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並不知王夫人和鳳姐仍舊留下了甄家的東西, 倘若她知道, 也隻能歎息一聲,說是自作孽不可活,她勸諫如斯, 已是足夠了,畢竟她無法左右別人的想法。
楊海出征的這日, 停了幾天的秋雨忽而又纏綿淅瀝起來,帶著點點淒清。
琳琅不免心生幾分傷感, 不知這一次, 他是否能平安歸來。
柳湘蓮性子不羈,並沒有投效軍前,在京城住了幾個月, 便告別眾人, 依舊遠行。薛蟠十分不舍,幾度挽留, 又要跟去, 還是寶釵道:“哥哥如今忙著娶親,如何能出門?”
聞聽此言,薛蟠隻得罷了,送了柳湘蓮出城數十裏方回來。他如今已經說定了桂花夏家的小姐,名喚夏金桂, 生得鮮花嫩柳一般,也曾讀書識字,家裏隻有她一個女兒, 素來嬌生慣養,夏家也慕薛家皇商的名分,兩家又是老親,便早早定下,是年進門。
琳琅聽鴛鴦說起夏金桂進門後,囂張跋扈,頗有鳳姐之風,彈壓得薛蟠不敢反駁,不禁一笑,繼而歎道:“這便是不曾詳加打探便結親的後果了。”
鴛鴦點頭道:“可不是。不但作踐香葵,連姨太太都不孝順。也幸虧當年薛大爺納妾時,二太太勸姨太太隻把香葵開了臉兒放在屋裏,並沒有姨娘的名分,不然,豈有不更鬧的?”
琳琅微微一笑,這是自然,沒有哪個大戶人家在娶親之前給兒子納妾,讓新媳婦沒臉。
鴛鴦又道:“倘或姨太太給薛大爺娶親,也像邢大姑娘一般知根知底,哪裏會有今日?偏他們見邢大姑娘家一貧如洗,才說給薛二爺。老太太常說,不過是自作自受。”
提到邢岫煙,不免想到薛寶琴,琳琅問道:“琴姑娘還住在府裏?如今京城裏也有一個梅翰林,卻是寒門出身,我們也有過來往,他家的公子我見過,極清俊模樣兒,今年才十三歲,倒和琴姑娘年紀相仿,隻是,沒聽說他們定了親。”
鴛鴦嘻嘻一笑,道:‘我也不知是不是這家,隻記得和榮國府上有幾分交情。說來也奇,前兩年琴姑娘才多大就進京發嫁?那年三姑娘才十二歲,她就更小了。偏梅翰林家外放,兩下錯過,又將一個痰症的娘留在南邊不進京做主,連薛二爺定親,也是薛家姨太太做主。”
琳琅道:“這些無頭公案,你問我,我如何知道?”
鴛鴦也隻是納悶,見她也不知,遂丟開不提,說起在賈家見聞,不覺歎道:“老太太在家裏不若往日了,太太攆了那麽些丫頭出去,老太太知道後,也隻能妥協。晴雯、四兒、芳官都在被攆之列,那些唱戲的小女孩子們一個都沒留。”
琳琅斂容,忙問道:“攆出去後呢?你說你打聽著幫襯,我便沒叫人再去。”
鴛鴦道:“芳官幾個回到家裏,鬧得不成樣兒,她們驕縱慣了,哪裏容得幹娘們打罵?因此絕食,又求了恩典都出家去了,竟和東府裏三姐兒是同一個尼姑庵,幸而幾年前出了些事,如今的尼姑庵倒還幹淨,也不敢作踐小尼姑,隻靠化緣度日,不大得大戶人家青睞。”
琳琅歎道:“她們隻道空門幹淨,哪裏知道空門未必空,吃苦受罪在後頭呢!”
鴛鴦聽了,不禁也有些擔憂。
琳琅卻知道他們人力有限,並不能人人都幫到底,畢竟人各有誌,遂問道:“其他人呢?”
鴛鴦方道:“至於晴雯,也不知誰跟太太告狀,說她攛掇著寶玉裝病不上進,勾引寶玉,打罵小丫頭,不服襲人管她,越俎代庖攆了墜兒出去,用一丈青紮得手上都是傷,墜兒的娘一番哭訴,太太最看不慣這樣的丫頭,因此勃然大怒,攆出去時連一件略好的衣裳都不叫穿出去!寶玉竟成了傻子一般,眼睜睜瞅著晴雯被強行拖出去,連話也不敢多說一句!”
