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七年正月,努爾哈赤征葉赫,取大小屯寨二十餘及蒙古遊牧畜產。時四方援遼之師大集,恐師老財匱,廷議催遼東經略楊鎬進兵。楊鎬乃會薊遼總督汪可受、遼東巡撫周永春等定議,以二月十一日誓師,二十一日出塞。


    然而這些大事,身在薊州遊擊將軍趙定坤府邸的季桓之並不知道。


    他已經在將軍府養傷養了一個多月。雖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他自詡經常受傷,早就成了“豬皮狗骨”,加上急著去永平探望三姐——信使雖然是假冒的,但是信使帶給他的信的確是熊廣泰的筆跡不假。而且他肯定,首先沒有人知道他這位蓬萊伯二哥會到了永平,其次更沒有人會去花那閑工夫模仿熊廣泰的字跡騙人——因此季桓之斷定,二哥的確著急叫自己過去,隻不過真正的信使早就在路上遇害,被湖廣瀟湘社的人冒替了。


    想到湖廣瀟湘社——


    湖廣……咦,那不是二哥的老家嗎?


    季桓之仔細思考:二哥是湖廣江夏人不假,但他從不拉幫結派——當年北鎮撫司十三太保裏的小集團姑且不算數,也不加入某個黨派。而其他湖廣出身的官吏,多屬於楚黨,歸屬在戶科給事中官應震【*】的麾下。


    季桓之忽然想明白了,去年九月的時候,因為遼師軍餉匱乏,有司請發各省稅銀,不理。所以援引征倭、征播的例子,詔加天下田賦每畝三厘五毫。而這顯然就損害了以楚黨、齊黨【**】等派係官吏為代表的大地主的利益。


    由於曆經二十多年風雨,季桓之早就明白,江湖上的勢力不可能與官僚勢力毫無瓜葛,否則就如空中樓閣,根基虛浮,難以長久。而這個瀟湘社既然是湖廣的社團,其利益自然與楚黨緊密相連。瀟湘社盡管名義上是商會,但富戶不可能沒有田產,朝廷加征田賦,他們一定十分不滿,所以必定會想方設法地將損失的利益撈回來,並同時狠狠地給另外幾個黨派擺上一道。


    然而季桓之感到很是無辜:他們黨爭,關老子屁事!


    但猛然間,季桓之就懂了——


    他是浙江義烏人,在別人眼裏,他是和內閣首輔方從哲一夥的浙黨!


    “媽的,我真是冤呐!”季桓之不由得叫屈,他在京師負責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監視方從哲,結果別人竟然會因為他經常在方閣老府邸周圍閑晃,就認定他是和方從哲關係密切的浙黨成員!


    同時,他也明白了,為什麽東林黨的人會那麽厭惡自己。在別人眼裏,他這個左都督就是個替浙黨監視其他黨派官吏的特務頭子,盡管他麾下錦衣衛們的監視不僅限於某一個派係。


    難怪自己的名聲會越來越臭,因為話語權總是掌握在這幫喜歡打嘴炮的文人手裏,他們想怎麽罵就怎麽罵。你說功績?援朝鮮、使日本、平天極……等等,不存在的!沒有!季桓之就是個罪大惡極、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


    想明白這些,季桓之倒產生了一種對方首輔的感激之情。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閣老,三言兩語就能引導皇帝的想法,明明被他派人日夜監視,卻從未說過他的一句壞話,真是個厚道人呐!


    季桓之弄清楚一係列事情的緣由後,王嫽正帶著丫鬟給他送早茶來了。


    過去可以叫王娘子,現在得叫趙夫人了,季桓之感慨世事無常,用了早點,對王嫽道謝:“趙夫人,季某在此養傷多日,對夫人和趙將軍十分感激。但恐怕要以後才能報答這份人情——”


    “怎麽,季大人要走?”


    “正是,”季桓之道,“我本來就是有要事在身,如今在趙府滯留月餘,就怕已經耽誤了。”


    “既然都已經耽誤了,還何必在乎多留幾日?”


