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街上,書肆中都擺上了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也有人沿街叫賣。一攤主叫賣道:“蘇軾蘇子瞻寫《刑賞忠厚之至論》,狀元之文,屈居榜眼;杜撰典故,推陳出新;國朝文風,為之一變。十文一篇了!”另一攤主叫賣道:“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十文一篇了。想考狀元嗎?就買一份吧!”
吳複古沿街慢行,並買文章閱讀,他的古異的相貌和道士的打扮引得行人駐足觀看。一書肆貼上一副對聯,眾人圍觀,一書生念道:“蘇子瞻論刑賞本自忠厚,歐陽公分典傳原合聖心。橫批:文風之變。”眾人齊聲叫道:“好,好!”士子們爭買書肆的蘇軾、蘇洵文章。吳複古見此情景,撚須微笑。
章惇、曾鞏等一行人到興國寺內拜望蘇洵。章惇施禮道:“久仰蘇伯父大名,隻恨無緣相見,今日一見,實乃三生有幸,如若不棄,惇願拜蘇伯父為師。”蘇洵藹然長者,十分客氣地對章惇說:“豈敢豈敢,折煞老夫也。賢侄之才,不可鬥量,老夫何德何能,怎可妄為人師?”曾鞏說:“哎,蘇伯父過謙了,尊伯父為文壇泰鬥也不為過。”蘇洵急忙說:“豈敢!豈敢!夫子曰‘後生可畏’,國朝文章,還要靠你們。”
章惇見蘇洵的旁邊站著一位相貌不俗的青年,便向蘇洵詢問:“這位是?”那位青年施禮回答說:“小弟陳鳳。”曾鞏驚訝道:“莫不是新科第十名的陳鳳?”陳鳳說:“正是在下。”曾布說:“哎呀,這興國寺真是藏龍臥虎啊,竟住了本科前十名的三位進士。”陳鳳趕忙說:“我哪算什麽龍虎啊,要不是蘇伯父和子瞻、子由二兄相救,我早就暴屍街頭了。”章惇問:“這是何故?”陳鳳說:“那日我因交不起店錢被店家趕了出來,又身患重病,走投無路,正遇蘇伯父和子瞻、子由兄弟將我救起,帶到這興國寺,大恩大德,永生難忘。”蘇軾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諸位同道中人,誰沒有三災四難的時候。”蘇轍也說:“這是我兄弟與陳鳳兄有緣啊!”章惇等人都說:“蘇家真是好一副俠義心腸!”
蘇洵說:“蒙諸位來訪,暫寓之地,無以相待,請到市上酒樓一坐。”章惇說:“伯父不要客氣。您是士子的榜樣,讀書人的楷模,哪能讓您破費!今天我們來一是要拜見您,以後請您多多斧正我們的文章,二是要給子瞻兄壓驚,三是慶賀鼎革文風初戰告捷,這四嘛——”張璪趁機說:“子厚,要給子瞻兄壓驚,可不是說說而已。”章惇知道張璪的意思,笑道:“別急,這第四就是我章惇要請大家到那汴京第一樓——汴河酒樓上來個一醉方休!”
蘇洵道:“這如何使得!”張璪說:“蘇伯父不要替他節儉,我們不吃,他的銀子怕就會跑到酒樓歌伎的懷裏去了。”眾人大笑說:“就是,就是。”蘇洵含笑道:“既是如此,老夫也不便拂了你們的雅興,你們年輕人就去放任一回,我也就不去礙手礙眼了,哈哈!”章惇一揖:“蘇伯父果然雅量高致,令我等後輩感佩!”眾人一笑,都說:“拜別蘇伯父!”
汴京,州橋街上,小販搖著撥浪鼓,響聲一片。商店、酒樓、瓦肆鱗次櫛比,各種攤鋪林立,布攤、小吃攤、雜貨攤擠在一起,遊人如織,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一派繁盛的景象。
章惇一行人邊走邊看,章惇對東京最為熟悉,他向眾人介紹說:“這就是東京的禦街,說到這汴梁城,就要先從這禦街說起。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闊二百餘步,兩邊乃禦廊,市人買賣於其間,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兩行,中心禦道,不得人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蘇軾興奮地看著街道,說:“子厚兄真是汴京通。”
張璪插進嘴來:“唐人考中要‘一日看遍長安花’,我們不去采花,喝喝酒總可以吧!”曾鞏笑話他說:“沒學問,看花的‘花’不是采花的‘花’,這‘花’指的是秦樓楚館的聲色之伎!”張璪說:“當然當然。您是當今文壇泰鬥歐陽修的得意弟子,誰敢和您比學問呀!哎——我倒要請教一下,唐人可以‘看花’,我們宋人怎麽不看?”曾布笑道:“哥哥,你上了邃明的當了!你以為他真的不懂?”曾鞏一愣,笑道:“嗬嗬,原來邃明兄是此道中人。那今日我們就開宋人之先河,看盡汴京的名花如何?”眾人大笑。
汴河酒樓一樓內,五十歲左右的著名說話藝人張山人帶著徒弟王任辯正在做場。宋時說話設施較為簡單,一般一人獨說,有些著名說話人也有徒弟用鑼、鼓配合。台上設椅一張,說話時,張山人隨著節奏,不時站立、坐下。徒弟王任辯抱一鼓立在左後方,和著師父說話的節奏,不時用鼓槌敲擊著。劉幾等幾個太學生坐在酒樓內喝悶酒。
張山人說道:“各位客官,在下張山人,說完了韓信,再說一段公案,以答謝眾位的盛意。(咚咚)不知可好?”客人皆稱好。張山人笑道:“此公案與以往公案不同,(咚咚)以往公案,說的是冤各有頭,債各有主,有冤的伸冤,欠債的還錢,總是有個了局。(咚咚)這番公案,卻是死了白死,冤了白冤,上到九重闕,下到閻王殿,卻是無人理睬!你道說什麽來著!(咚咚)說怪也不怪。隻因朝廷取士,廢了太學體,太學生中,無一人上榜,故有老太學生投河自盡一事。(咚咚)諸位說說,非人所逼,非人所迫,如此投河,豈不枉了自己的性命!(咚咚)”
劉幾聽見這話,怒拍桌子。一太學生站起,怒道:“豈能白死,遲早要找歐陽修算賬!”眾人側目。
張山人不知發怒的人即是太學生,笑道:“客官休要惱怒。想當年,在下自禹州來京城趕考,頗為自負,未曾想名落孫山,流寓京城,隻好做起了說話人。(咚咚)時也,命也,怨得誰來!(咚咚)”劉幾站起,躥上台去,伸手就打:“你個臭說書的也敢在這裏含沙射影,若不是隻取歐陽體,我等豈能不中!”眾人大驚,喊道:“怎能打人!”