說完這話,她便一陣冷笑。
琳琅淡淡道:“太太做主,寶玉能說什麽?好比從前金釧兒被攆出去的時候,雖說金釧兒也有過,可寶玉何嚐沒錯?有甚作為?不過金釧兒死後滴幾滴眼淚,再去祭奠一番罷了。”
鴛鴦道:“正是這個話!別看著寶玉房裏如今隻剩襲人麝月秋紋幾個,可也未必都能留下!晴雯出去時,病得厲害,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偏家裏有一個醉酒的表哥,和一個輕薄無行的嫂子,哪裏理她?倒將襲人悄悄打點了送去的晴雯積攢了幾年的衣履簪環約有三四百金占為己有。還是我打發人請了個大夫給她看,我原想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誰知治得病治不得命,死的時候口口聲聲隻叫著寶玉的名字,身上還穿著一件寶玉的舊衣裳!”
琳琅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憂傷,道:“這丫頭,並不是得了絕症,死得也太不值了些。”
鴛鴦道:“可不是!她死後,寶玉不過哭一場,寫一首什麽芙蓉女兒誄掛在芙蓉枝上來祭奠她,小丫鬟不識字,約略記得幾句,傳了出來,有說他好的,也有笑他癡的。”
琳琅把玩著身畔幾上的一瓶紅楓,楓葉如火似血,好比流盡了的女兒淚。
說話間,翠兒進來,靜靜地聽她們說完,才上前道:“奶奶,行囊都收拾好了,老太太已經看了一遍,打發我來問奶奶什麽時候再檢視,若缺了東西,好添上。”
琳琅正欲回答,鴛鴦奇道:“姐姐這是去哪裏?”
琳琅先吩咐翠兒道:“既然老太太已經看了,我就不看了,隻冬衣多收拾兩箱子,各色果子點心蜜餞多預備些,除了這些,別的也不必十分預備,橫豎在鄉下也用不到,倒惹眼。”
翠兒答應一聲,去楊奶奶屋裏回話。
琳琅待她去了,方回頭對鴛鴦笑道:“你姐夫一去一年半載不回,我們在城裏除了應酬交際,也沒什麽大事兒,便想著去鄉下老宅過年。小豹子長到如今快一歲了,還沒回去過。”
鴛鴦不舍,道:“姐姐什麽時候回來?”
琳琅想了想,道:“正月回來,還得請各家吃年酒呢!”
鴛鴦笑道:“我倒忘了,咱們家在那裏都有宅子地,離得又不遠,也有人看著,我若想姐姐了,也能坐車去看姐姐。”
琳琅忙道:“你身子重,可仔細些。”
鴛鴦心裏十分熨帖,道:“我知道,自然會小心。姐姐臨走前,可還去賈家?”
琳琅挑眉一笑,道:“要去一趟。”
鴛鴦歎道:“我聽平兒說,榮國府裏竟大差了,不但偷了老太太的東西當,如今連一支略好的人參都尋不得了,還是寶姑娘想法兒,從他們家相熟的參行裏拿來的。我聽聞此事,立即就送了兩枝野山參過去,老太太家常也要配藥呢!”
琳琅道:“老太太疼你一場,這是應該孝敬的。”說著,也打算去賈家時送王夫人一些。
鴛鴦不免紅了眼眶兒,道:“便是老太太待姑娘們,也沒像待我這麽好,現今我不能服侍她老人家,唯願她老人家長長久久,長命百歲罷了。”
鴛鴦去後,第二日琳琅別過賈母並王夫人等,方合家出城。
琳琅和楊奶奶一家四口共坐一車,四個丫頭坐一車,兩房下人跟車,行李東西並不多,離村子還有幾裏遠,黃葉村的老人們便帶著一幹村民村婦來迎,他們村裏出了楊海這麽大的官兒,隻覺與有榮焉,收稅的小官兒們也不敢多收他們東西。
琳琅忙下了車,道:“該我去拜見才是,怎當得起老人們來迎?”
白氏年年倒常進城,也看望過他們,便先笑道:“你們好容易來一趟,又是那麽大的官兒,怎麽當不得?況且車裏還有大娘呢。可惜沒見海哥兒。”
琳琅道:“大哥今年又出征了,等他回來,再來拜見家裏各位老人家罷!”
眾人聽了都道:“自然是前程要緊。”
琳琅心中苦笑一聲,正要說話,忽然感到一股嫉恨的目光激射而來,轉頭往人群裏看去時,卻見到安賢之母楊氏和安賢之妻沈氏蒼老了許多的麵容和迅速收斂的眼神。
她們如斯,琳琅並不在意。
去年懷著小豹子,可安惠成親的時候她也打發人來送禮了。安惠已經二十好幾了,隻顧著左挑右選,誰又能看中她這麽個老姑娘?縱是家裏出了個秀才,也沒人上門提親,最後隻好許給鄰村一個喪妻的鰥夫,家裏倒有幾畝地,也開了一家賣肉的鋪子。
白氏一眼瞥見,狠狠瞪了過去,方悄悄跟琳琅道:“安賢至今還沒考上舉人。”
琳琅輕笑,並沒有接話,這個她也知道,隻問道:“紅袖可還好?”
