後,自然就會明白微臣所說。”
趙匡胤興致已被勾起,石韋的這般故弄玄虛也不見怪,忙令王繼恩將那圖卷呈上。
大手一揮,趙匡胤展開了那幅圖卷,立時便認出那是長江沿岸的地形圖。
他凝著濃眉,懷著極大的興趣,細細的將這圖卷看了半晌。
突然之間,趙匡胤揮手拍案,哈哈大笑起來。
趙匡胤的笑聲之中,竟是充滿了欣喜若狂的味道,仿佛是夢寐以求之事,今日終於得償所願一般。
石韋的嘴角也悄然閃過一絲得意,他知道,自己半年前的精心布局,今日終於收以奇效了。
趙匡胤精通兵法,晝夜謀劃的就是奪取南唐,連趙德昭都能看出此圖的重要性,趙匡胤又焉能不明。
“石……你叫石什麽來著?”趙匡胤向他招手,一時卻記不起他的名字。
石韋趨步上前,忙道:“微臣名叫石韋。”
趙匡胤點著頭道:“石韋,你這幅浮橋渡江之圖,是從何而得?”
石韋沒有必要隱瞞,遂將自己如何從金陵避難北歸,樊若水如何在科考不公中受挫,自己又如何突發奇想想出此策,再到樊若水如何剔發為僧,投身廣濟教寺,暗測江麵長度,窺察沿江南唐駐軍,諸般之事,詳詳細細的道與了出來。
趙匡胤耐心的聽罷石韋這洋洋灑灑大通的解釋,是越聽越高興。
“南唐國主李煜庸昏無道,朝臣終日隻為一己私利爭鬥不休,貪官遍地,**橫行,百姓苦不堪言,皆如嗷嗷待哺之嬰,盼著陛下興仁義之師吊民伐罪。故是臣與若水,才代表江南萬民,將這浮橋之策獻與陛下,望陛下能早日揮師南下,救民於水火。”
石韋這般拳拳之詞,雖然有拍趙匡胤馬屁的用意,倒也是七分出於真心。
潘佑一案,南唐朝中的黨爭石韋看在眼裏,對於南唐上層的詬病自是深有體會。
而石韋起於鄉野,對於百姓的困苦自然也多有了解。
南唐國自當年割江北十四州,向後周稱臣時,一次就獻銀、絹等共計百萬,其後每年還要向中原貢數十萬,而自李煜繼位之後,為贏大宋歡心,更是加倍的進貢。
如此沉重的負擔,李煜自然就統統轉嫁給了百姓,南唐國的賦稅,用橫征暴斂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倘若自李煜以下大小官吏,能夠勒住褲腰帶,和百姓們一起共度難關也就罷了。
關鍵是草民們被賦稅壓得苦不堪言,當官的似辛夷那小縣令小官,大到陸玄明那種大員,卻該貪的還貪,而且還貪得更凶,如此這般,豈能叫百姓信服。
故是石韋所說的,南唐之民,日夜盼著宋廷吊民伐罪,倒也不是空穴來風。
看著手中的浮橋之圖,聽著石韋這個南唐歸臣的赤誠之詞,趙匡胤自然是雄心大作,滿臉的欣喜得意之色。
當下這位大宋天子感慨道:“朕能得到你們兩人的歸順,實在是天賜朕之厚禮,有了你們所獻的這浮橋之策,朕平定江南易如反掌也。”
趙匡胤喜極之下,當即下旨,各賜石韋與樊若水黃金百兩,作為重賞。
這個時代金銀產量較少,尚未及明清時作為主要流通貨幣,因此金銀的價值極高,黃金百兩對於他二人而言,已是幾近於天文數字。
光是這些不夠,趙匡胤聽聞樊若水是白身,在南唐又科考屢番不中,便又下旨令太學破格錄取樊若水,並準他加參明年的大宋科舉。
盡管趙匡胤沒有直接對樊若水封官,但由他親自下旨讓樊若水入太學,主持禮部的考官焉能不明聖意,這也就意味著,樊若水來年參加科舉,那定是必中無疑。
而趙匡胤問明石韋官職,得知他隻是一名醫正時,便一同下旨,將石韋連拔數級,升為尚藥局軍司副奉禦之職,官職僅次於奉禦程德玄。