張山人整整衣服,繼續說道:“想必閣下就是太學生了。那太學隻有六品以上的官員子弟才能進入,來欺負我一個說話人,自是伸手就打啊,算不得本領!(咚咚)若是真有本領,就寫出一兩篇經世濟時的文章來。若論起寫此文章,隻怕還不如我張山人吧!(咚咚)”劉幾怒道:“混賬!你個肮髒破落戶,也敢詆毀我太學!”劉幾伸手又要打。
巢穀忽然躥上台去,將劉幾推倒在台下,笑道:“劉幾,你為何又不務正業,學人打架呢?”劉幾一看是巢穀,頓時沒了氣焰,指著巢穀,哆哆嗦嗦地說:“你,光天化日之下,你……你竟敢出手傷人!”眾人朝太學生喊道:“滾出去,滾出去!”劉幾等太學生灰溜溜地離開了酒樓。
張山人向眾人一拱手,道:“這位客官,我張山人在這汴河酒樓帶著徒弟做場已有年頭了,從來都是靠著客官捧場,不敢有半分的失言,所以日子也算過得平安。(咚咚)今天多謝壯士出手相救。”巢穀嬉皮笑臉地說:“哎呀,區區小事,謝什麽。山人,我武藝十分高強,山人以後說書,能否也把我說一說?”張山人向巢穀道:“壯士古道熱腸,英雄了得,我張山人一定為你說話。”
巢穀答禮,又滑稽又一本正經地說:“那好,不要忘了啊,我名叫巢穀,鳥巢的巢,山穀的穀,我這名字好聽嗎……”張山人微笑,轉頭說道:“好聽,好聽!”(咚咚)然後對聽眾說:“話說巢山先生,上山打獵……”巢穀一愣道:“哎——山人,是鳥巢的巢,山穀的穀——”張山人聽了一笑,說:“話說鳥穀先生,上山打獵……(咚咚)”張山人繼續做場,巢穀無奈地搖頭離開。
汴河酒樓三樓,夥計殷勤地將章惇等人請入雅座。章惇問道:“子瞻兄,想吃點什麽?”蘇軾說:“皆可。我對汴京不熟,你介紹介紹吧。”章惇爽快地說:“那我就不客氣了。小要小菜,夏月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簽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生醃水木瓜、藥木瓜、雞頭穰砂糖、甘草冰雪涼水……”
蘇軾笑道:“哈哈,子厚兄,你哪是什麽新榜進士啊,乃是一個禦膳房的廚子。”眾人大笑。一會兒,菜陸續上來,小二報菜名,眾人推杯換盞。
蘇軾道:“諸位,鼎革文風雖有聖上首肯,但殿試尚未舉行,太學生也未必肯善罷甘休。大家還是及早回去準備,希望能畢其功於一役。”眾人都說言之有理。張璪說:“你慌什麽,你如今名滿京城,不久就要蜚聲海內。就要舉行殿試了,皇上還不得把你取為第一!”眾人聽他這麽說,都皺起了眉頭。章惇睥睨地說:“就你滿腦子功名利祿。”張璪作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小弟失言,小弟失言,小弟自罰三杯……哎呀,我怎麽越抹越黑。”
崇政殿內,宋仁宗親自主持殿試。眾舉子下筆無聲,蘇軾與蘇轍皆在其中。時辰到了,主考官喊:“時辰到,收卷。”
翰林院裏,王珪正在閱讀蘇軾殿試時所寫的製策副本。他小聲地念道:“……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宮中貴姬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他倒吸了一口冷氣,慢慢地站了起來,片刻,臉上又露出了陰險狡詐的笑容。王珪拿起試卷,似乎決定了什麽,奪門而出,前往禦史台。
胡宿急送王珪出門,說:“我這就去拿人。禹玉公,你快去忙你的,你要辦的事更多。”王珪說:“那好,胡大人,那我先告辭了。”
興國寺內,蘇軾兄弟二人正爭論著往裏麵走。蘇轍一臉焦急之色,對蘇軾說道:“哥哥,你的策論寫得太過尖銳了!”蘇軾激昂地說:“子由,為國進言,但求無愧於心!忠言不逆耳,怎利於行!既不利行,又何謂為忠?”蘇轍說:“哥哥句句是肺腑之言,足見哥哥對朝廷的一片赤膽忠心。但言語鋒芒太露,恐遭心懷叵測之人的陷害啊!”
