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朝鮮戰爭”救了蔣介石</h4>


    正當美國公開拋棄蔣介石與台灣的宣言生效時,一聲炮響,朝鮮戰爭打響了。


    外電認為:朝鮮戰爭救了四麵楚歌的蔣介石,四麵楚歌的蔣介石應該感謝朝鮮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軍和蘇軍在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在南北兩邊分別接受日軍投降,朝鮮掙脫了日本的殖民統治,卻被劃分為兩個部分,在如何建立一個統一的朝鮮臨時政府的問題上,美蘇意見對立。美蘇雙方於是將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聯合國決定在美蘇管轄區同時舉行選舉,然後美蘇軍隊撤出朝鮮半島,由朝鮮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國家。由於金日成作為抗日英雄而獲得絕大多數選民的支持,該決議被美國否決。1948年5月南朝鮮舉行了總統大選,親美的李承晚當選總統,但是蘇聯卻拒絕了聯合國臨時委員會進入蘇控區。蘇方指責美國違反了波茨坦會議上的共識,當時的計劃是由蘇聯、美國、中國、英國四國共同托管朝鮮,五年後實現朝鮮的完全獨立。美方在南朝鮮單方麵舉行大選,針對這種情況,9月9日北朝鮮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為領導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撤出朝鮮後,朝鮮半島就實際被劃分為兩個獨立的國家。


    1950年5月25日拂曉,南朝鮮李承晚軍隊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朝鮮內戰爆發。


    這次戰爭是美帝國主義蓄意發動的。


    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了幹涉朝鮮及侵略中國台灣的聲明。隨後,又利用蘇聯和中國不在場的機會,強製聯合國安理會作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侵略者的決議。7月3日,美國陸軍開進朝鮮公開參戰,同時,命令第七艦隊侵占中國領土台灣。美軍在朝仁川登陸,無視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和平建議和警告,竟把戰火燒到中朝國界鴨綠江畔。10 月25日,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主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入朝參戰,協同朝鮮人民軍,五戰五捷,殲敵23萬餘人,把美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以南。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


    朝鮮戰爭的突發,使美國在一夜之間改變了對台的“棄蔣”和“觀望”政策,使四麵楚歌的蔣介石看到了希望。


    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緊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討論戰爭對策。同日,杜魯門發表了武裝幹涉朝鮮與台灣事務的聲明,即“六二七”聲明,聲明宣稱:


    “對韓國的攻擊顯然表示共產主義已不複沿用顛覆手段,以征服獨立國家,而進一步使用武裝侵略及戰爭來達到目的。此等行動違背安全理事會為維護國際和平的安全而發布之命令。鑒於共產黨軍隊之占領台灣,將直接威脅到太平洋區域的安全,並威脅到該區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動的美國部隊,因之,本人已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防止對台灣的任何攻擊,並且本人已請求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對大陸的一切海空活動。”


    從杜魯門的聲明看,美國已經斷然改變對台灣的“袖手”政策,從棄蔣走向再度扶蔣。杜魯門之所以在朝鮮戰爭爆發的同時改變對台政策,主要是美國的決策者們擔心:此次朝鮮戰爭爆發,不僅是南北朝鮮之間的衝突,而且也是蘇聯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公然向美國勢力範圍挑戰的行動,是蘇聯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步。


    同時,他們還認為,蘇聯已從朝鮮向美國動武,如果中國大陸乘機攻占台灣,日本就很難保住。其結果,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禦圈就有崩潰的危險。雖然美國戰略重心在歐洲,但失去亞洲後便會破壞美國全球戰略的平衡。因此,必須盡快控製台灣,穩住亞洲陣腳。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杜魯門政府才決定出兵台灣,幹涉中國事務。正因為美國對台政策的驟變,給台灣當局帶來一線生機。外電稱朝鮮戰爭救了國民黨,當時身為台灣當局駐韓國“大使”邵毓麟在向蔣介石進言時也不得不承認:


    “如果共產黨在大陸淪陷後先攻台灣,那後果就不堪設想。”


    “韓戰對於台灣,更是隻有百利而無一弊。我們麵臨的中國軍事威脅,以及友邦美國遺棄我國,與承認匪偽的外交危機,已因韓戰爆發而局勢大變,露出一線轉機”。“如果韓戰演變成美蘇世界大戰,不僅南北韓必然統一,我們還可能會由鴨綠江而進東北,而重返中國大陸。”


    自美國政府宣布“扶持”台灣之後,立即派太平洋第七艦隊的八艘船艦進入台灣海麵,並開始了巡弋。7月28日,美國政府派藍欽為駐台“公使”銜代辦,賈納德海軍少將為駐台武官。8月4日,美國空軍第十三航空司令滕達抵台訪問,並成立了台灣前進指揮所,其後,第一批美國製造的f20型飛機進駐台灣,保衛台灣。


    1950年1月30日,美國駐台“公使”藍欽代表美國政府照會台灣當局宣稱,美國政府準備以某些軍事物資供給台灣以供防衛台灣安全。


    同年5月18日,美國主管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賴斯克宣布包括11點要項的遠東政策,明確指出:


    “我們對於台灣,除繼續予以經濟援助外,並給予選擇性軍事援助,以加強台灣的防衛實力。”


    同月,美國駐台軍事顧問團宣布成立。此後,大量的美國“軍援”、“經援”不斷運抵台灣。正因為有了美國撐腰,蔣介石的膽子又壯起來了:不但要反攻大陸,還要建立“三民主義模範省”給大陸看。


    1953年11月,美國副總統尼克鬆訪問台灣時,蔣介石向尼克鬆正式提出締結共同防禦條約的建議,尼克鬆表示可以帶回去研究。1954年12月2日,美、蔣正式簽署了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直到此刻,蔣介石才將一顆高懸的心放回肚子裏。


    海峽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極力譴責,並嚴正發表聲明:“美蔣‘共同防禦條約’根本是非法的、無效的。美國政府企圖利用這個條約來使它武裝侵占中國領土台灣的行為合法化,並以台灣為基礎,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和準備新戰爭,這是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的一個嚴重的戰爭挑釁。”


    同時聲明還嚴正指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為了挑戰美台的《共同防禦條約》,解放中國領土,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於1955年1月18日一舉解放了大陳島的外圍據點——一江山島,炮轟金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的。由此,海峽兩岸展開了一場長達二十多年的對立和激烈炮戰。  <h4>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真槍實彈”</h4>


    蔣介石為挽回在大陸失敗的悲慘局麵,從1949年12月退台,至1975年魂斷孤島,其間整整26年,始終念念不忘反攻大陸。每年四次發布文告(新年、青年節、雙十節、台灣光複節),喋喋不休地重申:今年是“反攻大陸”的“決定年”、“關鍵年”,明年是反攻大陸的“勝利年”的陳詞濫調。


    特別是,美國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使國民黨絕處逢生。蔣介石出於對新中國的極端仇視與奪回失去的“天堂”的考慮,在整頓黨務、軍事、政治的同時,每年都加緊了對大陸沿海的騷擾活動。開始是小批,後來是大批。


    1950年2月6日至13日,蔣介石在恢複“總統”職務前夕為表明自己在台的軍事實力還存在,曾數次派飛機轟炸大陸沿海一線城市。此間,上海、寧波、福州,曾連續遭到31次空襲。上海電廠被炸,全市漆黑一團,無辜市民死傷千餘人,屍橫南京路。


    同年2月19日,蔣介石又派三架轟炸機襲擊了南京古都,就連中山陵也遭遇襲擊。


    同年3月間,蔣介石再派飛機轟炸廣州、廈門、南昌、青島及蚌埠等,死傷無數。


    同年5月9日,美製蔣機三架再次飛抵海峽對岸轟炸福州市,投彈16枚,炸死傷市民500多人。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空中襲擊,蔣介石還令前線國民黨軍依托金門、馬祖為基地,向福建和廣東進行小股登陸滲透;同時依托浙東的大陳島為基地,向江浙及山東沿海進行偷襲、騷擾。在進行滲透、騷擾之前,蔣介石命令對偷襲大陸“遊擊隊”展開特訓,企圖從堡壘內部攻破。


    1950年6月,蔣介石研究反攻戰略,決定首先在大陳島成立“大陳遊擊指揮所”,作為主攻方向。“海軍”巡防處長溫台充任首任指揮官。轉年9月,大陸敗軍上將、西北王胡宗南被派往大陳島。臨行時,蔣氏親自談話,意囑戴罪立功。他被堂而皇之地委任為“浙江省政府主席”和“江浙人民反共遊擊總指揮”,秘密任務是“秘密策劃向大陸東南、沿海發展敵後武力準備配合國際間局勢的演變,由大陳島發起反攻大陸的軍事作戰”。


    且說胡宗南接蔣介石命令後,先在台北籌劃準備事項與工作計劃方案。9月11日乘209號軍艦抵達大陳島。胡到大陳島後立即召開會議,策定在大陳島建立軍政基地。


    應該說胡宗南誌向“宏大”,信心十足,但“英雄末路”,因與美軍顧問發生防務歧見,被美軍打壓。蔣氏因遷就美軍,遂於1953年8月將胡調離,胡悄然返台,讀他的高級軍事研究班,“閉門思過”去了。


    蔣在這期間,還多次到大陳島、大小金門、馬祖前沿陣地視察、督戰。一次,他和夫人宋美齡來到金門視察,那天正趕上飛沙走石的壞天氣,夫人不讓他到前沿陣地,可是他執意要去。當他和隨從來到4號高地,正拿望遠鏡眺望前方時,一發不長眼的炮彈飛了過來,在他前方不足十米的地方爆炸,蔣卻安然無恙。虛驚一場的蔣介石卻幽默地說:“這炮彈還長眼,我這是命不該死,看來反攻複國還有希望。”