    “可……”


    王嫽又含笑道:“季大人不必擔心,早在您剛剛醒來時,說了要去永平辦理要務。奴家也擔心季大人耽誤了公事,所以已經請夫君代為通知,告訴了京師方麵,季大人因公受傷的事。”


    “什麽!”季桓之被嚇得不輕:“您讓趙將軍告訴了朝廷我出事的事?”


    “怎麽,難道不妥當嗎?”王嫽顯得很詫異。


    “妥當、妥當……”季桓之努力平複下心情,又問:“那朝廷怎麽說?”


    “知道了。”


    “什麽?”


    “朝廷說‘知道了’。”


    “就這三個字?”


    王嫽搖搖頭,一攤手說:“沒了。”


    季桓之怔了片刻,心中暗想:糟糕,他們不會派人去了永平吧?不行,我得趕緊去一趟,瞧個究竟!想罷,他立刻收拾行裝,掖好手臼炮,披上軟蝟甲,掛起佩刀,就要出門。


    王嫽叫住他:“季大人這就要走?”


    “是啊。”


    “你忘了一樣東西。”


    “什麽——”


    王嫽返身回屋,稍後捧著一隻破舊的香囊出來,對季桓之說:“這個。”


    “是這個。”季桓之接過裝有鼇心的香囊,腦中閃現著那段慘痛記憶的碎片,他至今仍未能忘懷。就連他都沒能釋懷,更不用說作為蔣瀟瀟好姐妹的王嫽了。不論是裝出來的還是真的,總之季桓之神情落寞,低著頭對王嫽說了句:“對不起。”


    “都已經過去的事了,”王嫽勸慰道,“更何況你後來不是也報了仇嘛。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隻要你別忘記。”


    “其實,你知道的,我一直都……”


    “好了,不用再說了,左都督大人,您不是還有公務在身嗎?如果您真的急著趕路,我家夫君馬廄裏養著幾匹好馬,借您一匹。”


    “那真是萬分感謝了!”


    稍後,季桓之從將軍府馬夫的手中接過韁繩,出了府邸大門,跨上了那匹高大的紅鬃黑馬,不舍地看了王嫽一眼,便揚鞭策馬,就此遠去。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除了本性難移外,人在年輕時見過的第一個也總是十分難忘。季桓之到了如今的年紀,再次見到當年最向往的對象,還同處一個屋簷下一個多月,盡管早已滿足了當初的幻想,卻仍舊沒能了卻心願。其實在遊擊將軍府裏,他那句沒說完的話,以後也沒機會說完。往後的事,將一件比一件出乎他的意料,他再也沒有機會對王嫽說出那句話了。


    而他更加不知道的是,王嫽、或者說趙夫人,也根本不會稀罕他的那句話。


    話分兩頭,再說永平萬羽堂的藏身處。


    熊廣泰寫了條叫人送去京師招呼四弟過來,一是要問問他是怎麽照顧的侄子,竟然讓侄子去辦那樣危險的差事,二是要讓他好好想個法子,救一救已經失了魂的三妹。但是他等來等去,等了一個多月,仍是不見人影,不但不見四弟的人影,就連信使也是久出未歸。他不免產生了不祥的預感,加上與其說是待在藏身處、不如說是被人困在了永平,倍感無聊壓抑,若不是要幫忙照看三妹,他都想腳底抹油了。


    就在這天晌午,他提心吊膽地看著窗外幾個正常巡察的衙役走過,正鬆了口氣時,樓下傳來馬匹喘息的聲音,緊接著,大門被有節奏地敲響了,他日夜念叨的四弟,終於風塵仆仆地趕來了。


    “三姐呢?”季桓之剛進門就如是問道。


    堂眾關上大門,插上門閂,又加了兩道機關,才引著季桓之上樓。


    季桓之見堂眾舉止怪異,就問:“為何要加這麽多機關?”