二人進屋後,仍然爭論不止。蘇軾說:“子由,難道你不明白,我露鋒芒,奸佞之徒必會來陷害;若我小心翼翼不露鋒芒,你以為他們就不來陷害嗎?所以橫豎是陷害,倒不如挺身而出,先發製人,不與他們委曲求全!”蘇轍反駁道:“哥哥,我等剛中進士,應韜光養晦,圖謀日後,切不可操之過急。前次哥哥私撰典故,弟至今想起,仍心有餘悸。若非皇上聖明,哥哥恐怕早已凶多吉少。”說著,蘇轍拿起桌上的策論,說:“如今哥哥這呈給禦覽的治策,言辭之大膽,比那撰典有過之而無不及,哥哥不能不顧安危呀。”
蘇軾拍案而起,說:“子由,怎能為一己安危而不顧國家社稷?那你我為何出來做官,倒不如在眉山老家安分守己,太太平平,頤養天年!”蘇轍說:“弟弟深知哥哥乃忠奸分明之人,但話雖如此,也要學會變通才是啊。幾天前的事雖然暫告段落,但太學生豈肯善罷甘休!他們的背後,可是大宋朝數以千計的朝中重臣和封疆大吏,如今正虎視眈眈,伺機對我等進士發難泄恨,正愁無隙可乘。哥哥這樣做,豈非正合其意,恐會招來殺身之禍!”
蘇軾慷慨激昂地說:“殺身之禍何懼!隻要所言,是為聖上計,為天下蒼生計,又有何懼?!子由,我以為,這風口浪尖時候才是我等進言的最好時機,斷不可貽誤。我問你,文風改革改什麽?”蘇轍說:“當然是改革文風。”蘇軾搖頭道:“非也。子由,表麵是改革文風,其實是改革吏治。若你我言不敢進,行不能正,隻顧一己私利,與太學生這般酸腐文人又有何異?那文風改革何用之有,吏治改革何時能成!”蘇轍從來沒有這樣想過,聽哥哥這樣說,一時愣住了。
說到這裏,蘇軾愈發慷慨激昂,滔滔不絕地說道:“子由,我心中有些話埋藏已久,今日不吐不快。我蘇軾雖為眉山鄉野之民,卻有致君堯舜之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日後當為王佐宰輔,上不負明主,下造福蒼生!”蘇轍被哥哥的激情感染了,激動地說:“哥哥,弟弟沒有想到,你竟有這等青雲之誌!我聽你的,隻是——怕爹爹為我們擔心。”
這時,蘇洵走了進來,激動地說:“轍兒,父親不擔心。軾兒,時至今日,父親才知吾兒是何等人物!你的胸懷,卻是為父所不能及也。你且一往直前,義無反顧,父親為你殿後便是!”
禦街上,幾個衙役拿著鎖枷,氣勢洶洶地向興國寺奔去。來到興國寺蘇軾的寓所外,衙役打門高喊:“蘇軾開門!開門!”巢穀、陳鳳迎了出來問:“誰在打門?”衙役問道:“誰是蘇軾?”蘇軾從後麵走出來,說:“我!”衙役亮出禦史台公文,蘇軾問:“我犯了何罪?”衙役說:“去跟禦史們說吧!”說著就要上前拿人。巢穀護住蘇軾,一邊喊著“誰敢拿人”,一邊順手推倒了兩個衙役。
蘇洵聞聲急步走過來,阻止道:“巢穀不要亂動,免得罪上加罪!”巢穀聽了,才慢慢縮手。蘇轍看過公文,對蘇洵說:“父親,是禦史台的公文,並非朝廷所下,也未說明具體罪狀,隻說言辭狂悖、忤逆聖上,想來是製策惹了麻煩。”蘇軾說:“我早就知道,製策上的話會惹怒一些人的。”轉身對蘇洵說:“孩兒給父親惹麻煩了。”蘇洵沒有責怪蘇軾,而是堅定地點點頭。蘇軾跟衙役走出。巢穀急得手足無措,直在原地打轉。蘇洵望著兒子離去的方向,歎道:“為父早已料到,卻沒想到這麽快……”
範鎮府外,歐陽修從轎中走下,風風火火地敲門。仆人打開大門,歐陽修疾行而進,範鎮前來迎接。範鎮驚異地說:“歐陽公,何事如此緊急?”歐陽修說:“範公,出大事了。蘇軾因製策言論過激,已被禦史台抓去了。”範鎮吃驚地“啊”了一聲。歐陽修說:“範公,文風改革正值緊要關頭,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們這麽急著抓蘇軾,其實是衝我而來。剛剛平靜了幾日,太學又要興風作浪了。”範鎮點頭道:“定是如此。歐陽公,蘇軾依律該當何罪?”歐陽修說:“說有罪則罪為大逆,殺頭亦不為過;可是——若論皇帝求言,士子上書諫言,則又無罪。”範鎮歎道:“唉,你說這個蘇軾,上次的事餘波未平,如今一波又起。實在太過冒失了。”歐陽修說:“不管怎樣,被禦史台抓去,今夜蘇軾非皮開肉綻不可。”範鎮說:“你提醒得是。我這就去禦史台按住他們,你趕緊去見皇上。我二人兵分兩路,趕快走吧!”
