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季桓之和李密找蔣瀟瀟找了半天,結果發現她居然跟一群人在看熱鬧。而眾人注意的焦點是一名受傷的水果攤販。經過攤販同伴的哭訴和一些目擊者的敘述,事情的經過逐漸清晰起來。
不久之前,有個穿著鬥篷的中年男子來到水果攤前,問:“兄弟,你這櫻桃多少錢一斤?”
“三十五文錢一斤。”攤販回答。
“謔,這櫻桃核是金子做的還是櫻桃梗是金子做的?”中年男子道。
一名攤販道:“你瞧現在哪兒有櫻桃?這兒可都是打山東進的,你嫌貴我還嫌貴呢。”
中年男子笑笑:“那給我隨便稱一點。”
“行。”這攤販隨便抓了一把,問:“這些怎麽樣?”
男子隨口一問:“這櫻桃保熟嗎?”
“我擺水果攤的,能賣給你生果子?”攤販說完,順手就將櫻桃上秤準備稱。
“我就問你這櫻桃保熟嗎?”中年男子臉上還帶著微笑,可音聲卻忽然嚴肅了起來。
攤販聽出聲音有異,也冷下臉來問:“你是故意找茬是不是?你要不要吧?”
男子咧嘴像是賠笑說:“你這櫻桃要是熟我肯定要啊。那它要是不熟怎麽辦啊?”
攤販指著櫻桃說:“哎,要是不熟,我自己吃了它,滿意了吧?”
男子坐在攤子旁的馬紮上,點了點頭。
攤販這才正式稱果子,調了調秤砣位置,看清刻度說:“十五斤五百二十五文,零頭就不算了,收你五錢銀子。”
男子看著秤盤裏的果子數量就覺得不對勁:“你這哪兒夠十五斤呐,你這秤有問題啊。”
攤販火了,將果子往男子麵前一倒,大聲道:“你他媽故意找茬是不是,你要不要吧?你要不要?”
男子奪過秤砣,用力一掰,銀色的液體從縫隙中流出,他指著滴落在果子上的東西說:“水銀——另外你自己說的,這櫻桃要是生的,你自己吞進去,啊!”說著,他站起身,拔出一柄短刀,用刀背重重拍在一堆櫻桃上,把果子拍的稀碎,果肉露出來,成色尚且不足,吃下去肯定是酸澀的。
“你拍我櫻桃是吧?”幾名攤販都怒了,幾乎跳起來要圍毆這男子。
而男子毫不客氣,一刀捅了跟他嗆聲的攤販肚子,又拿刀指著一人鼻子佯裝要砍狀將其喝退,隨後用鬥篷擦幹刀上血收起來揚長而去。
“殺人啦,殺人啦!”另一名攤販的呼號聲很快吸引了注意,才引來一群人駐足圍觀。
“就為了五錢銀子和一堆不怎麽熟的果子捅人?”聽明白前因後果後,李密感歎道。
季桓之倆眼稍稍一瞪,尋思:五錢銀子可不少了!我一年的俸祿才值九百斤果子?這櫻桃不熟還賣三十五文錢一斤,也著實貴了點,說是打山東進的,把路費都算進去也沒這麽多吧?不過眼下顯然不是考慮俸祿能買多少果子的時候,他忙招呼大夥:“別光站著看,救人要緊。”
幾名漢子在他的號召下對傷者進行了緊急救助,並送往附近的醫館,算是暫時保住了小販的命。之後就要考慮找到捅人的凶手了。
“敢在京師內城較為繁華的地段捅人,這行凶者的膽子也真大——”李密道:“不過無所謂了,這種事交給順天府衙役們就行了。我們回去吃我們的。”說著,她無意地將左手搭在了蔣瀟瀟的左肩上。這個動作令蔣瀟瀟猶如被毒蛇蟄了一口般,輕搐了一下脫出身來,扭回頭盯了她一眼又立即垂目低眉,不敢有眼神接觸。
季桓之清嗓子似的咳嗽一聲,李密才恍然醒神,忙收回手,對蔣瀟瀟報以歉疚的微笑。
“你今天衣服有點鬆鬆垮垮的啊。”季桓之對她說。
“是嗎?”李密領悟季桓之的意思,立刻岔開了關注點。她打前幾日鬆了鬆衣服減輕了些許束縛後,或許是太過舒適,沒有那種壓迫感時刻提醒自己,不免在今日精神鬆懈的時候忘了自己外表形象,做出了近似於“非禮”的舉動,令蔣瀟瀟小小受驚。其實李密意識到這一點後,比她還要恐慌:也就是今天三個人在一塊,要是哪天在洞察力較強的閑(有)雜(心)人等(士)過多的時候犯下這種錯誤,怕是會引來殺身之禍。
三人原路回家,再次路過板橋胡同水果攤的時候,正好看見從醫館返回的一名小販收拾攤子。
季桓之想了想,還是上前問他:“哥們兒,你還記不記得行凶者的容貌,以及他傷人的凶器樣子?”