    堂眾回答:“是蓬萊伯叮囑的,爵爺犯了疑心病,特地叮囑我們多多警惕。堂主,您的意思是不是撤了?”畢竟,一棟看似普普通通的小樓成天大門緊閉,窗戶虛掩,是容易惹人生疑。


    季桓之考慮了下,說:“還是繼續保持吧。”


    等他上了二樓,總算見到了那位老當益壯、能把牆日穿的二哥熊廣泰,以及呆呆坐在窗邊,透過窗戶縫看著外邊,眼睛眨也不眨,仿佛成了傻子一樣的三姐李蜜。


    熊廣泰又喜又惱,道:“四弟呀,你可算來了!路上究竟出什麽事了,耽擱了這麽久?”


    季桓之道:“此事說來話長,以後慢慢解釋。先看看三姐什麽情況吧。——三姐,三姐!”


    他衝李蜜叫了兩聲,李蜜也沒有聾,隻是像粗製濫造的機械一樣,慢慢扭過頭來,看著季桓之,說了兩個字:“堪兒。”


    季桓之忙說:“三姐,是我,四弟啊。”


    可李蜜隻是重複地說著“堪兒”,說了幾遍過後,她眼眸中仿佛有道光一閃,似乎恢複了些許意識,因為她口中的話,也從“堪兒”兩個字,變成了“還我的堪兒”五個字。


    “三姐,對不起,是我的錯,我不該——”


    “還我的堪兒。”


    熊廣泰瞧著焦急,對季桓之說:“別那麽多閑白了,趕緊想想辦法吧。附近的郎中先前都找過了,沒一個瞧得好的。”


    季桓之告訴熊廣泰:“三姐這症,乃是急痛迷心。古人曾雲痰迷有別,有氣血虧柔飲食不能熔化痰迷者,有怒惱中痰急而迷者,有急痛壅塞者。此亦痰迷之症,係急痛所致,不過一時壅蔽,較別的似輕些。”


    熊廣泰道:“你隻說要緊不要緊,誰和你背藥書呢!”


    “其實不是很要緊。”


    季桓之話音剛落,李蜜大吼一聲“還我的堪兒”,就猛撲過去,將季桓之按倒在地,死死扼住了他的喉嚨。


    【*】官應震(1568—1635),字東鮮,號暘穀。湖廣黃州府黃岡縣(今武漢新洲)人。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進士,授南陽知縣。曆戶科給事中,為楚黨魁首,與齊、浙三黨鼎峙,務以攻東林排異己為事。仕終太常寺少卿。


    【**】齊楚浙黨是明末官僚機構中因地緣關係結成的政治派係,浙黨、齊黨、楚黨的合稱。明神宗萬曆中期至明熹宗天啟初年,這一階段是黨爭的起始時期。主要的黨派有:以內閣輔臣浙江人沈一貫、方從哲和給事中姚宗文為首的“浙黨”;以給事中湖廣人官應震、吳亮嗣、黃彥士為首的“楚黨”;以給事中山東人亓(qi二聲)詩教、周永春為首的 “齊黨”。


    明中葉以後,嚴重的政治統治危機和財政危機,加深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趨激烈。萬曆三十三年(1605)被罷官的吏部郎中顧憲成回到家鄉無錫後,與高攀龍等講學於東林書院,諷議時政,要求改良政治,以緩和統治危機,得到在野及部分在朝士大夫的呼應,形成了一種頗有影響的政治勢力,被代表大地主集團的反對派稱為東林黨。在顧憲成罷官同年,浙江寧波人沈一貫入閣成為大學士,幾年後任首輔,他糾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結成東林黨的反對派,被稱作“浙黨”。此外,朝中官僚組成的東林黨的反對派還有“齊黨”,“楚黨”以及“宣黨”、“昆黨”等,也都是以地緣關係結成的黨派。浙黨勢力最大,齊黨、楚黨皆依附於它,聯合攻擊東林黨,故合稱“齊楚浙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錦衣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烈風宗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烈風宗主並收藏明朝錦衣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