趙匡胤的封賞加官,本就在石韋的意料之中,他雖然稍有些激動,但也能平靜的謝恩。
倒是樊若水,苦心孤詣這麽久,從一個在南唐屢試不中的失敗者,一躍成了大宋天子欽點的太學學生,如此天差地別的改變,直將樊若水激動得感激涕零。
“二郎呀,難得你如此用心,竟為朕搜羅了這兩位難得的俊傑人才,看來朕也得好好賞賜你才是。”
此時的趙匡胤,對兒子德昭亦是大為欣慰。
趙德昭卻忙道:“兒臣隻是盡了些本份之職,隻要是於國有利便好,兒臣萬不敢居功。”
見得趙德昭如此自謙,石韋便道:“啟稟陛下,臣等當初投歸大宋,無處依身,若非蒙二殿下器重,臣隻怕就會報國無門,更無法將這浮橋之策獻於陛下,歸根結底,當屬二殿下之功才是,所以臣願將臣之賞賜讓於二殿下。”
石韋此番獻策的根本目的,就是想助德昭,趁此機會,他當然要替德昭說幾句公道話。
趙匡胤捋須笑道:“朕賞罰分明,豈能偏廢,石愛卿你那黃金百兩就自己留著吧,至於二郎,朕明日就下旨,升你為山南西道節度使,算作是對你的嘉獎吧。”
當今天子為防地方武將擁兵自重,大大的削減了節度使的職權,此時的節度使與唐時節度使的風光無限相比,自是無法相提並論,故是這節度使之職,漸已轉化為一種榮譽頭銜。
不過這節度使的榮譽,亦非一般人能夠得到,趙德昭從先前的貴州防禦使,一躍升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光從職位上而言,已經是突飛猛進。
換而言之,這節度使再往上一步,那便與王侯太子之位不遠了。
趙德昭推辭了幾回,也隻得謝恩。
趙匡胤便讓他們可以先退下,至於這浮橋之計,待其與趙普等大臣們商議之後,再做具定的定度。
就在石韋他們正待告退時,一名宮女卻匆匆而來,見著趙匡胤時,緊張兮兮道:“陛下,大事不好,花蕊夫人的舊病又複發了。”
聽到“花蕊夫人”四個字時,石韋的心頭不禁微微一震。
盡管石韋對於五代十國,乃至宋初這一段曆史不是很熟悉,但花蕊夫人的名號,他還是記得很清楚的。
他依稀記得,這花蕊夫人是後蜀之主孟昶的愛妃,宋滅後蜀之後,孟氏一族被遷到汴京,之後不久孟昶便即暴病而亡,在那之後,趙匡胤覬覦花蕊夫人之美,便將之納入宮中據為己有。
趙匡胤一聽花蕊夫人生病,一臉的雄心頓時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何等的關切。
“這班沒用的禦醫,總是治不好愛妃的病,擺駕往蕊仙宮。”趙匡胤罵罵咧咧的,作勢便要急著去看望那花蕊夫人。
就在這位天子將要動身之際,趙德昭卻眼眸一亮,忙道:“父皇,這石禦醫醫術極為高超,莫不如讓他去為夫人診視診視。”
趙匡胤一怔,回頭看了石韋一眼,卻才想起自己可是剛剛提拔了石韋做尚藥局的副奉禦。
先前石韋自報身份之時,並未刻意的去顯露自己醫術,故是將自己諸般醫術之事一筆帶過,也是因此,趙匡胤雖知石韋會醫,卻隻當他的醫術與其他禦醫相差無幾。
眼前趙匡胤麵露疑色,趙德昭便忙又將石韋過往的“神奇”事跡說了出來。
趙匡胤越聽越當,當他聽到石韋用“關小黑屋”這般奇方,將潘惟德的健忘症治好時,更是難掩驚色。
趙匡胤不禁奇道:“潘家大郎的健忘症,朕也有所知曉,沒想到竟然給你用那怪方治好,石愛卿,莫非你真有過人的醫術不成?”