白氏道:“紅袖也來了。”說著對人群招手。
半日,紅袖方抱著一個小女孩兒出來,笑吟吟地道:“給大奶奶請安,給大嫂子請安。”
琳琅一手扶著她,笑道:“你也學這些勞什子。”因見那小女孩兒兩歲上下,嬌嬌嫩嫩,衣著雖然樸素,卻很幹淨,不覺讚道:“這是妞妞罷?我還沒見過呢!”
紅袖至今有一兒一女,日子過得極平和順心。
琳琅倒想生個女兒,可惜二胎仍是男孩,因此極喜歡妞妞,逗她頑了好半晌。
紅袖道:“妞妞自小淘氣得很,離不得身。嫂子家的二哥兒,我們也沒見。”
琳琅卻道:“小豹子還沒一歲,怕著風,沒敢抱他下車。”
一時到了楊家老宅,進了堂屋,琳琅方抱小豹子出來見人,一麵又叫翠兒等人沏茶捧果,又叫秋菊抓了許多蜜餞糕點給來看熱鬧的小孩子們吃,好容易熱鬧過了,眾人吃喝一回,心滿意足,方散了,便隻剩白氏和紅袖留下說話。
琳琅叫翠兒拿了一匹尺頭和一個小銀錁子給妞妞作表禮。
白氏和紅袖連連推辭,楊奶奶笑道:“拿著罷,不收下便是嫌我們了。”
紅袖紅著臉拿著自己繡的荷包給小豹子頑,道:“哪裏敢?隻是太貴重了些。我的針線也粗糙,大奶奶和大嫂子才是千萬別嫌棄。”
琳琅親手替小豹子接了,道:“這是你的心意,怎會嫌棄?”
說著,又抓了果子給妞妞吃。
紅袖見楊奶奶端坐上麵,穿著半舊的古銅緞子對襟襖兒,看著並不奢華,倒是白花花的頭發梳著家常的發髻,綰著點翠鈿子,圍著鑲玉抹額,滿臉皺紋亦難掩這幾年養尊處優的氣度,不禁笑道:“我險些認不出大奶奶了,到底城裏養人。”
楊奶奶笑道:“我倒想著咱們家裏好。”
母女兩個都笑問道:“這怎麽說?我們都想著城裏的富貴,錦衣玉食的,又有人伺候著,您這麽個老太君偏還想著咱們貧苦日子?”
楊奶奶道:“你們哪裏知道,我在城裏沒處去,哪裏有家裏自在?在山上時,大家都是一樣的,還能串個門兒說個閑話,也能自己種地栽樹。住在城裏,他們有錢人家瞧不起咱們貧苦人的好多著呢,便是有來往,他們說話我也聽不大懂,去年老太妃沒了,我去送靈,若不是有琳琅幹媽帶著,我手腳都沒處放。因此一概應酬交際,都是叫我孫媳婦去。”
琳琅心裏也喜歡鄉村的簡單樸實,沒兩日,虎哥兒便像沒了籠頭的馬。
楊家並不缺吃的,虎哥兒每日兜著滿滿的蜜餞點心出去分給年紀相仿的男女孩子們,他們得了吃的,又見虎哥兒並不趾高氣揚,也會爬樹掏鳥,下水捉魚,自然願意同他頑。
當下熱熱鬧鬧過了年,初八回城。
偏虎哥兒舍不得一幹孩子,楊奶奶也不想回去,便帶虎哥兒仍舊住在老宅,隻琳琅帶著離不得母親的小豹子先回去,等春暖花開之際才來接他們。
年事忙完,蔣玉菡帶人過來,將去年東北莊田所得銀子送來,並些風幹的雞鴨魚鵝羊豬等,交接完了,又送上自己販來的人參貂皮鹿茸等物,才道:“甄家的罪已經定了,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下剩女眷下人一概發賣,原本抄沒的東西也要賣,竟便宜得很。我知道姐姐愛那些古董玩意名家書畫,我來問姐姐買不買,二百兩銀子能買一箱子東西!”
琳琅詫異問道:“這麽便宜?”
不必蔣玉菡說,她也知道甄家抄出來的都是好東西,錯過這次,有錢都沒處買。
蔣玉菡笑道:“這是常事,但凡抄沒犯官之物,一概發賣以充國庫,對內,二百兩一箱,對外,沒千兒八百兩買不到,饒是這麽著,價錢也低得很了,各家古董店是最喜歡不過,個個都卯足了力,花錢請人求情要買這些東西呢!”