禦史台監牢,黑夜沉沉,羈押房內,刑具陳列。一高一矮兩個衙役正在威逼蘇軾。高個衙役對蘇軾說:“此門進來容易,出去卻難!”蘇軾說:“我未犯王法,如何不能出去!”矮個衙役說:“就算你明日出去,今日也須掉層人皮。”蘇軾笑道:“哈哈,今日我虎落平陽,你就來欺負我!”高個衙役說:“就是擺明了欺負你!”舉棍要打,想了想,似乎沒有理由,抬起的手又放下了。
矮個衙役忽然說:“哥哥,他罵你。”高個衙役腦筋似乎不靈,疑惑地說:“他沒罵我呀,他怎敢罵我?”矮個衙役說:“他罵你是狗。”高個衙役怒道:“你才是狗!我長著耳朵呢,他罵我,我會聽不見?滾!”矮個衙役急得抓耳撓腮,說不出話來。高個衙役對蘇軾說:“蘇軾,聽說你是個才子,可我這裏隻認錢財,不認文才。”舉手欲打。
這時,範鎮大步進來,“啪”地將一包銀子扔到地上:“你不是隻認錢財嗎?看看這些夠不夠。”兩個衙役一驚,急忙跪下說:“小的給範大人磕頭!小的哪敢收大人的錢!”範鎮說:“囉唆什麽,叫你收你就收。”兩個衙役連聲稱是。範鎮厲聲對他們說:“你們給我看好了蘇軾,若是少了一根毫毛,我讓你二人不得好死。”蘇軾說:“恩師何必助長牢獄的索賄之風!”範鎮說:“姑且保全了,其餘日後再說。明日朝堂我會據理力爭,保你出來。”
頤心殿中,仁宗正在翻閱殿試的製策,內侍張茂則遞上蘇軾的製策,仁宗高興地閱讀著,口裏還稱讚著“蘇軾乃進士中第一才子”。當讀到“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宮中貴姬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仁宗轉喜為怒,輕輕拍了一下龍案,站起身來。張茂則吃了一驚。
邇英殿外,王珪和歐陽修在殿外等候。張茂則走出殿外,向二位大人行禮。張茂則說:“王大人,皇上宣你進殿。”王珪向歐陽修點頭示意,跨進大殿。歐陽修也欲入殿。張茂則為難地說:“歐陽公,皇上沒說要見您。”歐陽修一驚。
邇英殿內,仁宗高坐。王珪奏道:“陛下,禦史台因蘇軾所呈製策中有狂悖言辭,並忤逆聖上,現已將蘇軾羈押牢中。”仁宗仔細觀察著王珪,做出慍怒的樣子,說:“羈押得好!朕以為他該被羈押。”王珪聽了,十分高興,從袖中掏出百官聯名書,向仁宗稟報:“陛下,這是百官聯名簽署的奏章,稱蘇軾一再誣賢欺聖,目無君主,罪為大逆,該當處死。”
張茂則將長長的奏章呈給仁宗。仁宗細看奏章,暗暗吃驚。王珪察言觀色,急忙對仁宗說:“陛下息怒,蘇軾年輕無知,陛下也不必與之計較。但據臣所知,聯名百官卻群情激憤,都說蘇軾狂悖無道,上次撰典之事已得陛下寬恕,卻不知悔改,如今竟藐視起聖上來了。百官還說,若再縱容蘇軾,則引天下讀書人效仿,視教條規範如無物,風氣敗壞,朝綱大亂。陛下,微臣雖然試圖勸服,但百官之憤慨不平非臣過往之所見。”王珪以為仁宗會大怒,但仁宗卻並不表態,隻是說:“朕知道了,此事明日上朝再議。”
第二天上朝前,眾臣站在崇政殿外等候,紛紛竊竊私語。有人說:“太過分了!如此狂生,從未見過!不殺不足以正朝綱!”王珪沿台階而上,微笑著對大家說:“諸公好。”眾臣說:“王大人好。”歐陽修和範鎮走上台階,卻無人理會。範鎮對歐陽修說:“歐陽公,今日上朝,我二人要為蘇軾辯護,無論如何要說服皇上。”歐陽修沉重地點頭。一會兒,張茂則從殿門裏走出來說:“皇上有旨,今日不朝。”
眾官嘩然道:“這蘇軾實在大逆不道,定是他使得龍顏震怒,皇上連朝都不上了!皇上還從未缺過早朝,這都是蘇軾所致。蘇軾沽名釣譽,狂悖無理,目無人主,罪該處死!”王珪並不說話,悠閑得意地從群臣之旁走過。歐陽修和範鎮呆立在那裏。
禦街上,劉幾率眾太學生走來,黑壓壓的一片,他們穿著統一服飾,其狀悲憤,正遊街抗議。引得行人紛紛駐足觀望。行人議論紛紛:“新科進士蘇軾製策直言犯君,太學生們不容,要皇上處決蘇軾!”劉幾振臂高呼:“蘇軾誣蔑聖上,罪該處死,以正視聽!”眾太學生齊聲應和。
禦史台監牢裏,地上一隻小螞蟻在推一塊飯團,推而不動。蘇軾凝神觀察。歐陽修疾步走入,蘇軾急忙起身施禮:“恩師,您來了。”歐陽修著急地說:“唉,子瞻,怎麽樣,沒有受苦吧?”蘇軾回答:“恩師,蘇軾無事。”歐陽修說:“唉,你也太冒失了,何必如此呢?文風改革還未告成,太學者正環伺左右,此時最忌急於求成。他們一旦抓住這個機會,就會置你於死地。”蘇軾卻坦然地說:“恩師,學生若能以一己之軀,促成文風改革之變,倒也死得其所。”歐陽修眼眶濕潤了,動情地說:“子瞻啊,你若有個不測,老夫如何向你父親,向天下讀書人交代呀!你放心,老夫當會據理力爭,盡力保你出來的。唉,可是這次終究不像上次啊!”蘇軾躬身施禮說:“無論如何,蘇軾都終身銘記恩師的大德!”