趙匡胤的口氣中依然有幾分半信半疑,因是在這位天子看來,石韋如此年輕,就算於醫學方麵有其獨到之處,也不至於年紀輕輕就能超過大宋帝國那些最優秀的醫生。
麵對趙匡胤的驚歎,石韋心中略有些得意,表麵上卻又一副臉淡然平靜。
當下他微微一拱手,謙然道:“微臣於醫術之道,也隻是略有所悟而已,哪裏有二殿下說得那般神乎其神,微臣萬不敢當。”
“父皇,夫人的病久治難愈,汴京的眾禦醫均束手無策,與其令夫人受病痛所擾,何不讓石遠誌一試。”
趙德昭是一心想讓石韋一展所學,如此難得的機會,豈能放過。
趙匡胤想了想兒子的話,似乎也有些道理,遂是擺手道:“既然二郎如此看重於你,那你就隨朕往蕊仙宮一趟吧,若是你果真能醫好花蕊的病,朕必有重賞。”
他趙匡胤幾次三番的勸說李煜入朝,還在汴京專門修下華麗的府院虛位以待,日思夜想的,不就是為了得到南唐那數千裏河山的麽。
而今聽聞自己的一名微不足道的臣子,竟然要將整個南唐國獻給他,趙匡胤豈能不為所動。
“你……你說什麽?”趙匡胤眼中閃爍著驚色,一時間還未能想明石韋的意圖。
石韋將那浮橋圖策高高舉起,微微笑道:“陛下看過這幅圖卷之後,自然就會明白微臣所說。”
趙匡胤興致已被勾起,石韋的這般故弄玄虛也不見怪,忙令王繼恩將那圖卷呈上。
大手一揮,趙匡胤展開了那幅圖卷,立時便認出那是長江沿岸的地形圖。
他凝著濃眉,懷著極大的興趣,細細的將這圖卷看了半晌。
突然之間,趙匡胤揮手拍案,哈哈大笑起來。
趙匡胤的笑聲之中,竟是充滿了欣喜若狂的味道,仿佛是夢寐以求之事,今日終於得償所願一般。
石韋的嘴角也悄然閃過一絲得意,他知道,自己半年前的精心布局,今日終於收以奇效了。
趙匡胤精通兵法,晝夜謀劃的就是奪取南唐,連趙德昭都能看出此圖的重要性,趙匡胤又焉能不明。
“石……你叫石什麽來著?”趙匡胤向他招手,一時卻記不起他的名字。
石韋趨步上前,忙道:“微臣名叫石韋。”
趙匡胤點著頭道:“石韋,你這幅浮橋渡江之圖,是從何而得?”
石韋沒有必要隱瞞,遂將自己如何從金陵避難北歸,樊若水如何在科考不公中受挫,自己又如何突發奇想想出此策,再到樊若水如何剔發為僧,投身廣濟教寺,暗測江麵長度,窺察沿江南唐駐軍,諸般之事,詳詳細細的道與了出來。
趙匡胤耐心的聽罷石韋這洋洋灑灑大通的解釋,是越聽越高興。
“南唐國主李煜庸昏無道,朝臣終日隻為一己私利爭鬥不休,貪官遍地,**橫行,百姓苦不堪言,皆如嗷嗷待哺之嬰,盼著陛下興仁義之師吊民伐罪。故是臣與若水,才代表江南萬民,將這浮橋之策獻與陛下,望陛下能早日揮師南下,救民於水火。”
石韋這般拳拳之詞,雖然有拍趙匡胤馬屁的用意,倒也是七分出於真心。
潘佑一案,南唐朝中的黨爭石韋看在眼裏,對於南唐上層的詬病自是深有體會。
而石韋起於鄉野,對於百姓的困苦自然也多有了解。
南唐國自當年割江北十四州,向後周稱臣時,一次就獻銀、絹等共計百萬,其後每年還要向中原貢數十萬,而自李煜繼位之後,為贏大宋歡心,更是加倍的進貢。
如此沉重的負擔,李煜自然就統統轉嫁給了百姓,南唐國的賦稅,用橫征暴斂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倘若自李煜以下大小官吏,能夠勒住褲腰帶,和百姓們一起共度難關也就罷了。
關鍵是草民們被賦稅壓得苦不堪言,當官的似辛夷那小縣令小官,大到陸玄明那種大員,卻該貪的還貪,而且還貪得更凶,如此這般,豈能叫百姓信服。
故是石韋所說的,南唐之民,日夜盼著宋廷吊民伐罪,倒也不是空穴來風。
看著手中的浮橋之圖,聽著石韋這個南唐歸臣的赤誠之詞,趙匡胤自然是雄心大作,滿臉的欣喜得意之色。
當下這位大宋天子感慨道:“朕能得到你們兩人的歸順,實在是天賜朕之厚禮,有了你們所獻的這浮橋之策,朕平定江南易如反掌也。”
趙匡胤喜極之下,當即下旨,各賜石韋與樊若水黃金百兩,作為重賞。
這個時代金銀產量較少,尚未及明清時作為主要流通貨幣,因此金銀的價值極高,黃金百兩對於他二人而言,已是幾近於天文數字。
光是這些不夠,趙匡胤聽聞樊若水是白身,在南唐又科考屢番不中,便又下旨令太學破格錄取樊若水,並準他加參明年的大宋科舉。
盡管趙匡胤沒有直接對樊若水封官,但由他親自下旨讓樊若水入太學,主持禮部的考官焉能不明聖意,這也就意味著,樊若水來年參加科舉,那定是必中無疑。