說著,又不禁有些自得,道:“發賣東西的是忠順王爺府上的長史官,我跟他說了一聲兒,又請吃了一頓好酒,送了一盒人參和一卷貂皮,又求了王爺,他才答應揀好的東西給我留下。姐姐若要,須得快些,後兒就要賣了,我得早一日過去,先挑一遍,下剩的在賣。”
琳琅聽了,固然願意,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時候雖然邊境屢有戰事,但內裏也是盛世太平,收藏古董書畫最劃算不過,便指著他送來的銀子,道:“這是你才送來的三千五百兩,你拿三千兩去買,下剩五百兩,你請人吃酒送禮都要花錢呢。”
蔣玉菡笑道:“做生意的紅利還沒給姐姐呢,我要這錢做什麽?”
琳琅卻道:“親兄弟明算賬,倘若是以往,我拿了也就拿了,如今你已經成家,該給鴛鴦和孩子們打算,手裏可不能這麽散漫了。”
提到妻兒,蔣玉菡麵色柔和。
琳琅會心一笑,問道:“鴛鴦二月就該生了,你別再出門了。”
蔣玉菡點頭應是,忙忙地又帶著銀子走了。
他前腳一走,毛大後腳來回稟,道:“已在趙家村買了一塊地基,按著奶奶的意思,蓋了一所大院兒,上房五間中間是堂屋,兩邊廂房各十間,大門兩邊還蓋了廚房、雜物房,一共二十九間,家具都是用咱們家種的楊樹打出來的,也沒上漆,床榻桌椅一應俱全。蓋屋的磚瓦木料四十兩,已支過了,然工錢二十二兩,打家具花了五兩工錢,都還沒給他們結算。”
琳琅為王夫人等買的地已經得了,在距離黃葉村間隔一個村子的趙家村,一共二百三十畝,年前已經賃給佃戶們種了,現今房舍家具也都預備齊全了。
琳琅叫翠兒拿了三十兩銀子出來,道:“下剩的你拿去吃酒。”
毛大喜之不盡,忙謝了拿下去。
過了兩日,蔣玉菡果然送了十幾口箱子來,一麵坐下吃茶,一麵道:“我挑了三十來口箱子,這是十七箱,給姐姐的,我那裏還有十四箱,我正打算開個古董鋪子呢!”
蔣玉菡已挑好了門麵,離當今的潛邸不遠,又有忠順王庇佑,再好不過了。
琳琅一個箱子一個箱子打開看,隻見各色古瓷四箱,各樣青銅器皿兩箱,各色紫檀小擺件兩箱,黃楊木小擺件一箱,書畫、字帖一箱,各色上等毛皮兩箱,下剩玉如意蜜蠟佛瑪瑙碟翡翠碗水晶瓶珠寶盆景等等難以計數,不由得暗暗吃驚,怪道都說甄家比賈家還富,單是這些東西,也有許多比賈家有的還要驚人駭目。
翠兒等人都看得目眩神奪,咋舌道:“這麽些好東西,咱們家統共才有幾件?”
琳琅道:“甄家百年積累,接駕四次,他們家的東西,件件都是金山銀海雕琢出來,誰家能比?若不是大哥打仗得了些東西,隻怕咱們家沒一件能比得上。”
蔣玉菡在她身後道:“姐姐覺得如何?我挑的可都是好東西。”
琳琅道:“東西太好了些。”
蔣玉菡不解。
琳琅指著一個赤金累絲寶石靈芝的盆景兒,一尺來高,其寶石瑰麗燦爛,絢麗奪目,道:“古董瓷器書畫也罷了,隻是這樣名貴的東西也賣?早該收入國庫才是!”
蔣玉菡笑道:“自然是討了王爺的歡喜,王爺說咱們家窮,多挑些好的。”
琳琅卻搖頭道:“我不信這話兒。”
見她如此,蔣玉菡方微微一笑,實話實說道:“甄家獲罪,押解進京的許多人吃不過苦,路上已經死了好幾個,待進到京城,又有無數罪名,在這當頭,有幾個敢買他們家抄出來的東西?國庫又要用錢,所有東西都賤賣了。忠順王爺管這事,王爺說,他最愛抄家,明兒該抄誰家了,他親自去辦,因此他老人家自己留了好些東西,下剩不要的才輪到我們挑。”
指著那個寶石盆景兒,道:“這件東西還是□□皇帝南下,甄家接駕時擺過的,忠順王爺挑了七八個比這更好的,這個我才拿來給姐姐,請人重新修整一番便是新東西,以後萬壽節千秋節送禮用上豈不是極妙?我那裏也有一個,並不算違製。”
琳琅仍不放心,問道:“果然無事?”