吳複古沿街慢行,並買文章閱讀,他的古異的相貌和道士的打扮引得行人駐足觀看。一書肆貼上一副對聯,眾人圍觀,一書生念道:“蘇子瞻論刑賞本自忠厚,歐陽公分典傳原合聖心。橫批:文風之變。”眾人齊聲叫道:“好,好!”士子們爭買書肆的蘇軾、蘇洵文章。吳複古見此情景,撚須微笑。
章惇、曾鞏等一行人到興國寺內拜望蘇洵。章惇施禮道:“久仰蘇伯父大名,隻恨無緣相見,今日一見,實乃三生有幸,如若不棄,惇願拜蘇伯父為師。”蘇洵藹然長者,十分客氣地對章惇說:“豈敢豈敢,折煞老夫也。賢侄之才,不可鬥量,老夫何德何能,怎可妄為人師?”曾鞏說:“哎,蘇伯父過謙了,尊伯父為文壇泰鬥也不為過。”蘇洵急忙說:“豈敢!豈敢!夫子曰‘後生可畏’,國朝文章,還要靠你們。”
章惇見蘇洵的旁邊站著一位相貌不俗的青年,便向蘇洵詢問:“這位是?”那位青年施禮回答說:“小弟陳鳳。”曾鞏驚訝道:“莫不是新科第十名的陳鳳?”陳鳳說:“正是在下。”曾布說:“哎呀,這興國寺真是藏龍臥虎啊,竟住了本科前十名的三位進士。”陳鳳趕忙說:“我哪算什麽龍虎啊,要不是蘇伯父和子瞻、子由二兄相救,我早就暴屍街頭了。”章惇問:“這是何故?”陳鳳說:“那日我因交不起店錢被店家趕了出來,又身患重病,走投無路,正遇蘇伯父和子瞻、子由兄弟將我救起,帶到這興國寺,大恩大德,永生難忘。”蘇軾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諸位同道中人,誰沒有三災四難的時候。”蘇轍也說:“這是我兄弟與陳鳳兄有緣啊!”章惇等人都說:“蘇家真是好一副俠義心腸!”
蘇洵說:“蒙諸位來訪,暫寓之地,無以相待,請到市上酒樓一坐。”章惇說:“伯父不要客氣。您是士子的榜樣,讀書人的楷模,哪能讓您破費!今天我們來一是要拜見您,以後請您多多斧正我們的文章,二是要給子瞻兄壓驚,三是慶賀鼎革文風初戰告捷,這四嘛——”張璪趁機說:“子厚,要給子瞻兄壓驚,可不是說說而已。”章惇知道張璪的意思,笑道:“別急,這第四就是我章惇要請大家到那汴京第一樓——汴河酒樓上來個一醉方休!”
蘇洵道:“這如何使得!”張璪說:“蘇伯父不要替他節儉,我們不吃,他的銀子怕就會跑到酒樓歌伎的懷裏去了。”眾人大笑說:“就是,就是。”蘇洵含笑道:“既是如此,老夫也不便拂了你們的雅興,你們年輕人就去放任一回,我也就不去礙手礙眼了,哈哈!”章惇一揖:“蘇伯父果然雅量高致,令我等後輩感佩!”眾人一笑,都說:“拜別蘇伯父!”
汴京,州橋街上,小販搖著撥浪鼓,響聲一片。商店、酒樓、瓦肆鱗次櫛比,各種攤鋪林立,布攤、小吃攤、雜貨攤擠在一起,遊人如織,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一派繁盛的景象。
章惇一行人邊走邊看,章惇對東京最為熟悉,他向眾人介紹說:“這就是東京的禦街,說到這汴梁城,就要先從這禦街說起。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闊二百餘步,兩邊乃禦廊,市人買賣於其間,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兩行,中心禦道,不得人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蘇軾興奮地看著街道,說:“子厚兄真是汴京通。”
張璪插進嘴來:“唐人考中要‘一日看遍長安花’,我們不去采花,喝喝酒總可以吧!”曾鞏笑話他說:“沒學問,看花的‘花’不是采花的‘花’,這‘花’指的是秦樓楚館的聲色之伎!”張璪說:“當然當然。您是當今文壇泰鬥歐陽修的得意弟子,誰敢和您比學問呀!哎——我倒要請教一下,唐人可以‘看花’,我們宋人怎麽不看?”曾布笑道:“哥哥,你上了邃明的當了!你以為他真的不懂?”曾鞏一愣,笑道:“嗬嗬,原來邃明兄是此道中人。那今日我們就開宋人之先河,看盡汴京的名花如何?”眾人大笑。
汴河酒樓一樓內,五十歲左右的著名說話藝人張山人帶著徒弟王任辯正在做場。宋時說話設施較為簡單,一般一人獨說,有些著名說話人也有徒弟用鑼、鼓配合。台上設椅一張,說話時,張山人隨著節奏,不時站立、坐下。徒弟王任辯抱一鼓立在左後方,和著師父說話的節奏,不時用鼓槌敲擊著。劉幾等幾個太學生坐在酒樓內喝悶酒。
張山人說道:“各位客官,在下張山人,說完了韓信,再說一段公案,以答謝眾位的盛意。(咚咚)不知可好?”客人皆稱好。張山人笑道:“此公案與以往公案不同,(咚咚)以往公案,說的是冤各有頭,債各有主,有冤的伸冤,欠債的還錢,總是有個了局。(咚咚)這番公案,卻是死了白死,冤了白冤,上到九重闕,下到閻王殿,卻是無人理睬!你道說什麽來著!(咚咚)說怪也不怪。隻因朝廷取士,廢了太學體,太學生中,無一人上榜,故有老太學生投河自盡一事。(咚咚)諸位說說,非人所逼,非人所迫,如此投河,豈不枉了自己的性命!(咚咚)”
劉幾聽見這話,怒拍桌子。一太學生站起,怒道:“豈能白死,遲早要找歐陽修算賬!”眾人側目。
張山人不知發怒的人即是太學生,笑道:“客官休要惱怒。想當年,在下自禹州來京城趕考,頗為自負,未曾想名落孫山,流寓京城,隻好做起了說話人。(咚咚)時也,命也,怨得誰來!(咚咚)”劉幾站起,躥上台去,伸手就打:“你個臭說書的也敢在這裏含沙射影,若不是隻取歐陽體,我等豈能不中!”眾人大驚,喊道:“怎能打人!”