    另外,蔣介石還與美國軍事顧問團合作,組建“別動隊”,由蔣介石出人,顧問團出資,提供特務活動的裝備器材,培訓“遊擊武裝”一萬多人(這些成員多是大陸的土改中受過共產黨打壓的逃台人員和台灣當局收編的“海匪”)。經過訓練後,不斷派到對岸,小股武裝偷襲大陸沿海,與人民解放軍鬥“法”,展開“遊擊戰”。為策應蔣的反攻政策,然後又寫成新聞稿,發回台島,鼓勵國軍反攻大陸的士氣。  <h4>蔣介石反攻大路動作多多</h4>


    對於“反攻複國”,蔣介石還有很多動作,許多檔案記載如下:


    ——1951年6月至9月間,蔣軍800人分六股分別向廣東、福建兩省沿海隱蔽登陸,企圖偷襲,但結果上岸後被高度警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無一漏網。


    ——同年9月4日,國民黨“福建反共救國軍”的“泉州縱隊”、“永安縱隊”共370人在福建晉江地區,利用夜暗登陸,化裝成人民解放軍企圖內竄。人民解放軍及時封山搜索,不出三天,全被擊斃。


    ——1952年後,蔣介石總結了失利的教訓,擴大了偷襲大陸的規模,采取“以大吃小,速進速退”的新戰術,有所斬獲。


    ——1952年3月28日,大陳島千餘名蔣軍突襲浙東臨海縣白沙山島成功,雙方各有傷亡,後及時撤退。


    ——同年6月10日,胡宗南親率蔣軍1200餘人襲擊浙江溫嶺縣的黃焦島,在損失310人之後潰逃。


    ——同年10月11日,金門島國民黨軍9000餘眾,在“海軍”艦艇和飛機的掩護之下偷襲福建省南日島。因守軍不明敵情,使得此次偷襲成功。當人民解放軍大部準備反擊時,偷襲的國民黨軍已經全部撤離。


    ——1953年7月15日黎明,國民黨金門守軍1萬多人在海、空軍的配合下,由金門防衛司令胡璉親自指揮,發動了對福建東山島的大規模武裝進犯。因國民黨軍有海、空軍支援,戰鬥相當激烈,解放軍守島部隊在打退數十次國民黨軍的進攻之後,堅守住了核心陣地。此次戰鬥國民黨軍空投了480名傘兵,企圖切斷東山島與大陸的聯係。但傘兵未著陸,就遭到守軍的猛烈射擊,空降兵死傷慘重。待人民解放軍增援部隊趕到後,胡璉匆忙率兵撤退,因人民解放軍沒有海、空力量,無法對撤退金門的國民黨守軍實施攔截,致使大部國民黨軍退至金門。此次戰鬥共殲滅進犯東山島的國民黨軍3379人,取得了反擊偷襲作戰中的重大勝利。


    以上事例,還可以再列一些。總之,從1949年底至1954年8月,據不完全統計:蔣介石指使國民黨軍對大陸沿海地區與沿海島嶼偷襲42次,動用兵力近13萬人。1950年至1953年,僅浙江、福建兩省,遭國民黨軍上千人乃至上萬人規模的偷襲就達5次之多。從朝鮮戰爭爆發到1955年9月,台灣空軍共出動飛機3500多批,6200多架次,襲擊和騷擾大陸地區。台灣海軍在海峽共劫奪各種船隻470艘。從1951年至1954年,台灣軍事情報機關向大陸空投特工人員230多人,電台96部,各類槍支近千支,彈藥近18萬發,散發傳單12萬份。


    蔣介石的上述活動,完全應驗了毛澤東的話:“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它們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


    另外,他們的搗亂和失敗是以經濟為基礎的。


    據中評社報道,1949年上海外灘發生中國史上最大的黃金跨海搶運事件,當時蔣介石下令將450萬兩黃金(約3250億新台幣)分裝在木箱內,在半年內秘密運抵台灣,這段攸關兩岸發展及影響台灣經濟的曆史秘笈被拍成紀錄片,正式揭秘。


    前“副總統”陳誠,當時以東南公署長官與台灣省主席的身份負責遷台計劃,他的兒子、前“監察院長”陳履安27日下午出席在台北市信義誠品書店舉行的“黃金密檔”紀錄片首映記者會。前“副總統”嚴家淦四子嚴雋泰夫婦也低調出席。


    450萬兩黃金從1948年12月1日至1949年5月底,共分七次,從上海“中央銀行”金庫運到台灣;當時協助蔣介石密運黃金的核心人物共有4人,全是蔣的親人、親信,分別是宋美齡、蔣經國、蔣的大舅子宋子文,以及時任“中央銀行”總裁的俞鴻鈞。


    第一批黃金運送時,為了避人耳目,還是透過海關緝私艦“海星號”裝載運送,後來陸續有商船、海軍、空軍運輸機加入運送任務;這些黃金在台灣分別存放,包括台灣銀行金庫、現今的台北中正紀念堂以及“央行”在新店的金庫“文園”山洞裏;有了這450萬兩黃金,台灣重新奠定財政基礎,對台影響頗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廷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廷一並收藏蔣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