蔣玉菡笑道:“姐姐隻管放心,無事。畢竟是朝廷按官價發賣的,誰買都無罪,隻是京城中許多人和甄家都有來往,現今見甄家倒了,個個避而遠之,恨不得立時沒有絲毫幹係,因此也不敢來買這些東西,以前那些人家可沒少買。”
琳琅一想也是,遂也放下心來,命人將東西收入庫中。
楊海出征的這日, 停了幾天的秋雨忽而又纏綿淅瀝起來,帶著點點淒清。
琳琅不免心生幾分傷感, 不知這一次, 他是否能平安歸來。
柳湘蓮性子不羈,並沒有投效軍前,在京城住了幾個月, 便告別眾人, 依舊遠行。薛蟠十分不舍,幾度挽留, 又要跟去, 還是寶釵道:“哥哥如今忙著娶親,如何能出門?”
聞聽此言,薛蟠隻得罷了,送了柳湘蓮出城數十裏方回來。他如今已經說定了桂花夏家的小姐,名喚夏金桂, 生得鮮花嫩柳一般,也曾讀書識字,家裏隻有她一個女兒, 素來嬌生慣養,夏家也慕薛家皇商的名分,兩家又是老親,便早早定下,是年進門。
琳琅聽鴛鴦說起夏金桂進門後,囂張跋扈,頗有鳳姐之風,彈壓得薛蟠不敢反駁,不禁一笑,繼而歎道:“這便是不曾詳加打探便結親的後果了。”
鴛鴦點頭道:“可不是。不但作踐香葵,連姨太太都不孝順。也幸虧當年薛大爺納妾時,二太太勸姨太太隻把香葵開了臉兒放在屋裏,並沒有姨娘的名分,不然,豈有不更鬧的?”
琳琅微微一笑,這是自然,沒有哪個大戶人家在娶親之前給兒子納妾,讓新媳婦沒臉。
鴛鴦又道:“倘或姨太太給薛大爺娶親,也像邢大姑娘一般知根知底,哪裏會有今日?偏他們見邢大姑娘家一貧如洗,才說給薛二爺。老太太常說,不過是自作自受。”
提到邢岫煙,不免想到薛寶琴,琳琅問道:“琴姑娘還住在府裏?如今京城裏也有一個梅翰林,卻是寒門出身,我們也有過來往,他家的公子我見過,極清俊模樣兒,今年才十三歲,倒和琴姑娘年紀相仿,隻是,沒聽說他們定了親。”
鴛鴦嘻嘻一笑,道:‘我也不知是不是這家,隻記得和榮國府上有幾分交情。說來也奇,前兩年琴姑娘才多大就進京發嫁?那年三姑娘才十二歲,她就更小了。偏梅翰林家外放,兩下錯過,又將一個痰症的娘留在南邊不進京做主,連薛二爺定親,也是薛家姨太太做主。”
琳琅道:“這些無頭公案,你問我,我如何知道?”
鴛鴦也隻是納悶,見她也不知,遂丟開不提,說起在賈家見聞,不覺歎道:“老太太在家裏不若往日了,太太攆了那麽些丫頭出去,老太太知道後,也隻能妥協。晴雯、四兒、芳官都在被攆之列,那些唱戲的小女孩子們一個都沒留。”
琳琅斂容,忙問道:“攆出去後呢?你說你打聽著幫襯,我便沒叫人再去。”
鴛鴦道:“芳官幾個回到家裏,鬧得不成樣兒,她們驕縱慣了,哪裏容得幹娘們打罵?因此絕食,又求了恩典都出家去了,竟和東府裏三姐兒是同一個尼姑庵,幸而幾年前出了些事,如今的尼姑庵倒還幹淨,也不敢作踐小尼姑,隻靠化緣度日,不大得大戶人家青睞。”
琳琅歎道:“她們隻道空門幹淨,哪裏知道空門未必空,吃苦受罪在後頭呢!”
鴛鴦聽了,不禁也有些擔憂。
琳琅卻知道他們人力有限,並不能人人都幫到底,畢竟人各有誌,遂問道:“其他人呢?”
鴛鴦方道:“至於晴雯,也不知誰跟太太告狀,說她攛掇著寶玉裝病不上進,勾引寶玉,打罵小丫頭,不服襲人管她,越俎代庖攆了墜兒出去,用一丈青紮得手上都是傷,墜兒的娘一番哭訴,太太最看不慣這樣的丫頭,因此勃然大怒,攆出去時連一件略好的衣裳都不叫穿出去!寶玉竟成了傻子一般,眼睜睜瞅著晴雯被強行拖出去,連話也不敢多說一句!”