張山人整整衣服,繼續說道:“想必閣下就是太學生了。那太學隻有六品以上的官員子弟才能進入,來欺負我一個說話人,自是伸手就打啊,算不得本領!(咚咚)若是真有本領,就寫出一兩篇經世濟時的文章來。若論起寫此文章,隻怕還不如我張山人吧!(咚咚)”劉幾怒道:“混賬!你個肮髒破落戶,也敢詆毀我太學!”劉幾伸手又要打。
巢穀忽然躥上台去,將劉幾推倒在台下,笑道:“劉幾,你為何又不務正業,學人打架呢?”劉幾一看是巢穀,頓時沒了氣焰,指著巢穀,哆哆嗦嗦地說:“你,光天化日之下,你……你竟敢出手傷人!”眾人朝太學生喊道:“滾出去,滾出去!”劉幾等太學生灰溜溜地離開了酒樓。
張山人向眾人一拱手,道:“這位客官,我張山人在這汴河酒樓帶著徒弟做場已有年頭了,從來都是靠著客官捧場,不敢有半分的失言,所以日子也算過得平安。(咚咚)今天多謝壯士出手相救。”巢穀嬉皮笑臉地說:“哎呀,區區小事,謝什麽。山人,我武藝十分高強,山人以後說書,能否也把我說一說?”張山人向巢穀道:“壯士古道熱腸,英雄了得,我張山人一定為你說話。”
巢穀答禮,又滑稽又一本正經地說:“那好,不要忘了啊,我名叫巢穀,鳥巢的巢,山穀的穀,我這名字好聽嗎……”張山人微笑,轉頭說道:“好聽,好聽!”(咚咚)然後對聽眾說:“話說巢山先生,上山打獵……”巢穀一愣道:“哎——山人,是鳥巢的巢,山穀的穀——”張山人聽了一笑,說:“話說鳥穀先生,上山打獵……(咚咚)”張山人繼續做場,巢穀無奈地搖頭離開。
汴河酒樓三樓,夥計殷勤地將章惇等人請入雅座。章惇問道:“子瞻兄,想吃點什麽?”蘇軾說:“皆可。我對汴京不熟,你介紹介紹吧。”章惇爽快地說:“那我就不客氣了。小要小菜,夏月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簽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生醃水木瓜、藥木瓜、雞頭穰砂糖、甘草冰雪涼水……”
蘇軾笑道:“哈哈,子厚兄,你哪是什麽新榜進士啊,乃是一個禦膳房的廚子。”眾人大笑。一會兒,菜陸續上來,小二報菜名,眾人推杯換盞。
蘇軾道:“諸位,鼎革文風雖有聖上首肯,但殿試尚未舉行,太學生也未必肯善罷甘休。大家還是及早回去準備,希望能畢其功於一役。”眾人都說言之有理。張璪說:“你慌什麽,你如今名滿京城,不久就要蜚聲海內。就要舉行殿試了,皇上還不得把你取為第一!”眾人聽他這麽說,都皺起了眉頭。章惇睥睨地說:“就你滿腦子功名利祿。”張璪作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小弟失言,小弟失言,小弟自罰三杯……哎呀,我怎麽越抹越黑。”
崇政殿內,宋仁宗親自主持殿試。眾舉子下筆無聲,蘇軾與蘇轍皆在其中。時辰到了,主考官喊:“時辰到,收卷。”
翰林院裏,王珪正在閱讀蘇軾殿試時所寫的製策副本。他小聲地念道:“……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宮中貴姬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他倒吸了一口冷氣,慢慢地站了起來,片刻,臉上又露出了陰險狡詐的笑容。王珪拿起試卷,似乎決定了什麽,奪門而出,前往禦史台。
胡宿急送王珪出門,說:“我這就去拿人。禹玉公,你快去忙你的,你要辦的事更多。”王珪說:“那好,胡大人,那我先告辭了。”
興國寺內,蘇軾兄弟二人正爭論著往裏麵走。蘇轍一臉焦急之色,對蘇軾說道:“哥哥,你的策論寫得太過尖銳了!”蘇軾激昂地說:“子由,為國進言,但求無愧於心!忠言不逆耳,怎利於行!既不利行,又何謂為忠?”蘇轍說:“哥哥句句是肺腑之言,足見哥哥對朝廷的一片赤膽忠心。但言語鋒芒太露,恐遭心懷叵測之人的陷害啊!”