那小販答道:“那行凶者看起來四十一二的樣子,濃眉虎眼,鼻梁高高隆起,胡須半尺長,有些自然卷,就好像下巴上粘著一縷黑色的火焰一樣。說真的,那人看樣子就像個脾氣火爆的男子。至於捅我兄弟的那把刀——”小販回憶了一番繼續說:“那短刀近二尺長,直刃,刀背挺厚實,刀身還有花紋,估計是镔鐵鑄的。”
“還有沒有別的什麽讓你們有印象的特征?”
“還有,”小販道,“那人除了短刀外腰上還掛著一柄長刀,細細長長,略微有點彎,藏青色的刀鞘上還繪有蓮花。此外那人穿的鬥篷很破舊,下半部分都已經有不少破洞了。”
“宛如火焰一樣的胡子,藏青色的刀鞘,繪有蓮花,破洞鬥篷……”季桓之喃喃自語,而後又對小販說:“你將這些信息告訴順天府的衙役,對抓捕犯人應當有幫助。”鎮撫司一般隻負責與官吏有關的案子,不問民事,像這種案子,都是府衙的人管。
“小人記住了。”
一次小插曲過後,季桓之三人回到大時雍坊的住所,擺開碗筷杯碟盛上熟食散酒,就準備開動。
而蔣瀟瀟動筷的頻率不是很高,也沒有說話的興致,隻是單純地冷下一張臉,好像食不甘味。不過季桓之並沒有在意這些,因為李密貌似想到了什麽,正說著更令他值得注意的話。
“那小販描述的中年男子,你還記得他怎麽說的嗎?”
“就是我問的我怎麽會忘記,四十一二年紀,濃眉護眼,胡須好似一團火焰,身佩長短二刀,長刀是藏青色刀鞘,繪有蓮花,穿著破布鬥篷——”季桓之說著本能地預感到了什麽,問:“怎麽,難道你見過這樣的人?”
而李密的回複令他背上一寒:
“你記不記得曾聽說過一個叫張碧禛的人?”
不久之前,有個穿著鬥篷的中年男子來到水果攤前,問:“兄弟,你這櫻桃多少錢一斤?”
“三十五文錢一斤。”攤販回答。
“謔,這櫻桃核是金子做的還是櫻桃梗是金子做的?”中年男子道。
一名攤販道:“你瞧現在哪兒有櫻桃?這兒可都是打山東進的,你嫌貴我還嫌貴呢。”
中年男子笑笑:“那給我隨便稱一點。”
“行。”這攤販隨便抓了一把,問:“這些怎麽樣?”
男子隨口一問:“這櫻桃保熟嗎?”
“我擺水果攤的,能賣給你生果子?”攤販說完,順手就將櫻桃上秤準備稱。
“我就問你這櫻桃保熟嗎?”中年男子臉上還帶著微笑,可音聲卻忽然嚴肅了起來。
攤販聽出聲音有異,也冷下臉來問:“你是故意找茬是不是?你要不要吧?”
男子咧嘴像是賠笑說:“你這櫻桃要是熟我肯定要啊。那它要是不熟怎麽辦啊?”
攤販指著櫻桃說:“哎,要是不熟,我自己吃了它,滿意了吧?”
男子坐在攤子旁的馬紮上,點了點頭。
攤販這才正式稱果子,調了調秤砣位置,看清刻度說:“十五斤五百二十五文,零頭就不算了,收你五錢銀子。”
男子看著秤盤裏的果子數量就覺得不對勁:“你這哪兒夠十五斤呐,你這秤有問題啊。”
攤販火了,將果子往男子麵前一倒,大聲道:“你他媽故意找茬是不是,你要不要吧?你要不要?”