說完這話,她便一陣冷笑。
琳琅淡淡道:“太太做主,寶玉能說什麽?好比從前金釧兒被攆出去的時候,雖說金釧兒也有過,可寶玉何嚐沒錯?有甚作為?不過金釧兒死後滴幾滴眼淚,再去祭奠一番罷了。”
鴛鴦道:“正是這個話!別看著寶玉房裏如今隻剩襲人麝月秋紋幾個,可也未必都能留下!晴雯出去時,病得厲害,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偏家裏有一個醉酒的表哥,和一個輕薄無行的嫂子,哪裏理她?倒將襲人悄悄打點了送去的晴雯積攢了幾年的衣履簪環約有三四百金占為己有。還是我打發人請了個大夫給她看,我原想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誰知治得病治不得命,死的時候口口聲聲隻叫著寶玉的名字,身上還穿著一件寶玉的舊衣裳!”
琳琅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憂傷,道:“這丫頭,並不是得了絕症,死得也太不值了些。”
鴛鴦道:“可不是!她死後,寶玉不過哭一場,寫一首什麽芙蓉女兒誄掛在芙蓉枝上來祭奠她,小丫鬟不識字,約略記得幾句,傳了出來,有說他好的,也有笑他癡的。”
琳琅把玩著身畔幾上的一瓶紅楓,楓葉如火似血,好比流盡了的女兒淚。
說話間,翠兒進來,靜靜地聽她們說完,才上前道:“奶奶,行囊都收拾好了,老太太已經看了一遍,打發我來問奶奶什麽時候再檢視,若缺了東西,好添上。”
琳琅正欲回答,鴛鴦奇道:“姐姐這是去哪裏?”
琳琅先吩咐翠兒道:“既然老太太已經看了,我就不看了,隻冬衣多收拾兩箱子,各色果子點心蜜餞多預備些,除了這些,別的也不必十分預備,橫豎在鄉下也用不到,倒惹眼。”
翠兒答應一聲,去楊奶奶屋裏回話。
琳琅待她去了,方回頭對鴛鴦笑道:“你姐夫一去一年半載不回,我們在城裏除了應酬交際,也沒什麽大事兒,便想著去鄉下老宅過年。小豹子長到如今快一歲了,還沒回去過。”
鴛鴦不舍,道:“姐姐什麽時候回來?”
琳琅想了想,道:“正月回來,還得請各家吃年酒呢!”
鴛鴦笑道:“我倒忘了,咱們家在那裏都有宅子地,離得又不遠,也有人看著,我若想姐姐了,也能坐車去看姐姐。”
琳琅忙道:“你身子重,可仔細些。”
鴛鴦心裏十分熨帖,道:“我知道,自然會小心。姐姐臨走前,可還去賈家?”
琳琅挑眉一笑,道:“要去一趟。”
鴛鴦歎道:“我聽平兒說,榮國府裏竟大差了,不但偷了老太太的東西當,如今連一支略好的人參都尋不得了,還是寶姑娘想法兒,從他們家相熟的參行裏拿來的。我聽聞此事,立即就送了兩枝野山參過去,老太太家常也要配藥呢!”
琳琅道:“老太太疼你一場,這是應該孝敬的。”說著,也打算去賈家時送王夫人一些。
鴛鴦不免紅了眼眶兒,道:“便是老太太待姑娘們,也沒像待我這麽好,現今我不能服侍她老人家,唯願她老人家長長久久,長命百歲罷了。”
鴛鴦去後,第二日琳琅別過賈母並王夫人等,方合家出城。
琳琅和楊奶奶一家四口共坐一車,四個丫頭坐一車,兩房下人跟車,行李東西並不多,離村子還有幾裏遠,黃葉村的老人們便帶著一幹村民村婦來迎,他們村裏出了楊海這麽大的官兒,隻覺與有榮焉,收稅的小官兒們也不敢多收他們東西。
琳琅忙下了車,道:“該我去拜見才是,怎當得起老人們來迎?”
白氏年年倒常進城,也看望過他們,便先笑道:“你們好容易來一趟,又是那麽大的官兒,怎麽當不得?況且車裏還有大娘呢。可惜沒見海哥兒。”
琳琅道:“大哥今年又出征了,等他回來,再來拜見家裏各位老人家罷!”
眾人聽了都道:“自然是前程要緊。”
琳琅心中苦笑一聲,正要說話,忽然感到一股嫉恨的目光激射而來,轉頭往人群裏看去時,卻見到安賢之母楊氏和安賢之妻沈氏蒼老了許多的麵容和迅速收斂的眼神。
她們如斯,琳琅並不在意。
去年懷著小豹子,可安惠成親的時候她也打發人來送禮了。安惠已經二十好幾了,隻顧著左挑右選,誰又能看中她這麽個老姑娘?縱是家裏出了個秀才,也沒人上門提親,最後隻好許給鄰村一個喪妻的鰥夫,家裏倒有幾畝地,也開了一家賣肉的鋪子。
白氏一眼瞥見,狠狠瞪了過去,方悄悄跟琳琅道:“安賢至今還沒考上舉人。”
琳琅輕笑,並沒有接話,這個她也知道,隻問道:“紅袖可還好?”