二人進屋後,仍然爭論不止。蘇軾說:“子由,難道你不明白,我露鋒芒,奸佞之徒必會來陷害;若我小心翼翼不露鋒芒,你以為他們就不來陷害嗎?所以橫豎是陷害,倒不如挺身而出,先發製人,不與他們委曲求全!”蘇轍反駁道:“哥哥,我等剛中進士,應韜光養晦,圖謀日後,切不可操之過急。前次哥哥私撰典故,弟至今想起,仍心有餘悸。若非皇上聖明,哥哥恐怕早已凶多吉少。”說著,蘇轍拿起桌上的策論,說:“如今哥哥這呈給禦覽的治策,言辭之大膽,比那撰典有過之而無不及,哥哥不能不顧安危呀。”
蘇軾拍案而起,說:“子由,怎能為一己安危而不顧國家社稷?那你我為何出來做官,倒不如在眉山老家安分守己,太太平平,頤養天年!”蘇轍說:“弟弟深知哥哥乃忠奸分明之人,但話雖如此,也要學會變通才是啊。幾天前的事雖然暫告段落,但太學生豈肯善罷甘休!他們的背後,可是大宋朝數以千計的朝中重臣和封疆大吏,如今正虎視眈眈,伺機對我等進士發難泄恨,正愁無隙可乘。哥哥這樣做,豈非正合其意,恐會招來殺身之禍!”
蘇軾慷慨激昂地說:“殺身之禍何懼!隻要所言,是為聖上計,為天下蒼生計,又有何懼?!子由,我以為,這風口浪尖時候才是我等進言的最好時機,斷不可貽誤。我問你,文風改革改什麽?”蘇轍說:“當然是改革文風。”蘇軾搖頭道:“非也。子由,表麵是改革文風,其實是改革吏治。若你我言不敢進,行不能正,隻顧一己私利,與太學生這般酸腐文人又有何異?那文風改革何用之有,吏治改革何時能成!”蘇轍從來沒有這樣想過,聽哥哥這樣說,一時愣住了。
說到這裏,蘇軾愈發慷慨激昂,滔滔不絕地說道:“子由,我心中有些話埋藏已久,今日不吐不快。我蘇軾雖為眉山鄉野之民,卻有致君堯舜之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日後當為王佐宰輔,上不負明主,下造福蒼生!”蘇轍被哥哥的激情感染了,激動地說:“哥哥,弟弟沒有想到,你竟有這等青雲之誌!我聽你的,隻是——怕爹爹為我們擔心。”
這時,蘇洵走了進來,激動地說:“轍兒,父親不擔心。軾兒,時至今日,父親才知吾兒是何等人物!你的胸懷,卻是為父所不能及也。你且一往直前,義無反顧,父親為你殿後便是!”
禦街上,幾個衙役拿著鎖枷,氣勢洶洶地向興國寺奔去。來到興國寺蘇軾的寓所外,衙役打門高喊:“蘇軾開門!開門!”巢穀、陳鳳迎了出來問:“誰在打門?”衙役問道:“誰是蘇軾?”蘇軾從後麵走出來,說:“我!”衙役亮出禦史台公文,蘇軾問:“我犯了何罪?”衙役說:“去跟禦史們說吧!”說著就要上前拿人。巢穀護住蘇軾,一邊喊著“誰敢拿人”,一邊順手推倒了兩個衙役。
蘇洵聞聲急步走過來,阻止道:“巢穀不要亂動,免得罪上加罪!”巢穀聽了,才慢慢縮手。蘇轍看過公文,對蘇洵說:“父親,是禦史台的公文,並非朝廷所下,也未說明具體罪狀,隻說言辭狂悖、忤逆聖上,想來是製策惹了麻煩。”蘇軾說:“我早就知道,製策上的話會惹怒一些人的。”轉身對蘇洵說:“孩兒給父親惹麻煩了。”蘇洵沒有責怪蘇軾,而是堅定地點點頭。蘇軾跟衙役走出。巢穀急得手足無措,直在原地打轉。蘇洵望著兒子離去的方向,歎道:“為父早已料到,卻沒想到這麽快……”
範鎮府外,歐陽修從轎中走下,風風火火地敲門。仆人打開大門,歐陽修疾行而進,範鎮前來迎接。範鎮驚異地說:“歐陽公,何事如此緊急?”歐陽修說:“範公,出大事了。蘇軾因製策言論過激,已被禦史台抓去了。”範鎮吃驚地“啊”了一聲。歐陽修說:“範公,文風改革正值緊要關頭,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們這麽急著抓蘇軾,其實是衝我而來。剛剛平靜了幾日,太學又要興風作浪了。”範鎮點頭道:“定是如此。歐陽公,蘇軾依律該當何罪?”歐陽修說:“說有罪則罪為大逆,殺頭亦不為過;可是——若論皇帝求言,士子上書諫言,則又無罪。”範鎮歎道:“唉,你說這個蘇軾,上次的事餘波未平,如今一波又起。實在太過冒失了。”歐陽修說:“不管怎樣,被禦史台抓去,今夜蘇軾非皮開肉綻不可。”範鎮說:“你提醒得是。我這就去禦史台按住他們,你趕緊去見皇上。我二人兵分兩路,趕快走吧!”