而趙匡胤問明石韋官職,得知他隻是一名醫正時,便一同下旨,將石韋連拔數級,升為尚藥局軍司副奉禦之職,官職僅次於奉禦程德玄。
趙匡胤的封賞加官,本就在石韋的意料之中,他雖然稍有些激動,但也能平靜的謝恩。
倒是樊若水,苦心孤詣這麽久,從一個在南唐屢試不中的失敗者,一躍成了大宋天子欽點的太學學生,如此天差地別的改變,直將樊若水激動得感激涕零。
“二郎呀,難得你如此用心,竟為朕搜羅了這兩位難得的俊傑人才,看來朕也得好好賞賜你才是。”
此時的趙匡胤,對兒子德昭亦是大為欣慰。
趙德昭卻忙道:“兒臣隻是盡了些本份之職,隻要是於國有利便好,兒臣萬不敢居功。”
見得趙德昭如此自謙,石韋便道:“啟稟陛下,臣等當初投歸大宋,無處依身,若非蒙二殿下器重,臣隻怕就會報國無門,更無法將這浮橋之策獻於陛下,歸根結底,當屬二殿下之功才是,所以臣願將臣之賞賜讓於二殿下。”
石韋此番獻策的根本目的,就是想助德昭,趁此機會,他當然要替德昭說幾句公道話。
趙匡胤捋須笑道:“朕賞罰分明,豈能偏廢,石愛卿你那黃金百兩就自己留著吧,至於二郎,朕明日就下旨,升你為山南西道節度使,算作是對你的嘉獎吧。”
當今天子為防地方武將擁兵自重,大大的削減了節度使的職權,此時的節度使與唐時節度使的風光無限相比,自是無法相提並論,故是這節度使之職,漸已轉化為一種榮譽頭銜。
不過這節度使的榮譽,亦非一般人能夠得到,趙德昭從先前的貴州防禦使,一躍升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光從職位上而言,已經是突飛猛進。
換而言之,這節度使再往上一步,那便與王侯太子之位不遠了。
趙德昭推辭了幾回,也隻得謝恩。
趙匡胤便讓他們可以先退下,至於這浮橋之計,待其與趙普等大臣們商議之後,再做具定的定度。
就在石韋他們正待告退時,一名宮女卻匆匆而來,見著趙匡胤時,緊張兮兮道:“陛下,大事不好,花蕊夫人的舊病又複發了。”
聽到“花蕊夫人”四個字時,石韋的心頭不禁微微一震。
盡管石韋對於五代十國,乃至宋初這一段曆史不是很熟悉,但花蕊夫人的名號,他還是記得很清楚的。
他依稀記得,這花蕊夫人是後蜀之主孟昶的愛妃,宋滅後蜀之後,孟氏一族被遷到汴京,之後不久孟昶便即暴病而亡,在那之後,趙匡胤覬覦花蕊夫人之美,便將之納入宮中據為己有。
趙匡胤一聽花蕊夫人生病,一臉的雄心頓時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何等的關切。
“這班沒用的禦醫,總是治不好愛妃的病,擺駕往蕊仙宮。”趙匡胤罵罵咧咧的,作勢便要急著去看望那花蕊夫人。
就在這位天子將要動身之際,趙德昭卻眼眸一亮,忙道:“父皇,這石禦醫醫術極為高超,莫不如讓他去為夫人診視診視。”
趙匡胤一怔,回頭看了石韋一眼,卻才想起自己可是剛剛提拔了石韋做尚藥局的副奉禦。
先前石韋自報身份之時,並未刻意的去顯露自己醫術,故是將自己諸般醫術之事一筆帶過,也是因此,趙匡胤雖知石韋會醫,卻隻當他的醫術與其他禦醫相差無幾。
眼前趙匡胤麵露疑色,趙德昭便忙又將石韋過往的“神奇”事跡說了出來。
趙匡胤越聽越當,當他聽到石韋用“關小黑屋”這般奇方,將潘惟德的健忘症治好時,更是難掩驚色。
趙匡胤不禁奇道:“潘家大郎的健忘症,朕也有所知曉,沒想到竟然給你用那怪方治好,石愛卿,莫非你真有過人的醫術不成?”
趙匡胤的口氣中依然有幾分半信半疑,因是在這位天子看來,石韋如此年輕,就算於醫學方麵有其獨到之處,也不至於年紀輕輕就能超過大宋帝國那些最優秀的醫生。
麵對趙匡胤的驚歎,石韋心中略有些得意,表麵上卻又一副臉淡然平靜。
當下他微微一拱手,謙然道:“微臣於醫術之道,也隻是略有所悟而已,哪裏有二殿下說得那般神乎其神,微臣萬不敢當。”
“父皇,夫人的病久治難愈,汴京的眾禦醫均束手無策,與其令夫人受病痛所擾,何不讓石遠誌一試。”
趙德昭是一心想讓石韋一展所學,如此難得的機會,豈能放過。
趙匡胤想了想兒子的話,似乎也有些道理,遂是擺手道:“既然二郎如此看重於你,那你就隨朕往蕊仙宮一趟吧,若是你果真能醫好花蕊的病,朕必有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