白氏道:“紅袖也來了。”說著對人群招手。
半日,紅袖方抱著一個小女孩兒出來,笑吟吟地道:“給大奶奶請安,給大嫂子請安。”
琳琅一手扶著她,笑道:“你也學這些勞什子。”因見那小女孩兒兩歲上下,嬌嬌嫩嫩,衣著雖然樸素,卻很幹淨,不覺讚道:“這是妞妞罷?我還沒見過呢!”
紅袖至今有一兒一女,日子過得極平和順心。
琳琅倒想生個女兒,可惜二胎仍是男孩,因此極喜歡妞妞,逗她頑了好半晌。
紅袖道:“妞妞自小淘氣得很,離不得身。嫂子家的二哥兒,我們也沒見。”
琳琅卻道:“小豹子還沒一歲,怕著風,沒敢抱他下車。”
一時到了楊家老宅,進了堂屋,琳琅方抱小豹子出來見人,一麵又叫翠兒等人沏茶捧果,又叫秋菊抓了許多蜜餞糕點給來看熱鬧的小孩子們吃,好容易熱鬧過了,眾人吃喝一回,心滿意足,方散了,便隻剩白氏和紅袖留下說話。
琳琅叫翠兒拿了一匹尺頭和一個小銀錁子給妞妞作表禮。
白氏和紅袖連連推辭,楊奶奶笑道:“拿著罷,不收下便是嫌我們了。”
紅袖紅著臉拿著自己繡的荷包給小豹子頑,道:“哪裏敢?隻是太貴重了些。我的針線也粗糙,大奶奶和大嫂子才是千萬別嫌棄。”
琳琅親手替小豹子接了,道:“這是你的心意,怎會嫌棄?”
說著,又抓了果子給妞妞吃。
紅袖見楊奶奶端坐上麵,穿著半舊的古銅緞子對襟襖兒,看著並不奢華,倒是白花花的頭發梳著家常的發髻,綰著點翠鈿子,圍著鑲玉抹額,滿臉皺紋亦難掩這幾年養尊處優的氣度,不禁笑道:“我險些認不出大奶奶了,到底城裏養人。”
楊奶奶笑道:“我倒想著咱們家裏好。”
母女兩個都笑問道:“這怎麽說?我們都想著城裏的富貴,錦衣玉食的,又有人伺候著,您這麽個老太君偏還想著咱們貧苦日子?”
楊奶奶道:“你們哪裏知道,我在城裏沒處去,哪裏有家裏自在?在山上時,大家都是一樣的,還能串個門兒說個閑話,也能自己種地栽樹。住在城裏,他們有錢人家瞧不起咱們貧苦人的好多著呢,便是有來往,他們說話我也聽不大懂,去年老太妃沒了,我去送靈,若不是有琳琅幹媽帶著,我手腳都沒處放。因此一概應酬交際,都是叫我孫媳婦去。”
琳琅心裏也喜歡鄉村的簡單樸實,沒兩日,虎哥兒便像沒了籠頭的馬。
楊家並不缺吃的,虎哥兒每日兜著滿滿的蜜餞點心出去分給年紀相仿的男女孩子們,他們得了吃的,又見虎哥兒並不趾高氣揚,也會爬樹掏鳥,下水捉魚,自然願意同他頑。
當下熱熱鬧鬧過了年,初八回城。
偏虎哥兒舍不得一幹孩子,楊奶奶也不想回去,便帶虎哥兒仍舊住在老宅,隻琳琅帶著離不得母親的小豹子先回去,等春暖花開之際才來接他們。
年事忙完,蔣玉菡帶人過來,將去年東北莊田所得銀子送來,並些風幹的雞鴨魚鵝羊豬等,交接完了,又送上自己販來的人參貂皮鹿茸等物,才道:“甄家的罪已經定了,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下剩女眷下人一概發賣,原本抄沒的東西也要賣,竟便宜得很。我知道姐姐愛那些古董玩意名家書畫,我來問姐姐買不買,二百兩銀子能買一箱子東西!”
琳琅詫異問道:“這麽便宜?”
不必蔣玉菡說,她也知道甄家抄出來的都是好東西,錯過這次,有錢都沒處買。
蔣玉菡笑道:“這是常事,但凡抄沒犯官之物,一概發賣以充國庫,對內,二百兩一箱,對外,沒千兒八百兩買不到,饒是這麽著,價錢也低得很了,各家古董店是最喜歡不過,個個都卯足了力,花錢請人求情要買這些東西呢!”