男子奪過秤砣,用力一掰,銀色的液體從縫隙中流出,他指著滴落在果子上的東西說:“水銀——另外你自己說的,這櫻桃要是生的,你自己吞進去,啊!”說著,他站起身,拔出一柄短刀,用刀背重重拍在一堆櫻桃上,把果子拍的稀碎,果肉露出來,成色尚且不足,吃下去肯定是酸澀的。
“你拍我櫻桃是吧?”幾名攤販都怒了,幾乎跳起來要圍毆這男子。
而男子毫不客氣,一刀捅了跟他嗆聲的攤販肚子,又拿刀指著一人鼻子佯裝要砍狀將其喝退,隨後用鬥篷擦幹刀上血收起來揚長而去。
“殺人啦,殺人啦!”另一名攤販的呼號聲很快吸引了注意,才引來一群人駐足圍觀。
“就為了五錢銀子和一堆不怎麽熟的果子捅人?”聽明白前因後果後,李密感歎道。
季桓之倆眼稍稍一瞪,尋思:五錢銀子可不少了!我一年的俸祿才值九百斤果子?這櫻桃不熟還賣三十五文錢一斤,也著實貴了點,說是打山東進的,把路費都算進去也沒這麽多吧?不過眼下顯然不是考慮俸祿能買多少果子的時候,他忙招呼大夥:“別光站著看,救人要緊。”
幾名漢子在他的號召下對傷者進行了緊急救助,並送往附近的醫館,算是暫時保住了小販的命。之後就要考慮找到捅人的凶手了。
“敢在京師內城較為繁華的地段捅人,這行凶者的膽子也真大——”李密道:“不過無所謂了,這種事交給順天府衙役們就行了。我們回去吃我們的。”說著,她無意地將左手搭在了蔣瀟瀟的左肩上。這個動作令蔣瀟瀟猶如被毒蛇蟄了一口般,輕搐了一下脫出身來,扭回頭盯了她一眼又立即垂目低眉,不敢有眼神接觸。
季桓之清嗓子似的咳嗽一聲,李密才恍然醒神,忙收回手,對蔣瀟瀟報以歉疚的微笑。
“你今天衣服有點鬆鬆垮垮的啊。”季桓之對她說。
“是嗎?”李密領悟季桓之的意思,立刻岔開了關注點。她打前幾日鬆了鬆衣服減輕了些許束縛後,或許是太過舒適,沒有那種壓迫感時刻提醒自己,不免在今日精神鬆懈的時候忘了自己外表形象,做出了近似於“非禮”的舉動,令蔣瀟瀟小小受驚。其實李密意識到這一點後,比她還要恐慌:也就是今天三個人在一塊,要是哪天在洞察力較強的閑(有)雜(心)人等(士)過多的時候犯下這種錯誤,怕是會引來殺身之禍。
三人原路回家,再次路過板橋胡同水果攤的時候,正好看見從醫館返回的一名小販收拾攤子。
季桓之想了想,還是上前問他:“哥們兒,你還記不記得行凶者的容貌,以及他傷人的凶器樣子?”
那小販答道:“那行凶者看起來四十一二的樣子,濃眉虎眼,鼻梁高高隆起,胡須半尺長,有些自然卷,就好像下巴上粘著一縷黑色的火焰一樣。說真的,那人看樣子就像個脾氣火爆的男子。至於捅我兄弟的那把刀——”小販回憶了一番繼續說:“那短刀近二尺長,直刃,刀背挺厚實,刀身還有花紋,估計是镔鐵鑄的。”
“還有沒有別的什麽讓你們有印象的特征?”
“還有,”小販道,“那人除了短刀外腰上還掛著一柄長刀,細細長長,略微有點彎,藏青色的刀鞘上還繪有蓮花。此外那人穿的鬥篷很破舊,下半部分都已經有不少破洞了。”
“宛如火焰一樣的胡子,藏青色的刀鞘,繪有蓮花,破洞鬥篷……”季桓之喃喃自語,而後又對小販說:“你將這些信息告訴順天府的衙役,對抓捕犯人應當有幫助。”鎮撫司一般隻負責與官吏有關的案子,不問民事,像這種案子,都是府衙的人管。
“小人記住了。”
一次小插曲過後,季桓之三人回到大時雍坊的住所,擺開碗筷杯碟盛上熟食散酒,就準備開動。
而蔣瀟瀟動筷的頻率不是很高,也沒有說話的興致,隻是單純地冷下一張臉,好像食不甘味。不過季桓之並沒有在意這些,因為李密貌似想到了什麽,正說著更令他值得注意的話。
“那小販描述的中年男子,你還記得他怎麽說的嗎?”
“就是我問的我怎麽會忘記,四十一二年紀,濃眉護眼,胡須好似一團火焰,身佩長短二刀,長刀是藏青色刀鞘,繪有蓮花,穿著破布鬥篷——”季桓之說著本能地預感到了什麽,問:“怎麽,難道你見過這樣的人?”
而李密的回複令他背上一寒:
“你記不記得曾聽說過一個叫張碧禛的人?”