禦史台監牢,黑夜沉沉,羈押房內,刑具陳列。一高一矮兩個衙役正在威逼蘇軾。高個衙役對蘇軾說:“此門進來容易,出去卻難!”蘇軾說:“我未犯王法,如何不能出去!”矮個衙役說:“就算你明日出去,今日也須掉層人皮。”蘇軾笑道:“哈哈,今日我虎落平陽,你就來欺負我!”高個衙役說:“就是擺明了欺負你!”舉棍要打,想了想,似乎沒有理由,抬起的手又放下了。
矮個衙役忽然說:“哥哥,他罵你。”高個衙役腦筋似乎不靈,疑惑地說:“他沒罵我呀,他怎敢罵我?”矮個衙役說:“他罵你是狗。”高個衙役怒道:“你才是狗!我長著耳朵呢,他罵我,我會聽不見?滾!”矮個衙役急得抓耳撓腮,說不出話來。高個衙役對蘇軾說:“蘇軾,聽說你是個才子,可我這裏隻認錢財,不認文才。”舉手欲打。
這時,範鎮大步進來,“啪”地將一包銀子扔到地上:“你不是隻認錢財嗎?看看這些夠不夠。”兩個衙役一驚,急忙跪下說:“小的給範大人磕頭!小的哪敢收大人的錢!”範鎮說:“囉唆什麽,叫你收你就收。”兩個衙役連聲稱是。範鎮厲聲對他們說:“你們給我看好了蘇軾,若是少了一根毫毛,我讓你二人不得好死。”蘇軾說:“恩師何必助長牢獄的索賄之風!”範鎮說:“姑且保全了,其餘日後再說。明日朝堂我會據理力爭,保你出來。”
頤心殿中,仁宗正在翻閱殿試的製策,內侍張茂則遞上蘇軾的製策,仁宗高興地閱讀著,口裏還稱讚著“蘇軾乃進士中第一才子”。當讀到“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宮中貴姬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仁宗轉喜為怒,輕輕拍了一下龍案,站起身來。張茂則吃了一驚。
邇英殿外,王珪和歐陽修在殿外等候。張茂則走出殿外,向二位大人行禮。張茂則說:“王大人,皇上宣你進殿。”王珪向歐陽修點頭示意,跨進大殿。歐陽修也欲入殿。張茂則為難地說:“歐陽公,皇上沒說要見您。”歐陽修一驚。
邇英殿內,仁宗高坐。王珪奏道:“陛下,禦史台因蘇軾所呈製策中有狂悖言辭,並忤逆聖上,現已將蘇軾羈押牢中。”仁宗仔細觀察著王珪,做出慍怒的樣子,說:“羈押得好!朕以為他該被羈押。”王珪聽了,十分高興,從袖中掏出百官聯名書,向仁宗稟報:“陛下,這是百官聯名簽署的奏章,稱蘇軾一再誣賢欺聖,目無君主,罪為大逆,該當處死。”
張茂則將長長的奏章呈給仁宗。仁宗細看奏章,暗暗吃驚。王珪察言觀色,急忙對仁宗說:“陛下息怒,蘇軾年輕無知,陛下也不必與之計較。但據臣所知,聯名百官卻群情激憤,都說蘇軾狂悖無道,上次撰典之事已得陛下寬恕,卻不知悔改,如今竟藐視起聖上來了。百官還說,若再縱容蘇軾,則引天下讀書人效仿,視教條規範如無物,風氣敗壞,朝綱大亂。陛下,微臣雖然試圖勸服,但百官之憤慨不平非臣過往之所見。”王珪以為仁宗會大怒,但仁宗卻並不表態,隻是說:“朕知道了,此事明日上朝再議。”
第二天上朝前,眾臣站在崇政殿外等候,紛紛竊竊私語。有人說:“太過分了!如此狂生,從未見過!不殺不足以正朝綱!”王珪沿台階而上,微笑著對大家說:“諸公好。”眾臣說:“王大人好。”歐陽修和範鎮走上台階,卻無人理會。範鎮對歐陽修說:“歐陽公,今日上朝,我二人要為蘇軾辯護,無論如何要說服皇上。”歐陽修沉重地點頭。一會兒,張茂則從殿門裏走出來說:“皇上有旨,今日不朝。”
眾官嘩然道:“這蘇軾實在大逆不道,定是他使得龍顏震怒,皇上連朝都不上了!皇上還從未缺過早朝,這都是蘇軾所致。蘇軾沽名釣譽,狂悖無理,目無人主,罪該處死!”王珪並不說話,悠閑得意地從群臣之旁走過。歐陽修和範鎮呆立在那裏。
禦街上,劉幾率眾太學生走來,黑壓壓的一片,他們穿著統一服飾,其狀悲憤,正遊街抗議。引得行人紛紛駐足觀望。行人議論紛紛:“新科進士蘇軾製策直言犯君,太學生們不容,要皇上處決蘇軾!”劉幾振臂高呼:“蘇軾誣蔑聖上,罪該處死,以正視聽!”眾太學生齊聲應和。
禦史台監牢裏,地上一隻小螞蟻在推一塊飯團,推而不動。蘇軾凝神觀察。歐陽修疾步走入,蘇軾急忙起身施禮:“恩師,您來了。”歐陽修著急地說:“唉,子瞻,怎麽樣,沒有受苦吧?”蘇軾回答:“恩師,蘇軾無事。”歐陽修說:“唉,你也太冒失了,何必如此呢?文風改革還未告成,太學者正環伺左右,此時最忌急於求成。他們一旦抓住這個機會,就會置你於死地。”蘇軾卻坦然地說:“恩師,學生若能以一己之軀,促成文風改革之變,倒也死得其所。”歐陽修眼眶濕潤了,動情地說:“子瞻啊,你若有個不測,老夫如何向你父親,向天下讀書人交代呀!你放心,老夫當會據理力爭,盡力保你出來的。唉,可是這次終究不像上次啊!”蘇軾躬身施禮說:“無論如何,蘇軾都終身銘記恩師的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