說著,又不禁有些自得,道:“發賣東西的是忠順王爺府上的長史官,我跟他說了一聲兒,又請吃了一頓好酒,送了一盒人參和一卷貂皮,又求了王爺,他才答應揀好的東西給我留下。姐姐若要,須得快些,後兒就要賣了,我得早一日過去,先挑一遍,下剩的在賣。”
琳琅聽了,固然願意,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時候雖然邊境屢有戰事,但內裏也是盛世太平,收藏古董書畫最劃算不過,便指著他送來的銀子,道:“這是你才送來的三千五百兩,你拿三千兩去買,下剩五百兩,你請人吃酒送禮都要花錢呢。”
蔣玉菡笑道:“做生意的紅利還沒給姐姐呢,我要這錢做什麽?”
琳琅卻道:“親兄弟明算賬,倘若是以往,我拿了也就拿了,如今你已經成家,該給鴛鴦和孩子們打算,手裏可不能這麽散漫了。”
提到妻兒,蔣玉菡麵色柔和。
琳琅會心一笑,問道:“鴛鴦二月就該生了,你別再出門了。”
蔣玉菡點頭應是,忙忙地又帶著銀子走了。
他前腳一走,毛大後腳來回稟,道:“已在趙家村買了一塊地基,按著奶奶的意思,蓋了一所大院兒,上房五間中間是堂屋,兩邊廂房各十間,大門兩邊還蓋了廚房、雜物房,一共二十九間,家具都是用咱們家種的楊樹打出來的,也沒上漆,床榻桌椅一應俱全。蓋屋的磚瓦木料四十兩,已支過了,然工錢二十二兩,打家具花了五兩工錢,都還沒給他們結算。”
琳琅為王夫人等買的地已經得了,在距離黃葉村間隔一個村子的趙家村,一共二百三十畝,年前已經賃給佃戶們種了,現今房舍家具也都預備齊全了。
琳琅叫翠兒拿了三十兩銀子出來,道:“下剩的你拿去吃酒。”
毛大喜之不盡,忙謝了拿下去。
過了兩日,蔣玉菡果然送了十幾口箱子來,一麵坐下吃茶,一麵道:“我挑了三十來口箱子,這是十七箱,給姐姐的,我那裏還有十四箱,我正打算開個古董鋪子呢!”
蔣玉菡已挑好了門麵,離當今的潛邸不遠,又有忠順王庇佑,再好不過了。
琳琅一個箱子一個箱子打開看,隻見各色古瓷四箱,各樣青銅器皿兩箱,各色紫檀小擺件兩箱,黃楊木小擺件一箱,書畫、字帖一箱,各色上等毛皮兩箱,下剩玉如意蜜蠟佛瑪瑙碟翡翠碗水晶瓶珠寶盆景等等難以計數,不由得暗暗吃驚,怪道都說甄家比賈家還富,單是這些東西,也有許多比賈家有的還要驚人駭目。
翠兒等人都看得目眩神奪,咋舌道:“這麽些好東西,咱們家統共才有幾件?”
琳琅道:“甄家百年積累,接駕四次,他們家的東西,件件都是金山銀海雕琢出來,誰家能比?若不是大哥打仗得了些東西,隻怕咱們家沒一件能比得上。”
蔣玉菡在她身後道:“姐姐覺得如何?我挑的可都是好東西。”
琳琅道:“東西太好了些。”
蔣玉菡不解。
琳琅指著一個赤金累絲寶石靈芝的盆景兒,一尺來高,其寶石瑰麗燦爛,絢麗奪目,道:“古董瓷器書畫也罷了,隻是這樣名貴的東西也賣?早該收入國庫才是!”
蔣玉菡笑道:“自然是討了王爺的歡喜,王爺說咱們家窮,多挑些好的。”
琳琅卻搖頭道:“我不信這話兒。”
見她如此,蔣玉菡方微微一笑,實話實說道:“甄家獲罪,押解進京的許多人吃不過苦,路上已經死了好幾個,待進到京城,又有無數罪名,在這當頭,有幾個敢買他們家抄出來的東西?國庫又要用錢,所有東西都賤賣了。忠順王爺管這事,王爺說,他最愛抄家,明兒該抄誰家了,他親自去辦,因此他老人家自己留了好些東西,下剩不要的才輪到我們挑。”
指著那個寶石盆景兒,道:“這件東西還是□□皇帝南下,甄家接駕時擺過的,忠順王爺挑了七八個比這更好的,這個我才拿來給姐姐,請人重新修整一番便是新東西,以後萬壽節千秋節送禮用上豈不是極妙?我那裏也有一個,並不算違製。”
琳琅仍不放心,問道:“果然無事?”
蔣玉菡笑道:“姐姐隻管放心,無事。畢竟是朝廷按官價發賣的,誰買都無罪,隻是京城中許多人和甄家都有來往,現今見甄家倒了,個個避而遠之,恨不得立時沒有絲毫幹係,因此也不敢來買這些東西,以前那些人家可沒少買。”
琳琅一想也是,遂也放下心來,命人將東西收入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